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称打工皇帝唐骏留学创业等经历多处造假

5 07 2010年

2010年07月05日广州日报

从7月1日晚上8时20分至昨日,曾创办中文网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的科普作家方舟子一连在自家的微博(http://t.sina.com.cn)上发出21条记录,把矛头指向新华都集团总裁兼 CEO、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骏。

在这一系列微博中,方舟子从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透露的其个人学位、求学及工作经历中,提出了多个质疑,并出示了部分查证证据,提出 “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造假?”

截至记者发稿,方舟子以及唐骏的微博上,网友对此事件的讨论依然在进行中。不过作为被质疑方,连日来都有更新微博的唐骏却一直没有作出任何正面回应,使这场“微博”地震暂时成为一出独角戏而非连续剧。

文/本报记者 邱瑞贤

质疑方:匿名举报 去年已见端倪

科普作家方舟子的微博开通后,宣称“方舟子没有兴趣听取关于为人处世的任何忠告,也不欢迎中医、风水、易经、国学以及各种伪科学‘大师’及其信徒的‘关注’”。在7月1日之前他发表的微博记录中,大多数是发表科普常识或回答各种网友的科普问题。

但是他显然没有忘记自己从2000年就开始的“学术打假”目标。7月1日晚上8时20分,方舟子忽然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个回复网友“萨根”的微博: “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造假?”

而记者经过查阅相关报道发现,早在去年4月21日,就有消息称,有匿名人士在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发帖,质疑“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 唐骏的博士学位有假。当时,这位署名为Albert的作者在“新语丝”网站发帖称,自己于1991~1996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从未听说过唐骏。随后,方舟子在该帖中表示,在美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查不到唐骏的“博士论文”。

时隔一年有余,方舟子再次对唐骏的学历提出了质疑。在他对该事件发出第一条微博后,有网友即反问他有何证据。因此方舟子仅隔50分钟后就发出了第二条微博,称有两项关键证据,“一、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校友名单中没有此人。二、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中找不到此人的论文。”其后他更称根据查证,“在 2001年之前加州理工学院就没有华人得过计算机博士学位。到现在也没有姓唐的得过。”

据了解,在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第二章第56节最后一段写道:“办到第二家公司,我差不多已放弃了学业。但凭借语音识别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我最后还是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连环“开炮”:学位、工作、论文都受质疑

7月1日方舟子发出的这一系列微博,立即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不少网站迅速转帖放在头条位置。当晚,方舟子承认,他没有读唐骏的书,是因为“有人举报我做了查证而已”。

他指出,“美国的名牌大学不是中国名牌大学,不会允许你‘在职读博’,靠糊弄出一个‘成功’或一篇论文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那是卖文凭的野鸡大学的做法。”因此,只要查不到名字和论文,唐骏就不可能在该校拿到博士学位。

方舟子对该事件的关注一发不可收拾。7月2日凌晨4时27分,他甚至留意到唐骏在书中描述的求学经历细节,“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说他 1994 年到微软工作时才第一次使用电子邮件,感到十分新鲜。我作为生物化学系的学生,1992年就已开始使用电子邮件,他作为‘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居然没有用过电子邮件?”

其后,他迅速转而关注唐骏的其他经历——书中称,“他在90年代初到美国自办公司有几项发明,靠卖专利赚了钱并引起微软的重视。但是查美国专利局自 1976年以来的专利全文数据库,在1999年之前并无叫Jun Tang的人获得过专利。唐骏去微软用的名字还是Jun Tang,不太可能用别的名字申请专利。”

对于唐骏在书中称自己曾获得的“大头贴照相机”和“卡拉OK打分”专利,方舟子称经过查证,都有专门的拥有者,而均非唐骏所有。而对于唐骏自称在美国办了“美国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开业5个月在洛杉矶的移民咨询业中排到第一位,他是该事务所的唯一律师;方舟子质疑:“唐骏没有任何法律学位,也没有美国法律知识(自称一边啃法律书一边接案),有何资格在美国当律师替人办案?他说不敢见客户怕露馅,就不怕见移民官露馅?”

被质疑者:对此事保持沉默

截至记者发稿,方舟子对唐骏的质疑仍未停止。在最新发表的微博中,对唐骏在书中称自己在美国创办的多个公司,方舟子均表示经查证后发现,唐骏并不是注册人。

连续四天发表数十条微博,方舟子看来是下定决心要攻出唐骏的“学位门”了。在他发出第一条质疑微博开始,就有网友开始到唐骏的微博上留下评论,提出要唐骏回答质疑。

连日来,记者尝试联系唐骏本人对此事作出回应,但未果。其秘书李小姐称,“方舟子这个人有问题,是个偏执狂,他写这些是为了炒作自己,我们不准备回应,因为回应这样人的问题,让我们也显得很无聊!”

截至目前,唐骏本人对此事依然沉默。记者发现,虽然从7月1日至昨日期间,唐骏一直都有在微博上活动,并发出了近10条记录,但是看起来他完全没有理会方舟子的连环开炮——在唐骏近几日的微博中,大部分都在讲述他观看“世界杯”的感受。

其中只有一条提到接受媒体采访的微博,是7月3日傍晚发出的。唐骏称,“刚才有媒体采访我现在最享受的是什么: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工作,最担心的是什么:什么都不担心,最在乎的是:明天是否下雨(不下雨可以打球)……”但是这条记录似乎并未写完,后面的一些语句无法显示出来。

在唐骏的微博上,有数十条网友提出让他回应方舟子质疑的留言,但是唐骏到目前为止都未加以理会。

网友大辩论:能力与学历孰重?

虽然唐骏的“学位门”事件,目前仍然是只有方舟子一方的质疑,却已引起大量网友的关注。“到底一个人的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唐骏的学历作假到底是否影响他的成就?”不少网友已经在方舟子和唐骏的微博上,进行了唇枪舌剑的大辩论。

孙晓坤:学历,很重要吗?看看唐的成就就好了,那东西值得炫耀或者拿来证明什么吗?

贪吃的大狗:即使人家不是博士,他的成就也不是随意一个人就能达到。他凭自己创出了一番成就,你们凭什么说他,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同安砖家:我对“学历造假”这一行为不做任何评价,也无意在道德层面探讨“学历造假”的性质。我想此时此刻,大多数人只想知道一个客观答案:唐骏是否在学历上造假?请回答是或不是。

慎用舌头:学历有何重要,重要的是实践的成绩,学历再高,没有实践的成绩,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一类。

守望者1975:学历造假的话关系一个人的诚信问题,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希望唐骏正面方舟子的质疑,拿出一个真的学历证书让大家看看开开眼界!要知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只有心虚的人才会躲闪回避!



辽宁台“今晚博客”将播出“方舟子谈保健与养生”

3 07 2010年

今晚10点20分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辽宁的网友可看看我对保健品公司老板发飙的部分有没有保留下来。



“打工皇帝”唐骏身陷“学位门”

3 07 2010年

2010-07-03山东商报

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打工皇帝”唐骏突然身陷“学位造假门”。从7月1日起,有“打假斗士”之称的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称其一直引以为豪的博士学位系伪造。记者王赟实习生徐进

热闹大约是从当天21:10开始的,方舟子发出的微博写道:“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造假?”

这个疑问源自唐骏写作的畅销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说他1994年到微软工作时才第一次使用电子邮件,感到十分新鲜。我作为生物化学系的学生,1992年就已开始使用电子邮件,他作为“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生”居然没有用过电子邮件?……唐骏造假的证据体现在:加州理工的计算机科学校友名单中无此人,也无人姓唐;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无此人论文。”方舟子在微博上详细解释。

而唐骏给自己的描述是:1990年-1993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就读,获得了博士学位。

截至发稿时,唐骏尚没有就此做出公开回应,依然在忙碌,昨日早上9:35,他写短信发微博,“昨天在谈一家网游公司的收购,国内网游团队很多,有个二万在线就可以支撑下去,感觉做网游是相对保险的。”

昨天下午3:40,方舟子又进一步质疑唐骏:“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称,他在90年代初到美国自办公司有几项发明,靠卖专利赚了钱并引起微软的重视。但是查美国专利局自1976年以来的专利全文数据库,在1999年之前并无叫JunTang的人获得过专利。唐骏去微软时用的名字还是JunTang,不太可能用别的名字申请专利。”

昨日,本报记者就“学位事件”电话采访唐骏,他告诉记者,“懒得回复他们。正忙着改剧本,剧本快好了,到时候发布会你要来捧场的。”

他说的剧本,是一件自己认为是很伟大的事情,打算拍一部名为《你行我素》的电影,此部电影还有马云、冯仑、俞敏洪、王石、李开复、潘石屹、张朝阳、李彦宏等企业家参与。“我想通过这部电影说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年轻人,如何从底层奋斗到高层的故事,以此感染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学会有梦想,对生活有希望。”

他告诉记者,他最近的生活很惬意,“不再像创业时期那样地忙碌,闲暇之余开始学习品味红酒、听音乐或者拍电影……”前两天,他还在微博里研究讨论“《色戒》的那场经典床戏”。



方舟子微博指称唐骏学历造假

3 07 2010年

记者:范海涛
2010/07/03北京青年报

从7月1日晚上开始,科普作家方舟子质疑唐骏学历造假的微博客再一次引发了一次微博地震。从7月1日晚上10点16分开始,方舟子开始在本人的微博客上发表有关唐骏学历造假的微博客。方舟子列举了一些唐骏在其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里所陈述的学历问题,然后一一展示相关证据,希望证明唐骏的博士学位有问题。昨天,记者致电唐骏本人,和以往他亲自接电话的习惯不同,这一次是唐骏的秘书李小姐接听的电话。在电话里,李小姐对记者表示:“方舟子这个人有问题,是个偏执狂,我们不准备回应,因为回应这样的人的问题,让我们也显得很无聊!”

方舟子微博客

质疑唐骏学历

从7月1日晚上10点16分开始,方舟子对唐骏的炮轰就悄然开始了。方舟子的第一条微博客写道:“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第二章第56节最后一段:‘办到第二家公司,我差不多已放弃了学业。但凭借语音识别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我最后还是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假的,除非这个‘加州理工学院’是个野鸡大学的巧妙翻译。”

随后,方舟子拿出证据说:“美国名牌大学不是中国名牌大学,不会允许你‘在职读博’,靠糊弄出一个‘成功’或一篇论文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那是卖文凭的野鸡大学的做法。当然,如前所述,唐骏造假的证据体现在:加州理工的计算机科学校友名单中无此人,也无人姓唐;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无此人论文。”

当天晚11点09分,方舟子继续发力,在微博客上写道:“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第二章还说他放弃日本的博士学位,到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博士后,顾名思义,是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做的研究。没有博士学位,如何做博士后研究?”

除了学历问题,方舟子昨天15点41分甚至对唐骏自述中的专利发起了冲击,他再发微博客写道:“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称,他在90年代初到美国自办公司有几项发明,靠卖专利赚了钱并引起微软的重视。但是查美国专利局自1976年以来的专利全文数据库,在1999年之前并无叫Jun Tang的人获得过专利。唐骏去微软时用的名字还是Jun Tang,不太可能用别的名字申请专利。”

唐骏秘书回应:唐骏不会造假

昨天记者致电唐骏本人,希望对唐骏的学历问题求得证实。与以往唐骏本人亲自接电话的习惯不同,这一次是唐骏秘书接听的电话。她对记者表示,“方舟子炮轰唐骏学历这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半年前就已经有过一轮。我们认为这个人是偏执狂,他写这些完全就是为了自己出名,为了炒作自己,我们不想回应。”

记者随即提问:“如果把唐骏先生的学历证明公布于众,大家的质疑也就烟消云散了,为什么不用这个简单的做法证明自己?”李小姐告诉记者:“如果质疑的人是唐骏的老板,他的上司,那么我们有义务向老板证明,现在方舟子的动机不纯,我们很了解这个人,我们没有义务去理会这个人,再说了,唐骏也不是单靠文凭吃饭的人!”

记者再度追问:“唐骏是否真的拿到了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 李小姐说:“唐骏是个透明的人,他如何求学的经历都写在了《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里。他不会舞弊的。”

记者在互联网上搜索发现,凡是唐骏的公开简历里,最高学位都是博士。如同他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里,他自称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



财经被袭记者方玄昌:歹徒是职业杀手

27 06 2010年

 

前晚10点40分左右,《财经》杂志编辑方玄昌在回家途中遭袭,两名陌生男子手持钢筋条将其打伤,头部伤口深至颅骨,随后两名男子逃走。

 

凤凰网就此连线在家养伤的方玄昌。根据方玄昌的判断,这两名凶犯都是职业杀手,行凶经验丰富。方玄昌称因工作原因揭露过不少行业黑幕,得罪过不少人。

 

赌徒疑似职业杀手

 

凤凰网:您能描述一下事情的经过吗?

 

方玄昌:事情发生在前天晚上,我从101路公交车下车后。我甩开歹徒去医院,大概路上最多也就是5分钟。出租车司机替我报的警,也就5分钟的样子,警察就到了。

 

警察第一时间他们去医院看我的伤势。后来,进行了清创和缝合之后,在挂吊瓶时警察帮我做了笔录,这个时候已是晚上深夜12点多钟。

 

凤凰网:您还记得两个歹徒的样子吗?

 

方玄昌:应该这样说,他们两个人长得比较敦实,个子比较矮小的那种。警方有一个人判断,这就是典型的职业杀手,因为他们长的不起眼。在行凶的过程中,他们不说话,没有透露出任何口音,我不停的追问他们,但他们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一声不吭,而且面无表情。

 

凤凰网:你认为袭击者是职业杀手?

 

方玄昌:对,后来我周围的朋友跟我说,他们是明显的置我于死地,在这种情况下错杀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而且离我家这么近,这种巧合不那么容易出现。

 

他们明显是有很好的预先策划,事发地刚好没有摄像头。其实,旁边有很多人围观,这两个职业杀手,根本不会把周围的人当一回事。

 

这两个歹徒的经验非常好,他们跟我正面朝向的时候,不敢受一点点伤。他们一直与我保持一定距离,可能也怕我伤到他们,留下一点点痕迹,他们就不好跑。

 

曾多次揭露行业黑幕

 

凤凰网:您觉得这起事件的原因与你从事的工作有关吗?

 

方玄昌:到目前为止,我实在想不起来我个人在什么地方得罪人,跟我有个人恩怨的人,应该不可能下黑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以前的报道得罪人,就是因为工作得罪了人,第二种就是错杀,他们认错人了,错误地追杀了我。其实,我在第一时间,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后者。但是,现在觉得错杀的可能性不大。

 

凤凰网:在工作中做过哪些比较棘手的报道?

 

方玄昌:此前我在《中国新闻周刊》和在《科学新闻》的时候,做了一些报道,可能会直接伤害到一些人的利益。我揭露的一些人,他们的利益可能会直接受损,这些人出来雇凶杀人的这种可能性会相对大一些。

 

凤凰网:您能回忆一下具体做过哪些报道吗?

 

方玄昌:我在2004年年底,做出一个报道,是有关于一个抗癌医生的。后来,还有在2007年和2009年两次报道,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刘太医”,但是他现在是在保外就医的状态,但他的拥护者很多。其中有一些人,可能有一些极端吧,但是,我觉得要置我于死地,这种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后来,我离开《新闻周刊》之前,最后发的一次报道,揭露的是武汉的一个医生。中间我可能还得罪过一些民间科学家,我觉得这不至于到行凶的份上。可能还会有其他报道,但我没有认真去梳理过。

 

凤凰网:最近做过什么比较棘手的报道吗?

 

方玄昌:有的,像我对转基因这个问题的看法,跟一些组织的看法是相反的,在网络上可以看到他们对我的一些批判,我觉得他们应该还不是到跟我不共戴天的份上。

 

到目前为止,我不可能做任何直观的判断,这种判断没有太多的意义,我们在获得有效的证据之前,这些信息的意义都不是特别大。

 

相信警方会处理好案件

 

凤凰网:警察透露过什么时候结案吗?

 

方玄昌:现在他们不会给我这个答案的,当天晚上他们告诉我是刑警会介入,但是后来第二天的时候,我没有问他们。

 

司法鉴定现在也还没定下来,因为要等我拆线之后,再去做司法鉴定。现在警方的重视可能还是会取得效果的,我相信他们还是能够做好这件事的。

 

凤凰网:多保重身体。

 

方玄昌:好的,谢谢。(齐锐)

 

 



钢筋袭头 《财经》杂志编辑方玄昌在回家途中遇袭

26 06 2010年

 

2010年06月26日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陈婷 穆奕)前晚10点40分左右,《财经》杂志编辑方玄昌在回家途中遭袭,两名陌生男子手持钢筋条将其打伤,头部伤口深至颅骨。事后,两名男子逃走,方玄昌经救治无生命危险。当事人怀疑遭人报复。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方玄昌说,前晚10点多,他在101公交总站下车后步行回家。“走到增光路和首体南路的路口时,后背突然挨了一下子”,方玄昌说,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被足球打中,但随后,头部和背部又遭到多次击打,后脑勺被划开一条口子。待他转身,才发现两个陌生男子手持50公分长的钢筋条站在他背后。

 

“两人个子不高,约一米六左右。”方玄昌说,因为手中空无一物,他抬腿踢向对方,脚踝却被钢筋打伤。两男子连续挥舞着钢筋向前,方玄昌边躲闪边流血。被动挨打的方玄昌打算从附近的地铁工地“找东西来挡”,对方见状向南逃走。

 

方玄昌随后打了辆出租车,自行前往海军总医院。出租车司机见方玄昌浑身是血,帮忙报警。

 

昨天,记者在事发现场看到,约百米长的人行便道上有血迹洒落。附近居民称,事发地段晚上光线偏暗,路口也没有监控设备,只有临近小区门口装有一摄像头。据方玄昌称,整个袭击时间约5分钟,两名男子没说过一句话,当时路旁有几名围观者,但无人上前制止。

 

昨天,海军总医院接诊的大夫表示,伤者刚来时衣服前后已被血浸湿,并出现休克昏迷。经诊断,其头部创口长约5厘米,深可见颅骨,背部和脚踝多处挫伤。方玄昌在医院急诊缝合后,于凌晨回了家。

 

方玄昌认为对方有备而来,想取其性命,但他也比较坦然,“对记者的报复是很恶劣的行为,但对调查性记者来说,应该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目前,警方已立案,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同行声援

 

《财经》杂志社表示关注

 

方玄昌曾任《中国新闻周刊》科技部主任,还曾是《科技新闻》的执行主编,今年3月成为《财经》杂志的科技编辑。得知此事后,《财经》杂志的领导同事第一时间致电慰问方玄昌,杂志社也表示将密切关注此事。

 

方舟子微博发文引热议

 

昨天下午3点16分,学者方舟子在微博里发布了方玄昌遇袭的消息,并认为此事与其职业有关。其后的上百条评论纷纷热议“危险的记者行业”。

 

 



视频: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风水是不是文化遗产”

23 06 2010年

 

画面清晰,但音频不佳:
画面较模糊,但音频较佳:
国外网友可看youtube:

 



音频:方舟子在北京新闻广播谈“养生热”

17 06 2010年

下载(第10分钟开始):
http://res.audio.bjradio.com.cn/xwgb/bwtx/bwtx2010061521203461.wma

在线收听(第10分钟开始):
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100615121000



养生不如保健 生命如何安康

7 06 2010年

2010年06月06日北京晨报

养生热的谎言终于开始戳破,寻求健康还是需要依照科学方法,没有捷径。

    方舟子    本名方是民,著名打假斗士。  
 
    养生热的谎言终于开始戳破,张悟本的神话破灭,必将有更多的骗局暴露出来。但是如何才能获得健康,仍旧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养生神话破灭之后,追寻健康的人们又将何去何从?

    在畅销书里面,养生是一个大家族,大量的养生书占据各个图书排行榜的位置,但是相反的,一些保健书却境遇冷淡。方舟子说:“养生和保健,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以科学为依据,以实验为基础的保健书,很少有人关注,因为它无法提供给人健康的捷径,因为健康也从没有捷径。”

    养生不如保健

    虽然张悟本神话被揭破了,但是养生书仍旧大行其道,吃绿豆不行,吃黄豆仍旧在畅销。养生书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被人认识到。

    方舟子说:“养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观念,提倡通过进补、食疗、气功等等来调节身心,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这种观念看起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是有问题的——养生的方法很少有科学依据,也少有实验证明。或者来自某一本古书里,或者来自于某个大师所说,都是一家之言,多是推测,是一种幻想。”

    和养生相对的是什么呢?方舟子表示:“相对的,我们可以说是保健,保健是一个科学上的定义,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疾病,比如注射疫苗来防止传染病等等。但这些方法也会存在错误,科学在发展,很多定义可能会随着科学的进步而被推翻,但是总体来说,它出错的几率要小的多,因为它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所得出的,可能不适合所有人,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以的。”

    健康不能投机

    养生书被追捧,主要是因为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捷径,一个幻想。

    方舟子说:“养生热的问题,首先是因为大多数的人们都会有投机心理,不愿意通过长久的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慢慢调养身体,总想着能一次性获得健康,而现在的很多养生书就是把这种投机性发扬光大,吃个什么就能健康,不但没有科学依据,而且还容易吃出问题。我们知道,很多东西里面都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质,正常的食用,不会对人有影响,但是你大量的吃,这些有害物质也摄入的多了,就有可能损害人体。”

    还有就是幻想,方舟子说:“很多养生书里的方法宣称能治病,而且专治一些疑难杂症,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即便是你有非常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不能保证你就不生病。科学的数据和方法,是统计学上的概率问题,它对大多数适用,而且只是提供一种更好的选择,你用这些科学的方法,可能更不容易生病,但不是不生病。没有科学保证能做什么就一定不生病。”

    生命在于科学

    相对养生书而言,很多保健书不被人重视。所谓保健书,也就是提供日常保健的科学方法的书。

    方舟子说:“国际上公认的一些科学方法,无非几种,适当的锻炼和运动;保持饮食均衡,吃健康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改掉坏习惯,比如抽烟、酗酒;保持心态的健康,缓解精神压力。”

    实际上很多专业的机构都出版过不少保健书籍,比如中国营养学会,世界卫生组织等等,但是科学机构、科研机构的书籍往往并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方舟子表示:“因为科学的方法重点不在用什么办法,而是在坚持,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坚持?都知道抽烟不好,但是能戒烟的有多少?做不好,或者坚持不了,那么这些书也就不被人喜欢了。人们想要既不改坏习惯,又要健康,科学的书籍是不能提供的,因此,这些所谓的大师就有市场了。”

    保持健康,必须相信科学,方舟子说:“生命是最珍贵的,不相信科学,反而去求助于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那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

    如何辨别养生书

    一本教别人健康的书是不是能看,普通人如何才能辨别?方舟子提供了四个“不轻信”。

    第一,看作者的资质和背景,是否受过现代科学与医学的训练,如果没有受过这些训练,只是宣扬什么中医世家、中医大师等等的,不要轻信。

    第二,看书的基调是否是科学的。也有一些中医大学的专家学者写书,批评那些养生方法,但是他们批评的依据仍旧不是科学的,而是来自某本古书、某个古人,这样的书也不能轻信。

    第三,看是否符合常识。有些书标新立异,明显是违反常识的,走极端的,比如活吃泥鳅,一天吃几斤绿豆,这样的方法不能轻信。

    第四,看是不是宣扬捷径。现在很多书都在宣扬简单的方法就能健康,比如一些秘方、捷径,你只要怎么怎么样就能健康,这样的方法不能轻信。

(记者:周怀宗)



谁在制造养生明星?

1 06 2010年

 

2010-05-31北京晚报

 

方舟子:张悟本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他是一个群体的代表,这样的伪科学明星几年就出一个;他还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他早已经产业化了,他身后有一个很长的利益链条,明星人物只是这个链条的形象代言人,还有幕后操盘手来负责组织、生产、推广、公关、营销,他之所以这么火也是这个利益群体推动的结果。这种伪科学明星的名气越大,其本人和其身后的利益集团所获利也就越大。

 

同时,把关人严重缺位,研究一下这些人“成名之路”,你会发现媒体在其中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可以说是媒体把他们推到了“圣坛”、“神坛”上,由于“伪养生专家”经常违反科学抛出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更能迎合受众,结果出现了医疗保健领域专家干不过“伪专家”的局面。其实,新的学术观点,应该遵循学术规范提交学术论文,到学术期刊争鸣,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讨论,先争取获得专业人员的认同。通过媒体向不具有专业辨别能力的公众推销,这是不正常的做法,而媒体或者出版行业不加审查、片面助推这些没有经过验证的说法,对公众是不负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