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雷雨》没有了鲁大海
2 05 2019年据话剧《雷雨》合肥站的演出介绍:“刘兵导演的新版《雷雨》对原剧结构进行了大胆而巧妙的调整,将原著中的鲁大海这条人物线索以及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斗争情节全部删除,化繁为简使整个剧目显得更加轻巧、集中,凸显了曹禺先生的整体立意。”演出介绍中说,这版《雷雨》是导演刘兵根据当今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需求重新改编后的崭新呈现。“导演把剧中两个最为纯粹、干净、圣洁、善良的理想化人物四凤和周冲,作为全剧的首尾呼应,平衡了原剧中无处不在的闭闷与绝望气息,就像沉闷的雷雨之夜偶然吹过的一缕清风,让观众透一口气领悟到对纯真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憧憬,是我们挣脱‘狭之笼’的可能途径。”
这么删改是不是真能“凸显了曹禺先生的整体立意”,曹禺已去世20多年了,难道还得请巫婆神汉去问其在天之灵?不过,据报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有青年导演王晓鹰在排演《雷雨》时删掉了鲁大海,当时曹禺还健在,据说他对此表示赞同,认为鲁大海写得不好,罢工内容跟整个戏不大谐调,删得好。大概这就是“凸显了曹禺先生的整体立意”的出处。但当时曹禺已经80多岁了,而《雷雨》是他20多岁时写的,最多只能说是“凸显了曹禺先生晚年的整体立意”,而不能凸显曹禺写作《雷雨》时的“整体立意”。
一个人的“整体立意”当然是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改变的。但是一个作家通常对自己的成名作有特殊的感情,几十年没见他后悔过写了鲁大海这个人物,怎么到了晚年被一个年轻导演一说,就后悔起来了呢?所以更可能不过是客气,对青年人的创意表示支持而已。如果曹禺真的认为删掉鲁大海更能凸显其整体立意,何不自己写一个新的版本?何不自己写文章说明一下?而要通过私下的谈话来表示他的悔意?难道他和韩寒一样是一个没有写作能力的“天才作家”?
不管曹禺是不是说过那番话、其真正的整体立意是什么,删掉了鲁大海的戏份,《雷雨》就成了狗血爱情剧,这倒是很符合刘兵导演说的“当今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需求”。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也不许有鲁大海这样的人物存在了。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不读历史、不看国际新闻,连“罢工”是什么意思都不一定知道了。所以为了能与时俱进,鲁大海不仅应该删,还应该把周朴园树立为成功人士的典范,让他来教育观众“能996是巨大福气”“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于是“雷雨”变“清风”,岁月静好,天下太平。
2019.4.23.
分类 : 文化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