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9
2007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兼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的亲笔英文履历是个宝藏,昨天我挖出了几块宝,歇息一下,再挖几锄头。
在这份履历中,有一个栏目叫“Untaken Key ResearchPrograms”,翻译过来就是“没有从事的关键研究项目”。张主任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谦虚,把自己没做的研究也都列出来,而且列出了12项之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9
09
2007年
(摘自《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科学史上有过一次著名的“费城实验”,即富兰克林在1752年在费城用风筝把雷电收集到莱顿瓶中。在伪科学史上,也有过一次“费城实验”,比前者著名得多,有无数的文章、书籍、电影、电视在介绍、讨论它。这是现代邪教宣传品中经常提到的一个事件。在中文邪教网站上,有一篇《神秘的空间突破试验——美国海军费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7
09
2007年
方舟子:我是网上挨骂最多的人
《IT时报》2007.9.7.
目前互联网上最知名、争议也最大的“打假斗士”方舟子,刚刚发表了新书《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又恰逢其新浪博客点击量突破500万,本想趁这双喜临门之际,当面采访他,但这位“铁面无私的打假斗士”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仍婉拒了“面谈”,只答应接受邮件采访,他的理由是“唯有文字形式的书面回答才能准确、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访谈录
6
09
2007年
讽刺小说之所以有趣,在于它对现实生活做了恰当的夸张,有其合理的荒诞。如果现实居然比小说还要夸张,我们是应该怪小说家太没有想象力,还是怪现实太过荒诞?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出现的种种怪现象,就都经常让人联想到《围城》,甚至觉得超出了《围城》的描绘。
例如,以钱钟书的生花妙笔,也写不出会有这样的怪事:一名年仅24岁的国内师范大学化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6
09
2007年
【方舟子按:上次是《齐鲁晚报》,这次是《济南时报》,且似乎是编辑所为(“钟青”者,中青也),莫非济南报界专出强盗?】
方先生:
你好!
很喜欢读你的作品,也很佩服你的为人。你最近出的这几本书我都买了,感谢你提供了这么好的作品。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几乎完全照抄了你在中国青年报8月22日登载的那篇《不可能的怪物》。登载的报纸是济南时报,9月4日,24版,科技新知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学术打假
5
09
2007年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些从未做过科学研究的人却喜欢以比谁都懂科学的口气大谈什么是科学。比如,有人发明了这么一种说法:“科学顾名思义就是分科之学”,这和说“革命顾名思义就是革掉人命”一样有趣。科学是个外来语,当然不能从字面理解其意思。这两个汉字最初是日本人用来翻译英文“science”一词的。science来源于拉丁语scientia,本义是“知识”。但是这个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5
09
2007年
排毒教父夸大疗效 遭起诉【联合报╱记者何祥裕/台北县报导】曾被称为“排毒教父”的林光常,四年前以“无毒一身轻”及“排毒餐”等著作掀起养生饮食风潮,但有癌症患者听信他“只要吃我的排毒餐,不必化疗”的说法,导致延误治疗,病情恶化;板桥地检署昨天将林光常依常业诈欺等罪起诉,并具体求刑七年。
林光常宣称自己是医师、教授,向民众推广他的“排毒餐”、“地瓜餐”、“喝好水”、“备长炭”、“瀑布负离子”等声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保健骗局
5
09
2007年
【方舟子按:从牛博网每天最热门的帖子的点击率可以推测,牛博网现在每天的阅读人数也就千把人左右(考虑到看评论的重复点击之后),不过是新语丝邮件列表订阅人数的零头,更不要说和新语丝网站的每天阅读人数相比了。新语丝登一下柯南的文章,一天的读者数就足够牛博网赶大半年的了。一个富豪夸富还算是正常的,一个穷光蛋却大摆夸富宴做富豪状做施舍状,那只能说是变态。谁要没事儿,即使把点击贡献给新浪也不该贡献给这么变态的 ...
评论 : 1篇评论 »
分类 : 其他
4
09
2007年
(摘自《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植物会有象人一样的感情吗?这本是一个傻问题。人以及某些其他动物会有感情、知觉,乃是因为有中枢神经系统,而植物则连最简单的神经都没有,又如何能够有感情?某些众所周知的植物“情感变化”,例如含羞草之闭叶“含羞”,早已被证明不过是机械振动等自然因素所致。但是有人不仅提出了这个傻问题,而且给出了言之凿凿的肯定答案,甚至将之做为科学普及的依据。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科普文章
3
09
2007年
最近我在华盛顿参加了一个生物制药的会议,见到美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代表在会上报告说他们正在中国试验新药,称赞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新药试验非常灵活,不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那么死板、苛刻。
由于FDA的苛刻,使得在美国开发新药是一个非常费时也非常费钱的过程。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得批准,一般需要十年 ...
评论 : 无评论 »
分类 : 中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