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07年5月25日下午2点-3点视频直播。视频已被取下。该现场速记稿只是记录了要点)
主持人:各位读者大家好,今天本报邀请了两位嘉宾,一位是方舟子先生,一位是司马南先生,两位都是在反伪科学领域作出了一些事迹,读者应该很清楚。今天我们把他们请到本报直播室,畅谈他们在打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方舟子:南京我来过很多趟,我很高兴这次有这个机会跟扬子晚报的读者进行交流。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27
05
2007年
大约10天前,司马南告诉我,南京电视台邀请我们两个去和南京的“风水大师”做一台辩论节目,他现在很忙,不容易安排出时间,但是如果我觉得应该去的话,就一起跑一趟。我现在也很忙,欠下了一堆书债,但想起南京是中国内地的风水之都,前年还爆出南京大学要办“建筑风水文化师”培训班的新闻,去那里和“风水大师”斗法,还是有点科普意义的。于是我们决定腾出一天的时间特地去领教一下南京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7
05
2007年
反思科学前要先正思科学
作者:太蔟
反思,应同返思,即经过了一事之后,在思维世界里调过头来,返回去思考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看看哪些经验教训可以提取,为未来之鉴。
没有经过,就来谈反思,是很可笑的,如一个正跚跚学步的孩童,大谈自己百米赛事的酸甜苦辣,或如一个处子,回味着自己丰富性经历的苦辣酸甜。
可现实世界中,偏偏有那么一群科学的孩童处子门外汉,在大言不惭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7
05
2007年
采访后记: 一次不击而败的采访—— 谈本报视频访谈方舟子司马南
《扬子晚报》记者 董婉愉
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南京一帮研究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率先在国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大讨论,第一次直面中国的思想界,其历史意义和功用,不仅载入了历史,也深植于热爱思考的人们的内心。同样是在南京,2007年的5月25日,我经历的这件事,让我和周围同样追求真相的人开始出现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26
05
2007年
胚胎实验 只为人类贪婪活着?
本报记者杨蕾2007年05月25日成都商报
我国干细胞研究专家裴雪涛:
自己清楚一个十四天的胚胎细胞,就会有神经系统的反应,就能够感知光与热。想到这里,就不能不去想自己的工作--人这样贪婪地想要活下去是对还是错,甚至会想,人这样的做法到底是在拯救人类还是毁灭人类?
知名反“伪科学”人士方舟子:
除了狂热的人士和对人的胚胎发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6
05
2007年
方柴之争:一场战争的一次战役的一次战斗
作者:太蔟
我敬重的美国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曾说过:“……(令人)感觉好不是科学所关心的。得到真相,然后在经过验证的和仔细权衡过的客观知识之上做出社会决策,才是科学所关心的。”
对那些喜欢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大脑来思考的人,这句朴实的话恐怕不在接受的波段。
可叹的是,波段狭窄或是有着如北朝鲜的短波收音机接受能力的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3
05
2007年
【方舟子按:现在裴雪涛研究员到报纸上继续说“14天的胚胎有神经性的反应”了,既不是飞机上的私人谈话也不是博客文章,是有意在对公众发言,这不会有异议吧?裴研究员声称这个观点是“这并不是我说的,而是由英国人提出来的”,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英国人。莫非是某个神职人员?裴研究员做为专业人士,怎么对专业的问题也会去相信、传播道听途说,而不去翻翻更可靠的文献?任何一本人类胚胎学的教科书都会告诉你,最早的神经组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23
05
2007年
裴雪涛和林妹妹
作者:则刚
林妹妹走了,据说是乳腺癌缺因信佛而不做手术选择出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演员,缺乏科学素养,我感到悲哀,但至少陈晓旭还有信仰。
裴雪涛拿了纳税人数以千万计的银子,如此缺乏科学素养,会因为一个和尚问生命从何时算起而迷茫,会认为14天的胚胎能感光,会从克隆羊眼里看到人的眼神。我不知道那些问题是弱智还是故作深沉。如果是前者,我为中国科学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