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家》:中国正在形成防止科学造假的规则

19 05 2006年
中国正在形成防止科学造假的规则

英国《经济学家》2006年5月18日

  在搭乘通往科技强盛的快速列车时,值得查查驾驶员是否够格,引擎是否在

正常运转,轨道有无障碍。不幸的是,中国对科学成功的渴望是如此强烈,以致

会有些人铤而走险抄近路。一些独立的研究人员对此已有足够的警觉,开始对可

能的欺诈行为进行非官方的调查。要求官方进行改革的压力与日俱增。

  科学对中国 ...



应追究“汉芯”造假者法律责任

18 05 2006年
    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关于“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的通报 》,认定微电子学院院长、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以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欺骗了媒体和公众。并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 ...


【旧作】“兄弟在耶鲁的时候”

18 05 2006年
“在导师制讨论会上,部视学先讲了十分钟冠冕堂皇的话,平均每分钟一句半‘兄弟在英国的时候’。” 看过《围城》的人,也许不记得了钱钟书刻意雕琢的连珠妙语,却会对似乎只是顺笔涉及的这句讽刺留下深刻印象。经电视剧的渲染,连没看过小说的人也都知道了这个典故。但这句话的流行,却是因为它能很好地用于讽刺现实。许多“海龟”、“海带”的谈吐,的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位挟洋自重的视学大人。有一位名叫薛涌的 ...


“汉芯事件”冲击中国科研体制

18 05 2006年
  某刊未刊稿

  “科技部不能够管项目,科技部作为一个宏观调控,让它再管项目(资金)就不合适了。如果管项目(资金)了就会有暗箱操作,孳生许多腐败现象。”

  2006年3月23日,正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邹承鲁院士在接受本刊电话采访时说。

  邹承鲁是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主要贡献者,一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邹承鲁称,造成“汉芯事件”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科技管理体制不科学导致 ...



“白蚁吃了我的数据”

17 05 2006年
   近来学术造假成了中国媒体上的一个热门话题。这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例如,据估计在英国每年大约有50起严重的学术造假案件,为此英国政府在上个月成立了研究诚信办公室专门处理这一问题。《英国医学杂志》前主编理查德·史密斯最近撰文指出,虚假的研究成果经常出现在全球3万多种科学期刊上,期刊编辑即使发现了造假,也很少会撤销论文或通知 ...


【旧作】功到雄奇即罪名

17 05 2006年
功到雄奇即罪名——纪念民族英雄袁崇焕诞辰四百一十周年

·方舟子·

当我写下“民族英雄”这四个字时,不由觉得有些沉重。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还提什么民族英雄,是不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君不见有人突发奇论,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适”乃是符合现代民主原则的真理,因此在民族战争中,拒绝“弃暗投明”、顽抗到底的岳飞、袁崇焕之流就成了不识时务、抗拒历史潮流、祸国殃民的罪人了。此论 ...



报道:中国大学开除被指控伪造计算机芯片研究的科学家

17 05 2006年
中国大学开除被指控伪造计算机芯片研究的科学家

Paul Mooney报道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2006年5月19日

  上海交通大学星期五宣布,一位担负项目负责人的科学家因为伪造开发出被吹捧为中国首个国产计算机芯片,而被开除学术职务。

  学校在贴在其网站上用愤怒的语气写成的通报中,说其微电子学院前院长陈进欺骗了由学校和资助“汉芯”项目的国家和地方机构的人员组成的鉴定专家。



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中国学术造假成灾

17 05 2006年
学术造假成灾中国高等教育所特有的、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问题是:靠施加压力来提高学术水平。

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2006年5月19日Paul Mooney报道(Yush译)

北京

  方是民是一位分子生物学者、自由撰稿人、兼自主学术打假人士。去年,他收到了一份清华大学医学院新任院长助理刘辉网上简历有假的匿名线索,随后他仔细读了一下那份简历,发现简历中列出的一篇HI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



方舟子就同济大学杨杰事件答记者问

17 05 2006年
  按:我在4月底曾就同济大学将其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杰免职一事接受过某报采访,未见登出。今日见刚被窦唯砸烂过的小报《新京报》发表一长篇报道翻炒这一事件,充满了事实错误,甚至连我是最早在何时何处质疑杨杰履历的这种基本事实该小报都没有搞对,而其发表的杨杰辩解刚好都可以用我的这些回答加以驳斥。

  1)同济大学称,被免职一事也与履历造假无关,而是因为他在行政管理、学科发展与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校期望 ...



对学术腐败要动真格的

16 05 2006年
    当前中国高校存在的学术腐败现象之严重,已到了管理部门不能忽视的地步。教育部近年来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试图为处理这一问题建章立制,但收效并不明显。最近又出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