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花真是小作坊,煤制油不是煤油

30 09 2024年

我上次谈到,关于油罐车运输食用油,鲁花集团发了一个声明,说他们用的都是专门的运输车辆,运过转基因油、劣质食用油的车也不能用,更不要说运输过化工产品的车。我当时质疑说,难道鲁花集团生产的散装花生油是用油罐车运到小作坊去分装的吗?我本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没想到还真是这样。

 

鲁花集团卖的油,包装上就印着一大批分装商的名称和地址。它还真是把散装油送到分装商那里分装。我查了一下,这些分装商都是很小的企业。例如武汉鲁花,名称听上去很大,但只有几十名员工,就是一个微型企业,也就是小作坊。难怪别的大企业都声明,它们的油是一体化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用到油罐车,所以不受这个事件的影响,只有鲁花标榜自己用的是专用油罐车。

 

以前鲁花集团的文章宣传过,散装油从总厂用油罐车运到分厂分装,要怎样控制好花生油的质量,免得变质,号称用的油罐车是充液氮的油罐车。我们姑且相信它的宣传,那么问题来了:鲁花集团用的油罐车是自己的还是物流公司的?如果是自己的油罐车,当然对这些车运过什么东西一清二楚,不可能运过转基因油或所谓的劣质食用油。因为鲁花集团不生产转基因油,也不会认为自己生产的油是劣质食用油,所以不存在这些油罐车运过这些油的可能性。那么它为什么要说运过劣质油、转基因油的车就不能用?自己的油罐车不用做这种鉴别,别人的油罐车才存在这种可能性,才需要做鉴别。如果是物流公司的油罐车,没法控制,怎么知道这些油罐车有没有运过转基因油、劣质油、化工产品?所以,这样的声明没有意义。

 

退一步说,姑且认为鲁花集团的确有自己的油罐车运输队,用的都是自己的油罐车,能够完全控制,那么问题又来了:油罐车把散装油从总厂运到小作坊去分装,回来的时候不可能再运鲁花自己的散装油,那么运什么东西呢?如果空载,成本得有多高?鲁花之所以把散装油运到小作坊去分装,就是为了降低成本。鲁花集团宣传过没有一辆自己的运输车,也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以前鲁花有自己运输车,把货发出去,回来要空载,成本很高,所以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就把运输包给了物流公司。所以,鲁花集团不可能只是为了油罐车运输就不惜成本,就不考虑空载回来的成本。可见鲁花集团的宣传和声明都是不可信的,就是在骗人。就像我上次说的,对这种骗子企业说的话都不要信,对它卖的东西也不要信。

 

为什么会发生罐车换装事件?就是因为物流公司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把货发出去,回来不能空载,就要运别的东西。有时运化工产品,有时运食用油。这个事件之所以被说得那么可怕,是因为一开始就把运过煤制油说成了运过煤油。最早的《新京报》的报道本来说得很清楚,运过煤制油,但《新京报》采访了“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后,就被歪曲了。朱毅是一个被我揭露过无数次的、不学无术的半文盲、伪专家、伪科普人士,根本分不清煤油和煤制油。把煤制油当成煤油,这一字之差可是天壤之别。

 

她把混了煤油的食用油的危害性说得无比恐怖:会对全身各个系统都造成损伤、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有短期的影响、长期的影响。她现在频频接受媒体采访,都在讲吃煤油危害有多大。还在凤凰网写了一篇文章,解释为什么掺入了煤油的食用油吃不出煤油味儿,说是因为量太少,所以吃不出来。也就是说,朱毅自始至终把煤制油当成了煤油,然后中国的官媒、法学界人士也都把煤制油说成了煤油。港台和海外的中文媒体、国外的英文媒体例如CNN在报道这个事件时,也都说中国用运过煤油的罐车运食用油,都是被朱毅误导的。央视说这是一种投毒行为,也是被朱毅误导的。可见半文盲多么祸国殃民。

 

煤油是一种燃油,有毒,很多人都很熟悉。我们小时候经常停电,就要用煤油灯,所以很熟悉煤油的味道。这个事件爆出来以后还有人说,难怪到外面吃饭会吃到煤油味儿,原来用的油混入了煤油。这是疑神疑鬼,因为即使食用油混入了煤油,量也极其微小。这一点朱毅倒是没说错,就因为量很少,所以尝不出来,哪怕混入的是煤油。但混入的不可能是煤油。煤油是燃油,属于危险化学品,危化品要用特殊的罐车运输,不能用普通的罐车运输。运过危化品的罐车是不会运食用油的,两者不会混在一起。

 

这次涉及到的不是煤油,而是煤制油。把煤液化之后生产的油就叫煤制油。煤的液化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液化,加氢催化,让煤从固体变成液体。这是比较早的技术。现在普遍采用更新的技术即间接液化。先让煤气化,变成气体,再合成油,让它液化。中间经过了气化这个步骤,所以叫做间接液化。现在中国生产煤制油的基地、工厂一般用的就是间接液化技术,比如这一次涉及到的中国目前最大的煤制油基地宁东化工能源基地,用的就是间接液化技术。间接液化的一个好处是比直接液化杂质少,危害没那么大。

 

煤制油最主要的产品是燃油,属于要用专门的罐车运输的危化品,跟食用油不会混在一起。能够跟食用油混在一起的,实际上是煤制油的副产品。煤制油的副产品有的是危化品,比如煤制烯烃、乙烯、丙烯都是易燃品,也要用专门的罐车运输。有可能跟食用油混在一起运输的就是低危的产品,这一次涉及到的、《新京报》最早报道的是白油和液体石蜡。液体石蜡也叫白油,其实是一种东西。液体石蜡本身没有毒,食品级的液体石蜡可以食用,在食品业用得非常多。但是,没有高度纯化过的液体石蜡是工业级的,里面混有有害的杂质,不能食用。我上次说过,混入到食用油里的液体石蜡的量只有万分之几,里面有害杂质的量就更少了,所以它的危害性、健康风险非常低。

 

有人说,这次运的是液体石蜡,别的罐车是不是以前还运过别的化工产品呢?一般来说,都是运了液体石蜡再运食用油。液体石蜡没有颜色、气味、味道,运过液体石蜡的罐车不清洗也看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司机会直接去运食用油,因为食用油至少表面上看不出质量问题,买散装油的厂家就不会拒收。如果运过别的化工产品,那也是低危低毒产品,同样的道理,它们的健康风险也很低,因为量太少了。

 

有人不服:你以前批过“谈毒性不谈剂量是耍流氓”的说法,现在为什么又说因为量少,所以健康风险低?这不就是“谈毒性不谈剂量是耍流氓”吗?其实这是两回事。我们反对“谈毒性不谈剂量是耍流氓”这种说法,是因为它认为只要谈毒性就必须谈剂量,否则就不能谈毒性。这跟说“谈毒性可以谈剂量”在逻辑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谈毒性是要谈剂量的,因为有很多东西如果剂量很小,就没有毒性,或者毒性可以忽略不计。像液体石蜡这种低毒产品,在谈毒性时完全可以和应该谈剂量。

 

我要强调一下,虽然健康风险很低,但并不是说这种做法可以接受、是应该的,毕竟还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对于食用油,运输的油罐车应该专用、规范化,至于会不会因此增加成本,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应该做到食用油罐车专用。所以,我并不是在为这个事件洗白,而是说这个事件的健康风险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大,不要为此恐慌。

 

有些人说,恐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是好事:虽然像朱毅、官媒这些半文盲把这事炒起来,引起了社会的恐慌,但如果因此能够引起政府对这种事件的重视,能够让食用油的运输更规范,这不是好事吗?但是大家要想一想,引起社会恐慌之后,吓得很多人不敢在超市买油吃,改用土榨的、自榨的油,网上很多人还说以后要改吃猪油。而土榨的油、自榨的油、猪油,它们对健康的危害可比混入什么煤制油的食用油大多了。

 

2024.07.12录制

 

2024.08.02整理



油罐车运输食用油没那么可怕

25 09 2024年

用装过化工产品的油罐车运输食用油不是什么新鲜事,十几年前就有媒体揭露过,这十几年来也多次揭露过,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突然引起了这么大的风波。官媒纷纷出来抨击这个事件,国务院、各级政府组成了调查小组要彻查。这件事被说得非常恐怖。央视说,用装过化工产品的油罐车运输食用油,相当于投毒。媒体采访的那些做伪科普的人,例如中国农业大学著名的水货副教授朱毅,尽管被我揭露过很多次,现在还在以“食品安全专家”的面目出现,也把这事说得很恐怖,说吃了这种食用油有可能中毒。吓得很多人不敢在市场上买食用油,说以后要改用土榨的花生油、菜籽油,或自炼猪油。

 

其实这事没那么可怕。我这么说并不是要为这种做法洗白。运食用油应该用专用车,不应该跟运输化工产品的车混用。混用应该受谴责,也应该处理。只不过大家没必要因此就吓得不敢买市场上的油了。这种事对超市卖的油,特别是大企业生产的大品牌食用油没有影响。大企业的食用油是一体化生产的,油料进了厂就压榨,压榨完了精炼、灌装、包装,是一条龙生产线。出厂的时候已经包装好了,全过程没有经过油罐车运输。所以,这次涉及到的中储粮、汇福集团有点冤枉。有些超市把这两家生产的油下架了,其实它们卖的散装油跟他们卖的包装油没有关系。

 

它们生产的散装油到哪去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些散装油属于刚刚压榨出来,还没有精炼过的“毛油”,被小企业买去了。小企业没有压榨条件,就从大油厂买毛油来精炼,作为自己的品牌油上市。毛油里本来就含有很多杂质,要经过精炼,去除杂质之后才能吃。经过精炼之后,里面含有的杂质,包括污染油罐车的杂质就都被去除了。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些散装油是精炼过、可以直接食用的成品油。这次报道的散装油有一个发票上写着“一级豆油”,就是已经精炼过的。毛油精炼过之后,会根据精炼的程度分级,一级是最后的一个级别,表明是可以吃的成品油。

 

买精炼过的散装油干什么用呢?一种情况是卖给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业。这种企业要用很多油,为了降低成本就要用散装油,而不会到市场上买小包装的油。还有一种情况是卖给小作坊、小微企业,小油厂本身没有精炼油的条件,就买散装的食用油进行分装,作为自己的品牌上市,有的杂牌油就是这么来的。有人查过这次涉及到的油罐车的去向,有一辆把一级大豆油运到了陕西勉县的一家油脂厂。我查了这家油脂厂,是一个很小的企业,它的业务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有自己的小品牌油,显然是买来散装油简单地分装上市。那些品牌大家可能都没听说过,什么“汉家香”“立欣”,估计就是卖给当地的老乡。还有一个业务是给当地的学校食堂供货,也给民政部门供货,用于扶贫救灾。这是要直接吃的,这种情况就有健康风险了。

 

健康风险究竟有多大呢?媒体采访了所谓做科普的人,把这事说得非常恐怖。我前面说到的中国农业大学的副教授朱毅,都已经被我揭露了多少年了,本来就不学无术,一个学马列出身的,摇身一变成了食品安全专家,直到现在,媒体还把她的话当成权威依据。她把这事说得非常恐怖,说这些油罐车之前运过煤制油,煤制油含有不饱和烃、芳香族烃、硫化物等成分将影响人体健康,可能导致中毒,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损伤。这完全就是在胡说八道。

 

煤制油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把煤液化,经过精炼得到的产品,这次涉及到的产品是液化的石蜡。石蜡本身没有毒,如果经过纯化变成食品级的石蜡,还可以吃。油罐车运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没有经过纯化的工业级石蜡,里面的确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芳香烃之类,但消费者并不是直接把工业级的液体石蜡吃下去。食用油受到石蜡污染的量很少。运过液体石蜡的油罐车如果没有清洗,据司机说有十几公斤残留。《新京报》报道说,一个油罐车运35吨大豆油,那么十几公斤煤制油残留混到里面,量只有万分之几。里面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更少,可能只有十几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不管是食品加工还是烹饪,每次用油的量本来就很少,里边受污染的杂质更是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肯定不会让人中毒。朱毅就是在胡说八道,说吃了这种油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损伤,她是不是以为煤制油就是煤油?而且没稀释直接喝的?煤油直接喝下去当然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损伤,但这是煤制油不是煤油,也不是没稀释直接喝的,那么一点点污染物怎么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损伤呢?她还说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那更是胡说八道。难道把油直接往鼻子里灌吗?不然的话怎么会损伤到呼吸系统?可见这种人完全是不学无术。

 

有人说,以前媒体报道过,这种油罐车不只是运煤制油,还运别的化工产品,是不是会有更大的危害呢?如果运的化工产品是低毒产品,那一点点残留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也跟煤制油一样,可以忽略。如果是剧毒的危险化学品,要用专门的、特殊的危化品罐车运,不能用普通罐车运。没有哪个司机敢用普通罐车运危险化学品,因为对他们自己也会造成危险。

 

所以,这事只是听上去比较恶心,至于健康风险,比地沟油、农药残留还要低。如果因此吓坏了,不敢再买超市的油吃,而去买土榨的油或者自己榨油吃,健康风险更大。小作坊榨卫生条件非常糟糕,而且土榨的油没有经过精炼,里面有一大堆杂质,这些杂质有的会对健康有害。例如土榨的花生油就会受到黄曲霉素污染,而黄曲霉素是强烈致癌物,所以,吃土榨的花生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猪油则富含饱和脂肪酸,吃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这个事件中,我觉得最恶心的是鲁花集团。鲁花集团发了一个声明,说它运油都是专用车辆,不要说运过化工产品,连运过转基因油、劣质食用油的车都不用。鲁花集团一直在抹黑转基因,已经很多年了。因为鲁花集团的产品主要是花生油,而目前没有转基因花生,所以它就标榜自己是健康的非转基因的油,以此攻击抹黑转基因的大豆油和转基因的菜籽油。这一次又借机抹黑转基因。鲁花集团强调说运油是专用的车,难道在生产过程中还要用到油罐车吗?莫非它是从别的企业运来散装油,然后像小作坊一样分装上市的?否则强调自有专门车辆来运输油是什么意思呢?而且,以前有媒体报道过,鲁花集团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自己没有一辆运输车,把运输交给了物流公司,现在怎么突然标榜自己有专门的运油车辆呢?这不纯粹就是在骗人吗?对于这种骗子企业卖的任何产品,大家都不要信,不要买。

 

2024.07.10录制

 

2024.07.30整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背后的腐败

23 09 2024年

浙江《教学月刊》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刊登了一篇202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由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大组长陈建新做点评,也就是作为一篇满分的范文,推荐给学生学习。题目叫做《生活在树上》,开头的几段是: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后面还有好几段,我就不折磨大家了,不引了。大家看得懂他这篇作文究竟要说什么意思吗?看不懂吧。我也看不懂。你看不懂,不是因为你语文能力太差。我不觉得我语文能力差。我是1985年福建高考语文第一名,现在又是靠写作为生的作家,没有人敢说我的语文能力差。但是我也看不懂这篇作文的意思。不仅是因为它用了很多偏僻的词汇,以及自己生造出来的词汇,而且它的表述很不连贯、很没有逻辑性,完全可以说是不知所云。一个不会写文章的人才会这么写。

 

但是,浙江语文高考语文阅卷组大组组长陈建新对这篇作文赞不绝口。这篇作文被第一个阅卷的教师打了低分,只有39 分,作文满分是 60 分。但是,被陈建新改成了满分。陈建新为什么认为这篇作文写得好呢?他的点评也不短,我只挑几句:

 

【在我几十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涯中,这是一篇极少人碰到的考场作文。它的文字的老道与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淡具备。看第一遍感觉不像是一个高三学生写的考场作文。然而细读后,你会发现它的每一句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

 

他说这篇作文“展现了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准”,但是有缺点,其中的晦涩不希望大家模仿。口口声声说不希望大家模仿,却不仅打了满分,还作为范文推出来,不就是要大家去模仿吗?他说这篇作文“逻辑严谨,说理到位”,但说理的目的是要让大家能够明白。一般的人都看不懂,连我这种作家都看不懂,怎么能够说“说理到位”呢?我说完全是不知所云,他却说“从头到尾逻辑严谨”。可见陈建新评判作文的标准跟一般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你的想法。不管是抒情也好,说理也罢,首先要说人话,让人能够听明白你究竟想要表示什么意思,而不是用非常晦涩的语言、不知所云、前后不连贯、没有任何逻辑性的文风把大家绕晕。

 

陈建新作为浙大的副教授,号称是研究作文的,会不懂这个道理吗?他当然懂。他曾经做过关于高考作文的指导讲座,反对骄柔造作的文风,提倡准确、简洁、流畅、明了的语言。他说:“写论述文不要掉书袋,不要过多举例。要提升用词准确性,准确性放在语言的第一位。很多人陷入一个误区,以为用优美的语言和不常用的词语就是一篇好文章。写作不是简单的堆砌材料。”

 

他当时说的和这篇满分作文完全是相反的。他说,作文不要掉书袋。这篇满分的作文掉了一大堆的书袋。他说,反对骄柔造作的文风,不要用不常见的词语。这篇作文用了很多不常见的用语。他说,提倡准确、简洁、流畅、明了的语言。这篇作文他自己也承认晦涩。所以,按他在讲座里提的标准,这篇作文应该得很低的分数才对。为什么得了满分呢?答案在陈建新的其他讲座和出的书里。

 

陈建新在2019年出过一本《高考作文实战指南》,里面有一篇满分的范文,标题叫做《书写自我的生活》,跟刚才我读的那篇满分作文的标题挺像,都有“生活”。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满分的范文是怎么写的:

 

【尼采曾经说过,世界从来不曾如此世俗化,如此缺乏爱和善良。这是时代的堕落。生活应当由我们自己书写。路旁观望的读者的鲜花、掌声、石块、抨击都无碍我们昂首阔步地向前走。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这也就能够轻易解释为什么人渴望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进行自我调整与修正。然而,正如学者沃特.里普曼所言,我们一早便能辨认出为自己定义好的文化,服从于此。我们服从于读者给我们定义的条条框框,认为创作的生活作品符合自己的社会属性,从而使身份焦虑得到缓解。但当个体意识需靠外界的评价来充实时,我们的生活便像气球一般被虚无的膨胀化、空虚化。这样为读者所满意的生活,是我们由本心出发想要创作书写的生活吗?诚然,个人在这个时代已无法完全达到孤立化、原子化的绝对状态,由此就像小说《中国世二代》中提到的那样,我们被大流裹挟而去,在两堵高墙之间自以为做了自我的选择,到头来只是对大众潮流的体现。】

 

大家比较一下这篇满分的范文和那篇满分的作文,是不是文风非常相像?这篇满分的范文的表达稍微流畅一些,还没那么晦涩,不是那么难懂。但是文风是一样的,都是堆砌一堆词藻,用一些不常见的名人名言,不是那种大众化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言,有的我也没听说过。表达也没有任何的逻辑性,都是要把人绕晕。

 

可见,那篇高考的满分的作文,实际上就是对陈建新《高考作文实战指南》里的满分范文的套写。陈建新看到这篇作文就知道这个人是他的好学生,看过他的书,而且是根据里面的范文来写的,要给满分。这种作弊的方法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中国古代就有。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非常的严格,比现在的高考严格多了,绝对不允许作弊,发现作弊是要杀头的。但是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也发生过作弊,有的是比较巧妙的作弊。其中一种巧妙的作弊方式,就是学生在作文里用一些很晦涩、不常见的字词,别人看不懂,但是评卷的考官看了就知道是他的学生写的。实际上就是一种暗号。那篇高考满分作文用这种文风实际上也是一种暗号,告诉评卷组组长陈建新:“我买过你的书,听过你的讲座,我认认真真地根据你提供的范文套写了一遍。”所以就给满分了。

 

我查了一下陈建新的背景。他从2000年就已经开始担任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大组长,权力非常大。如果评卷的老师对一篇作文的评分有不同的意见,要由组长拍板。而且只有组长有权力决定作文给满分。一篇作文分数高低,是由他说了算的。所以,陈建新被称作是“浙江高考作文的教主”,而且教主一当就是20年。

 

这让我想起我的高考,真是庆幸。我是在福建参加的高考,不知道福建高考现在怎么样了。我们那个时候是不提倡晦涩的、不知所云的文风的,提倡的还是要说人话。我当时的作文也是说人话,要让你明白我究竟想要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当时是像陈建新这样的人在当阅卷组的组长,或者如果我现在是浙江的考生,我作文肯定得不了高分。我的语文别说想得全省第一名了,可能还不及格,得一个很低的分数。

 

我的作文就是大白话,即使引用名人名言也是引用鲁迅之类的这种大家都知道的名人的说的人们比较熟悉的名言。但是,陈建新认为,不能引用这些人的话。他在一个讲座里说:如果你引用的是像鲁迅、司马迁、苏东坡、陶渊明这些人的话,那叫套话,只要作文引用了这些人的话,就会得低分。可见陈建新不懂为什么我们写作文要引用名人名言。首先是因为引用的这些人是大家比较钦佩的、认为是权威的伟人,引用他们的话才有说服力。其次,引用名言是为了说明问题,证明你的观点。但是,不管是陈建新在他的书里头列的那篇范文,还是他给打了满分的这篇作文,引用的那些人有的大家听都没听说过,根本不认为他们是权威。那么,引用他们的话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呢?可见陈建新自己其实就不会写作文。让一个不会写作文的人当了20年的高考作文的教主,是不是一种腐败?

 

更可怕的是,陈建新是把高考作为一门生意来做的。他出了不少的书,都是指导高考作文的写作的。还到浙江各地做讲座,在网上上课,这些都是要给钱的。我相信他因此赚了很多钱。他卖书做讲座、上网课,打的招牌都是他是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看他的书、听他的讲座,不是为了学怎么写作文,而是想知道要怎么样能在高考作文得高分,甚至得满分。陈建新把这种不知所云的、根本就不通的作文作为一篇高考满分的范文推荐介绍,放到刊物上,让大家学习,实际上就是告诉大家:你只要买我的书、听我的讲座,那么就很可能得满分。

 

作文得满分,跟作文得39分,这21分的差距,就有可能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上一个好学校、能不能被录取。我不知道陈建新这20年来已经害了多少的考生。如果我现在在浙江参加高考,作文能得30分就不错了,还想去上什么中国的好学校?像我这样的人,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所以,这是非常害人的,是非常严重的腐败。

 

我刚才说了,陈建新实际上不会写作文。浙江居然让一个根本就不会写作文的人当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而且当了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误导了浙江作文写作的风格、写作的方向,而且不知道害了多少高考考生。这是浙江的耻辱。浙江号称是文化大省,从这件事看,应该把它叫做文盲大省。这种人能够当20年的高考作文教主,还应该挖一挖背后的腐败。

 

(按:陈建新后来被取消了高考作文的改卷资格。处理的理由,不是因为陈建新在搞腐败,也不是因为陈建新作文能力太差,对作文的认识也太差,把浙江高考作文的方向给带歪了。处理他的理由是说他不应该把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公布出来,相当于泄露了浙江高考作文评分的内幕。这种处理并不承认浙江的作文高考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在怪陈建新泄密,把浙江高考作文的问题暴露出来了,所以迁怒于他,把他处理了。)

 

2020.8.11.录制

 

2024.7.27整理



“学术妲己”与“学术女神”

15 09 2024年

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毕业典礼,核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李艺飞作为优秀研究生代表发表了演说。她的演说视频在网上火了,《人民日报》等官媒也在推她的演讲视频。并不是她的演讲内容多么精彩,其实都是些空话、套话,而是这个学生长得很漂亮,所以她的相貌成了卖点,吹捧她“美貌与智慧并存”。

 

有人说李艺飞会弹扬琴,是作为文艺特长生被特招到西安交通大学的,先读了本科,后来跟导师搞权色交易读了研究生。说她在学业上并不突出,很平庸,但靠权色交易读研究生,又被推为优秀研究生,还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表演讲,是“学术妲己”。网上的这种说法很快就被删了,是真是假我们不知道,也没法去查。有可能是假的,因为很多人一看某个女生长得漂亮,就怀疑背后有什么交易。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李艺飞能够代表毕业生演讲,跟她的学业多么优秀没有关系。作为一个优秀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搞了一个展板介绍她的事迹。我看了一下,事迹介绍很简单,只是说她申请了两项国家专利、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这些都不能说明什么。申请专利不能作为学术成果,因为谁交了钱都能申请。即使专利已经被批准也不能作为学术成果,因为专利获得批准只需要一个专利员认可,并没有获得同行评议。只有在中国,才会把申请专利、获得专利作为学术成果,这是不对的。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也很难算作一项学术成果,因为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也基本上没有经过同行评议。经过同行评议,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才能算学术成果。更何况李艺飞发表在“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没有含金量,她只是在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组织的“热流动力学第三次国际会议”上,作为第二作者发了一篇论文摘要而已。这种网上会议只要交了钱,提交一个论文摘要就可以在网上登出来,收进所谓的论文摘要集。而参加那次“国际会议”的基本上都是中国学生、教授,都是为了能够发表一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李艺飞没有发表过任何真正的论文,不管是中文论文、英文论文、国内论文、国际论文,都搜不到。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生,这是难以拿出手的,把学术研究做得好作为一个卖点,更说不过去。所以,她肯定不是因为学业出色成为优秀研究生和毕业生代表的。那么靠什么呢?就是靠长得漂亮。中国高校都喜欢找长得漂亮的女生发表毕业演说,不只西安交大是这样,其他高校也流行这样,为了吸引眼球。而且不只是毕业典礼,招生广告更是让所谓的美女学生出镜,宣传学校有很多的美女,以此作为卖点,吸引学生报考,把高校搞得像风月场所,这是很丢人的。

 

中国高校不仅喜欢拿长得漂亮的女生作为卖点,也会把长相还过得去的女教授、女科学家作为卖点,什么“美女教授”“美女科学家”“学术女神”“科研女神”。颜宁第二次回国当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的时候,官媒吹捧她是“学术女神”,“谢绝国外高薪聘请毅然回国”。我以前揭露过,其实是因为颜宁研究蛋白质晶体结构的领域被谷歌的人工智能取代,没前途了,在美国也申请不到科研经费,只好回国。现在又冒出一个“科研女神”张书彦,在英国得的博士、在英国的公司做过研究。宣传说她放弃了在国外的“财务自由”,“毅然回国”到东莞当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深圳、东莞在现在都不是做研究的地方,地方的“研究院”更不是做研究的地方,中国那些名牌大学、中科院的研究所才是真正做研究的。这些人“毅然回国”,去一个地方的野鸡研究院当院长,看中的显然是钱,地方给他们的工资报酬肯定比国外高得多。却反过来变成“谢绝国外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完全是黑白颠倒。

 

看待一个女人,不管她干哪一行,即使是搞科研的,首先注意她的相貌,只要相貌过得去、有一点姿色,就吹捧她是“XX美女”,吹捧她“本来可以靠‘颜值’吃饭,却要凭实力吃饭”,这反映的是对女性的歧视。认为一个女人首要的优点就是相貌,其他都是多余的、不值一提,是对女性的物化。中国歧视女性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中国本来还是中世纪,还没有进入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对女性的歧视,而且公然宣扬对女性的歧视。

 

中国不只是公然歧视女性,还歧视别的弱势群体,歧视同性恋、转性别的人。歧视转性别现在在中国变成了一个时髦。司马南最近做了一期视频节目讽刺美国搞“政治正确”,针对的就是美国尊重转性别。司马南嘲笑说,美国军队让一个不男不女的人当四星上将。其实这是歪曲。他抨击的转性别的四星上将并不是军人,而是一个儿科医生,被拜登任命为美国卫生部助理部长,负责美国公共卫生军医团。作为美国公共卫生军医团的负责人,有一个四星上将的军衔。但那是军医的军衔,并不是军人的军衔,公共卫生军医不是军队的军医。

 

司马南还散布了一个谣言,说有一个人乘坐美国联合航空飞机,对检票员说了一声“谢谢你,先生”,检票员看上去是个男的,却是一个穿裙子的转性别女性,她很不高兴,这个人就因此被赶下飞机。根据联合航空公司的解释,这个人之所以被赶下飞机,是因为她带了太多的手提行李,还跟机组人员吵架,才被机长赶下飞机。司马南没有提供航空公司的解释,让人们以为美国社会现在就是这么怪异、可笑。

 

美国社会现在的确还存在着对转性别的歧视。特别是在川普的支持者和共和党当中,歧视转性别的更多,只不过他们打着保护小孩的安全和公平竞争的招牌,只对转性别的人使用公共厕所、参与体育运动做出限制,敢于公然歧视转性别的人不多,因为会被认为是仇恨言论。美国社会对这个问题慢慢地越来越宽容了,就像对同性恋的态度。在二三十年前,美国社会普遍还在歧视同性恋,特别是共和党保守派;现在敢于公开歧视同性恋的人基本上没有了,连共和党保守派也口口声声说尊重同性恋了。在十年前的美国社会,同性婚姻争议还很大,现在也基本上没有争议了。美国社会以后对转性别也会越来越宽容,这是时代的进步。

 

但在中国,这方面的观念还远远落后于美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为中国还在中世纪,还没有进入现代社会。本来是老顽固,落后于时代、被时代抛弃,却高高在上,瞧不起人家的社会进步、鄙视所谓的“政治正确”,觉得自己更高明,不是非常可笑、可怜吗?

 

2024.07.02录制

 

2024.07.21整理



新时代是小学博士时代

9 09 2024年

有人到涟水县政府的网站提问,问关于姜萍获得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初赛第12名的事,没想到涟水县教体局居然给了回应。回应没有打官腔,还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涟水县教体局确认姜萍的数学月考分数是83分(满分150分)。这就意味着她平时的数学成绩很差,不及格。其实她还有一次月考数学只考了51分,只不过提问的人没有问。这也说明她的老师王闰秋在说假话,因为他以前接受采访时说过,姜萍平时的数学成绩很好,月考能考到接近140分,而别的学生都只能考到五六十分,所以才引起他的注意,才去培养她的。

 

提问的人问到姜萍有没有个人电脑,教体局答复说她没有个人电脑,“姜萍预赛使用的电脑是借的。”她连个人电脑都没有,也就没有条件学会使用LaTeX数学排版软件,更不要说熟练掌握了。那么,用LaTeX交比赛答卷不是她干的,而是王闰秋用她的账号提交的。

 

关于姜萍是不是作弊,涟水教体局说:“姜萍参加的数学竞赛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组织实施,关于竞赛的情况请向阿里巴巴达摩院核实。”把球踢给阿里巴巴是不对的。姜萍是涟水县的学生,归教体局管,他们管的学生获得了“全球数学竞赛”很高的名次,引起广泛的质疑,就有责任去查一下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 ,就应该澄清、表彰;如果是假的,就应该处罚。不能把这个球踢开不管。

 

大家发现到涟水县政府提问,教体局会给答复,所以很多人都跑到那个网站去问关于姜萍的事,涟水县教体局都说要经过调查研究以后再给答复。不过这些关于姜萍的问答后来全删了。这让我想起前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也是涟水人,还是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的,虽然毕业后从政不搞数学研究,但毕竟也算是数学专业人士。老家出了这么一个“数学天才”,他应该也是知道的,应该也会好奇。不知道李源潮对这事怎么看,有没有向涟水县的官员了解一下情况,要他们去查呢?

 

我以前提到,中国数学界对这事都保持沉默,没有人敢于公开质疑。现在北大数学系教授袁新意写了一篇长文,质疑姜萍是不是“数学天才”。他没有新的证据,只是归纳、总结网上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的证据,以数学专业人士的身份出来质疑。他表示愿意调查这事,邀请姜萍接受调查。这当然也很重要,毕竟是目前为止,数学界唯一一个公开站出来质疑的。而且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出来质疑,跟一般公众、外行的质疑分量不一样。

 

但是阿里巴巴躲起来不管了,装死不给回应。阿里巴巴拥有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做了一篇报道,问阿里巴巴对姜萍这事有啥看法,阿里巴巴也不给回应。对自己报纸的提问也装死,想等风头过去再继续把这个比赛搞下去。现在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出来质疑,在正常情况下媒体应该报道吧?官媒对这事也不再做报道了。官媒此前已经大肆宣传过“中专数学天才”,不好意思再打自己的脸,所以对网上的质疑,包括数学家的质疑,也就都装作没看见了,只是不再进一步宣传而已。借口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意思就是我可以大肆宣传未成年人是天才,但是你不能质疑。

 

关于袁教授那篇文章,我有一点不同意见。他在文章里说:“能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学完高中和大学数学系三四年级的课程并获得阿赛高分,全中国的初中毕业生中不会超过10人。”我认为一个都不可能有。数学要学的东西太多,又是环环相扣没法跳过,不存在花两年就把高中数学、大学数学本科的课程全部学完的天才。陶哲轩是公认的数学天才,7岁开始学高中数学,9岁学完高中数学,参加美国SAT(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数学部分满分800分,他获得了760分。9岁一边继续上中学,一边到附近的大学旁听数学课程。15岁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6岁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7岁到普林斯顿大学读数学博士。第一次参加博士生资格考试没考好,学校又给了他一次机会。21岁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去UCLA当数学教授。24岁当上了正教授,31岁获得了菲尔兹奖。

 

陶哲轩的学习轨迹很明显,只是数学学习比较早,但花的时间并没有缩短。陶哲轩的父母在他9岁时听从美国心理学家的建议,不逼着他快速地学,让他按正常速度学习。但陶哲轩那时已经花两年时间学完了高中数学。如果他不是有意按正常的学习速度学大学数学,时间可能会缩短,但也不可能短到哪去。既然按缩短的时间学高中数学都花了两年,那么他即使加快速度学大学数学,也得有两三年。所以袁新意说有可能不到两年就把高中数学、大学数学都学完,但我认为不可能有这样的天才。他说全国这样的初中生不到10个,肯定夸大其词了。

 

袁教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这一次进入决赛的除了一个中专生,还有十几个初中生、二十几个高中生。袁教授不好意思怀疑这些初中生、高中生都是假的,就只好看轻自己的专业,说两年之内把大学数学课程都学完是有可能的,只不过人数没那么多而已。但这些初中生、高中生能够在初赛获得好成绩进入决赛,都是假的。我不怀疑这些初中生、高中生跟姜萍不一样,他们的数学成绩可能很不错,因为有人曾经在别的数学竞赛中获得过好的名次。但那些都是初等数学的竞赛,不能拿初等数学竞赛的成绩来证明高等数学竞赛也有可能获得很好的成绩,何况还有证据证明他们的确作弊了。我以前谈到过的两个济南的初中生,济南的官媒也在宣传他们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进入了决赛。但是看他们晒出来的数学笔记可以发现,他们刚刚接触高等数学。刚刚开始学,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按他们说的能够做出四道题呢?这不可能。那就意味着作弊了,是老师、学校组织的团队在帮他们答题替考。

 

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这些进入决赛的初中生、高中生没有一个是北京的学生,都是上海和其他地方的。逐年往回查,发现以前阿里巴巴的数学竞赛基本上也没有北京的学生进入决赛。只在2020年有一个北京十一学校的学生进入了比赛,这应该属于个人行为。这也说明,北京那些著名的中学在比赛时还是比较要脸的,还不至于作弊,组团为学生替考。但是,这也不等于北京的小孩就不作弊。他们没有在数学竞赛作弊,却在别的竞赛作弊。以前暴露过参加什么中学、小学科学创新大赛,北京的小孩提交论文同样也作弊,那些论文都是博士水平。这事以前被揭露过,我本以为没有人再敢这么造假了,其实同样还在造假,只是变低调了而已。

 

最近就暴露出来一件事。北京邮电大学有几个博士生举报自己的导师学术不端,其中一件事就是这个导师要他们帮他上初中的女儿做论文,参加北京的中学科创比赛。结果竟然没有获奖,他们的导师很不满意,说他们连初中生都比不过。但实际情况是,那些所谓的初中生,也都是博士生帮着写论文去参加比赛的。有人晒出北京某个学校的获奖论文,有初中的,有高中的;各个科目都有,有数学的、计算机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光看那些论文的标题就知道很高深。别的科目我不敢肯定,那些生物论文,看题目就是博士生的水平。

 

不只北京的比赛是这样,其他的中学、小学的论文比赛也都是这样。比如著名的丘成桐中学科学竞赛。丘成桐搞了两种比赛,一个是大学生数学竞赛,那是闭卷考试,没法作弊,应该有含金量。一个是丘成桐中学科学竞赛,那是论文竞赛,提交论文,就可以作弊,而且可以说基本上全都是作弊。他们去年比赛获奖的论文题目,一看也都是硕士、博士水平,怎么可能呢?特别是那些生物学论文,连蛋白质的结构研究、基因编辑实验都出来了,那就是博士生的水平。如果这些水平是真的,这些学生还读什么中学?直接授予博士学位就完了。那些论文有的还是用英文写的,连论文的写作能力都达到博士水平了,就应该直接授予博士学位。

 

中国就是一个造假大国,只要有造假的机会,就会有人造假;只要能够得益,就会有很多人造假。所以只要是开卷的竞赛或论文的竞赛,必然是造假横行。而且也不会有后果。不会有人真的去调查、处理,这就是鼓励造假。人们对这种造假也都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因为新时代是小学博士的时代,所以出现这么多小学天才、中学天才就不奇怪了。

 

2024.06.28录制

 

2024.07.18整理



“数学天才”引起反智主义狂欢

8 09 2024年

我先说一下一条能够证明“中专数学天才”姜萍是数学白痴的新证据。有人根据她抄的那一页《偏微分方程》,把她对Z求导写成“主”那个公式还原了。发现她不仅把对Z求导写成了汉字“主”,还把小写字母“b”抄成了数字“6”、把小写字母“u”抄成了希腊字母“μ”(因为她老师王闰秋把“u”写得有点像“μ”,她就直接抄成了“μ”)、把下标“t”抄成了自变量“t”,还抄漏了一个常数“c”。一个公式居然抄得错误百出,表明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连抄都抄错,就是一个数学白痴。

 

阿里数学竞赛组委会的实际负责人印卧涛博士曾经到我的推特下留言,对我的质疑做出回应。我今天才发现他不只回应过一次,而是回应了三次。因为被当成水军拉黑了,而且他后来又把回应都删了,没有留下来,所以我没有看到他后面的回应。但回应被人截屏,我今天才看到。除了我上次已经分析过的那一条,其余两条都是解释说为什么姜萍作为一个中专生有可能在这次数学竞赛当中获得好成绩。印博士说,比赛题目的难度都有控制,涉及到的知识点不会超过大二的数学水平,考的是技巧,所以即使非数学专业也能够考好,历年都有非数学专业的人考得比数学博士、数学教授还好。

 

这说法是错的。这一次的初赛题目绝大部分都超出了大二的数学水平,甚至超出了数学系本科的水平,属于数学系研究生水平。比如第3题属于数的几何,第4题涉及到李群与李代数,第5题是凸几何,这些内容都是数学系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的内容,是数学系的研究生定下专业方向以后才会学的,一般的数学系学生不学,怎么能说大二数学就有了这些内容呢?可见印博士虽然是这次比赛的实际组织负责人,却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看过题目的标准答案。不过即使看了标准答案,我想他可能也看不懂,因为他研究的是应用数学,而不是纯数学,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内容他也没学过,很可能也不懂。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陈雁北也是同样的说辞,说这次比赛的难度很低,只是初中数学再加一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的内容,所以一个中专生苦学两年也能取得好成绩。这当然也是胡说八道,不知道是不是从印博士那里听来,为了交情、利益信口开河,为一个数学白痴洗白。可见这些喜欢在中国网络上表演的美国名牌大学教授,学风都很成问题。

 

既然这次数学竞赛初赛的题目这么难,需要系统学过数学系课程才能考好,就意味着入围的那些人有相当一部分是靠作弊进去的。除了姜萍,还有十几个初中生、二十几个高中生也入围了,当然也都是有人替考或有团队帮他们答题。济南两个入围的初中生接受采访说,他们分别答对了四道题和三道半题。但他们并没有系统学过数学系的课程。其中一个初中生晒了他的学习进度,到现在只学到了谢惠民《数学分析》第13章,也就是很基本的级数的内容;阿廷的《代数》只学到第7章,一半都不到。即使把这两本数学系的基础教材学完也没用,因为那些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学习的这两本教材的范围,怎么可能做对三道半、四道题呢?可见是别人替他考的。

 

不仅这些初中生、高中生是别人替考作弊,那些名牌大学学生、毕业生也很可能是作弊。他们倒不是别人替考,而是相互合作,利用开卷考试,一起答题。这些选手如果来自同一所学校,比如北大、清华或国外名校,分数居然都差不多,意味着他们是一起商量、合作,然后分别提交答卷。因为比赛题目的难度很大,所以普通的数学系学生、毕业生也做不出好成绩,就要大家一起合作、商量才能考好,才能进入决赛。所以,像这种开卷两天、难度搞得这么大的考试,在中国这个造假大国就是鼓励作弊。即使发现作弊,组委会也不管,当然就是纵容作弊。不作弊考不了好成绩,竞争不过作弊的,不就亏了吗?

 

这个事件现在在中国这么轰动,中国数学界的人应该都知道了,出于好奇也会看一下比赛的题目,看了之后当然就知道,一个中专生不可能靠自学两年高等数学就能取得好成绩。但中国数学界的这些数学家、数学教授要么不吭声,要么出来说一些客气的话,说一些支持、鼓励姜萍的话,甚至在姜萍遭到质疑时,出来替她洗白。比如纽约州立大学数学教授赵如汉就认为她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天才。但只要有一点脑子就会知道,一个平时连数学都考不及格的中专生,怎么可能靠不到两年的晚自习时间自学,居然就能达到数学系研究生的水平呢?可见中国这些数学家、数学教授很瞧不起数学的专业性,在鄙视自己的专业。这些数学界的专业人士对数学的看法尚且这样,更不要说非专业人士、普通公众对数学也会有完全不正确、不符合实际的看法了。

 

中国本来就有反智主义的传统,喜欢造神。现在这股风也传到了数学,认为一个中专生能够变成数学天才,秒杀数学系的高材生。中国现在动不动就说谁是大神,“某某神”,现在最著名的数学家是“北大韦神”。他之所以成了神,不是说他在数学研究上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和惊人的成就,而是因为他善于考试,参加数学竞赛能够获得很好的名次,就变成中国无人不知的“北大韦神”了。

 

不仅数学在造神,连科学也在造神。最近出了一本杨振宁的传记,书名居然叫做《天才杨振宁》。杨振宁的卖点变成了天才,而不再是“科学大师”。人聪明、科研做得好,做出了很大的科研成果,不等于是天才,跟天才也没啥关系。杨振宁的天才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般说的天才,指的是某种特殊的能力有很强的天赋,远远超过了一般人,比如音乐天才、语言天才、文学天才、数学天才。有这种所谓天才的人,很小就能表现出来,十几岁就能做出很大的成就。但科学不行,科学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有可能出成果。如果一个科学家20多岁就做出重大贡献,那已经非常早、非常了不得了,没有什么人十几岁就做出科学成果的。相信科学有天才的那些人,也相信有小学博士。中国真有很多人相信有“科学天才”,所以才有小学生、中学生号称已经做出了重大的科学成果,就像真的有“小学博士”、“中学博士”。

 

中国人就喜欢这一套,喜欢反智主义的天才论。那些时评家如胡锡进、做伪科普的骗子如被我揭露过多次的汪诘,现在都在宣扬天才论,也都在为数学白痴姜萍洗地,认为她就是一个数学天才。中国的官媒也参与了制造、宣传天才论。姜萍首先是被阿里巴巴当成一个数学天才推出来的,而影响这么大、这么轰动,是央视这些官方媒体推波助澜的结果。正因为有官媒参与宣传,就以“保护隐私”的名义不准置疑,发现有问题也不许人们揭露。

 

官媒为什么要参与宣传?因为政府也喜欢天才,巴不得神州大地天才辈出。这是“正能量”,能够扬我国威,给全国人民打鸡血。习主席本来就是一个天才。他能给所有的领域、所有的事物都指明方向,当然是天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天才。

 

2024.06.24录制

 

2024.07.16整理



阿里巴巴和数学家羞辱数学

6 09 2024年

前面我谈到了“中专数学天才”事件,网上质疑的声音很多,但作为竞赛主办方阿里巴巴达摩院装死不给回应。这么说有点冤枉他们了,我现在才注意到他们其实给过回应的。我刚开始质疑这个事件时,印卧涛到我的推特下给了答复。印卧涛以前是美国UCLA的数学系教授,后来被阿里巴巴挖过去,任达摩院一个实验室主任,是这次竞赛的组委会成员。组委会只有三个人,另外两个分别来自北大和哥廷根大学,都不是阿里巴巴的,所以实际负责这次竞赛的就是印卧涛博士。他的回应当然可以算是代表了竞赛组委会的官方看法,但那个回应太弱智,被我当成水军拉黑了。我那条推文下面有几百个水军在轰炸,除了破口大骂,就是用非常弱智的理由为姜萍狡辩。

 

他的回应跟那帮水军一样胡搅蛮缠。我指出姜萍在黑板上抄笔记也抄错,他回应说:“是她习惯性地把求和符号写成‘一横下面一个Z’,笔顺的问题,不是抄。拿之前的笔记和试卷出来一看就知道。中考能拿621分,不会连求解符号都看不懂。”但是,她拿在手上抄的笔记本不是姜萍的,是她老师王闰秋的。正因为王闰秋笔记本上面写的求和符号“∑”的确有点像“/2”,才被什么都不懂的姜萍给写成了“/2”。中考621分并不是高分,即使自费上重点高中,当地的分数线最低也要638分。而且中考的成绩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考的只是初中的知识,初中并没有学求和符号“∑”,高二上统计课才会学到“∑”符号。她现在是高二,是不是学到了,我不知道,不过中专的数学比普通高中学得少,可能没有学统计,也就不知道“∑”符号。再退一步说,即使她知道“∑”符号,也不等于她看到笔记上的公式就认识那是“∑”符号,完全是两回事。而且我说了,姜萍在黑板上不只是“∑”符号抄错,别的符号和公式也抄错了。公式里该写上标的没写,不该写上标的写成了上标。印博士怎么对别的乱写不给回应呢?难道认为那些也是书写习惯吗?

 

关于我指出的中学生怎么能熟练使用LaTex的问题,印博士说:“LaTex繁琐但并不难学,我带过2次高中生科研,3次参加中学生丘赛评比,会用LaTex的中学生很常见。”他带过的高中生都是数学特长生,为了写论文或者交作业会学用LaTeX,但会用跟熟练使用是两个概念。会用不等于很熟练,要反复、经常地使用才会熟练。对于姜萍来说更是两回事。她是一个以前数学很差的中专生,并不是数学特长生,不需要用LaTeX写论文或者交作业,根本就没有机会使用LaTeX。她连查字典都还在用《英汉小词典》,而不是用电子词典或者到网上搜索,说明她对这些电子产品、计算机程序很不熟悉,平时可能连使用电脑的机会都很少。也许他们学校对使用电脑和上网控制很严,所以查单词都要拿《英汉小词典》查,怎么可能会熟练地使用LaTeX呢?

 

你看,印博士的辩护理由是不是跟那帮水军一样弱智?这就是为什么被我当成了水军拉黑。印博士可不是普通人,不是在阿里巴巴这种商业公司混饭吃的随便一个人,他曾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过数学博士学位,还在UCLA当过数学系教授。脑子这么糊涂,思维这么不严谨,居然也能当数学系的教授。

 

跳出来为姜萍辩护、相信姜萍是数学天才的还有纽约州立大学数学教授赵如汉。赵如汉有一个笔名“北星”,写了一篇文章证明姜萍的确是真的数学天才。理由是什么呢?他仔细研究过姜萍写在黑板上的那道数学题,说数学证明是成立的,只不过不规范,这说明是姜萍自己想出来的,能够反映她的思考过程。姜萍是根据手上的笔记本往黑板上抄的,所以从黑板上看出来的所谓思考过程,反映的只是笔记本主人,也就是她老师王闰秋的思考过程,证明的是王闰秋的数学水平,跟姜萍有什么关系?她只是把别人的证明往黑板上抄而已,而且还抄得错误百出,怎么能拿黑板上的内容来证明姜萍的数学水平和思考过程呢?这也是一脑子浆糊,思维非常不严谨,居然也在美国大学当数学教授。

 

姜萍后来又被发现了很多问题,没法狡辩了,所以印博士不仅不再给回应,还把他先前的回应删了。昨天又发现姜萍一个很搞笑的错误,她在往笔记本上面抄的时候看不懂“对Z求导”的符号,给抄成了汉字“主”。她的老师王闰秋写在书上的“对Z求导”符号是在“Z”上面加了一点,这是牛顿式写法,有时候涉及到运动方程的求导就是这么写的(导数有三种表示法:莱布尼茨法“dz/dt”;拉格朗日法“z’”;牛顿法“z上面加一点”,只用于时间是自变量的运动方程),但是姜萍看不懂,就写成了“主”,有横有竖,明显就是一个“主”字,印博士对此有何解释?难道把“Z”写成“王”也是她的书写习惯?姜萍在同一页上就抄有“Z”,这个“Z”抄对了,写的就是“Z”而不是“王”,所以不能以抄写习惯来为她狡辩。

 

这个事件有一个新进展:有三十多名参赛并进入了决赛的选手联名致信组委会,要求调查姜萍的事。他们认为很可疑的两点理由就是我发的第一条推文提出的那两点。第一点是姜萍在抄写公式时出现了一堆抄写错误,第二点是姜萍作为一个中专生怎么能够熟练地使用LaTeX这个专门的数学排版软件。他们质疑姜萍的理由漏了很关键的一点,也是我以前提过的,那就是比赛题目绝大部分超出了姜萍自称自学过的高等数学的范围。她号称用两年的时间自学了三本书:同济的《高等数学》、谢惠民的“数学方面”(《数学分析》)、英文版的《偏微分方程》。初赛的七道题她得了93分(总分120分),意味着错了一道题多一点。她自称没做出来的那道几何题是凸几何题,是所有题目里最难的,可能枪手集团也没做出来,那么剩下那些题都应该做出来或者基本上做出来了。然而剩下的题都超出了她报的三本书的范围,需要系统学过数学本科的高等代数、概率论,才有做出这些题目的条件。也有数学系的人说,光学过数学本科还不行,还必须学过研究生课程,因为有的题目涉及的内容和解法比较偏僻。

 

那么她怎么能做出这些题目的呢?难道还偷偷自学了数学系的其他课程没有报出来吗?按她的说法,她上了中专以后才开始自学高等数学,至今还不到两年,而且用的是晚自习时间,哪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学这么多数学课程?难道她真的是超级大天才,可以不用学也懂吗?当然,这种天才是不存在的。数学没学过,连符号都看不懂,即使让高斯、欧拉复活,也必须把他们死后发展出来的数学领域学一遍,才有可能答这些题。对这个质疑的理由怎么辩解呢?没法狡辩。

 

这封联名信要求阿里巴巴达摩院的组委会调查姜萍事件,要求公布姜萍和王闰秋的答卷,其实没啥意义。数学的答案都差不多,更何况枪手集团在做两份答案时,应该会故意制造一些不同,不然分数就不会有差别了。所以,公布答案也不一定能够看出有啥问题;即使能看出问题,一般的人也理解不了。更简单的验证办法就是找姜萍直播重新解答一下这些考题,其实只解答一道就够了。第一道题比较简单,用初等数学就能解决,是一道送分题,也许她经过培训能够把答案背下来。那我们就从第二道开始考好了,只需要考一道就够了。后面那些题目即使知道答案,让她花再多时间去背也背不下来。那是她一辈子永远无法理解的天书。所以,要验证就太简单了,举手之劳,让她直播重做第二道题。

 

阿里巴巴作为比赛的主办方也有这个权利。大家都在怀疑你们推出来的“数学天才”有问题,那就应该去验证。现在却装死不去验证。作为这次比赛的具体负责人印博士,还在美国读过书、教过书,当过教授,居然也对考试作弊这么宽容,对人们这么多质疑都置之不理,这不就是在鼓励、纵容作弊吗?

 

中国数学界对于这次作弊事件也非常宽容。直到现在,我还没有见到中国数学界哪一个数学家、数学教授出来质疑这个事件、质疑“中专数学天才”是不是真的;反而有好几个教授出来支持、鼓励这个“数学天才”。浙江大学的数学院士表示,姜萍的天赋和对数学的兴趣让他感到非常兴奋,邀请姜萍去参加他们的暑期学习班,要给予专业的指导。浙江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也邀请姜萍去报考浙江大学。她一去不就马上露馅了吗?姜萍已经表示过她不会去学数学。这些人的表态不管是客套还是真的想邀请姜萍去学习,不也就相当于肯定姜萍这事是真的吗?复制大学复旦的教授也有几个出来表示对姜萍的肯定,一个数学教授说,姜萍的答卷水平超过了数学系95%的学生。有人说这是讽刺,即使他有讽刺的意思,一般人也听不出来,那些媒体、自媒体都把复旦大学数学教授的这番话作为对姜萍的认可。

 

不只是中国媒体这么认为,国外的媒体现在也这么认为。美联社、美国的NBC、澳大利亚的ABC,也都报道中国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数学天才”。写这些报道的都是中国人。现在有一批中国人在国外的媒体混,专门负责报道中国的事情,把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直接降低到中国媒体的水平。他们在报道姜萍时,除了引用中国官媒的说法,也引用了那些数学教授的说法,说江苏大学、浙江大学数学系都在邀请姜萍去学习。也就是说,这些数学教授的说法,不管是客套,还是讽刺,是真信或假信,都被国内外媒体当成了对姜萍的肯定,让他们相信这事是真的。

 

这次竞赛有一个庞大的指导委员会,人数比组委会多多了,都是达摩院请来挂名的著名数学家。但除了从国外请来的那些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中国出了一个超级天才,那些中国院士、著名数学教授,田刚之流,他们肯定知道这事,肯定知道出了一个“中专数学天才”,那么他们是信还是不信?如果相信中国真的出了一个超级数学天才,作为研究数学的人应该非常兴奋,就应该赶快去验证一下是真是假。如果不信,为什么不吭声?为什么就听任一个数学白痴在那里冒充数学天才呢?所以,数学就这么被阿里巴巴达摩院羞辱了一遍,又被中国数学家们羞辱了一遍。

 

2024.06.22录制

 

2024.07.14整理



阿里巴巴野鸡数学竞赛可休矣

4 09 2024年

证明所谓“中专数学天才”姜萍其实是一个数学白痴的证据很多,其中最直观、最引起人们兴趣的一条,是她把求和符号“Σ”写成了“/2”。但还是有些人坚持认为她写的就是“Σ”,只不过像“/2”而已,不能因此证明她不懂那是求和符号。不过我注意到,在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的宣传视频中,刚好有一段展示了她在黑板上写求和符号。看了这段视频就知道,她的确不知道那是求和符号,而是当成“/2”来写的。如果知道那是求和符号,就会先写中间的“Σ”,然后写下标表示求和的起点,再写上标表示求和的终点。但姜萍是从上往下一路写下来的,表明她不知道那是求和。另外,因为这是求和符号,所以下标要写得很小,长度不应该超过“Σ”;但姜萍把下边一串数字写得很长,不是下标了。也就是说,她误以为那是另外一个式子。看了这段视频,应该不会再有人怀疑她真的是把“Σ”写成“/2”了。

 

我以前提到,姜萍往黑板上抄板书时,手上拿的笔记本是她老师王闰秋的。有什么证据呢?达摩院为了证明姜萍平时就在自学高等数学,说那个笔记本就是她学高等数学的笔记,还拍了里面的内容,但笔记本上的字是用红笔写的。一般是老师才会用红笔做笔记,学生不会用红笔做笔记,因为老师要用红笔批改学生的作业,所以有的老师就习惯用红笔来做笔记,王闰秋就是这样。王闰秋现在也出名了,他的母校江苏大学给媒体提供了一张王闰秋数学笔记的手迹,从上面可以看出他的确是用红笔做笔记,而且字体跟姜萍拿在手上的笔记本里的一样,这就证明笔记本是王闰秋的。

 

达摩院为了宣传姜萍,还拍了她声称平时边查《英汉小词典》边看的那本英文《偏微分方程》,上面也有红笔写的中文注释。注释里有一个词“定理”,媒体晒出的王闰秋的笔记里刚好也有“定理”,两个“定理”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出是同一个人写的,证明那本《偏微分方程》不是姜萍的,而是她老师王闰秋给她作道具的。所以,达摩院晒出来宣传姜萍、证明她平时就在自学高等数学的视频,反而证明了都是假的。姜萍这个数学白痴冒充数学天才,证据太确凿,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了。

 

达摩院之所以要把一个数学白痴包装成数学天才进行宣传,我上次说是为了炒作他们的野鸡“全球数学竞赛”,有些人不服:你为什么要把“全球数学竞赛”说成是野鸡数学竞赛呢?我这么说是有原因的。第一,这个数学竞赛的名称起得就很野鸡;第二,设计的竞赛规则也很野鸡;第三,对问题的处理也很野鸡;第四,达摩院就是一个野鸡机构。我一条一条往下说。

 

先说名称很野鸡。比赛的名称叫做“全球数学竞赛”,听上去像是一个世界性、国际性的数学竞赛。因为冠“全球”名称的,大家马上就想到是国际之间的比赛,但它其实是一个中国人自己玩的比赛。只不过因为通过网络比赛,所以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不管是留学、生活、定居还是工作,都可以上网参赛,所以就把它叫做“全球数学竞赛”,还要强调姜萍拿的是“全球第12名”。如果这样,所有网站都可以自称是“全球网站”,因为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使用。微博也可以自称“全球微博”,不只是中国人在玩的微博。所以,这个名称起得很野鸡,是为了吓人的。野鸡机构、野鸡大学、野鸡事件、野鸡比赛,都喜欢取一个很吓人的名称来误导人。

 

第二,制定的竞赛规则也很野鸡。野鸡到什么程度呢?野鸡到初赛居然是开卷考试,而且两天的开卷考试没有任何监督,完全靠自觉,只要愿意谁都可以作弊,试题从网上下载后找谁做都可以,找个团队来做也可以。没法排除有人作弊,这样的比赛结果就不可信。有人说,不是还有决赛可以把关吗?如果要靠决赛把关,就不应该宣传初赛结果,不应该对初赛结果排名,因为排名没有任何意义。什么“全球第12名”,又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第12名,完全可能是造假作弊得的第12名,怎么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宣传初赛全球第12名呢?这是不是很野鸡的规则?

 

即使所谓可以把关的决赛,号称闭卷,也是在线上考,并不是真正闭卷考试。按一般人的理解,所谓的闭卷应该是线下考,把人集中在某一个地方,有人监考,防止作弊。达摩院所谓的闭卷考也是在线上自觉去考,只不过比初赛多加一个电脑的摄像头,这就能起到监督、防止作弊的作用吗?不行的,中国人早就把这种线上考试的作弊方法玩坏了。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的SAT、托福考试允许在家里线上考,发现中国考区的分数比前一年高了非常多,很可疑。后来被曝光出来,就是因为中国线上考的造假早就是一个产业了。

 

再退一步说,即使不用任何高科技造假手段,按照阿里巴巴的规则也完全可以作弊。规则规定,在决赛的8小时考试时间,考生有两次休息的机会,每次30分钟,而且在这30分钟休息期间可以离开摄像头。这就好办了。第一次休息可以把试卷的内容带出去,让别人或团队去做,第二次休息把答卷再拿回来。甚至还可以在非休息时间离开摄像头,只要不超过10分钟就可以被接受。

 

它的规则设计还有一个漏洞。决赛只是要求一天之内有8小时答卷窗口,那么只要牺牲掉一个账号作为配合,让这个账号零点登录,把试卷搞到,别人就可以赶快把题目做完,等最后一个窗口再上去答卷。这就相当于有整整一天答卷时间,而且不受监督,可以有一个团队在那里研究。甚至如果多搞几个账号,还可以搞到不同赛道的试卷。考试分成几个赛道,每人只能选一个赛道,多几个账号登录不同的赛道,就可以把不同赛道的试卷都搞到手,就知道哪个赛道的考题比较容易或比较拿手,选一个做就可以了。现在已经知道王闰秋团伙至少有4个人进入了决赛:姜萍、王闰秋和王闰秋的妻子周玲玲,以及王润秋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去年、前年都曾经联系过别人一起和王闰秋参赛作弊。除了这4个人,很可能还有别人,很容易通过牺牲账号的做法作弊,集体研究拿一个名次。这些规则的制定根本就没有考虑预防作弊,完全就是靠考生的自觉,所以整个规则的设计非常野鸡,不像是搞数学的人搞出来的很严密的规则设计。

 

竞赛设计预防不了作弊,但它又规定了严禁作弊。没法预防就只能事后追究。也就是说,如果怀疑作弊或者被揭露作弊,就应该调查、处理,这才叫做严禁作弊,但阿里巴巴达摩院并没有这么做。初赛结果出来,一个中专生得了“全球第12名”,只要有一点数学脑子就知道很值得怀疑,那么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验证真假。达摩院看到这个结果反而做宣传片趁机炒作,甚至参与造假,炮制骗局。后来尽管被发现的确造假、作弊了,所谓的数学天才是一个数学白痴;尽管证据那么多、那么确凿,怀疑的人那么多,但达摩院除了发一个声明撇清了一下,说他们没有让姜萍再次答题,就置之不理了。没有再给任何回应,没有去调查,更没有进行处理,甚至连表示要进行调查这种表面文章都不做。这像是一个正规机构的做法吗?一个正规机构搞了一次有全国性影响的比赛——且不说世界性影响了——现在被那么多人怀疑有假,而且晒出了那么多证据,就应该进行调查,做出处理。他们假装没这回事,躲起来了,说明所谓“严禁作弊”只是说说而已,他们根本不在乎进入决赛的选手是不是靠作弊进来的,甚至最终获得名次的选手是不是也靠作弊而来。

 

这个比赛之所以搞得这么野鸡,归根结底是因为达摩院本身就是一个野鸡机构,从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叫达摩院?因为马云痴迷于武侠,特别喜欢金庸的武侠,达摩院是武侠小说里少林寺的研究机构,所以马云把他的公司的研究机构叫做达摩院。《天龙八部》里少林寺达摩院出了一个天下第一高手扫地僧,所以阿里巴巴达摩院的人也以扫地僧自居,他们发布宣传视频的账号就叫“扫地僧”。金庸笔下的扫地僧是一个很卑微的人,没有拜过老师,无师自通成了第一高手。他们推崇扫地僧就是推崇“高手在民间”,认为有无师自通的天才。但数学没有无师自通的天才,也没有“高手在民间”,因为数学是一个最严谨、最系统化的学科,一环扣一环,没有谁可以不经过学习就懂,就把数学摸透了。

 

达摩院号称是研究数学的机构,对于数学的看法却是完全错误的,抱着一种反智主义的观点,迎合了中国现在流行的反智主义思潮。这样的所谓研究机构是不是一个很野鸡的机构?一个野鸡机构办一个野鸡数学竞赛有什么意义呢?应该停办。继续办下去不是在弘扬数学,而是在亵渎数学、侮辱数学,在鼓吹反智主义,而数学刚好是最不反智的。

 

2024.06.20录制

 

2024.07.11整理



阿里巴巴参与制造“中专数学天才”骗局

2 09 2024年

上次我谈到“中专数学天才”的骗局,之后又看到一些新的资料,能够进一步证明这就是一个很拙劣的骗局。“数学天才”平时的数学成绩很差,今年4月中专数学的月考,150分才得了83分,今年3月的另一次月考才得了51分,差得不能再差了。中专的数学是非常简单的高中数学,试卷极其简单,数学好一点的学生不得满分都会觉得很丢脸。即使有时候发挥失常或粗枝大叶,往往也就是一两道题看错了或者算错了丢分的,不可能失常到不及格。更不要说数学天才,做这种题目肯定都是满分或接近满分。姜萍也承认自己平时的数学成绩不好,但她说是因为喜欢复杂的数学题,不愿意做简单的考题。如果她这么有个性,就会交白卷,因为那些考题全都非常简单,她应该一道都不做,怎么还做了50多分、80多分?这个很弱智的借口居然还有很多人信。

 

姜萍不仅数学差,英语也很差,月考成绩只有60多分(满分100分),勉强及格。阿里巴巴达摩院给她拍宣传视频时还拍了她一边查字典,一边读英文原版的《偏微分方程》,这么差的英语怎么能读懂原版的《偏微分方程》呢?她说是查着字典读的,摆拍镜头晒她用的那本《英汉小词典》收词量很小,只适用于她这种英语非常差的英语初学者,怎么可能用来边查边看英文版数学教科书呢?查找数学术语得用专业的英汉数学词典,普通英汉词典都查不到,更不要《英汉小词典》了。

 

阿里巴巴达摩院的宣传视频为了表明姜萍平时的确经常在做高等数学习题,还拍了她做高等数学题的笔记。她拿在手上写板书的那本笔记,实际上是她老师王闰秋的笔记。王闰秋现在也变成了一个名人,央视和其他媒体都采访过他,所以他的笔记也被晒出来了。将两个笔记一对照就知道是同一个人的。王闰秋把自己的笔记给姜萍,冒充她平时学高等数学的笔记。

 

从达摩院拍的笔记的内容,我们知道姜萍为什么会把求和符号“∑”写成了“/2”,因为王闰秋笔记里写的“∑”就有点像“/2”。只不过他写的“2”跟上面一横是向左对齐的,最后一笔也是写的一横,介于“∑”的正规写法和“/2”之间,所以懂的人还是能看出是“∑”。但姜萍不知道那是“∑”,就直接抄成了“/2”,下面的“2”没有跟上面的横向左对齐,而是放在正中间;最后一笔不是一横,而是一提。她板书里的“/2”,只要跟她“∑”的写法对比,就知道她的确是把“∑”写成了“/2”。而且,所有“∑”全都写成了“/2”,表明她根本就不认识求和符号,也不认识希腊字母∑。

 

板书里出现的其他希腊字母她也都乱写。我上次举例,她把伽玛函数大写的“Г”写反了,变成了“T”。除此之外,还有一个Ψ函数,正式的写法像把叉子,她一开始写对了,后面变成了“Φ”。“Ψ”写潦草了是有点像“Φ”,但如果知道这是两个不同的希腊字母,而且代表两个不同的函数,就不会混着写。她这么乱写,只能表明她不知道那是希腊字母,对她来说就像天书,所以乱写。

 

她不只是希腊字母乱写,对用到的公式因为不懂也乱写。我上次举过的伽玛函数的余元公式,也叫做欧拉反射公式,她就是乱写。还有一个多伽玛函数的反射公式,其中有一项上面是“d^n”,她把“n”抄丢了;下面是“dz^n”,但她抄成了“d^zn” ,就完全错了。这表明她根本就不理解这个公式的意义,照抄也抄错,反映的就是中专生水平。

 

姜萍最近频繁接受采访,可知她对数学的理解也反映出她对数学的认知只有中专生水平,完全不懂高等数学。她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学高等数学的经过:先看了同济的《高等数学》,“然后学习了关于谢惠民的数学——方面”。谢惠民那本书叫做《数学分析》,说成“数学方面”不是口误,因为她在“数学”和“方面”中间停顿了一下,是在想下面那个词是什么,结果说成了“方面”。这表明了,第一,她不熟悉“数学分析”这个词。这对中专生来说太正常了,很多中专生都不知道、没听说过“数学分析”。第二,她根本就没有看过《数学分析》这本书。如果她真学过这本书,怎么可能连书名都记不住,迟疑一下才说出很可笑的“数学方面”?

 

她在接受采访时还说,那七道竞赛题目可能有一道几何题没做出来,因为作图太复杂,没法直观地表现出立体结构,所以找不到解题的思路。这也完全表现出一个中专生的水平。她对于几何题的理解,就是要先作图,再从图中找思路。她不知道的是,那道几何题是凸多面体几何题,是没法作图的,解答时也不需要作图。高等数学的几何题往往没法做图,也不需要做图。

 

她还说,在考试的那两天,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在低头做题,太困了、太累了,就想睡觉。这表明一个中专生对于所谓数学难题的理解,就是不停地低头计算。她不知道高等数学难题的时间主要花在思考上,开卷考试还要花时间找资料,而不是埋头计算。

 

她还说因为一直在低头做题,所以做完了以后太累,出去走了走,回来直接就睡觉了。这表明她不知道做完题还没结束,还要把低头写的草稿输入电脑,用LaTeX排版提交,这也很花时间。说明她不知道还要用LaTeX软件排版,可能都没听说过LaTeX,因为数学、物理方面的论文作业才用得到,中专生根本就用不到。说明提交答案的是别人,跟她没有关系。所以,做题、提交答案自始至终都跟她无关。

 

面对质疑,那些维护姜萍的人反击时最强大的一个理由是,当初达摩院也觉得一个中专生不可能考这么好的分数,让姜萍又把题目答了一遍,过了一星期,核实无误了才公布结果。他们说,都已经验证过了,是你方舟子懂,还是达摩院的人懂?然而现在达摩院为了撇清自己,澄清说他们没有让姜萍重新答题进行验证。达摩院发了这样的声明,是不是就能够撇清自己呢?也不行。达摩院虽然没有让姜萍重新答题,但的确派团队对姜萍进行了摆拍、采访,目的是为了宣传她。而且有笔记为证,有她在黑板上板书抄她平时写的证明题为证,证明她的确自学了高等数学。这就是在造假。

 

我刚才说到,姜萍在接受采访时说,看了谢惠民的“数学方面”,达摩院在后期编辑视频时发现闹了大笑话。为了掩盖姜萍的错误,免得露马脚,就把“数学方面”删了。删了之后还必须从别的地方找姜萍说的“数学分析”塞进去,但她没有说过“数学分析”,也没有说过“分析”,只好找了一个发音相近的“分心”塞进去。仔细听的话,宣传视频里就变成了“谢惠民的分心”,但字幕写的是“谢惠民的《数学分析》”。这不就是在造假吗?所以,达摩院就是参与了骗局。

 

达摩院如果真要撇清自己,很简单,就像网上传说的,让姜萍重新把考题做一遍就可以了。如果真是她自己做的,如果她真的懂,那么再做一遍,直播给大家看。姜萍即使已经知道了答案,让她准备再长的时间,她也答不出来,因为对她来说,那些答案是她一辈子永远无法理解、永远记不下来的天书。

 

当然,达摩院不可能真的去证实事件的真假,它本来就参与其中,本来就是骗局的同谋(如果不是主谋的话),怎么可能戳穿骗局打自己的脸呢?达摩院本来就喜欢炒作这种事。我注意到他们去年就已经炒作过类似的事情了。那时炒作的是一个外卖小哥入围了数学竞赛的决赛。现在更厉害,拿一个中专生来炒作。但是,他们把一个数学那么差的中专生包装成“数学天才”,制造一个差生逆袭的神话,炒作他们的野鸡“全球数学竞赛”,这不就是在羞辱那些数学好的学生吗?

 

数学本来是最容不得弄虚作假的,它是最客观、最难以作假的,居然有人敢拿数学作假,达摩院也参与作假,这就是对数学的亵渎。达摩院搞“全球数学竞赛”号称是为了“弘扬数学”,打的标语说什么“数学的力量改变了世界”,实际上是在侮辱数学、亵渎数学。这种造假非常无耻,达摩院就是一个很无耻的造假机构。

 

2024.06.18录制

 

2024.07.09整理



骗人的“中专数学天才”

1 09 2024年

中国的媒体、自媒体这段时间在铺天盖地地宣传一个“中专生数学天才”。江苏涟水17岁的中专生姜萍自学高等数学,参加“全球数学竞赛”获得了93分的高分(满分120分),获得预赛第12名,进入了决赛。我以为她参加的是一个国际数学竞赛,如果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当然是很了不得的。我查了一下,原来她参加的是阿里巴巴搞的竞赛,参加者以中国人为主,也有海外华人参加,就自称“全球数学竞赛”了。而且预赛是开卷考,有两天准备时间,线上提交,没有任何监督,是否作弊完全靠自觉。中国是造假大国,即使闭卷考都有人雇枪手代考,更不要说这种没有任何监督的开卷考,找枪手甚至组成一个团队代考都完全有可能。所以这事本来就让人觉得很可疑,再具体地看姜萍的情况,更让人觉得可疑。

 

一般来说,学习好的人参加中考,考得好是不会去上中专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还包分配工作,有些学习不错的学生为了尽早出来工作,拿到一个铁饭碗,就不上高中而去上中专。后来国家不再包分配,这么干的人就几乎没有了。上中专的都是因为中考没考好,被分流去上中专、职业高中,而不是上高中准备考大学。

 

但是网上有一个说法,说姜萍中考成绩很好,被当地的重点中学(所谓“四星中学”)录取了,只不过出于经济的原因,为了拿到中专的奖学金,才去上了中专。我查了一下,涟水2022年中考的总分满分780分,姜萍只考了621分,这是很差的成绩,上不了重点中学。涟水有两个重点中学,录取分数比较低的那个重点中学,自费生的录取分数线也是638,比姜萍的621还高。所以,她即使愿意自费读重点中学,也进不去,她的成绩只能上普通高中。在江苏这种高考大省,上普通高中几乎不可能考上稍微好一点、正规一点的大学。对她来说,上中专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她上中专是因为中考没考好,成绩很差。

 

中考没考好通常也就意味着数学不好,因为数学好的人都比较聪明,其他功课也不会差到哪里,特别是物理、化学也都会好;即使偏科,文科比较差,也不会差到哪去。她中考没考好,意味着初中数学没学好。作为她数学不是很好的一个证据是,她上中专后,4月份参加了一次月考(跟她参加所谓的“全球数学竞赛”同时),数学考了83分,满分150分,也就是不及格。她语文考了91分,比数学还好。中专的数学是很简单的高中数学,连初中数学、比较简单的高中数学都考不好,怎么可能自学高等数学,而且还能参加高等数学比赛呢?

 

阿里巴巴所谓的“全球数学竞赛”虽然没什么含金量,但它的考试题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都是高等数学,需要系统学过高等数学才能考好。但姜萍自己说的自学高等数学的经过也很奇怪。她先学中国大学非数学系学生用的入门教材《高等数学》,但是看不懂,就在数学老师指点下看《数学分析》教材;还看不懂,就看英语版的《偏微分方程》教材。这完全不合常理,就像有人要学中文,看不懂最简单的儿童读物,就去读成人的读物,还看不懂,就去读古文。

 

但这毕竟只是可疑,有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她的确是造假、骗人呢?有的,有几条证据可以证明。

 

我们先看第一条证据。阿里巴巴的数学竞赛总共7道题,其中有一道组合题、一道几何题、两道概率题、两道代数题,这两道还不是普通的线性代数,是数学系才会上的高等代数。这些题目都超出了姜萍自学的范围,因为她说她对高等数学只自学了高等数学的入门教材、《数学分析》和她津津乐道的《偏微分方程》,而这些都不在考试范围内。考试涉及到的高等代数、组合、概率、几何,她都没学过,怎么能考出93分的成绩呢?明显就是别人帮她考的。

 

第二条证据是阿里巴巴达摩院给她拍了一段视频,让她在黑版上抄写了一个高等数学的证明。她手上拿着笔记本往黑版上抄,以此证明她没有作假,的确懂高等数学。但仔细看她的版书会把你笑死。她把多次出现的求和符号“∑”全都写成了“/2”,说明她根本不知道那是求和符号,是希腊字母∑。伽玛函数的符号“Γ”,她写成了“T”,也意味着她根本不知道那是希腊字母,连Γ都不知道,哪知道什么伽玛函数?她用到了余元公式,最后一项抄成了指数,变成了上标,完全抄错了。ψ函数后面有一个“n”,应该是上标,她反而没写上标。所以,不该写上标的成了上标,该写上标的反而没写上标。还有一个地方,她写的是求和“0->∞”,但是她把上面的“∞”写成“-1”,变成了“0->-1”的求和,这算怎么回事?所有这些都表明,她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压根就不懂高等数学,所以看不懂这些高等数学符号。让她根据别人的手书来抄,也是乱写、乱抄,都抄错了。

 

第三条证据。我看到复旦大学的一个教授说,有同事看到姜萍的答卷是用LaTeX提交的,而且表明她比95%的数学系学生还能熟练使用LaTeX。LaTeX是一个数学排版软件,因为数学符号用普通的软件没法写,就要用专门的排版软件。这个软件入手本来就比较麻烦,要熟练使用更麻烦。有一些小工具能帮你入手,但要熟练使用就要经常用。姜萍作为一个中专生,根本就没有使用LaTeX的机会,那是要在电脑上用的,从采访视频看她的宿舍并无电脑。她号称是自学,不需要提交作业,更不用发表论文,所以没有使用LaTeX的条件和机会。那她怎么能熟练使用LaTeX来提交呢?而且她根本不知道她的答案是用LaTeX提交的,以为就是线上随便提交了。因为接受采访时她说,等到答完题,她都困得要睡觉了。难道她睡一觉醒来,又赶快用LaTeX排版再提交吗?这表明是懂LaTeX、会熟练使用LaTeX的数学专业的人代为做题、提交的。

 

姜萍的比赛成绩是假的,是有人帮她造假,铁证如山。那么是谁在造假呢?姜萍是一个17岁的未成年人,背后应该有大人在指使她,把她推出来。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她的数学老师,她的数学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比赛,也进入了决赛,只不过名次没那么好。名次没那么好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他对某些题目没把握,就让姜萍的答卷用一个答案,他自己用另外一个答案,结果他自己用的答案错了。另一种可能是不同的人阅卷,让分数出现了差别。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故意控分,压低自己的分数。这个老师在搞考研培训,通过造假把姜萍推出来是有动机的,培养出了姜萍,他就出名了。造假者很可能不只是她的老师一个人,有可能是一个团队。他的老师应该会有一些同学、朋友也是研究数学的。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阿里巴巴达摩院也参与了造假。达摩院的人给姜萍拍过视频,只要是懂一点点高等数学的人,一看姜萍板书那些乱写的数学符号,也知道姜萍其实根本就不懂高等数学。阿里巴巴愿意跟她配合造假,说不定她的成绩也是假的,完全有可能是阿里巴巴造出来的。阿里巴巴有什么造假的动机呢?炒作。推出一个“中专生数学天才”,轰动了全国,大家就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比赛了。在那之前,我不知道有什么“全球数学比赛”。这就跟当年《萌芽》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动机一样,推出差生韩寒也是为了炒作这个赛事。

 

要证明姜萍是真是假很简单,找一个数学系老师给姜萍随便出一道很简单的高等数学题。我敢说,姜萍肯定是答不出来的。要验证真假很容易,但阿里巴巴没有动机去验真假,政府部门也不会去验真假。官媒已经都出动了,央视、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全都在宣传姜萍,省的宣传部也出来宣传她了。这时去戳穿她,政府丢不起这个人,官媒也丢不起这个人,所以他们不可能去验明真假,明明知道她是假的也会继续宣传下去。正因为这样,中国造假才这么流行,因为肆无忌惮,不怕被戳穿。

 

连闭卷考试都能作弊,都能造假,更不要说开卷考试了。看这次“全球数学竞赛”的预赛结果,入围决赛的除了中专生姜萍,还有不少人也很可疑,里面还有十几个初中生,二十几个高中生。我刚才说了,要在这次高等数学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必须系统地学过数学系的数学课程。中国居然有这么多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都已经系统地学过了高等数学课程,都是天才,政府也乐于见到中国有这么多天才冒出来。现在要赶英超美,要弯道超车,要在科技上超过美国,所以需要有天才,需要有高手在民间。这么多天才就是新时代的“祥瑞”,所以政府也不会去打压这些天才,更不会去戳穿他们。

 

司马南连续做了两期节目,都在吹捧姜萍,说她是一个数学天才;而且希望政府号召人们向姜萍学习,把她作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树起来。司马南现在已经变成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骗子的吹鼓手,只要能够扬我国威,是正能量,管它是真是假。如果这个时候再出来一个“神功大师”,司马南也很可能会当他的吹鼓手,因为那也能扬我国威。

 

2024.06.16录制

 

2024.07.08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