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吸烟图”既不尊重鲁迅也不利控烟
13 10 2025年浙江绍兴鲁迅故里景区的入口处有一道景墙,画的是鲁迅吸烟,一名姓孙的控烟志愿者在网上投诉说,鲁迅吸烟的画像误导青少年,应该更换。这个帖子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风波。央视、南方报系、浙江鲁迅研究会、鲁迅纪念馆、胡锡进等等,不分阵营都一起批她,说她滥用网络平台炒作鲁迅吸烟,是在浪费公共资源。还有很多网民,估计都是烟民,也在骂她,骂她是无耻告密,吓得孙女士把帖子删了。
告密指的是告发某人的秘密言行,那一道景墙是公开摆在那里的,又不是某一个人私下的收藏品,而孙女士也是公开投诉的,并不是秘密告发,怎么扯上告密了呢?
南方报系以前标榜自己是自由派,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敢这么标榜。他们以前标榜自己是自由派的时候,我就批过他们是伪自由派,用鲁迅的话来说,应该叫做“柿油派”,因为他们号称是在追求自由,但是只是允许自己的这一方有自由,反对别人有自由。就拿这事来说吧,孙女士对一个景区的画进行投诉、批评,不管是否恰当,理由是不是合理,都是她的言论自由,怎么能够因为不同意她的观点,就要打压她的言论自由,有这种做法的人怎么好意思标榜自己是自由派呢?
孙女士说那一幅画会误导青少年,有合理的理由。她说去查了一下,发现那一幅画的原画是鲁迅在家里吸烟,但是景墙把背景去掉了,会误导青少年以为在公共场合也可以吸烟。
我去查了一下那幅原画,是1974年的木刻画《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表现鲁迅在书房里一边吸烟一边学习马克思著作,很有文革时代特色。那个时代的人认为吸烟潇洒,还没有吸烟有害的共识,画鲁迅吸烟还以为是在美化鲁迅。作为艺术作品,这么表现无可厚非。但是即使不去掉背景,即使是原画照搬,作为一个宣传品也是不恰当的,是在变相地宣传吸烟,会对未成年人造成误导,会认为吸烟是多么酷的一件事,鲁迅这么伟大的人也吸烟,而且吸烟的样子显得还挺潇洒的,那么他们是不是就会跟着学吸烟呢?
那道景墙成为了烟民打卡的一个地方了。在网上搜一下,有很多视频都是游客在那里炫耀自己吸烟,号称要给鲁迅先生点烟,要跟鲁迅先生一起吸烟。现在经过了这场风波,那个地方更要成为烟民的圣地了,所以影响是很恶劣的。
对孙女士的投诉,鲁迅故里公司回应说不更换,理由是为了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
我们先说“尊重鲁迅”。鲁迅的确吸烟,而且是一个重度吸烟者,吸了一支烟,马上就紧接着吸另一支烟,一根一根地接着吸,所谓的连环吸烟。这是他在日本留学时就已经养成的习惯。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于吸烟的危害认识不足,不知道吸烟会有那么多的慢性危害,但是医学界对于吸烟的危害已有了初步的认识。鲁迅患有肺结核,当时的医学界已经知道吸烟对肺结核的患者非常不好。
鲁迅在1925年曾经有一次肺结核大发作,病得很重,医生对他的建议是不要喝酒、不要吸烟。鲁迅在当年9月致许钦文的信说:“医生禁止吸烟、禁止喝酒,所以现已不喝酒而少吸烟,多睡觉,病也好起来了。“但才过了一个多月,鲁迅就又告诉许钦文:“禁吸烟,则苦极矣,我觉得如此,倒还不如生病。”当时许广平还约了许钦文的妹妹一起去干预过,要逼着鲁迅戒烟。
鲁迅尝试过戒烟,但实在是戒不掉。他在《两地书》里曾经对许广平说:“我于这一事自制力竟会如此薄弱,总是戒不掉。”最后鲁迅能够做到的,只是减少吸烟,以前一天吸烟50支,到55岁因为肺病变得很重,才减少到了一天15支。但是那个量还是很大的,他最后死于肺病,只活了55岁,就跟吸烟有很大的关系。
鲁迅在别人面前忍不住要吸烟,但是跟他见面的人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鲁迅吸完了这一支要吸下一支了,不会将烟盒拿出来,而是伸手到口袋里摸索着把烟抽出来,显得不太好意思。
鲁迅本人生前就知道吸烟是一种不良行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很不利,一直想戒而戒不掉。去宣传、突出表现他自己想戒戒不了的一种恶习,这怎么能够叫做尊重鲁迅呢?
鲁迅纪念馆负责人说:“鲁迅抽烟是事实存在,也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什么要去改变它呢?”这个吃鲁迅饭的是吸烟吸坏了脑子。没人要去改变“鲁迅抽烟”这个事实,而是质问你们这些吃鲁迅饭的人,为何要去突出、宣传这个鲁迅自己都认为是恶习的事实?这个负责人有没有什么恶习希望人们广而告之的?
这让我想起鲁迅的话:“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
那些吃鲁迅饭的竟然把鲁迅吸烟当成是鲁迅形象不可分离的部分,要让鲁迅成为吸烟的形象代表,俨然把鲁迅当成了“吸烟大师”。在云南红塔集团的院子里曾经有一尊鲁迅吸烟的雕像,边上的石座刻着:“他的烟如同他的消瘦、坚毅的脸庞,如同他的文章与笔,这就是他与烟草的共生的关系。”就是把鲁迅当“吸烟大师”。鲁迅生前为戒烟不成功苦恼,死后还要让他一直吸下去,而且为烟草做宣传,“岂不冤哉!”
我们再说“尊重艺术”。鲁迅故里公司的回应说,“鲁迅是中国现代新兴木刻的倡导者,景墙用木刻形式表现,符合鲁迅文化的历史背景,”
没错,现代木刻画是鲁迅引进中国的,他一直在提倡木刻画这种表现形式,因此影响了很多人,因此有很多木刻画家刻画鲁迅,留下很多描绘鲁迅的木刻画,比这个吸烟画更出名的有的是,为什么不用这些木刻画像,非要去选一个吸烟的?对这道景墙的批评不是因为它采用了木刻画的形式,而是采用了吸烟的画面,所以去扯到什么木刻形式符合鲁迅文化的历史背景,完全是在偷换概念。
再说“尊重历史”。鲁迅故里公司的回应说:“景墙落成至今已有22年之久,是鲁迅故里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来绍兴的重要打卡地。”
22年算什么历史,又不是一件文物不能更换。22年前人们还没有控烟的意识,觉得吸烟很酷,也许公司的老总、当地主管官员自己也吸烟,觉得鲁迅的吸烟形象很好呀,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为什么不能换?如果景墙上“鲁迅故里”那四个字不是用鲁迅的笔迹,而是某一个高官写的,后来这个高官落马了,你敢不换吗?你敢以尊重历史这个借口保留那个落马高官的笔迹吗?
这个事件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事件,能够在中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各路人马一起口诛笔伐,也可见中国控烟有多么的困难。
中国是早在2003年,跟鲁迅故里景区的建设差不多同时就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条约,但是过了二十多年,中国控烟的进展很缓慢,到现在中国15岁以上的人吸烟的比例还有23%,听上去好像不是很高,那是因为中国女人历来没有吸烟的传统,吸烟的比例非常低,只有1%至2%,男人吸烟的比例就非常高了,成年男人吸烟的比例接近一半,而中国又是个男权社会,男人的势力要比女人大多了,因此烟民的势力也就大多了,所以也就很难控烟了。
这件事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也是因为烟民的势力大,那些写批判文章的,那些在网上骂的,我想应该都是烟民,不管什么阵营,都想要维护自己的“吸烟自由”。只有在涉及个人“自由”的事情上,胡锡进才和南方报系神奇地结成统一战线。
其次,这里还涉及到很大的经济利益,不只是烟厂的利益,还有政府的利益,因为中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由政府完全控制烟草的买卖,政府通过卖烟能够有巨额收入和税收,当然也就没有控烟的动力。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控烟是全世界做得最差的。加入了控烟条约有要求,香烟的盒子要用图像做警示,但是中国只是轻描淡写地写一句“吸烟有害健康”,坚决不用表现吸烟危害的吓人图像做警示,而且还把香烟壳子做得非常漂亮,显得高大上,吸引人们来买,这在世界上估计也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中国政府根本就没有控烟的动力,即使发布了控烟条例,即使禁止在公共室内吸烟,即使挂着禁止吸烟的牌子,大家也都是照样吸,没人去管。有控烟志愿者要管,还要挨骂、挨打。这也是我在中国生活的时候觉得最难以忍受的一点,经常要吸二手烟、三手烟,像我这样从没有吸过一支烟的,也难免要吸入别人喷出的致癌物。
在美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美国控烟做得很好,美国现在成年人吸烟的比例只剩下11%,年轻人吸烟的更少,只有6%。而加州控烟尤其做得好,成年人吸烟率只有5.5%,在美国各州仅次于犹他(犹他控烟是因为宗教原因,摩门教禁止吸烟)。就是因为控烟非常严,在美国当一个烟民是很痛苦的。加州所有的公共室内场所及周围20英尺之内,以及公园、海滩、游乐场、农贸市场等室外场所,公共车辆和有未成年人的私家车,都是不能吸烟的,而且管得非常严。要吸烟只能是在自己家里吸或者非公园的野外吸。
所以我在美国极少碰见有人吸烟,还没有见到抽大麻的多。老是有一些小粉红翻墙过来嘲笑我说“你回不了中国了”,我回不了中国有什么可遗憾的,难道是因为吸不了二手烟、三手烟吗?
2025.8.26.录制
2025.8.2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