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科研成果的首创权问题上,吵架乃至反目成仇的比比皆是。
有些历史上著名的丑闻,比如牛顿与莱布尼茨,为了争夺微积分的首个提出者光荣称号,大大地打了几嘴仗。
我刚刚转过的胡克和牛顿的通信里也可以看出类似问题的存在,胡克总想说明牛顿在考虑的问题正是自己原本考虑过而且已经考虑差不多的东西。
胡克除了和牛顿争夺这个第一之外,有时候还经常通过嘲笑牛顿来获得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们的支持。而当时牛顿有些初步成果(并不正确)给了胡克,在让胡克保密的情况下胡克依然拿到了公共场合去嘲讽。如果胡克能够在牛顿的错误基础上做深入研究,也许关于光反射的基本思想就成他的了,可惜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牛顿的错误上。
这些争执多数还不是对署名权的争执,基本是相互攻击对方的错误,宣扬自己的正确。
中国当然也有类似的例子,这些天有朋友留言说到中国学者里关于某个科研成果的署名权争执。对于这个关于署名权的争执,其中争的是以前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署上的论文名字权。争执的主要内容是:
C教授认为在他领导的机构出的一个东西主要是出自他本人,只是因为谦虚没有署名,但是实际的提出者却应该是他。
而H教授则说,所有的署名发表论文均没有C教授,他当时仅仅是一个机构领导人罢了,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贡献,也所谓当时没有署名。
双方各找一批人开始了论战,按说H教授还算得C教授带出来的,有点师生之谊。但是一旦双方开战,包括人身攻击在内的所有手段就都用上了,成为中国学术界最出名的事件之一。
究竟谁是谁非,双方和观众众说纷纭,最后成了《罗生门》。
如果C先生自己决定当时不署名,为什么后来却又一定要争夺这个首创权呢?
1:因为谦虚,因为要着力扶植年轻人。但是最后却发现年轻人并不值得自己扶植。
2:因为不好意思,毕竟自己在领导的岗位上,还想高风亮节一把。但是没想到一旦失去署名权,就永远失去了。
3:因为确实主要贡献不是自己做的,当时想着署名不署名的都没啥意思,就没主动去抢,但是看到最后这个东西成了中国可以扬威世界学术界的东西,觉得需要把当年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作用体现出来,于是,开始拨乱反正。
这样的事情内部闹闹也就罢了,最后大家气不愤吵到大街上去,就不好看了。但是不吵到大街上,似乎大家都无法平息心中的怒气,结果只能成为整个学术界都知道的事件。
当然,署名权或首创权或最大贡献纷争里还有更著名的事件,就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杨李之争。这个都已经写成了好几本书,所以说起来就无需忌讳了。
双方署名问题,多数是按了姓氏字母排序,这个似乎理论物理学界比较讲究。但是也有论文不是按照这个顺序,按照在前者的说法,是按照贡献进行的排序。开始合作时也是大家都不在乎这个东西,可是,等到发现这个东西是世界性的成果,而后面的合作也开始不愉快了,就开始了攻击和争夺。
在这些故事里,其实我个人觉得关于署名权在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就没必要再去争执谁应该第一了,即便吃了哑巴亏也没有办法——白纸黑字都在那里存在很多年了,还能怎样。对方又不是一点贡献都没有而只是想来沾光的人。
而就真正的贡献谁大谁小,大家也许还可以吵一会,但是也不需要吵太多的架。
就宇称不守恒定理的问题,我个人就自己读到的双方说述,觉得是李先生先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杨先生的参与,也不会这么早就证明出来或者就无法证明出来。两个人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但是,已经反目成仇,复合不再可能,那就都对此表示沉默吧。这样的事情,本人在世时都弄不水落石出,未来后人哪天再回来追溯也依然不会弄明白。就是一笔糊涂账了,没辙。
所以,在署名问题上实事求是,该是谁贡献大就谁署名靠前,一定确定之后,未来就不要再找后账。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在某种意义上我同情H教授也是这个缘故,总不能一点贡献没有就被大家推举了署名吧。而事实上,后来大家的发展证明,都是有能力的,也就是在学术上都不是吃素的。
那另外再开辟一片天地好了,虽然难度更大了。
而杨和李都在后来开辟了新的天地,证实了自己的能力。这是争执的同时不忘良性竞争的最好案例,如果有争执,建议大家争着争着就弄出更漂亮的另外一个成果来了,而这一个成果,是别人想抢也抢不去的。
如此,君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