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可能治愈肝硬化 CNN也算间歇性脑残
Apr 29

国人受广告影响颇深,谁都知道“西医治标”的下一句是“中医治本”,这也说明了咱们为什么自古就有对对联的习惯。对于大部分人是文盲和半文盲的古代社会来说,把好好的话一定要说成对仗雅韵大概是一个不错的文化传播办法。甚至是现代,大部分老百姓科学素养不高,把自己的观点编成顺口溜的形式是个不错的推销手段。可惜,现在看来,中医根本分不清哪是标哪是本,它的那套所谓的证归根到底还是外部特征的集合,虽然外部特征要转变成脏腑和阴阳五行的专门术语,但是外部特征和内部变化究竟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中医从来没有作出过令人信服的阐释,只知道死记硬背舌苔的颜色和脏腑的关系,还有就是灵机一动的摸脉感觉和疾病的联系,为了能够记住前人毫无系统和逻辑可言的所谓经验,中医使用的方法大概和上面那种编对联的古老营销手段差不多,即便如此,每一代肯定有记错的时候,因为这些所谓的辨证手段和真实的人体病理变化并没有相关性,中医也闹不懂人体真实的病理变化,何止病理的,连正常的也不知道,所以即便记错了也不会被发现。一个连本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医学,治本从何谈起?

其实,只会治标,或者说对症治疗的医生一点也不少。前不久岳母的颈椎病发作,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产生头晕、恶心的症状。因为岳母在另一个城市,所以无法亲自登门表示关心,家里人请了当地卫生所的医生上门,颈椎病诊断出来,打了两个吊瓶。后来我知道两种药物,一种是被当成万能静点药的刺五加,另一种居然是甘露醇。 关于第一种药,已经有太多讨论,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甘露醇,我大概可以想象出接诊医生的思路。可能在很久以前这位医生实习的时候,经常见到神经科的医生使用甘露醇,尤其是对于由中枢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时候。现在我岳母也是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也是由于中枢的原因,那自然是该用甘露醇。但是他可能记不起,或者从来没有学会,或者忘记了,甘露醇的使用成熟的只有两个目的:脱水和利尿。对于颅内高压的病人,使用脱水剂可以减轻颅内高压,缓解相应的症状。而颈椎病的症状,很简单很基本的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压迫椎基底动脉,导致控制平衡调节等功能的中枢缺血,从而产生眩晕、恶心的症状。两者是不一样的。为了不冤枉这位医生,我又特意检索了一下甘露醇和颈椎病的相关文献,倒确实有相关的报道,但仅限于颈椎病有神经根症状,也就是有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的症状,而岳母明确表示没有这些感觉,况且这些文章只是非常初步的研究,几乎很少有做对照的。我相信作为基层卫生所的医疗人员,可能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些地方发行的期刊。此外,最著名的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上甘露醇和颈椎病的相关文献一个也没有。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其实现实中庸医的行为大致如此,他们只会对症治疗。好一些的还会先知道诊断,然后照着书上的治疗或者以前的经验去选药。差一些的就只知道那种症状该吃哪种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是很多庸医和老百姓还知道“上火”和“肾虚”改吃什么样的药。但有一点是好一点的庸医和差一点的庸医所共享的,那就是不会从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去考虑病人的病情,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更不会上升到预防疾病的高度。像上文中那位医生一样还会做一点简单的联想已经在庸医中是不错的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中医全部都是庸医,因为中医也只是通过病人外部的表现和医生自己的感觉来确定治疗方式,也从来不会预防某种疾病。中国人的养生观念纷繁复杂,今天可以借鉴的虽然有,但是因为没有科学的阐释,永远无法成为一种医疗原则固定下来,也无法让病人认真遵守。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