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虻的结婚礼物
13 09 2006年
1875年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奥斯登-萨肯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度假,看到一群昆虫在树林中飞舞,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白色光芒。这是不是以前从未被发现的新物种?他在用捕虫网尝试了几次之后,总算捉到了一只,一看是一只小虫,颜色黯淡,而且比他预计的要小得多。他正感到奇怪,却在网上发现了一个闪光的白色丝质小球,在他的呼吸吹拂下轻飘飘地飞了起来。他设法把它抓住,装进瓶中。为了确认小气球的确是从小虫身上掉下来的,他又捕捉了多只小虫,每次都在网中找到小气球。而且他在仔细研究了他捕捉的小虫标本后,认定它们全都是雄虫。
十几年后,这种新发现的昆虫被鉴定为属于双翅目舞虻科。舞虻的得名是由于其雄虫会成群聚集在一起飞舞,有时数量非常巨大。但是这种舞虻为什么要带着一个气球飞舞呢?有一位昆虫学家在对气球舞虻做了观察后,错误地认为气球是背在舞虻背上的,于是推测气球是雄虫用来吸引雌虫的装饰品。另一位昆虫学家的眼力要好一些,看出雄虫是用脚抱着气球的,于是幻想雄虫是把气球当成了飞行滑板,踩着它在阳光中滑翔。还有一个昆虫学家则推测气球是舞虻的警戒信号,警告鸟类等天敌不要吃它。但是昆虫学家们观察到鸟类在毫不顾忌地捕食气球舞虻,这个推测看来也不能成立。
我们现在知道这三名昆虫学家的研究结果都有对有错。气球舞虻的气球的确是被雄虫抱在腹下的,它也的确具有吸引雌虫的作用,而且它也有防备敌人的作用——只不过敌人是雄虫想要勾引的雌虫。气球是雄虫献给雌虫的结婚礼物,有了它,雌虫才不会把雄虫吃掉,而是与之交配。我们今天能够得出这些结论,是因为昆虫学家们后来又发现了许多种有着不同习性的舞虻,相互比较后,可以知道这种奇特的习性是如何一步步进化而来。
进化的起点,是雄虫不向雌虫献礼。有些种类的舞虻采取的是这种简单的结婚方式。它们都是肉食性昆虫,有时候也会自相残杀,求爱的雄虫偶尔会成了饥饿的雌虫的盘中餐。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某些种类的舞虻雄虫进化出了一种保护自己的策略,求爱时给雌虫送去一只新捕捉来的猎物,在雌虫享用美餐时,雄虫乘机与之交配,一旦礼物被雌虫吃完了,雄虫就赶快逃跑。为了讨好雌虫,雄虫有时候会给它送去一只几乎和雄虫一样大的猎物。
在有的舞虻物种中,雌虫在收到礼物后,并不急着马上就吃,而是跟着雄虫飞离虫群,降落到草木上,才一边吃一边交配。这时候礼物起到的作用看来已经不是为了分散雌虫的注意力以免雄虫遭殃,而是为了吸引雌虫的注意力,成了求爱的信号了。有的物种的雄虫会吐出丝线把猎物捆绑住,以免猎物挣扎。有的物种则更进了一步,雄虫在捕捉到猎物后,会从肛门吐出丝质气球,把猎物包在里面,在交配时雌虫会把猎物吃掉。但是有的物种的雄虫在捕捉到猎物后,却自己先把猎物的汁液吸干,再把干瘪的猎物包进气球中。这个礼物已经没法吃了,接受它的雌虫也没有要吃它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礼物完全失去了食物的作用,而仅仅剩下了用来刺激交配的功能。
显然,此时猎物已变得可有可无,有的物种的雄虫开始偷工减料,只是在气球上贴一点不起眼的猎物碎片做为装饰。在这种情况下,猎物的刺激作用其实已经丧失,而刺激配偶的功能完全由气球取代了。再进化下去,必然就是连任何猎物碎片都省了,直接送上气球。奥斯登-萨肯发现的那种奇怪的气球舞虻,代表的正是这条进化路线的终点。
还有一种舞虻代表的是另一条进化路线的终点。它们看重的不是类似气球的“外表”,而是类似猎物的“内涵”。其雄虫喜欢从地面、水面上捡起各种色彩鲜艳的小东西,通常是死去的昆虫,但是有时则是没有任何食用价值的树叶、花瓣,然后像高举旗帜一样高举着礼物去寻找雌虫,在交配时将礼物交给雌虫。
我们不要嘲笑这些舞虻买椟还珠式的愚蠢。在现代社会,礼物不也正越来越失去其原先具有的实用价值,变成了代表爱情、友谊的象征?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进化到只需要给爱人送一个精美的空盒子就能讨得其欢心,像气球舞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