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的存档

中国式反驳之精义

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

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小文章《在海外猥琐生活着的中国人,回国后又如何?》(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0749),引来一大堆的反驳,留言就有71条,算是比较多的了。后来我还特意关闭了游客留言,以防谩骂式反驳。

随后,只好又写了一篇《对<海外中国人>一文反驳的再反驳》(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1140),把一切古怪的反驳意见进行了再次梳理和回击。

里面的一条反驳特别有趣,应该属于典型的“中国式反驳”,那就是“你吃饭不给小费,你更猥琐”。这个反驳让我一想起来就乐,而反驳者却还是在海外的一位中国人,看来他的基本逻辑即便到了海外依然是没有变过来——我们中国式思维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这种中国式反驳其实就是那种绝不就事论事,而要从事的后面找出些其他无关的东西来作为反驳的依据。

这几天方舟子和唐骏先生激战正酣,有人对唐粉丝们的典型反驳做了总结,很多其实就属于我们传统的中国式反驳,这里将其列在下面,供大家观赏观赏,看我们中国人究竟有多聪明。

当方舟子说“打工皇帝没穿衣”(http://xys4.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1/tangjun112.txt

我还记得某清华教授在未回中国前就违规获得杰出青年基金的那件事。有人质疑此事的公平性,随后粉丝们的中国式反驳也是不绝于耳,典型的如“人家水平这么高,要你的杰出青年基金是看得起你,人家本来还不屑于申请呢。”根本就把违规的做法放在一边,提都不提。如此逻辑下,我们应该邀请100多岁的“恨因斯坦”这样更牛的科学家来给他杰出青年基金,如果有人说“青年基金不应该给老头。”中国式反驳也一样可以奏效,“恨因斯坦”先生何许人也,你即便送给他老人家五十份杰出青年基金人家都不一定看一眼呢,这下人家好不容易乐意要了,你却在一边说三道四,都给我闭嘴!

呜呼!中国式论辩、中国式反驳可以休矣!

居里夫人冤不冤啊?

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

居里夫人的“影子”要比居里还要大一些,这倒不是因为居里夫人更胖。

在法国,尤其是关注科学的人,应该都会知道这位获得了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诺贝尔奖的著名女士。

而更有趣的是,她原本是波兰人。当然,法国人一定觉得是因为法国有魅力才吸引了她来,而祖国波兰那边也一定不觉得她这样做是背叛了祖国,觉得是在法国为祖国做了贡献。

居里夫人有一点点不幸的是,她的老公居里教授去世的时间有点早,这样,在还算年轻的时候玛丽-居里就做了寡妇。

“寡妇门前是非多”,连在法国的居里夫人也不例外,按照中国话来说,她后来有了一个“相好的”,按照现在的说法则叫“partner”。多说一句,甚至现在很多邀请成员带家属的请柬都写您和您的“partner”,至于partner究竟是何身份,人家不操心,反正是您的伴就行,我们温总理不也欢迎过某国男总统的男“partner”并握手致意嘛,这在这个年头真没啥!

不过,居里夫人和这个“相好的”先生却一直没有结婚【补充一句,据说先生是有老婆的】。让我稍微有点意外的是,“相好”的事居然遭到了不少大科学家的反对。

为啥反对,法国难道不是浪漫的法国了吗?成了保守的宋代中国了?

也许反对者里有居里先生的老朋友?还是真持了正义之心?总之我这个中国人都觉得很费解,更不要说其他国家的人了。

其实,好在没有结婚,只是“partner”。因为真的结了婚,巴黎的“先贤祠”里科学家那间小屋还真不好放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呢。

进入先贤祠后,我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法国先贤并不多,看到了狄德罗的像,这个是知道的;也看到了面对面放置的卢梭和伏尔泰的棺与塑像。当然,雨果和左拉在一个屋里,哥俩还可以时不时谈谈文学。

有一间科学家的小屋里留个八个位置,可是现在只有俩人在里面,那就是居里夫妇,其中夫人在上面的位置,先生在下面的位置。我开始诧异了一下,不过仔细一看小屋的布局,发现只能这样,因为8个地方分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上下铺的安排,不能并行放置,只能委屈这两口子了。

再次提倡专业精神,而非精英主义

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

这里,我特别把专业精神和精英主义对立了一下,并重新定义精英为“精通一切的英才”。

其实,是对我国现在的一些不好的倾向进行批评。所以不好的倾向,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仔也要“博士”才好,一个政府官员也得“教授”才可。

有必要吗?

说实话,真没必要。

试想,毛泽东主席如果在建国时在众人的簇拥之下一举当了院士,我们肯定又多了很多话题,我也相信有些崇拜毛主席如神的“特殊”科学家伙一定写得出1万零3条理由证明毛主席是多么地应该当院士,不当院士那绝对是对院士的侮辱,如此等等。

可是,他要这么个院士头衔干吗?!他是政治家,政治家就好好地玩政治,其他的即便玩一般情况下也玩不好,又何必要参合呢?!尽管崇敬者还会继续宣称他老人家即便拿出万分之一的时间去玩学术也比我等拿百分之百的时间玩科学的强千倍。可是,有意思吗?

不过,国家元首里是有当院士的,那就是著名的拿破仑,甚至老“拿”同学在行军的时候也更愿意称呼自己为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而不是什么什么被加冕的皇帝。

不过,老兄,据说老“拿”的学术贡献确实够得上一个院士水准,这又是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一定有政治家可以例外的。

只是,我们都是后辈低人,还是尽量保持一个专业基本素质就可以了!别保持N个啦!也就是说,别当那“精通一切的英才——精英”,就当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行不?

现在,连保姆都觉得自己做得不是保姆的工作,而是家庭特别高级助理,也所以,上海开始有些人偷偷地引进和使用菲佣,因为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我国的规定,不能明目张胆,而要偷偷摸摸。

如果您摆明了要引进和使用菲佣,那非常对不起,中国可以做佣人的小姑娘比菲律宾多多了,想要啥样的就有啥样的,您想要啥样的就给你准备啥样的,看你还有啥理由那人民的币去雇菲佣!

今天,我们的商人觉得只会做买卖很没面子,如果是博士且会做买卖那多来劲,于是,就想着去“西太平洋”那里弄个博士帽子回来,还好不算贵,才2595美元,在美元贬值的今天,就更显得值了。

此外,真博士也得学会做买卖,一个个本来应该傻在学院的博士教授们就纷纷去了各种有钱的机构,做商人状,有那确有经商天才的,还真在做了博士教授的同时也当了掮客商人。

也许哪天,我们到劳务市场去雇个家政服务人员,人家都会一撇嘴,说:“俺们是有西太平洋博士学位的家政高级助理”,您得给提供个三室一厅住吧,或者有套别墅也可以。

到时候,一定够您老喝一壶的!而站一边给您擎壶的估计也是一名牌大学的博士呢。

系列:机制的故事【5】

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在所有的机制里,和大家的生活最有关系的其实是排队机制。

我有一次在银行排队,进来一个外国小伙子,取了号之后就也坐下来等待。

一个前面的老太太一看就是典型的北京人,稍微迟疑了一下开始热情地张罗了起来,她开始一个一个说服前面取了号的人让后来的这位小伙子先得到服务,理由则是“人家一外国人挺不容易的,俺北京人也得表达点热情不是。”

看着似乎大家都同意了,我也只好点点头,众目睽睽之下也被迫同意了,回头低声对Shopping猫说:“人家小伙子在自己的本国可能总是排队,习惯了,咋到咱们中国来,经常被‘插队’,估计都不知道怎么适应中国的国情好了。”

我的这句无奈的话其实反映了关于排队机制的不同理解——究竟谁才能拥有更大的优先级?

在所有的机制里,和大家的生活最有关系的其实是排队机制。

我有一次在银行排队,进来一个外国小伙子,取了号之后就也坐下来等待。

一个前面的老太太一看就是典型的北京人,稍微迟疑了一下开始热情地张罗了起来,她开始一个一个说服前面取了号的人让后来的这位小伙子先得到服务,理由则是“人家一外国人挺不容易的,俺北京人也得表达点热情不是。”

看着似乎大家都同意了,我也只好点点头,众目睽睽之下也被迫同意了,回头低声对Shopping猫说:“人家小伙子在自己的本国可能总是排队,习惯了,咋到咱们中国来,经常被‘插队’,估计都不知道怎么适应中国的国情好了。”

我的这句无奈的话其实反映了关于排队机制的不同理解——究竟谁有更大的优先级?

在所有的机制里,和大家的生活最有关系的其实是排队机制。

我有一次在银行排队,进来一个外国小伙子,取了号之后就也坐下来等待。

一个前面的老太太一看就是典型的北京人,稍微迟疑了一下开始热情地张罗了起来,她开始一个一个说服前面取了号的人让后来的这位小伙子先得到服务,理由则是“人家一外国人挺不容易的,俺北京人也得表达点热情不是。”

看着似乎大家都同意了,我也只好点点头,众目睽睽之下也被迫同意了,回头低声对Shopping猫说:“人家小伙子在自己的本国可能总是排队,习惯了,咋到咱们中国来,经常被‘插队’,估计都不知道怎么适应中国的国情好了。”

我的这句无奈的话其实反映了关于排队机制的不同理解——究竟谁有更大的优先级?

这里先说几句关于排队论的话,数学里有这门专门的学问,有些基本假设,比如“先来先服务”、“后来先服务”等。

我自己在中学里做数学竞赛的题,其中有一道经典的题目是“打水排队”,有N个不同大小的空水桶,如何排队才使得大家的总等待时间最短。

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完全按照桶的大小排序,然后小的先打,最大的最后打水,总等待时间就最短。

不过,这属于优化目标,如果N个人不愿意呢,怎么办,这就不是优化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有个排队机制。

现有的排队机制里,大致有以下几类:

1,先来先服务。这种做法是大家都理解的,先来后到嘛。

2,后来先服务。数据结构里的堆栈就是典型的后来先服务,生活里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请帮我说上一个。

3,按照重要程度排队,最重要的最先得到服务。这个又可以分为更多情形,比如我以前常说的在应急救助过程中,伤轻的先治疗,伤重的反而后治疗,也是这个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当然,在来的一些场景里,服务顺序则刚好反过来,伤轻的往后站。

4,按照某种规则排队,但是例外情况则单独处理。

5,在进行排队之前就分好服务的优先级别,到时候遇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如银行的VIP一类,一般客户一类,集团客户第三类。要么为优先客户准备单独窗口,要么就优先客户到达后立刻插队。

再说具体的排队模式。

1)只有单个服务台,那就可以完全按照以上准则排队即可。

2)多服务台,可以是大家选择一个服务台接受该台的顺序排队服务,还可以是所有人集中排队,一旦空出服务台来就按整个顺序递补。

排队排队,总是有一个顺序,这样的机制设计其实有一定的规则,也并不难,唯一的难点在于例外情形的安排,如果事先没有“例外”规则,则很难保持队形不混乱,大家不满意。

具体的排队过程里面有很多悖论,我相信每个人都排过队,知道其中之古怪。科学网黄安年教授博客上说,最近在上海世博会中排队,老年人优先结果弄成老年人延后,因为给老年人开的检票口最远最不方便,且老年人的队伍比其他队伍都长,优先云云根本没有得到体现。这其实需要机制的设计者对机制的具体实施有一些临时应对措施,以保证特殊人群优先这一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要原则性强于操作性,调整操作以符合之前的原则,而不是强调操作而使最初设计的原则背离初衷。

给我一个先进的钢铁怪物

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每个人一定有他自己适合的时代。

埃菲尔就是这样,假设他生活在现在,且依然具有设计钢铁为骨架(肉的没有)的建筑巨物,他还会和当年那样有机会吗?

不好意思,我的回答是“没有”,即便他依然是“钢铁魔术师”,在今天却没有了市场。

不过,不过,也许在中国有市场,因为我们的大搞基本基础建设的地方太多,这里不行还有那里。人家说,德国人很难搞懂我们的国情,觉得自己的技术先进就不提Qian(应该写做“前”,不过似乎写成“钱”也可以)送礼,结果很多标德国人都没能争上,而法国人则“艺术得多”,虽然法国人的科学一度也是很牛的,可是,比起德国人来说,法国人扭转自己的意愿速度那还是相当快的,比当年十万精锐陆军不战而降的速度还快。

所以,浦东机场的“标”被法国人拿去了,国家大剧院那个巨蛋也是被同一个法国人拿去了,而这个法国人也正是设计巴黎戴高乐机场倒塌了的那部分的那位。

国家大剧院大家都看得到,可是浦东机场的内情就很多人不知道了。我在国航做项目的时候,他们要对自己的飞机所降落的航站楼要保障正点率能力的评估的,发现国航班机在浦东机场的正点率特别低(低于50%),还以为上海人欺负来自北京的公司呢,结果一问才知道,是浦东机场设计有根本性缺陷,根本就不可能让航班正点飞走。

不过,相对于现在这个法国人来说,埃菲尔先生设计的东西要结实些,也许是因为现在这个法国设计师太了解中国国情的缘故吧,而19世纪的时候,埃菲尔还没有遇到当今这个“差不多”时代和“差不多”国家。

为什么说埃菲尔先生在今天会没有饭碗呢,这就是时代的烙印了。

当年,如果在哪里能弄起一个漂亮的钢铁架构,一定是骄傲的不得了的事情,正如当年我们的赵州桥用石头解决桥梁承载问题一样。

当然,当年铁塔所在的地方,原本就是要立起一个钢铁怪物的,从当年进入到最后一轮的四个投标方案来看,全是钢铁怪物——那一定是那个时代的图腾。至于原因,应该是世人刚刚掌握了钢铁建筑的核心技术。

而今天,纯粹的钢铁怪物已经不合于这个时代了,即便是桥,也需要混凝土、玻璃钢或者更先进的材料来建造,加之钢铁怪物显得傻大黑粗,一点都不具备美感,招标的甲方也就很难再会倾向于选择这类设计方案了。

埃菲尔在当年的法国,可谓恰逢其时,他如果生在当年的中国,即便拥有一样的天才,怕也是“恨天不眷埃菲尔”了

系列:机制的故事【4】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机制,说来简单的俩字,其实并不简单。

比如,公平分配机制,你给我造一个出来,要保证绝对公平。

于是,著名的“分粥机制”就被造出来的,你可以负责盛粥,可是,对不起,你要最后一个端粥。

分饼也一样。

要说,作为分的人,我是有成本的——为大家服务嘛,怎么我却要最后一个选择呢,这不整个一吃力不讨好嘛。

对不起,为了绝对公平,您如果愿意做分粥者,就要承担这样的结果,你不愿意可以不做这个分粥的人,有人愿意做且还愿意接受那个最后端粥的安排,因为这样做的人还有其他方面的收益——可能是受人尊重,也可能是选举的时候多捞几票,也许就是等大家富裕了不需要如此分粥时会记得那个受了委屈却依然愿意的分粥人。

所以,为了公平,机制只能如此设计。

您可以扩展这个机制到更多的情形,比如如果1万个人需要粥喝,此时让一个人分粥是不可能的,那就要兼顾效率。怎么顾?

可以先分成小组(树状?),再来分米,然后分面,随后煮粥,最后每个小组用同一个思路分粥。

这个过程中,分米的过程也用已经被证明有效的分粥机制。

当然,还可以继续推广,比如要共享的东西是不可分割的,分割之后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毫无意义,此时如何?比如一家人只有一盘磨(这在小农社会很重要),如果你来底我来磨盘,那就谁都没法用这盘磨,此时的分粥机制如何设计?

现实中的“分粥”并没有理想状态下那么简单,所以,必须得考虑更恰当的机制来进行分配。

而就分粥本身,也还有分的人有老弱病残,有食量大食量小,绝对公平不存在且并没有意义,这种完全公平的分粥只有在那种每个人的基本情况都假设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如果分粥的人优先老弱病残孕者,如果里面还有他自己的亲戚,又当如何?

故事只是故事罢了,机制的设计要远胜于故事里要表达的奇思妙想,如果你想问我怎么才能穷尽所有情形,那么我告诉你,我们做的机制设计理论应该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虽然肯定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啥时候告诉您俺们做的这套完整的机制设计理论,嘿嘿,等论文发表几篇之后吧,我的故事将会讲得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到时候,别忘了回来听陈安博士讲故事哟!

系列:机制的故事【3】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机制有多种,一类机制其起初设计的目标是为了“秩序”。

我们大家都应该去过超市,也许很多人都推过购物车,那么,是否关注过购物车的回收机制呢?尤其在大型超市中。

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是你老人家,准备怎样设计一个购物车的鼓励回收机制呢?让大家高兴、自愿、及时、低成本地将购物车放到超市规定的一些地方,而不是胡乱放完拉倒?

在北京中关村的家乐福超市,对于购物车回收,在它的四个出口处是分别这样做的:

1,其中,中关村购物广场的一个出口在面向中关村大街的地方,刚好有比较高的台阶(以上下的滚梯连通),所以,购物车基本无法通过滚梯推到上面。于是,这里对于购物车有天然屏障,可以保证即便无人值守,也可以“到此为止”。

这样,只需要不定时地来人把堆积在这里的购物车弄到一起,集中推回超市门口即可。我见过不少次这样的情形,而且为了防止碰到前面的顾客,还设置了铃声,用的《兰花草》的调子,词是沪胡适写的,呵呵。

2,另外一个出口则在收款台处,收款时直接把购物车拦下即可。这个比较简单。

3,第三个出口则一度有过变动,在楼上(其实是和地面平齐的一个平台),当从收款台推出后,还可以推着再上平的电梯,直到整个建筑的出口,此时有人在那里守候回收购物车,您如果想推出门都不可能。后来,这里由于是整座建筑(中关村购物中心)的地方,所以不让家乐福的车到达,家乐福的人只好把购物车停止处改到上电梯的地方,还没上电梯就把你拦下了。

4,第四个出口则是地下停车库的地方,一般都有人值守,拦下你推向私家车的购物车,以防你推到你的私车后备箱所在地方后不再理会,还得家乐福的人来回收。

这些都是我在家乐福那里看到的现象,应该说,这四个口的购物车回收机制都不太好,没有体现到精心设计的味道,我不喜欢。

那么,既然我觉得不好,有好的没?

我在欧洲开会,发现了这边的购物车回收还真是有点招数。让我告诉你具体做法:

购物车之间本身就是相连的,这个购物车A里出来一个专门插入另外一个购物车B的“锁”,只有将五毛或一欧元的硬币放入B的卡口,才可以将那把“锁”移走,把车推开。

此时,你已经有成本放在购物车上了,不过,如果您把购物车推回回收处,可以通过这一过程的反过程将购物车连在那一大串购物车群中,同时硬币退回到您手里,算是对您遵守秩序的奖励,当然,奖金资金是用的您自己的钱,呵呵。

这个机制是很好的机制,甚至很妙。但是,有朋友问我:如果俺们不在乎那点钱,就硬要把购物车放到我方便的地方呢?这美妙的回收机制于我何用哉!而且,世界上还有不少“别罚我100,请罚我888元好不好”这样的货色呢。

应该说,您忧心的有道理,如果您这么想,这机制对您一点约束力都没有。或者,我们推广一下,对于不具备基本素质的人来说,这类鼓励式仅有些许约束的机制永远是无用的。

系列:机制的故事【2】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我国的中央电视塔有一个中央鼓肚,而埃菲尔铁塔有三层平台。

从中央电视塔的中央鼓肚里可以看到外面,不过是用了玻璃罩子。不过也可以再上一层,从铁丝网里向外看北京城的景色。

这样的设计要比只能从一个角度看外景要好一点。

埃菲尔铁塔的三层平台中也有类似的设计,而且似乎更加地人性化。

作为游客,在高高的铁塔上,当然希望能够一览无余地看遍巴黎全景,可是,孟羽说:“心脏不行的人就没办法欣赏站在高地的妙处了。

诚哉斯言,我自己就有不太敢过于靠近栏杆的较弱心理素质。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我不知道埃菲尔先生在设计的时候有有没有想到这一点,从铁塔的实际效果上说,这一以游客游览为本的设计机制是体现了的,也许是“客观为游客”?

机制目标:让游客能够一览无余且无安全之虞地看尽巴黎城全景。

具体设计:

1,铁塔一楼。分为两小层,以一段阶梯相连,大约10级左右。上一层比下一层高,且向里缩进。这样,你可以步下上层,通过铁丝网看全城景色。

2,铁塔二楼。亦分为两小层,以一段更长更高的阶梯相连,应该超过25级。下层有铁丝网拦住,所以,照相时每每要把铁丝网和人照在一起。上层则无铁丝网拦住视线的问题,一览无余,由于上层也缩进了一些,所以,向下看无安全之虞,可以尽情饱览景色,并拍照留念。

3,铁塔三楼(最高层,我们没有登到这里)。亦分为两小层,上层有铁丝网拦住,所以,照相时每每要把铁丝网和人照在一起。上类中央电视塔的设计,下层是透明玻璃,上层则有铁丝网,毕竟,越高越危险。

安全来自客观上的防护设施和主管上的心理安全。在高层建筑上,心理上的安全感可能要胜于防护设施上的做法。

机制效果:很好!可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且保障了安全。一般情况下应无应急之需。

机制特色:在一个层次上继续更细“分层”。

系列:机制的故事【1】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作者弁言:我们最近一直在考虑应急机制,在考虑应急机制前,必须考虑“机制”这个更广泛性的名词。我现在已经基本形成关于机制的一套先期的理论框架,正在撰写相关论文并随后找合适的期刊投稿,等这一套东西成熟时我就会连续地写出来告诉大家它们的有趣之处——没有办法,没有正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东西我一般不太想在博客上公布细节。不过,关于机制的故事都很有趣,我倒是很乐意把它们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看看有没有人有兴趣和我共同研究。今天贴出机制的故事第一回】

其实,机制这个东西是个和每个人都天天接触的东西,可是我们不见得能够体会到它的存在。

比如,今天我在新闻里看到一则消息,一下子又让我想到了机制设计问题。这则消息的题目是《国务院:煤矿领导要轮流带班和工人同时下井》(http://news.sina.com.cn/c/2010-07-08/041420633125.shtml)。

我得赞扬这个新“机制”两句。我们总是说要强调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可是,如果下井的都是矿工,是领导眼里命不值几个钱的“下等人”,想让企业重视安全都不可能,相应的上级要求和公众催促基本都会“随风而逝”。

于是,“安全”机制面对的窘境来了:企业的主要活动是生产,可是安全又得到如此重视,而两者看上去似乎不可兼得嘛!

其实,完全是原先的机制设计有问题,一个好的机制完全可以做到“鱼与熊掌二者得兼”的。

而今天我们很高兴地发现好机制出现了,那就是“领导轮班带班下井”。

当然,我们不可能让最大的领导每天下井,于是,我也注意到机制里有“轮流带班下井”一说,OK!如此,在注重安全的问题上就是完美机制了。

看来,我们国家并非是没有大明白人,一直都有,只是这些策略却没有进入实施阶段,让人遗憾。

这里稍微赞扬两句这个“领导带班下井”的安全机制设计的妙处:

1,机制设计的目的与达到的过程。机制目的是安全,而要保证安全,这需要全过程都要关注风险控制、信号预警以及事后处置。首先,就需要尽量消除隐患,然后根据一些可监测指标来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技术平台,最后则是在无奈出事后,有比较有效的应付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消除隐患,而消除隐患的动力应该来自于自身生命的被威胁,此时人才会更加关注风险控制问题。所以,机制设计的前提就是要使隐患排查与控制得以重视。

这次的机制是把“目的”和“过程”联系到了一起,也使参与决策和安全要保障的人成为一个一致的对象,这就好多了。

2,机制中的多主体问题。要达到“安全”这一目,有两个参与主体:决策主体和作用主体。如果在两个主体是同一个的时候,就会更能保障安全,如果是两个分离的主体,则会增加控制风险的难度。

在之前,我们的矿业安全只和员工这一作用主体(或承担主体)的生命有关,而至多和领导的官帽子有关,帽子明显比生命轻,丢了就丢了,不影响大局;但是把命押上去的人可非常不同,丢了就啥都没了,所以,戴帽子的人也就不会太理会这个问题,但是,拿命下井的人可是很重视这个问题。

之前的问题焦点在于拿命下去的人没有决策权,而有帽子的人才会参与决策——终于形成矛盾而无法解决,于是,原有状况持续着。

三、机制的执行性与监督问题。这个机制本身没有提到执行与监督的事情,不过我想,因为矿工每天上班,知道谁来带班,如果没有来,自己心里就要不满意了,那么这样的不满如果给一个途径宣泄,这样自然就具备执行性。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来表达,依据现在网络和管理的力量,做到是完全可以的。

四、具备推广性。

埃菲尔铁塔:你想来次多少钱的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我的学生去卢浮宫看艺术品时算是沾了个大便宜——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周五下午去参观一分钱不要。

我就比较麻烦,9.5欧元,一分都不能少。

可是,这样的便宜我在埃菲尔铁塔找了回来,我是直接用脚丫子登塔,而学生则去坐了电梯。

到得塔下,看见排队的就想排在后面,而这一天刚好是周末,人尤其波涛汹涌,摩肩接踵,排了一阵发现不太对头,因为似乎铁塔的另外一条腿那里队伍比这条腿这里要短。

侦查了一下,才探知端的,原来,那条腿是卖票给徒步登塔的,而这条腿则是卖票给要电梯登临的。不过,稍有不同的是,徒步只能到二层,电梯可以到达三层——最高层。

自然,价格也有几个层次不等。徒步登塔是4.5欧元,如果您有幸年轻一些,12岁到24岁之间可以便宜1块钱,不过需要提供书面证据,口说无凭。而如果您有幸还是儿童,费用则变成3欧元,还要再便宜5毛。

而为了体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电梯自然是要贵些的,成年人一票13.5元,12-24岁之间的则是11.5元。

不过,如果你想先爬后电梯,也可以,价格变成9.5元,当您爬上二层后,可以换成电梯直上最高层,总体要便宜4块钱。

了解这个价格之后,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爬”,而且也毫不犹豫放弃了登顶,如果一定要选择留个遗憾,就“只愿身在次高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