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普及方舟子
26 08 2007年作者:湘南客
最早是什么时候接触到方舟子的文章?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但记得开始频繁地上新语丝网站是2001年。新语丝现在以学术打假著称于世,最早它其实是个文学网站,上面登了方舟子自己的很多文史作品。我经常上新语丝,虽然也看那些揭露学术腐败的文章,但更喜欢的还是他的文史作品,《超人的鲁迅》《功到雄奇即罪名》《江山无限苦情伤》等几篇文章,曾经反复读过几遍。
我是学文科出身,曾经很狂热地推崇人文主义;对于科学,我不了解,也没有兴趣。后来,因为看透了很多文科知识分子的嘴脸,对一些我曾经景仰过的人越来越失望,年少时有志于学术的念头也渐渐地淡了。当我读到方舟子的《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一书,还有那篇演讲记录《以科学和爱国的名义——学术腐败在中国》时,感到异常震惊。我原以为,缺乏创新和抄来抄去的现象只是文科界的普遍现象,没想到科学界竟然也是如此腐败,而且如此触目惊心!从那以后,我开始对中国的整个知识阶层都产生了怀疑。
方舟子无情地揭露了学术界人士的虚伪面纱,使我对知识人残存的一点幻想也彻底破灭了。尽管方舟子无意中击碎了我的梦,但这并不因此而怪他,因为我更愿意接受真相——哪怕真相并不美好。此后,我持续上新语丝,也是想了解更多的真相。曾有一段时间,因为方舟子揭露的事件,令很多人不安,所以新语丝网站经常被人为地屏蔽,国内无法正常登录。在国内连这一点了解真相的窗口也打不开时,我感到有些怅然。好在新语丝不断地增加镜像点,使国内的读者能够曲折地登录上去。这种局面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来才可以光明正大地打开。
我有一个毛病,就是《围城》的作者批评过的:吃了鸡蛋之后,总想见见老母鸡。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只是从文章去判断一个人,是不太靠谱的;如果见到作者本人,就会有更全面的了解。
2004年4月,刚来北京不久,我在网上看到方舟子将在人民大学讲座的消息。因为看了几年的新语丝,所以很想见见这个像斗士一样颇有争议的人。那天去现场听了演讲,讲座之后还当面向他请教了一些问题。令我意外的是,现实中的方舟子很随和、诚恳、谦虚,跟网上那种金刚怒目、咄咄逼人的论战架势相比,简直判若两人。那天才知道,他已经回国常住了,而不是对手攻击的那样“躲在美国骂人”。
大概也是那段时间,方舟子开始被国内的主流媒体报道。不过,他的学术打假事业影响很大,却局限于知识界,离普通人比较遥远,大众对他知之甚少。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很多人至今仍对他有偏见或误会,甚至还有对他的歪曲、妖魔化。我曾在国内的最高学府与一位反对方舟子的“热血青年”发生过激烈的争论,那个愤青大概是被人误导了,当时正与一帮人在炮制文章攻击方。当时,我真恨不得扇他几个耳光。气愤之余,深感世人对方舟子的误解。
这几年我在从事图书出版工作,出于职业的原因,我想到为方舟子出版一部书。初步的想法是,把他原来的一些文章编成一本书(当然要有一个好的思路和体例),通过这本书,让不了解方舟子的人了解他,纠正那些对他的偏见和误会。简单说来就是:普及方舟子——让大众知道一个真实的方舟子。
我觉得这个想法比较可行,也很有意义,于是,我跟方老师写邮件。我把初步的想法跟他说了,但是,我还没有想清楚做成什么样子。方老师虽然出版过十几部科普著作,但是单册的发行量好像都不大,所以对普通读者的影响有限。当然,后来方舟子出镜的次数越来越多,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知,但从网上来看,骂他的人还是占多数。直到今年年初,他的新书《科学成就健康》出版之后,很快成为畅销书。我顿时感觉豁然开朗:借科普书的形式普及方舟子。
又跟方老师联系了几次,终于与他约了见面的时间,去了之后,才发现到了他家里。这是第二次跟他见面,却是第一次正式的交流,尽管我的科学知识很欠缺,但他很随和,所以跟我还是有话题可聊。他把在刊物上发表的一些文章拿出来,我大致归了一下类,于是跟他商量了两个选题:专门破解神秘现象的一组文章,就是现在的《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另一组科学小故事,介绍科学家、科学知识的文章,则是即将要出的《方舟子领你走近科学》。几天之后,双方签订出版合同,后来的出版过程都比较顺利。
我曾经对“科学主义”有误会,但是在编辑这两本书的过程中,认真读了方舟子的文章,使我对科学有了比较正确的看法,明白了真正的科学精神包括探索、怀疑、实证和理性四个方面。从对科学的无知和偏见,到对科学的正确认识,这就是我编辑方舟子老师这两本书的最大收获。我相信,其他读者读了方舟子的书,也会有同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