“肖氏手术”治愈率:85%,还是0%?

23 11 2009年

记者:邸利会
2009年11月23日《科学新闻》杂志第22期

编者按:在10月28日第20期,本刊以《谁来评定肖传国》为题报道了“肖氏反射弧”这一受争议的手术。文章刊出后,本刊记者又获悉了这一手术的更多信息。

公益诉讼律师彭剑继续忙于搜集整理各方证据。此前的10月16日,两名脊柱裂患儿的母亲将河南神源泌尿外科医院告上法庭,目前法院将庭审的时间初步定在12月28日。彭剑透露,在年底之前,预计还会有20个左右的患者(家属)提起诉讼。

调查重新启动

“我意识到,对这个案子,只能是众多的病友,最好是同期的病友一起揭发才有效。”彭剑告诉《科学新闻》,他从2006年开始试图搜集患者名单——那一年,方舟子因为对“肖氏反射弧”这一理论及其提出者肖传国在学术界的地位提出严厉质疑,而遭到肖传国的起诉并败诉。

2007年暑期,当手中的名单已经积累到几十个时,彭剑便安排实习生,开始做电话寻访。“当时,我们打通了40多个人的电话,了解到他们术后的结果很不好,绝大多数根本没有什么效果,甚至有造成残疾的。”曾参与电话寻访的刘琳告诉《科学新闻》。

但进一步的调查取证却遇到了困难,主要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支持。期间,虽然有一些公益组织有提供资助的意愿,但终究没有实现。而此时不断有患者来到彭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希望“加快法律援助的进程”。

2009年9月,当资金较为充裕之时,调查取证的工作再次启动。这一次,据患者彼此通信获得的150多人中,打通电话的有80多人,现场寻访人数15人。彭剑说,“目前‘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每天至少有2个,多至三四个电话打过来为案件提供佐证。”

在迄今为止所接触过的接受了“肖氏”手术的病友中,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一例完全成功,手术有明显效果的比率也很低——这与医院方面所宣传的“治愈率85%”形成鲜明对照。

更多的矛盾

彭剑律师还发现了另一处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的矛盾。

郑州大学神经泌尿外科研究中心在2007年2月28日为肖传国2007年申报院士出了一张证明,称:郑州大学神经泌尿外科研究中心自2006年 1月开始应用肖传国教授发明的“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技术,治疗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所致的神经原性膀胱患者117例,术后随访8个月以上60 例,85%的患者大小便已恢复正常。

但彭剑查到,2006年8月14日的《大河报》曾经报道:“昨天,小善善在郑州神源泌尿外科医院接受手术……小善善的手术是河南首例……郑州大学及基础医学院院长董子明说:善善的手术创下了河南第一——河南首例‘人工反射弧’手术。而郑州神源医院也创下全国第一——这是国内首家跨学科的‘神经泌尿外科’医院,是郑州大学科研、临床相结合的一个创举。”

也就是说,该中心迟至2006年8月13日才做了第一例“肖氏反射弧”手术。此时距离该中心为肖传国出具治愈率证明仅有6个半月,与其证明称“术后随访8个月以上60例”明显矛盾。

彭剑等人寻访了在2006年8月到2007年上半年在郑州神源泌尿外科医院做过“肖氏反射弧”手术的100多名患者,未发现有一例大小便恢复正常,许多患者术后反而病情恶化。从手术时间看,这些患者至少应该占了该中心证明所说的“117例”的相当一部分。这对声称“85%的患者大小便已恢复正常”的院方提出了强烈质疑。

“让病人来说,是最客观的”

由于调查取证获得的治愈率接近于0%的结论,让人太过震惊——这是否与非医学专业人士的询问,如彭剑等人的调查会造成一定的偏差有关。

“民间的统计方法和结果,虽然正式发表可能还需通过评审,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北京博爱医院教授廖利民如此评价,“目前,只有病人说话才可以说明问题。要想伸张正义,还得走病人这条路。如果手术成功,病人是最大的受益者;手术失败,病人是最大的受害者。让病人来说,是最客观的。”

对于花费财力、人力进行患者的逐个问询,对于彭剑来说,是条最直接也可能是唯一可以依赖的取证路径。“找同行专家评议,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现实当中是不可能的。已有的、对这项手术的评估鉴定都是‘权威们’做的,包括一些科学技术成果的鉴定。现在再找专家,作出不同的鉴定结论,岂不是很难?况且,我发现,现在同行专家都有意回避。”彭剑说。

彭剑的这一说法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专家都不想卷入,尽管我们也不愿意看到病人成这个样子。”一位知名泌尿外科专家告诉《科学新闻》,“不是我们不愿意,而是我们说的可能不起任何作用。他可以说我们什么都不懂。所谓专家同行,在他眼里,任何人都可以说成什么都不是。”

同行评议

但毕竟还是有专家敢于说话。

“我用两句话来描述:第一,这个手术绝对不是像他描述的,解决了神经膀胱的问题;第二,这个手术可能对部分病人是有效的,因为毕竟有一定的适应症,有一些病人可以用这个治疗,但绝对不是说所有的病人都可以。”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宋波教授如此认为。

宋波表示,他对这类手术不赞成盲目的吹捧或者宣传,因为这毕竟不是商业活动。“如果说解决了神经膀胱的问题,我极力反对;以此报科技进步奖,我也是不太赞同的。”他同时认为现在也没有充分证据说这些手术完全无效。“但他的研究并没有完成,适应症到底是什么都还不能确信,就说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这是不成立的。”宋波说。

“他是把(神经外科)技术用到泌尿外科上。我们在临床上也看不到几个病人,实际的手术操作我们也没见过,根本就发表不出什么意见。是人家领来的病人,我也没看手术,他那时候文章也没有。国际上对他的评价,我们更不了解,都是他自己说的,看不到国际上对他的评论。他说我们开展不了这个手术,但他们自己为什么也推广不开,我们也有疑问。”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告诉《科学新闻》。

“做科学,我们要允许出错,允许探索,做各种各样的努力。但不能允许在没有完整的科学证据的条件下,在没有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下,就说解决了什么,创造了什么,这是不科学的提法,我反对这样的提法。”宋波最后如此总结。



“肖氏手术”:寻访让志愿者震撼

23 11 2009年

■记者 邸利会
2009年11月23日《科学新闻》杂志第22期

志愿者刘琳参与了对肖传国“肖氏反射弧”治疗效果的寻访。她自2009年11月10日出发,在寒潮和大雪的陪伴下,途经成都到四川眉山、德阳、广元;随即北上经山西临汾转车到高平。整整一周,马不停蹄。11月18日,刚探访归来的刘琳接受了《科学新闻》的专访。

“没有一例痊愈,反而有致残”

科学新闻:前两天降温,一路上挺辛苦吧?

刘琳:是,天也冷,路也不好走,整个过程挺难的。我去山西的路上,山上都是厚厚的雪,没有太阳,人也很压抑,走了两天,才见到当事人。但一看到当事人的脸,就觉得他们才是最难的。他们很麻木,很苦,有点像闰土那样。

我就很生气,为什么你们不去北京大医院?这不明摆着么,大医院都不行(这些小医院能行吗)。但他们说,当时就看中央台的宣传,他们以为中央台的节目肯定没有问题。还有郑州大学的牌子,专家的牌子。

科学新闻:你调查了几位病人,结果怎样?

刘琳:我拜访了4位患者,没有一例痊愈,反而有致残。两个未成年,两个19岁——当然他们动手术时也还未成年。

眉山的一个小孩本身腿有些畸形,但还可以走,去医院时是自己上楼的。但手术后,切除神经的双腿就不停地溃烂,后来不得已就截肢了。他2007年9月在郑州做的手术,两年后在眉山当地做的截肢。当时双腿溃烂没有办法,郑州那家医院的大夫和患者家长说,不然就做截肢。他还带家长去了做假肢的企业,推销康复产品。

科学新闻:当时医院没有提示他们,手术或许有风险?

刘琳:没有。他们当时得到的承诺就是85%的治愈率,基本都能治好。他们是抱着很大的希望去的,完全相信那些大夫——他们看到大夫的服务态度特别好,特别可信。只是孩子已经上手术台了,然后就像常规似的,拿一份手术风险提示书过来要求签字。家长那时那么多事情,心都已经乱了,就签字了。没有人为他们作讲解,他们是在完全没有意识到后果的情况下签的。

科学新闻:其他几个地方患者的情况如何?

刘琳:山西的小孩以前也可以走,但现在残疾了,手术后腿脚出现萎缩,现在已明显畸形。以前一年需要花费1000元买尿不湿,现在不但没有治好,更是雪上加霜。他2008年底的时候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看腿,大夫说不能再做手术了。

德阳小孩做完手术后,他妈妈一开始还觉得很幸运,可能起初孩子的病情就不是很严重,孩子比较小,后来好像还有一点好,至少没有变坏,就很开心。因为他们同期的很多病友都出现瘫痪、萎缩。但结果过了半年多,孩子动过手术的腿就开始萎缩、变细。

“一路上我们都很压抑,特别不愿意问,觉得太残忍了”

科学新闻:你看到的家长和小孩是什么表现?

刘琳:小孩不像一般的小孩那样淘气、活泼、见到人好奇,全都很沉默。家长们说着说着就想哭。但是毕竟都过了这么长时间了,觉得也就算了。他们有些都是在医院过的年。从手术后存有希望,到后来希望破灭,最后到绝望,我能感觉得到他们的苦。

科学新闻:小孩子都还在上学?

刘琳:都没上,不愿意去。有一个上初中,也不去了,尤其是小男孩,不能跑,不能玩,生活也不方便。

我唯一问过19岁的一个患者——对于孩子,我们基本上不会问他们,甚至都不愿意让他们听到谈论他们的病。我问他,你有什么话想说?但他就是什么都不说,可是他会提供他们病友联络的QQ群。他会说别人,但对自己什么都不说——也没什么可说的,双腿都没有了。他也不太想诉苦。但他妈妈就不行,一说起来就哭,想以后我们不在了他怎么办。

科学新闻:打电话问和当面问有很大区别。

刘琳:从我个人的角度,如果打电话,就是问一些设定好、很标准化的问题。但当你见到他们面时,就有些不太愿意去问的感觉。

他们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倾诉,不用你问。只要见面一谈到病情,他们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压抑太久了。所有的问题在讲述中都有了答案。我们从法律上提供帮助的人变成了愿意从心里给他们一些安慰的人。我们还得安慰他们说,你这样子,在我们看到的患者中,还算好的。我知道这话很不好,但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安慰他们。一路上我们都很压抑,特别不愿意问,觉得太残忍了。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能下得了手”

科学新闻:你们还会做更多的问询?

刘琳:对。我们还要再联系一些,找到更多的患者。因为对方很可能会辩解,你们找到的都是不成功的例子。其实,他们宣传的小善善好了,事实上也没好。我们也想找到成功的案例,哪怕一例,但可惜迄今没有找到。

科学新闻:患者家里经济上是怎样的状况?

刘琳:眉山的那家还行,对手术费用能负担得起,只是很气愤,因为孩子截肢了,等于是被医院骗了、害了。他们如果起诉不全是为了钱。德阳的一家,家里孩子多,亲戚帮衬着也行。广元的条件还好,但家长当时就明确和我们说,他(打算起诉)不是为了要这个钱。

山西的患者,父亲是一个矿工,现在下岗了,住在山上的窑洞里面。他养了30头猪,他就住在那种连暖气都没有的屋子,得省下暖气给小猪,要不然猪会生病。他好像是上过高中,有点维权意识,还是想打官司。

科学新闻:在取证上,有什么难度?

刘琳:从法理上讲,没有什么难度。患者的家人见到我们是为了这样的事,都很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目前,我们证据也很充分。

我觉得这个手术就不是很成熟的技术。但他跟人家宣传说,能治好,85%的治愈率。我觉得“能治好”这三个字,对家长来说,简直让他拿命换都愿意。但我们知道没有好的,不残废就不错了。如果我们不找他们的话,很多人就主动沉默了。如果有人愿意站出来,就会有很多人跟着站出来。但如果一个都没有站出来,那就会慢慢都认了。

科学新闻:这次调查对你个人有什么如何?

刘琳:以前也看到医患纠纷、听到一些医疗宣传,可能看到就算了,没有什么可关注的。但现在看到这些宣传,我就会怀疑。为什么大的医院不能治疗,这些小的医院能治?而且越是小的医院,他们越是宣传背后有多么强的研发力量,我就会有怀疑。

科学新闻:你对在郑州实施手术的医生怎么看?

刘琳: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能下得了手。



央视曝光无量藏泉:卖28元一瓶 成本只要2元

23 11 2009年

2009年11月23日钱江晚报

近段时间,国内多家媒体上频频出现了“无量藏泉”的广告,广告称:无量藏泉是来自香格里拉的健康好水,是全球唯一的天然小分子活水,这种水有6 大神奇功效:能护肤,能改善前列腺炎,能解酒,加强排毒,能改善通风,能降低血粘度等。此外关于无量藏泉水的新闻报道也纷至沓来,水中钻石、神奇活水等溢美之词成为了抢眼标题。

它到底有没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呢?央视财经频道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报道。

“小分子矿泉水”卖28元一瓶

北京无量藏泉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经销商,该公司常经理做了个实验:将白酒或香烟靠近无量藏泉水瓶一分钟,烟酒的口感会变得非常醇和,公司还把这“特殊效果”写在了瓶子标签上广为宣传。

记者看到,无量藏泉的宣传多处引用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彼得阿格雷的说法:真正的健康好水首先应该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活水,也是细胞要喝的水,这种活水由大约6个左右水分子组成,它们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溶解性,能够自由穿越细胞壁。“现在国内可以这么说,我公司水是最好的小分子水,再没有能超过我公司水了。”常经理说。

在北京无量藏泉公司,记者果然看到了一份出自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的“饮用无量藏泉水影响对高血脂群体作用的观察报告”,报告写到:协会对北京无量藏泉水商贸有限公司提供的无量藏泉水,征集100名高血脂的人员,进行为期30天饮用无量藏泉水的影响高血脂作用的观察。报告清晰列明了饮用无量藏泉水对降低血脂、血糖,改善尿频、排尿不畅,改善血液粘稠度的作用。

有了这些因素,这瓶水的价格自然也是扶摇直上,一瓶400ml的水被卖到了28元。在无量藏泉的故乡,云南昆明市的无量藏泉营销点,这瓶400ml的水零售价高达56元。北京有的地方卖到100多元一瓶。

寻踪虎跳峡:每瓶“神水”成本只要2元

为了求证这个神奇的功效,记者来到香格里拉的虎跳峡镇水磨坊的无量藏泉水开发有限公司。浑浊的金沙江从厂房旁边流过。如果不是厂门口写着无量藏泉几个字,记者很难把这个规模不大的厂房与尊贵、奢华、高品位的无量藏泉联系在一起。厂里的技术负责人正在为瓶子质量发愁。而当地很少人知道有这个水。

“有些玩的是文字游戏”,“有些宣传册子会给大家看,有些不能随便贴每一瓶(水),因为这个就怕技术监督局来查。”云南香格里拉无量藏泉水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掌军说,有些功效是吹的,广告是为了卖的需要。价格高主要是营销成本,成本差不多2元。

专家:“小分子团假设”已被学界否定

在向权威专家求证的过程中,这个泡泡也一步步被戳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的博士方舟子说:人体对水的吸收,不会因为你分子团是大是小然后就受到影响,水是往哪边跑,是看你这个细胞膜两边的盐浓度的高低。李里特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3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饮用水。对于小分子团水这个概念进入市场的来历,李教授也十分清楚。“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界就有人提出了大小水分子团假设,但是这种假设已经被科学界所否定了。”

虽然尚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小分子团水的审批,无量藏泉水却依然在热卖,利润的雪球也越滚越大。北京无量藏泉商贸有限公司常经理坦言,国家没有仪器可以检测出来,这小分子水就他们公司自己有检测的。

一个没法检测和验证的假设却被商家当作了产品推销的噱头,虽然小分子团水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但公司利用这个概念赋予水各种神奇功能的势头却一点都没减。我国的《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写到:食品广告不得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份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供稿 )



方舟子发函质疑“冰臼之父”明显炒作

20 11 2009年

2009年11月20日天府早报

(记者 谭晓娟)昨(19)日,有“伪科学斗士”之称的方舟子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也发函“开炮”:冰臼是一种人类早已发现的自然现象,既非学科,又非技术,“冰臼之父”明显是炒作。

方舟子信函全文

地质专业的问题我不太懂,具体不好说什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冰臼之父”,不知是什么意思。科学界被称为“XX之父”的通常是指某个学科、某项重大技术的创建者,冰臼是一种人类早已发现的自然现象,既非学科,又非技术,不知何人能当它的父亲。这么叫,明显是炒作了。

在有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正常渠道。如果韩研究员认为自己是提出新的学术观点,是在进行学术争论,那么应该遵循学术规范,提交学术论文,到学术期刊争鸣,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讨论,先争取获得专业人员的认同。通过媒体向不具有专业辨别能力的公众推销,这是不正常的做法。

现在国内违反学术规范、乃至学术造假的现象频频发生,其中有很多是有经济利益在里头的,是学术腐败与经济腐败、利益集团相互勾结的结果。对那些带着明显的经济利益的“学术成果”,我们更应该保持警惕。

广元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科学院两专家针锋相对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2009-11-16

日前,一篇《广元利州区文物普查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文章引起中外学者关注。文中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研究员、有着“冰臼之父”之称的韩同林教授,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发现了冰臼群,推断“这是典型的冰川遗迹留下的证据”,由此认为,宝轮镇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昨(15)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敬却对此予以驳斥,同时撰文《米仓山拒绝假冒伪劣的“冰川遗迹”》。

起因:广元发现冰川遗迹

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在当地人称作缸塘的河谷内,河床坚硬的砾石上布满了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洞,有关地质人员初步认定为冰川遗迹。11月7日,韩同林教授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尚平率队到宝轮镇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实地考察。

从宝轮镇出发,溯菖溪河而上,在将近两公里长的河沟内的石头上,几乎都布满了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或深或浅的洞,与农村中常见的石臼颇为相像。据韩同林介绍,冰臼的普遍特点是“口小、肚子大、底平”。冰川遗迹中,一般由花岗岩、火山岩形成的冰臼较多,而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的冰臼则是由变质砾岩形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韩同林和陈尚平对一块有指甲纹的石头表示存在有“李四光环”,认为是第四纪冰川遗迹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物。两位专家判断,这里冰川遗迹形成于200万年—300万年前。

利州当地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表示将加大对冰川遗迹的保护力度,全力打造“地质公园”品牌,以此提升当地的知名度。

驳斥:拒绝假冒伪劣遗迹

昨日,在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已经从事40多年山地冰川研究,并且两赴南极、一次赴北极冰川考察的张文敬教授仍在办公室里细读这篇文章。在他的书桌旁,放了一堆有关冰川方面的书籍。张文敬从书架中拿出一本由“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主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一书,他指着书中绘制的冰川地图反问:“什么是真正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这本书以大量科学证据已经证明,中国东部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是不存在古冰川遗迹的。”

释疑:其实只是“壶穴坑”

那么,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松林村发现的地质景观属于什么地质地理现象呢?张文敬说,自己曾多次在广元、旺苍、南江一线的大巴山、米仓山考察,这些地质地理景观是由数十万年以上时间长河中,在山体的隆起过程中,流水裹挟着质地相对较硬的石块“旋蚀”而成的“壶穴坑”,即所谓“水流石转,石旋坑成”。“我其实也是广元人,从小就在米仓山长大,我更希望家乡能有冰川遗迹的出现!”张文敬说,但是我们更应该尊重科学。谈到当地政府欲打造“冰川遗迹”,张文敬提醒,目前当地的地质地理景观已经是精品中的珍品,千万不要冠以假冒伪劣的“300万年以前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帽子,不然到时候会被人取笑,他还借用了一句诗“我本巴山夜明珠,何必借光桐油灯”来表达他的观点。

观点碰撞

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广元到底有没有

韩同林观点:宝轮镇松林村形成有“冰臼群”,并形成于200万年—300万年前的第四纪。

张文敬反对:目前对地球的地质历史划界理论比较公认的“第四纪”的下限年代为240万年左右,也有300万年左右一说,但300万年以前却已为早于第四纪的“第三纪”了,这是一般学地质地理专业的大一学生都知道的常识。

韩同林观点:“李四光环”砾石存在是第四纪冰川遗迹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物。

张文敬反对:李四光是全人类尊敬的地质学家。事实上,“李四光环”砾石并不是冰川的惟一特征,包括受泥石流、崩塌等其他外力影响,砾石上也会出现“李四光环”。其所谓“李四光环”的说服力超过冰臼、冰川漂砾、冰石河这样的标志物根本无从谈起。

韩同林观点:冰臼的普遍特点是“口小、肚子大、底平”。冰川遗迹中,一般由花岗岩、火山岩形成的冰臼较多,而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的冰臼则由变质砾岩形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张文敬反对:何为冰川?何为第四纪冰川?大家可以亲自去天山、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原味体验。在我们四川,海螺沟冰川、四姑娘山冰川、雪宝顶冰川、打古冰川与我们比邻。即使在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东坡的海螺沟,现代冰川末端海拔高达2980米,更何况韩同林先生都不曾在这些有明显冰川作用的地方去发现所谓与古冰川作用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冰臼”。

什么是第四纪古冰川遗迹?那就是要如海螺沟冰川等冰川谷举目可及的金字塔般“角峰”,与切菜刀酷似的“刃脊”,冰川两端布满擦痕的“磨光面”,还有就是矗立在冰川两侧像推土机推垒而成的“侧蹟”、“终蹟”,更有小如背篓、大如房屋的冰川漂砾,还有明显呈“U”字形谷。这些遗迹的形成,只与古气候、古地形等有关,与韩同林先生所表述的变质砾岩、花岗岩、火山岩等岩性毫无关系。

韩同林观点:宝轮镇冰臼群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作为自然遗产则是非常珍贵的。建议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冰臼区域制定保护规划,尽快围封发现冰川遗迹的区域。

张文敬反对:第四纪古冰川真正遗迹在整个广元到南江的米仓山是根本不存在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米仓山的最高峰——光雾山海拔高度才2507米, “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主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一书以大量科学证据已经证明,中国东部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是不存在古冰川遗迹的。 记者李庆

写信给政府:别因“冰臼”贻笑大方

2009-11-19 天府早报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分别给广元市旅游局、利州区旅游局和宝轮镇政府发去信件,言辞十分恳切

本报对“广元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争论的连续报道引起学术界强烈关注,包括新浪网等门户网站纷纷予以转载,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为此成立“科学打假队”,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敬、史前考古学研究员刘兴诗、四川科考队队长董仁威等专家已经行动起来,表示要把“伪科学”逐个击破。昨(18)日,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院士也首次回应了此次争论,表示基本赞同四川专家学者的观点。

“冰川之父”赞同张文敬观点

中国最具权威的冰川专家,非施雅风院士莫属,他是中国现代冰川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由于施雅风院士已经90岁高龄,为了不打扰他,记者给他女儿施建平发出了采访要求。昨日早上,施建平给记者回函,称“我父亲最近身体不好”,但她还是通过邮件回应了此次有关广元“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否存在的争论。施建平转述其父亲的话说,施雅风“已经看过张文敬先生的文章,基本赞同该文的观点”。至此,广元“第四纪冰川遗迹”争论应该有了一个结果。

打假队给政府发公开信

昨日,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分别给广元市旅游局、利州区旅游局和宝轮镇人民政府发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言辞恳切,先阐述了四川专家学者的观点,然后建议当地政府对景观进行正确定位。文中称:无论旺苍汉王山附近的龙潭子,还是贵镇的“天砚”,它们都是地质地理景观的极品珍品,千万不可冠以假冒伪劣的“冰臼”、“300万年以前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帽子,不然会贻笑大方,糟蹋了贵镇的自然资源……

关于宝轮镇“第四纪冰川遗迹”之说,当地政府又持怎样的观点?记者昨日与宝轮镇政府取得联系,对方表示,关于冰川遗迹景观正在前期策划。当记者把四川专家、学者不同声音转述给该人士时,对方只是强调“‘冰臼之父’已经来过,而且证实”。早报记者李庆

别了,冰川遗迹

2009年11月20日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大丫山(本报评论员)

广元利州区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事几乎落下帷幕了,虽然当地负责“冰川遗迹”一事的宝轮镇政府仍抱有一丝希望,但结合本报连日报道的内容来看,这个广元冰川遗迹实在不靠谱。在这个“冰川遗迹”的背后,其实有着当地政府非常明显的炒作。当下盛行炒作,但凡有利可图之事之人,都可成为说事儿的靶儿。

在“冰川遗迹”一事上,显然有人渴求炒作或吹捧,而一些自称某个领域的权威人士,恰恰有通过抛售炒作或吹捧来获取利益的需求,二者一拍即合,就上演“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其实,这是一出很拙劣的表演,很失败的炒作。因为任何炒作,都需要基于一定的事实。一件东西或某种事物明明是没有的,非得说有,那其实跟“周老虎”事件没什么区别,也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前,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或捞取政绩,可谓挖空心思,花样百出。当遇到一种疑似资源,再加上某种吹捧,就变得飘飘然,捕风捉影炒作一番是少不了的。殊不知,稍不留意就陷入“瞎折腾”的窘境。

上个世纪末,有人突发奇想,在湖北宜昌建个“三峡集锦”如何。这种异想天开听来真的令人心旷神怡,但这个计划真到了实施中,除了大把大把地烧钱之外,就只剩下一片骂声。2006年8月16日,宜昌开拆建成已10年的“三峡集锦”景区。这个耗资4000多万元的“假三峡”,引发老百姓追问:拍个脑袋就修,修了又拆,纳税人的钱咋就那么好花?

甚幸!一个围绕“冰川遗迹”的旅游开发区尚没有在广元利州区出现——当地区政府目前已很慎重地面对“冰川遗迹”了,表示有关“冰川遗迹”正在 “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上报”。这也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瞎折腾”,更有效杜绝了“拍脑袋”的可能性。这,无疑达到了本报连日来报道 “广元利州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事的初衷和目的,也是本报责任的体现。当然,在这期间,我们有幸获得了诸如张文敬、刘兴诗、董仁威等专家以及“伪科学斗士”方舟子的鼎力支持,这无疑是报纸之幸,读者之幸。



央视视频:这样的瓶装水 我如何喝下去?

20 11 2009年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58643188280883



视频:中国人的“诺贝尔之梦”

9 11 2009年

http://p.you.video.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25817095

深圳卫视《22度观察》
嘉宾:何祚庥、方舟子等
首播:11月8日(周日)晚上10点30分
重播:11月14日(周六)下午12点30分



电视节目预告:中国人的“诺贝尔之梦”

6 11 2009年

深圳卫视《22度观察》

嘉宾:何祚庥、方舟子等

首播:11月8日(周日)晚上10点30分

重播:11月14日(周六)下午12点30分

预告短片:

http://video.sina.com.cn/finance/20091106/093822796.shtml



网友下战书与南少林武僧PK“水上漂”

4 11 2009年

记者:骆余民
2009-11-04东南快报(厦门)

东南快报11月4日报道 福建泉州南少林武僧释理亮借助三合板练成“轻功水上漂”,在水面飞奔15米,可不少网友却认为这只是一种技巧。昨日,更有网友在东快论坛上发帖,公开向释理亮“宣战”,表示愿意与释理亮PK“水上漂”。

昨日,一网名为“挑战者”的网友在东快论坛上公开向释理亮下“战书”,希望能有机会与释理亮进行现场PK,看谁借助三合板能够跑得更远、更快。该网友在帖子中称,自己也能在水面上跑出10来米,释理亮所谓的“水上漂”并非轻功,而是技巧,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很多人都可以。

帖子一贴出立马引来很多网友“围观”。不少网友纷纷跟帖支持发帖人的观点,更多的网友则回帖要求释理亮和“挑战者”决战闽江。

对于释理亮练就的“水上漂”,著名学者方舟子表示,“只是一种技巧,只能用于表演,并无任何实用意义。难道他过河时还得背着一大堆三合板啊?”

方舟子称,传说中的“水上漂”轻功,应是指不借助任何东西,人就能在水面上行走。而释理亮的“水上漂”和以前有人在电视上表演过的“踩鸡蛋”之类的“轻功”类似,不违背物理原理,并无神奇之处,普通人只要经过练习也能做到,只是一种技巧。“踩鸡蛋”运用了物理学的动量定理和压强的知识,将人的体重平均分配到多个鸡蛋上,巧妙地减少人体对鸡蛋的压强和冲击力。而释理亮的“水上漂”同样也是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学的浮力和压强,在一定的条件下,用一定技巧快速冲过木板。如果释理亮或有谁声称真的练成了轻功,可以接受一个简单的测试:去当场测量一下体重,看看是不是真的一发功就变轻了。

那么,少林武功中究竟有没有“水上漂”这种轻功呢?对此,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团有关人士证实在少林七十二艺中确实存在着“水上漂”这样一种功夫,但少林寺目前并没有人练成这种功夫。而针对释理亮练就的“水上漂”一事,嵩山少林寺拒绝对此做任何回应。



谁来评定肖传国?

27 10 2009年

2009年10月27日《科学新闻》杂志

■记者 邸利会

在父母的搀扶下,小芳(化名)蹒跚着推门进来,面色平静,身体柔弱。

这是经过“肖氏反射弧”手术治疗的患者。她在一年半之前接受了肖传国的手术,在不见好的情况下,从家里来到北京,寻求进一步的治疗——确切地说,她手术后不是不见好,而是情况变得更坏了。

小芳并非唯一一个接受此类手术的患儿。10月16日,另两位脊柱裂患儿的母亲同时将河南神源泌尿外科医院告上了法庭。诉状说,三年前她们的孩子在这家医院接受了治疗大小便失禁的手术,但病情至今仍没好转。而且,和她们孩子同期住院的病友中,没有一例治愈的,与医院宣传的“85%的手术成功率”相差甚远。更为严重的是,术后孩子左腿出现萎缩、变形,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患者之殇

现在为小芳治疗的医生说,他不便对他的同行进行评价,但可以听听患者是怎么说的。

2007年底,小芳的母亲第一次注意到了电视播出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及其治疗效果的片子。而在此之前,罹患脊膜膨出的小芳已经进行了五次手术,但收效甚微。小芳的母亲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试一下。

“当时,我也咨询了医生。”小芳的父亲告诉《科学新闻》,“他们和我说,最好不要做,可是她母亲太心急了,想着有一线希望,也要尝试一下。”

从电视和网络上了解到,郑州也在做类似的手术,小芳的父亲就赶到了郑州。但亲眼所见医疗环境的低劣让他不相信这就可以做成手术。随后,在多次询问下,才知道这一手术的创立者肖传国是在武汉的协和医院。

2008年3月,心急如焚连夜赶车到达武汉的一家人,赶上了肖传国正在举办的国际研讨会。“当时有外国记者来,也有外国学者来,我们家属全部在里面听他讲。还有从越南、台湾来的病人。病人家属我们都有联系,当时做了十几个人,现在最起码七八个人都有联系,没有听说一个好的。当时说的是,至少有 60%的治愈率。”

据小芳的父亲说,按照当时的承诺,小芳在术后半年到一年时间就可以有起色,但现在一年半都过去了,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当初,左脚因脊膜膨出而有些内翻,为了做肖氏反射弧,必须用一只脚的神经去接膀胱。而医生说,用有毛病的左脚的神经去接,效果不好,于是便切下正常的右脚的神经接了过去。医生说,右脚暂时会迟钝一点,过三四个月会慢慢恢复过来,最多半年。但到现在都一年多了,双脚没有一只见好,同时膀胱的排尿并没有恢复正常。

“尤其我到郑州看的时候,觉得那些农民,辛辛苦苦,这里借钱,那里借钱,东借西凑的两三万块钱,在那里做手术,要成这样,就真的是惨了。经济基础不好的,搞的是家破人亡。”小芳的父亲说。

如今,小芳读完初中后就辍学在家了,父亲觉得读了也没用。他说:“要去打官司,也不重要了,只要小孩能康复起来,像正常人一样,其他都无所谓了。”

“只要有一丝的希望,我们还会不惜任何代价进行医治。”小芳的母亲说。

一场鉴定会

小芳接受的这一手术,其基础是人工反射弧理论,创立者是武汉协和医院的肖传国教授。

在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看来,肖传国之所以能够大肆宣传其理论,并在部分医院开展其手术,很大程度上归功于2004年的一场鉴定会。

2004年8月,由鉴定专家同济医学院裘法祖、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等7位院士和一名教授组成的鉴定会,认定肖传国的成果对于解决先天性脊膜膨出患儿大小便失控“具有重要意义和突出的创新性”。

据当时参与鉴定的第三军医大学王正国院士回忆,该项目最早由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叶鑫生推荐。而看一些材料的介绍,该成果在国外也有很好的反响,国际上有关专业会议都作了介绍,在国外有着很高的评价。

但这样的鉴定会在专家组成上却存在着缺陷。组长韩济生、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鞠躬等人长于基础神经的研究,对于临床并不擅长。而在所有的专家中,只有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金锡御教授是泌尿外科的专家。而当时,中国泌尿外科的唯一一个院士郭应禄并不在邀请之列。其实,在肖氏的该项成果参加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奖以及肖氏参与申报院士时,郭应禄就曾提出一些意见:效果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确实。

“我不是专门搞泌尿外科的,当时,基金委的专家推荐他。另外,裘法祖对他也比较赞赏。我非常尊重裘教授,他平常是一个科学精神很强的人,医德、医风都是典范。所以没有接触情况之前,我对这个成果就有好感。”王正国说。

这次鉴定会上,肖传国专门找了几个病人,当面来看效果。从外行角度看,略微施加点压力在腹部,就可以正常排尿了。但作为尿动力专家的金锡御提出,这可能表明目前的排尿主要是压力造成的,而不是神经功能恢复造成的。

“当时有基金委的专家推荐,裘法祖强烈推荐,一个年轻人,特别是国外评价很高,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情,中国原创的、国外欣赏的成果不是太多,我抱着鼓励和学习的态度,当时觉得还是不错的,我也没太多说话,因为我临床做得很少。”王正国坦言。

同时,专家们也提出,该成果虽被认为解决了临床上的实际问题,但其原理分析尚需完善;此外,这项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也应充实。当时请的专家大多是搞基础的,临床医生极少,但专家们仍然将成果确定为“先进”。

“这可能有一些情感因素。金锡御论资历、论权威性,都不如别人,别人是院士,年龄也大,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要做到不管别人再大的名气,不同意就能提出来,常常是做不到的。”王正国告诉《科学新闻》。

鉴于肖传国“手术做得很漂亮,效果也很好”,加之裘法祖的推荐,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鞠躬院士不会相信结果是“假”的。“因为,裘老师是很认真的,很严格的,裘老师还到平顶山去看了的。我相信裘老师。”鞠躬承认肖的工作在临床上还是有价值的,虽然在理论上还需要完善。

竞选院士惹的祸?

鉴定会上成果获得通过,似乎为肖传国竞选院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2005年9月14日,搜狐公司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邀请方舟子在搜狐健康频道在线谈《生物医学的规范》,对于“肖氏反射弧”的学术地位提出质疑;2005年9月21日,方舟子在搜狐新闻频道发表文章《脚踏两只船,中国院士越选越滥》中,进一步指出肖传国在国际上毫无影响,而“肖氏反射弧”在国内医学界也没有得到认可。

肖传国认为,这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报道和污蔑,特别是对他的学术工作和所获国际认可的各项指控均完全背离事实,严重损害了他的名誉权。由此,肖传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从2005年10月8日,肖传国向武汉江汉区法院正式递交诉状算起,直到2007年11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为止,基于大致相同的诉求,肖传国先后在武汉、美国、北京提起诉讼近十次,状告核心人物方舟子侵权。

2006年7月25日,武汉江汉区法院一审宣判,方舟子败诉。不久,先后有600多人在《海内外知识分子关于肖传国诉方舟子案的公开信》上签名,抗议法院判决不公。信中称,方舟子撰写评论文章对院士候选人肖传国进行质疑,是正当的学术批评与舆论监督,完全符合中国科学院公布院士候选人名单以加强社会各界对院士增选工作的监督的目的,同时也是作为公民的正当权利。

“我觉得打官司也没意思。”鞠躬说,“人家在网上爱怎么说你,你是什么就是什么,你要较真,没必要。大概没人能陪得起他打官司。打官司很贵,拖下去,别人陪都陪不起。”

2007年11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从法律的角度说明了双方在肖传国本人的学术水平以及“肖氏反射弧”的国际影响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法院认为:“上述争议均属学术领域范围内的争议,应局限于学术领域依靠学术自治妥善解决,法院不应更没有能力对此做出法律评判。”

同行的尴尬

既然法律上不能解决学术争端,那么究竟该由谁来评价肖传国和他的“肖氏反射弧”?但令人略感沮丧的是,在官司过后,迄今没有哪一个泌尿外科同行愿意再对此项成果进行评价。

北京一家医院的泌尿外科专家告诉《科学新闻》:“依靠同行评议目前是不可能的,我敢保证没有哪一位专家愿意进行评论。如果同行评议的话,我说什么,他(肖传国)总有很多理由说我的不对。”他同时认为,肖传国的方法还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研究方向,只是如何由动物实验到临床,需要更多考虑。而对于肖本人,还是尽量“不招惹”为好,“我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他说。

从事神经基础研究的鞠躬则坦言肖传国一开始所做的基础研究,如运用电子显微镜所做的组织切片不够令人信服;另外,他画了个反射图,从神经解剖来讲,中间是不正确的。“因为通过挠皮肤引起的神经反应,不能直接到运动神经元形成反射弧,他是这么画的。这种反射弧,是直接到肌肉的,不可能皮肤感觉就能达得到,是经过中间神经元才能到前脚去的。他缺了个环节,但他就画,他也不听人家意见,就认为这是很对的。”鞠躬说,“我不喜欢这种事情。”

2003年,在北京召开的第42届国际脊髓大会上,上海同济医院的张世民曾与肖传国先后作了此方面的学术报告。“肖传国的这些文章,我以前都仔细读过。我们也作过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我在我的报告中,末尾用了1张幻灯片提出了这个反射弧尚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需要进一步研究。会后我们也与肖教授当面交流过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张世民告诉《科学新闻》。

此后,张世民写成针对“人工反射弧”的大约500个单词的评论,发表在2004年的美国《泌尿学杂志》上。

而作为同行的北京朝阳医院泌尿科主任杨勇拒绝发表任何评论,此领域唯一的院士郭应禄也因“身体不好”的原因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由于临床的权威检验并没有进行,有关这一手术具体的治愈率并没有一个来自第三方的统计结果出现——而郑州的这家医院已经停止做此项手术。

据悉,卫生部于2009年3月2日颁布,于5月1日实施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于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术,按照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第三类医疗技术,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而对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也将获得可依据的规则。

评肖传国等人《一种用于脊髓损伤后可控排尿的人工躯体—中枢神经系统自主反射途径∶15名患者的初步研究结果》

要在脊髓损伤后重建可控排尿,至今仍然是医学上的一大挑战。肖传国等人先在动物、后在临床病人中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建立了“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膀胱”人工反射途径以引发膀胱收缩。根据我们的理解和对脊髓损伤病人治疗膀胱的临床经验,我们想要对该人工“躯体—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反射途径做几点评论。

首先是关于自然引发的排尿和人工引发的排尿之间的关系。在上骶骨脊髓损伤的病人中,通常会出现一个或更多个自然引发点能够引发排尿。做该手术的病人是否还保留着自然引发排尿的能力呢?而且,我们认为人工反射弧不能“控制”排尿。

其次,哪一条神经根应该被选用做为接受器?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如何促使轴突到骨盆神经而不是到外生殖器神经的再生。该手术的目标是让膀胱而不是括约肌获得更多的神经再分布。我们怎么能够抑制到躯体神经末梢的轴突再生而增强到自主神经的轴突再生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皮肤传入和腱传入哪一种是更有效的引发方式?在“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和“腱—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反射途径之间,会有任何不同吗?哪一种能有更好的结果呢?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是否要进行传入神经阻滞。临床试验已经证明,牺牲4条甚至5条骶骨神经根对排尿或排便都没有效果。有选择地切除上骶骨脊髓损伤病人的骶骨神经根,通常一开始似乎有效,但是长期效果却令人失望。我们的意见是,“躯体—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反射弧只不过是建立了一个新的躯体引发点来引发排尿。它很少影响到膀胱的顺应性和储存功能。因此,没有进行恰当的传入神经阻滞就去建立“躯体—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反射弧最终将会导致膀胱的反射过度和痉挛。传入神经阻滞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它是否会使躯体引发排尿失效呢?

总之,在得出结论之前,还需要有更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并且要有长期的跟踪调查。

(摘译自美国《泌尿学杂志》2004年6月号第171期第2387-2388页。原文作者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整形外科张世民)



方舟子演讲录音:反对学术腐败 建设学术规范

22 10 2009年

(2009年10月16日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演讲,2小时36分)

    请选择以下任一链接下载:

http://www.filefront.com/14770295/cas20091016.wma
http://www.91box.net/?KXYEBUDEBG93OJSZ9O14
http://ultrashare.net/hosting/fl/56bc3f478a/cas20091016

如果以上链接过期或超载,请选择以下任一链接下载(第一个链接仅在海外有效)。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cas20091016.wma
https://xys.c6.ixwebhosting.com/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cas20091016.wma
http://xys4.dxiong.com/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cas20091016.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