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不直接吃转基因食物吗?

13 09 2011年

【按:美国南达科他州立大学生物及微生物系教授颜旸在《南方周末》造谣说在美国甜玉米、蔬菜这些能够直接做食物的“基本上没有种植转基因品种”。这个问题我在以前就澄清过,我把以前的文章略作修改,寄给《南方周末》,他们拒绝刊登。今天见到颜旸继续在《南方周末》造谣说:“在美国销售的食品中,其实直接含转基因有效成分(转基因蛋白质)的少而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的原因。”我就把辟谣文章登一下。】
美国种的玉米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这个事实连反转基因人士都无法否认。于是他们改散布谣言称:美国种的转基因玉米都是当饲料和工业用的,人是不吃的。比如美国南达科他州立大学生物及微生物系教授颜旸在南方周末发表的文章《转基因之争的本质与来龙去脉》也这么说,说甜玉米、蔬菜这些能够直接做食物的“基本上没有种植转基因品种”。又举了“一家食品商(Kraft Foods)无意之中将含转基因抗虫蛋白的饲料用玉米粉混入了普通玉米粉中,为了了结此事,食品商只得大规模回收已经上架的玉米片”为例。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玉米片回收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美国转基因玉米品种大部分都是以可供人食用的标准被批准上市的,只有一种被限定为只当饲料用。后来这种玉米(商品名Starlink玉米)被发现流入了快餐市场中,被撤下了,所以现在美国的转基因玉米都是可供人食用的。当然,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一样,大部分是用来当饲料和工业用的,少部分供人食用。美国并不要求食品标记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供人食用的玉米中究竟有多少是转基因的,难以有准确的数据。只要美国的玉米还没有100%都种转基因玉米,反转基因人士就觉得可以狡辩说供人吃的都是非转基因玉米。
但是我们可以用两个理由证明美国人吃了转基因玉米。
第一个理由是间接的。美国种的玉米很难控制是当饲料还是当食品,批准只供做饲料的Starlink玉米尚且流入了食品市场中,何况那些批准可供人食用的转基因玉米。
第二个理由是直接的。玉米有一个品种叫甜玉米,这个品种的玉米几乎100%是供人不做加工就直接吃的(煮着吃的玉米棒、玉米粒基本上都是这个品种)。那么甜玉米有没有转基因的呢?颜教授想当然地以为“基本上没有”。其实,转基因甜玉米在美国市场上多得是。第一种Bt转基因甜玉米由诺华种子公司研发,于1998年2月27日获得商业化种植批准,商品名Attribute,由Rogers公司销售(http://www.seedquest.com/News/releases/usa/Novartis/N1828.htm)。目前市场上有多种Attribute甜玉米品种销售(例如BC 0805,WH0809,GH0851,GSS0966,BSS0977,BSS0982,WSS0987),品种目录里还强调它们吃起来有多好吃(http://www.rogersadvantage.com/products/corn.asp)。先正达种子公司研发的Bt转基因甜玉米Bt-11,也在1998年在美国获得商业化种植批准,在美国、加拿大、南非、阿根廷和日本都有种植,并出口到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韩国(http://www2.syngenta.com/en/downloads/Bt_sweet_corn_update_3-04_final.pdf)。孟山都公司也宣布,今年将在美国推出转基因甜玉米品种竞争该市场。
由于FDA不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做特殊标志,这些转基因甜玉米都被美国人不知不觉吃下去了。美国人即使在知情的情况下,也不怕吃转基因甜玉米。有试验表明,把转基因甜玉米做了说明和非转基因甜玉米放在一起销售,转基因甜玉米的销售份额仍然能占44%(http://ucanr.org/repository/CAO/landingpage.cfm?article=ca.v058n02p103&fulltext=yes)。
    此外,蔬菜在美国也是有转基因品种的,那就是孟山都公司的抗病毒转基因南瓜,这也是供人直接食用的。
你要反对转基因作物是你的权利,但是至少不要靠谣言来反。
2011.8.20




评“方舟子“拆桥”不妨当作一部宣传片 ”

9 09 2011年

方舟子按:国际旋毛虫委员会说温度超过62.2度旋毛虫瞬间死亡,《云南省旋毛虫病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则说若温度低于70度浸烫1分钟不能杀死肉中幼虫。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尹占国竟说“从这两份资料的出处来看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我也一时无法认定哪一个标准更准确。”他不知道二者说的不是一回事:前者指肉的中心最低温度,后者指浸烫温度(即汤温),当然后者要比前者高得多才能保证肉中心的温度达到最低要求,浸烫温度达到85度较安全。都是不学无术的在管着昆明的疾控?

另外,如果过桥米线用的是没有预先煮过的云腿,那也是生肉,煮熟了才能吃。猪带绦虫、旋毛虫的囊蚴比较顽强,腌、薰、凉拌都杀不死,烫、涮的话也要确保肉的中心温度达到70度才比较安全。

附:
方舟子“拆桥”不妨当作一部宣传片

2011-9-9生活新报

当方舟子关于“吃过桥米线有得旋毛虫病风险”的言论在网上传开后,事件也逐渐从对过桥米线是否安全的争论,演变成了一场针对方舟子本人的口水大战。在你来我往的争论中,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除了对真相的追寻外,这或许将是一次转危为机的机会。
面对争议方舟子很淡定

“我的提醒并不是针对过桥米线,只是针对那几片生肉,过桥米线可以吃,但那几片生肉最好不要吃。”

“打假卫士”方舟子对云南过桥米线的一条评价,让这道历史悠久的云南风味小吃瞬间蹿升成了本周新浪微博的热门词汇,同时也将方舟子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争议往往是推动事件发展最好的助燃剂,在方舟子发表“吃过桥米线有得旋毛虫病风险”观点的5天时间里,对它的争议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场不断有人加入的争论中,一方是义愤填膺的云南过桥米线拥护者,另一边是倍感受伤的方舟子和他的支持者。一时间,方舟子发表评论的微博也被愤慨的云南网友所覆盖。

事实上,方舟子在昨天的微博中直言不讳地谈了自己的委屈:“这几天说了三文鱼片、牛排、涮羊肉、醉虾、醉蟹、鱼片粥、荸荠、茭白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没引起风波。说到用虹鳟冒充三文鱼时,有丽江人来骂,说到过桥米线,更是一拨一拨的云南人来骂,我真是服了。不就说了涮生肉有风险要当心吗?”

针对过桥米线“骂战”,记者昨日再次采访了方舟子。面对这场由“过桥米线”而引发的网络口水战,经历过太多争议的方舟子表现得十分坦然和淡定:“对于那些攻击我的云南网友,我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毕竟过桥米线作为云南的名片,对于云南意义重大,我从来没有否认过桥米线的美味,我之所以作出这个提醒,并不是有意要攻击云南的餐饮企业,只是吃过桥米线确实可能存在这样的风险。”方舟子一再表示:“我的提醒并不是针对过桥米线,只是针对那几片生肉,我只是觉得过桥米线可以吃,但是那几片生肉最好不要吃,其他配料但吃无妨。”最后他笑言:“我觉得云南火腿也美味,要是将过桥米线中的生肉换成火腿不是会更美味么?”

“利用质疑宣传过桥米线”

“遭到质疑并不可怕,关键是看要如何应对,应对质疑的过程也是一次对外公关的绝佳机会。”

虽然骂声如潮水般袭来,方舟子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昨日,方舟子看到本报的报道后表示,对于记者实测过桥米线原汤的温度,他认为担心依然有必要。“国家卫生部从2001年6月到2004年底开展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10个省所采集的血清样品中,旋毛虫病血清阳性率平均高达3.38%,其中最高为云南(8.26%),相当于每12个云南人就有1个感染旋毛虫。”他解释道。

不过从昨日回复方舟子微博的评论来看,一些网友已经没有太在乎方舟子对过桥米线不安全言论的举证,而是更多地针对方舟子本人进行抨击或咒骂。

对于部分网友在网络上的过激反应,张晓岚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张晓岚也有自己的看法。张晓岚认为,就连可口可乐、肯德基这样的世界知名企业都会遭到质疑,更何况是像过桥米线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遭到质疑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如何应对。”在张晓岚看来,应对质疑的过程也是一次对外公关的绝佳机会。“我认为在这次过桥米线事件中,云南人首先应该平静地看待质疑,然后科学分析,最后才是合理举证,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张晓岚举例说,在康泰克被爆出含有危害人体的PPA成分之后,公司立刻正面回应质疑并很快推出了不含PPA的新康泰克,这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危机公关。

“我不是说云南过桥米线有问题,如果事后证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过桥米线并没有方舟子所说的安全隐患,我想这也是对过桥米线的一种有力的宣传。从这点来看,我们还得感谢方舟子呢。”网友“晨阳豆豆”正好和张晓岚的观点不谋而合。“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但并不能说全都是健康和积极的,比如刺身也是日本人从古吃到今、从小吃到大,卤味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食,可关于这类食品的健康问题,一直都是有争议的,总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吧,毕竟多听他人意见不是什么坏事。”

完善过桥米线标准是关键

“目前云南只有在蒙自地区建立了过桥米线标准,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均无标准可参考,这无疑对过桥米线的生产管理和指标控制造成了很大困难。”

尽管昨天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尹占国证实了过桥米线现烫的猪肉不存在安全隐患,那么云南的过桥米线真的就无懈可击了吗?昨日尹占国得出的现烫猪肉安全的结论,是依据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研究所人兽共患病教育实验室2007年11月21日编译的国际旋毛虫委员会《关于控制人食用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中旋毛虫推荐方案》。资料显示,当温度为49摄氏度时,杀灭旋毛虫的时间需要21小时,但是当温度达到60摄氏度时,1分钟就能够将旋毛虫杀死,而当温度超过62.2摄氏度时,旋毛虫将瞬间死亡。“我们平常食用的过桥米线汤温远远超过了62.2摄氏度,如此说来我们绝对可以放心食用。”

不过记者在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网看到了一份于2008年公布的《云南省旋毛虫病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其中指出,不同温度对旋毛虫幼虫杀灭效果不同,肉类若温度低于70摄氏度,肉片厚2.5mm,浸烫1分钟不能杀死肉中幼虫,而在85摄氏度汤中浸烫1至2分钟,肉变灰白色后较安全。记者注意到,两份资料中对于杀死旋毛虫的温度有着较大的出入,而方舟子正是引用后者的内容作为佐证。那么,到底哪个才是防治旋毛虫的标准措施呢?对于这个问题,尹占国并没有给出我们理想的答案:“从这两份资料的出处来看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我也一时无法认定哪一个标准更准确。”

除防治旋毛虫的标准模棱两可以外,云南过桥米线至今也没有完善的生产标准和衡量体系。云南过桥米线协会办公室主任刘文华表示,目前云南只有在蒙自地区建立了过桥米线标准,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均无标准可参考,这无疑对过桥米线的生产管理和指标控制造成了很大困难。

其实早在方舟子事件之前,云南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振娥就表示,过桥米线作为云南的名特饮食,提高其营养卫生学的科技含量、保证进食的安全性和营养搭配的科学性、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已迫在眉睫。她指出,过桥米线是含有高脂肪、高蛋白的动、植物食品,若进食完,消化系统难以承担,进食不完则造成食物的浪费。此外,生菜、生肉、冷盘的食品卫生状况也需要规范。“如此说来,过桥米线也并非是无可挑剔,或许方舟子的质疑能让我们更好地完善过桥米线的各项管理规范和措施。”张晓岚说。

生活新报 记者 袁野 实习记者 袁晓萌



过桥米线的汤的温度究竟是多少?

8 09 2011年

方舟子按:建新园过桥米线的汤温《生活新报》记者实测是76度,该店行政总厨马波却称:“汤的温度是95度到120度之间”,那是神汤啊?据昆明平均海拔1900米推算水的沸点约94度,网友实测为92度。汤中的油不与水相混,只起保温作用,不能提高沸点,汤温不变。盐能提高沸点但可忽略(5%盐浓度才提高1度),蛋白质还降低沸点。就算用高压锅煮,也只是煮的时候能提高沸点,一旦熄火卸压,立马降到92度。难道你钻到高压锅内烫肉?
云南《生活新报》记者实测过桥米线汤温的结果说明过桥米线烫肉比我想的还不安全。建新园的汤温是76度左右,下肉片等配料一分钟后降至70度。那么别的餐馆温会不会比这还低?如果肉切厚了,料多了,放料次序不对,都能增加不安全性。到了冬天更不安全。62度能杀死旋毛虫是指肉中心温度,不是汤温。而且弓形虫要70度才杀死。这说明云南餐饮行业协会杨秘书长说汤温95度以上是胡说,也达不到《云南省旋毛虫病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建议的85度1~2分。
昆明市疾控中心负责人称:“过桥米线原汤在70度以上。……过桥米线就是绝对安全的。”实际上,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建议的是“烹煮至肉内温度达到 70°C”,肉内温度要比原汤温度低得多,原汤在70度是不安全的。《云南省旋毛虫病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建议的85度浸烫1~2分钟更为合理。
昆明疾控中心称近年来收到的有关人患旋毛虫病的案例几乎为零,给人的感觉这是罕见病。事实上,卫生部于2001年6月到2004年底开展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10个省所采集血清样品中,旋毛虫病血清阳性率平均高达3.38%,其中最高为云南(8.26%),即每12个云南人就有1个感染旋毛虫。
附:
专家:正规渠道进入市场猪肉中没有旋毛虫
2011年09月08日云视网
(云视网讯)继续来关注过桥米线中烫肉片的追踪报道,方舟子在其微博中称,过桥米线中 现烫肉片可能存在健康隐患,那么米线的高汤达到什么样的温度能够将生猪肉的细菌杀死呢,今天(7日)记者采访了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只要汤的温度在80度以上,肉片放进去后能维持这个温度。且肉片的中心温度能达到80度,保持不低于十分钟,应该没问题.”
那么在实际中经营过桥米线的店铺又是如何操作的呢,记者来到建新园了解过桥米线的制作过程。
建新园金碧广场分店行政总厨马波:这个是我们过桥米线中,拉生片的过程,切里脊肉我们的标准是,每一片里脊肉(厚度)在一毫米到一点五毫米之间,不能超过这个厚度,超过这个厚度就不容易烫熟。”
了解了肉片厚度的标准后,记者又了解了过桥米线中高汤的制作过程。
建新园金碧广场分店行政总厨马波:“这个就是过桥米线打汤的过程,这个油的温度可以到150度,汤的温度是100度,汤的温度是95度到120度之间,这个碗的温度差不多有150度,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测一下它的温度。”
经过测量,两者混合之后,进碗的高汤温度仍有99摄氏度。马波介绍,在这样的温度下,一毫米到一点五毫米厚的肉,只要在汤里面滚一下就熟了。
对于方舟子在微薄中提到的旋毛虫,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介绍,这是一种寄生虫。 正规渠道进入市场的猪肉中,是不存在这种寄生虫的。
方舟子,62.2℃就可灭旋毛虫
2011-9-8生活新报
针对方舟子“过桥米线不安全论” 记者实测多家米线店证实,汤的温度足以杀死旋毛虫
就在“吃过桥米线可能引发旋毛虫病”的微博引发争议后,方舟子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依据的。就在前天,他在微博中谈道:“如果猪肉感染有旋毛虫的幼虫囊包,烫的温度和时间可能达不到将其杀死的程度,就有得旋毛虫病的危险。”究竟多高的汤温才能杀死旋毛虫?昨日,本报记者通过实验发现,最为知名的桥香园、建新园的过桥米线汤的温度都超过了70摄氏度。而按照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当温度超过62.2摄氏度时,旋毛虫可以瞬间被杀死。
昆明市场猪肉有无旋毛虫?
对于旋毛虫病,很多人都比较陌生。事实上,昆明本地近年来疾控部门收到的有关人患旋毛虫病的案例几乎为零。据了解,旋毛虫病是由于旋毛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猪肉或动物肉类而感染,临床表现在急性期有发热、眼睑浮肿等过敏反应,继以肌肉剧烈疼痛、乏力等症状。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容易感染旋毛虫的动物就是猪和狗,像鸭和鸡等禽类都不容易感染。旋毛虫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呈螺旋状的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旋毛虫作为检验检疫中的必检项目,就是因为它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但要检验旋毛虫其实也很简单,专业的工作人员只要通过显微镜就能检测出生猪肉中是否感染了旋毛虫。“不仅是旋毛虫,我们只要检测出生猪肉中有任何一项不合格,都是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更不可能让它们流入市场。”据了解,现在的生猪养殖趋于规模化和规范后,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十几年来基本都没有检测出旋毛虫病,和以前放养的家禽相比,现在圈养后不仅感染的几率小了,养殖的技术也高了,只要源头把好了,市民就可以放心了。
本报实测米线汤的温度
假设猪肉里确有旋毛虫,那么,过桥米线的汤能不能将这种旋毛虫卵杀死呢?昆明的过桥米线汤究竟有多烫?
由于海拔不同,水的沸点也是不同的。实验结果显示,在昆明地区水的沸点在92度左右。但是,米线的汤经过服务员盛到碗里在非持续加热条件下温度会有所下降,能不能达到杀死旋毛虫的摄氏度呢?
带着一支能够测量100摄氏度的温度计,记者分别前往本地知名度最高的桥香园、建新园,实测这两家米线店的汤温。当服务员上好汤后,记者马上将事先准备好的温度计插入过桥米线汤中,然后按照以往食用过桥米线的方法,将肉片、鸡块等配料一一下入汤中。结果显示,桥香园:原汤的温度是80度左右,下入肉片等配料一分钟后降至75度;建新园:原汤的温度是76度左右,下入肉片等配料一分钟后降至70度。
70度的温度是什么概念?能不能烫死旋毛虫卵?之后,记者将烫过的肉片取样带到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作观察检测。看到记者带去的肉,工作人员表现:“我们平时检测的都是生肉,这个肉已经过高温处理,肉的组织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解答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依然进行了检测,经过检测后,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寄生虫或虫卵,而且烫过的肉片已经完全烫熟。
根据记者所查询到的一份来自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研究所人兽共患病教育实验室2007年11月21日编译的国际旋毛虫委员会《关于控制人食用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中旋毛虫推荐方案》显示,温度越高,杀死旋毛虫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资料显示,当温度为49摄氏度时,杀灭旋毛虫的时间需要21小时,但是当温度达到60摄氏度时候,1分钟就能够将旋毛虫杀死。而当温度超过62.2摄氏度时,旋毛虫将瞬间死亡。
按照这一说法,过桥米线的汤能超过70度,是不是吃过桥米线就绝对没有感染旋毛虫病的危险?
70℃
当服务员上好汤后,记者马上将事先准备好的温度计插入过桥米线汤中。结果显示,桥香园:原汤的温度是80度左右,下入肉片等配料一分钟后降至75度;建新园:原汤的温度是76度左右,下入肉片等配料一分钟后降至70度。
疾控中心回应
“圈养”“肉薄”“70度”
只要满足三标准绝对安全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引发此次争论的当事人方舟子。方舟子告诉记者,提醒大家吃过桥米线时不要吃肉片这事纯属偶然:“我无意中看到了关于旋毛虫病与过桥米线的相关论文,所以根据论文为大家做个提醒,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依据的。这些相关的文章都可以查到,文章中也有真实的案例。我仅仅是一个提醒,其他说我的那些人,他们去吃就有感染的风险,他要冒这个风险,那不关我的事。”
而在昨日下午,他又在微博上更新了自己的论据。按照他引用的两份文献资料对昆明市疾控中心进行质疑的表述显示:“吃过桥米线有得旋毛虫病的风险,是写入了《寄生虫学》教科书的学界共识,论文很多(举例如下),云南在1986年曾报道过因吃过桥米线集体感染旋毛虫的病例。云南餐饮业出来攻击我可以理解,昆明疾控中心负责人也出来保证吃过桥米线绝不会感染寄生虫,不学无术草菅人命,应该引咎辞职。”
但对于这种质疑,昆明市疾控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刘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虽然方舟子提供的材料属实,以前云南确实有这样的病例报告,但是那是在1976年的时候,距离现在已近30多年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养殖技术和市民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日益严格,生肉、食品经过层层监管才能提供给市民食用。刘宏给出了安全过桥米线的三个标准:源头畜禽集中圈养,并通过检验检疫;生肉片质量好且切得足够薄;过桥米线原汤在70度以上。“只要满足了这三个标准的过桥米线就是绝对安全的。”
实习记者袁晓萌




评“方舟子炮轰过桥米线不安全 昆明疾控中心反驳”

7 09 2011年

方舟子按:吃过桥米线有得旋毛虫病的风险,是写入了《人体寄生虫学》教科书的学界共识,论文很多(举例如下),云南在1986年曾报道过因吃过桥米线集体感染旋毛虫的病例。云南餐饮业出来攻击我可以理解,但昆明疾控中心负责人也出来保证吃过桥米线绝不会感染寄生虫,则是不学无术草菅人命,应该引咎辞职。
昆明疾控中心负责人称,类似旋毛虫之类的寄生虫凭借肉眼就能及时发现这些米粒大小的寄生虫卵。事实上,只有绦虫囊尾蚴是用肉眼可以发现的(俗称米猪肉),而旋毛虫、弓形虫等猪肉寄生虫的幼虫是用肉眼发现不了的。有这样不学无术又敢乱打包票的疾控官员,难怪云南人旋毛虫感染率据全国之首。
“过桥米线”与旋毛虫,李富华  刘志勤  谭芳灼,《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3年04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SB198304261.htm
旋毛虫病19例,叶志英,《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6年02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SB198602035.htm
“云南过桥米线”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卫生影响因素探究,李珺  胡捷  姜昌富  陈建伟,《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年01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WSY201001024.htm
方舟子炮轰过桥米线不安全 昆明疾控中心反驳
2011年09月07日 08:37  作者:刘钊  来源:昆明日报
“云南的过桥米线很好吃,但是那几片现烫的猪肉最好不要吃,其他配料但吃无妨。如果猪肉感染有旋毛虫的幼虫囊包,烫的温度和时间可能达不到将其杀死,就有得旋毛虫病的危险……”9月3日,网络“名人”方舟子(微博)将这样一段话发布于自己的新浪微博。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微博发出后不久,千余名网友对此进行转发评论,对于方舟子的言论,网友的评论中或褒或贬,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更不在少数。评论中,网友们围绕着云南过桥米线中的猪肉到底是否能吃,展开辩论。
此后不久,方舟子再发微博,称“云南居全国旋毛虫病流行之首,占全国旋毛虫病总数的80%以上。云南也是绦虫引起的囊虫病高发地区”,目的似乎是在用以佐证其上一条微博的内容。
网络时代,言论自由。对于方舟子本人发布以上微博的动机,我们不愿探究,但对于微博所涉内容,我们予以求证。
@方舟子:
云南的过桥米线很好吃,但是那几片现烫的猪肉最好不要吃,其他配料但吃无妨。如果猪肉感染有旋毛虫的幼虫囊包,烫的温度和时间可能达不到将其杀死,就有得旋毛虫病的危险。
之所以发布此微博,是为了普及科普知识,目的就只是想提醒大家,一定要吃熟的肉。可能有人看我的微博不仔细,曲解了我的意思。
“从有过桥米线的历史算起,据我所知,云南从没有一例因为食用过桥米线而罹患寄生虫病的实例。所以,可以负责任地说,只要是正规米线店里出售的过桥米线,基本上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风险。”——云南知名网络写手风之末端
“过桥米线作为云南的一种传统食品,类似先烫肉后放米线的做法,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云南本土餐饮企业建新园
“云南的确是旋毛虫病的高发区,但那都是因为个别地方的居民经常食用生肉导致,而对于过桥米线,从没有出现类似先例。”——云南餐饮与美食协会副秘书长李孟泽
截至目前,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从没有接到任何一起因为食用过桥米线而罹患寄生虫病的案例。——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为一个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的公众人物,绝不能因图一时之快,而用一个业已存在多年的传统饮食品牌来做比喻。此举,无形中会伤害该饮食品牌所在地的广大民众的共同感情。
虽然方舟子的出发点看起来是好的,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此举显然欠妥。——云南知名网络写手风之末端
昆明市疾控中心反驳方舟子观点
从未发现吃过桥米线染寄生虫病例 肉片合格只要烫熟就没有问题
方舟子的言论
网民大半不认同
 
在那条提及云南过桥米线的微博中,方舟子认为,虽然云南的过桥米线很好吃,但一旦现烫的猪肉感染有旋毛虫的幼虫囊包,而烫肉的温度和时间可能达不到将其杀死的程度,食客就有得旋毛虫病的危险。
微博最后,方舟子还刻意提到,福建的沙爹面存在同样的问题,并称,“这回不会有人说我在搞地方歧视了”。随后不久,有网友便对方舟子的专门之举予以回应:“呵呵,还说不歧视,这次是一歧视就歧视两个地方。”
方舟子的新浪微博粉丝达百万之多,此微博发出后,网友们纷至沓来,针对方舟子的言论,网友们各抒己见。
有网友表示,自己已经吃了那么多年的过桥米线,也没见因为吃了过桥米线得过什么病,现在却突然间有“名人”站出来表示“最好不要吃过桥米线里现烫的猪肉”,感到很受伤害,“不吃现烫的猪肉,那还是云南特有的过桥米线吗?”有网友认为,方舟子的微博言论,其实也仅仅只是出于一种善意的提醒,“大家还是小心为妙”。
“我吃了30年,父母吃了60年,也没任何问题,也没见过、听说过身边的任何人吃过桥米线有过这种问题。方先生贵为打假斗士,有100万的粉丝,望每一条微博都要慎重。”有网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此提醒方舟子。
“云南写手风之末端”在跟帖评论中表示,正规经营的云南过桥米线的特点,就在于汤的高温,肉片的薄。至少,从有过桥米线开始,还没有一例因吃合格过桥米线感染旋毛虫的病例。云南真的是旋毛虫感染高发区,但那是和很多少数民族“食生”习惯有关,和合格的过桥米线无关。
有网友据此认为方舟子此举是在“妖言惑众”,更有网友在微博中发出请求,“请放过过桥米线吧!”
云南餐饮业反驳
过桥米线从无“闯祸”先例
建新园,作为云南一家专业经营过桥米线的品牌老店,在得知方舟子在微博上有关“过桥米线”的言论后,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方舟子并非意有所指,但作为一家经营过桥米线的老牌企业,为维护整个云南过桥米线的声誉,建新园有义务有责任对此进行回应。
建新园表示,一直以来,该企业在过桥米线的原材料采购上都有严格的把关程序,保证每一块猪肉都有正规的进货渠道,并且全部是按照相关的质量技术标准执行。
“过桥米线作为云南的一种传统食品,类似先烫肉后放米线的做法,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新园解释,针对过桥米线,对于汤的温度,碗的温度,都有严格的企业标准,目的就是确保顾客的食用安全。
对于社会上关心云南过桥米线的人,建新园一再表示感谢,并称,本着对顾客负责的态度,在建新园内,用于现烫的猪肉是绝对有品质保证的,“我们问心无愧”。
云南餐饮与美食协会副秘书长李孟泽介绍,在云南,当过桥米线正式上桌时,一般都要求碗里的汤必须是翻滚着的,而对于碗的要求,在用于盛放滚汤之前,必须在烤箱里进行加热,温度则要求在60-100摄氏度之间。截至目前,云南餐饮与美食协会从未听说任何一起因为食用过桥米线而罹患旋毛虫病的案例。
在李孟泽看来,云南的确是旋毛虫病的高发区,但那都是因为个别地方的居民经常食用生肉导致,而对于过桥米线,从没有出现类似先例。
昆明市疾控中心证实
过桥米线很安全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一些自身带病的猪身上的确是带有旋毛虫之类的寄生虫,而人在食用猪肉时,如果没能将猪肉中的寄生虫进行有效杀灭,很可能就会罹患旋毛虫病,类似的症状便是全身肌肉痛,浑身乏力。
“对于一些大型的专业米线企业,诸如建新园、桥香园等,由于他们都有正规的进货渠道,所进猪肉也都会经过正常的检疫检测,所以,一般不会将自身带有旋毛虫的病猪肉带进市场。应该说,在云南正规的过桥米线店吃过桥米线,应该是安全的。”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此表态。
 
在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科,该科室负责人介绍,类似旋毛虫之类的寄生虫,一般在进行有效的生猪检测时,检测人员凭借肉眼就能及时发现这些米粒大小的寄生虫卵,而这样的病猪肉是不允许进入销售市场的。
“最坏一步来说,即便在进行生猪检测时未能及时发现这些寄生虫卵,但对于用于现烫猪肉的过桥米线来说,在经过高温烫熟后,类似这样的寄生虫卵也绝无生存可能。”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科科室负责人表示,在云南大理、丽江等地,由于个别地方居民有喜吃生肉的习惯,才导致了旋毛虫病的高发,但是,对于过桥米线来说,只要不是直接去生吃猪肉,食用过桥米线是安全的。
截至目前,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从没有接到任何一起因为食用过桥米线而罹患寄生虫病的案例。
方舟子自辩只是善意提醒
自己其实很喜欢吃
前天晚上8点左右,方舟子就其微博提及“云南过桥米线”一事向媒体表示,他之所以发布此微博,目的只是想提醒大家,一定要吃熟的肉,“可能有人看我的微博不仔细,曲解了我的意思。”
方舟子说,他此举完全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目的也只是希望大家一定要吃熟的肉。
至于为何要用云南过桥米线来举例?方舟子说,那是因为他正好在云南旅游,所以就发布了这条微博,他本人其实还是非常喜欢吃过桥米线的。
针对方舟子的解释,风之末端表示,作为一个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的公众人物,决不能因图一时之快,而用一个业已存在多年的传统饮食品牌来做比喻,此举,无形中会伤害该饮食品牌所在地广大民众的共同感情。
在风之末端看来,过桥米线已经作为云南的一个地方形象、地方文化而为外界所熟知,虽然方舟子的出发点看起来是好的,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此举显然欠妥。(刘钊)
温馨提醒
1、旋毛虫会寄宿在多种动物身上,甚至能通过粪便传播寄宿在蔬菜上,但大家千万不要恐慌,也不要因此什么都不敢吃,只要不吃生肉或者半生肉,以及不经仔细清洗就食用的蔬菜就能避免,因为经过高温烹饪后,就能杀死旋毛虫。
2、当发现有全身肌肉痛、浑身乏力等症状就要立即到医院请医生诊断,最好告诉医生最近是否吃过生肉,以避免医生绕弯路,当做其他病症来检查。
3、如果没有症状但是吃过类似生肉等食物的市民,最好到省疾控中心抽血化验一下,但是切记不可自己随便吃打虫药。
4、有些感染数量少的人可能不会出现症状,甚至可能自愈,但其粪便中可能带有虫卵,如果用这样的粪便去浇菜,菜上也可能带上虫卵,因此在吃凉拌菜时,要多泡、多洗,并加热后再食用才够安全。



科普杂志上的反进化论文章

5 09 2011年

【方舟子按:所谓达尔文搞不定眼睛进化是从神创论者那里贩来的老谣言,参见我以前写的《达尔文的眼睛》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06bw.html 。热爱科学的青少年不要去“试读”这本伪科学杂志。】
立此存照,奇文共赏——科普杂志上的反进化论文章
作者:张雪松
<新发现>是我国一份优秀的科普杂志,从创刊起就一直阅读,虽然其主编严锋和专栏作者江晓原偶尔会令我们这些”极端科学主义者”不爽,但总体来说还是靠谱的.该杂志介绍进化论的文章都很棒,也许是这些稿件都来自法文母版的缘故吧.
现在<新发现>要出”青少年版”了,刚刚收到赠送的9月试读本,其中一篇介绍科幻电影<保罗>的文章<史上最”无知”外星人>,让人有一种吞苍蝇的感觉.现将该文收录在下面,立此存照,奇文共赏.
<新发现(青少年版)>2011年9月试读本<左看右看>专栏:
史上最”无知”外星人  张磊撰文
把一千块砖头抛向空中,掉下来正好会搭成一座房子,你信不信?你肯定不信,我也不信,但是外星人保罗却说: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保罗>是一部颠覆了”传统”外星人形象的电影.在以往的科幻电影里,外星人不是很傻很天真,就是很坏很邪恶,要么就是很牛很大能,或者很妖很异形,但保罗歌哥与众不同,他是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尚未脱离低级趣味”的外星人,他抽烟喝酒爆粗口,样样都是玩世不恭的”怪蜀黍”做派.不过怪叔叔偶尔也会一本正经谈科学,比如给女主角露丝普及进化论.
片中有这样一段对白.露丝:”这个世界一看就知道是由造物主创造出来的.”保罗:”屁话.”露丝:”好啊,那你解释为什么人眼那么精致复杂.”保罗:”就这么进化出来的呗.”
用进化论解释人眼,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殊不知眼睛正是进化论的死穴,达尔文曾在1860年对友人说过:”每当我想到眼睛,都会令我镇骇.眼睛的组成奇妙无比……我坦白承认,要假设眼睛是经过自然选择而成,实在最荒谬不过.”此话怎讲?须知进化论的基础是建立在”良性突变”的理论上,即: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的突变就是”良性突变”,可以代代相续;而对适应环境没有帮助的突变就是无意义的突变,即使发生了也会被自然淘汰.但眼睛是一个例外,眼睛的组成太过精密,由多个严丝合缝的高精度”配件”构成,只要任何一个进化脱节,眼睛就是无用器官.若要说眼睛是经由进化产生的话,除非这些”配件”同一时间进化,而且一蹴而就,还得互相和谐运作——这个概率就好比把一千块砖头抛向空中,掉下来正好搭成一座房子。
对于这个连达尔文都搞不定的棘手问题,保罗却仍以进化论应答,所以很遗憾,保罗哥虽然号称是史上最颠覆传统的外星人,但在科学常识方面,却还停留在进化论的陈词滥调上,一点也不给力。(引文完)
在科普杂志上,尤其是青少年科普杂志上发表反进化论的文章,实在是误人子弟。进化论当然可以质疑,但拜托事先做足功课好不好,拿出点有分量的猛料,用“神创论”、“只能设计论”的陈词滥调来反对进化论的“陈词滥调”,也太OUT了吧!



评“学术打假不应背叛学术精神”

24 08 2011年

南方造谣党又在反对学术打假了,这回不骂我是“法西斯”,由“商界从业人员”吴向宏在《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改了个说法,叫方舟子学术打假背叛了学术精神。前几天《南方都市报》记者还找我要打新语丝刚打过的“人耳鼠”的假,我没理睬,以后该推荐他们找吴向宏去。一面想找我打假,一面骂我打假,你以为我和你们一样人格分裂?
这位“商界从业人员”才说完“其实,学术打假,人人皆可为之,并不需要什么资格。”就说我:“即使在他自己毕业的生物化学专业,也早已丧失判断学术观点正误的资格了”,谁都有资格打假就我没资格?南方造谣党还真是对人不对事。
学术打假不应背叛学术精神
2011年08月24日南方都市报
■在商言政之吴向宏专栏
最近,学术打假的代表人物方舟子先生,被其美国母校的教授指控抄袭和侵犯版权,引发了有些人对方舟子先生是否还有学术打假资格的争议。其实,学术打假,人人皆可为之,并不需要什么资格。方舟子先生即使自己犯有剽窃或侵犯版权的错误,也不影响他对别人的学术造假行为进行揭发和抨击。现在有些朋友试图用找出方舟子朋友妻子乃至方舟子本人学术污点的做法,来否定方舟子的打假事业,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评价方舟子的打假,应当针对他的打假事业本身。
那么,对打假事业本身,应当如何去评价呢?我以为,应当以是否符合学术精神去评价。学术打假的目的,是为了净化学界,所以打假行为本身更不能背叛学术精神,否则就像警察执法却罔顾法治一样。什么是学术精神?我年轻时研究过科学哲学,也在维也纳大学做过科学学的访问学者。以我粗浅的理解,学术精神无非一是科学的学术方法;二是人文的学术素养。以这两方面衡量,我的看法是:以方舟子先生为代表的“学术打假”,已经背离了学术精神。
我今天主要谈谈科学的学术方法。科学方法就是首先经由严格的观察和实验程序发现和确认事实,其次遵循严格的逻辑从观察事实中引申推理出结论,最后将推理出的结论向学术同行公开,请他们评议批驳以达成共识。学术打假本身不是科学研究,不一定要严格遵循上述方法,但要求其同样做到“准确把握事实,严格遵循逻辑,服从学界共识”这三个基本环节,应当是恰如其分的。
而方舟子先生呢?首先在事实认定上,方舟子打假经常借助所谓“孤证”,也就是说,对于只有一个消息渠道来源的举报信息,不作其他核实调查的工夫,贸然便公开发表,并据此指控有关人士“涉嫌造假”。了解科研的人都知道,只有能够稳定重复并且是由不同的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下操作都能稳定重复的事件,才能被认定为科学事实。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虽然没有这么严格,但一般也排斥“孤证”。比如新闻学原则上要求对于缺乏权威性的消息,要有两个以上的消息来源核实。但方舟子主办的“打假”网站上,长年累月,数以千万计,一直在大量公开发布此类只有一个来源的所谓“资料”。这种做法,说轻了是缺乏起码学术态度,说重了就是涉嫌公开传播谣言。正因为方舟子在事实认定上相当轻率,他的打假也经常发生事实上的错误。例如前一段他就听信了单方面的传言,指控北大教授贺卫方“20年来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而几天前,他仅仅根据媒体报道的一小段间接转述,就断定国内生化界知名的张惠展教授“不学无术信口开河欺骗公众”。
再看逻辑。了解科学哲学的人,可能都知道科学研究遵循著名的“否证”逻辑,亦即:一个关键事实错误,就足以推翻全部相关理论假说。类似的科学逻辑,也应用在其他社会领域。比如在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中,控方只要被证明在一个关键证据出错,全部指控就都会被质疑甚至被否定。但是在方舟子的学术“打假”中,他几乎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弄错了事实,而哪怕是暂时地放弃对方“造假”的指控。相反,他经常是立刻找出另外的“事实”来,继续指责对方造假。例如,最近当贺卫方教授拿出自己20年来发表的论文清单,证明方舟子“20年来没有发表一篇论文”的指控是虚假的之后,方舟子却又立刻转换话题,开始指责“这些论文中有许多达不到学术论文的水准”。方舟子的这种思维逻辑,完全不像一个受过起码科学训练的理工科博士,倒更像那些臭名昭著的伪科学“研究者”。这些人坚持“地球是平的”、“外星人已经渗透地球”之类理论,并列举出无数“事实”证据。无论你多少次证明他们的某个“事实”是错误的,他们也决不认错,而是再找出另外十个、百个更多的“事实”。最终,你不得不放弃和他辩论,此时他便会洋洋得意地宣布:“看!事实证明地球是平的”。
第三,如果方舟子遵从学术精神,那么在学术打假过程中他就应当服从学界的意见。尤其对于方舟子这样一个从来没有从事过哪怕是一天独立科学研究(只做过博士后)的业余科学爱好者来说,即使在他自己毕业的生物化学专业,也早已丧失判断学术观点正误的资格了,更不要说在那些他基本上是外行的专业。方舟子有权对任何专家学者提出质疑,但最终判断应当由同专业类似学术资质的同行专家们去做。也就是说,方舟子有权质疑中医,但中医究竟是否伪科学,应当由医学界的权威人士来认定;方舟子有权质疑贺卫方,但贺卫方的论文是否够水平,应当由法理学界去认定。但长期以来,方舟子经常跨越各种学科、领域,做出类似于“这个理论是伪科学”、“那个教授是胡说八道”之类断言。这不像是一个尊重科学、尊重同行评议原则的人,却更类似那些以业余水平扮演无所不通人士、挑战一切专业权威的“民科”们。
至于学术精神中人文素养的一面,比如尊重你的辩论对手等,方舟子也明显缺乏。他很喜欢在辩论中使用带有人身攻击色彩的词汇,比如喜欢把非理工科人士称为“文科傻妞”,不但是侮辱人文学科,更是侮辱女性。限于篇幅,对人文素养的话题,我不再赘述了。总之,方舟子的所谓“打假”,和学术精神背离太远,即使实践中有诸多“打准了”的案例,也毫无意义。这就像巫婆神汉也经常能“治好”别人的病,但他们的方法既然违背科学,整个行为就应当被否定。(作者系商界从业人员)



评“专家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仍需研究”

22 08 2011年

方舟子按:和10年前的核酸营养品事件一样,中国又出来这种不学无术信口开河欺骗公众的“生物化学家”。请问张惠展“专家”,转基因食品如何能在体内累积什么毒素?植物体内产生了什么中间化合物,能被吸收到人体内被酶转化成有害的物质?这是能得诺贝尔奖的伟大成果,不要含糊其辞。
专家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仍需研究 应严格标注
中新网上海8月20日电 (记者 宗晨亮)20日,上海科普大讲坛“DNA解码生命”在上海科技馆举行。对于公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生物化学专家张惠展表示:转基因食品在诞生至今的15年内是安全的,但是长期内对人类的安全影响尚需跟踪研究。
张惠展担任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分会副理事长、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研究。
他在讲座中指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肯定不是绝对的,因此很多国家规定转基因必须标注在食品上。他认为国内在标注“转基因”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他呼吁国内产家在产品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在产品上标注是否为转基因食品,让民众自己选择吃转基因还是不转基因的食品。
谈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他首先指出:“转基因食品上市到现在有15年了,在这15年当中几乎没有人因为吃转基因食品导致生病死亡的。”
但是他同时指出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转基因食品到现在用了15年,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平均寿命是75岁,能保证这75年里面都不出事吗?谁都不能保证,因为转基因食品用到现在还没有到75。所以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相对的,相对于时间,在15年里面安全,但是到后面不一定安全还是不安全,”他表示。
张惠展进一步指出,转基因食品在15年来好像没有问题,不足以致病、致命,但是一辈子吃,累积导致一定量的时候,量变到质变就有可能导致疾病。更隐蔽的是,在植物体内产生的是另外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也没有毒,但是所谓中间化合物被吃到人体内,在人体另外酶的作用下有可能转化成有害的物质,因为机体内各种各样的催化剂有上万种,催化的林林种种的不同的化合物。
他介绍道:“关于转基因研究国际上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跟踪研究,这里面包括中国科学家参与,是一个国际化的活动,需要跟踪,跟踪需要时间,至少需要一代两代。”
参与当天科普讲座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部微生物代谢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生物学家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重大科技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凡一。上海“科普大讲坛”以较前沿的科学研究为主,同步追踪社会科技热点焦点,鼓励多种观点的碰撞,促进科学民主发展,形成论坛权威性、前瞻性、亲和性、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



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的一稿三发

15 08 2011年

在贺卫方列出的“论文与评论”目录中,有一篇《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家:日本司法研修所访问记》,不知贺卫方把这篇访问记算成论文还是评论?不管怎样,贺卫方把它只列了一次,太谦虚了,因为该文同一年在另一期刊上又发了一次,5年后再发了一次,一稿三发,贺卫方只算一次,不是很谦虚吗?
日本司法研修所访问记──兼论我国司法考试及司法研修制度的改造 贺卫方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律师 2000/10
日本司法研修所访问记 贺卫方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中国律师 1995/10
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家:日本司法研修所访问记,贺卫方,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5年冬季号.



“中国奶业第一炮筒”王丁棉笑话和谎言大全

29 06 2011年

王丁棉原是警察,从公安调到广州市农委,又从农委调到广州奶业管理办公室,本来是搞行政工作的,却喜欢发表贻笑大方的言论哗众取宠,于是被媒体当成了敢于放炮的奶业专业人士追捧。 
巴氏杀菌奶总乳球蛋白变性率是48%,常温奶的总乳球蛋白变性率是99.96%。王丁棉认为这说明常温奶的主要营养成分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上当了。我怀疑他根本就分不清蛋白质变性和变质的区别。有高中生物学知识就知道蛋白质变性不会对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产生影响。蛋白质都是要变性、降解了才被人体吸收的。
王丁棉还有一个奇谈怪论,说喝常温奶补不了钙,喝了白喝,“用150度杀下去,它就焦化了,喝的钙是钙的尸体,而没有生命力了,喝尸体喝下去你有什么作用,说实在可能是喝了等于白喝。”如此说来,奶粉中的钙岂不更是钙的尸体的尸体?这么个连基本的生理学和化学知识都没有的人,被媒体炒成了奶业良心。
王丁棉牛奶笑话之三:他说牛奶中的脂肪对人体有用,不用担心,因为人体需要燃烧脂肪提供能量,只有往牛奶中人为添加棕榈油才需要担心。其实牛奶中的脂肪和棕榈油一样,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害无益,应尽量避免。人体并不需要靠燃烧食物中的脂肪来提供能量,只需要摄入某些必需脂肪酸(不饱和)。
王丁棉牛奶笑话之四:温热巴氏鲜牛奶“不能超过40度。加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其营养物质流失越严重。”王丁棉不知道巴氏鲜牛奶生产时已经过至少65摄氏度加热消毒?怎么反而不能再加热到超过40度?莫非消毒之后产生了什么神奇的营养物质受不了40度以上的温度?
王丁棉牛奶笑话之五:“牛奶属性为性平、味甘,具有补虚益肺、清胃、滑肠、润肤、生津、止渴等作用,饮后不会导致上火或热气。”改当老中医了。
王丁棉等巴氏奶的推手还有一个欺骗了中国人很多年的谎言,即外国人只喝巴氏奶,不喝超高温瞬时消毒(UHT)的常温奶,后者只是军队才喝的。这在美国如此,在欧洲则不然。事实上一些欧洲国家基本上只喝常温奶,常温奶占的市场份额比中国还高,例如比利时占96.7%,西班牙95.7%,法国95.5%,葡萄牙92.9%。
巴氏消毒牛奶是传统的牛奶,超高温灭菌常温奶是新技术。和王丁棉等巴氏奶推手所说的相反,由于常温奶无需冷藏,国外出于环保、低碳的目的在推广常温奶。目前英国常温奶的市场份额占了不到10%,在欧洲国家中是较低的,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让常温奶份额占到90%。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politics/article2658175.ece
王丁棉是广东巴氏奶企业的推手,我也提倡喝巴氏消毒奶,但是你不能因此无限夸大巴氏奶和常温奶的区别,妖魔化常温奶。按原奶新国标的标准原奶的品质当然下降了,但是不能因此就危言耸听,误导、吓唬消费者,让多少人以为那200万细菌是要活活喝下去的,少了0.15克蛋白是多大的事儿。”
“记者就方舟子质疑致电王丁棉请其回应,但是王表示近日承受各种压力,不便再回应,相信事情真相如何,公众自有分辨。”(南方都市报2011-6-29)



评金龙鱼起诉反转基因食品的造谣者

4 06 2011年

方舟子按:支持追究那些造谣转基因食品祸国殃民、制造社会恐慌的反转基因控的法律责任。金龙鱼还应该更理直气壮一些,拿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文件说明已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无害是有科学定论的,是被农业部认可的,而不是“中国目前对转基因食品危害问题还无定论”。

是损人利己的造谣罪人 还是秉笔直书的爱国青年?

记者:吴建升
2011-06-04晶报

昨日上午11时20分许,一身囚服、戴着手铐脚镣的北京白领郭成林被押进南山区人民法院203审判庭。他使劲朝旁听席上看了一眼,因为那里坐着从北京赶来的妻子和父亲。他看见妻子的瞬间使劲笑了一下。

2010年10月23日下午2时,他从合肥出差回来,刚在首都机场下机就被深圳和北京警方联手拘捕,罪名是他在天涯论坛发表网帖《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一文,称金龙鱼油“使你不能生育后代,它能让我们的后代断子绝孙”,损害了金龙鱼油的商业信誉。

从那时起到现在,他已与妻儿老小分离整整7个月。当天的审判将决定他的未来是继续咀嚼分离之苦,还是一家团聚,享受自由的阳光和空气。

□事件回顾

据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公诉意见称:2010年8月,郭成林所就职的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赞伯公司)与山东鲁花集团签订了《营销策划咨询协议》,鲁花集团委托赞伯公司进行鲁花坚果调和油营销整合服务,支付180万元人民币,赞伯公司指派被告郭成林负责此项目,郭成林根据鲁花方面的介绍,提炼出鲁花的主要竞争对手金龙鱼存在转基因产品影响生育能力、采用化学浸出法提炼残留有致癌物质、摧毁中国大豆产业链等缺点,撰写了标题为《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的文章,于2010年9月15日发表于天涯、搜狐等网站论坛及其个人QQ博客,点击率超过80万,给金龙鱼造成损失达58万元人民币。2010年10月23日,郭成林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被刑拘,11月30日被依法逮捕。

□庭审经过

是职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庭审中,公诉方指出郭成林在被警方抓获后,曾承认自己发帖时与鲁花方面有过交流沟通,因而涉嫌受利益驱使。

被告郭成林当即予以否认。他说,他每年在公司的工资奖金都是固定的,三年来都一样,做不做这件事对他个人利益无任何影响,他发帖的动机完全是出于一片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和爱国之情。

郭成林提出,金龙鱼的转基因大豆来自美国,为什么美国人自己不吃,却要让中国人吃?社会上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还没有清醒认识,因此他才会起来“振臂一呼”。

至于为什么在被刑拘后承认自己发帖时与鲁花有沟通,郭成林供述,那完全是警方诱供的结果。因为警方告诉他,如果承认与鲁花有沟通,事件就演变成山东与广东两省政府间的博弈,他和所在的公司的责任就会减轻,公司就不会关门。

转基因食品有无危害?

控辩双方激辩的第二个焦点,是金龙鱼油作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无危害。

郭成林《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金龙鱼在中国取得了400多亿的销量,几乎垄断了中国食用油市场;二,金龙鱼的成功是靠一条全球转基因大豆产业链,金龙鱼在南美等地拥有转基因大豆和菜籽油种植基地,然后将这些转基因食品运到中国加工成油饼;三,金龙鱼的转基因食品成本极低,在中国的营销彻底催毁了中国农业的大豆产业链,东北原本的非转基因大豆基本上被摧毁;四,金龙鱼大豆油使用化学浸出法,这种工艺能降低成本,缺点是产生两种物质——铅汞和反式脂肪酸。

公诉方出示了大量证据证明郭成林的说法是凭空捏造,比如金龙鱼油曾成为28、29两届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各项指标要求;同时,金龙鱼方面就转基因问题向“中日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咨询过,得到的回复是中国目前对转基因食品危害问题还无定论。

而被告方辩护人、广东万乘律师事务所律师康晓岳辩称,公诉方的全部证据都不能证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并且没有潜在危险的。郭成林谈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中国大豆产业链的崩溃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被众多专家学者和平民百姓普遍认可的观点。2010年12月3日,金龙鱼方面向办案的招商派出所提交的《关于网络文章涉嫌侵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相关建议》,要求派出所“固化重要证据”等,显示公安机关侦办此案失去了独立性和公正性。

在庭审结束前的最后陈述中,郭成林表示这是“国外转基因利益集团在把中国13亿人当实验小白鼠”,他向金龙鱼开炮,就是不想让全国13亿民众去当小白鼠。

□各方说法

金龙鱼方面:针对性和主观恶意非常明显

金龙鱼方面的委托代理律师,也作为受害方代表出庭参加了公诉。针对被告郭成林自辩是出于爱国之心和提醒大众警惕转基因食品危害性才发帖的说法,受害方律师表示,国内转基因食品企业并非金龙鱼一家,而《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一文,全文只提到金龙鱼一个名字,针对性和主观恶意非常明显,其自辩难以自圆其说。

金龙鱼作为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品牌和大企业,其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铅汞残留等指标均低于国家规定的上限,还有相当部分产品已不含铅汞残留,但被告在网文中用恶毒的语言任意进行贬低和攻击,就是虚构事实,蓄意损害金龙鱼的品牌和商业信誉。

针对被告方律师对其作为受害方代表出庭参加公诉程序上的质疑,受害方律师表示其出庭完全符合刑诉法中的有关规定。郭成林妻子吕女士:老公是狂热爱国青年 郭成林的妻子吕女士在庭审间隙接受晶报记者采访。

“我老公是个狂热的爱国青年。”吕女士说,郭成林2004年大学毕业后,入职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公司,后任项目策略总监。“他的爱国情结很严重,经常在网上发帖探讨国家大事,一遇到国际上对中国不公的事情就义愤填膺。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时,他还上街参加游行。”

“现在他最怕出事,因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而他是家里的支柱。”吕女士说,他们夫妇这几年在北京打拼,也按揭了自己的房子,有了个三岁的女儿。郭是孝子,把年迈的父母从老家接了过来。“如果说我老公发那个网帖有什么动机的话,那完全是因为爱国,是为了唤醒国人对转基因食品的警惕。再说为了一家老小,他也不可能为小利去做这种事。”英籍华人学者陈一文:愿为郭成林出庭作证 英籍华人学者、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在听到郭成林受审的消息后,致信南山区法院:

“我从2010年初开始关注研究中国1995年以来越来越大规模进口转基因食品,对中国人民持续安全、健康、生存与繁衍造成的一系列危害。”

“根据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2001年12月11日卫生部通过, 2002年7月1日施行)的相关规定,“我有充分资格出庭作证,证明《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的作者郭成林先生不仅不是‘罪犯’,而且是民族英雄!希望法院领导接受我的要求,同意我为维护郭成林先生的合法权益,出庭作证!”郭成林的父亲和妻子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提供法院的起诉书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