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记”的存档

《南游记》之——错过许多沿途的风景

2010年2月12日星期五

引子

记得托尔斯泰的女儿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要……,必须得是普希金……或托尔斯泰才行”。话语里充满了对自己父亲的自豪感。这个说法在我的印象里有两个版本的故事和它对应,一个是说《复活》里聂赫留多夫和卡秋莎的命运。当作家创造了这个人物之后,他们的命运就完全独立了,甚至都无法由作家自己操纵;而另外一个版本的说法则和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有关系,原来设计的开头是:“奥布朗斯基家里,一切都乱了”,女儿觉得这个开头有点怪异,但是比较其他人的作品后发现这样开头反倒是开宗明义,直接把冲突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写作手法也“必须得是普希金……或托尔斯泰才行”,虽然后来还是改成了那句著名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还是觉得原来设计的开头确实有点不同,事实上,这样的开头已经被现在的作家们广泛地用在自己的作品里。
看了更多的前人作品,发现开宗明义的情况确实不多,多数的情况是采取由一个远景镜头逐渐推进到近景的手法。比如,大段地描写景物,甚至连续几页都不出现人物,不过,这样看书需得读者特别有闲暇才行,在今天,这样的手法恐怕早把读者给烦跑了,尽管他们是跑到电视机前,去看那些喝杯茶的事就能演40分钟的电视剧。
于是,我就更加困惑了,因为我竟然不知道怎么来写景才会让读者不走开。可是,出游印象能没有美好的景致吗?我想不能。那么,我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我的景色让您感到有趣而温暖。

雨

我一起床就感觉到了雨的气息,这是整个旅行团要乘巴士离开黄金海岸的早晨,几天的游览也让大家有点疲惫。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那股潮湿的味道再一次占据了我的思维,半迷糊中拉开窗帘向外看时,心灵顿时被细雨的规模震撼了,雨虽细,雨丝却如此地整齐而温和,并没有什么压倒人的气势,只是在全部的空间里按照一个模式下落,当汽车穿过,雨就象雾一般地散开,然后跟着汽车尾巴走了一段,不一会就又恢复到原来整齐下落的姿势。
下雨时很少看到人在雨里跑,没有伞的人们步伐依然如故,和我住的小镇纽卡斯尔没有二致。我还仔细追究人们不喜欢躲雨的原因,发现这里的雨很少有大雨点,从悉尼到纽卡斯尔,再到黄金海岸,下的都是毛毛细雨,这样,习惯了细雨,即使偶尔雨下得密了或者大了,也可能一下子觉不出来,也许这就是大家在雨里比较从容的主要原因吧。
就想起了初识澳大利亚细雨的那一天,那时候,我刚到纽卡斯尔没几天,也是一个微风清凉的早晨,窗外坡路上目视可见的雨丝细腻地象爱情中敏感少年的心,我伸了个懒腰,就开始静静地在房间里读书,一边等待着雨停。柬埔寨邻居一会儿带了个朋友回来,两个人落汤鸡一般,大概赶上了一阵急雨,然后讲着我听不懂的话,想来应该是柬埔寨语吧,因为既肯定地不是英语,又不太象法语。他应该是在我还睡着的时候就去拜访朋友去了,我想,现在朋友随着他回来算是回访吧。
记得当时胡乱地吃了饭,等雨在窗前的路上已经看不到痕迹的时候,我出门走向学校的办公室,走出几步后,正要后悔多带了雨伞,那丝般的小雨就把我的悔意消灭了,到办公室的路上,也就10分钟的功夫,雨却停停下下达3次之多。到达办公室后,感觉屋里有一股周末特有的闷气,似乎潮湿的空气在屋子里已经逗留了很久,于是打开窗子,却一下子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叫声里因着这潮湿也少了些清脆。
现在,回想着那些温柔细雨的日子,就觉得一切都象梦一样,澳大利亚的雨和我们山东老家的雨是不同的,因为家乡的雨总是倾泻而下如雷霆万钧,小时候特别盼雨,对于孩子来说,这要比温和的雨要有趣得多,而被树叶重重遮挡的屋子里就显得愈发昏暗,好象很久以前有着各色老家具的古旧而温馨的房间,让人产生出怅惘和伤感的感觉。
细雨迷朦的黄金海岸啊,今天,我就要离开你,再次回到澳大利亚遥远的南部小镇,而回去之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有机会再到那滑浪者天堂,踩着细腻如丝的沙滩和海对话。
其实我在黄金海岸住的房间朝向非常好,属于海景房了,尽管家具和门窗都有因了年久而不再新鲜的意思,滑浪者天堂的海景还是可以直接由窗户看到的,落地窗外是阳台,有两把简易的塑料椅子放到那里,因为这几天雨特别多,椅子上的灰尘已经变成泥巴,潮湿地靠近椅子的身体。
我这次出来也没带伞,因为是百年不遇的干旱,所以想无论如何是缺水的,即使下点雨也不至于会多大,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否则“未雨绸缪”这个词就没有意义了。好在雨多在清晨或者黄昏后落下,也就推迟一下出行的时间,早早返回旅馆就是了。
不过,在赶回悉尼的路上,雨却不那么客气了,而且由于人在车窗里和雨更接近,所以总是感觉到雨成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客人,不断地扣打门环。
旅行车在路上其实是寂寞的,人们因为早起和这几天匆忙游玩的原因,很多人在车上沉沉入睡了,所以,对于车来说,雨倒是一个忠实的朋友,通过洗刷车上的尘来安抚旅行车孤独的心。当有车相对驶过或者超车时,车窗间的空间就突然象被浓雾遮住似的,一片白花花的景象,而车错开后,一切又恢复如常,雨继续下,敲打车顶的声音则也主要是为了呈现出雨的集体力量,没有那种雨点砸下来的感觉。

虹

在雨交错落下的空隙里,我看到了三次彩虹。
第一次是下过的雨刚停的时候出现的,属于突然袭击般地出现,我一点准备都没有。
雨休息的时候,路边大片草场给我的感觉非常清新,天上也不能没有个交代,这样,在车转过一个弯后,彩虹突然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惊呼了一声,惊醒了几个同行的人,就又多了几声惊呼,这样,大家都醒来了。司机在扩音器里的声音也开始响起,他说大家是幸运的,因为今年的雨少,彩虹也就一样很少看到,不过在澳大利亚,只有有雨,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看到彩虹的。话语里有点骄傲的意思,我就沉默了一下,想了一下自己在家的时候偶尔才会和彩虹不期而遇,就有点感慨:甚至连彩虹我都觉得是久违的东西了啊。司机原本是中国人,因为在广东生活了很久,所以对中国也是了解的,不过他那澳大利亚人的自豪感时不时地出现一下总会让我有点不舒服,不过又想到他说的是实情,也就把这不舒服吞到自己肚子里去了。
草地在雨后显得愈发地清晰可辩,我老是觉得如果我没有这么近视,也许可以看到每根草的细节。原来广泛知道的昆士兰州今年的干旱也许因为这场雨的缘故,算是已经结束了,牛和袋鼠又可以恢复生机和活力了,原来大家说的牛已经瘦成骆驼的现象也就可以恢复到继续得肥胖症的状态了, 而一度饿的尸横遍野的袋鼠也许可以继续扩大它们的种群数量了。
一路的雨总是下了又停,停了又下,这样,彩虹就出现了几次。阳光下,彩虹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另一端在遥远的目不可及的地方,而离自己近的这一端好象触手可及似的,或者只要在草地上追过一段距离,就可以拉到彩虹的尾巴了,想来,这种向往的感觉在看美景的时候也是会经常有的吧。我就轻轻地自嘲了一下。
第三次看到的彩虹和前两次有些不同,色彩不如前两个那么斑斓,但是显得更加清楚,而且这道彩虹的近端不是接到草地上,而是落到了路边的山谷里,让人特别想探究一下在山谷里彩虹究竟会落多深,虽然我们的车在有点崎岖的公路上转,但是那落在山谷里的感觉却在哪个角度看都是挥之不去,让我纳罕这种感觉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
回去的路上,我们再次经过了有着大香蕉和大虾称号的两个落脚点,大家又一起嘲笑了这两个“著名景点”。这还是在旅行社给游客的旅游说明里提到了这两个景点,说是前往黄金海岸之旅,将路过两个“著名景点”云云。
其实,“大香蕉”是个是香蕉的主产地,在途经的重要位置搞了个特大的香蕉造型,我第一次经过它去黄金海岸的时候还买了一串香蕉,确实比较便宜。途径香蕉林的时候,看到了林子里到处是塑料袋,后来知道那是为了不让蝙蝠们去啄食而设置的。
“大虾”则更可笑,其实就是一个海产品餐厅,老板在餐厅的顶部弄了个很大的虾做为餐厅的招牌,而我们一行中没有一个人到这个餐厅用餐,也许是感觉会比较贵的缘故吧。
经过这两个地方不久,车转入夜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路上用于夜晚行车的显著路标,车灯打在上面有反射的光,我们国家的路上也多有这样的设置,也就是方便司机,使他们不用瞪大眼睛找路中间的黄线,这个应该没有任何希奇的地方。
夜间行车,即使想看沿途的风光也不可能了,大家就又进入了梦乡,可是,在东倒西歪的旅客中,我却有点睡不着,就再次想到了那一首歌,谭咏麟的《我的心没有结局》:“经过长长的旅途我终于惊醒,错过多少沿途的风景,年少拥有的轻狂早已经逝去,隐隐约约才看见自己。”但是试图夜幕寻找窗外美景的努力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的了,想着错过的美景,顺便也想到了人生旅途中必然会有的放弃与追寻。

<南游记>之二——澳州为何多火灾

2009年11月10日星期二

火无情。当然,用于比喻爱情时例外。

当北方正是数九严寒时,南国还是热风扑面。这是地理课本提到我国幅员辽阔时用到的半句话。当看到北京2002年冬天遭遇了161年来未遇的大雪和严寒时,身在澳大利亚的我对这句话的了解就更深了,这里正是炎热的夏季且多火灾的季节,干旱,同样是百年不遇,除了澳大利亚不隶属于我国,这种对比完全可以描述地更过份。

我就这样舍弃了一个真正的冬天,而享受了一个真正的夏天。

在每天从纽卡斯尔大学的校园回住处的路上,我总是看到学校的建筑物突兀地从绿色掩映中进入我的视野,这个学校很不同于北京的那些,不是需要从建筑物中寻找绿色,而是相反,需要从绿色中寻找建筑物,只有站在高岗上才能看到建筑的分布和全貌,在路上走时,只能通过细细地寻找这些钢筋混凝土的东西,才能够发现它们。于是,一丛丛的灌木和澳大利亚独有的桉树成为不容易被注意的背景。

 回到住处则是另外的感觉,这里的民居建

桉树在这里是如此的寻常,有些象东北的白桦树,它们一棵棵直立向天空,斑驳陆离的树皮象迷彩似的覆盖在它的表面,有时候整块树皮不堪重负似的从树上剥落,贴着树根躺落在草地上,没有人收拾它们,而整棵死去的桉树有的斜靠在其他的树上,有的被人锯成几段,胡乱地放置在树丛和灌木丛中间,对于这里的人来说,也许它们没有什么作用了。而这肯定会让我妈觉得痛惜不已,一段干木头至少可以烧开一锅水,或者做一顿饭,而一棵树的作用会更大。在我们那个人均资源馈乏的祖国,农村的生活一度是依赖于麦秸,豆秸,玉米棵,高粱杈用作燃料的,于是有袅袅的炊烟,有沿着炊烟回家的孩子,我看到了炊烟的背景下我自己的身影。

还有更可惜的,因为树的死毕竟相对来说是偶发事件,而草和灌木的干枯则是大面积的,这里的草是寂寞的,尤其生长在灌木丛中的,也许经历数十年了或者更长,仍然孤单地一年一度枯荣着,没有人打扰它们的寂静。
想来,这些掉落的干树枝,干草,亡去的大树和灌木就是构成火灾的基本原料吧,这个夏天,草木皆兵。而依据我自己的观察,我总是怀疑,甚至自燃都足以让消防队员忙个不停。

这个夏天的火比往年更厉害,整个国度几乎处处都有,从北部到南方,从沙漠到海边,从小镇到首都,百年不遇的干旱则成了火灾的导火索。有消息说,首都堪培拉可以看到黑烟在逼近,成龙先生的住宅几被焚尽。而又有消息说,有些女人准备在月圆之夜去某地裸体求雨,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也许是一些土著吧,根据<澳洲史>的记载,原来的土著,尤其是北方的,在归化前确是一丝不挂的。因为实在是没有穿衣服的必要,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冬天不是太冷。

前几天不断有直升飞机从校园上空经过,是例行的火灾巡视。想来这里也应该是需要严加防范的地区吧。

火灾时的场面非常之壮观,电视画面足以让人惊悸,据说小动物们在林间火灾起时的反应一般是向最近的大树顶端飞快地爬去,等待最后变成烤肉,我猜想,此时,鸟的翅膀是既让小动物们嫉妒又让它们痛苦。

而报道说,人为放火是澳大利亚火灾的主要原因。

唉,当世界变坏的时候,追究原因,总是人自己的过错。

《南游记》澳大利亚印象之一——理发记

2009年10月30日星期五

  我准备去理发。

  在去理发的路上,想起关于头发的两件事情,

  其一,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后来,潘岳在《关中诗》中又重述了孔子他老人家的话“微微发肤,受之父母,峨峨王侯,中外之首” ,以头发起兴。看来头发由于其最初和父母之间存在着的不可割裂的关系,和整个肉体并列,成为父母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中的三分之一。这样,听孔子话的人是不是就应该拒绝理发呢?或者把理过的头发都藏起来,现在实在没有时间追究如此久远的往事了。我记得小时候我是要把剪下的头发藏起来,以备货郎来的时候换几个大米花的,那时候,我的头是我爸爸的责任田,而那大米花的香味好象就在昨天。

  其二,杨贵妃的观点则和孔子有不同之处,在三千宠爱在一身之后,她时不时耍些小性子,甚至让唐明皇终于忍不住而将其驱逐回代表娘家一方的杨国忠处,以示天威。而杨同志后悔的表示就是,在唐明皇同志派太监去她娘家“看一看”的时候,毅然割下一段头发,并让太监转达这样的一段话:我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皇上您赐的,包括我的前夫也是您的儿子,自己实在是什么都没有,所以不能献于皇上您老人家,以表示我的情义,但是头发好在是自己长的,还能做得了主,就作为我的心献给你吧。

  从杨同志的观点看来,头发,尤其是长头发,其版权应该属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这和孔子的观点实在有些不同,不知道孔子是否就是因为女子和他的观点时有不同而对女人时常表现出愤愤的样子。

  尽管我并不了解外国对头发是怎么看待的,但是还是毅然决定把来到澳大利亚后长的头发交给澳大利亚人处理。
  和同一办公室的老马说理发的事情时,他建议可以由他来代劳,如果我对他的技术放心的话,他老婆的理发工作完全由他来完成,因此也有了一些实践的机会,但是我问到理发推子问题的时候,觉得老马似乎没有推子,需要再去买一个似的,如此想来就没有确定这件事情,还是决定找个理发馆来解决这一大事。

  我先洗了个澡,然后兴冲冲地来到学校的理发馆,却吃了个闭门羹,上面有告示说要到2月3日方能恢复营业,看来假期里学生太少,难以挣到合适的利润,就干脆回家歇着去了。

  无奈之下,我走着去了远一些的商业区Jesmond,去的时候是按照中国的习惯计划的,晚点去,省得等,结果5点半那里一看,非但理发馆关了门,其他的商店都是关门大吉,好在有个小店关了20%的门,而且有个人在一边等着,我就觉得可以在这里试一试,问了一句是否关门了,一个漂亮的澳洲小姑娘过来招呼我,说已经关了,但是您可以预约以后的,我才知道这里也办预约理发,想了想,太早起不来,那就约明天最晚的一个吧,澳洲美女给我登记了名字,告诉我时间是4点半我也不知道是否应该交预约费用,See You之后扬长而去。


  第二天,我如约来到理发店,遗憾地发现昨天的小美女不在,一个其胖无比的女理发师和另外一个有点古惑妹味道的女孩在忙着呢,我早去了几分钟,就胡乱翻了翻她们店里的杂志,和中国的理发馆一样,也能看到4年前的老得不行的杂志,有几本讲的还是98年世界杯的事情,封面上齐达内的头发还没有非常稀疏。


  就我一个人等,估计是预约还是起作用的,没有多余的人碰运气似地来理发。我也算个有耐心的人,就开始翻那些杂志,看到了迈克尔-杰克逊整容后可怕的脸,还有他的可怜的孩子们蒙着面纱的照片。

  我事先也没有准备关于理发的英文,觉得应该采用最实惠的方式,越短越好,免得回国之前再挨宰。

  两个人,一男一女几乎同时解决了他们的头发,就轮到我了,我毫不犹豫地走向了古惑妹,简单地招呼了两句,她问我理多少钱的,我说15块钱的就行,然后再告诉她“As short as possible(尽量短)”,并用手势说明了究竟需要多短,然后理发正式开始。

  没有剪和洗的手续,也没有象我们大陆的洗头妹给予的前期的带有按摩意味的撮头,直接奔向了主题,让我颇觉得不习惯,一把推子吼叫着从我的后脑勺开始了它的旅行。

  这一路走来,我的头发也湿了,不过她还是喷了些水,最后对前面的头发用剪刀稍微处理了一个,以免显得过于整齐。她征求我对她技术的意见,我取出眼镜看了看,说还可以,于是拿了块海绵扫了扫,That’s all(完了)。

  付帐,18澳元,让我吃了一惊,我记得我选的是15元啊,而且她只做了最简单的处理,怎么转眼变成18元了,由于初次理发,没有经验,我也没有多说,说不定小费包括在里面了,咱很大一部分中国人喜欢在不该大方的时候大方,我也别例外了,我照单付帐后就转身去了超市。

  在超市的时候,摸了一把脖子后面,一把头发茬子,就觉得很是扎得慌,匆匆买了些面包就回去洗澡去了,心里报怨,这也太潦草了。在北京我一般是8块钱人民币整得比这可好多了。唉!这就是我的澳洲理发经历啊,如果回国前必须再理,一定要让老马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