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基因的奴隶

30 12 2004年

    许多人在干活时往往一开始磨磨蹭蹭,眼见快到最后一刻了才开始卖
力,比如说,经常到截稿期临近了,才开始动手写专栏文章。猴子也是
如此。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训练猴子在
看到计算机屏幕上的红点变成绿色时,松开操纵杆。猴子要成功地操作几
次才能获得奖励(喝一口水),计算机屏幕上有个灰色的横条,越接近奖
励目标就变得越亮,猴子由此可知它离奖励目标还有多远。越接近目标,
猴子操作起来越积极、越认真、越准确。

    研究人员往这些猴子的大脑中注射一小段特别的DNA,它能和脑
细胞中一个关键的基因相结合,暂时关闭这个基因的活动。这个基因生产
一种被叫做D2受体的蛋白质,它与多巴胺结合后,刺激神经细胞发生变
化。没有了这种受体,这些猴子跟换了个“猴”似的,变成了工作狂,不
再注意何时能得到奖励,一开始就积极、认真地工作,不知疲倦地一直那
么干下去。

    人体也存在类似的受体和机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
识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生理机制,例如,强迫症和躁郁症患者经常不计报
酬狂热地工作,也许就与D2受体失常有关。

    最近,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后,有人惊呼人类奴性基因被发现了,担心
如果这种技术被应用在人类身上,人类社会是否会走向奥尔德斯·赫胥黎
小说中的“美丽新世界”?在《美丽新世界》一书中,赫胥黎描绘在未来
世界,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埃普斯隆族,他们的大脑被用药物麻醉,成
为毫无怨言地干繁重工作的奴隶。在赫胥黎之前,也有人设想过类似的情
景。鲁迅在《春末闲谈》中就提到过,有一位神经过敏的俄国艺术家曾经
发愁地对他说:“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
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

    如果用遗传工程技术一劳永逸地让人变成天生的奴隶,那当然要比使
用药物麻醉省事、可靠得多。不过,D2受体基因并不是什么奴性基因,即
使把它去除,制造出来的大概也只是一些得了强迫症、躁郁症的工作狂,
并非天生的奴隶。工作狂任劳任怨,却未必就奴性十足、甘心永远任人指
使。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将来某一天在人身上发现奴性基因呢?我觉得这
个希望很渺茫。通过调查、比较自小被分开养大的同卵孪生子的性格,我
们知道人的性格的形成受到基因的影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大约各占一
半。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人的思想也与基因有关。奴性是一种思想,
而思想只能是在后天形成的,例如经过洗脑而形成。即使某些基因变异会
影响人的性格的形成,使人更容易被洗脑而产生奴性思想,也不是天生、
必然如此,仍然离不开后天的培训。人是会思想的动物,而不是基因的奴
隶。

2004.12.25.

(中国青年报2004.12.29)

(XYS200412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猿:人性,太人性了

23 12 2004年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12月7日,美国伊利诺州布鲁克菲尔德
动物园为一头名叫芭布斯的雌性大猩猩举行了哀悼仪式,不过参加者
不是人,而是其他大猩猩。芭布斯享年30岁,是这个大猩猩群体中的优势
雌性,因为肾病医治无效而在当天被处以安乐死。管理员曾经看过俄亥
俄州哥伦布斯动物园为一头大猩猩举行哀悼仪式的录相,于是决定也给他
们管理的大猩猩一个机会。

    只见大猩猩们列队走到了芭布斯的身旁,第一个走来的是芭布斯9岁
的女儿芭娜。她到芭布斯身边坐下,握住芭布斯的手并拍打她的肚子,然
后把头枕在芭布斯的手臂上,就像她们以前经常做的那样。之后,她站起
来看看管理员,走到芭布斯身体的另一侧,把头埋在芭布斯的另一支手臂
下面,继续拍打她的肚子。芭布斯43岁的母亲阿尔法第二个走了过来,
其他大猩猩也挨个挨个地走到芭布斯身边,温柔地嗅芭布斯的身体。只有
这个群体的雄性首领冷眼旁观。

    这一切并非在管理员的指导下进行的,也不是因为这些大猩猩被养在
动物园中而沾上了人气。生物学家们早就观察到野生大猩猩会举行仪式哀
悼死去的大猩猩。其他类人猿也有类似的行为。我曾经看过一个录相,在
一次战斗中,有一只黑猩猩阵亡,同一群体的黑猩猩举行哀悼仪式,聚在
一起挨个慰问死者的兄弟。黑猩猩在暴雨中,或瀑布前,会翩翩起舞,似
乎是对大自然感到敬畏,就像原始人跳起祭神舞。

    许多思想家把战争视为人类的邪恶本性,但是类人猿内部也会爆发战
争。珍·古德尔曾经在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观察到在两个黑猩猩部落之
间爆发了一场“四年战争”。在战争期间,他们有系统地互相追击、残杀,
有十多头成年黑猩猩和所有的小黑猩猩因此丧生。那些脱离原部落加入另
一部落的“叛徒”是被攻击的重点目标。在准备偷袭时,战士们会在森林
中列队行进,小心翼翼地踩着石头,避免发出响声惊动敌人。

    类人猿也能表现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1996年8月,同样是在布鲁克
菲尔德动物园,上演了令人感动的一幕。有一名3岁的小男孩掉进了大
猩猩的笼子中,并失去了知觉。在游客们的恐叫声中,一头名叫宾提爪娃
的雌大猩猩迅速过去抱起这位小男孩,赶走了另一头逼近的大猩猩,温柔
地将小男孩放在笼门的后面。小男孩在那里被救出治疗,很快就康复了。
一名游客用录相摄影机拍下了整个过程。

    类人猿这些充满人性的行为,不管是邪恶还是美好,都在提醒我们,
他们要比我们想像的更接近人,是我们名副其实的兄弟物种,和我们并不
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这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人类的动物起源,人性也是
进化而来的自然产物,并不是神灵赋予的某种神秘的东西。

    现存类人猿只有亚洲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小种黑猩猩四个物种,
都濒临灭绝。灭绝的原因除了其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外,偷猎也是一个重要
因素。在非洲某些地方,吃猿肉成为招徕游客的一个卖点。我们也许应该
把吃猿肉视为吃人肉,并以谋杀罪起诉偷猎者。

2004.12.14.

(中国青年报2004.12.22)

(XYS200412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别怕,不是要转你的基因

16 12 2004年

    两年前,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从欧洲蔓延到了中国。绿色和平组织在
中国的代理人指控雀巢产品含有未标明的转基因成分,愤怒的消费者因此
控诉外国大公司试图拿中国人当小白鼠做试验。最近,由于中国有关部门
启动大规模种植转基因水稻的评价程序,再次在中国掀起了反对转基因作
物的风波。这回的矛头所指却是中国研究转基因作物的科学家,《南方周
末》12月9日头版头条的导言很好地概括了这种指责:“在转基因稻米的
安全性存疑的情况下,中国一些科学家大力推动这种产品的商业种植,让
人怀疑其中关联的利益。”

    大米做为中国人的主食,其安全性问题要比任何一种食品都更能触动
中国人的神经。但是我们并没有见到转基因食品的反对者有什么证据来支
持他们对安全性的质疑,反而有许多证据表明目前上市或准备上市的转基
因食品是安全可靠的。反对者只能采用“现在证明是安全的并不能说明将
来就没有问题”这种狡辩。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逻辑,那么我们也可以质疑任何食品的安全性。
比如,我们更有理由质疑杂交水稻的安全性。转基因水稻转入的不过
是一种或少数几种我们已知其功能的基因,而杂交水稻却是把成千上万个
我们还一无所知的基因混杂在一起,尽管我们目前没有发现这会有什么隐
患,但是谁敢保证将来就一定不会被发现有问题?我们甚至还有证据表明
普通水稻是有害健康的。大米中含有肌醇六磷酸,这种分子能和食物中的
铁结合使铁不容易被肠道吸收,因此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容易患上缺铁性贫
血。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宣布大米是不安全的食品而反对种植水稻?事实
上,用转基因技术恰恰可以克服大米的这个害处。目前正在推广中的“金
大米”,为此转入了三个外源基因,分别用于破坏肌醇六磷酸、制造用于
储存铁的铁蛋白和帮助肠道吸收铁。

    我接触过很多反对转基因的人士,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并不知道
转基因是怎么回事。许多人望文生义,误以为转基因食品要转变人体的基
因,为此忧心忡忡。从上面举的金大米例子可知,转基因指的是把外源基
因转入作物之中发挥有益的作用,并不是要转变人的基因。那么,如果人
吃了转基因大米,会不会无意中也把人的基因给转了?这是不可能的,因
为所有的基因,不管是大米原有的,还是人为转入的,化学成份都一样,
都是由核酸组成的,在人的消化道中都会被消化掉,而不会被人体细胞直
接吸收、利用。如果你担心转基因大米中那一两个外源基因会在你的体内
作怪,那么大米中原有的成千上万个基因同样值得你的担心。因为所有基
因的化学成份完全一样,如果人体有可能吸收、利用某个外源基因,也就
可能吸收、利用其他外源基因。那样的话,我们吃任何食物,都有可能被
转了基因!

    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会让专业人士哭笑不得。那些
反对转基因最激烈、嗓门最大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在反对什么。甚至
连绿色和平组织也难以搜罗到懂行的分子生物学家充当科学顾问。这次为
绿色和平组织撰写《中国转基因水稻对健康和环境的风险》的两名科学顾
问,一个是兽医,一个是土壤专家;接受《南方周末》专访的另一科学顾
问是美国一所野鸡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他们懂多少分子生物学,在转基因
问题上有何权威性可言?

    正因为这些专职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人士自己也知道无法从学术上赢得
辩论,所以只能散布阴谋论,把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家全都妖魔
化为利欲熏心之徒,而无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并不是所有的分子生物学
家都从事转基因技术的开发,更不是都有商业利益在里头,他们之所以支
持转基因技术,不过是因为比一般人更明白什么是转基因罢了。

    反对转基因的活动家把自己打扮成反抗科学界阴谋、为公众代言的勇
士。他们的立场早已确定,并不只是要反对某种转基因作物,而是要反对
一切转基因产品,在甚至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甚了然的公众中制造恐慌、煽
动仇恨。所以试图用更多的证据说服他们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如果我们听
任他们在媒体上愚弄世人而不加以反击,那么这项刚刚起步、有着无限美
好的应用前景、甚至可能最终解决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的新技术,就可能
被以正义的名义扼杀掉。

2004.12.12.

(《中国青年报》2004.12.15.)

(XYS200412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永动机”重现江湖

8 12 2004年

   《光明日报》在12月2日头版正中央位置登出一则报道“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
新的能源出路”,声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
管在不需要外加任何能源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
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将是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云云。

    实际上这是一则旧闻,早在2000年3月29日,同一家报纸、同一名记者便以
“巧用环境中能量 不需光照能发电的二极管制成”为题更详细地报道过了这个
“发明”。检索文献可知,实际上徐业林宣布制成这种神奇的“无偏二极管”已
有近二十年的历史。1986年,他在《潜科学杂志》首次宣布实现这项发明,1988
年更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著《从单一室温环境获得能量的实验与研究》
专门介绍此项发明。

    这项据称已获得多国专利的发明的原理很简单,据称“无偏二极管”从环境
吸收热量后,半导体中的电子能自发形成电流,电流流过负载电阻,电阻发热,
热量散发到环境中,通过环境再还给二极管,如此形成循环,二极管便可依靠从
环境吸收热量而持续输出能量。

    徐研究员声称他的这项发明是利用所谓“内能”,既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是永动机,而是像自然界中的水
-空气循环那样“巧用循环”。水-空气循环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有太阳能
补充能量,与徐研究员的“巧用循环”并不是一回事。“无偏二极管”如徐研究
员的专著名称所表明的,是要“从单一室温环境获得能量”,而热力学第二定律
已指出,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要从单一和
均匀的热源(例如海洋、大气层)吸取能量实现循环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无
偏二极管”实际上就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二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的永动机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也有人公然打着永动机的招牌行骗,而且颇为成功。今年年初我们曾经揭露
过一位自称是“新加坡籍华人”、“博士、院士、专家委员”,名为“梁星人”
的人,他声称建成了“宇宙引力能永动机”,而且还在海南省建了一家“海南星
人永动机发电厂有限公司”正在生产用该永动机装备的车辆。被揭露后,该人沉
寂了一段时间,但是最近又开始活跃起来。他组建的“环保(永动机)高科技发
展有限公司”给媒体发去邀请书,邀请记者出席将于12月27日在珠海度假村举办
的“永动机问世全球性新闻发布会”。据报道有人曾被这个永动车项目骗去300
多万元,吉林有工程承包商也曾经被声称要投资66亿元建永动机工厂的“星人公
司”骗走几十万元工程保证金。著名的河南临颍南街村为了搞永动机项目,共投
资2000多万,最后全打了水漂,其党委书记后悔莫及,说是他在南街干了30多年
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自古以来,鼓吹永动机的无非两类人,一类是无知(不懂物理学定律)
或偏执(不承认物理学定律)的空想家,一类是诈骗投资的骗子。对第一类人我
们可以同情他们,对第二类人司法机关则应该侦查、惩处(据报道公安部门已介
入调查梁星人事件)。凡是自称已研制出永动机并到处推销拉投资的人,肯定是
百分之百的骗子。不过,虽然徐研究员早在2000年就“热切盼望得到企业界的支
持”,鉴于他承认“无偏二极管”还不实用,与梁星人一伙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的,我宁愿把他归入空想家一类。

    永动机不可能存在,这已是科学常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能在报刊上见到制
造出永动机的科技新闻呢?我想原因也有两种:一种是属于拿人报酬替人宣传的
有偿新闻,一种是由于记者科学素质不高,把永动机当成重大科技成果热心报道。
我猜测《光明日报》的报道应该属于第二种,因为有别的记者在看了这则报道后
说,他如果收到这样的新闻稿,也会当成重大科技成果加以报道。没有学过大学
物理的人不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第二类永动机不容易识破,比较有欺骗性,
普通记者受其蒙蔽,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即便自己没有辨别能力,为什么不向
其他专家请教,只听发明者的一面之辞就急急忙忙地发表出来呢?所以这反映的,
不仅仅是记者、编辑的科学素质不高,新闻素质也是大成问题的。

2004.12.4.

(《中国青年报》2004.12.8)

(XYS200412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