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丘小庆“超越世界水平”的新发现

30 08 2007年
   
丘小庆的这篇新论文,所用的材料与那篇造假论文完全不同,甚至研究方向也不同:这篇是抗癌的,那篇是抗菌,又如何能用这篇论文证明他的前一篇论文没有造假?我比较过丘小庆的造假论文所用的原始数据,发现有几处窜改、捏造,所以我敢断言丘小庆的前一篇论文就是造假,丘小庆再发一百篇论文也洗刷不了他的造假前科。反而会因为其造假前科,让人们不得不怀疑其新成果的真实性。至于“美国一家专做生物技术专利申报的律师事务所律师这样评价:丘小庆的发明价值20亿美金”这种话,也就是想再骗骗弱智的投资者,不过最好去美国骗吧,看哪家公司会敢给有造假前科的人投资去赚“20亿美金”。

   
四川大学新闻网在报道“丘小庆教授新成果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http://news.scu.edu.cn/news2007/2007-8/2007824154018.htm)时更离谱:

   
“该论文被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放在其网页的首页作为‘本月度最重要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向全世界展示。”

   
我特地去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网站看了一下,其首页并无该论文,也没有“本月度最重要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这么个栏目。网站首页上重点推荐的三篇本期论文都不是该论文。

   
“‘这是中国人超越世界水平的原始创新发明’,《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主编Andrew
Marshall博士这样认为,‘这个发明将会动摇免疫学的基础理念’。论文发表后,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国的科学家纷纷致函丘小庆,希望能和他进行合作研究。”

   
这个很具有中国特色的评论很像是捏造的,我很怀疑Andrew
Marshall博士会用中国人的口吻说这么弱智的话,于是去函向他求证。他回答说:“亲爱的方博士:不,我没有说过这些评论。该论文报道了一个有意思的抗体模拟。和任何论文一样,这些发现的意义有待于其他研究小组的重复。”(Dear
Dr Fang, No I did not make those comments. The paper reports an
interesting antibody mimetic. As with any pape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indings awaits reproduction of the findings by other
groups.)那么这些话是谁捏造出来的?是丘小庆本人,还是四川大学新闻办?

   
一个“将会动摇免疫学的基础理念”的发明是要得诺贝尔奖的。看来中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要在四川产生的,不过可能是诺贝尔吹牛奖。

   
“在近两年多的实验里,他试验用过300多只小白鼠”

    
这算什么,贵校的副校长魏于全据说试验过几万只小白鼠呢。】

发现抗癌新途径 丘小庆:用成绩平息造假风波

2007-08-29成都商报

   
生物分子都是通过遗传产生的,如果能用人工方式改变其特性,就能攻克包括癌症在内的难题。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授丘小庆就在做着这样的梦,并逐渐“美梦成真”。美国一家专做生物技术专利申报的律师事务所律师这样评价:丘小庆的发明价值20亿美金。

   
“原理很简单,但只有我想到了”

   
昨日,在丘小庆的实验室,他给记者上了一堂课,说的就是怎样改造生物分子。

   
丘教授说,原始抗体的简单结构像“Y”形,上面的两个枝丫各有6个“手指”,可抓住抗原。但“手指”太多,接触“敌人”———抗原的能力太强,自身消耗过大,还没杀进肿瘤内部就已消耗完毕。原始抗体的分子量也太大,它“敌我不分”,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连正常细胞也一起杀死,大家知道的化疗就是这么回事。

   
可见,要想改造生物分子,主要有两道“手术”。首先将“Y”下面的部分“割”掉,减小分子量;二是将6个“手指”最好减少为两个。分子量减小后,原始抗体不再见谁都灭,而是专灭抗原最多的肿瘤细胞。

   
“原理很简单,只是大家都没想到,而让我想到了。”丘教授谦虚地说。

    要转化为成果
至少还要几年

   
2004年,丘小庆在美国波士顿一家专做生物技术专利的律师事务所做客时,一名律师对他说:“你知道吗,波士顿有几千人,每年花大笔的钱想做这件事,但只有你做到了。”

   
“人造生物分子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攻克癌症。”丘小庆表示,最重要的是,如果人类能够根据需要改造分子,那么就可像对待工程机械那样,随时去修复坏掉的零件,使生物分子不仅可以捍卫人类健康,还可以制造出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生物农药。

   
“虽然我现在做的生物分子改造才刚刚起步,还是最简单的方式,但既然实验证明能走得通,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生物分子改造将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一发明何时能转化为成果,投入到治疗中,为癌症病人解除痛苦?丘教授说,目前还只是完成了理论研究,要转化为成果,乐观估计也要几年时间。
 

  丘小庆:我用成绩平息“造假”风波

   
高新区科园四路1号,推开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实验楼二楼大门,偌大的实验室里,左边是一排排书架,右边是一排排烧杯、试管等实验设备。书架尽头,丘小庆正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往稀饭里倒白糖。由于养小白鼠、做实验往往需要夜间观察,不能按正常作息时间上下班,所以他就干脆在实验室住下了。

   
丘小庆曾在自己的伤口上试验自己研制的蛋白质。提及此事,他不好意思起来,说当时所有人都不信他研制的蛋白质的功效,他就在自己身上做了个实验。“后来,国外同行欣赏我的勇气,但正告我这是违背法律的,所以现在我不敢这样了。”

   
丘小庆的妻子也跟他住进了实验室。丘妻曾表示:“他就是爱拼命,为了论证自己的设想,日夜不分地做实验,还让我提醒他别错过观察时间。在两年多的实验里,他用过300多只小白鼠,做分子生物学图片30多次……”

   
1974年,在雅安下乡的丘小庆买到一本美国出版的1973年《科学年鉴》,书中有一篇《人癌病毒的探索》,讲述了人类对致癌病毒的认识和推测,当时他在该书的空白处写下“或许,这就是我的方向?1974年7月18日”。30年后,他终于独自设想出了理想的结构模型,构建了精妙的人造分子机器。在实验的动物身上,这些分子机器真的杀灭了疯狂生长的恶性肿瘤。

   
提到去年关于他的“造假”风波,丘小庆平静地说:“官司判我赢,还有人不认。我只好拼命在实验室工作,再发一篇论文,这样他们就没话说了。”
(完)(记者 马天帅 王冕)
 
 丘小庆教授新成果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

时间:2007年8月24日15:40 阅读7001次 四川大学新闻网
来源:来德辉 编辑:付玉杰

                          
三十载梦想的腾飞——记我校华西临床医学院教授丘小庆

“这个发明将会动摇免疫学的基础理念”

    2007年8
月,全世界132种生物技术和应用微生物杂志中排名第一,影响因子22.7的国际学术刊物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发表了我校华西临床医学院丘小庆教授的论文《Small
antibody mimetics comprising two 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s and a framework region for tumor
targeting》。该论文被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放在其网页的首页作为“本月度最重要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向全世界展示。

   
在该论文中,丘小庆跳出传统的抗体改造和设计理念,独创性的提出一种抗体模拟物的构建理论。据此理论将分子量十五万的原始抗体改造成了只有三千分子量的多肽模拟物;该模拟物具有优于原始抗体的靶向性,具有原始抗体无法比拟的实体肿瘤穿透性,与原始抗体相比,该模拟物大大降低了免疫原性。

   
以上述抗体模拟物和细菌毒素为蓝本,丘小庆构建出了一系列新型抗肿瘤物质。在动物模型中有效地杀灭了恶性淋巴肉瘤、肺癌等危害人类的恶性肿瘤。其效力比现有化疗药物强数十倍至上百倍且无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人类攻克癌症病毒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中国人超越世界水平的原始创新发明”,《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主编Andrew
Marshall博士这样认为,“这个发明将会动摇免疫学的基础理念”。论文发表后,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国的科学家纷纷致函丘小庆,希望能和他进行合作研究。 

“或许,这就是我的方向”

   
面对论文成果引起的强烈反响,丘小庆显得十分平静,也许是因为这个梦想的种子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种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丘小庆也加入了知青下乡的洪流中。然而,整日的劳作丝毫没有减少他求知的欲望。1974年,丘小庆买到了一本美国出版的1973年《科学年鉴》,如获至宝,每日夜阑人静之时,他便在昏暗的油灯下畅游科学的殿堂。书中有一篇《人癌病毒的探索》,讲述了人类对致癌病毒的认识和推测,给丘小庆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和遐想。他在该书的空白处写下“或许,这就是我的方向?1974年7月18日”。

   
三十年来,书渐泛黄,字已褪色,梦想却越来越清晰。三十余年后的今天,丘小庆手捧那本《科学年鉴》感慨万千:“难道三十年前就已注定了今天?可是谁又能料到,为实现这个理想,我经历了三十年千回百转的碰壁?”今天,他终于独自设想出了理想的结构模型,把分子量十五万的抗体“化简”为分子量三千的肽链模拟物;再以该模拟物为蓝本,构建了精妙的人造分子机器。在实验动物身上,这些分子机器真的杀灭了疯狂生长的恶性肿瘤。三十载梦想终于腾飞了!

“书,就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

   
在丘小庆的实验室里,书架上琳琅满目,有许多英文原著,也不乏科学幻想小说集《世界上最高峰上的奇迹》、《世界美术》,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书桌上那本购于1983年的苏联作家波列伏伊《真正的人》。丘小庆介绍说,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名飞行员,在失去双腿后,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终于战胜了自己,重返蓝天。这几乎成了丘小庆的精神食粮。他在一篇随笔中写到,如果不是靠定期阅读这本小说来鼓舞自己的斗志,我恐怕在三十余年来的几度逆境和困难中早已被打垮。书,就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伴我度过艰难与快乐的岁月。

   
为了方便实验,节约时间,丘小庆把家都搬进了实验室。丘小庆的爱人说,他就是爱拼命,为了论证自己的设想,日夜不分地做实验,累了就看会儿电视,让我提醒他别睡着了错过观察实验的时间。这么多年来,他从来都是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在近两年多的实验里,他试验用过300多只小白鼠,做分子生物学图片
30多次,提取20多种蛋白……

   
乐观豁达的丘小庆说,在实验室过的是“最幸福的生活”,这里安静,做实验方便,又节约时间,还可以享受美术、文学、摄影带来的乐趣。正如他一次在课堂上所讲的:我现在是一个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我曾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内科医生,我正在努力争取做一个生态学家,画家和摄影家。我一直在饲养动物、制作模型,并且大量的阅读,这样我就没有时间去摆龙门阵、打麻将……我个人认为,这是十分幸福的生活,因为我一直在接受自然、社会和自己的挑战。

 


操作

文章信息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