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的存档

中医名医和西医名医有什么区别

2015年8月2日星期日

最近找到一个网页叫《名医传记》,介绍几个西方历史上有名的医生:
http://doctors.incredible-people.com/
过 去浏览了一下,很吃了一惊。上面列的所谓名医,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医生。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开创了护士职业。迈克尔·克莱顿是作家。泰利莎·亨氏·克里是美国前总统候选人的夫人。这些人都不是因为医学上的成就出名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虽然和医学有点关系,但是搞的主要是心理学。剩下的几个都是印度的名医,大概因为这个网页在印度。西医里最有名的名医,应该是那些以他们名字命名疾病的人。譬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等。这些医生因为确认、描述了某个特别的疾病而名垂青史。其次有名的西医是那些找到或发明了某种疗法的,如发现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再有就是手巧,手术做得好的医生,如最近竞选美国总统的神经外科医生本·卡森。有意思的是,西医里没有人因为“善治”什么病而出名,也没有什么名医能治所有的病。

中医恰好相反。中医的名医有两种。一种是专门以善治某病而出名,如“专治白癜风”、“专治妇科疑难杂症”之类的。这种中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的。中医的另一种名医,就是能医百病、“行业内外公认的医学理论功底深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有相当社会影响和知名 度的专家”。这样的名医,古代有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现代有2009年和2014年当选的59位“国医大师”。这些名医什么病都能治,而且都能治好。他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很老。2009年那批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74岁,平均年龄为85岁,最大年龄差别只有19岁。2014年第二次选出的29名大师,平均年龄是80岁。对比之下,2009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选35名院士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42岁,平均年龄为54岁,最大年龄差别31岁。2013年增选院士平均年龄仍为54岁,其中85%的新院士在60岁以下。为什么科学家可以很年轻就做出成就,而中医名医却都是老老头呢?西医名医也有很多年轻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时候是47岁,得诺贝尔奖的时候63岁。

中医名医都是老中医,说明年龄是决定一个中医好坏的重要指标。古今中外无论科学还是文学领域,年龄都不是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中国15岁的年轻作家也能写畅销书。而中医名医就没有听说有70岁以下的。说行医靠经验并不能说明为什么西医名医要年轻得多。

西医名医不是以医术出名,而是以他们对医疗手段和医药的改进而出名。医疗手段和医药是实打实的,可以用严格的科学标准来衡量。而对个人医术的衡量,唯一可以不算主观的标准只能是治愈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靠运气了。大多数疾病都是可以自愈的。当然也有极少数病人是治不好的。在没有明确认清不同疾病的原因、病程和预后的情况下,病人是否痊愈、何时痊愈就完全看医生的运气了。俗语所说“名医治病尾”,就是说不是名医治好了病,而是病好了成就了名医的名声。运气好的医生赶上了“病尾”,病好了就归功于医生。在这方面,“名医”又有一个优势。大多数人都是在看过几个“庸医”之后才去找“名医”。

那么什么造就了“名医”的名声呢?还是运气。我们不妨假设一些具体数字来做个练习。如果所有病人的自愈率是99.9%,那么某个医生在看过一万个病人后,即使他从来都不开任何有用的药,所有病人都痊愈的几率有多大?答案是0.999^10000=0.00005,两万分之一。当然这样的估算很粗糙,但是至少可以 给我们一个大致的概念。按照现在中医人数的40万,仅凭运气就应该有两万分之一即20位“名医”曾“治愈”了所有病人。再加上病尾效应,59位“国医大师”的数目恐怕不是巧合。

西医看病的过程一般是化验或检查后开药。只要这个过程中没出错,那么预后就基本确定了:百分之多少痊愈,百分之 多少死亡,跟具体哪个医生看的病没什么关系(不过住院病人的预后和医院的护理条件关系很大)。现在很多病西医并没有找到根治的办法,很多只能通过药物控 制、缓解症状。即使对这些病,也不需要什么名医来治,谁治都是一样的。中医看病和具体的医生关系很大。一般都是看了好几个医生都没好,非得到最后一个医生才看好了。如果你不幸碰上一个“庸医”开了“虎狼药”,那么还没等病自己好,就先被毒药杀死了。关键是,中医从古至今就没有真正严格检验的能治愈任何一种病的处方,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庸医”。

靠科学检验过的、确实证明有疗效的药和治疗方法,就不需要什么“名医”。如果要靠名医才能治好你的病,那你如何知道所谓的“名医”,是真的会治病还是因为运气好?万一到你这儿他运气不好了呢?没经过科学方法检验,你不是拿自己的命在赌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