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有没有“地震云”
22 08 2017年每次震惊全国的大地震之后,总有人声称他已事先预测到了,或者是发现早有蛤蟆搬家之类的预兆。这次九寨沟地震还未见到有“预测大师”出来当事后诸葛亮,但网上已传开了震前有“预兆”。这回的预兆不是蛤蟆搬家,而是出现了“地震云”,不仅九寨沟有地震云,西安、郑州也都有“地震云”,有传到网上的照片为证。网上一直活跃着一支声称能够根据地震云预测地震的大军,本来只是小圈子的自娱自乐,这下子进入了公众视野。也有人写文章批驳“地震云”的说法,其实只是科普了一下气象知识,并没有说到点子上,虽然有一些从事或喜欢科普的人在力推该文,但这些人本来就已先入为主地不相信有“地震云”,见到有批驳的文章都会叫好的,不管文章写得怎么样。
关于“地震云”的说法,有的并不需要有多少科学知识,只要按常理推敲一下,就会知道不足为凭。把西安乃至郑州上空的云彩和九寨沟的地震扯上关系,这事稍微想想就觉得荒唐。报告西安、郑州出现“地震云”的人,强调这些云位于南方,想要说明它们在九寨沟的方向。其实在西安、郑州看到的云,不管在哪个方向,都在西安、郑州的上空,跟九寨沟没有关系。西安距离九寨沟大约400千米,郑州距离更远,大约1000千米。假如九寨沟地下发生的巨变能够影响到这么远的地方,那么在这个范围内的其他地方,例如重庆、成都、贵阳、兰州、西宁,不是也应该有“地震云”吗?以九寨沟为中心,方圆一千千米的上空不是应该都布满了“地震云”了吗?怎么没有见到其他地方的人报告发现了“地震云”?是其他地方的人不像西安、郑州人民那样有地震预报意识呢,还是西安、郑州是地震预兆圣地,别的地方发生的地震只在它们那里发出预兆?
可见,西安、郑州上空出现了某种特殊形状的云,和随后发生的九寨沟地震纯属巧合,是没有必然联系的。退一步说,即便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远距离预兆也没有任何价值:在郑州上空看到了“地震云”,在其方圆一千千米范围内任何地方都可能会发生地震,怎么就知道是九寨沟呢?这就好比说,在郑州上空看到了一块云彩,然后预测在方圆一千千米范围内有个地方会下雨,这样的预测即使准确,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是在震区发生地震前夕出现了“地震云”,才有预测的价值,而且也不荒唐,毕竟,我们没法排除这种可能性,在大地震前夕发生的某种物理化学变化会影响到云的形状。虽然目前国际地震学界的主流认为地震无法预测,但是还是有边缘化的科研人员想要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这种科研人员在中国尤其多。其中“地震云”也有人在研究。网上那篇批驳“地震云”的科普文章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地震云”已在严肃期刊和出版物上绝迹,只在民间流传,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近年来在学术期刊上,甚至是国际学术期刊上,还能看到号称根据“地震云”预测地震的论文,这些论文除了一篇是俄罗斯人写的,其他都是中国科研人员写的。其中最活跃的是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郭广猛博士,他原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2007年被南阳师院作为高端人才引进,专门研究用各种方法预测地震,根据《南阳日报》2014年的报道,伟大的郭博士已经捕捉到了“地球的脉动”,成功地预测了50多次5级至7级地震,他的预测方法之一就是“地震云”。
郭博士不仅只是在国内媒体上吹牛,他还写成了论文拿到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2013年,郭博士在欧洲地球科学联盟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灾害与地球系统科学》上以G. Guangmeng为名发表了一篇轰动国际地震学界的论文,宣布自己通过分析可公开下载的卫星云图,根据“地震云”成功地预测了三次大地震,分别是2012年5月20日意大利6级地震、2012年2月27日伊朗5.1级地震、2012年3月8日伊朗5.1级地震。郭博士声称他不是事后诸葛亮,而是事先已把预测发给了某些专家。郭博士得出的结论是,根据“地震云”可以预测5级以上的地震,时间误差在一个月内,距离误差在100~300千米。卫星云图人人可以免费下载,只要有郭博士的本事,不需要花一分钱就能够准确预测地震,想得多美啊。
洋人岂能甘心眼睁睁看着中国科学家实现这等造福人类的壮举?2015年,美国和意大利地质学家联合也在《自然灾害与地球系统科学》发表一篇论文,质疑郭博士的预测。郭博士能够分析免费下载的卫星云图,别人当然也能分析,只不过别人不是像郭博士那样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数据,而是做系统分析。他们分析了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这四年间意大利的云图和地震发生情况。在这四年间,意大利共出现了24次郭博士所说的那种“地震云”(线状云),发生了14次5级以上地震。但是绝大多数的“地震云”出现之后并没有发生地震,而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前夕并没有出现“地震云”。也就是说,“地震云”与地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某次地震前夕出现“地震云”纯属巧合,只要“地震云”出现的次数足够多、地震发生的次数足够多,总是会有巧合的,如果像郭博士那样把时间误差、距离误差都放得很大,更容易找到巧合。
郭博士的论文能够通过审稿发表,本来就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我不是地质、气象方面的专业人士,看不懂卫星云图,但是郭博士的论文如果让我来审,我至少可以问两个问题:第一,地震的能量主要是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释放出来的,如果地震能够影响到云的形成,那么“地震云”应该是在地震的时候或至少是差不多同时发生的,但是按照郭博士的说法,“地震云”没有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出现,却在地震发生的几天前乃至一个月前出现,这是什么道理?难道在地震发生的几天前或一个月前释放出了某种神秘的东西,然后就没了?第二,郭博士号称根据“地震云”成功预测了三次地震,但是他说的那种云是经常出现的,他根据“地震云”究竟预测过多少次地震?成功率是多少?世界上每年发生那么多次大地震,光是2012年就发生了1558次5级以上地震,死亡人数10人以上的有8次(包括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5.6级地震死亡81人),为什么他只关心意大利、伊朗的那三次地震,不关心其他国家的地震?如果郭博士满世界找“地震云”预测地震,预测了成百上千次之后,偶尔有三次说得差不多,有什么奇怪的?即使是一台不走的钟在一天之内也会给出两次正确的时间。只不过人们往往只记得了它说准的这两次,忘了不准的无数次。形形色色的“预测大师”能够骗人,靠的就是人们的这种心理。
2017.8.10.
(“UC名家”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