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专访方舟子:网络时代的“伪科学狙击手”

29 11 2008年

方舟子:网络时代的“伪科学狙击手”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先导30年30人”

 

  记者:王恒嘉
  《晶报》2008年11月25日

 

  2007年,反伪科学“恶人”何祚庥、郭正谊、司马南、赵南元联袂出席方舟子新书发布会。

  2006年在司马南家中,方舟子和何祚庥切磋太极推手。

  2008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邹承鲁院士诞辰85周年纪念会上,方舟子在发言。

  特A1、特A4版图片均由方舟子本人提供

 

  “方舟子”几乎已经成为网络学术打假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学术打假史乃至互联网史,方舟子注定将留下一笔。

  接触过几个小时之后,记者发现,在众人描述中尖锐细致咄咄逼人的方舟子,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个随便且温和的人。只是在说到某些专业的问题时,他才变成那个逻辑严密难以辩驳的人。方舟子曾经和以写人物著称的某媒体发生过矛盾,不过他说并不是因为该媒体披露了他恋爱失败之类的隐私,而是因为该媒体误解乃至篡改了他的观点。

  时代和人生阅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方舟子成长于“向科学进军”、“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口号流行的20世纪
80年代,留学时又撞上了互联网的风起云涌。他走上以互联网为主要工具的学术打假之路并不奇怪,而他自小热爱且擅长的文学,也只能成为学术打假和科学普及的工具……

  写诗受处分 想当科学家

  20世纪80年代初的福建省云霄县,和当时的整个中国一样,“科学”在所有人的意识中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1967年9月出生在这里的方舟子也不例外,他这时候的兴趣集中在生物上。除了在校园和家周围捕捉蝴蝶和其它昆虫做标本,他还会经常骑自行车去十几公里外的海边抓一些海里的小生物。《生命进行曲》一类的科普作品曾经是他小时候的最爱。1982年,方舟子读初三,达尔文逝世100周年,各大媒体纷纷做出报道,也就是在这一年,方舟子很认真地阅读了《物种起源》。

  方舟子在喜欢这一切的同时,也喜欢文学,从小学到初中,唐诗宋词背了不少。到了读高中的时候朦胧派诗歌流行,北岛、顾城等登上文坛,引起很多争议,方舟子是看了某权威杂志对朦胧派诗歌的批判以后,才开始认真阅读朦胧派诗歌,一读之下非常喜欢。本来一直在尝试创作格律诗的他,转而开始写现代朦胧诗。那时候方舟子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语文成绩非常好,作为班主任的语文老师非常喜欢他。一次班主任问他写过什么东西没有,他拿出了自己的“诗集”。结果班主任看过以后勃然大怒,认为诗集“思想不健康,非常阴暗”,最后还向学校提出要给方舟子处分,接着因为方舟子不肯认错,还提出要开除他。学校方面并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于是方舟子被免掉学生干部职务后,转到了其它班级。

  此次事件给方舟子造成了很大影响,作为某种象征的班主任,让他从此丧失了“正统发展”的兴趣,同时觉得“很多时候文科标准实在很模糊,好坏因人而异”。

  高考临近,因为方舟子各种文科成绩优异,有冲击“状元”的可能,有老师极力劝说他报考文科,但方舟子最终还是选择报考理科进入生物系,因为他觉得文学之类的东西,完全可以自学,而生物等科学一定是需要试验室,需要人指导的。理科考生方舟子当年的语文单科成绩是全省第一。他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的生物系,当时这个系在福建省只招两个人,而且是收分最高的系,本来已经招满,准备把方舟子调配到计算机系去。可招生老师所住宾馆的隔壁正好住着方舟子的一个同学,闲聊起来大讲方舟子如何热爱生物,招生老师心动,通过努力在福建加了一个名额。

  进入生物系的方舟子一心想做个科学家,在大学期间他读书很杂,为将来搞研究做准备。

  生化博士拾回作家梦

  大学几年,方舟子想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那就是“独立、自由的生活。”

  1989
年,临近毕业的方舟子进入中科院某研究所实习,同时准备毕业论文,实习期间,他发现研究员们的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一样要上下班坐在那里,一样有很多限制,很多现实的压力。这时候正是出国热的时候,方舟子听说国外很多大学有“终身教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研究写东西,而且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开除。方舟子觉得那就是自己所向往的生活,于是开始努力考GRE,申请奖学金,并从各种学校介绍里挑选了生物系排名靠前的密歇根州立大学,在1990年底出国。后来密歇根州立大学《校友报》曾经来访问方舟子,问他当初选择该校的原因,方舟子说“是因为校园的照片很漂亮”。

  方舟子最终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拿到了生物化学博士学位。而在美国的几年,他也明白了要当上终身教授并不容易,而且即使当上了终身教授,也没有那么自由,得四处应酬去拉科研资金,得组织团队做科学实验。方舟子比较来比较去,还是觉得“作家最自由”。

  方舟子在美国的几年,正是互联网方兴未艾的时候,留学生涯中的方舟子特别怀念中文,继续用中文写诗歌,写各种东西。1993年,在美国的几万中国留学生,通过校园网络,有了一个中文网络平台。最开始这个平台上只有一些很随意的帖子。方舟子希望能通过努力来丰富这个平台,于是开始上载一些自己写的诗歌和明朝的历史,当时网络互相之间的连通,浏览并没有那么方便。许多好的帖子几天就沉下去看不到了。

  方舟子在网络上有些名气以后,1994年,他开始制作一本名为“新语丝”的电子杂志,除刊登自己和网友创作的作品外,还搜集自己认为好的帖子,或者网友输入的经典作品,在网上建立存档,让大家能更好地阅读。后来,又增加了电子邮件订户群发。当时的“新语丝”是借用鲁迅曾创办的《语丝》杂志的名字,希望能办成一本好看的文史刊物。为了丰富大家的阅读,方舟子还组织了一批人来建立“新语丝电子文库”,希望能把名著都输入进去,唐诗、宋词、鲁迅作品,就这样进入了网络。直到今天,经过无数次的拷贝后,许多网络文本后面,还能看到“输入者:方舟子”的字样。

  1996年,一些与科学相关的评论性的文章开始出现在“新语丝”上,这是方舟子第一次有意识地进行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当时有人在网络上假宗教之名,企图推翻进化论,还有人大力鼓吹特异功能和邪教,方舟子容不得这些,开始在“新语丝”发表系列批判文章。其中引起大风波的是批驳某邪教的系列文章,一批、二批,深入剖析,美国某电台请方舟子和该邪教一头目进行电话辩论,辩论了一次不过瘾,决定现场辩论,已经在电话中被说得理屈词穷的该邪教头目最终没敢应战。

  1998年、1999年,国内的报纸杂志开始成批量上网,方舟子开始阅读这些报刊杂志,一读之下,觉得触目惊心,竟然有那么多虚假愚昧的东西打着科学的旗号登堂入室。1998年,方舟子回国后去书店里转了转,发现大量所谓的科普读物竟然都是宣扬神秘现象的东西。回到美国,方舟子开始了自己的行动,“新语丝”也就此转向,逐渐成为一个学术打假网站。

  主导、参与打假800多起

  2000年8月的一天,一则国内科技新闻吸引了方舟子的注意。报道里称中国留美生物学家陈晓宁将世界三大基因库成功带回国内,并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此举标志着中国已掌握国际顶尖的基因技术,陈晓宁因为此“爱国义举”而被封为“基因皇后”。

  方舟子吃惊了。“在美国花几千美元就可以买到的东西,怎么被吹嘘成独一无二,价值无法估量呢?而且在华人科学家当中,出了这么一位世界顶尖级的生物科学家,我也是搞生物出身的,居然都没有听说过!所以我就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基因库不是他们实验室做出来的,而且这个基因库,国内早就有了,1998年就有了。”
方舟子立即联络了88位生物学者,通过在网站发表公开信的形式,对基因库的价值提出质疑。“基因皇后”竟然有假?媒体立即跟进报道。不久,对“基因皇后”
的追捧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作为学术打假人的方舟子从此开始全国闻名。

  几个月后,《光明日报》上的一条消息又吸引了方舟子的注意,该文称大连医科大学某教授发明的“生命核酸”对人体极有营养价值。

  核酸有营养?方舟子觉得不可思议。他立即撰文《新的商业骗局和新的“基因皇后”》,驳斥该教授,并指出“核酸营养”在美国早就已被认定为骗局。不久,《南方周末》头版刊发长篇报道《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揭露“核酸营养”骗局的来龙去脉。

  2000
年3月起,“新语丝”设立“立此存照”专栏。至今揭发50多个“假学术”、“假文凭”和学者抄袭剽窃案例。影响较大的有“哈佛最年轻教授”夏建统事件、“
基因皇后”陈晓宁事件、“北航抄袭事件”、吴征假文凭事件、杨雄里院士抄袭事件、王铭铭剽窃事件、汪丁丁事件、清华“十面博士”董关鹏事件、朱苏力招生事件、薛涌事件、清华大学刘辉事件、同济大学杨杰事件等等。

  而方舟子挑起的论战则包括:2002年4月开始的“克隆人论战”;2002年8月开始的关于“伪纳米”技术的论战;2002年9月对朱海军等“民间科学家”的系列批判;2002年11月,对北大“科学传播中心”的批判;2003年2月起对中医的系列指责;2005年3月起就“转基因”产品是否对人类有害展开的论战;以及2005年和环保人士展开“应否敬畏自然”的争论。

  方舟子每天用三到四个小时来处理“新语丝”论坛上的各种事情。至于国内收入来源,则主要靠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等报纸上开通的几个专栏,以及出书的版税。早年方舟子曾组织《侠客行》网络游戏的编写,《侠客行》也为中国的网络游戏事业培养了第一批从业者。后来有个媒体名单曾列出了一长串从《侠客行》走出来的网游企业高管名单。2008年6月,有《侠客行》曾经的“巫师”,现某网络游戏高管致电方舟子,邀请他重新出山,被婉拒。方舟子是网络上的骨灰级人物,不过他似乎并无意靠网络发财,“新语丝”网站上基本没有广告。

  近几年他也出了很多书,算了算竟然已经多达16本。这些专栏和书的内容,大多是科普类的。他业余喜欢读杜甫的诗歌,这位一生坎坷的诗人似乎让他觉得格外知心。

  目前,方舟子参与、主导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打假事件已经有800多起。他也因此官司缠身,不断成为被告,官司开始耗费他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为了支持方舟子应对这些官司,由网友捐款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来应对种种官司。“官司有赢的也有输的,毕竟科学和真理不是决定官司输赢的唯一因素。”方舟子无奈地说。官司之外,方舟子还得接一些骚扰电话,甚至是上门威胁。

  方舟子不喜欢谈论自己的感情生活,唯一可以透露的是他已经娶妻生子,婚姻生活幸福。

 

  □对话

  洁身自好还不够 我要选择去战斗

 

  方舟子说话的时候很温和,但逻辑很严密,你能从他那严密的逻辑中感受到某种力量。

 

  晶报:有人说你是反对中医的?

  方舟子:我是从科学的角度来批评中医的,反对现在的中医在自己没科学化之前称自己为科学。我否定中医的科学价值,但并不否定中医的文化价值。我完全支持把中医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研究。中医中的一些治疗经验经过科学检验后也可以被现代医学所吸收,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

  晶报:你为什么认为现在的中医不是科学?

  方舟子:从各方面来看,不管用通行的哪条科学标准来衡量,例如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等等,都很容易判断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世界上没有哪门科学像中医那样尊崇古代著作,也没有哪门科学只有某个民族才有而其他民族不予接受的。

  晶报:中医流传了几千年,有自己的标准,有完全不同于西方医学的理论体系,你为什么非要用西方的医学标准去检验它?

  方舟子:首先我要说的是中医的五行理论并不是独一无二的特别理论体系,在很多民族早期都有类似的理论,比如古希腊的四元素说。我也认为这些传统医学包括西方的传统医学都不是科学,并不是我对中医有偏见。其次并不是我要用西方的标准来检验,而是要用科学的标准。科学虽然来自西方,但是早已传遍全世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无东西之分。而因为科学宣传了这么多年,是如此深入人心,“非科学”好像在人们印象中成了贬义词,于是,很多东西分明不是科学也标榜自己是科学。中医也是这样啊,中医传统有自己的标准,有自己的理论,但如果非要说自己已经是科学,那我就要用科学的医学标准来检验它。我们要判断某个理论体系是否属于科学,应该采用公认的科学检验标准,而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医是科学,倒过来要求改变乃至取消科学的检验标准,那样就混淆了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了。我觉得中医里的一些部分,比如药方等等,最终是可以科学化的,至于中医整体,只能作为文化存在。事实上我也认为科学之外有其它标准,一些非科学的东西从某些角度来看对社会也是有益的。

  晶报:科学就一定是好的么?科学的发展导致地球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危机,甚至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方舟子:环境危机并不是科学导致的,科学是非常中性的东西,是一套理论而已,这些理论产生的技术才有可能破坏环境。而且技术本身也不能破坏环境,破坏环境是因为人们利用这些技术去干了不好的事情。

  为什么人们会破坏环境,一方面是人们的观念没有改变,没有意识到因为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已经比以前大了很多,还是依照以前的观念和逻辑去行事;二是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行为的危害还是因为贪心而去做,这就是人性的恶浊面导致的了。即使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同样也会有严重的破坏环境现象,例如古罗马帝国开采银矿曾经造成严重污染。

  所以如果说科学在环境破坏中起了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因为科学让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增强了,加速了环境危机的到来。虽然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但我们不能因此反对科学,因为事实已经是这样,我们已经回不到以前去了,说“如果现代科学没有出现,污染就没有这么严重”是没有意义的,现代技术让污染加速,也让我们明白污染的危害,同时也让我们知道怎么防止污染,所以,现在我们要解决污染问题,还是要更好地利用科学这个武器才行。

  晶报:你靠什么来支撑自己的种种努力,你觉得这些努力有作用吗?

  方舟子:我是有一些个人英雄主义的,我试图去改变不符合自己理想的一些东西。对于伪科学,我想有两个标准可以选择,一个是我自己洁身自好,不相信不购买,另一个是通过“战斗”尽力改变一些东西。我选择了后者,当然我没有能力改变所有东西,许多伪科学虽然被我揭露,却依然大行其道。我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但我想我的努力总让一些人了解了,即使只有一个人相信了我,不再去相信那种伪科学,不再购买那包着科学外衣的伪劣产品,我也是胜利者。在学术腐败方面,因为我的揭露只要有一个未来的学者不再造假,我也很欣慰。我最希望的是中国的科研体制不断完善,体制内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不喜欢通过这种方式出名,我认为这是浪费才华。

  晶报:涉及许多领域,批判很多东西,你如何保证自己的标准就是正确的?

  方舟子:我想这个问题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讨论。一是事实层面的问题,二是理念层面的问题。事实方面的问题好认定,有没有伪造学历,有没有抄袭论文,有没有虚假宣传,查一查,对比一下就知道了。而如果这些问题上升到理论层次,我就要以大多数专业人士的主流观点为标准,因为现在世界科学标准基本已经统一,错的可能性已经很小。我判断这些东西的时候总是告诉自己两句话:脑中有科学,心中有道义。

  晶报:这些揭露和批判会伤害那些造假的人,你怎么想这个问题?

  方舟子:如果一个人只是自己在吹牛皮,没有伤害任何人,我想他愿意吹多大就吹多大,大多数人都是不会管的,中国传统和为贵。但是学术领域是个特别的领域,科学领域也是,造假势必会伤害人,一个假的理论如果有人当真去研究会受害,一个造假的人拿到学位或者荣誉,会破坏学术风气,会骗取科研基金,会伤害整个国家,如果在市场上推销还会欺骗消费者。在这个领域,只伤害自己的造假是很少的,因为我知道的造假一般都是出现在别人视野中的。你如果一个人关着门在家造永动机也不宣传,我根本不可能知道。

 

  □人物简介

  方舟子1967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真名方是民,方舟子为笔名,是《新语丝》月刊和同名网站的创办人。1990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细胞生物学士学位,1995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曾在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索尔克生物研究院(1997年5月—1998年9月)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方向为分子遗传学,现为自由职业者。

  在大学期间,方舟子积极参与创建校园文学团体“荒原诗社”。该诗社不定期刊物上常刊有他的现代派诗歌。到美国之后,除了生物学方面的学习、研究之外,他把大量时间投入当时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上的中文论坛。1993年,他在最早的中文Usenet新闻组
“ACT”(alt.chinese.text)上发表了一些以明史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并不时参与一些辩论,引起很多旅美中国学人的注意。1994年,他帮助建立了最早的中文IRC聊天频道“#hanzi”,并任管理员。1995年到1996年间他和另外几个人创建了最早的中文简体字文字界面的多人网络游戏“侠客行”,主要负责其中的总体设计、文字和管理工作。1994年后,方舟子把相当一部分时间投入到新语丝社及新语丝网站的运作当中。除了打假,方舟子也热衷于科普创作,出版过大量的文章,也出版过十几本著作。2000年以来,方舟子以新语丝网站为基地,通过互联网揭示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批判新闻界的不真实报道,在平面媒体上也发表过大量的文章,并且出版过一些以科普和反学术腐败为题材的著作。目前,新语丝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具个人特色的网络媒体。


操作

文章信息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