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一罐蛋白粉=两斤黄豆?

3 04 2007年

一罐蛋白粉=两斤黄豆?

2007年04月03日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黄海昀 实习生 张银芝

  两三百元买回一罐蛋白粉在城市已司空见惯。家长担心上学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在学生早餐中加蛋白粉;怀孕的准妈妈听说吃蛋白粉对BB有好处,动辄买上千元的产品。在白领和中老年人的饮食中,更有不少人把吃蛋白粉当成了一种习惯。但最近学术打假人方舟子提出“吃蛋白粉,物非所值”的论调,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如此算账:含蛋白质最多的粮类是大豆,每百克约含40克,即一斤含量为200克。目前市场上所卖的一罐蛋白粉净含量多在400克-450
克。也就是说,一罐价值两三百元蛋白粉蛋白质含量不过是相当两三斤黄豆蛋白质含量,而一斤黄豆大约五元钱,三斤才15元。如此算来,还有必要买吗?我们单靠从平时的饮食中能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吗?蛋白粉吃多会否有问题?“蛋白粉一族”困惑不已。

  常见食物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为单位计算)

  米饭2.6克、瘦肉20克、鱼肉18克、鸡蛋12.8克、牛奶3克、黄豆35克。

  方舟子:没有必要吃蛋白粉

  最近,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在媒体上公开宣称“没有必要吃蛋白粉”,吃蛋白粉不仅在经济上划不来,在营养上也划不来。他认为,人体需要补充的蛋白质大约是一天1000克体重补充0.8克优质蛋白质。对饮食正常的人来说,这个量并不难达到。
如果你每天都吃蛋、牛奶、肉、豆腐这些优质蛋白食品,那么是不太可能缺乏蛋白质的:吃一个鸡蛋即可补充约6克蛋白质,喝一杯(250毫升)牛奶可补充8克蛋白质,而吃100克鸡肉、猪肉馅、豆腐则分别可补充19克、17克、8克蛋白质。因缺乏蛋白质导致营养不良的,一般只出现在不恰当的节食、素食和贫困人口中。

  他举例,按照某品牌蛋白粉的吃法,每天吃一次,每次吃10克,其蛋白质含量为80%,也就是8克,相当于喝一杯牛奶所含的蛋白质的量,而其价格却是牛奶的数倍。

  而且,吃高蛋白食物除了补充蛋白质,还能同时补充其他营养素,而这些是吃蛋白粉所不可能有的。例如喝牛奶可补充钙和多种维生素,吃鸡蛋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吃鱼能补充对心血管健康很有好处的不饱和脂肪酸,吃肉能补充铁,吃大豆制品(豆腐、豆奶)能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营养专家:因人而异

  方舟子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各方关注。不少市民纷纷致电报社或找专家询问,到底该不该另外补充蛋白粉。为此,本报专门采访了广东有关营养学专家。

  何志谦(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营养学教授,联合国世界粮家组织营养顾问,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

  “适当补充没问题”

  一般来说,人体(成年人)每天需要70克蛋白质,很难说你能每天够完全补充,即使你完全按照推荐的摄入量搭配饮食方案也很难保证,因为食物的烹饪时间,食物中加入的调味品,以及吸烟、喝酒这些混杂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人体对营养元素的实际吸收。

  不同蛋白质在身体内的消化、吸收与利用是不同的,因此蛋白质存在优劣的问题。世界粮农组织把蛋白质的好坏,定为蛋白质消化率校正记分
(PDCAAS)100分最好,其余少的有30分之类,例如:猪肉蛋白分数可达80,但猪肉最瘦的内含20%的猪油,鸡蛋分数100,但一个鸡蛋50克有
5克蛋白,同时有250毫克胆固醇,大米中的蛋白在精米中约含6%的蛋白,但其分数仅50分,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好的大豆分离蛋白,即蛋白粉,其分数为
100。人们一般不知道,一些有痛风病的人,不能吃肉,却可吃这种纯的优质蛋白粉,但不宜吃豆。此外,纯优质蛋白还具有不带脂肪,不易发胖的优点,不像吃肉会带来高的热量。

  不过,何志谦教授强调,“一日三餐首先要吃好”,尽量做到均衡饮食。但是,从现实来看,许多人都无法做到,如现在的上班一族多加班加点,下午吃快餐,三餐不正点等等。因此,当你因为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做到时,适当补充蛋白粉是可以的。另外,老人消化能力比较差,也可以适当补充。至于说到价格值不值,这是另一个问题,总之,何志谦教授强调因人而异,但有一点,身体好是第一重要的。

  卞华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天然食物最安全有效”

  天然的饮食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是其他任何加工食品代替不了的。一个人如果能从正常餐食中摄入较为全面、均衡的营养,就没有必要通过吃蛋白粉来补充蛋白质。

  对正常人而言,只要坚持正常的膳食,平时吃蛋、肉、鱼或豆类食品,那么摄入的蛋白质已经能够满足人体所需,不必要再吃蛋白粉。长期食素者,可能会出现蛋白质吸收低的情况,可以适当吃点蛋白粉来补充。另外,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如高血压患者,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都是有特殊要求的,应该听从医生的指导。

  事实上,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类消耗增多,绝大部分人都已经能够保证从正常的饮食中获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缺乏这种情况是很少存在的。

  网友争论激烈

  对于方舟子的观点,在网上各大论坛讨论热烈。有人认为,现在日常生活有规律的人已是少数,由于时间、烹调方法等原因,很难方便及时地补充所需的蛋白质。另外,高蛋白食物也会带来许多弊端。比如有的其中含有过量饱和脂肪、胆固醇、浓缩的激素、抗生素等有害物质,易造成人体脂肪和胆固醇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补充蛋白粉更好。也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吃蛋白粉是种心理安慰,一方面是按现在人的物质水平日常食物已涉入足够蛋白质,吃了也是浪费,另一方面,天然食物更安全,没有必要买几百元钱的蛋白粉。

  反方:

  网友“打胡乱说”:没什么作用,只是心里舒服点!还是多吃点天然食品好些!

  网友CC:吃过,没什么神奇功效,我几乎没有任何感觉,而且价格昂贵。

  网友wake:现在,人们已经被蛋白质所包围。吃的米面有蛋白质,喝的奶也是高蛋白质含量,鸡鱼肉蛋还是蛋白质,营养品和保健品又多是蛋白质。蛋白质吃得多了,害处要比脂肪差不了许多!

  网友space:我觉得不要吃,我刚怀孕就一个冲动买回来了,结果超难吃,难以下咽。水果蔬菜一个不挑,每天变花样吃就补齐你要的营养了。

  正方:

  网友“anmy”:那个东东好是好,就是要看自己的经济基础,如果是长期地吃,这是肯定有效果的。我上学每天早上吃,上午都不会觉得困。

  网友“后来”:我觉得还可以的,我现在正在吃,感觉最明显的是睡眠得到改善,以前我工作压力一大,就容易失眠,现在常感觉睡不醒。

  网友“小玲678”:我曾吃过,还是不错的,它可以增强免疫力,用过后皮肤也很有光泽,平时总好感冒的我吃了两罐后一年内没有感冒,也没有觉察到什么副作用,只是价格贵了点。



网人评武汉中级肖氏法院终审判肖传国胜诉(四篇)

2 04 2007年

  网上材料何以不能为证?武汉法官欠考量间

  陶世龙

  近日,肖传国诉方是民、协和出版社一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再次作出了方是民等败诉的“二审判决”,一个重要原因是:“方是民为证明其言论属实,举出大量在网上收集的材料,但这些材料没有到有关网站和肖传国等处核实,无法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大量支持方是民一方的证据不算数。

  判决书在这里说的“网上”,具体说来是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网站、何梁何利基金网站、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网站、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美国泌尿学会网站、美国纽约大学网站、美国医学图书馆网站、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网站、武汉协和医院网站、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网站、华中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站、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网站等网站。

  这就出来个问题,不是仅仅针对某几个网站,而是从“网上”取得的材料写文章发评论,就要求作者“到有关网站”去核实,那么根据“报上”“书上”的材料是不是也要求作者到报社、出版社和有关当事人去核实呢?须知“报上”“书上”的材料也有不可靠的。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在大量引用“报上”“书上”的材料,对此,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并没有提出同样的要求。我以为这反映了法官对互联网的歧视。

  没见有法律说作为媒体或文化载体的互联网的地位低于传统媒体或印刷出版物,对于他们在真实性的要求上是一样的,古时有写在纸上白字黑字才算数的规则,那是怕空口无凭,现在由于技术的进步就不同了,可以有录音,说的话就可以为证了。互联网或称为虚拟,但可以下载和打印,留下实体为证。

  再说法官如果认为方是民、协和出版社一方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网站、何梁何利基金网站、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网站、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美国泌尿学会网站、美国纽约大学网站、美国医学图书馆网站、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网站、武汉协和医院网站、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网站、华中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站、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网站等网站取得的证据可能不实。那么就应该自己去查证,而不是要求方是民、协和出版社一方去查证,因为他们相信这些网站,现在是法官不相信,当然得他们自己去查。

  如这些法官没有查出这些网站有违法和提供的材料不真实之处,便宣布从这些网站上引用的材料不能算数,这就有败坏这些网站名声之嫌了。

  的确,作为媒体或文化载体的网络兴起不久,鱼龙混杂,低劣、庸俗、虚假的东西是比较多,但现在“报上”“书上”一样有这些问题,有些报纸和出版机构具有公信力,是他们长期以客观、公正、严谨、科学对待自己的出版物所获得的信誉,现在的网站成立时间最多也不过十几年,公众信任的程度会差些,但许多网站是在努力以负责的态度发布信息,部分网站也已开始获得公众的信用,连中南海也重视互联网上反映的情况和民意。一些网站发表的文章已为学术著作所引用均其例证。因此对引用网上的材料是否可用,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笼统地说“网上”如何如何,作为法官的用语更应慎重。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简单地否定从互联网上取得的材料,是不尊重现实,不能与时俱进的轻率行为。

  据新语丝网站2007年3月30日发布的材料,方是民认为这次判决还有其他诸多不当之处,已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牛二的故事》补记一

潘不常

  牛二的尿尿官司二审赢了,是本县的太爷判的。县太爷深懂为官之道,繁简适宜,轻重有度,进退有据。

  县太爷认为,俺乡法官判得好,判词写得很有才气,县太爷一概支持。

  县太爷进一步认为,阮小七对牛二的“去势公牛定时排泄理论”提出异议是允许的,但阮小七仅仅读了《水浒传》,没有向牛二本人核实,就对牛二呑没杨志宝刀一事指指点点是不允许的,会误导大宋国民对牛二的认识,以为牛二不学无术,是泼皮无赖,导致对牛二人品、声望、社会评价的降低,给牛二先生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损害,理当道歉、赔偿。以后,《水浒传》评书艺人也不可以再说杨志卖刀这一节。

  本村长坚决支持县太爷的判决,美中不足的是阮小七赔得太少,不足以补偿本村长在牛二官司中用去的活动经费。县太爷在判词中大赞牛二“去势之刀”在地球上的地位,指明本村长出资牛二撰写的牛二先生形象广告,不能说是“自吹自擂”,总算在本村捞回一点牛二的脸面。

  牛二先生确实彪悍,最近与大宋国最受尊敬的教头陆谦陆虞侯结成神圣同盟,联手对付阮小七和郓三等一批上折子为阮小七抱不平的书生。以牛二先生的意思,是要将这500多名书生全告官,最不济也要请陆虞侯出面,让手下把这500多个书生的地址查清楚,用砖头砸烂这些书生家的窗玻璃,再用本村的牛粪堵门,以解心头之恨!最受尊敬的陆虞侯,大加赞赏牛二先生的聪明才智,同时对牛二先生呑回咒骂阮小七的污言秽语大表钦佩。牛二先生对陆虞侯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出手相助表示十二万分感谢,但对陆虞侯关闭咒骂阮小七的博客表示处女式不毛之地般的不解。

  据闻,牛二还要到米国起诉阮小七。阮小七不服县太爷的判决,也要到大理寺上诉。

  记之。

  田伯光、肖传国和野兽

  作者:axiom

  肖传国要起诉500多号人,这是前无古人的惊天业绩。恐怕比较起来,在历史上也只有快刀手田伯光曾经有过这等经历。想当年,老田一个人就围住了桃谷六仙。当然了,田伯光所处的历史时代科技不太发达,老田能想出来的办法也就是“以屁围之”而已,但即使如此,也仅仅足以困住、围住六个武功高强的好手了。而今,肖传国使出泌尿大法,通过高级的互联网发表一个申明说是一下子就要近600号人好看,一次性的将这600个人围住。真可谓古有田伯光放屁,今有肖传国泌尿。

  话又说回来,田伯光最终也没有困住桃谷六仙,那么肖传国可以围住600个人吗?难道是因为泌尿绝技比放屁大法要高明100倍以上?不是的。其实是肖传国的把戏,将600个人当作一个对象来使唤其绝技而已。

  肖传国误国误人,比如在网络上大肆谩骂,侵害他人名誉,又比如其泌尿技术的缺陷。这600个人难道不能找到某些依据,在各自的法院分别起诉肖传国侵害名誉权和话语权?600个太多了,60个或者20个就够了,我不信肖传国忙得过来。另外,肖传国在武汉起诉,就要接招的人跑到武汉去,简直岂有此理,建议要起诉肖传国侵害名誉权的人最好分散到全国各地,让肖传国光跑腿也要累个半死。

  野兽,比如老虎、豹子在自己的领地撒尿来标志其势力范围。大家可以从中央台的动物世界看到老虎撒尿的镜头。肖传国泌个尿,也可以拿出来耀武扬威,不知道是不是从野兽那里学来的。不太清楚。有鉴于此,本文题目叫做:田伯光、肖传国和野兽。

  注:作者对于法律不怎么了解,上述议论恐怕多有不妥,但新语丝潜龙卧虎,专业人士可以进一步研讨如何分散起诉肖传国一事。接到600个起诉通知,肖传国不知道是不是吓坏了,当然也可能兴奋得睡不着觉也泌不了尿。

  老肖,你错了

  作者:望悔过自新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

  看到肖传国化名为搬运工等ID到处发贴,洋洋得意,有些话不吐不快。老肖,你错了!你以为反对你做假只是你和方之间的个人恩怨?这里是校友论坛,我就跟你说说真心话。你科里的同事,无论是高年资的,还是你手下的,大家都知道你在做假,在神吹,在背后都是对你呲之以鼻。所谓反射弧手术只是被控制在你们少数几个人的手里,任何其他人不允许过问及染指。一切术前术后记录都由你们自己人掌控。实际的有效率低得近乎于零,只有几例未设对照的病人,由于自身的恢复(少部分脊髓损伤的病人在一定时间后可以部分代偿和再生)刚好被你们碰上了,因而成了你们的救命稻草。我的同学就是你的同事,他是个与世无争的人,我绝对相信他的话。为什么这么多年,你的谎言可以一再得逞?这是因为作为同事,他们只能明哲保身。因为你已经绑架了医院,绑架了学校,当初引进你的那批人还在台上,你是他们树的旗帜,是他们的政绩,所以上面的那些人是不容许任何人来接开这个盖子的。领导们只得配合你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前一个谎言。作为你的那些同事,也只得明哲保身而已。所以你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有持无恐,继续招摇撞骗,高调打官司。但在你为你的所谓名誉而战的时候,希望你能留有最后一丝良心:那就是不要再残害那些病人了。病人确实很可怜,他们有的可是倾家荡产来求医,尽管知道是死马当活马医(这也是为什么很少人来扯皮),但给他们身心带来的伤害是致命的。不要再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了。做人不要无耻到底!



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造骨牛奶蛋白”究竟是什么东西?

2 04 2007年

   我在《以“蛋白”的名义》一文中质疑了蒙牛特苏牛奶中的“造骨牛奶蛋白”的真实性,因为在生物医学文献中找不到有关该蛋白质的任何研究,而且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将被消化、降解后才被人体吸收、利用,即使真有“造骨牛奶蛋白”也不能真在人体内发挥其造骨作用。我后来还注意到“造骨牛奶蛋白”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农业部情报研究所所长兼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梅方权教授在特苏的网站上对“造骨牛奶蛋白”(OMP)有这番比较详细的介绍:
    
“OMP是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功能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大部分由肝脏合成。成骨细胞中含有丰富的OMP,它参与骨代谢的调节。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等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含有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649,的一种蛋白质。国内外已有相当长的相关研究历史,也有很多的相关报道。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它能显著改善骨骼合成代谢,增强骨密度,促进骨量增加,延缓骨骼衰老,使机体骨骼更健康。”http://www.telunsu.net/news/2006/20066221501730518.html
    
网上据此有人怀疑蒙牛所说的“造骨牛奶蛋白”其实是把国内外都有众多研究的一种著名的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给换了个名称而已,类似于“脑白金”将褪黑激素改叫“脑白金”。不过,蒙牛特苏的宣传材料又声称OMP是“由蒙牛乳业的科研人员发现并命名的”,似乎又是一种新发现的蛋白质。
   
我们姑且相信梅方权教授所言,OMP不是新发现的蛋白质,而是在“国内外已有相当长的相关研究历史”,那么就是把一种众所周知的蛋白质给改头换面推出,它很可能就是IGF-1,因为IGF-1也是含有70个氨基酸,分子量也是7649道尔顿,而且也是具有细胞分化和增值功能,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大部分由肝脏合成。如果不是IGF-1,也未免太巧了吧。
   
IGF-1顾名思义,其结构与胰岛素相似,是一种具有胰岛素一样的功能的激素,也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DNA合成,对人体几乎所有细胞——当然包括骨骼细胞——都能产生作用,参与骨代谢不过是它众多作用之一罢了,而且还不是其主要作用,岂能单单把这一次要作用拎出来,并改称之为“造骨牛奶蛋白”?
   
而且,人体也在制造IGF-1,其生产受生长激素的控制。人的IGF-1与牛的完全相同,为什么要把它改称“牛奶蛋白”?
   
牛奶中的确含有IGF-1。用巴氏消毒法(75摄氏度,45秒)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IGF-1变性,但是在高温消毒后(121度,5分钟)就检测不到IGF-1的存在了(Collier
et al., 1991)。蒙牛的“特苏”牛奶采用的是超高温瞬间灭菌消毒法(135-150度,4-15秒),2006年韩国有研究称用超高温瞬间法(130°C,2秒)灭菌的奶粉中,IGF-1的含量未见显著减少(Kang
et al., 2006)。
   
即便“特苏”牛奶中还有IGF-1,那么它将和其他食物蛋白一样,在胃肠道中被消化、降解,而不会被完整地吸收进血液中,至少对新生儿之外的其他人是如此(NIH,
1991)。
   
新生儿是比较特殊的一段时期,可以从食物中完整地吸收一些蛋白质。但是实验表明,即使用药理学浓度的IGF-1喂养新生儿,也不能使血液中IGF-1的浓度发生变化,用同位素标记法直接测量发现,从新生儿肠道吸收的IGF-1的量可以忽略(Donovan
and Odle, 1994; Odle et al., 1996; Burrin, 1997; Burrin et al,
1997;Donovan et al, 1997)。
   
在人的胃肠分泌物中已含有IGF-1,而且量比牛奶中的IGF-1高得多。1.5升牛奶中的IGF-1含量,还不到人体每天分泌的胃肠分泌物中的IGF-1的2%,还不到人体每天自己生产的IGF-1总量的0.1%(FAO/WHO,
1998)。因此即便你每天喝1.5升牛奶,即便牛奶中的IGF-1都被完整地吸收进了体内,对人体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退一步说,假如蒙牛发明了什么全新的技术,能够大大地提高牛奶中的IGF-1含量,而且还能让它们全都跑进血液中发挥作用的话,那大家可要担心了,因为有调查表明,血液中IGF-1浓度高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风险(Renehan
et al, 2004)。
   
现代养牛场通常给奶牛注射重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会刺激奶牛分泌IGF-1,进而增加牛奶产量,这些牛奶中IGF-1的含量也增加了数倍。因此国外有些人声称喝这种牛奶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号召大家去喝“有机牛奶”。但是由于以上所述的理由,这样的担心也是多余的。食物中的IGF-1既不是致癌物,也不是“造骨物”。对一般人来说,吃它和吃其他蛋白质没有什么区别。
Burrin DG (1997) Is milk-born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essential for neonatal development. J. Nutr. 127, 975S-979s

Burrin DG et al (1997) Role of milk-borne vs. endogenou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in neonatal growth. J. Anim. Sci. 75
,2739-2743

Collier RJ et al (1991) Factors affecting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concentration in bovine milk. J. Dairy Sci. 74,
2905-2911

Donovan SM and Odle J (1994) Growth factors in milk as mediators of
infant development. Annual Rev. Nutr. 14, 147-167

Donovan SM et al (1997) Orally administered iodinated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1) is poorly absorbed by
the neonatal piglet.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4,
174-182

FAO/WHO Join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1998) Summary and
conclusions from Fiftieth Meeting, Rome 17-26 February 1998

Hankinson SE et al (1998) Circulating concentration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The Lancet,
351 (9113), 9 May 1998, 1393-96

Kang SH et al (2006) The effects of dairy processes and storage o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I) content in milk and in model
IGF-I-fortified dairy products. J Dairy Sci. 2006 89(2):402-9

NIH Technology Assessment Conference (1991) Statement on bovine
somatotropin. JAMA 265, 1423-1425

Odle J et al (1996) Intestinal effects of milk borne growth factors
in neonates of agricultural importance. J. Anim. Sci. 74,
2509-2522

Renehan AG et al (2004)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I, IGF
binding protein-3, and cancer risk: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Lancet 363, 1346–1353

(XYS2007040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瞭望东方周刊》:方舟子交锋保健品行业

1 04 2007年

  方舟子交锋保健品行业

  □张伟靖
  《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10期 

  保健品行业争论再起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脑白金年轻态健康品”,这两句广告词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

  而在方舟子近期出版的新书《科学成就健康》中,这一流行多年的保健品也被列入了黑名单。“脑白金的成分是什么?是一种抑制性成熟的激素。滥用激素可能会增加中风的危险。”同时被点名批评的还有珍奥核酸等多家知名保健品。

  方舟子以学术打假而闻名,在他的书中几乎对目前中国保健品产业进行了全盘否定,“这本书其实是我这几年来揭露假药、假保健品方面的工作的一个总结,同时,我还想通过这本书让读者掌握一些科学方法和生物医学常识,提高自己识别假药、假保健品的能力。”

  而就在此前不久,中国保健协会牵头,22个保健品及原料标准项目同时签约,保健产业标准工程全面启动,据称这一项目是为了解决国内保健产业缺乏行业标准问题,完善标准正是为了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及安全性。

  方舟子质疑保健品

  “自从2000年起我开始关注国内的学术造假现象以来,假药、假保健品就一直是一个重要目标,因为我是学生物化学出身的,有这方面的识别能力,这个问题又相当严重,社会危害很大。”

  方舟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这本书的初稿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编好,当时找了好几家出版社,都因为书中点名批评了许多厂家,出版社怕承担责任而不敢出。后来新华出版社决定要出版,但是希望能做一些改动,这样就拖了一年多。正式出版的版本与初稿相比,少了一部分批评文字,多了一些正面科普的内容。

  “核酸是构成基因的物质,每个细胞都含有基因,因此只要有细胞,就有核酸。我们吃的食物都来自于生物,因此核酸、核苷酸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食物之中,我们每天都要吃进大量的核酸。不过,我们吃进去的这些核酸,是不可能用来补基因的,它们在消化道里被逐步消化掉了。”

  翻看方舟子的新书,可以看出,他试图用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语言阐述高深专业的理论。比较有趣的是,在他点名批评的几种产品中,他的论据与产品的宣传素材来源几乎一致,均是美国的发明与发现。

  “核酸营养和疗法是由美国纽约一名普通医生班杰明·富兰克在70年代一手炮制出来的。但是,科学界并不接受富兰克公布的结果,因为这些结果未能得到其他研究的证实。在20世纪7、80年代,美国也有人推销核酸营养品。美国法庭曾经在1981年2月5日、4月10日、7月20日、10月22日连续四次判决所谓核酸营养和疗法是通过虚假广告诱惑、骗取消费者钱财的商业骗局。”

  书中列出大量普通百姓从未听说过的国外医学界研究结果,“我是通过查阅生物医学方面的专业文献,例如国际学术期刊、国际专业机构的资料,而获得这方面的信息的。我可以保证我的介绍都有比较专业、权威的来源。”

  而最引起争议的则是他对于保健品整体所持的怀疑:“某些特定的人群需要通过吃保健品补充特定的营养素,例如孕妇需要补充叶酸。其他保健品的作用则没有确凿的证据,有的已知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有坏处,例如所谓核酸营养品。”

  保健协会针锋相对

  “政府、行业、正常企业都反对夸大宣传,是行业一直在禁止的问题,是违规行为。不能说有夸大宣传的行为,就判定其没有保健的功能。”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周邦勇说。

  按保健协会的介绍,中国保健品管理实行的是审批制,上市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将对送审品做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送审周期一般要在一年左右;而批准上市之后,卫生部监督中心、食品药监局、质检部门还会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查;上市后每5年,国家还会对保健食品的批准文书进行重新审核登记。

  2005年7月,《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
(试行)》开始施行,对保健食品的工艺及功效成分方面的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法规要求在申报资料中提供产品研发报告,均涉及到了生产工艺和功效成分部分。

  “申报保健品第一个就是安全性评价,包括对后代是否有影响,我们都作过鉴定的,所以方舟子说的是空穴来风。”

  “新的法规出来后,审批通过的保健品越来越少。所以06年开始,保健品数量在急剧下降。审批时要同时出具研发报告和市场调研,在某种程度上,比药还难。从今年开始,保健品证书要换证,这一换,又要换掉一大批保健品。”周邦勇说。

  “学术上的实验不能做为科学判定,实验室出来的结果和最终的结果还差距甚远,政府不可能单凭一个企业或者实验室成果就认定,还要求提供科学文献依据。文献还要看是定性定论的,还是仅仅是研讨,是定性定论的我们才采用。”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保健品行业确实还处于“亚健康”阶段,假冒伪劣与虚假宣传泛滥,让消费者怀疑反感。

  “我们一直在给保健品企业鸣冤,各行各业都有假冒伪劣,拿3.15来说,真正占造假主流的也不是保健品。”

  在采访中,周邦勇对方舟子反戈相击:“他一再声称保健品的商业利益,实际上他的核心就是商业,想炒作他的书,他没有新的观点,还是抓住夸大宣传这一点不放。我相信一个政府的责任感比得上一个方舟子,他始终抓住个别企业夸大宣传,由此全盘否定。”

  行业诚信亟需重塑

  尽管争论看起来激烈,但辩论双方在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就是企业夸大宣传的问题。周邦勇说:“今年我们提倡诚信年,应该分清有些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这个市场。”

  方舟子也向记者介绍,“美国保健品市场也非常庞大,一年的销售额达230亿美元,超过一半的美国人经常吃这类产品。占其中最大份额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类保健品,此外还有一些草药制剂、激素等其他类别的保健品。”

  不过,方舟子强调,美国保健品虚假广告问题不像中国那么严重,而且美国医学界人士经常向公众发出忠告,告诫公众不要轻信保健品宣传,不像中国医学界那样反而与假保健品产业同流合污。

  事实上,依靠虚假广告夸大功效的做法损伤了消费者的信心,其做法已验证是不可行的。10年前曾跻身于保健行业财富10强的企业,今天已经有近二分之一销声匿迹了。在近两三年间,保健品市场大幅回落,刚刚过去的2006年,保健品企业日子更是惨淡,这是行业诚信危机的大爆发。

  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提供给银行的一份行业分析称,“只有那些重视研发重视品牌建设的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机会再战沙场。对保健品企业银行应审慎,区别对待。保健品的研发和广告都是资金需求巨大的环节,银行应警惕企业产品研发质量低级、大量虚假广告,因为在新的环境下,这样的投入已经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较长时期的利润回报了。”

  而就在国内保健品产业遭遇信任危机的同时,外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06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保健品接近3000万美元,几乎是2005年同期进口数量的3倍,另据不完全统计,外资在中国通过自己建厂已经达到300到400家,在国内生产销售产业年产值可达到300亿。

  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韩国,保健品巨头们都期望能从中国市场上分一杯羹。从深海鱼油到卵磷脂,从蛋白粉到复合维生素,国外保健品正在国人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NPD市场调查公司一项调查显示,每百个购买保健品的中国人中,就有15个是在购买国外保健品,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看来保健品存在的本身是无需质疑的,可以预计,随着经济的发展,保健品市场只会逐步扩大。外资大举进攻,国家监管不断加强,消费者也日趋理性,过去的路子恐怕再也行不通了,这才是国内保健品企业面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