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究竟有没有学术腐败?

31 10 2019年

几天前我收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通报,是一份文件的扫描,全文如下:

 

       关于王焰新等同志邮件情况的通报

 

9月26日至10月2日,校内外多个单位和个人受到群发电子邮件。邮件内容侵犯了王焰新等同志及家属的名誉和身心健康,干扰了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对学校声誉和安全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公安机关经立案、调查取证,向学校通报如下情况:邮件系胡斌(曾在地大任教,2017年因违纪离职)以“方周子”“Ke Xing”“michael jiang”“Zhouzi Fang”“Han Wu”等邮箱名发出,胡斌承认邮件内容为捏造事实。10月13日,公安机关已依法对胡斌实施刑事拘留。

特此通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保卫处

         2019年10月16日

 

落款处盖着通红的印章,真实性不容怀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之所以给我发这份通报,是因为新语丝网站在今年9月30日刊登了《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的学术腐败》。该文没有署名,但公安机关的神探还是很快查出作者是胡斌,而且据说胡斌承认文章内容为捏造事实。胡斌是不是真的这么承认了,不得而知,毕竟,电视上亲口认罪的事都不可轻信,何况是文件上的一句话。但文章内容是不是捏造事实,却是可以根据公开的资料核实的。胡斌对王焰新的最主要指控是:

 

【王焰新作为通讯作者(第二作者),指导的博士生张彩香(现为环境学院教授、博导)在 2005 年11 月《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发表了《盐酸水解纤维渣和煤混合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排列的作者是张彩香、王焰新、阎喜凤(中国期刊网上可以公开查询到)。在时隔两年后的 2007 年 2 月,又在《环境科学与技术》第 30 卷第 2 期上重复发表,只是将题目中的纤维渣改为残渣;煤混合燃烧改为煤混燃,论文摘要、整篇内容、图、表、数据、曲线(只是换成了彩色)等完全雷同,基本没有改动,照抄发表。作者却悍然换成了:张彩香、王焰新、鲍建国、刘慧。标注的基金资助都是王焰新负责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425001)、国家 863 计划课题(2004AA01050),也没有改动。这种学术造假、学术腐败、虚增论文数量的恶劣行径完全玷污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和大学校长的职务。甚至不配做一名教师和学者,培养的学生也是投机取巧之辈,让人汗颜。】

 

胡斌在文中还提到王焰新还有多篇论文属于类似的重复发表以及自我引用的问题,不过没有具体举证,难以核实。我们只来看上述具体的指控是否捏造事实。这两篇论文在胡斌说的中国期刊网已经找不到,不过在别的中文论文数据库还能找到,如下:

 

盐酸水解纤维渣和煤混合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张彩香 王焰新 阎喜凤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摘要:在试样的质量及其他试验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温度下单一的煤、渣、1:1渣与煤的混料及其做成的有型燃料随温度变化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渣和煤混燃或制成有型燃料燃烧能大大降低HCl、SO2和NO2气体的排放。结果表明,混合燃烧盐酸水解纤维渣和煤的有型燃料,不仅解决了大量纤维渣给环境带来的固体废物污染,而且能综合利用废物和煤炭资源,降低锅炉燃烧中污染物的排放。 

关键词:纤维渣 ; 煤 ; 混燃 ; 污染物 ;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425001); 国家863计划课题(2004AA01050);

会议名称: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05-11

会议地点:中国湖南长沙

分类号:X78

 

盐酸水解残渣和煤混燃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张彩香 王焰新 鲍建国 刘慧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武汉430074

摘要:在试样质量及其他试验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对不同温度下单一的煤、渣、1∶1渣与煤的混料及其做成的有型燃料随温度变化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渣和煤混料或制成有型燃料燃烧能大大降低HCl、SO2和NO2气体排放。结果表明,混合燃烧盐酸水解残渣和煤的有型燃料,不仅解决了大量残渣给环境带来的固体废物污染,而且能综合利用废物和煤炭资源,降低锅炉燃烧中污染物的排放。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425001); 国家863计划课题(2004AA01050);

关键词:残渣; 煤; 混燃; 污染物;

DOI:10.19672/j.cnki.1003-6504.2007.02.008

分类号:X701

环境科学与技术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年02期

 

的确如胡斌所言,除了把“纤维渣”改成“废渣”,把“煤混合燃烧”简称“煤混燃”,两篇论文一模一样,完全雷同。那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安机关为什么要说胡斌是捏造事实,胡斌为什么要承认捏造事实呢?

 

第一篇论文是会议论文,第二篇论文是期刊论文。论文先在会议上发表,再拿去期刊上正式发表,这种做法本来问题不大。然而蹊跷的是,两篇一模一样的论文的作者署名却不一样。在第二次发表时,作者少了阎喜凤,却多了鲍建国、刘慧。这是为什么?如果阎喜凤对论文没有贡献,为什么要在第一篇论文署名?如果对论文有贡献,为什么在第二篇论文却没有署名?鲍建国、刘慧又做了什么贡献,让他们得以在第二次发表时把名字加进去?难道他们的贡献是把“纤维渣”改成“废渣”,把“煤混合燃烧”简称“煤混燃”?所以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发表,而是涉及论文署名的弄虚作假,严重多了。

 

我从事揭露学术造假20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因为揭露学术造假被刑事拘留。且不说胡斌并没有捏造事实,即使捏造了,那也是民事纠纷,犯了什么罪?难道又是寻衅滋事?现在是连遇到下雨道路泥泞上网发句牢骚都能被认为“辱国”而拘留的时代,何况是揭露校长造假,更何况该校长正在选院士,不动用公安机关抓你,怎能显出当校长的威风?武汉司法机关保护学术造假是有传统的。当年我揭露同样要选院士的华中科技大学肖传国造假,他去武汉法院起诉我,武汉法院以“获奖者名单中找不到肖传国的名字不等于肖传国没有获奖”、“国内学术期刊也属于国际学术期刊”等离奇理由判我败诉。不过,肖传国虽然后来胆子大到敢于雇凶袭击我,却没想到还能出动公安机关跨省抓捕我。这倒算得上王焰新校长的一大创新。现在我也认定王校长造假,不知他会不会派出国际刑警对我跨国抓捕?

 

2019.10.24



能否用基因疗法治疗自闭症?

29 09 2019年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仇子龙(网上自称“仇导”)近日做了一次题为《基因治疗:在自闭症迷雾中探到一缕微光》的演讲,果壳网发表其演讲实录时,用了一个吓死人的标题《我希望用基因治疗破解自闭症,让全世界来中国治病》,而实际上仇子龙的演讲内容大部分谈的都是基因测序和治疗其他疾病的基因疗法,与自闭症扯上了关系的,是他简单地提到他在研究瑞特综合征,希望以后能用基因疗法治疗。他说这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种,于是就成了用基因疗法治疗自闭症了。

 

虽然瑞特综合征的早期症状与自闭症相似,但是并不是自闭症,也不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种。以前,美国精神病学会将瑞特综合征与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未特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一起归为广泛性发育障碍。但是该学会在2013年发布的《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把广泛性发育障碍改叫自闭症谱系障碍,却把瑞特综合征从手册中剔除,因此瑞特综合征从来没有被归入自闭症谱系。这是因为瑞特综合征早就被发现是一种叫MECP2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是单基因遗传病,连精神疾病都算不上了。

 

相反地,自闭症谱系的遗传因素非常复杂,涉及的基因已知的就有一百多个。而且自闭症的发生,不完全是基因导致的,还有环境因素和表观遗传因素。仇子龙在接受采访时,曾断言自闭症完全是基因导致的,不存在非基因的因素,说明他非常不熟悉自闭症的研究进展。

 

对于像瑞特综合征这种单基因遗传病,是有可能用基因疗法治疗的。美国AveXis公司(后来被诺华制药收购)几年前就已开始研究,今年8月宣布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准备申请临床试验。而仇子龙的基因疗法还只停留在嘴上,却幻想着全世界都来找他治病。

 

但是对于涉及很多基因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目前是没法采用基因疗法的。仇子龙反驳说:“虽然有上百个基因导致自闭症,但是一个病人身上一般只有一个重要的基因突变,为什么不能基因治疗?瑞特综合征能基因治疗,其他自闭症当然也能。”仇子龙似乎不知道有多基因遗传。目前已知自闭症谱系障碍只有极少数涉及单基因突变,绝大多数涉及多基因共同作用,在一个病人身上就有多个基因突变与自闭症有关,怎么治疗?自闭症的遗传非常复杂,超出了仇子龙的想象。

 

瑞特综合征是罕见的遗传疾病,每一万人左右才有一例,而自闭症谱系障碍非常常见,在人群中的比例为1%~2%。因此就不难理解仇子龙为什么非要说瑞特综合征就是自闭症,这是为了抬高其研究的重要性。如果只说瑞特综合征,有多少人听说过这种罕见的遗传病?说成自闭症就人尽皆知了,也便于申请经费和推销自己。

 

想当初,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的基因编辑技术遭到质疑,很多人都重复不出其结果时,仇子龙却宣布他重复出来了韩春雨的结果,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声称能重复出来韩春雨结果的。仇子龙对瑞特综合征的研究,不知是否和他对韩春雨基因编辑的研究一样的可靠、可信?还是说,只是为了申请经费和推销自己,顺口那么一说?当然,我们不能排除,仇子龙从韩春雨那里得到了真传,其对瑞特综合征的研究,和韩春雨对基因编辑的研究一样,都有不能让外人知道的“学术秘密”。

 

2019.9.20



要“赛先生”还是“神先生”?

17 09 2019年

饶毅主办、潘建伟主编的网刊《赛先生》近日刊出一篇长篇大论《400年前,他为中国带来了赛先生》,声称西方传教士在400年前把赛先生带到了中国。文章称:

 

“现代科学大约在476年前诞生于西方,说具体点儿就是:现代科学是1543年在波兰佛伦堡的哥白尼塔上诞生的。”

 

“当哥白尼老爷爷刚刚敲响现代科学的晨钟没多久,科学之光还没有完全照亮欧洲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把赛先生带进了中国。第一个把赛先生带进中国的应该是1583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带来赛先生的时候,《天体运行论》刚发表40多年。此后的几十年、上百年又陆续来了很多传教士,除了意大利的,还有德国的、法国的、美国的等等,而且几乎每一位传教士都不同程度地为中国带来了赛先生。”

 

该文认定赛先生(现代科学)诞生于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之时,而为了强调赛先生来到中国时间之早,反复强调“科学之光还没有完全照亮欧洲的时候”、“《天体运行论》刚发表40多年”,赛先生就已被利玛窦第一个带到中国,此后又有很多传教士都不同程度带来了赛先生。看了这样的叙述,你肯定以为利玛窦等传教士迅速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带到中国了吧?错了。

 

在《天体运行论》发表之后的60年间,日心说并没有被欧洲天文学界普遍接受,只有少数天文学家接受它,大多数天文学家仍然坚持地心说。利玛窦等传教士连天文学家都算不上,能介绍到中国的当然只有地心说。之后,由于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日心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主流,但是却被天主教会认为是与基督教《圣经》相违背的异端邪说,《天体运行论》被列为禁书。来中国传教的这些传教士都是天主教的,他们就更不可能把日心说这样的“异端邪说”带到中国了。

 

这些传教士引进到中国的天文学是建立在地心说基础上的,他们介绍到中国的其他知识,例如欧几里德几何学,也都是在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之前就有的,或者说都是在赛先生诞生之前就有的,跟赛先生没有关系,怎么能说他们把赛先生带到了中国?难道能因为当时欧洲已有了赛先生,就认为这些传教士不管带来了什么,即使与赛先生无关,就都是带来了赛先生?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引发了科学革命,但是不等于就有了科学。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发明了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在发现了科学方法——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之后,才有了科学。哥白尼并没有做出这个发现,做出这个发现的是伽利略。赛先生的诞生,还得从伽利略开始做系统的实验算起。然而当时伽利略却因为坚持日心说而被天主教会囚禁。传教士们当然也不会把伽利略的科学思想体系介绍到中国来。

 

明末清初的这些传教士,为了满足某些中国文人的好奇心以便于传教,向中国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数学、天文学、博物学等知识,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尽管他们引进的这些知识与中国原有的知识相比要先进得多,却全都是现代科学诞生之前的知识。他们也没有把科学方法带到中国,更不可能把与其宗教信仰相冲突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带到中国。中国人最多只是了解了一些西方前科学知识,不知道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也就不知道科学为何物,怎么会有赛先生?

 

《赛先生》以前吹捧过“佛先生”、“古先生”(参见方舟子《要“赛先生”还是“佛先生”?》《要“赛先生”还是要“古先生”?》),现在又吹捧西方传教士给中国带来了赛先生,甚至声称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不仅为中国带来了赛先生,还为在中国传播科学而死(其实是因为修历法之争失败被清廷判绞刑,后来赦免,病死),简直把一名卷入宫廷斗争的传教士吹捧成了布鲁诺、伽利略一样的科学烈士,打着“赛先生”的招牌传教,我看《赛先生》又该改名叫《神先生》了。

 

2019.8.18.

 

 



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想要制定多少套治疗标准?

11 08 2019年

中医虽然经常吹嘘中医药如何走出国门扬威世界,但又声称中国人是特殊人种所以才应该用中医药。据上海《文汇报》报道,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也和中医一样把中国人当成特殊人种,还为此找到“科学依据”:

 

“不能再把国人的健康寄托在他国的治疗标准或指南上了。”“我们中国人跟西方人遗传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拿西方人的治疗标准来医治国人,合适吗?”

 

陈院长不愧是中科院院士,一句话就证明了中国人是特殊人种,要为中国人制定不同于西方人的治疗标准。然而陈院长的思想还是不够大胆。“中国人”是政治概念、文化概念,并不是一个有相同遗传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单一群体。中国境内官方认定的民族有56个,这56个民族的遗传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拿“中国人”的治疗标准来医治他们,合适吗?是不是还要制定56套针对不同民族的治疗标准?每一个民族也并非铁板一块,特别是人数众多的民族。例如汉族,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的遗传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是不是也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标准?

 

把汉族分成南方人和北方人还是太简单化了,还应该继续分下去。例如福建人和广东人虽然都是南方人,但是遗传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是不是也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标准?都是福建人,闽南人、闽北人、闽东人、闽西人的遗传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是不是也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标准?都是闽南人,厦门人、漳州人、泉州人的遗传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是不是也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标准?都是漳州人,各市、县乃至各乡镇、村庄的遗传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是不是也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标准?

 

等陈院长为中国所有人群制定好了治疗标准,任务也还没完,还得想想为海外华人制定治疗标准,因为他们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也是不同的。做完了这项工作,还得考虑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制定医疗标准。陈院长以“西方人的治疗标准”作为对比,想必以为“西方人”是一个整体。其实不是。就不说移民了,陈院长心目中的西方人应该就是欧裔吧?但欧裔中也有很多民族,遗传背景、生活方式也不同,是不是也要有不同的医疗标准?世界上除了中国人、西方人,还有很多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的人群,是不是也应该给他们制定不同的医疗标准?

 

陈院长也许会说,我只管中国人的治疗标准,外国人的管不着。但是在中国境内并不只有中国人,还有来中国工作、生活、旅游的外国人,他们也是会生病的。他们万一在中国生病了怎么办?用什么标准治疗?用中国人的标准,还是不管来自什么国家都统一用西方人的标准?这样做岂不是“虐待”外国友人?所以还是得给他们制定不同的治疗标准。陈院长究竟要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制定多少套治疗标准?

 

陈院长是因为上海交大医学院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关于新药、新治疗方案的论文说这番话的。但是按照陈院长的理论,中国人是特殊人种,在中国医院研究出的新药、新治疗方案只对治疗中国人有价值,对治疗其他人并无价值,研究出来的结果给中国人看就够了,陈院长为何要把论文拿到国外期刊发表呢?如果陈院长的中国人特殊论能够成立,外国研究人员就应该彻底无视上海交大医学院的这些论文,陈院长为何又吹嘘《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有多高、在上面发表论文意味着“在国际重大新药研发、新治疗方案上有话语权”呢?

 

2019.8.4.

 



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狗血剧看中国科研怪相

9 08 2019年

最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演了一出狗血剧,其内分泌科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陆炎服安眠药自杀,自杀前发帖揭露说三年来他给该科室的一名女博士生送车、送房、送珠宝、送硕士论文,还送了5篇SCI论文,结果还是被抛弃。陆炎自杀未遂,据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看了这则消息,我才知道中国医院现在有了专职做科研的研究员。医生的首要职责本来应该是行医,如果有兴趣、有能力再顺带做点科研。但是中国的医生要评职称、获得奖励都要求有论文,这就逼得医生都要去做科研、发论文,科研也成了医生的主要工作,没有能力、没有时间做科研的医生就只好去造假论文或买论文,这是中国学术造假泛滥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一直认为应该取消对医生的论文要求。那么,医院有了专职做科研的研究员之后,医生是不是就不用做科研了呢?我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的网页看了一下,那里的医生从主任医生到主治医生,其介绍里都列出一大堆论文。看来有了研究员,并没有让医生从科研任务中解脱出来。医院设研究员的目的,想必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多地申请科研经费。这家医院申请到的科研经费想必不少,所以研究员的待遇也很高,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在上海那种地方居然送得起房子给情人。

 

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陆炎说他送了这名女博士生5篇SCI论文。那名女博士生才是二年级,科研刚刚起步,做生物医学研究是有实验和发表周期的,如果没人送她论文,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就有5篇论文呢?所以陆炎所述应该是实情。所谓SCI论文,指的是被SCI这个论文索引收录的期刊的论文,中国科研机构特别强调SCI期刊论文,以表明不是在野鸡期刊上发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期刊档次有高有低,我看了一下陆炎说的那5篇论文,档次最高的,是去年在英国《自然·通讯》上发的这篇论文:

 

Proteome-wide analysis of USP14 substrates revealed its role in hepatosteatosis via stabilization of FASN

Bin Liu, Shangwen Jiang, Min Li, Xuelian Xiong, Mingrui Zhu, Duanzhuo Li, Lei Zhao, Lili Qian, Linhui Zhai, Jing Li, Han Lu, Shengnan Sun, Jiandie Lin, Yan Lu, Xiaoying Li & Minjia Tan 

Nature Communicationsvolume 9, Article number: 4770 (2018) 

 

有趣的是,这篇论文有3个第一作者,3个通讯作者。陆炎是3个通讯作者中倒数第3个,那个女博士生是3个第一作者中第3个。大家可能觉得奇怪,第一作者不就是排最前面的作者嘛,怎么冒出三个第一作者呢?生物医学论文的第一作者,本来是指主要做实验的人,该论文的实验大部分是他做的。有时候一篇论文涉及很多个实验,有多人都参与做了实验,其中有两个人很难说哪一个实验做得最多,这时候就会在论文里注明这两个人对论文的贡献相等,都作为第一作者。但是一篇论文有三个第一作者就不可思议了,难道这三个人都分不出谁做的实验多?

 

至于通讯作者,本意就是起通讯作用,让编辑、读者找得到人,一般就由课题负责人来当联系人,因此通讯作者就演变成了论文的负责人。这篇论文声明了负责人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谭敏佳,那么由他担任通讯作者就可以了,但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李小英、陆炎却也都是通讯作者,难道是怕编辑、读者联系不上谭敏佳,有两个备份?

 

当然不是。中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之所以经常出现多个第一作者、多个通讯作者,与中国特殊的考核制度有关:一篇论文,只有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才算数,其他的共同作者都不算。所以论文作者都要争当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数量就膨胀了。一篇论文有3个第一作者、3个通讯作者已经不算多了,我见过有4个、5个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最夸张的有一篇论文13个作者全部都是第一作者(注明“所有的作者贡献相等”),当然这都是中国科研人员的杰作。多年前我就预言过,以后中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前面一堆第一作者,后面一堆通讯作者,其他作者没了。

 

我原以为这么干只是为了对付考核,现在才知道,原来还便于送论文。以前送论文的都是送挂名作者,不实用了,要送就送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反正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想要几个就可以有几个。在这方面,中国科研人员的智慧是无穷的。

 

2019.7.26

 

 



当你听说“三峡大坝变形”

12 07 2019年

最近出了一门根据谷歌卫星地图研究大坝状况的学问:国外有华人在研究谷歌卫星地图时发现,三峡大坝严重变形,变得歪歪扭扭,还制作了一个视频来展示其研究成果。著名“口水工程师”王维洛因此对轮子功办的报纸《大妓院》侃侃而谈,“科学”地证明为什么三峡大坝会变形,即将坍塌。国内官方媒体很快辟谣,说那是谷歌卫星照片拼接导致的失真,并出示国内卫星拍摄的高清照片,以证明三峡大坝笔直得很。国内媒体其实没什么公信力,有时候越辟谣越让人相信谣言。虽然有卫星照片为证,但那并不是像谷歌卫星地图那样公开可查的,谁知道会不会是修改过了再放出来的?

 

那么我们应该相信谁呢?既然卫星图片不可信,那就去找找航拍或者站在高处拍的三峡大坝照片。网上能找出不少,都没有变形的迹象。问题是这些照片或者拍摄时间不详,或者照片来源不能让人信服,不足以让“口水工程师”接受。大概只要是国内来源的照片、资料,他们都是不会接受的。对他们来说,谷歌地图才是最权威的,不可能伪造的。

 

那好吧,我们就用谷歌地图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要只盯着三峡大坝不放,也不要只盯着中国的大坝——有人说,从谷歌卫星地图上看葛洲坝也变形得厉害,那只能被认为中国所有著名大坝都坍塌在即,怎么能证明谷歌卫星地图不足信呢?所以还要看看其他国家的大坝。例如美国的胡佛大坝。咦,从谷歌卫星地图上看,怎么胡佛大坝也和三峡大坝一样严重变形?世界末日要到了吗?请王维洛也用“科学”证明一下,然后赶快通知美国媒体,揭露美国政府隐瞒胡佛大坝即将坍塌的真相。

 

这些“口水工程师”也许受过一些工程方面的训练,会口吐几个术语吓唬人,但是很显然没有受过恰当的科学训练,否则在下结论之前,就应该想到会不会有对照能否定其观点。大坝变形是不是卫星图片拼接引起的失真,其他大坝的卫星照片就是一个合适的对照。然而正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说服不了迷信保健品、中医的人,再合适的对照也改变不了有成见的人。你以为他们真的在乎三峡大坝的现状吗?当然不是。最新的进展是,《大妓院》声称,国内官方专家在辟谣之后,又改口承认三峡大坝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然而查官方专家的原话,他们说的三峡大坝坝体变形,指的是几毫米范围内的变化,如果这样的变化能用肉眼看出来,莫非“口水工程师”长着一双氪金眼?

 

2019.7.7.

 

 



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造假比预料的还大胆

12 07 2019年

我发出《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造假越来越大胆》后,收到一名读者来信,向我反映魏院士团队近年来发表的论文还有4篇也存在用PS代替实验的造假情形。经我核实,反映属实。这4篇论文是:

 

Cell Death Dis. 2016 Oct 20;7(10):e2428. 

ZNF32 contributes to the induc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regulating TGF-β receptor 2 signaling in lung adenocarcinoma.

Li J, Ao J, Li K1, Zhang J, Li Y, Zhang L, Wei Y, Gong D, Gao J, Tan W, Huang L, Liu L, Lin P, Wei Y.

 

其Fig.2B b第1行第1张图和Fig.3B e第2行第1张图截取自同一张图,Fig.2B b第2行第2张图和Fig.3B e第2行第3张图是同一张图,Fig.2B b第3行第2张图和Fig.3B e第2行第4张图是同一张图。这是不同实验,不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结果图,所以是靠复制图片造假(下同)。

 

Sci Rep. 2015 Mar 19;5:9288. 

ZNF32 inhibits autophagy through the mTOR pathway and protects MCF-7 cells from stimulus-induced cell death.

Li Y, Zhang L, Li K, Li J, Xiang R, Zhang J, Li H, Xu Y, Wei Y, Gao J, Lin P, Wei Y

 

Fig.1D d第3行第1张图和Fig.2D d第4行第2张图截取自同一张图。

 

Sci Rep. 2016 Aug 10;6:31408. 

Menopause-induced uterine epithelium atrophy results from arachidonic acid/prostaglandin E2 axis inhibition-mediated autophagic cell death.

Zhou S, Zhao L, Yi T, Wei Y, Zhao X.

 

补充材料Fig.6b 第2行第2张图和第3行第2张图是同一张图。

 

Sci Rep. 2017 Sep 6;7(1):10737. 

Cholesterol-modified Hydroxychloroquine-loaded Nanocarriers in Bleomyci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Liu L, Ren J, He Z, Men K, Mao Y, Ye T, Chen H, Li L, Xu B, Wei Y, Wei X.

 

Fig.4A a的第2行第1张图和最后1张图截取自同一张图。

 

这种拙劣的造假一旦被发现,造假者的借口都是放错了图。例如魏于全团队的这篇论文:

 

Sci Rep. 2015 Sep 23;5:14421.

A whole-cell tumor vaccine modified to express 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duces antitumor immunity against both tumor cells and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hen M, Xiang R, Wen Y, Xu G, Wang C, Luo S, Yin T, Wei X, Shao B, Liu N, Guo F, Li M, Zhang S, Li M, Ren K, Wang Y, Wei Y

 

国外揭露论文造假的网站pubpeer曾在2017年揭露这篇论文的补充材料Fig. S2的第2行第3张图和第3行第3张图是同一张图。魏于全当时辩解说是放错了图片,更换了图片。但是最近pubpeer发现魏于全换上的新图片同样是靠图片造假制成的,只不过巧妙了一点,复制后做了180度翻转,不容易看出来了。不知魏于全对此又有何辩解?换错了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3篇造假论文,魏于全和其妻子赵霞是共同作者,赵霞是通讯作者;第4篇造假论文,魏于全和其女儿魏霞蔚是共同通讯作者。真是造假世家,PS大法是其传家宝。

 

魏于全之所以造假越来越大胆,越来越拙劣,因为十三年前的风波已让他知道即使被揭露出来也不会被追究,更有同一利益集团的人主动出来为其洗白。他们对揭假者的愤怒远远超过对造假者。我前面的文章发表后,就有一些人出来替魏于全辩护,怒斥我“外行”、“炒作”、“碰瓷”。这种洗白方式一点儿也不新鲜。十三年前我揭露魏于全造假的时候,不仅有饶毅“山上的朋友”120人联署公开信认为我们无权揭露魏于全,更有一个饶毅“山上的朋友”嘲笑我脱离科研太久所以看不懂魏于全的论文,愿意向我提供实验室空间让我学习新技术呢。难道是要我去学习PS技术?这种以PS代替实验的技术,是中国科研人员为世界科学做出的最大贡献,的确是我不懂的。

 

2019.7.4.

 

 



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造假越来越大胆

7 07 2019年

13年前,时任四川大学副校长的魏于全院士被揭露多篇论文存在造假,魏院士以“原始数据属于学术秘密”为由拒绝向质疑者出示原始数据,四川大学当然为其保驾护航。此后魏院士掌握的科研资金越来越多,开公司获得的股权越来越大(据报道有3亿多元),继续着名利双收的伟大事业。魏院士当四川大学副校长一直当到2017年才因为年龄过大下台,只是继续当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此后魏院士团队发表的论文时不时又被发现有假。即使在他不当副校长之后,余威犹在,依然没有收敛。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国外揭露论文造假的著名网站pubpeer揭露出魏院士团队2018年发表在Oncotarget上的论文Betulinic acid impairs metastasis and reduces immunosuppressive cells in breast cancer models有3张图是用PS代替做实验,不同的实验结果用的是同一张图片,只不过裁剪了不同部分,甚至懒到同一张图片裁剪了几次用于显示几个实验结果,都是裁剪成圆形的伪造是培养皿图,被讽刺是用圆形模具“切饼干”。

 

魏院士团队狡辩说这是学生处理图片出错,原始数据是没问题的。我们很难想象什么样的图片处理会用到“切饼干”的裁剪方式,难道是切着玩的?至于原始数据究竟是什么样的,外人是别想看到的,“学术秘密”嘛。

 

魏院士今年60岁了,到了该把名利双收的伟大事业交给下一代的时候了。他的女儿魏霞蔚在魏院士的亲自领导下,于2015年获得四川大学博士学位,然后留校,很快升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魏院士“肿瘤治疗”的未竟事业。最近魏霞蔚以项目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2018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二完成人是魏院士的妻子赵霞。为了扶持女儿,魏院士很谦虚地没有把自己列为项目完成人。

 

然而魏霞蔚不过毕业才三年,虽然以前魏院士发表论文时经常把魏霞蔚名字挂上,但作为主要完成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毕竟太少。然而这难不倒魏院士,一声命下,其学生、下属纷纷声明将自己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转让给魏霞蔚、赵霞用于报奖,自己不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

 

有人说,在国内这种做法很正常啊,报奖人数有限,论文第一作者没能参与报奖,就要声明同意让论文其他主要完成人拿去报奖。如果是魏院士本人要报奖,他是论文通讯作者,别人无话可说。但是魏霞蔚、赵霞是这些论文的主要完成人吗?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论文:

 

Liposomal quercetin efficiently suppresses growth of solid tumors in murine models.

Yuan ZP, Chen LJ, Fan LY, Tang MH, Yang GL, Yang HS, Du XB, Wang GQ, Yao WX, Zhao QM, Ye B, Wang R, Diao P, Zhang W, Wu HB, Zhao X, Wei YQ.

Clin Cancer Res. 2006 May 15;12(10):3193-9.

 

该论文魏霞蔚不是作者,赵霞是挂名的倒数第二作者。

 

Anticancer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olymer micelle-encapsulated quercetin on ovarian cancer.

Gao X, Wang B, Wei X, Men K, Zheng F, Zhou Y, Zheng Y, Gou M, Huang M, Guo G, Huang N, Qian Z, Wei Y.

Nanoscale. 2012 Nov 21;4(22):7021-30.

 

此文魏霞蔚是不能算主要完成人的第三作者,赵霞不是作者。

 

Active immunogene therapy of cancer with vaccine on the basis of chicken homologou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Su JM, Wei YQ, Tian L, Zhao X, Yang L, He QM, Wang Y, Lu Y, Wu Y, Liu F, Liu JY, Yang JL, Lou YY, Hu B, Niu T, Wen YJ, Xiao F, Deng HX, Li J, Kan B.

Cancer Res. 2003 Feb 1;63(3):600-7.

 

此文魏霞蔚不是作者,当时她还只是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初中生。赵霞是挂名的第四作者。

 

所以这是把自己作为挂名作者甚至连作者也不是的论文侵吞了作为自己的成果报奖,即使论文主要完成人同意转让,也改变不了侵吞的事实,因为论文是不能转让的。

 

魏院士十几年前被揭露造假时虽然掀起很大风波,但安然无恙,自然胆子越来越大。虽然年年讲对学术造假要“零容忍”,实际上监管机构一直在忍,造假者地位越高,越容易被忍。何况已经爬到院士、校领导位置,就更有同属一个利益集团的人为其洗白。当年魏院士被揭露造假时,饶毅校长“山上的朋友”几乎倾巢而出,联署公开信为其辩护,反过来指责我们是在搞“网络文革”迫害魏院士。饶校长这些“山上的朋友”有的当时就已被证明本身就是造假者,后来又陆续被发现是造假者,我相信以后其中还会有人被发现是造假者。我始终相信,一个正直、清白的人是不会去为造假者洗白,反过来攻击揭假者的。十几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

 

院士、校领导造假,造成的危害比一般教授造假要大得多,至少他们让学生学着以造假为荣、谋利。四川大学有魏于全这样闻名全国的造假院士、副校长,必然让其学风比一般高校更差。最近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大张旗鼓表彰2019届荣誉毕业生,动辄发表三、四十篇SCI论文,最多的一个自2016年以来发表46篇第一作者的SCI论文,平均一个月发表一两篇,数量实在吓人,不要说是还要学习的学生,专职的研究人员也难以做到。我查了一下其论文,基本上分两类,一类是大数据分析,自己不做实验,而是把某一个问题的论文搜出来将数据合在一起分析,这还可以说是投机取巧灌水,还有一类则是给期刊写读者来信,登出来就当成了在该刊发表论文,这就完全是造假了。所以这些荣誉毕业生,其实是造假毕业生。有造假校长、造假院士带头,出几个造假毕业生,有什么奇怪的呢?他们都是以后当校长、院士的料。

 

2019.6.30.

 

 



医学“大招”不靠媒体来放

28 06 2019年

这几天国内媒体都在报道说,“屠呦呦团队放‘大招’了!”主要是指两个“大招”:第一个“大招”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法,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这两种做法都是应对抗药性的常规做法,都是发现病原体有抗药性时能马上想到的,并不新奇,屠呦呦团队却经过了三年多“科研攻坚”才找到,令人不解。总之这算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招”。

 

第二个“大招”是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新进展。不仅屠呦呦一辈子吃定青蒿素,中国中医科学院也吃定青蒿素,专门有一个青蒿素研究中心。为一种药专门搞一个研究中心,在世界上大概独一无二。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用药,本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但他们却要把它搞成能包治百病的“神药”,为它寻找新的用途。一种药当然有可能用于治疗别的貌似不相干的疾病,这往往是在临床上观察到病人用药后出现了某种副作用,偶然发现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实是相同的药理导致对两种病都有疗效。我不知道屠呦呦为什么会认定青蒿素能够用于治疗红斑狼疮,难道是观察到患有红斑狼疮的疟疾病人在服用青蒿素抗疟后红斑狼疮病情也缓解了?还是随便挑一种疑难杂症来试试?不是根据疾病来筛查药物,而是拿着药来筛查疾病,这是违背现代药物研发规律的。

 

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不正常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器官。青蒿素作为一种能杀死疟原虫的药物,为什么也能用于治疗与传染病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自身免疫疾病?难道它也能杀死免疫细胞?如果青蒿素也能治疗红斑狼疮,那将是一件多么碰巧的事。屠呦呦也许是从奎宁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得到的“灵感”,以为抗疟药就都能治疗红斑狼疮。但奎宁的抗疟机制与青蒿素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免疫抑制剂,能减少抗体的产生,所以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的症状。没有任何证据证表明青蒿素也是免疫抑制剂。

 

那么屠呦呦团队究竟取得了什么进展呢?根据报道,是启动了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总共分三期,一期的主要目的是找少数志愿者来试验药物有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按屠呦呦的说法,从目前情况看,志愿者没有发生非预期不良反应。青蒿素作为一种已广泛使用多年的药物,对其不良反应已有很全面的了解,在临床试验一期没有发生非预期不良反应,是预料中的。其实对这种上市多年的药物连临床试验一期也可以不做的。没有发现青蒿素有非预期不良反应,根本算不上“进展”,更算不上是“大招”。

 

绝大部分做临床试验的药物都能通过临床试验一期,但都倒在了临床试验二期、三期。药物是不是有效、安全,只有在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经过了像FDA这样的让人信赖的监管部门的审批以后才能认定。一种药物才刚刚进入了临床试验,最多只是没有发现非预期不良反应,是否有效连初步的证据都没有,媒体就吹嘘是“放大招”,这是对药物研发的无知。所以医学“大招”是不能靠媒体来放的,因为媒体并不具有专业的辨别能力。要放只能向学术期刊、药监部门放。没有经过同行评议、药监审批就向媒体放的,不过是宣传、广告。

 

2019.6.21

 

 



膳食平衡不是“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

20 06 2019年

《知识分子》发表“食品泡泡博士”云无心的演讲,声称:

 

【真正的 “饮食健康终极指南” 还是 “平衡膳食宝塔以及居民膳食指南”。其中的要点可以总结为这三句话:1. 吃动平衡 2. 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 3. 减盐、减糖、减油】

 

被云无心推崇为“饮食健康终极指南”的“平衡膳食宝塔以及居民膳食指南”,就是那个一贯为保健品站台的中国营养学会搞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个山寨版的膳食指南之不靠谱,我以前已经指出过了(《不要轻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现在只来看看云无心归纳的三个要点。

 

一、“吃动平衡”。强调既要吃也要动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平衡”一词用得很奇怪,不知什么意思。难道是根据吃的多少来决定活动的多少,或根据活动的多少来决定吃的多少?

 

二、“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这话不是云无心发明的,一说起膳食平衡,经常就有人说不就是“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嘛,只不过云无心把这种外行说法当成专家指导而已。

 

但是这个说法是大有问题的。并不是什么都要吃的,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吃,或尽量不要吃的。我们没必要用“难道毒药也要吃吗”来抬杠,只看看日常食品,就有很多是最好别吃的。例如被很多人当成美味的蕨菜之类的野菜,因为含有致癌物,最好就别吃。高盐、高糖、含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腌制的食品,也应该尽量避免,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那是无可奈何的事,而“什么都吃”却让人觉得非得吃它们不可。当然我们这里谈的是健康原则,不是美食原则,有人为了美味愿意冒健康风险,那是另一回事。

 

“什么都不多吃”貌似没有问题,毕竟连水喝得太多都会中毒嘛。但是这么建议脱离了现实语境。现实是,有一些有益健康的食物人们普遍吃得太少,达不到健康膳食的要求,例如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海鱼,这时候就要强调多吃。

 

三、“减盐、减糖、减油”。这个说法如果在二、三十年前提倡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现在还这么提倡就过时了,因为生物医学界对油(脂肪)有了新的认识,危害健康的是脂肪中的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一味地提倡减油,可能的后果就是,人们为了满足能量的需求用碳水化合物取代,导致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多,反而对健康不利。所以现在再泛泛地说“减油”是不对的,应该减的是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并以不饱和脂肪酸取代。

 

所以,如果把这三句话改成:“1、吃动结合。2、膳食平衡。3、减盐、减糖、减反式和饱和脂肪酸。”才比较准确。在健康饮食方面,一定要尽量掌握比较准确的知识,不要相信那些仅仅因为职业与食品加工沾边(研究怎么给食品打出泡泡)就把自己打扮成“食品健康专家”、最终目的是为了贩卖高价“健康食品”的云无心之流的伪专家。

 

201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