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获FDA认同是中医振兴契机”

4 08 2007年
【方舟子按:看到中医信徒为一则已被证实乃是一位中医院士捏造的假新闻如此欣喜若狂,“崇洋媚外”之态可掬,持“告别中医”观点的人士当然要大跌眼镜。想靠谎言来“振兴”中医,那的确“是非常不理性的手段,注定要失败”,无非是在失败前再多骗几个消费者,多害几条人命而已,居然还好意思教训现代医学“没有人性”。中国的骗子及其帮闲们为什么都如此义正词严?】

获FDA认同是中医振兴契机

2007年08月04日东方早报

  早报特约评论员 龚鹏

  持“告别中医”观点的人士恐怕又要大跌眼镜了,美国最权威的FDA(美国药品食品管理监督局)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首次认同中医学为独立学科体系,认为“中医药学和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

  此前反对中医者强调最多的往往是医学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现代的西医。他们认为传统中医在理论建构上不同于现代西医,诊疗方法上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中医是伪科学。他们手中的另一个王牌是认为中医没有得到当今的发达国家承认,超级大国美国对中医的态度不太明朗一直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证据之一,但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显然站不住脚。

  过去,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大都认可中医实际的诊疗价值,但对于中医的理论骨子里还是拒斥的。FDA新近的这份文件无疑是对“告别论者”的迎头痛击,它把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提升到可以和现代医学进行平等比较的高度,这实际上是对医学一元论的否定,也是首次认可了传统医学理论的价值。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都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西医进入中国曾遭到顽强抵抗,足足花了两三百年时间才取得主流地位;中医进入西方必然也要遭遇抵抗,这里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问题,所以在一定时期来看,必然会存在中医和西医的分立。西学东渐和东学西进是文化交流的两个中心议题,引进什么、如何引进、推出什么、如何推出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西方世界迟至今日仍然不能完全认同中医,我们没有必要回避这一问题,正视它、促进它才是正确的态度。

  在中医药问题上,我们犯的根本性错误是把标准的制定权交给西方,总是讨论如何和国际接轨。然而实际上,中西医学是不同的体系,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多个研究证实:针对中医“症”有效的方剂对西医的“病”常常得不出有效的结论,所以用现代医学的标准来评价中医,必然会窒息中医的生机。这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中医效仿西医让科研和临床分离,让科室越分越细等等,实际上失去了中医作为整体医学的精髓。这样的削足适履、东施效颦最后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的问题,不能由现代医学来裁判,当然更不能由美国来裁判。美国的FDA
认同中医是件好事,其实质是对现存中医药标准的尊重,比如2004年发布的《植物药产品指南》放弃了把植物药混同于一般合成药物的做法,就受到中医药界的深刻影响,所以改变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是说没有办法。

  新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和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物学异常,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活动异常。在这一方面,传统医学似乎做得更好。著名中医何裕民在上海电视台《陈蓉博客》里和方舟子辩论时提到“严格定义为科学的医学没有人性”,实际上也是对纯生物医学模式的批判。

  科学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告别谬误的过程,一部分反中医者利用中医药里面存在的糟粕攻击中医,是非常不理性的手段,注定要失败。现在美国的权威部门认定中医与西医有同等的地位,这当然值得中医学界高兴,然而获得现代医学的认可只是中医振兴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契机,更重要的仍是中医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评“西医给中医出诊断证明”

4 08 2007年
【方舟子按:“时下,学界似乎有一小股不太好的风气:一些人并不是在认认真真做学问,而总是想方设法地要颠覆点什么——不管有多少证据,先来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嚷嚷出去,保不齐别人一接茬你就出名了。不过我不明白的是,有些人名气已经很大了,但还是乐此不疲,或许这就是学界传说中的‘浮躁’吧。”这话说得一点不错,只是作者忘了先去照照镜子了,怎么不去“认认真真”地查一下所谓FDA认同中医的说法是真是假,就先来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嚷嚷FDA的结论来得真及时,是在拯救中医呢?自己轻信了假新闻,倒有脸说人“浮躁”?且不说FDA认同中医的说法乃是中医院士捏造的假新闻,即使是真有此事,反对中医的人凭什么“应该相信”?反对中医的人相信的是科学和事实,而不是某个官方机构的说法。即使真有哪一天FDA昏了头真去认同中医,也丝毫不妨碍反对中医的人继续反对中医。】

西医给中医出诊断证明

作者:木人
法制晚报2007/08/03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据《人民日报》)

  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早在梁启超、鲁迅那会儿,就争个不亦乐乎。2006年,有人指称“中医连伪科学都不够格”;2007年,又有人“指控”中医害死了一位大明星……中医存废问题,似乎成了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而不幸的是,我们在忙着打嘴仗的时候,日本、韩国的中医药研究已经比我们先进多了。

  “发源在中国,开花在日本,结果在韩国,收获在美国。”早就有人给中医中药的发展指明了这样的“方向”。如今美国FDA经过论证研究得出了中医“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的结论,证明中医的的确确是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如果美国的FDA这话早说100多年,或许就没有这么长时间的论战了,因为想废除中医的人无一例外都很相信西医,“西医”给中医做出的“诊断证明”,他们应该相信。不过当乱战正酣之际,美国的FDA说出这话也算比较及时了,尽管某种程度上,这也更能证明西医比中医强很多——“西医”的“诊断证明”在挽救中医。

  其实和所有学科一样,中医需要学术争论,即使是比较极端的真伪科学之争。但中医存废之争,似乎已经超出了学术争论的范畴——你也征集签名,我也征集签名,怎么看都有想靠打群架解决问题的嫌疑。

  时下,学界似乎有一小股不太好的风气:一些人并不是在认认真真做学问,而总是想方设法地要颠覆点什么——不管有多少证据,先来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嚷嚷出去,保不齐别人一接茬你就出名了。不过我不明白的是,有些人名气已经很大了,但还是乐此不疲,或许这就是学界传说中的“浮躁”吧。

  美国FDA的这个结论,如果能尽快平息这场关于传统文化的“争斗”怎么说也是好事。所谓“医者无界”,客观上现在是西医挽救中医,帮中医摆脱困境。说不定发展到哪个阶段,西医也会被某些人指责为伪科学,届时中医想必也会出手拉一把。

 



评“杨曾宪:第三只眼睛看中西医之争”

4 08 2007年
【方舟子按:这种妄人妄语、烂报烂文,却有好几个人向我推荐,觉得很有道理,建议我好好读读,简直是在侮辱我的智力。该文为中医辩护的每一条理由,什么中医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功不可没啦,什么中医对常见病、多发病比西医有优势啦,什么中药有毒不是中医的错啦,什么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啦,什么中医是根据病人真实信息对症下药啦,什么中医具有医疗效用是客观的价值真理啦,什么攻破中医、中药能得多项诺贝尔奖啦,等等等等,都是中医信徒的谎言与呓语,早就被驳斥过了无数次,却被此人当成没有争议的事实提出,还假惺惺地声称“如双方不服,本人也愿服从有说服力的结论”。在这里我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再驳斥一次(简单的批驳见《中医批判小问答》,更系统的见《批评中医》一书,当然,还有新语丝网站上千篇揭露中医虚假宣传的文章),我感兴趣的问题是:此人显然对现代科学、现代医学一无所知(他对现代医学——所谓西医——的理解都是来自于中医信徒的歪曲和自己的想当然),对中医也只有一些肤浅的认识(我敢打赌——他不是喜欢打赌吗——他从未认真看过哪怕是一本中医的经典著作),那么,一位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哪来的学术勇气,自以为开了“天眼”,自以为比谁都更懂科学,把全世界生物医学的专业人士都当成了弱智,让他可以在一个他完全无知的陌生领域设立“学术法庭”,自命学术法官,乃至自命先知预言医学发展方向?这种无知无畏、信口开河,是哪门子的“科学精神”?这是不是属于此人以前自己批评过的“学术浮躁”、“学术泡沫”?】

杨曾宪:第三只眼睛看中西医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10:16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作者:杨曾宪

  没有谁能打败自己,只会自己打败自己。中国大陆的中、西医再不奋起直追,而是继续兄弟阋墙,那么可能不到本世纪末,中国大陆的中医精髓已失传了,欢庆胜利后的中国西医也无长进。而日韩美欧科学家,则分别因攻破中医、中药各种奥秘而获得多项诺贝尔奖,并发明了许多现代中医技术和现代中药制剂的专利

  既往中西医之争一直没有结果,主要原因,是双方没有共同认可的标准。当西医以西医科学为标准、中医以中医疗效为标准时,谁嗓门高、人气旺,谁就能形成话语霸权,就是赢家。这显然不公平。我要公平评判,必须撇开这些标准,在一个双方皆认可的“学术法庭”中进行。

  中医具有医疗效用是客观的价值真理

  我先在“价值学法庭”开庭,因为人类是生活在价值世界而非科学世界中;医学首先是价值学,而不是科学。只有当科学真理能帮助人类益寿延年时,对人类才是价值真理。绝大多数病人都是猫论践履者。把医学与信仰联系起来,坚持看西医或只迷信中医的都是极少数。人类需要医学,绝不是弄它来让自己信仰、慰藉精神的;否则,医学就变成宗教了。因此,凡属因信仰中医、西医而攻击对方的言论,本法官概不理睬。

  接下来,我将审查双方的“出庭”资格。西医的“出庭”资格,似无异议,关键在中医。中医有无疗效,眼下争论激烈。我认为,这不需要也无法靠“个案有效”佐证,因为具体医疗实践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而且,让正反方证人轮流出庭,恐怕十年也辩论不完。但如下两件事实却是无需争论的:

  其一,在西医学成熟之前,世界各民族大都靠草本药物、传统医术治病,而中华民族数千年中,之所以能在相对贫瘠的土地上维系繁衍着相对密度最高的人口,创造延续着自己的灿烂文明史,中医应当说是功不可没。地球上一些古代文明之所以神秘地消失,据推断,便与其医术无法战胜瘟疫相关。

  其二,伴随医学科学的进步,西医已越来越成为全人类共同依赖的医疗手段。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医学”、“医生”、“医院”等等都是西医专用词。但即便这样,中医依然能“出口”到海外,证明在人类300多种传统医学中,中医依然能“现在进行时”地在许多国家与西医共存。

  以上两点,无论历时性或共时性存在,都属于“大概率事件”。由此便可得出结论:中医能治病、它对人具有医疗效用是客观的价值真理。基于这一事实,我判定,中医不仅有资格与西医论辩,而且占据某些相对优势。历经百年磨难、在当代西医长足进步的今天,中医依然能生存、能与西医抗衡,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我便对中西医的各自优势做具体评判。在外科领域中,面对器质性病变,西医占绝对优势。在内科范畴,某些病毒性、细菌性传染疾病,如典型性肺炎,抗生素药到病除,西医也占绝对优势。现代人类得以长寿,与此直接相关。但在常见病、多发病领域中,西医则优势不大,中医的优势,就在这里。尽管中医未必除根,却可能相对有效且低副作用地控制某些疾病。实际上,所谓中西医结合,都是在西医遇到困难时,才被迫结合的,是在西医束手无策或优势不大的情况下的次优选择。我也经常根据西医的建议去吃中药。当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时,中药对人的药补或调理功能,是西药所没有的;中药在这方面的功能,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综上所述,我便武断地做出评判:中、西医的有效比率,目前为4?押6。如双方不服,本人愿服从有说服力的结论。

  不可把医风腐败夸为中医药本身的价值问题

  下面,我将裁决两个中西医争辩激烈的具体问题。

  第一个是关于“中药也有毒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原本无须争论,“是药三分毒”,古人早就明示。中药的毒性,一是药理中的毒性,一是药理外的毒副作用。中医讲究“对症下药”,不是针对通行的疾病,而是具体病人的病情,所以,中药是不可随意服用的。某些中药药理中的毒性,在发挥以毒攻毒效用时,未必有毒副作用,一旦不对症,自然就会产生毒副作用了。问题是,现在人们往往像吃西药一样吃中成药,不管所谓“寒、热、虚、实”,这本身就是错误的。由此产生的毒副作用并不是中药的错,而是乱吃药的错。当然,出现这种问题,也与目前许多中成药说明不规范,夸大疗效、讳言毒性直接相关。这是中药的严重弊端,理应改进。中成药的说明应像西药一样,对其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做更多、更详尽的提醒。中成药也应有一部分归处方药,需凭处方取药。

  但比较而言,西药的毒副作用的确比中药严重得多。所谓“中药也有毒性”的争论本身就反证了这一点。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病人达
250万,其中19万人死亡。还有资料显示,上海因药物相关性致死的病人超过死亡人数总数的一半以上。虽然资料没有注明,但这致病、致命的“药物”肯定指西药。但这与西医接诊量大相关,更与西药用药危险性大相关。如果某种中药致人死亡,肯定会成为新闻的;而因西药药源性致病,则毫无新闻价值。这并不奇怪,西药的毒副作用,也是科学的负效用体现。科学是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物质文明,也时时在威胁着人类生存。西药构成的化学成分本身,就是最大的副作用之源。但人类已无退路可寻,只有重视并将其副作用减到最低限度而已。西药也有存在于药理之中的毒性,更多的却是存在于药理之外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也会因用药不慎、用药错误而放大。但与中医不同的是,由于西医分科而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其药物的副作用往往难以预测、难以避免,这就会出现所谓
“治好病、送了命”的现象。一位患脑血栓的老人,西医将其病治好了,最终却因肾坏死而去世。临终前对子女说:“如果当初找中医,治不好,就是偏瘫,但还能留一条命”。据此,我的评判是:中、西药的毒副作用,目前应为3:7。如双方不服,本人也愿服从有说服力的结论。

  第二个是关于中医药的假劣问题。这个问题的确严重,但这并不是中医药本身的价值问题,而是医术医德问题,是医疗市场管理问题。实事求是地讲,这个问题,西医药领域中同样严重存在,只是它不表现为庸医假药,而是日益腐败的医风。撇开红包不说,常规医疗中的各种手段,统统只用贵的、不用对的,动辄
“大处方、滥治疗、先做CT、再开进口药”。尽管这医、这药未必伪劣,却危害甚大。一两岁的娃娃,一发烧感冒,就抗生素侍候,吊瓶一打好几个。医院挣了钱,孩子却可能留下后遗症。总之,现在无论中医药、西医药,没有让人放心的。在中国,做个病人真苦、真累、真受罪。钱越花越多,安全系数却越来越低。由此,我的评判是,在医术医德医风问题上,中、西医目前为5:5,谁也别攻击谁,双方都是受害者。

  但是,正因为医德医风眼下难以改变,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难以解决,所以,对广大农民而言,中医中药应成为他们日常就诊的首选。试脉看病,总比一大堆仪器省事得多;中医治感冒几十元,比看西医花费百元、千元也便宜得多。即便西医疗效好,其性价比也低于中医。这也是我认为中医不能被价值否定的另一重要理由。

  对中西医的价值判决到此结束,“价值学法庭”宣告解散。

  真懂科学,才会真懂中医

  首先要搞清楚何为“科学”?因为这也是个问题。根据科学哲学理论,我梳理出“科学”的三层含义。为避免语义缠绕,分别称为“科学1、科学2、科学3”。

  科学1,即“广义科学”,指人类把握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及成果,通常表现为“科学道理”或“科学真理”。它未必以理性形态存在,也不具有严谨的逻辑体系。但它是普遍性存在,离开它的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统统违反客观规律,就不可能延续下来。譬如,民间有关四时节气的农谚,很有科学道理,便属于科学1。

  科学2,即“狭义科学”,指人类理性地、逻辑地把握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及理论成果,通常表现为“科学学科”、“科学理论”。科学2内容涵盖科学
1,其形式却是人类依据科学方法建构的,能被科学实验、实践验证的知识体系。仅有科学真理,没有科学体系,并不是科学2。通常所谓自然科学之“科学”,便指科学2。

  科学3,指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及科学评判方法。通常它涵盖于科学2之中,但对科学哲学研究来说,它却必须独立出来。任何科学2体系都不是永恒真理,对科学2的怀疑、否定、超越精神,就是科学精神;体现这种精神,推进科学进步的方法,就是科学方法。正是在科学精神、方法引导下,人类不断推进科学2
的进步与革命,用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用新理论取代旧理论。鉴于任何知识体系不能证明自己是否是科学2,这便需要站在科学3立场上进行评判。当然,科学评判方法也存在若干悖论,难定于一尊。这些,就不涉及了。

  无论科学1、2、3,所有科学道理、理论、精神,都是价值中立的;科学1真理、科学2体系皆可为不同价值主体服务,获得不同价值真理属性;而在任何价值真理背后,都肯定含有科学1真理或科学2理论。

  接着审查中西医的“出庭”资格,便有所依据了。中医具有价值真理属性,自然含有科学1真理;西医属于医学科学,自然属于科学2体系。中医只具有科学1而不具有科学2,这并不奇怪。中西医科学性质的差异,关键出在各自所依赖的传统文化母体——哲学与经学差异上。

  科学2只能孕育产生于西方哲学,因为西方哲学中主、客两分,认识论、宇宙论(或本体论)、方法论彼此分离,形式逻辑体系相对完善。只有在这样的哲学中,才能生成“自然”概念,才能激发人类认识宇宙生命奥秘的求知动力,才能最终形成科学2学科体系,并在推动生产力革命过程中,使自身迅猛发展。医学,既是科学2的产物,也是科学2的构成部分。

  科学2不能产生于中国经学,因为中国经学是“天人合一”的(不是“天人统一”,因为在中国经学中,天人不可分:天道即人道,宇宙即人生;更不是
“主客统一”,中国经学中没有“主体”概念),既没有“认识论、宇宙论、方法论”分化,也就不可能生成“自然”概念。视忧天“杞人”为怪异的先哲,思考的都是族群、社稷以及自身生命延续的问题。自然现象只是中国经学文化的喻体,先哲的思维不是主客相符的理性模式,而是格物参理的悟性模式。所以,虽然中国经学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出发,产生出丰富的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思想,还建立起独特的医学、武术理论,但它们都不属于科学2。尽管中医不属于科学2,尽管其中包含许多荒诞内容,但更含有中医师祖通过“参悟”获得的大量科学1真理。

  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中西科学之争何以难辨胜负了。由于国人往往混同科学1、2,认为科学2我们古已有之;而熟谙西学的先生,则坚持把“科学”
理解为科学2。这样,因双方操作的“科学”概念内涵不一,便使中西医科学之争演变成“关公战秦琼”一样的混战。我站在科学3立场上评判,争论中真理的天平向哪方倾斜,关键取决于所依据或采用的“科学”概念是科学1或科学2。

  当中医拥趸者认为中医像西医一样是科学2的时候,他们客观上便已陷于难以自圆的悖谬境地,也使中医丧失了生存依据。道理很简单:如果中医属于科学2体系的话——如有人认为,所谓“气以行血,血以摄气”,就是西医的循环系统与神经系统的互动——那么,科学无国界,这中医就不需要存在了。如果中医的科学2属性无法被科学方法所肯定,那么,这就恰好证明它是“伪科学”,理应被废除。所以,无论是与不是,中医都面临同样下场。这便是中、西医论争,西医拥趸者会“理直气壮”形成话语霸权的原因。中医拥趸者怎样放大话,称“中医比西医还科学”也没用,因为判断科学2的形式标准是明确的。以经学为基础的中医学,其“天人合一”的逻辑起点,无法验证;用“金木水火土”自然物象比附人体生命现象,也无法用科学方法解释;至于把“四季”、“五色”变成医学概念,把
“君、臣、佐、使”作为医药原则,更离科学概念要求远甚矣。如此建构的中医理论,只能说是经学医学,怎能说是科学2医学呢?因此,关于中医是否科学2的争论,可以终止了。中医拥趸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你坚持中医是科学2时,只能使“伪科学”这根绳索扼杀中医的生命。

  但是,当中医拥趸者认为中医“科学”,是指科学1时,其观点却是正确的。因为无论中医的理论模型怎样神秘甚至荒诞,其疗效却是客观存在;实践无法证真中医理论,却可验证其内含的科学真理。那些把中医混同跳大神、迷信巫术的先生,无视这样的事实:中医并不是靠占卜、靠呓语治病的,而是通过“望、闻、问、切”,根据病人真实信息对症下药的。中医也不是经验医学,所谓辩证施治,是依据中医学的内核——经络理论实现的,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当代科学尚无法证真中医学的内核、无法解释中医疗效的道理,并不能成为否定中医具有科学1的理由。因此,当西医拥趸者彻底否定中医科学1属性时,难免强词夺理。譬如,他们无法解释中医疗效时,便一律视为心理暗示或迷信。但这如何解释中医药(包括推拿)对儿童的疗效呢?儿童不会迷信呀!实际上,如果中医药没有科学道理,只靠玩弄“阴阳五行”、“君臣佐使”欺世盗名,别的不说,历朝皇帝就把他们杀光了,根本不需等到今天,由那些反对中医的先生对它宣判“死刑”了。

  因此,无论中医、西医拥趸者,都存在一个正确认识对待中医或西医的问题。承认中医不是科学2,这是不是贬损中医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中医文化同样博大精深,其价值并不需要科学2来论证。人类许多文化财富,都是以非科学形态存在,这很正常。而中医之伟大,恰恰在于它早在科学2理论出现一两千年前,就能建构起自己独特的具有科学1的理论,而且能用这些西人看来神秘的理论指导医学实践。只要想一想西医背后,有多么庞大的科学力量、技术设备在支撑,就会不由地感叹,不靠任何仪器诊断病情的中医先祖们是怎样地了不起。这如同古埃及人能在没有现代工程设备情况下建造金字塔一样,今人只能以奇迹称之!同时,承认中医具有科学1,这也丝毫不会贬低西医的科学2地位。我们应捍卫的“科学”,是科学3精神,而不是具体科学2体系。科学2经常会出错,科学1真理往往存在于非科学2理论中,这很正常。我们之所以相信科学2,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而是因为它具有自我纠错的精神和方法,能吸纳非科学2体系中的科学1道理。而西医学的伟大,也正是体现在这种不断自我超越的探索发展历程中。承认并研究中医的科学1真理,就应该是这个历程的重要阶段。

  反之,如果中西医的拥趸者基于某种国粹主义或科学主义立场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中医时,其结果,恰恰可能与其固有动机相反,是中、西医两败俱伤。

  没有谁能打败自己,只会自己打败自己

  对中医而言,如果不珍惜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无视中医理论独特性,只是为了证明并获取与西医同等的科学2资格,盲目搞所谓“中医现代化”,并按西医模式进行中医教育,中医将面临彻底自毁的结局。中医是弥足珍贵的古文化活化石,它只能完善、完备自身,而不能“现代化”。当代科学2的认知能力,也不具备让中医脱壳革命,融入现代医学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迫切需要做的功课,不是与西医争地位,而是抢救中医遗产,培养合格的中医传人。人在中医在,一旦失去传人,即便全世界都承认了中医地位,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中医管理部门,不能仅在口头上捍卫中医,而是要为中医的抢救和有序传承踏踏实实地做些贡献。我希望中医拥趸者谨记,能打败中医的,绝不是西医,而是中医自己!

  对西医而言,如果不正视中医的挑战,只是轻蔑地用一顶迷信大帽子把它窒息,借以突现自己正宗科学2地位,这不仅违反科学精神,而且就像将牛顿力学视为永恒真理会妨碍相对论诞生一样,这种固步自封态度也将妨碍医学学科取得革命性突破。事实的确如此。建立在分子、细胞、器官层次上,以化学、生物学、解剖学为基石的常规医学,并不能证真或证伪脉络、经络的存在;中药由于不针对某种细菌、病毒等“药靶”,所以,也难以通过动物进行药理试验;这就表明,未来的医学及生命科学需要学科革命,需要出现新的理论范式,借以解释中医通过脉象把握病情的奥秘,破解中药药效之谜。

  许多人主张,终止中医、保存中药,此乃大谬。中药是中医的组成部分,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对它们的科学2解读是不可分割的。某些人时下谈论的系统论理论,也并不能替代医学及生命科学的创新。正基于这种科学3精神,西医对自己所无法解释的中医现象,理应给予足够的尊重。否则,妨碍西医科学进步的,不是中医,而是西医自己!

  综上所述,本法官基于科学哲学理论做出如下裁定:中、西医各有其科学存在依据,本着服务人类健康的共同目的,判令双方当庭和解,今后任何一方不应再无端攻击另一方,永远终结中西医科学之争。如双方不服,只能留待“21世纪历史法庭”审判。当然,有可能不到本世纪末,中国大陆的中医精髓已失传了,欢庆胜利后的中国西医也无长进。而日韩美欧科学家,则分别因攻破中医、中药各种奥秘而获得多项诺贝尔奖,并发明了许多现代中医技术和现代中药制剂的专利。其中,自动脉象诊断仪极为有效,国内医院纷纷高价进口,西医拥趸者争相使用,因为它们也不属于中医了。只是中西医的孙子们了解了世纪初的这场争论后,会一声长叹——咱那些老爷爷们,怎么净干些打着科学旗号反科学的蠢事呢!

  (作者为山东省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举报假新闻“美国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为独立科学体系”

3 08 2007年
   国内现在正在打击假新闻,我现在举报,《人民日报》2007年8月3日刊登的“美国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为独立科学体系”就是一条欺骗国人的假新闻。FDA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原文见:

http://www.fda.gov/cber/gdlns/altmed.pdf

   
文件中只有两处提到中医,都是和印度草医放一块的,翻译如下:
   
“‘补充与另类医学’一词涵盖许多种医疗实践、产品和疗法,它们与‘常规’或‘对抗疗法’医学的实践、产品和疗法有显著的差异。有些形式的补充与另类医学,例如中医和印度草医,已被实践了数百年,而其他的,例如电疗法,则是更晚近才出现的。”(The
term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encompasses a
wide array of health care practices, products, and therapies that
are distinct from practices, products, and therapies used in
“conventional” or “allopathic” medicine. Some forms of CAM,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yurvedic medicine, have been
practiced for centuries, whereas others, such as electrotherapy,
are more recent in origin.)
   
“NCCAM(国家补充与另类医学中心)把完整医药体系描述为涉及‘与对抗疗法(常规)医学独立地或平行地演变的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些可能反映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例如中医和印度草医。”(NCCAM
describes whole medical systems as involving “complete system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at have evolved independently from or
parallel to allopathic (conventional) medicine.” 
These may reflect individual cultural system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yurvedic medicine.)
   
这不过指出了众所周知的事实,即中医和印度草医类似,与“常规医学”(现代医学)存在显著差异,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哪里认同中医是个“科学体系”?哪里有“科学”一词?哪里表明FDA接受了中医药理念和治疗功能?难道中国中医科学院认为FDA像中国药监局那样是可以用阴阳五行胡扯就糊弄过去的?

   
FDA的这份文件还特地指出,不可因为文件中提到某种疗法、实践或产品就认为FDA在支持它(any
mention of a particular CAM therapy, practice, or product should
not be construed as expressing FDA’s support for or endorsement of
that particular CAM therapy, practice,or product or, unless
specified otherwise, as an agency determination that a particular
product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its intended uses or is safe for
use.),大概就是料到了可能会有骗子要拿这份文件骗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可冀院士是因为英文水平太差看不懂这份文件,还是有意造谣欺骗国人?这是不是再次证明了中医的“国际地位”是靠谎言打造的?

附:美国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为独立科学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01:3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8月2日电 (记者王淑军)
记者今天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悉: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可冀院士介绍,美国FDA这一继2004年发布《植物药产品指南》之后的新文件,契合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顺应了美国国内补充和替代医学快速发展的现状,表明了FDA对中医药理念和治疗功能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在新药开发问题上有了较积极、务实的态度。

  美国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CCAM)和FDA认为,传统医学体系是“有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与对抗疗法(西方主流医学传统疗法)独立或平行发展而来”的,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背景。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元素,如相信机体有自愈能力,治疗方法也有独到之处。



网人评假新闻“美国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为独立科学体系”(四篇)

3 08 2007年
  美国何时“认同中医药学独立科学体系”?

  作者:柯南

  今天在新浪网上看到一条转载自人民日报的新闻《美国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为独立科学体系》。方舟子已经迅速指出了这是一条假新闻。我在这里补充几句:

  1、这不仅仅是条假新闻,而且是一条旧闻。人民日报2007年8月3日第11版发表的这条新闻《美国认同中医药学独立科学体系》要比健康报的类似新闻《美国FDA发布指导性文件认同中医药学是独立科学体系》晚了一个多星期。而且,早在今年6月,中国中医药报就发表过署名丛伟红、陈可冀的更详细的文章《美FDA新草案认同传统中医药学是整体医学》。而陈可冀等人的文章中提到的FDA草案早在2006年12月就完成了。

  2、人民日报的新闻说:“记者今天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悉: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这段话是错误的。陈可冀等人的文章有一个更详细的叙述:

  “与以往内容相比,该草案的一个重大调整是对补充和替代医学(又称另类医学)涵盖的内容进行重新划分,将替代医学体系(Alternative
Medical Systems)从CAM中分离出去,称为‘整体医学体系’(Whole
Medical Systems)。传统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与阿育吠陀印度草药医学(Ayurvedic
medicine)都隶属这一范畴。草案明确说明将替代医学体系从CAM中分离出去并称为整体医学体系的原因。美国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CCAM)及FDA认为,替代医学体系的应用实践与CAM产品中的其他四类(基于生物学的疗法、精神与机体互动医学、推拿按摩疗法和能量或调节气的疗法)不同,借用
NCCAM的定义,整体医学体系是‘有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与对抗疗法(传统疗法)独立或平行发展而来’的,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背景,它们具有一些共有的元素,如相信机体有自愈能力、治疗可涉及应用意念、机体和精神的一些方法等,例如传统中医药和印度草药医学。从草案内容可以看出,FDA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传统中医药学与美国传统医学(即西方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的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主流医学(西方医学)的一个补充,表明
FDA开始接受美国以外其他国家传统医学用药的经验和数据,显示出未来中医药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更多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这段话当然也是错误的。首先,FDA的草案并没有“将替代医学体系(Alternative
Medical
Systems)从CAM中分离出去”。该草案的原文说:对于CAM的疗法,“NCCAM曾经有第5个分类,即‘另类医学体系’,但是它现在认为‘另类医学体系’(现在称为‘完整医学体系’)是一个单独的分类而不是另一个[与上述4种分类并列的]分类,因为另类医学体系使用来自上述4种分类的实践方法。”使用CAM疗法的体系当然也是CAM的一部分——事实上,这份草案在叙述“什么是补充和另类医学”的时候,列出了ABCDE5项,第5项就是所谓的“完整医学体系”(whole
medicine
system,这里的whole最好不要翻译成“整体”,因为这可能与所谓信奉“整体观”的另类医学混淆)。如果你看看NCCAM的网站关于“什么是补充和另类医学”的说明(http://nccam.nih.gov/health/whatiscam/),你就会发现在“主要类型的补充和另类医学有哪些?”的条目下第一条就是所谓的“完整医学体系”。

  其次,陈可冀等人说:“从草案内容可以看出,FDA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传统中医药学与美国传统医学(即西方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的科学体系”,这是故意误导读者。FDA没有在草案中提到中医药学是“科学体系”。原文是这样说的:“NCCAM
把完整医学体系描述为涉及‘与对抗(常规)医学独立或平行演化的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它们可能反映了独特的文化体系,诸如中医和印度草药医学。”命名是“文化体系”,在陈可冀等人的笔下摇身一变就成了“科学体系”。

  当然,谁也没有否认中医有一个体系。但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体系”可未必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更不一定是一个好的体系。

  可笑的是,至少在这里,警惕的读者还能看出这是陈可冀等人自己的观点(“从草案内容可以看出”)。到了人民日报的新闻里,就变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

  该新闻还说:“美国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CCAM)和FDA认为,传统医学体系[……]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元素,如相信机体有自愈能力,治疗方法也有独到之处”。然而草案原文并没有提到什么“独到之处”。原文只是说“完整医学体系的一些共有元素包括信仰身体有自我治疗的能力,以及治疗可能涉及到使用心智、身体和精神的技巧”。这只是一个叙述,而“独到之处”明显变成了褒义。

  3、
FDA的这个草案特别说明了,在该文件中“提到任何特定的CAM疗法、实践或产品不能解释为表达FDA对特定CAM疗法、实践或产品的支持或认可”。

  4、我不知道记者和陈可冀等人是否看懂了该草案。陈可冀等人那样说,或许是看不懂英文,或许是为了忽悠(“表明FDA开始接受美国以外其他国家传统医学用药的经验和数据,显示出未来中医药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更多可能性和可操作性”)。那么记者呢?至少记者在写稿之前应该读一读原文,不应该直接替陈可冀等人发一个新闻稿吧?

  厚颜无耻的谎言
  ——驳《美国首次认同中医与西医一样为独立科学体系》

  作者:大洋涛声

  今天国内各大新闻网站都转登了刊载于《人民日报》第11版,由该报记者王淑军采写的题为《美国首次认同中医与西医一样为独立科学体系》的报道(见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6064834.htm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7-08/03/content_6467689.htm)。报道中说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

  FDA的这份指南初稿早已公布在其网页上,最新更新时间是2007年3月2日。网址是http://www.fda.gov/cber/gdlns/altmed.htm,也有正式文本可供下载http://www.fda.gov/cber/gdlns/altmed.pdf。如果读者感兴趣,自己完全可以逐字对照原文到底说了什么。

  这是一份征求意见的讨论稿,文件本身不是法规,只是一份为生产减肥食物、化妆品、食品、食品添加剂、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企业明确其产品是否应该遵从、以及应该遵从FDA的什么法规提供便利的说明。

  首先,《人民日报》的报道对该文标题的翻译就不正确。原文标题是(Guidance
for Industry  on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Products and their Regulation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对应中文应为:《企业指南: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其FDA法规》。其中涉及的法规指的是“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the
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以及“公共健康服务法”(Public
Health Service Act).

  翻开该《指南》,正文第一页第一段就明确指出常规医学(即报道中的西方主流医学)和中医的区别。它直截了当地把中医分离出常规医学,而归类于CAM(补充和替代医学)
里。原文是“Some forms of CAM,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yurvedic medicine, have been practiced for
centuries”(“某些补充和替代医学,比如中医和印度草医,已经发展了若干世纪”)

  《指南》然后定义了“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
共计四类。一,生物制品(Biologically-based practices)
,包括(不限于此)
植物制品、动物提取制品、维他命、矿物制品、脂肪酸等等。该指南指出,这些制品以其用途不同,有可能被归类于食品、药品、化妆品或者减肥食物,从而应遵守“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
。二,能量治疗 (Energy therapies)
,包括利用真正的能量场(如电磁场和超声波)
,以及利用未经证实的虚拟场(如所谓生物场)
进行治疗。指南指出,用于这类治疗的器械有可能被视为医疗器械从而应遵守““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
。三,调节和基于身体的治疗方法(Manipulative and body-based methods)
,包括按摩、推拿、脊椎指压治疗法、。该指南指出,这类疗法如果不使用任何器械和药物,则不受“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
或者“公共健康服务法”
的规范。但如果使用了按摩器或者推拿油之类,则有可能须遵守法规。
四,心身互动治疗(Mind-body medicine)
,包括放松疗法、瑜珈、太极拳、气功、精神治疗等。指南指出,FDA一般不规范此类治疗,但如果使用了器械或者其他制品,则有可能须遵守FDA法规。

  就在这四个分类定义之后,该指南说,“NCCAM(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管理中心)
曾经还有第五个分类,叫‘替代医学系统’(现在也被称为“整体医学系统”)
,但现在将其看作为一个独立的科目,不再和上述四个分类并列,因为“替代医学系统”
使用了上述四个分类的所有方法。本指南因此采用NCCAM的分类法”
。然后,该指南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到了传统中医。它说:“NCCAM将整体医学系统描述为‘独立于常规医学、平行发展的,具有完整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这些医学或许折射了独特的文化系统,比如中医和印度草医。完整医学系统有一些共同特征(注意,它不是说中医和常规医学有共同特征),比如相信身体有自我治疗能力,这种治疗或许包括某些使用心智、身体和灵魂的方法”

  此外,全文再无提到中医。从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一,《指南》明确将中医和印度草医归类于“完整医学体系”,并明确指出,该种体系使用了CAM(“补充和替代医学”)
四个分类里的所有方法。换句话说,该《指南》不仅认为中医是CAM,而且认为中医是使用了所有CAM手段的大杂烩。

  二,《指南》根本不提中医是 “科学体系”
,更不认为它和西方主流医学一样。相反,它两次将其和印度草医并列,并指出它们的共同点之一是相信心智和灵魂可以治病。

  《人民日报》的报道中所谓FDA“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
完全是自我捏造、自欺欺人的谎言。

从假新闻“美国认同中医药学独立科学体系”看媒体失真

作者:gopher

  “美国认同中医药学独立科学体系”的媒体报道竟是假新闻!其实,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根本没有认同所谓中医药学的“独立科学体系”,而是仍然把它视为一种“另类医学”。

  假新闻是如何出笼的?仔细一查,源头竟出自几个月前中国中医药报上陈可冀的一篇替中医宣传的文章中的臆测,后被记者报道。自此,在这一提问中的臆测成为“事实”,被各网站广为引用。

  追踪问题、探询真相本是媒体的职业使命。但是记者应当有起码的职业态度,其引用的数据、阐述的真实,都应有所依傍。倘若记者言之凿凿地报道,竟源于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事实,而如此子虚乌有的“独立科学体系”,竟又被其他网站当作“坐实”的事实来报道,进而以讹传讹,争相炒作,则不仅让人质疑媒体的公信力,更让人质疑媒体“以假为真”的动机。

  其实,查到FDA关于补充和另类医学的草案的页面加以核实并不算难,但却没有一个媒体做起码的事实核对,更没有媒体出来质疑消息的来源,以至最后必须由网民查实澄清。这让人不禁疑惑:本应“以真实为生命”的媒体为何如此容易“不实”?

  “新闻失实”的实质不是媒体从业者的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从“全息生物学创立者本有希望获诺奖”到“老科学家制造出永动机”,再到“美国认同中医药学独立科学体系”,不同版本的虚假新闻之所以频频出现,难以禁绝,是不是源于市场利益的驱动“蒙住”了部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眼睛?或者是出于自身的偏见而追捧伪科学?在媒体间竞争日甚一日的今天,一些媒体将吸引“眼球”视为最大的市场利益。媒体的“读者本位”本无可厚非,但以牺牲“真实性”这一底线来吸引读者注意力,捕风捉影,哗众取宠,弄虚作假,就走向了反面。

  “美国认同中医药学独立科学体系”的虚假新闻,是不是“唯眼球”论指导下媒体
“制造热点”的典型案例?由于中医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加之目前中医药发展步履维艰,“中医废存之争”确是读者关注的热点。个别媒体没有核实新闻事实。更多的网络媒体则对这样“抓人”的新闻也是“宁信其有”,推波助澜。因此,“美国认同中医药学独立科学体系”的谣传才成为“新闻报道”四处流布。

  媒体肩负舆论监督、社会协调、文明传承等社会责任,当媒体不重视社会责任时,后果让人忧虑。因为在个人活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人们是通过媒体来认识现实的。作为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理应受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约,承担起社会责任。媒体的失实报道必然导致公众对现实世界的错误判断,形成错误的舆论,当舆论达到一定程度时,还可能影响甚至扭曲政府的决策。比如,“体系”和“独立科学体系”的差别,就影响到人们对中医有效性的判断。于是,本来微不足道的一件事,竟成了众多人议论的话题。

  面对屡屡发生的媒体不实报道,新闻界有必要再次敲响“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警钟!

致谢:本文的大部分文字来源于王淑军的《从谣传“取消中医”看媒体失真》(http:
//news.people.com.cn/GB/37454/37459/4994390.html)。笔者谨此向王淑军创作模板表示感谢,并特别声明本文大段采用王淑军的模板仅仅是为了达到相应的效果。

  可敬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人民日报

  作者 lyoung

  因为印象中FDA一直不承认中医,而且美国的药店是不会卖中药的,所谓的中药只是在超市当作一种保健品出售,所以看到这个”新闻”很惊奇.急忙去FDA的官方网站www.fda.gov看了一下,从7月到8月似乎没有看到任何和CAM或者Herb相关的内容.然后又google一下
“FDA CAM”关键字,却发现了这么一条内容:

  5/9/2007 - The Council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 (CRN) has
reported that the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s CAM guidance
fosters misinformation that certain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products should be regulated as drugs.

  这才明白,原来是misinformation.但是很奇怪,明明是一个被误传的”新闻”,而且在5月9日已经被FDA澄清,但为何中医研究院,堂堂国报<人民日报>却依然在8月2号还能继续误读?
一时间无语的很…..

 



别忘了设对照

25 07 2007年
   几年前国内媒体曾经报道过美国国会议员嫌国会大厦太破旧,要求重建豪华的新国会大厦,否则就把国会搬到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其实那是美国报纸《洋葱》编的政治笑话。《洋葱》是一份讽刺文学周刊,专门虚构一些新闻讽刺国际和美国时事,类似于现在在国内网上很流行的“恶搞”,只不过它是非常专业地一本正经地做报道的,在形式上和真正的新闻毫无区别,不了解《洋葱》的背景和缺乏幽默感的人就会信以为真,欣赏不了其幽默,反而要怪《洋葱》骗人。

   
最近我发现《洋葱》鸟枪换炮,也做起了电视新闻节目,把视频放在其网站上。这些节目视频和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也完全一样,有新闻主播、谈话嘉宾、采访对象,内容包括时事、教育、文化、娱乐、科技等,除了内容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表面上非常的专业。

   
其中有一则科技报道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花了120万美元完成了一项研究,用3000只猴子做实验证明用刀刺伤猴子能降低猴子的寿命。这则明显是在讽刺美国政府资助无意义的科研的虚构新闻,其实验设计却非常专业:这项“研究”分别用小猴、老猴、孕猴做实验,发现结果相同;用刀刺在猴子身上的不同部位,例如腹部、颈部、眼窝,结果也一样。更绝的是,它还不忘设立对照组,用拳频繁击打对照组的猴子并不能降低其寿命,表明导致刺伤组的猴子寿命降低的因素是生理的而不是心理的。

   
看来这则新闻编造者的科学素质还真不低,甚至超过了一些中国科研人员。国内许多科学实验的设计的严密程度还不如它,往往有意无意地不设对照组。我在国内读大学本科时,曾到中科院的研究所做毕业论文,碰到一位在中医学院读完研究生的人也在那里做实验。他告诉我,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证明某种中药能够抗癌,方法是把该中药药液加入到癌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癌细胞被杀死了。我问他有没有做对照,比如把中药药液加入到正常细胞培养液中,而正常细胞还活得好好的?他笑着说,中药的药理实验是从来不做这种对照的,否则如何交得了差?

   
我后来读了一些证明中药的抗癌、抗病毒、抗菌等作用的中文论文,发现果然都是把中药加到细胞培养液中杀死癌细胞、细菌、病毒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并不去看看正常人体细胞是否也会被杀死。体外细胞培养需要很苛刻的条件,要杀死它们实在是太容易了。比如,往培养液中加入酒精,也能杀死癌细胞,难道就能说明喝酒能够抗癌?不过还真有人用类似的方法证明喝某种名牌酒不仅不会导致肝硬化,反而能够抑制肝硬化,证据就是它在体外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用类似的实验,我们也可以证明食盐、食糖、洗衣粉、泥浆等等无数日常东西都能抗癌、抑制肝硬化,甚至包治百病。

   
如果做一个对照实验,发现某种药物在体外对正常细胞无影响,但能杀死病变细胞,这才算有点说服力,但是仍然不能证明该药物就真的有效。药物对体外细胞有作用,不等于它在体内也会有相同的作用——它可能到达不了病变部位,可能会在体内被代谢成性质完全不同的别的化合物,或者体内的其他物质会抑制了它的作用,等等。所以还需要用它做临床试验,证明它的确对人体也会起作用。

   
那好,我们就找一批患者来,给他们服用药物,发现有些患者的病情好转甚至痊愈了,是不是就证明了该药物的确有效呢?并不。许多疾病是不接受任何有效治疗也会自己好转或自愈的,在“我在服药接受治疗”的心理暗示作用下,自愈效果会更加显著。

   
怎么排除这种情形呢?还是要靠设对照,找一批患者做为对照组,证明药物组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但是,患者有的病情较轻有的较重,有的体质较好有的较差,如果在分组时把病情轻的、体质好的分到药物组,就会制造出药物有效的假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偏差,就要遵循随机化原则,把患者随机地分组,这样可以确保药物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总体状况相同。

   
但是,如果对照组的患者知道自己没有在接受治疗,那么心理暗示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还要让他们吃和试验药物外观一样的假药,而且不能让他们知道是在吃假药。如果医生、护士知道哪些患者吃的是假药,他们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对这些患者更加忽视,在观察疗效时会不知不觉地往不利的方向做判断,因此连医生、护士也不能知道患者的分组情况,而只能由第三方掌握。也就是说,在设计对照组时,还必须遵循双盲(试验对象和试验者都互不知情)的原则。

   
如何设计一个恰当的对照,是科学实验的基本功。可惜,在实际科研中,有太多的科研人员做不到这一点。一个没有合适对照的实验,并不比一个虚构的实验更可信。

2007.7.22.

(《中国青年报》2007.7.25)

(XYS200707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何祚庥给科技部尚勇副部长和卫生部陈竺部长的公开信

23 07 2007年
就“号脉能判断胎儿性别”问题,给科技部尚勇副部长和卫生部陈竺部长的一封公开信

尚勇副部长和陈竺部长:

  写这封公开信的缘由,是由于2007年6月28日的《科学日报》报道了中国科学技术部尚勇副部长在罗马召开的“中欧中医中药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宣布了“中医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系统生物医学”所获得的一项爆炸性成就:“中医不但能够通过脉搏诊断妇女是否怀孕,而且能判断男女”。并说,“这是系统生物学最好的一种应用与实践”。无疑,这是和B超判断性别,染色体判断性别一样的神奇的技术!

  由于这是一项很“不平凡”的成就,正向全世界公示和推广,所以不得不向尚勇副部长提出以下问题:1)这一从脉息“判断男女”的原理是什么?2)有多少实验事例足以支撑这一“重大成就”?3)在实验进程中有无相应的对照组?4)采用什么措施保证了诊断者和被诊断者之间的“双盲”?5)其最终的判断的精度有多大?6)其判断的精度和胎儿怀孕的时间关系如何?7)什么单位,那几位系统生物学工作者从事了这样的科学实验?8)这一成果是否已公开发表,或发表在什么刊物上?9)这一成就是否已得到生物界和医学界的承认?

  因为尚勇副部长是代表中国科技部来参加一个严肃的国际会议,涉及的话题又是严肃的有关中华文明的问题,想来阁下对上述问题有充分准备,曾看到相关的文献资料,而我们却感到十分困惑!但既然这一问题已经提到国际会议,而我们就只好写这封信,敬请尚勇副部长公开答复!

  注意到尚勇副部长并不是系统生物学方面的专家,也许难以对上述所提一系列问题作准确答复;但既然是“在罗马召开的中欧中医中药大会”,想来不可能不和中央卫生部有关。尤其是,现任中央卫生部部长的陈竺院士,不仅是血液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专家,还是系统生物学的倡议者和推动者,而且近来倡议“科学家应通过对中医本质的深入研究,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创造21世纪新的医学,这种医学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科学时报)”(转引自《科技导报》,2007年,第13期,第14页);那么,我想陈部长不仅有责任回答我们向尚勇副部长所提的九个问题,而且还有责任进一步回答下列新增加的问题:1)你是否认同这是系统生物学的一项成就?2)你是否认同这一成就“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例如,是否这一成就比B超或染色体分析更高?

  恕我直说,中医的特点之一,是好吹牛。例如,“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博大精深”;但很遗憾,可我们这些能读懂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工作者,就是读不懂玄而又玄的“阴阳五行”!又如,把传统中医书籍里清清楚楚写上的“辨证施治”,偷偷改为“辩证论治”或“辩证施治”,以示中医的思维模式更符合共产党人所提倡的辩证的思维模式;很不幸,在尚勇副部长的讲话中,就反映出这种上当受骗;他在讲话中某处用了“辨证施治”四个字,而在另一处就写上“行之有效的辩证论治方法”!然而,辨别之“辨”和辩论之“辩”在汉语中的涵义完全不同,是不能通用的!

  为爱护陈竺院士所提倡和喜爱的系统生物学,希望这一系统生物学不要也继承了传统中医里好吹牛的毛病!所以,我们也请陈竺部长公开答复。

  此致

敬礼

  一位科学爱好者   何祚庥
  2007年7月18日

(XYS200707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英国《自然》:中医药:一种命运未定的文化

21 07 2007年
中医药:一种命运未定的文化

英国《自然》2007.7.12

(方舟子译)

  刘文龙(音)在北京的普通诊所看上去和大多数诊所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不是个普通医生。刘从来没有要求做实验室检验,也从来不给病人开方做高科技影像诊断。他只依靠简单的观察,检查病人的脉搏、脸色和味道,询问病人的习惯和病史。他今年69岁,已从事中医43年,并坚信中医的好处。“人们总是回头再来的,因为它治好了他们,增进了他们的健康。”他说。

  整个上午一个接一个进来让刘看病的患者,其病情从过敏到肺癌都有。有些是第一次来,显得紧张;其他的则是常客,对中医药充满了信心。黄女士是北京郊区的一名会计,困扰她多年的偏头痛在吃了三帖中药后消失了,她对此很高兴。“我以前一直靠止痛药,老是觉得疲惫,”她说,“现在我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一个人。”

  在这个正在热烈地拥抱现代化的国家,像刘这样采用数千年来一成不变的看病方法的诊所,看来很脆弱和过时。的确,对中医的不同态度已让这个国家分裂。去年,湖南长沙中南大学的张功耀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中医是伪科学,应该退出公共医疗和研究。舆论为之大哗。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宣布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要让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医现代化。

  但是如此巨大的鸿沟应该架桥联通吗?现代西方医学一般是针对特定的疾病采取治疗措施,通常是根据疾病的生理因素。然而,中医却是注重症状,使用植物和动物产品,针灸和艾灼。但是,这些方法是否有效,有效的话其机理如何,却一直成为笑柄。最大的分歧在于检验方法。在西方,研究者用随机、有对照的临床试验检验一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医治疗则是根据病人的症状和性质,当场混合多种药物,采用的是代代相传的理论。

  中国以及国外的医学界主流对中医理论一向持严厉批评的态度。中医的观念包括气(经络),认为疾病是气脉阻塞引起的;阴阳,强调能量的平衡;和五行,把人的器官和健康状态根据它们的属性分类:火、木、水、土和金。

  在过去的十年,医药公司对中药变得更有兴趣。但是他们采用的方法是西式的:分离出活性成分,挨个做检验。这种还原论的方法发现了一些源自中药的新药,获得批准,例如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砒霜。

  但是鉴别活性成分并不容易。大多数中医药方都是复方,含有的草药能多达50种,包含成千上万种化学成分。要深入挖掘中医疗法,研究者认为他们也许应该看看混合成分是如何一起发挥作用的。

  放宽管理

  批准含草药成分的新药的标准现在开始放宽了,至少在美国是如此。在2004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新规章,即使草药混合物的活性成分未知,但只要能证明其安全和有效,也能获得批准。去年10月,FDA根据新规章批准了第一种草药,德国MediGene公司从绿茶提取物研发出来的、用于治疗生殖器疣的混合药物Veregen。

  这些新的规章促使医药业界对复杂药方重新产生兴趣。一个全新的西方领域也许能够被开发出来从中药的深层秘密中获利。系统生物学通过研究一个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试图了解其功能和行为。它被认为是用更有整体观的方法研究生物学,并被某些人视为是中医药的一个完美匹配。

  通过同时测量许多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系统生物学可以为整个身体对草药的复杂混合物的反应提供一种测量方法。“如果有任何技术能够导致中医药研究的突破的话,那就是系统生物学,”荷兰莱顿大学生药学系主任Robert
Verpoorte说。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认同这个新技术是用来检验旧观念的。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药理学家贾伟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唐惠儒想要更完整地理解草药提取物是如何影响整个身体的。他们正与伦敦帝国学院生物分子医学系主任Jeremy
Nicholson合作,采用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之类的技术分析一个人的尿液或血液中的代谢物——他们称该学科为代谢组学。

  贾及其合作者发现,用二甲肼诱发结肠癌的大鼠的尿液中所含的代谢物成分与对照组的不同。给大鼠服用两种中药——中医广泛用来治疗胃病的黄连和吴茱萸——提取物的混合物之后,能够逆转这些代谢变化。他们的研究结果还未发表。但是研究人员说通过检察代谢物变化的细节,他们已确定了草药所影响的代谢途径。

  文化变化

  荷兰宰斯特SU Biomedicine的Jan van der
Greef及其同事王梅(音)也在用类似的方法。用一种代谢综合征——例如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等通常一起出现的症状的组合——的小鼠模型,他们及其团队观察一种中药秘方对脂质成分的影响。这些小鼠被喂以高脂肪饮食,使它们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强。这些小鼠的脂质成分与那些喂以正常饮食的小鼠有显著的不同,而在服了中药之后,朝健康状态转变。

  研究人员注意到,脂质成分的转变与治疗肥胖者的西药Rimonabant导致的相似,后者是通过作用于一种称为CB-1内源性大麻受体的蛋白质起作用的。van
der
Greef说,他们还未发表的细胞培育实验结果表明,草药提取物能够通过相同的受体影响脂质代谢。该团队现在在对该药方做临床试验。

  虽然一种活性成分能像西药那样起作用,但是其他附加成分的不确定作用和活性成分的可变性会导致混乱。“可变性让人担忧。”Nicholson说。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季节采摘,都能使其化学成分出现差异。对草药研究者来说,这向来是个让人苦恼的难题。

  在Nicholson实验室,唐及其同事分析了来自埃及、斯洛伐克、匈牙利的黄春菊的分子成分,能够很容易地区分它们。用类似的方法,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团队发现不同公司生产的同一种草药,甚至是同一家公司生产的同一种草药的不同批次,也有显著的差异。“中国想要让其草药在世界市场上占更大的份额,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唐说。

  对许多自诩的系统生物学家来说,需要采用几种研究方法才能构建一个活的有机体的完整图像,并理解中药的作用。不过,系统生物学很显然是一个难以定义的领域。许多人很宽松地使用这个术语,而该领域的先驱者认为,技术手段还未精致到足以被用于做这些研究。

  “可以设想系统生物学能够被用于刷选中草药的成分,但是现在还只是非常早期的,”华盛顿州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被视为系统生物学之父的Leroy
Hood说。“在当前这会是个巨大的挑战。”

  根据Hood的说法,系统生物学在模型动物上有所成功,但是在人体研究上的成功则小得多。在研究者能够开始考虑如何对付像中药这么复杂的问题之前,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例如,需要有更好的检测系统来精确地测量血液中的代谢物,特别是蛋白质,以及需要用更强大的计算和统计工具,它们对处理大量和复杂的数据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技术还只处于成熟早期,”Hood说。

  对中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来说,中医药现代化好都有更大的问题值得关注。有些人对把中药从中医理论分离开来加以研究、开发的做法感到不满。“中医不仅是一个医学体系,也是做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哲学和治疗艺术的一个分支,”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退休研究员、中医古籍出版社社长傅景华说。“脱离了其文化内涵,它就会成为无根之树。”

  崇高理想

  但是张功耀,以及主持以打击中国的伪科学和学术不端行为著称的新语丝社、美国训练的生物化学学者方舟子说,应该被抛弃的恰恰是那些中医理论。类似阴阳、五行和气这些观念“是对人体模糊的描述,近乎臆想”,方舟子说。

  文化因素会是联通东西方鸿沟的不可避免的最大障碍。“中医领域臭名昭著地不能容忍任何批评,”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医学哲学家袁钟说,“如果人们不能被允许表示不同意见,任何学科都没有希望会有进步。”

  虽然对中医药未来走向的争论处于白炽化,刘文龙还照常行医。他对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感到乐观,但是采取的是一种实用态度。“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增进人类健康。只要有效,什么都行。”他评论说。但是刘说他还没看到这两种哲学的结合有任何真正的进展,在那之前,他的诊所和他经验——以及中医看来神秘的理论和方法——对他及其病人都凑合。

  《自然》社论:

  难以下咽:有没有可能评判中药的真实潜力?

  全世界的研究者、从业者和医药公司在翩翩起舞,想要找到挖掘中药的未知潜力的最佳方式。科学界和医药业界都倾向于对“传统”疗法嗤之以鼻;但是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认为,在中国延续千年的医疗实践——它的大部分缺乏记录——有可能至少产生某些有效的疗法。

  可以理解,医药公司渴望进入中国市场,波士顿顾问集团估计这个市场去年价值130亿美元,并正在快速增长。但是最刺激他们的是这样一种可能前景:该国的传统医药中也许含有许多可能赢利的化合物,隐藏在一堆神秘的药剂和草药混合物之中的某处。

  要发现这些隐藏的宝物,通常采用的是还原论的方法,即研究者去寻找也许会对治疗特定的疾病起作用的单个化合物。这种方法有时能获得成功:例如,目前用来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就是从一种用来治疗发烧的草药中提取出来的。但是这种成功的故事非常稀少。

  那么,如果中医药是那么伟大的话,为什么对其结果的定性研究没有为众多治疗打开方便之门呢?最明显的答案是,它实际上没有多少可提供的:它基本上不过是伪科学,它的大多数疗法没有合理的机制。中医拥护者反驳说,研究者没有掌握其奥妙,特别是传统疗法中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过,医药产业在现在并没有充斥着有希望的新药。也许由于这个原因,全世界的管理机构对传统的方法越来越接受。例如,在200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有关草药的新规章,如果一种草药以前被用过的话,就很容易让其提取物进入临床试验,而且无需鉴定提取物中的所有成分。

  同时,中国和其他地方的一些研究者正在提倡系统生物学——研究蛋白质、基因、代谢物和细胞或有机体其他组分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做为评定传统医药的用途的一种方法。我们欢迎那些建设性的方法用以预测传统传统疗法的可能用途。但是,要把一种基本上还未经过临床检验的全新技术,用来检验充斥着伪科学的中医药的准确性,看来是很成问题的。而且,对那些依据一个模糊不清的知识体系所做出的宣称,应该按惯例抱着怀疑态度,这对科学和医学来说都是基本原则。

 



评《华商报》“中医批判之五大观点交锋”

29 06 2007年
  【方舟子按:《华商报》的记者没有来采访过我。他引用的我的话,有的是从我的文章摘录的,有的则是自己编的,与我的原意不符。例如:

  “中医的‘复方治疗’,动辄几十味草药一起上,撞大运,碰巧某种草药里面含有对所治疾病有效的某种成分(尽管如此,这也只是概率非常小的事件)。”

  我没有说过这句话。其实中医的“复方”一般是几味、十几味药,很少用到几十味药。这句话是记者把我以前批评老中医邓铁涛时对古代西医的评论给按到中医头上:“他(指邓铁涛)显然也不知道,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西医也都是用‘复方治疗’的,从古埃及、古希腊时代就是如此,动则几十味草药一起上撞大运,比中医还‘复’,而且是在四体液学说指导下根据草药的干湿热冷四性进行配伍,和中医也很像。”

  又如:

  “我发誓绝不再尝试看中医、喝中药。”

  我也没有说过这句话。这句话给人的印象是我在最近尝试过看中医、喝中药。其实我在16岁以后就没有看过中医、喝过中药,20岁以后没有吃过中成药。除非变成了老年痴呆,以后当然也不可能去看中医、喝中药,这是一个受过现代科学训练的人应该有的基本立场,也是一个理智健全的人应该做的理性选择,不能把自己的身体交给或欺诈或愚昧的人,用不着发誓。

  顺便回答一下《华商报》这个系列报道力捧的米烈汉中医的一个问题:

  “如果医生靠‘碰巧’、靠撞大运,那么所有的医生疗效应该是接近的,为什么还有名医呢?”

  这位中医怎么不傻乎乎地问一问:如果中彩票靠碰巧、靠撞大运,为什么还有人中彩呢?很简单,因为名中医或者撞到的运比较大,或者骗术比较高明,或者会找记者来吹捧而已。】

  中医批判之五大观点交锋

  2007年06月29日华商报

  从2005年张功耀在《医学与哲学》杂志公开发表他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开始,中医批判者从中医史、中医基础理论到中药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医学展开全方位批判。当然,这些批判也受到中医界以及其他学者、公众的反批。网络上有人曾说:“按照科学来施行医术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西医,打个比方,中医里治腹泻的药方就是盐水炒黄连,而西医就是分析黄连的成分并提炼出黄连素片。但不知为什么倒是中医的方法见效快?”

  “中医应以开放的心态和严谨的态度两个原则向前探索。”长期在美国学习西医、目前任香港中西医结合学会学术小组组长区结成博士说。

  没有人认为,中医已经发展到完备的、无懈可击的地步,无论是中医批判者,还是中医捍卫者。但愿这些观点交锋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并以此推动医学进步,给人类更多的福祉。

  交锋一:中医是不是伪科学?

  何祚庥(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阴阳五行理论”完全不具备如玻普所述的科学理论必须具备的“可证伪性”,因此是伪科学。

  杨小明(科技哲学教授):大道无言,大象无形。以整体、有机与综合为视角的中国文化、中医,以无方无体为法,以万有不变为旨,无形胜有形,不变应万变,兼容同化,吐故纳新,此“道”也。相对于“技”、“艺”、“术”或“器”等味道浓烈的西方近代科学包括西医而言,中国文化、中医就是超越于科学的“艺”与“术”的整体——“艺术”了。

  交锋二:中药“复方”能不能治病?

  方舟子(科普作家,分子生物学博士):中医的“复方治疗”,动辄几十味草药一起上,撞大运,碰巧某种草药里面含有对所治疾病有效的某种成分(尽管如此,这也只是概率非常小的事件)。

  米烈汉(中医学教授,中医主任医师):如果用“碰巧”能解释复方,那方剂学是研究什么的?中药的配伍是按照君臣佐使的规律进行的。方剂学就是研究药物组合的规律的科学。如果医生靠“碰巧”、靠撞大运,那么所有的医生疗效应该是接近的,为什么还有名医呢?

  交锋三:中医对国人健康繁衍有无贡献?

  何祚庥:中国有最为优越医疗条件的皇室,在道光皇帝时代未成年人死亡率是……百分之四十五,到了同治、光绪皇帝时期,亦却清末是百分之三十四,民国时代是百分之十,解放后则是零。这就是中医和现代医学在人口死亡率问题上的贡献。

  米烈汉:清朝皇宫里一个家族里几代人的婴儿存活率不高的事实,因为样本太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结论。如果拿这个说事,希望何院士能在唐、宋、元、明几个朝代多选一些样本。此外还要注意,太医因为时时刻刻都有杀头的危险,他们治病的基本思路是,宁可治不好病也不去冒一丝风险。何院士列举的道光、同治、光绪年间,没有哪个太医是后世公认的中医大家。

  交锋四:中医该不该取消?

  张功耀(科技哲学教授):中医是不科学的理论,应取消中医。废除中医问题,已经断断续续地讨论了120多年。我们必须坚持把这个人命关天的问题继续讨论下去。

  杨小明:中医的法自然、致中和、不执定体、以平为期、防患未然的大道,正是西方文化所缺失的大智慧,对于消解西方文化尚力、逞强、用机巧、走极端所带来的现代文明病,无疑是一帖不可多得的“救世良方”。“废医”论者所携以自重的洋人倒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未见洋人有“废止中医”的提法,反倒是受惠于中医数千年的某些“中国人”却对中医恨之入骨,令人费解。

  交锋五:看病选中医还是西医?

  方舟子:医学科学也应该只有一种,没有中西方之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我发誓绝不再尝试看中医、喝中药。

  米烈汉:今天的中医医院,一旦遇到疑难疾病,就会请中医、西医会诊,哪些病用中医治疗疗效显著、痛苦少、后遗症少、花钱少,哪些病用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医生们都是清楚的。
本报记者 郝建国

 



对待中医,我主张“废医验药”

27 06 2007年
方舟子:对待中医,我主张“废医验药”

本报记者 高明勇
2007年06月26日江南时报

  近日,“陈晓旭被中医害死”、“要建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等声音为持续一段时间的中西医之争平添几分热度。昨日本报专访了知名打假专家方舟子博士,他近日所撰写的《科学成就健康》一书,也被称为其“正式向中医宣战”。同时,本报将就这一话题进行系列关注。

  江南时报:我们知道,一直以来您是站在反对中医的立场上的,对吗?特别是您最近出的新书《科学成就健康》,被称为是“正式向中医宣战”。能否简要概括一下,您对中医的明确立场和理由?

  方舟子:《科学成就健康》主要是涉及到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在《批评中医》一书里头有我对中医更系统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中医理论乃是古人对人体、疾病模糊、粗浅、错误、不科学的认识,应该废弃其理论体系,代之以现代医学理论;二、中药、针灸等中医的具体疗法包含着千百年的医疗实践经验,有不少合理的因素,但是也含有许多谬误,应该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把其可取的部分吸收变成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这样中医药的历史贡献才会得到认可和保留。这个主张可以说是“废医验药”。

  江南时报:记得去年10月份,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教授起草《关于征集告别中医中药签名的公告》,指出“采取适当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全面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唯一的主流医学……”同样都是反对中医,您认为他这种提法合理吗?

  方舟子:这些主张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是目前在实际上做不到,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还相信中医,中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政府不可能对其有太大的动作。当前应该做的,是学术界、科普界应该加强科普,让公众了解中医药的真相,不要轻信中医,不要以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政府应该停止把科研经费浪费在研究中医理论上,而是应该用于检验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监部门应该加强对中药毒副作用的监控,工商部门应该加强打击中医药的虚假广告。

  江南时报:几天前,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要建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并且指出,“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有中医药文化,有中医药传统。”与民间反对声音相比,这种来自专业管理者的声音无疑会更为权威,您认为有这种必要吗?为什么?

  方舟子:我完全赞成把中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来研究、保存,将其送入博物馆是最好的方法。最好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划归文化部管辖。但是不要把中医当成科学,不能用不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医疗。小孩应该学习科学知识,包括现代医学知识,而不应该灌输不科学的知识。

  江南时报:前些日子,原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去世后,引起很大反响。何祚庥先生的“中医害死论”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甚至在6月份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公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面进行了严厉批驳,“这是借人们喜爱的影视演员攻击中医药的言论,很不严肃、很不道德、很不科学!”能谈谈您的理解吗?

  方舟子:乳腺癌如果及时用现代医学方法治疗,有比较高的存活率,而目前并无可信的证据表明中医药能够治疗乳腺癌。陈晓旭不接受现代医学治疗,却轻信中医药,最终过早地去世,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她是被中医害死的。这是提醒人们要从陈晓旭之死吸取教训,要相信科学,不要讳疾忌医,以免悲剧重演,这是很严肃、很道德、很科学的。

  江南时报:日前,江苏译林出版社翻译了一套《YOU身体健康手册》,通俗易懂,由钟南山推荐,卖得很火,不过也有人认为西医,或者说是西方的医学观点未必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健康定义。因此,我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像广告说得那样“中西医结合”?

  方舟子:所谓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是医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既然物理、化学、生物学都适合中国人,为什么医学科学就不适合中国人呢?科学和非科学的两套体系是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正如化学不可能与炼金术相结合,天文学不可能与占星术相结合。当然,某些有效而安全的中药、针灸可以在经过科学检验后在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