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的存档

陈眼看春晚【4】——各方面都照顾到了没?

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

  每次看春晚,我都得惦记着这样一个事情,似乎我是CCTV的台长似的,这个事情就是——节目里还有照顾不到的方面吗?

一、军队照顾到了没?

  去年有个潜艇兵的节目,今年是不是该轮到空军了?

  哦,闫妮的节目就是关于空军的,那好!

  歌手里的阎维文也是军队的,还独唱呢!很好,这就更让人放心了。

  宋祖英将军也算来自军队的,最好了!

二、少数民族照顾到了没有?

  尤其是那几个比较大的少数民族,蒙、回、藏、维吾尔,每年至少要强调2个,如果一个节目里能安排55个少数民族,那就更好。

三、少年儿童照顾到了没?

  哦,今年有《玩具店之夜》,是给孩子们准备的,而且是在他们还没有上床睡觉前就播出了。

  那还差不多嘛——

四、港澳台以及海外侨胞们都照顾到了没?

  有容祖儿(代表香港)、王力宏(代表台湾),还有代表澳门的,孙楠代表大陆,还不错,算是周全。

五、五大洲照顾到了没?

  哦,念了各个使领馆的电报——

  这还算凑合。

六、戏曲界有节目没?可不能落下。

  尤其是京剧,国粹呀,每次都不能少,当然,如果再多加几个地方戏的拼盘,那就更好了。

七、科学界,也应该扯上一句

  姜昆的相声里提了袁隆平的名字,提了好几回呢。

  这也是有点必要的嘛!做得好!我们的总设计师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陈眼看春晚【3】——赵本山《捐助》18分钟60次掌声

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

  对于赵本山,可能我们还是应该从“笑果”上看,而不能纠缠于社会意义和艺术形式。

  “二人转”这种来自东北的地方戏我看过两次,都是在长春,其中一次是在刘老根大舞台,估计这个剧场应该和赵本山有关系。

  在剧场演出的“二人转”也许已经比其原始版本过滤过了,不过依然是一个字——“俗”,两个字——“真俗”。

  赵本山的表演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净化了二人转的粗俗成分,但是,不管怎样,其很多演出中依然能让人闻得到“二人转”中粗俗的味道。

  你看本年的《捐款》就应该能体会到那么一点点,不过,娱乐,总不会都是高雅的,所以,偶尔来个把不那么高雅的,让人张开嘴乐乐也挺不错。

  不过,有趣的是,晚会结束,有网站说“赵本山《捐助》18分钟60次掌声”,看到这个结果,我又乐了。

  这个说法以前是不可笑的,毕竟那个时候的掌声和笑声都是自发的,可是这年头,谁不知道CCTV晚会现场有很多“笑托”和“掌托”啊,如果用这个作为评判标准,那其实是在评价“托”们的表演效果。

  辽宁的春晚,这次就刚好有一个节目关于“伪粉丝团”的,有人专门负责尖叫,有人专门负责口号,有人专门负责热情拥抱,真是越来越专业化和分工细致。

  而CCTV的春晚经过N次彩排,大概在什么时候观众席上应该有什么动静,早就演练好了,所以,不知道网站上的这个统计数据“60”准备说明什么,也许是想糊弄不知道的?

  这年头,还有不知道的啊?

陈眼看春晚【2】——万众瞩目的小品

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一、春晚的节目需要一个公开选拔规则吗?

  我都不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小品咋就成了几批人的天下了?比如赵本山、黄宏、巩汉林、郭冬临、郭达蔡明等。

  似乎,这年头,这几位每人每年都要要从大年初一开始准备下一年的小品,而且一般都准备上10个20个的,这个不行就换那个。

  如果说,春晚是个选拔赛的话,那这就是不公平的。如果说春晚是股份制的,每个股东都有一票,而刚好这些人都是股东之一,那我倒觉得这样老上这几张脸完全可以。就象邵逸夫每年都在自己家的电视台露脸一样,其实,他一小干瘦老头,在电视上露脸的意义不大。

  原来一直听说每年的选拔是这样的:大家奉献剧本和演员,然后由导演组挑选,可是,挑选不是连剧本和演出人员一起挑选,而是单独挑选,所以,以往多次出现过把别人的剧本送给这几位熟面孔的情况。

  当然,民主的气息近来年稍微多了点,各自携本子来参与PK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且,真要让人家放弃自己的演出机会而把剧本送给几位面孔的少了,可是,没有绝迹,至今依然还有。

  中国真大,大到一般性的人才多到数不清,所以,除非个把如赵本山这样天才的演员,其他都是可替代的。尤其是那些小品演员,怎么至于就剩他们几个呢?

  也许,以后的CCTV应该用公开PK的方式来竞争上镜机会。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美国人挑选奥运会运动员的故事片,好像是体操。基本是一比定终身,谁能入闱,就看那一次选拔赛的成绩。

  不知道今天的美国是否还是这样,也许美国人真把奥运会当成游戏,所以也就不那么当回事,还讲究排兵布阵啥的,不会提高到孙子兵法的地步。

  而我们的竞选则一般情况下不看一次的成绩,而要看一贯的成绩,甚至为了保持心态和状态,还有在各类国际比赛中故意为一些种子运动员让路的情况,那就是违背体育精神的故意输球。

  当然,我们不把体育当游戏,可是,晚会总是游戏吧?!

  好像我们也没把它当游戏,而是首先当政治,先确保不错误,至于娱乐精神能否最强,是第二位的考虑。

二、为什么是赵本山是天才的?

  一般情况下,CCTV是不求人的,但是,赵本山例外。

  一个人和一个组织之间,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说明这人的确实本事很大。

  我们国家其实是不强调个性的,也因此,演员也好,科学家也好,都是客替代的。

  可是,在艺术和科学的层面上,最好每个人都做到不可替代。

  万紫千红的时候才能做到遍地都是美丽,而且是可以让不同人做不同选择的美丽。

  赵本山在这20年的岁月里,逐渐做到了特点,最后竟然不可替代,如果说,春晚如果要选“不可替代”,怕只有赵本山了。

  看到有些朋友写赵本山太粗俗,这次的作品又拿寡妇开涮,太不重视弱势群体了。

  其实,我想很多朋友一是把春晚政治化了,没有娱乐化;二是不太了解东北的风俗。

  东北的自嘲和嘲他其实是不分场合的,也就是说,不只是二人转的演员才会这个,应该说,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基本素质。

  甚至,连寡妇本人,都会不觉得强调自己的寡妇身份就说明自己没文化,这就是一种民间水平上的乐观而已。

  如果说几句寡妇就是在贬低寡妇,我倒是觉得太认真了。全国各地大家的禁忌都不一样,所以,一个作品真是无法满足所有人。

陈眼看春晚【1】——四个独唱

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先来看看四个独唱

一、毛阿敏

  毛的声音,两字的评价:大气。如果再加上几个字的话,就是这种大气在女人的声音里,罕见,甚至在中国的流行歌星里面,唯一。连蔡琴都比不过。

  所以,一起看春晚的一位张老师说,我在厨房里还以为听到国际歌了呢!出来一看,原来是她。

  我觉得,这个评价很贴切。这次春晚毛唱的歌本身就不太好听,不过,毛大气的声音稍微为歌曲增添了一点亮色,如果换别人唱,那就一点效果都没有了。

  声音大气的背后则是表现力强,一位作曲家评价过《烛光里的妈妈》,不记得是不是这首歌的作曲谷建芬了,说到“原唱张强唱得就还不错,并得了青歌赛的第一名,可是,毛阿敏作为口水歌再唱这首,比张强还好”,这就是表现力的差别了——歌在人家嘴里就能不同。

  刘欢也有这个能力。

二、王菲

  王菲这次唱的老歌,但是效果在所有独唱里是最好的。

  在模仿了邓丽君多年之后,王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她嘴下的歌几乎可以做到半数经典,这就是天赋的嗓音加上天赋的运用嗓音的能力了。

  《传奇》很好,不过喜欢模仿的女生同志们要注意,这歌模仿起来是很难的。当然,其实当年王菲模仿邓丽君就没有十分象,所以大家去模仿王菲来KTV里试试,也别要求太象了。

  当年模仿邓丽君最像的是个胖丫头,段品章,听段品章的歌,就不用再听邓丽君了,完全一样,我好像听过好几盘段的盒带,不知道她现在干嘛去了。

  唉,大家的起点同是模仿,可是最后的结局如此不同。

三、宋祖英

  宋祖英连生孩子的时间都是挑好的,那基本原则就是——一定不能耽误上春晚,于是,人家在恰当的时间生了儿子,这样,一次春晚也没耽误。

  可是,宋祖英的歌大约就那2-3首还可以吧。

  我的看法,如宋祖英这样的歌手我们中国真是遍地都是,那么,谁能常青树,那就得看歌声后面的东西了。

  中国从来都是不缺人才的,可是中国人喜欢就树立一个人才,其他即便同等也就没有了机会。

  宋祖英的出现对于其他歌手来说就是一个例子。张也每年也出现,表现力也不差,甚至声音还更有特点,可是,每年张也只能和另外1个或2个人合唱。而哪些还不如张也有路子的人,则连这点机会都没有。

  宋祖英,明年可以不来了。对了,她今年的歌是《让我们舞起来》,印象不深刻。

四、阎维文

  唯一独唱的男人,不容易。这位老兄嗓音不错,很高亢很阳光。

五、好象没有第五个独唱

  其他男人们呢?

  还有,彭丽媛呢?

  哦,男人们都在合唱,对唱,齐唱

  彭丽媛因为老公身份变化了,所以不宜再在电视上来露脸了。

中国科学界与中国足球界:比比看

2010年2月1日星期一

  中国科学界与中国足球界,真是两个中国最发愁的“界”啊,记得以前就有学者对二者进行过比较。

  俺们觉得,最近两界的相似度好像在增加,要不,今儿咱们也试着比比看?

  先说相同点吧:

  1,都想冲出祖国,走向世界,让人家认可认可。

  可是,都非常困难。

  科学界只是论文数量冲出去了,可是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科学贡献,就给外国人查缺补漏了。偶有个把能为人家认可的,也属于稀有事件。

  足球界也时常和外国队来个友谊比赛热身赛啥的,可是,基本属于陪太子读书。偶尔冲出去一回,很快就一球不进铩羽而归了。

  2,都不断派年青人到海外去学习。

  结果,这些年青人在海外表现都还可以,可是多数人一回国就完蛋,同流合污的速度那叫一个快,甚至还不如不出去呢。

  3,都不断地请外援。

  开始时请来外国人当教练,后来觉得不过瘾,也请了运动员过来。

  结果,来当教练的拿把钱就走,甚至还是兼职的。德国那把乙级队带到甲级第六名的教练施拉普那,都用德语声称了很爱中国,报纸也不断宣传他的爱国情操,可是现在理性地去看,他似乎更爱中国的工资。

  如果是请来运动员呢,就期待着他们好好踢,也带带我们的人,结果——不说了。

  4,足球界踢假球赌球已经成为风气,科学家发表假论文或抄论文成为习惯。

  且两界中的很多个人都用这个假的东西换了很多真金白银。

  5,足球界从高层就烂得不行,还天天出台这个宣布那个,可是根本性的问题没人管。

  科学界呢?手段也有很多,不断地在宣称要使用,可是,最基础的问题没人操心。

  当然,两界也有不同的地方

  1,足球已经开始从高层“抓”起了,科学界还从小萝卜头开始惩罚

  2,足球我们已经可以随便开口骂人了,包括CCTV也开始明目张胆地骂足球;可是,科学界——

千人计划剩下的钱,可以考虑奖励“过程”

2010年1月28日星期四

      百人计划不稀奇

      江河湖海且拥挤

      千人计划人何在

      且立潮头看好戏

  中土大唐的事情让人真是没法说,俺们的上司单位搞百人计划,后来发现“百”实在是太少,弄着弄着就上千了。

  教育部的“江河湖海”学者也基本如此,本来觉得弄上几百个得了,结果弄着弄着,各类“江河湖海山林峰苑”上万都有了。

  可见,中土以及中土海外流民中人才的数量确实多。

  那就来个百人和万人之间的吧,于是,国家级“千人计划”滚烫出炉。

  可是,找啊找,找啊找,竟然发现这世界上怎么就没人才了呢!

  千人计划弄了上百就打住了,这可难坏了始作俑者。

  按照某大牌教授【据说他那一大家子人里就剩下一个年薪不百万的】说法,如俺们这样位于中土底层的“科学家伙”即使向着千人计划哭诉亿次,千人计划也是理都不会理的,所以,俺们再穷可也不敢打这钱的主意,那就干脆闲下这心来,给那剩下的一大把钱出点主意,看还有没有希望好好利用这钱。

  如果千人计划名额还剩N个,俺们觉得可以这样考虑花掉。

  1,让N+M个大学来申请,但是申请的不再是“计划”,而是9年的一个“优势方向培育、保持与超越过程”,当然,最后只批复给N个大学,每家一个“过程”。这在N+M个大学提出申请时,就可以限定——每个大学只限申请一个。

  这一条操作性没有问题,非常简单。

  2,每个大学所提的这一个培育方向,目前就要是全国前十(大约吧,没有那么准确,文无第一),9年过去之后,希望做到全国第一。三年一考核,不算很急功近利了吧?!

  如果到时候人家花你百分之一的钱但是做得比你还强很多,你就等着丢人现眼被取消资格吧。而且,最后一PK,所剩那30%的钱就给那比你强的团队。这就逼得该学校去全国把这一学科最强的人挖来,以使强者更强,树立优势学科地位,至少在这一学科上当不折不扣的全国老大。

  这一条操作性可能会有点问题,因为是不是“第一”可以吵架,不过,请些没有利害关系的学者评评,还是应该会有个说法的。如果人情关系难以避免,可以让声称更强者直接出来PK。本来大家就是竞争对手,来明抢你的名誉和金钱也没有什么不应该的,你有本事拿到就别怕后面更赤裸裸的竞争。

  3,这笔钱可以根据学科有所不同,但是最多的不超过最少的一倍,不能在同一个事情上再分出什么三六九等来,而且这笔钱的每笔支出全部直接上网公示,直到一分钱的细节。

  【既然这笔钱多,还雇不起一个兼职会计帮上网传传花费细节?】

  4,拿到这笔钱的团队9年内不许再申请其他项目,如果想多个渠道多拿很多项目,对不起,你开始就别打主意申请这个。以防止这笔钱的持有人出现精力分散的恶果。一旦发现有违反的蛛丝马迹,立刻除名,网上通报。

  这个第4条最好掌握,很多人会帮忙盯着,可操作性极强。

  中国的事情其实好办,只要公开了,允许质疑了,就立刻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其实,真有几把刷子,如郭般的人才是不怕质疑的,即使他在当时只算是个老人才。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必须创造环境让大家专心致志地来做自己最擅长的“一”件事,这样,心无旁骛了,你想不强大都不可能。

  如果现在“牛人”太牛,他不愿意只做一件事,那就要鼓励那只愿意做一件事的人去。

  也就是说,这笔剩下的钱给的是事,而不再是人本身,这反而可以使钱取得最大限度的效用。

  另外,从心理上说,人在钱的态度上是很微妙的,当你开始给他100万的时候,他会觉得挺多,可是,也许只有一个月过后,这笔钱的效用就已经消失了,下一次得千万这样的更强量级才能刺激到其心灵。

我国科学界目前最大的问题

2010年1月28日星期四
 

  一,缺钱?好象不是

  二,缺人?华人科学家已经太多了

  三,缺设备?有钱就能买来设备

  四,缺眼光?也好像不是,咱们也做很多前沿问题

  那问题是啥?

  环境?也许——不过什么是环境啊?

  机制?也许——但是还显得有点虚!

  个人感觉,我们其实最缺的是能够专心做一件事的人和保障。

  一旦你踏入这个圈子,至少5件事需要你打理。

  那么,能不能问问大家,得怎么才会使得他愿意只干一件事,而且确实可以几年内只干一件事?

  其实,个人提出的条件是很简单的,而且其实容易实施的。

  那就给他就是——

  或者我们至少让某些个家伙先这么做,10年还不出来什么像样的有影响力的东西,再不支持他也就罢了。

  好,现在轮到你站起来,告诉大家:你想只做哪件事?怎么才能让你只做这一件事?

先引进人才还是先塑造环境?

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那天在单位遇到一个同事,他说:又看到你跟人掐架了,你是土鳖派的,怕不太符合现在的政策走向。

我当时还奇怪,道:怎么说我是土鳖派的呢?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土学士,土硕士和土博士,可是觉得派别一说有点问题啊,我没有主动归什么派啊。他这么一说,好像我不主张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似的。

回顾下最近发生的很多身边的事例,我们有时候会发现:相当量的海龟一回国,在项目评审与申请等方面比土鳖还土鳖呢?符合国情的速度拿叫一个快,而打压新海龟的根本不是我们这些土鳖,而是稍早一点回来的海归。

海归和海龟掐的程度比海归和土鳖掐得要厉害多了。

莫非,真是橘生南方则为枳?本来好好的人,一回来就一定要变样了?

俺们写过一文,说“对土鳖不好一定对海归不好”,希望还是先从身边人身边事做起,而不是先用大海龟来说事。比如,项目申请的申诉机制,让土鳖被拒后和拒绝自己的人面对面地论上一论有何不可?人的良心只有在眼睛对眼睛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来究竟是有还是没有。

除了这些,还有别的机制需要我们好好考虑,比如——收入。西方发达国家也会吸引人才,冯-诺依曼就是被吸引去美国的,可是人家吸引人才不会用远高于周边同等职称人的薪水,也许会高一点,还能给点安家费。可是,几十倍的差距这个一定是饮鸩止渴的行为,不是我们应该鼓励的收入机制。

你如果想引进某某某,大家没有意见,您要聘他为一级教授,也没有意见。可是,其他一级教授的薪水就1万一个月,这位一下子就给8万,你觉得这合适吗?其他一级教授还是一级教授吗?要说,刚开始给2倍还可以理解,只多一倍嘛,人家新来毕竟人生地不熟,照顾照顾大家也理解,但是也不能长期如此吧,还是要有个过程,逐步把大家同等看待,一级教授的薪水就在XXX-YYY之间,YYY比XXX小于2。

先解决国内的问题,再用好的环境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才是正道和可持续发展之道。让行政官员们去通过各种渠道找人才、引人才,当时过境迁,再换个行政官员,承诺的事情就开始变化,甚至干脆就完全不一回事了,这难道就好?

到底谁阻挡了我们国家引进人才,不是也做着教授、研究员、副教授、讲师们的土鳖学者,而是那些今天一出,明天又变脸换一出的行政官员。

政策对土鳖好了,海归你都不需要到某地在某时专门开什么这招聘会那交流会去吸引,他们自己都会过来。即使有些还没想好来不来,你去专门定向去吸引它几十、几百个,也没啥大不了的,因为机会都摆在那里,最差的待遇(拿个土鳖的工资单给他看好了)也摆在你的面前,人家海外大人才会做理性选择的。

个人2009年的十件值得记忆的事情

2009年12月31日星期四

按照重要程度,总结下自己在2009年的10件大事。

一、父亲甲状腺出现问题,一家人都很紧张,后去医院手术,非常成功。此为第一件大事。【突发事件】

二、父亲母亲和陈热闹共同飞去海南旅游5天,这也是他们初次乘坐飞机。【新体验事件】

三、现代应急管理的研究有所突破,《现代应急管理》系列丛书第一本出版。【建设性事件】

在这一类里,还有其他一些事情,随后要写“应急管理研究”的十件大事。包括:举办和参加了多次会议、研讨、课程班等,中韩双边会议,出版《应急管理汇刊》6期,组里成员发表论文20余篇,拿到项目多个,获得“创新团队”荣誉一个,受聘兼职教授,客座研究员,邀请国内外学者前来我处访问。

四、第一次踏足欧洲,包括属于东欧的罗马尼亚和西南欧的国家。【新体验事件】

五、陈热闹的幼儿园“事业”开始,且很顺利,没有闹事。这个应该归结为面向未来的风险评测和应对工作做得好。【意外好事】

六、给自己的学生提供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两名同学分别前往韩国和罗马尼亚。(这个其实也是应急管理的事情,也可以并入“三”中)【建设性事件】

七、哥哥在北京买了一辆北斗星,比当地便宜数千元。嫂子也到北京逛了鸟巢,随后从北京开车返回老家;侄子大学二年级,也开始交女朋友。【家族新事】

八、写了各类文章很多很多,继续产生和扩大影响。包括一些报刊、杂志、学术期刊的约稿,以及博客文章。【文人文事】

九、给导师刘家壮教授办了70寿辰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感情事件】

十、继续走遍全国的计划。今年新去了山西平遥和乔家大院、太远,辽宁沈阳,浙江杜桥,四川的绵阳、绵竹、汉旺、北川,河南的平顶山和淇县,重游了四川成都、广州、河南的开封和焦作、海南、杭州、南京、泉州、福州、天津、济南等地。同时,二赴韩国。【新体验或旧体验事件】

评价在数学上是易题,在管理科学中是难题

2009年12月15日星期二

关于评价,我有名人名言一句,又自称其为陈氏评价困境,这句话说道——

完全可以决然地说,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多准则排队评价,都能在结束后很容易地找到一个很漂亮的反例,来证明这个评价结果是荒谬的。

怎么会出现如此困境?评价真的如此之难吗?

其实,评价在数学里是易题,象上述多准则排队评价,基本可以等同为多维空间中在确定约束下寻找一个最优向量,这个向量一般是存在性没有问题,甚至还可能具备唯一性。

但是,怎么在管理科学中就成了难题呢?

这与管理科学和实践息息相关是分不开的。

管理科学中的评价问题,并非是要找到一个最优“向量”,更多是为了在评价结束后进行资源的分配,当然,这一所谓的资源可以是广义的“资源”。所以,评价都带了目标的,评价本身都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后面的其他目的。

即便管理中的评价是为了评价,那么选取的指标中也很难找到完全反应某个准则的具体化的属性。甚至,再远一步,即便是找到确定性的指标和属性,因为权重的不同选择也可以造成后果的极大差异。就如评价健康与否这样的一个简单问题,如果我们选择身高、体重或者某些身体上的比例,也无法说明是否真的如此,所有的这些数值都会有一个适用范围,超过了范围,即便比例依然是黄金数,也一样是不健康的。

更不要说素质方面的评价问题了,更是无法说清楚。

也因此,如果参与排队评价的人多,对于任意一个结果找到一个反例的可能性也就陡增。

所以,考试中要按分,因为如果要按所谓的素质,要冤死很多人,只好按分,而分有时候也说不清楚,比如作文的分数,就是个太弹性的东西,也就需要标准化试题,尽量减少主观性带来的偏差。

于是,荒谬的事情就愈发增加,当要参与排队的人群大到可怕的地步(中国国情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排队中人数都多到可怕),其间荒谬的事情就更多了。

最后,如果很多大佬在一起确定了一个评价准则,则大家就会按照这样的准则去努力,而如果这样的评价可以机械化,则很好,比如生产产品的质量控制。而反之,如果这样确定出来的准则本来就不能沿袭机械化的路子,则全体排队人员还是会按照这样的准则去行事做事,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迫机械化”。科学的创新在这样的机械化面前就根本没了机会。

中国的科学界或者教育界,因为不管什么事情,排队的人都太多,而准则的确定却是机械的,根本不给不愿意被机械化的人以机会和空间。

“钱学森之问”当然无解。

钱学森自己所以脱离了被机械化,是因为他的主要科学生涯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经历,而回到中国就是老大,国家对于武器的强烈需求又不会限制他思想上的发挥,一旦限制,就很可能造不出来,这个风险远远大于限制的风险,所以干脆放手。

所以,钱学森本身脱离了成为“钱学森之问”背景的可能性,可是,长期在学术上自由思想的他却不知道更多其他学者没有这样的机会,他的困惑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