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总统发动“起源大战”

25 08 2005年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宗教与科学相互冲突的传统观念被贴上了过时的标签。这些时髦人士显然
对当今美国宗教界保守势力与科学界争夺公共学校的科学讲台的激战视而
不见。这场战斗的核心是:公共学校除了教进化论之外,是否还应该同时
教与进化论针锋相对的另一种理论——“智能设计论”,即认为生物体过
于复杂,不可能是进化而来的,而只能是由某种高级智能设计出来的?

一、布什总统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8月1日,布什总统在德州接受5家当地报纸的采访,纵谈天下大事,
这个问题也被提了出来。布什总统自称是“重生的”福音派基督徒(也即
原教旨基督徒),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如何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看来
也不愿激怒进化论的支持者,因此犹犹豫豫、闪烁其辞地答道:“我以前
(当德州州长的时候)说过啦,首先呢,这个决定应该由地方教育当局来
做,但是我觉得好像两边的观点都应该好好地教教。这样人们才能明白这
场争论是怎么回事。我认为教育的一部分是让人们接触到不同的思想流派,
我可不是在主张——你是在问我人们是否应该接触不同的观点,我的回答
是‘是’。”

    没有人注意布什总统在90分钟的访谈中还讲了什么,只有这含含糊糊
的几句话成了一颗扔向美国社会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各个美国科学团体,
包括美国生物科学协会、美国地球物理联盟、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天文学
学会,立即发表声明抨击布什总统的论调。布什总统的政治对手当然更不
会放过这个机会,民主党主席迪恩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指控布什“反科学”,
“智能设计论没有事实依据”。连布什的科学顾问马伯格博士在第二天就
与布什划清了界限,声明“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智能设计论
并非科学概念”。

二、神创论的进化

    要明白为什么布什总统表面上看来不偏不倚的几句话会引起这么大的
风波,需要将它放进历史背景中来考察。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后,在短短的十几年间,进化论就
以大量的确凿证据征服了整个科学界,成为最为牢靠的科学理论之一。这
种情形以后再也没有改变过。但是从进化论诞生之日起,信奉神创论的基
督教保守势力对它的抗拒也就开始了。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原教旨基督
教在美国社会的兴起,美国成为全世界反进化论势力的大本营。这个反进
化论风潮在1925年达到了顶峰,有15个州提出禁止在公共学校教进化论的
法案,在3个州获得通过。田纳西州代顿镇的生物学代课教师斯考普斯因
为教进化论而被判有罪,震惊世界。这次“猴子审判”(因为进化论往往
被一般人误传为“人是从猴子进化来的”而得名)至今在美国家喻户晓,
是名副其实的“世纪审判”。

    斯考普斯在1970年去世时,进化论已在法律上取得了胜利:1967年,
田纳西州议会撤销了反进化论法案。1968年,阿肯萨斯小石城的一位高中
生物教师挑战该州的反进化论法,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
院以政教分离为由判决反进化论法违宪。

    原教旨基督徒从此改变了策略,给神创论披上科学的外衣,称为“科
学神创论”,不再公开禁止教进化论,而要求把“科学神创论”做为科学
理论与进化论同等对待。1987年,路易斯安那州通过法律,要求在公共学
校给“科学神创论”同等教育时间。路易斯安那州的科学教师们挑战这一
法律,官司同样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认定“科学神创论”是宗
教,不能在公共学校做为科学理论传授,“同等时间法”也被判违宪。

    原教旨基督徒再次改变策略,把神创论改成“智能设计论”。为了避
免传教之嫌,小心翼翼地避免直接提到“上帝”,含糊其词地称之为“高
级智能”,并用大量的科学术语打扮自己,至少在表面上看来像是一种科
学理论。他们自己也知道,这种小把戏骗不了科学界人士,而热衷于向并
无专业识别能力的普通公众推销,鼓动他们向教育当局施加压力。约三分
之一的美国人为原教旨基督徒,约一半的美国人不接受进化论,因此,
“智能设计论”在美国民间不愁没有市场。特别是在保守的南方和中部,
这场草根运动搞得轰轰烈烈,而且也颇为成功。

    1999年,“智能设计论”运动在堪萨斯州初战告捷,该州教育委员会
以6比4表决将进化论的内容从州教育大纲中删除,这个中部小州一时成为
全国热点。在全美媒体的嘲笑声中,堪萨斯州的选民们让教育委员会中的
保守成员下课,新当选的教育委员会恢复了教育大纲中的进化论内容。但
是到了2004年,新一轮的选举之后,保守成员卷土重来,今年8月10日表
决在新大纲中对进化论做“更重大的批评”。目前全美有20个州正准备立
法挑战进化论教学,一些地方的教育当局已迫不及待地做出种种限定,例
如在生物学课本前面贴上批评进化论的声明,或在教学之前由校长向学生
宣读“进化不是事实,而仅仅是一种理论,大家要开明地对待它”云云。
这些限制不可避免地已经和将会被告上法庭。

三、“智能设计论”是伪科学

    就像一切科学理论,进化论也有需要补充、完善之处,但是“智能设
计论”并没能对进化论有任何的补充,它所针对的,乃是进化论之中毫无
疑义的部分,只不过其鼓吹者用歪曲乃至造谣的方法蒙骗外行而已。例如,
在“智能设计论”宣传之下,许多人都听说过“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仿
佛所有的动物类群是一夜之间在寒武纪(距今5亿多年前的一个地质时期)
突然出现,似乎不是进化而来的。“智能设计论”所隐瞒不提的是,在寒
武纪之前的地质时期,已有众多动物物种出现,寒武纪的动物并不是无中
生有出现的;“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持续了数百
万年;寒武纪的动物只是原始的类型,以后的物种都是逐渐进化来的。因
此,“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与进化论一点都不冲突,反而是生物进化的表
现。

    “智能设计论”的另一大理由是,生物体的结构复杂而完美,无法简
化,不可能逐渐进化而来。他们经常举人的眼睛为例,人的眼睛如此完美,
哪个部分都缺不得,怎么可能由不完美的眼睛逐步进化而来?不完美的眼
睛能有什么用?其实,这个问题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已经回答过了:
不完美的眼睛当然有用,而且在生物界屡见不鲜,把不同生物的眼睛从简
单到复杂、从不完美到较完美排列起来,就大体可以推测人眼的进化过程。
而且,生物的适应往往是非常不完美的,因而不可能是智能设计出来。例
如人的眼睛其实并不那么完美,而是存在许多“设计”缺陷,甚至是非常
愚蠢的“设计”,这只能是祖先在进化过程中留给我们的遗产。

    “智能设计论”并非什么新生理论,而是一百多年前早就被科学界
无情抛弃的旧教条的死灰复燃,毫无任何学术价值,在科学界臭名昭著。
美国最权威的两个科学机构——美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类似于中
国的科协)已一再声明“智能设计论”是伪科学,只有进化论才是科学理
论,进化是科学事实。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布什总统貌似公正的话会在美国科教界引起如此强
烈的反应。如果“智能设计论”乃是一种不同的科学观点的话,那么当然
不妨也让学生学习学习。但是“智能设计论”乃是伪科学,在科学的讲堂
是没有它的位置的。科学的讲堂不是货比货的市场,而是在经过了货比货
之后择优传授的场所。否则的话,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科学课上学炼金术、
占星术、地心说?在美国有一个有几千名会员的地平学会,根据《圣经》
的描述认定大地是平的,而不是圆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让学生学习这种
不同的“学术观点”?

    美国科学教师联合会执行会长维勒针对布什的言论指出:“它给其
他国家送去了一个信号,因为他们正在争夺科学技术领导权,而我们却被
一个伪科学问题分散了精力。如果我是中国,我会很高兴。”维勒先生看
来并不了解中国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美国社会文化和原教旨基督教在中
国的传播,同样有一股反进化论的暗流在中国涌动。反进化论思潮在中国
人文学界的影响不可低估,《达尔文的黑匣子》之类的“智能设计论”著
作被当成最新科学成果引进到中国,反进化论的报道也时见报端,甚至,
在美国发生的这场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在中国媒体上常常被歪曲成进化论
受到了来自科学方面的质疑。

    因此,我们今天关注发生在美国的“起源大战”,不应该抱着赏鉴闹
剧的幸灾乐祸的看客心态。我们关注它,是为了对没有国界的反科学势力
保持高度警惕,未雨绸缪,避免在中国重演这一幕。

2005.08.21

(中国青年报2005.8.24.)

(XYS200508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东方文化靠什么统治世界?

19 08 2005年

    北大季羡林老先生现在是被尊为国学大师的,虽然我只知道他的专长
在于印度研究,不知道他对国学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这大概是我的孤陋
寡闻。不过,我也知道季先生近来以国学大师的身份大力提倡国学、东方
文化,主张“东学西渐”、“东化”西方,发起、签署中华文化复兴宣言,
中华文化一统世界俨然指日可待,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扬扬自得。近日读
到季先生为青岛大学学报《东方论坛》“东学西渐”栏目而作的《东学西
渐与东化》一文,却让我看不明白季先生何以能断言“21世纪是东方文化
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

    季先生在文中声称西方文化的弊端是植根于西方的基本思维模式,即
西方是以分析思维为主导的,而东方文化之所以能济西方之穷,是因为:
“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它照顾了事物的整体,有整体概念,讲普遍
联系,接近唯物辩证法。”接近唯物辨证法,也就是不及唯物辩证法。但
季先生似乎忘了,唯物辩证法并非国粹,而是舶来品。众所周知,唯物辩
证法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源自德国古典哲学,其源头又可以
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恰恰是最为纯粹的西方思维、西方文化。如果所
谓“综合思维”真的是拯救西方文化的良药,那么西方自己就有唯物辩
证法可用,为什么非得绕那么大一个弯子找东方引进连他们自己的唯物辩
证法都不如的东方思维呢?

    为什么季先生认为西方文化在等待东方文化的拯救呢?据说,是:
“因为,西方文化在今天已逐渐呈现出强弩之末的样子,大有难以为继之
势了。具体表现是西方文化产生了一些威胁人类生存的弊端,其荦荦大者,
就有生态平衡的破坏、酸雨横行、淡水资源匮乏、臭氧层破坏、森林砍伐、
江河湖海污染、动植物种不断灭绝、新疾病出现等等,都威胁着人类的发
展甚至生存。”但是季先生所列举的这些“荦荦大者”的西方文化弊端,
却不是西方世界的专利。恰恰相反,在东方世界,比如咱们中国,这些弊
端要严重得多,反倒是西方国家不仅自己注意保护环境,还要满世界推销
其环保理念。在环保问题上,东、西哪一方做得更好,是任何一位在西方
国家生活、甚至旅游过的中国人都可以亲身感受到的。莫非破坏当今中国
环境的罪魁祸首乃是因为中国的文化比西方还西方,而西方国家对环境的
保护却是因为他们悄悄引进了东方文化?果真如此的话,还是先用东方文
化拯救中国自己的环境,再来向西方国家推销吧。

    我毫不怀疑东方文化、中华文化有值得继承、发扬、乃至推广之处,
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短处当成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来宣扬,甚至为此
而丑化西方文化。然而,中国人从来不缺自作多情的预言家。上个世纪有
许多人宣布过20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结果如何,大家都看到了。新世
纪才开始没几年,季先生又来宣布“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这是不以
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其结果如何,我们是看不到的。不
过我相信,即便季先生的客观规律终究成了主观愿望,到下个世纪还是会
有人宣布22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的。毕竟,井底之蛙的自我感觉是很好
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绝种的。

2005.8.9.

(南方周末2005.08.18)

(XYS2005081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

18 08 2005年

    60年前的8月6日,一枚绰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约8
万人被炸死。到当年年底,又有约6万人因受到这次爆炸的核辐射而死亡。
世界从此笼罩上了核战争的阴影,它的恐怖几乎使一个侵略国在许多人的
心目中变成了受害国。

    按后来的标准,这枚只有区区1.4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确实只是个
“小男孩”。现在的核弹头多数为数十万吨TNT当量,一枚就足以杀死上
百万人。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军备竞赛与裁军的循环往复之后,目前全世界
核武器储备仍有3万个核弹头,共计100亿吨TNT当量,把全人类灭绝十几
个来回还绰绰有余。

    核军备竞赛为何会疯狂到其结果大大超出了军备需要的地步,是一般
人很难理解的。其理论基础据说是为了将核武器做为战略威慑力量,储备
越多越吓人越好。另一条理由是,万一在核设施遭到敌国的突然袭击之后,
还能剩下足够的核武器进行反击。

    相应地,那些秘图首先发动核战争的狂人的如意算盘,便是如果能用
成百上千枚核弹头同时攻击敌国,把其主要城市、军事基地毁于一旦,免
遭核反击,就可高枕无忧了。即使闪电式攻击的计划无法执行得十全十美,
遭到了反击,最坏的打算也不过是本国上百座主要城市被毁,牺牲掉三分
之一人口,只要少于敌人的损失,或达到了战略目的,一狠心也可以承受
下来。

    但是即使是这些大发豪言壮语的军事家,也完全低估了核战争的后果。
核战争的结果并不能像常规战争那样简单地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来衡量。
卡尔·萨根等人在198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论证,大规模的核战争将会
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生态灾难,给全世界带来“核冬天”。这个观点在当时
饱受争议,特别是遭到右翼人士的攻击。但是20年来众多科学家的研究,
基本上肯定了其主要观点。

    核武器的威力一旦被释放出来,并不限于冲击波、热辐射、核辐射这
些能够对人员造成直接伤亡的短期后果。在大规模核攻击中被烧毁的城市
和油库将产生大量的微尘和烟雾,遮天蔽日,严重地影响全球气候。在几
个月内,全世界平均气温将至少降低10摄氏度,进入人为的冰川纪。由于
缺少阳光和气温剧降,大多数植物和全部的森林将被毁灭,因此又导致大
多数物种的灭绝。位于海洋生物链最底层的浮游生物也由于没法进行光
合作用而灭亡,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

    几个月后,微尘和烟雾消散,世界才重见天日,但是情形却更加糟
糕。核爆炸将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氧化氮,上升
到大气层的同温层,破坏了那里的臭氧层。没有臭氧的保护,阳光中的紫
外线将畅通无阻地直射到地面,足以杀死残余的植物、浮游生物,使大多
数陆地脊椎动物失明,并破坏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

    当然,地球不会因此毁灭,生命也不会因此灭绝。某些物种会适应新
的环境顽强地生存下去,新的生态系统也会逐渐重新建立起来,只不过这
将会是一个漫长得难以想像的过程。甚至人类也不会真的灭绝,会有人继
续生存下去,只不过会永远生活在一个更为原始和艰苦的环境中。即使发
动核攻击的国家没有遭到反击,也同样无法避免这场灾难。而人类文明将
会变成一个遥远的记忆,不复存在。

2005.8.15.

(中国青年报2005.8.17)

(XYS200508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快乐就在大脑中

11 08 2005年

    就像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神经生物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纯属偶然。

    上个世纪40年代,神经生物学家已掌握了一种研究大脑功能的新方法:
在动物大脑的某个区域植入电极,用微弱的电流刺激它,看动物会有什么
反应。1949年,马贡等人用这个方法发现在中脑网状系统中,存在睡眠控
制中枢。这个发现一时成为热点。

    奥尔兹在1953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到麦克吉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也想
重复马贡的实验。他花了一周的时间给老鼠的大脑植入一个自己用电线制
作的电极,准备在下个星期一开始正式实验。星期天上午,奥尔兹到实验
室先试试看实验设备是否已经准备好了。他把老鼠放在空旷地带,给它施
加短暂的电击。他当时并不知道,植入老鼠大脑中的电极并没有对准中脑
网状系统,而是插到了靠近中脑的一小束神经束(内侧前脑束)中。但是
他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老鼠在挨了电击之后,虽然可以自由跑动,
却总是回到施加电击的地方,似乎等待着下一次电击。

    奥尔兹起初以为老鼠只是对电刺激感到好奇。他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
发现并非那么简单。如果把老鼠放进迷宫中,它将很快学会跑往施加电刺
激的通道,甚至为此抛弃食物。如果在老鼠和电刺激之间放上各种各样的
障碍物,老鼠历经千辛万苦也要跑向电刺激。一只老鼠即使被饿了10天也
不愿意穿过带电的铁丝网去享受食物,却愿意忍受电网电击的巨大痛苦,
冲过去接受电刺激内侧前脑束。

    奥尔兹教会老鼠自己踩控制杠施加电刺激后,老鼠将不分昼夜,废寝
忘食,一刻不停地踩控制杠刺激内侧前脑束,每小时可达1万次之多。把
饥饿的实验老鼠放进同时放了食物和控制杠的笼子里,老鼠将立即冲向控
制杠不停地刺激自己,浑然忘了饮食。事实上,除非实验人员关闭电流,
否则老鼠将忘掉所有的一切,一直自我刺激下去,直到精疲力竭昏厥为止。

    显然,老鼠通过刺激自己的内侧前脑束,找到了一种无上的、绝不厌
倦、永无满足的快乐。并非只有老鼠的大脑才有这样的“快乐中枢”。生
物学家们对鱼、鸟、猫、狗、兔子、猴子、海豚等多种生物做了类似的实
验,都获得了类似的结果。人也不例外。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图兰大
学精神病专家希斯做了一个按今天的伦理标准很成问题,不太可能还会有
人去重复的临床试验。他往精神病和精神障碍患者的大脑中植入电极,希
望通过刺激其快乐中枢使他们痊愈。如果把电极按钮交给患者,他们会反
复按它,有时能连续按上上千次。有些患者在装上这个由他们自己控制的
装置之后,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到80年代,生物学家对快乐中枢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知道控
制它的神经递质是多巴胺。这个中枢的生物学功能是对生物体的生存、繁
衍有益的行为做出奖赏,因此又被称为“奖赏中枢”。所有自然的和非自
然的(例如吸毒)的快感都被认为与奖赏中枢和多巴胺的分泌有关。近年
来,有些神经生物学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奥尔兹发现的“快乐中枢”其
实是欲望中枢,真正的快乐中枢在其他地方,控制它们的是另一类神经
递质(内啡肽、脑啡肽等类鸦片物质)。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所感到的快乐,乃是某种神经递质刺激大脑某个
区域的结果,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快乐,不管看上去
是多么的超然、“形而上”,音乐的美感、爱情的甜蜜、做出重大发现的
惊喜、得道的飘然乃至宗教信徒的狂热,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大脑中的一
次次电击。

    如果这个结论让你觉得很沮丧的话,希斯的一个发现也许会给你一丝
安慰:当他把电极按钮交到患者手中时,他们并不会像奥尔兹的老鼠一样
一刻不停地刺激自己直到昏厥。只要他们快活,就不觉得有刺激自己的必
要。人毕竟不是老鼠。

2005.8.8

(中国青年报2005.8.10)

(XYS200508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外来物种悲喜剧

5 08 2005年

    加利福尼亚中部有我所见过的最壮丽的海岸线。沿着蜿蜒曲折的1号公路缓
缓行驶,放眼望去是一处处美得让人忘记了路途险峻的风景。无边无际汹涌而来
的波涛拍打着嶙峋、粗犷的花岗岩峭壁,屹立着一片片迎着海风生长起来的柏树
林。有时也会见到一株离群的柏树独自面对海洋,被海风塑造得奇形怪状。在蒙
特利海湾著名的“17英里车道”景区,其标志就是长在伸入海中的悬崖上的“孤
独柏”,迎风招展,仿佛一株迎客柏。

    如果没有这些被称为蒙特利柏的特有物种,加州海岸线的风景将大为逊色。
看着蒙特利柏,特别是看着“孤独柏”,不能不让人惊叹其生命力之顽强。它们
的寿命大约是300年,在死后,其树干也不会很快腐朽,而是变成“鬼木”。有
谁会想到,当蒙特利柏在两百多年前被人们发现的时候,这种更新世冰川时代的
遗物正濒临灭绝,蒙特利海湾的两处小树林是它们最后的避难所呢?

    是其美丽征服了人类,也拯救了它们。人们在加州海岸大量地种植蒙特利柏,
特别是在蒙特利海湾,更是满山遍野,成了加州海岸的象征。1838年,蒙特利柏
漂洋过海被引进到了英国,随后又向欧洲和澳洲其他国家传播,装点着世界各地
的海岸。

    加州海岸满山遍野还分布着另外一种植物——冰叶日中花,不过在车中
难以注意到。这是一种低矮的草本植物,在一大片一大片密密麻麻多肉的叶丛中
间,盛开着红色、白色或黄色的放射状花朵。这种在加州公路两旁随处可见植物
并不是加州的原有物种。它原产南非海岸,做为观赏植物被引进到了世界各地。
由于冰叶日中花极为耐干旱,适合在沙土中生长,而且一长就是一大片,在20世
纪初,它被引进到了加州,人们在铁路旁边种植它们,用以固定沙土。之后又出
于同样的目的,在公路两旁大面积地种植,直到20世纪70年代,已种植了数千英
亩。

    它们迅速地扩散开去,向海滩、沙丘、岸边灌木丛、树林蔓延,能适应各种
各样的土壤和气候,即使在有竞争物种和草食动物存在的地方也能建立自己的殖
民地,组成一整片不断扩展、密集得几乎无法穿透的像地毯一样的草丛。有一个
发生在1980年的真实故事可以反映这种草丛的密集程度:加州一个乡村俱乐部的
高尔夫球场有一片冰叶日中花的草丛,球一旦滚入草丛中就再也捡不回来。该高
尔夫球场的练习用球以惊人的速度在丢失,在排除有人偷盗的可能性之后,冰叶
日中花草丛成了怀疑对象。用推土机将其清除后,竟找到了1万2千只练习用球,
可供该球场使用4年。

    但是冰叶日中花草丛所能吞没的并不仅仅是高尔夫球。它们疯狂的扩张不仅
占据了本地物种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资源,而且由于防止了沙丘的自然流动,使一
些适合在沙丘中生存的物种受到了致命打击。此外,冰叶日中花能增加土壤中的
盐分,抑制了本地植物的生长,并影响了土壤动物的生存。因此,它现在在加州
被视为是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

    现在一提起物种入侵,许多人就为之色变,似乎所有的外来物种都会带来灾
难。实际上有史以来人类一直在引进并成功地利用外来物种,我们今天所栽培的
植物、所饲养的动物,大部分都不是本地原有,这个引进、输出过程将会一直持
续下去,不可阻挡。但是人们也很容易忘记,一个外来物种被有意无意地引进某
个地区时,有时会破坏生态平衡,成为危害。在人类引进物种的历史上,既有蒙
特利柏这样的喜剧,也有冰叶日中花这样的悲剧,不可一概而论。

2005.7.30

(中国青年报2005.8.3.)

(XYS200508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