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的存档

我国现在有大学吗——写在很多大学百年之际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王兄家的大学生娃娃在美国走了几个大学之后,发现原来那才是大学。
  当然,这似乎只是一个大学生的感觉,但我个人相信一定会是普遍感觉。
 
  非但娃娃们,教授们也感觉自己所在的大学似乎不是大学,有一些大学的基本要件根本还不具备,而多出来很多大学不应该有的东西。
 
  如此,我们其实只有中国的大学,没有大学。
 
  中国的大学不是大学,白马非马。
 
  得多让孩子们去国外大学里看看了,老话说“砸锅卖铁也得让娃出去见世面”,否则得憋屈死。
 
  信夫!

老婆和老娘先救谁的标准答案(女士慎入)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在前年,我在科学网布道,说应急管理的诸多事宜。
  当然为了引起大家兴趣,特意给了一个是人就感兴趣的问题,那就是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老婆和老娘先救谁?
  我这里有科学的标准答案,至于你不选那是你不对,不要怪我研究不深。
 
  答案是:
  与人的标签(老婆,老娘)无关,只与哪个最容易救这个判定标准有关,理性的科学救援,一定是先救最容易救起的那一个。
  当你把两个人置换成两个陌生人的时候,答案就更明显了。当然,判断是救援者的事情,他有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单说。
 
  如果一个是老婆一个陌生人呢?当时我有非常精彩之讨论,这里就不再重述了。

如果雍正没有继位,中国就成基督教国家了吧?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康熙喜欢科学,做事明显要阳光一点,当然也有点过于宽厚,尤其是晚年,我们可以对他一生的功过可以三七开一下。
  雍正相对阴鸷。他喜欢喇嘛教,到过雍和宫的人应该知道,那里一片喇嘛教气息。
  相传当时的耶稣教徒们都聚集在太子允礽的脚下,只是这个家伙后来被废了。
  如果不被废,耶稣教会大肆兴起吗?我们竟然会神舟处处是赞美上帝的声音?
  耶稣教有迷糊的地方,不过在当时来说,好像是最接近科学的一个,至少比喇嘛教接近得多。

【麻雀博文】如果我是女人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在科学网找男朋友,选谁?
  如果只允许选一个,则我只会选陈安
   
  如果允许选第二个或者陈安不理俺,俺就选曹大侠
 
  老曹如果也不理俺……那谁,你偷看什么呀,那样也不会选你!我宁肯剃光了头当姑子去。
在科学网嫁老公,选谁?

  如果只允许嫁一个,则我会选王德华,嫁给他心里特踏实
    
  如果允许嫁两个或者德华兄不娶俺,俺就再选马臻,这个比老王还年青,也踏实  
    
  如果允许一次嫁三个的话,各位老兄,请一定不吝赐教,这里谁最有钱?俺觉得他就是俺的老三…….

清初政府对知识分子的三阶段态度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1,利用。多找汉奸,范文程这样的汉奸则最受欢迎,而那些原本就热衷富贵的人也容易笼络。
  2,高压。消灭特别不像话的,把住所有的路,让知识分子们无路可走。《鹿鼎记》里双双的主子就是这样被灭的,至于冤枉与否,越是冤枉的越有恐吓作用。连没啥事情的人都被整死了,真有啥事的人肯定格外小心。
  3,怀柔。经过给糖吃和给耳光的阶段,知识分子就被整的差不多没脾气了,此时,进入和谐时期。知识分子们会纷纷主动投靠。康熙是用修《明史》为诱饵来引诱的,毕竟,修历史的过程还能寄托点自己对过去的哀思。

梁启超先生对于清代学术的总结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的第一节,梁认为清代学术的趋势是不错的,因为这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
  此外还有一个支流是:排斥理论,提倡实践。

替清华大学拟致谢名单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首先,感谢慈禧太后输给了列强,才出钱庚子赔款
  其次,感谢美国鬼子,给钱不要,还给中国,更感谢他们没有把钱还给贪官
  第三,感谢当年的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期间还惦记着这些没用的书生,把他们弄到昆明去
  第四,………

王修慧兄最重要的博文今天缓缓出炉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我们喜欢改造人家,人家本来好好的东西,到了我们手里,一定得戴顶中国特色的绿帽子。
 
  大学更是如此,人家把大学培养独立人格的个体,知识的拥有者,到了我们这里,就得是为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国家栋梁,得听话出活。
 
  也所以,上了我国的大学和上中学的差别不太大,必修课里其实有些是完全可以凭兴趣自己学的,没兴趣就弃之如敝履也可以。
 
  这样,最终出现的情况就是大学校长不知道啥是大学,大学教授除了教书听话外,也不知道啥是大学,学生们呢,除了考完试多想想找工作的事情,再谈仨俩的恋爱啥的,就没了。
 
  今天看科学网上出现了2篇好文章,一篇说外国的大学生们咋更听话呢?不是都说我们国家的孩子们才是好孩子吗,人家的孩子都是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的那种。
 
  这个背后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不过是每个人安于本分就是了,当学生的时候就是学生样,不是痞子样,当老师的则是老师样,不是老板样。
 
  科学网今天第二篇更重要的文章是王修慧兄写的,这个山东倔人受了自己家闺女的一个巨大冲击,本来,老爹就是大学教授,怎么也得告诉闺女什么是大学吧。可是,闺女去美国看了人家的大学,回来说:终于见到大学了(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745&do=blog&id=431250)。而实际上,闺女已经在北京的某大学里读了几年了。
 
  失败啊失败,这是北京某大学的失败,同时也是中国所有大学的失败
  糟糕啊糟糕,这是修慧兄这个爹当的糟糕,同时也是中国所有大学教授的糟糕
 
  可是,大学未来依然不会惊醒,不知道路在何方。
  虽然我相信修慧兄和中国的大学教授们会知道反省,可是,个人的反省反射到大学这个群体,反射到国家这个整体,时间太久,也许,修慧兄还得在未来某一天接受自己外孙的感叹,到时候我期待着在这里再看到他的文章。

应急管理中被困人员的救援问题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麻庭光先生最近的文章惹了众怒。
 
  用句不太礼貌的话说,他有点活该。
  他做火灾应对,我也研究应急管理,他在博文中所宣扬的东西我们之前很多次、很多次讨论过,争议过,发现应急的经济性问题讨论当人搅在里面的时候很难进行下去。
 
  虽然说有难以讨论的困境,但是事实上还是可以讨论并建模的。
 
  吴国强是我的在职研究生,在郑州煤炭设计院工作,他的硕士论文写得就是关于矿难应急的,当时我和他讨论一旦发生矿难时,如何衡量可挽救性,或者叫可救援性,因为这个东西的讨论在学术界没有过,所以这个词对应的英文单词也是我生造出来的,所有英文词典里都没有。
 
  在吴国强的论文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矿难之后,决策者需要决定“救还是不救”?
当然,决策就2个选择,似乎很简单,但是这个决策要有依据。
 
  讨论啊讨论,最后是这样处理的。
 
  1,单纯是物质财产的挽救问题,如果投入救援成本大于收益,则可以决策不救。
  2,单纯是人员救援的问题,则分为两个情况,其一是救援人员本身不具备风险,就是设计与物质的投入问题,则模型给出无限投入的决策方案;其二则是如果存在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面临生死危险,此时,另外评价这个危险的概率,然后在概率特别高的状态下放弃救援,以免造成更大伤亡。
  3,同时有物质财产和人员救援的混杂问题。则关于人员救援部分,设置一个布尔变量,只要人数大于等于1,则可挽救性就是1,否则,就转为第1个情形。
 
  关于人的问题特别复杂,我曾经在科学网上科普“资源有限约束下的救援对象选择问题”,梁进姐姐把这个问题叫做弃保优化问题,我还有一个更贴切的说法,叫做“老婆和老娘先救谁”的问题,当时掀起了应急管理的讨论热潮,因为我把问题简化到每个人都能参与,所以,讨论非常热烈。
 
  后来,我们把这个东西写成了一篇正经的论文,发表在《中国软科学》,不过太初步,我自己都不满意,再后来,我们把可减缓性,可恢复性和可挽救性三个概念融合打通,逻辑一致了一下,投在一个国际期刊,所谓的SCI杂志上,已经过了第一轮评审,已经修改,还在等待结果中。
 
  有其他学术提出应急中的“弱经济性”这个概念,应该说还是有点靠谱的,但是,弱经济性是个啥经济性呢,定性的研究并没有更深入的结论,而事实上,我们的探索认为,这个数学模型是可以有的,尽管可以是简单的,但是总不能说就束手无策了。
 
  我们的整体模型其实可以分为两个评价问题,一是救援的必要性,这一定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救援的可能性,弱经济性就在后面这里体现。必然性里面依然沿用原有的策略,只要有人的因素存在,则必要性是很强的,否则,可以用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这个必要性,也许可以得出介于0和1之间的其他结论来,但是,总会有一个定量化的建议。考察救援的可能性时,需要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衡量,包括对救援人员可能遇到的伤亡,是否值得,等等,都有讨论。等文章发表出来之后我们再请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里不可能讨论太多。
 
  当然,理论是灰色的,对于应急管理尤其如此,它更应该偏重于实践。但是,我发现如果任由一些强调经济理性的讨论混杂在应急管理过程中,采用过于实用主义的衡量方法,这个“实践”还真是显得比理论还“灰”。

国人真的连打扫卫生都不会吗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鸿飞兄以前写过一篇博文,题目忘记了,但是内容是关于海龟的地板和土鳖的饭桌。
  他在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说某归国的牛人(炸药奖得主?)回到中国,中国很重视,派了打扫卫生的人来服务。但是夫人总是不满意于卫生的清洁程度,打扫卫生的人很委屈:说您的地板已经比我们家的饭桌还要干净了呀。
 
  当然,鸿飞兄的这个故事有其他引申意义,说的其实是土鳖们的标准实在是太低,连最高标准都无法满足人家的最低要求。打扫卫生或者做科研都差不多。
 
  我也转过一篇文章,里面做了一个评价,发现印度的最富人阶层的生活质量其实和美国最穷的那批人差不多,甚至还有不及,中国的情况也类似。所以,我们看着美国人这罢工那起义的,其实和我们国家的标准比起来,都属于吃饱了撑的。我们这么穷都没说啥,他们咋生活都很幸福,实业了也有钱领,还是对政府不满意呢?
 
  前段时间欧洲某国检查餐馆卫生,结果发现很多中餐馆的后厨极其不符合卫生标准,接下来的处罚是6万欧元和停业整顿。也就是我们理解的罚款60万,卫生直到检查后符合标准才能重新开业。
 
  这一招够狠,本来中餐馆就是小本经营,基本一家子人的事,可能就是采购和厨师都由爸爸担任,服务员是闺女,收银员是妈妈这样的搭配,顶多再雇个端盘子的,还可能是雇佣的中国黑工,价格便宜。
  这一招下去,大批中餐馆直接破产关门。而如果换做我国,类似的情况多数是罚款1万元人民币,态度恶劣加罚1万,态度好点5000元也凑合过去,至于停业,更是可以商量,也许请执法人员泡个澡啥的,第二天就可以低调开业了。
 
  相比之下,感觉我们中国还是比西方要亲切啊,三鹿奶粉出了大事,也都很快胡噜胡噜过去了,没什么人受惩罚,高级人士更是混若无事;而最近的瘦肉精啥的也都雷声大雨点小,过几周就没事了。
  
  有朋友去德国玩,住所谓家庭旅馆,说那厨房基本就是干净得到处可以照得出人影来,看那房东,全职主妇,每天就是擦呀擦,不嫌麻烦。中国的全职主妇怕早出去聊天或者搓小麻将去了,谁有工夫老是对着一块面板较劲啊。
 
  现在很多中餐馆也在多次历练中学精了,打扫卫生的事情都不敢直接托付给同胞,而是雇佣一个当地的欧洲人来做。
 
  我又知道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想雇个称心如意的保姆越来越困难,现在的保姆都非常挑选雇主,家庭条件不够要求的那是坚决不去的,家里有病人的坚决不去,家里有孩子需要照顾的另外谈价钱,如此等等。
 
  而医院的护工态度也恶劣得很,本来以为有了病人才有护工这个职业,但是护工的态度与做法那差不多就是要虐待死病人似的。如果自家老爹老娘必须住院,您老如果不忙,还是亲自上阵吧,哪怕是要落下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恶名。
 
  听说上海有些人家已经开始雇佣菲佣,而我在香港的时候一到周末就看见港岛的广场上到处是菲佣的影子,因为这个时候她们放假。当时的我还奇怪呢,中国这么多的小姑娘找不到工作的,怎么香港同胞把一个月挣好几千港元的机会给菲律宾人呢,真够呛!
 
  现在看中国的保姆素质,发现整个大陆也最好引进菲佣,尽量别用自家同胞最好,除非您对受虐待有点自己的兴趣。
 
  也许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问题都是,每个行业里确实有踏实肯干的人,但是太凤毛麟角了,太稀有罕见了,平素见到的都是和人家相比差别太大的基本素质,就连打扫卫生这类事情也是,或者更是!
 
  鲁迅先生每每对国人的感觉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们还有一句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的应该是一回事。只是我们一直希望这样的状态能够尽快结束,不过,看国家管理层的意思,好像没啥要改变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