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方舟子:不是民科,是科妄

11 03 2016年

中国家庭报2016年3月10日

话题:2016年伊始,科学家们验证了来自100年前的预言——引力波,震动整个世界。不料,网友们翻出 年前一档电视节目,一个“民科”展示他的“成果”,其中提到了“引力波”,却遭到诸多嘉宾的嘲讽和批评,其中包括著名的科普作家、打假斗士方舟子。一些网友说:“错过了一次诺贝尔奖”,方舟子等人欠那位“民科”“一个道歉”……

【心理学界公认这些科学妄想家得了精神疾病,叫“夸大妄想症”,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

中国家庭报:“民间科学家”活跃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普通人了解并不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方舟子:“民间科学家”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会让人以为还有“官方科学家”与之相对,或以为这些人是真在做科学研究,这对那些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真正的科学研究的科学爱好者、业余科学家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建议还是把这些人叫做伪科学妄想家,简称科妄。

中国家庭报:为什么这么说?你曾说你很早就接触这个群体,在你眼中,他们是怎样的?

方舟子:我之所以称他们为“科妄”,而不是“民科”,是有原因的。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都不具有研究重大科学问题的学术能力,却好高骛远,夸夸其谈,以高人、天才自居。他们有的文化程度不高,属于“自学成才”,而其实连中学课程都没学好。有的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并非其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第二,都认为自己做出了极其重大的科学发现、发明,比如他们最喜欢说自己推翻了相对论、进化论,创建了全新的物理学、生物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费马大定理之类的著名数学难题,能够预测地震,发明了永动机、水变油等等。如果能够成立的话,不仅能获得诺贝尔奖,还能极大地改变世界。而其实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妄想,却自以为是科学,所以是伪科学妄想。

中国家庭报: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会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只是世人难以理解。

方舟子:这就是他们另外一方面的共同特征。首先他们得不到科学界的承认,往往有受迫害情结,认为自己受到了科学界的打压,才导致自己的成果得不到发表、认可,所以就以当代哥白尼、伽利略自居。其次,他们都非常的偏执,热衷于在各种场合推销自己、和别人辩论。他们推销的劲头远远超过了“探索”、“研究”的劲头,可能只是用几天的时间做出了“重大发现”,却用一生的时间去推销。其三,因为过于痴迷,他们的生活往往过得很艰难,经济拮据。心理学界公认这些人得了精神疾病,叫“夸大妄想症”,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

【四大发明只是技术 中国缺少“专业性”观念,以为只要悟“道”,就可以融会贯通。】

中国家庭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是怎样诞生的?

方舟子:大概从有科学的时候起就有科妄了,因为总有好高骛远的人妄想能做出重大科学成果、技术发明,所以,世界各国都有科妄,中国则特别多。

中国家庭报:为什么这么说?

方舟子:原因很复杂,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传统的问题,中国古代并无科学传统,只有技术传统,比如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就是技术。科学与技术在思想、方法、内涵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在中国二者常常被相提并论,混为一谈。搞技术发明有时是靠经验积累和灵机一动就能做到的,使有些人误以为做科学研究也可以走这条捷径。而在文化上,中国缺少“专业性”观念,欣赏全才、通才,不重视乃至鄙视专业人才,以为只要悟“道”,就可以融会贯通,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什么领域都可以去坐而论道。这种文化背景导致了许多人在科学问题上也好高骛远、夸夸其谈。

中国家庭报: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有所改变了吧?

方舟子:近代历史中也有一些问题,和时代的局限有关。大跃进、文革时对专家、权威的鄙视达到了顶点,无限夸大劳动群众的创造性,至今流毒不浅。后来又号召全民“攻关”、“向科学进军”,把科学研究当成了群众运动。随着陈景润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全国各地也出现了成千上万个陈景润的继承者。同时,几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产业化的刺激下,连专业的科研人员都在用浮夸虚假的成果去捞钱。最后,在传播领域,国内媒体上经常能见到关于这些“民间高人”的报道,电视节目也会请这些人去露一下脸。实质上都是在变相鼓励他们,促使他们越陷越深,加深其妄想。由于中国公众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非常低,对科学和伪科学缺乏辨别能力,这些人不难找到市场,得到很多人包括很多名人的支持。

【科妄不仅在民间 在中国,即使是“专业的科学家”也会搞伪科学妄想的。】

中国家庭报:部分网友同情“民科”,也有一些比较现实的疑问,比如科研机制问题,应该怎么看?

方舟子:如果我国科研体制在这方面有什么问题的话,那也不是“打压”人才,而是过于宽容乃至扶持科妄。例如“水变油”曾经获得中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某些著名科学家的支持,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又如,在中国地震研究机构,很多人相信能用某种非科学方法预测地震,北京有一个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养了两只虎皮鹦鹉预测地震,这些人实际上也是科妄,虽然是“官方”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对把科妄叫做“民科”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即使是“专业的科学家”也会搞伪科学妄想的。

中国家庭报: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允许别人做不对的事情,也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即便他们的研究虚妄无稽,是否就该否定?

方舟子:他们如果不试图去骗钱,他们有自得其乐地生活在幻想中的权利,没有社会危害,可以宽容,无视他们,任其自身自灭,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他们到处控诉遭到科学界的打压,要拉投资赞助其研究,为避免公众受到误导、受骗上当,那么就有加以揭露、澄清的必要。

【国外怎样对待科妄 给科学妄人开个分会场,让科学家免受他们的骚扰。】

中国家庭报:国外是否也有这样的人群?和国内有什么异同?

方舟子:国外也有科妄,也不少。1952年美国有一个人给美国物理学会投了一篇论文,声称证明了电子不存在。学会编辑没有接受这篇论文,这个人就买了把枪去学会总部找编辑算账,那名编辑不在,他就把一个18岁女秘书杀了。从那以后美国物理学会就规定开年会时只要是学会会员的来稿都接受(该学会是任何人交了会费就能加入的),对科妄的来稿,则在年会最后一天专门设一个分会场让他们自己去那里交流,这个分会场被称为“妄人分会场”(crackpot session),每年都有不少人去。这样避免真正的物理学家受到科妄的骚扰,也给与会学生提供了一个识别伪科学的机会。不过国外的科妄没有中国那么多,国外媒体也不会像中国媒体那样热衷于报道科妄,甚至当成反抗学术界压迫的英雄。

【科妄越多,就越需要科普 除了长期的科普工作,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没有捷径可走。】

中国家庭报:怎么对待他们比较合适呢?

方舟子:也没有必要非要去改造他们。他们已经偏执,是很难劝说其改弦易辙的,到现在我还没有见到有哪个科学妄想家在别人的劝说下脱胎换骨的。对那些还没有偏执的业余研究者,我们可以忠告他们:

第一,热爱科学是好事,但是要认清自己的局限。在科学高度发达、专业性越来越强的今天,没有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的人是不可能做出什么重大发现的。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解决小问题入手,让自己成为一名踏踏实实的业余科学爱好者。

第二,要争取与科学界合作,遵循学术规范,努力通过正常的渠道让学术界承认自己的成果,不要想通过媒体炒作、民间推销来迫使学术界的认可,那是不可能的。

中国家庭报:当他们成为一个群体,一种现象时,说明什么?

方舟子:科妄是病人,去鼓励、支持、关注他们,都只会让他们更加痴迷,陷得更深,其实是很不人道的。所以引起这么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是很不应该的,说明中国媒体、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都很低,虽然知道科学是好东西,却对科学与伪科学、科学与非科学缺乏辨别能力,所以才会去关注、支持、鼓励伪科学的妄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通过长期的科普工作,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增强对伪科学的识别能力,没有捷径可走。

【对于科妄就应该批评 民间爱好者如果遵循学术规范去发表成果,那就不是科妄。】

中国家庭报:对于“民科”,网上的评价往往两极分化,有人吹捧,有人斥之为妄,应该怎么看?

方舟子:这些就是一些有妄想的妄人,斥之为妄是对的,吹捧他们才不正常。

中国家庭报:常常能看到一些民间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除了那些说起来云山雾罩,让人觉得玄奇的科妄之外,民间是否也有值得肯定的科学爱好者?

方舟子:当然,的确有一些业余研究者也能做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但大都是在专业性不那么强的领域,例如天文观测、博物学观察、寻找新物种、发现新化石、生活小发明这些领域,业余爱好者还有用武之地。这些踏踏实实地研究小问题的人,并不狂妄,而且会努力争取获得科学家、专业人士的指导、认可,遵循学术规范发表成果,所以不算是我们说的科妄。

文/本报记者 迟乾


操作

文章信息

一篇回复 to “专访方舟子:不是民科,是科妄”

15 03 2016年
北部湾潜艇 (23:32:34) :

方舟子的分类法不够,还应该添上他本人这种类型的人——学术逃兵、科学骗子+混混、学痞。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