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名义

24 04 2005年

    1925年4月29日,鲁迅在《坟·灯下漫笔》这一名篇中,针对那些赞颂
“中国固有文明”的外国人,有这么一段精辟的分析:

  “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了高位,养尊处优,因此受
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为
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
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
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的欧化。这些都可憎恶。”

    从前被称为“固有文明”的东西,现在则换了个时髦的说法,叫做“文化
多样性”,赞颂“中国固有文明”,也改叫保护“中国文化多样性”了。名号
变了,但是其心态,仍然不出鲁迅先生在整整80年前归纳出来的这四种。

    许多在大城市养尊处优、享受着现代化生活的中国人也跟着大喊保护文化
多样性,当然并不是要学外国人去保护他国的文化多样性,他们还没有那么高
的“道德”去插手他国的事情。他们的道德高度表现在要去保护中国其他地方,
特别是落后、闭塞的地方的文化多样性。

    比如近年来北京出现的众多“民间环保组织”,其主要精力并不是用于帮
助治理北京市令人难以忍受的环境污染、保护北京的生态环境或弘扬北京的文
化传统,却是高高在上地要去保护边陲地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和少数民族的文化
多样性。其心态,也不出鲁迅先生为外国人归纳出的那四种,只要把鲁迅原话
中的个别词语做个替换,例如把“外国人”换成“北京人”,把“中国人”换
成“少数民族”,再拿来形容这些“环保人士”,惟妙惟肖。

    “环保人士”反对开发云南怒江水电的一大理由,便是开发怒江将会改变
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破坏文化多样性。我最近有机会去怒江走马观花体验了一
下那里的生活方式。与怒江人民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留下同样深刻的印象的,
是那里的贫困。当地政府安排我们慰问的贫苦人家,与我们无意中闯入的人家
相比,竟还算是殷实的了。后者的贫苦程度超过了30年前我在福建山区之所见,
可谓家徒四壁——不,连墙壁也没有,只是四面透风的木头而已,当地之所谓
杈杈房、木楞房,需要用火塘取暖。“环保人士”称开发怒江实际上会让原住
民变得更贫困,也难怪同行的司马南质问:我不知道像这样全部家当用一根扁
担就能挑走的生活,还能再贫困到哪里去?

    我曾听过一个著名“环保人士”的讲座,在放了一张怒江原住民小孩崭露
好客的笑颜的照片之后,她感叹说:“怒江人民虽然很穷,但是过得很幸福,
他们愿意祖祖辈辈一直这么过下去。”有的人以前可能连怒江都没有听说过,
一听到怒江要开发,眨眼之间就这么成了怒江人民的民意代表了。而且据说还
有采访为证。有一则报道说:

    “望着窗外的绵绵细雨,普大益心事重重。‘我们是最小的世界(注:怒
族村),谁也不妨碍谁,谁也不侵扰谁,平平淡淡地生活,吃得饱穿得暖,我
们能说得清什么时间下雨,什么时间天晴,我们有自己的生活、风俗、节日,
搬了怎么办呢?’”

    我怎么也想像不出来一名怒族乡村医生会如此矫情,用“小资”文学女
青年的语气说话。我倒是知道这么一件令“环保人士”尴尬的事:去年5月16
日,三名来自怒江的大学生应邀参加北京“环保组织”举办的讨论会,“环保
人士”预计他们会反对开发怒江才发出邀请,没想到他们在会上反而支持开发怒
江,令“环保人士”感到吃惊甚至失望。怒江傈僳族姑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新闻系学生和玲在会上发言说:“我了解的多数怒江人的想法,就是能过上好
日子。而移民补偿,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应该说搬迁问题不会遇
到太大阻力。”的确,每人几万元的移民补偿,对人均年收入不到1千元的怒江
农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山民搬迁后的生活,无论如何会比原来的好。”
和玲说。

    怒江人民的贫困生活以前从来没有获得北京那些“环保”老爷、小姐们的
垂青,等到听说怒江人民想要破坏“原生态”脱贫了,他们才来为怒江人民指
明道路。有的说怒江不应开发水电,而应该开发“生态旅游”。我就不明白,
如果“生态旅游”真的得到了大规模开发,生态还会存在吗?最有趣的一个脱
贫替代方案是,把计划用于开发怒江水电的数百亿元投资改做为生态补偿救济
金把怒江人民世世代代养起来。且不说投资者并不是慈善家,不会把投资资金
当善款,即使这个梦想得以实现,怒江人民就愿意被永远养着,不能谋求自身
的发展?怒江一位环保官员愤怒地说:“怒江人民又不是猪!”

    自己安贫乐道是美德,希望别人安贫乐道却是缺德。那些口口声声说怒江
原住民过惯了幸福的贫困生活并且愿意一直这么过下去的“环保”老爷、小姐
们,自己愿不愿意去过过这种“原生态”的生活?从史料记载看,怒江各族人
民也并不是天生就喜欢过这种生活,由于民族压迫,经历了多次大迁徙,被迫
上山栖息。近年来为了保护山林,当地政府一直在对山民进行搬迁,用一位官
员的话说:“即使怒江不开发水电,生态移民也不会停止。”只不过移民补偿
金要少得多。

    贫困不是文化。民族文化也不是静止不变的。既然我们早就告别了汉代的
生活方式,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剪下了辫子,拆掉了裹脚布,脱下了长衫
马褂,融入了现代文明的洪流,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少数民族继续保留其“原生
态”,做为博物馆的展品供我们研究、欣赏呢?

    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引申而来的,其实大谬不然。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相对应的,应该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主体是有尊严有意识的
人,而不是动植物,外人对他人的文化应该尊重,却不应该自以为高人一等,
要当他人的保护人,只许自己变,却不准他人也变。

2005.4.15.

(《环球》半月刊2005年第9期)

(XYS200504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操作

文章信息

2篇回复 to “以“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名义”

21 11 2008年
付强 (16:25:48) :

自己安贫乐道是美德,希望别人安贫乐道却是缺德。
贫困不是文化。民族文化也不是静止不变的。既然我们早就告别了汉代的生活方式,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剪下了辫子,拆掉了裹脚布,脱下了长衫
马褂,融入了现代文明的洪流,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少数民族继续保留其“原生态”,做为博物馆的展品供我们研究、欣赏呢?
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引申而来的,其实大谬不然。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相对应的,应该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主体是有尊严有意识的
人,而不是动植物,外人对他人的文化应该尊重,却不应该自以为高人一等,
要当他人的保护人,只许自己变,却不准他人也变。
——————————————————————————
说的好!

1 05 2009年
准非医 (03:49:46) :

自己安贫乐道是美德,希望别人安贫乐道却是缺德。
——————————————————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今天中国就有很多自己缺德却要求别人当菩萨的伪君子天天在叫嚣、骂人,让人看着讨厌。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