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坛子

县委书记孙兰雨是否有“侮辱罪”的嫌疑?

星期四, 1月 17th, 2008

山西老醋
   新语丝月刊2008年1月号上刊登文章介绍山东省高唐县县委书记孙兰雨被群众“侮辱”之后,动用权力,拘捕辖下市民,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文化大革命、以及“严打”时期,我们的公安部门常常采用游街示众的方式羞辱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没有想到,21世纪的今天,山东高唐县的孙兰雨书记依然不忘祖训,其昂昂然之文革遗风,恐怕要令天安门纪念堂棺材里的毛太祖乐坏了。
    我们的县太爷可以指使电视台播放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全过程(甚至要求播放10天,新闻也成为“旧闻”了),可以不经过法院审判直接给草民定罪。多年前,我们的政府称呼“犯罪嫌疑人”为“嫌疑犯”,这些年,称呼已改,说明了法制观念的进步。然而咱们的孙兰雨县太爷似乎依旧生活在桃花源中,“不知有汉,乃至魏晋”。
    在海外的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场面。然而,面对如云的记者,警察会采用各种手段遮挡住犯罪嫌疑人的脸部。对于非凶恶犯罪,万一犯罪嫌疑人的脸被记者拍摄到了,在播放的时候,电视台也会用马赛克进行处理。据我所知,香港、澳门等民主社会也基本采用这样的方法,毕竟,“犯罪嫌疑人”在终审判决结束之前,不等于“罪犯”。
    然而,在高唐县太爷的脚下,一切法制都成了儿戏。在孙书记的唆使下,警察“叔叔”奋勇争先,至于法院、检察院和人权,一边玩儿去吧。
    县太爷控告草民犯了“侮辱”罪,可我怎么就觉得反过来是咱们的县太爷犯了“侮辱罪”呢。
    哎哟,不好,没有经过审判,我就妄下结论,死罪死罪。

回国还是待在海外—-浅谈一些社会问题

星期四, 12月 20th, 2007

山西老醋 
     最近和许多朋友聊到回国和在海外继续发展的问题。有些人放弃海外的生活回国,有些人继续待在海外,原因很多:子女教育问题、收入差距、生活质量、环境问题、信仰、以及许多鸡毛蒜皮的烦恼。对这些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我认识一个米脂大汉,为了儿子的教育问题和老婆吵翻了天:离开日本回国,可以接受较严格的教育(妻子的观点);在日本接受教育,父母省心,儿子舒心,还可以省掉戴红领巾、背政治课本的一些无聊之事(老公观点)。最近和一老中聊天,他不愿意回国的最大原因居然就是“在国内会憋得透不过气来”—-环境和政治两方面。
    前一段时间,纸包子、纸老虎的新闻让网络一片沸腾,纸老虎和百姓的生活还有一点距离,可假货和食品安全问题却时时刻刻威胁着咱们的饭碗。我在日本10多年,却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担心过自己手头的日元是伪钞,也不担心买来的蔬菜有农药残留,唉。
    常常看网络新闻,一旦发现有什么有毒食品“面世”,我立刻电话通知国内的亲友注意:苏丹红色素鸭蛋、含瘦肉精的猪肉、色素染黄的黄鱼、氯化亚汞溶液中泡大的鲜鱼、含孔雀石绿的对虾、盐酸和头发泡出来的“阿胶”、含甲醛的木耳和香菇,举不胜举。
    我们现在该做什么?前国家领导人倡议以德治国,而不是“依法治国”,恐怕还是中国人情社会的一个体现。提高全民基础教育水平、和严格完善的法律法规不知道可不可以改变这些现状。日本发展的许多案例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在昭和年间就倡导和逐步推行免费义务教育,二战战败后,在废墟上成立了许多“青空学校”(露天学校),在全民努力下(美军军火需求刺激只是一个方面,不应该夸大),1960年就跻身世界经济大国之列,1964年新干线通车,同年举办奥运会,1970年举办万国博览会(韩国1988年举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产生许多环境问题,不过日本政府没有隐瞒、包庇(极个别除外),没有拘捕上访人员,而是积极完善法律,以规范经济活动。
    “贫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应该成为许多社会问题的借口。
 
    欢迎各位对文中的一些观点发表意见。

游记一篇

星期四, 12月 20th, 2007

山西老醋
     每年总有几次欧美旅行。这个月初先去了欧洲小国比利时和荷兰,后在夏威夷海滩晒太阳,总体来讲和以往的感觉类似:国内的环境问题太严重了。
     从东京成田机场出发,飞机向北飞行,经过北海道和俄罗斯萨哈林岛后,拐弯向西进入俄罗斯陆地,沿俄罗斯北岸北冰洋一侧飞行,并从彼得堡上方穿过,向南进入波兰和德国,并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如此大拐弯恐怕是想避开高空的jet气流。返回时则从蒙古进入中国境内,飞经北京、首尔上空抵达东京。
     我去欧洲出差非止一次,一般选择巴黎、法兰克福或者伊斯坦布尔转机,每次都有不同和相同的感觉:舷窗下是俄罗斯白茫茫的雪原和黑色的森林、绿色(夏季)或者白色(冬季)的波德平原、带状的河流(名字记不清楚了,法兰克福机场附近的好像是缅因河,从法兰克福去奥地利维也纳的时候从多瑙河上飞过,从巴黎转机的时候看到的应该是塞纳河)、具有中欧特色的红色屋顶、高高的教堂,美景不一而足。
     这次去比利时安特卫普的时间很短,返回之前,热情的东道主邀请前往比利时和荷兰海滨。幸亏我持有的是多次有效的申根签证,否则就出丑了(持中国护照,没有签证就寸步难行)。在巨大的荷兰风车下惬意地吹着海风,欣赏着蓝色无垠的大海,不禁让我想起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射雕英雄传》来。黄蓉(周迅饰)、郭靖(把郭靖的“憨厚”给演成“蠢笨”的那个名角)在桃花岛的许多镜头令人实在不敢恭维:蓉儿应该是在美丽并富有诗意的海滨长大,老顽童应该在碧波荡漾的东海骑鲨遨游,然而咱们的大导演怎么着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么?那一汪浑水恐怕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在中国的环境状况(不知道是在哪个摄影城拍摄的)。有网友说:“天昏地黄,山秃水浊”,对此我深有同感。
     飞机前座上有液晶显示器,实时显示飞机的速度和高度。我比较了一下法兰克福、北京、首尔的状况(在几乎同样的飞行高度下),三地天气差不多,唯有北京一片混浊,看不清楚下面的具体情况;首尔上空马马虎虎,清晰度和可见度还可以;本人并非崇洋媚外,然而中国的环境比欧洲、乃至亚洲(曾到过新加坡、泰国曼谷、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环境均优于中国)的其他国家差距太大了—-奥委会提醒说如果不改善北京的空气污染状况,不排除调整奥运会比赛日期,恐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激流/中国》记录片第7集(另附2篇)

星期五, 11月 30th, 2007

山西老醋
     看过了前面的6集,特别是听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给NHK施加压力的传闻之后,本来也没有期待这第7集能够有什么轰动效应。
    10月份NHK预告11月4日播出《激流/中国》的第7集《中国共産党員の格闘(仮)》,可以直译为《中国共产党员的格斗(暂定名)》。“格闘”一词在日语中含义较广,可以理解为“奋斗、搏斗、勾心斗角、斗争”,而且节目预告中说此节目将涉及中国17大党内党外的斗争、党基层的状况、社会发展的课题、领导层决策等,如此标题和预告倒有点耸人听闻的味道。播出之前大约10天,标题改为《密着、中国共産党員》,可以翻译为《近距离采访中国共产党员》,预告也和缓了许多,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外交部和驻东京大使馆“和谐”的结果。
    简单的说,这第7集穿插介绍了沈阳一个区党委书记和广东一个镇党委书记的故事,主要描写沈阳的书记面对贫困、下岗职工、破旧工业区、招商引资任务和压力等问题的苦恼,以及广东的书记面对急速发展的小镇经济出现的社会治安、污染、收入差距、以及企业老板和国家制度之间的矛盾。各方面的陈述中规中矩,没有什么过激的评论。
   我在看第7集《密着、中国共産党員》的时候,注意到以下几个细节:
1)党委书记很牛气的电话通知公交公司,立刻将末班公交车由晚7点延长到10点,公交公司经理立刻答应。
2)国家对出口外资企业征税,党委书记“想他人所想”,积极为老板们操劳,找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商讨对策,于是所有的出口商品就都成了“高科技出口产品”,可以免税。NHK播音员感慨地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未完待续
=============================================
=============================================
由日本NHK电视台的《激流中国》纪录片想到的
  山西老醋
  在日本生活多年,常看NHK、朝日放送、TBS(东京)/MBS(每日放送)等电视台的节目。偶尔看看读卖电视台嘲讽批评中国的节目,尽管非常刺耳和令人不快,所说的也并不全是捏造。最近看了NHK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现状、二战甲级战犯、远东军事法庭审判、731细菌战、昭和天皇战争责任等的专题纪录片,感慨颇多。
  2007年4月1日晚上9点NHK播出了《激流中国》第一集《富人和农民工》,看了不禁令人潸然泪下。1个小时的纪录片介绍了3个中国社会阶层:超级富豪的代表李晓华、高干子弟的新贵和两个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家庭。李晓华在他的超豪华别墅里运筹帷幄翻云覆雨,操纵股市于股掌之间,与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综论时局则令我等普通市民大开眼界。拥有6-7套住房的(很保守地给记者透露了一下)高干子弟则在高级饭店与政府要员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间,房地产信息唾手而得。
  另一方面,为了让女儿完成学业,父兄二人背井离乡来到天津打工。看到工地上“父亲”弓着腰背负的重物,不禁让人觉得非常郁闷和心酸。而当满面沧桑的父亲看到女儿成绩单上的“优”而露出的欣慰的笑容和懂事的女儿发誓要努力读书以回报父兄时,身旁的妻女早已泪流满面。最后儿媳放下1岁的幼子抹泪登程、父女在汽车站洒泪分别之场景,及NHK的旁白恐怕让当时观看此片的观众久久难忘:“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母亲举步艰难,又一个家庭就这样被分开了……”。
  另一个农民工和前者来自同一个村子,患高血压的祖母为了给孙子治伤(手术费2万元),不顾村医和儿子的劝告,拒绝治疗。荒凉贫瘠的家园、孙子受伤弯曲的胳膊、四面透风的校舍里衣衫褴褛的学童、课堂上因思念远在他乡辛勤劳作的父母而哭成一团的孩子们、以及在清晨的薄雾中等待雇主的农民工无奈的背影给人留下强烈的震撼。
  片中没有给出农民工和小学的具体地址,我在网上检索了一下,猜测他们可能来自于内蒙古的赤峰市。正准备进一步检索时,却收到NHK给女儿的来信。原来女儿背着我们要通过NHK给片中的孩子和学校捐款,遗憾的是NHK回信说由于农村银行账户和落后的邮递等等问题不能接受个人捐款。
  此后NHK相继播出了《激流中国》的后面几集,包括中国的新闻封锁(ある雑誌編集部60日の攻防,涉及拐卖人口和房地产的黑幕等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島の老人ホーム),北京的水危机(牺牲河北山西等地农村农业用水,保障大城市),贵阳的强制拆迁问题(为配合房地产商建设商业区,公安、法院、武警齐出动,强行拆毁居民住房),西藏的经济发展差距的专题片等,每次让人心痛的同时总是给人留下无尽的反思。
  在10月7日晚对西藏的介绍中,除了介绍富豪为了追求利润而克扣藏族员工的工资(美其名曰:新的岗位薪资制度)之外,还提到1个内地投资者来到拉萨,准备大规模开发西藏的冬虫夏草资源。记得不久前曾有报道说藏民为了争夺虫草资源发生械斗,死伤惨重,不知道中国的“中医瑰宝”还要造多少孽。
  在新语丝上过多地讨论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恐怕是给方舟子添麻烦。即使是揭露学术腐败,新语丝镜像也已经多次被“和谐”过了。笔者在此不多涉及政治问题,只想说最近新语丝上揭露的潇湘医院张牛人以及“有关部门”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对百姓的呼声置若罔闻。不知道“有关部门”还有一点公仆的良心没有?
  我们的媒体不是没有NHK的洞察力,只是没有那种勇气和果敢而已。面对新语丝对张牛人如潮的声讨,“有关部门”玩起了鸵鸟战术,除了利益相关之外,在某种程度上大概也是缺乏勇气吧?
  我读大学的时候,《中国革命史》是必修课。以中共党史为研究方向的授课老师在照本宣科之余,常常抛开教材给我们讲解一些“和教材所述不一样的历史事实”,不过最后总是强调:“考试的时候,以教材为准”。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访问北京之时,胡锦涛赞扬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战绩,可以算是一个进步。不过前几天朋友在电话中聊到国内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剧《八路军》,该剧对国军“假抗日,真反共”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和揭露”,无语。昨天(10月8日)NHK的专题纪录片介绍了日军步兵第34 联队(满员4302人)1944年在打
通豫湘桂交通线时,面对国军的顽强阻击,为攻下湖南茶陵县城,花了20天时间,损失惨重。不知新四军或者八路军是不是想把此战绩也拉到自己的头上。
  在史实上造假,和学术造假的根源是部分相关联的。“造假”或许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对此方舟子、司马南、何祚庥、袁伟时等又能如何?
  最后借用《激流中国》第二集《ある雑誌編集部60日の攻防》里《南风窗》主编陈中的一句话:“明天要说的话,今天就不应该讲”。不过如果人人如此,中国就没有了希望。
———————————————————————————
=============================================
=============================================
“和谐”的力量——再谈《激/流/中国》系列纪录片
山西老醋
    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激/流/中国》系列纪录片在网络上激起强烈的反响。尽管现在大部分的下载链接已经被“和谐”掉了,但在“有关部门”动手之前,观看到此纪录片的人已不在少数。从4月1日起至今,NHK已播出了6集,给人极大震撼的恐怕是前面两集。后面的作品还会有类似的轰动效果吗?笔者不禁要产生一点疑问。
富人和农民工/富人と農民工                         2007年4月1日
喉舌与职责/ある雑誌編集部60日の攻防                  4月2日
青岛敬老院的故事/青島老人ホーム物語                 5月6日
北京的水危机/北京の水を確保せよ                     6月10日
民告官-关于物权法/民が官を訴える 土地をめぐる攻防    9月9日
向西藏圣地索取财富/チベット 聖地に富を求めて       10月7日
    第四集中,关于使用村子里水库的水灌溉农作物,村民代表们没有能够说服村长。不过笔者怎么看怎么觉得那不是一般的村民代表,不就是一个村委会么(由村支书,村主任,妇女主任等组成)?“村民代表”的发言似乎有念台词的痕迹。或许“有关部门”已经事先打过招呼了。
    第五集中,贵州息烽县政府为了配合房地产商开发商业区,不惜动用武警等力量,强行排除“干扰”。片中大部分镜头采用了市民的自拍,尽管镜头摇曳且清晰度不是很高,却照样攫取了视听者的心。至于提起诉讼的原告维权者被公安追捕,恐怕也只有在现在的中国社会才不显得好笑。不过,片中没有直接点明政府在强制拆迁中的不光彩之处,恐怕是被“和谐”的结果。
    第六集中,记者以雅鲁藏布大酒店为舞台,叙述了西藏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藏族员工的都市生活和贫困的故乡之间的反差,而有关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则一带而过,这或许印证了部分网友的猜想。
    在网上找到一个国家审计署发出的关于关注日本NHK电视台采访的通知,真假莫辨。如果果真是政府的压力而促使NHK放弃了作为传媒责任的话,“有关方面”的Power可真够厉害的。
    由于历史原因,国人听到关于日本的东西,就会产生一些反感和抵触情绪。自己的阴暗面,被曾经的敌人揭露出来,心里恐怕很不是滋味。不过鉴于NHK远高于CCTV的信誉,其制作的纪录片比起国内的歌颂“繁华盛世”的东西更加可信。8月上中旬,NHK曾播出了关于二战的系列纪录片,其中有一集(60分钟)介绍了731石井四郎细菌部队令人发指的罪行。NHK通过战地日志、大本营残缺不全的记录、老兵和受害者的证言,揭露了森田联队在河北省和安徽省的种种兽行:“地道里为芥子气所苦的妇孺痛苦的呻吟令人心惊肉跳,为解除痛苦而传出的手榴弹沉闷的爆炸声(村民们在地道内自杀)令日本士兵们永生难忘” 、“刚才还在顽强抵抗的蒋介石士兵东倒西歪的躺在战壕里,日军轻松的夺取了战斗的胜利”、“在防守阵地前的洼地里施放毒气,第二天早上会发现准备利用夜色进攻的大量敌军士兵的尸体”。
    记忆中,NHK也曾经屈从过日本政界要人的压力。NHK采编了一个专题节目,讨论昭和天皇在慰安妇问题上的责任。就在播出之前,放送局长被时任内阁副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前甲级战犯嫌疑犯-首相岸信介之外孙,鹰派人物,右翼代表),和时任经济产业大臣的中川昭一施加了压力,被迫修改了其中敏感的部分。此事被朝日新闻报道之后,市民团体向法院控告安倍晋三和中川昭一干涉言论自由,不过在辩论中,替罪羊—-电视台放送局长承认是自己过于敏感的夸大了两位高官的意思而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