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认为魏于全院士的论文有假
31 03 2006年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在2004年6月(我前面说是2003年,刚查了来函记录,
有误)接到司履生教授的来信之前,我和司教授及魏于全院士都素不相识。现
在有一批魏院士的支持者在网上散布说司教授利用我与魏院士的个人恩怨进行
打击报复云云,乃是造谣。还有人不知出自什么心态,把质疑魏院士的化名者
都当成是我,比如一向在网上谩骂我的“白字秀才”(即“宋非”)这回也来
凑热闹,以其在学术上一贯的无知无畏对魏院士的答复提出了根本站不住脚的
质疑,有人竟然怀疑“白字秀才”就是我,魏院士似乎也相信了,寄给我他对
“白字秀才”的答复,抬头称呼乃是“转方舟子先生及白秀才”,也太搞笑了。
闲话少说。当初接到司教授的信件后,我仔细看了魏院士的几篇论文,就
认为里面有假。我并不是完全赞同司教授列举的所有理由,实际上其中有的涉
及到我并不熟悉的领域,无法判断,有的明显是看错了(例如所用的瘤细胞株)。
但是在我能够判断的方面,我认为论文有假的指控是成立的,所以我敢在司教
授的公开信前面加上一个支持司教授的指控的按语。有的魏院士的支持者说,
连Nature Medicine这种顶尖杂志的审稿人都不怀疑,你比他们还能啊?这纯
属胡搅蛮缠。审稿人都是抱着相信作者的心态,一般不会轻易怀疑论文有假,
何况有的论文实际上是由博士生代审的,因为名义上的审稿人可能太忙而转给
了其博士生代劳,其审稿质量也就未必很高。但是一旦对论文的真假产生了怀
疑,就不难发现造假的蛛丝马迹。
针对司履生教授《就魏于全院士发表假论文问题致中国科学院的公开信》
一文,魏于全院士寄来他在2003年分别回复《中华肿瘤杂志》和Nature Medicine
编辑部的两封信,认为他以前的这两封信已回答了司教授的质疑。实际上,
这两封信所回答的问题与司教授的公开信所提出的问题并不等同,并非是对司
教授公开信的全面回应。而且从魏院士的回答,引发了新的问题,而其中有的
问题,即使没有生物医学的专业知识的人也不难明白。我在这里先提出一条,
请魏院士给出答复。那些已被这几天众多专业人士极具专业性的、互相冲突的
讨论搞得一头雾水的外行人士,请耐心往下看。
魏院士在2003年的两封信,一封是中文,是答复《中华肿瘤杂志》的;一
封是英文,是答复Nature Medicine的。中文的信件回答了司教授对魏院士等人
登在《中华肿瘤杂志》上的论文《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诱导小鼠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反应》的质疑,其中有一条回答是这样的:
【④关于图2肿瘤生长曲线提供的资料,不是司老师提到的“在肿瘤细胞接种
后第6~7天以后”, 而是在异种细胞疫苗治疗后的6~7天以后,我们在图2的说明
中明确记载了是异种疫苗治疗后的时间而不是肿瘤细胞接种的时间。故本研究
出现抗肿瘤效应也是与司老师提到的初次免疫反应约需一周相吻合的。】
从魏院士的这个回答,我们可以知道:魏院士是同意司教授质疑所依据的
原理的,即“初次免疫反应约需一周”,只是他认为司教授把图2的说明理解错
了,即把“异种细胞疫苗治疗后的6~7天”理解成了“在肿瘤细胞接种后第6~7天
以后”,所以魏认为,司教授所依据的原理虽然正确,质疑却不成立。
查司教授的公开信,并没有对该论文的图2肿瘤生长曲线提出质疑。因为司
教授未留给《中华肿瘤杂志》信件的底稿,我不知道原问题是怎么问的。不过,
在公开信中司教授质疑了Nature Medicine论文中的图2肿瘤生长曲线,理由相同
(第4点)。我核对了Nature Medicine论文,司教授在公开信中对此的理解是准
确的,天数是从肿瘤接种后开始算的。所以魏院士的这个回答并不能移用于答复
司教授公开信中的类似问题。
再查魏院士的这篇中文论文,图2的标题为“异种疫苗治疗后肿瘤生长曲线”。
该图没有说明,时间轴只标天数而未做其他注释,但正文部分有“在可比较的时
间内(接种后9~24 d)”的说法,与图核对,对照组只记录到24天,故可知时间
轴表示的是肿瘤接种后的天数,不知魏院士所说的“我们在图2的说明中明确记
载了是异种疫苗治疗后的时间而不是肿瘤细胞接种的时间”从何而来?也许魏院
士该承认自己在论文中写错了或至少没有表述清楚才对。
即便我们接受魏院士在信中的解释,该图时间轴的第1天表示的是疫苗治疗
后的第1天而不是肿瘤接种后的第1天,那么就有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从图的竖轴
可知,该图起点的肿瘤体积为0(或接近0,和另一张图“图1 异种疫苗免
疫后肿瘤生长曲线”的起点一样),这又与实验方法中说的“当小鼠皮下扪及肿
瘤结节(直径约3mm)时”才开始进行疫苗治疗的说法相矛盾,因为当肿瘤直径约
3mm时,按文中的计算公式,肿瘤体积约为50mm^3,其位置可在图中清楚地显示
出来(等于该图中约5天时对照组的肿瘤体积),而不会接近0。请问魏院士对此
又如何解释?而且,不管是从哪一种情况开始算天数,该图的实验组数据曲线从
一开始就与对照组出现了所预期的偏离,这不是也很奇怪吗?难道实验组的肿瘤
生长一开始就比较缓慢?
所以,要么司教授对此图的质疑是成立的,要么魏院士的论文难以自圆其说,
二者必据其一,二者都能说明这张图是编造的,都能说明魏院士的论文有假,不
管司教授的其他质疑是否都能成立。还能有别的解释吗?莫非用错了图?
魏院士愿意公开回答别人的质疑,这种态度值得肯定。我希望魏院士能对我
的这条质疑也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不要像贵校丘小庆教授那样,一开始还愿
意公开答复别人的疑问,在我指出他的论文至少有三处弄虚作假之后,就从此没
了音信,只听说他要去打名誉官司了。学术上的问题,难道法院能还你清白?科
学的是非真假是靠证据和逻辑来判别的,不是靠法官的裁决。
鉴于魏院士的论文中至少有造假的嫌疑,为其论文提供科研基金的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科技部应该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对其原始实验记录。希望魏
院士还保存着其原始实验记录,比如保存着其Nature Medicine论文的图7a和PNAS
论文的图3a的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膜。我知道国内许多实验人员习惯对
胶图、膜图进行加工,没有条带或条带强度太浅就用铅笔或绘图软件给加上,有
的加工手段其实非常拙劣,显然是没有做过多少免疫印迹的人所为,能把同一块
胶上的不同蛋白带画成不同的倾斜走向,其实是很容易被觉察出来的。这种造假
行为虽然可以骗过不怀戒心的审稿人,但要想想,一旦有人怀疑,要求提供原始
数据,看你怎么弄出一模一样的胶出来。
2006.3.31
涉及的论文:
罗锋 魏于全 阚兵 杨莉 田玲 卢铀 彭枫 姜愚 刘继彦 赵霞 邹立群
雷松 毛咏秋
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诱导小鼠抗恶性黑色素瘤免疫反应
中华肿瘤杂志2001 年3 月第23 卷第2 期
(XYS2006033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