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为何落选院士?

19 08 2011年

方舟子:饶毅为何落选院士?
2011年08月18日财新网 
饶毅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只能说明:“中国选院士,科研成就并不重要”
【背景】8月17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不在榜上。同日,饶毅发表博文称:“从今以后再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对落选院士,他称“早就预计到”,“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
饶毅现为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2007年9月回国,此前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主要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
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一直有着如此“潜规则”,即在Nature、Science、Cell等世界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报告,就可当选院士。那么,回国即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为何在学术领域“功成”但难“名就”?饶毅的落选和退选,意味着什么?
学者、科普作家方舟子认为,饶毅铩羽中科院院士增选,“纯属侮辱人”,而其声明从此退选,是对目前国内学术界不正之风的无声反抗。不过,仅凭饶毅一己之力,恐难对国内科研体制有根本性的触动。
方舟子称,判断一个人学术成就的高低,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很重要的指标。能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甚至已成为中国院士评选的“硬指标”。
饶毅作为通讯作者,曾在生命科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著名学术期刊《Cell》发表过三篇文章,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过三篇,在同样是顶级学术期刊的《科学》上也发表过一篇文章。“如此高质高产,中国很多院士望尘莫及。”
方舟子指出,今年饶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是其回国后的研究成果。这说明他回国后并没有荒废研究,“吃老本”,科研“仍干得不错”,这一事实不容置疑。但即使如此,在候选中科院院士时,饶毅第一轮就被淘汰,只能说明“中国选院士,科研成就并不重要”。
他指出,很长时间以来,院士的评选就有诸多争议,饶毅落选让“学术公平”的问题凸显出现。尽管有关方面一直强调,评选院士注重的是学术成就,但事实上评选受到许多“非学术因素”的影响,甚至变成了部门平衡、权力博弈的过程。换句话说,要当选院士,不仅学术成绩要好,还要会“处关系”。
另一方面,近来“官员院士”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工程院院士的评选中,不乏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的身影。而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校长、研究所所长忝列其中。后者与评委们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选也要容易许多。
方舟子指出,国内现有科研资源相对稀缺,加之分配体制不公,促成了“有权者”和“有名者”之间的交易。只要科研资源分配受到行政权力的干预,就很难做到公平分配,更不用说解决“暗箱交易”问题了。
在中国,“没有院士的头衔,在学术上会受到很多限制”,甚至科研经费也难以保证,这又反过来造成了科学界浮夸、钻营等坏习气。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优秀的研究人员,也需要研究经费的支持。
方舟子指出,如此一来,中国的学者越来越像商人,商人越来越像官员,官员越来越像学者,也就不足为奇了。他指出,如此根深蒂固的体制顽疾,并非饶毅一人就能够撼动并有所改变。
他建议,既然饶毅已声明不再参选,不妨争取当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事实上,没选上中科院院士却当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已有三人。公众的关注很快就会过去,一切都会回到原点,而制度的改变必然是漫长的过程。■
(财新记者 刘志洁 采写)




【视频】北京电视台“锐面孔”《方舟子:一个人的“打假方舟”》

18 08 2011年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f6lmUtAoGo/



【视频】央视12套“一线”《我建议: 给养生江湖开方”》

18 08 2011年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3JSPj5sJ08/



【视频】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方舟子让李承鹏“服软儿”》

18 08 2011年

http://6.cn/watch/15249320.html



方舟子批北大教授贺卫方 引发微博“口水战”

13 08 2011年

记者: 萧雨 | 华盛顿
美国之音2011.8.13

有中国学术界“打假斗士”之称的方舟子近日又盯上了北大著名法学院教授贺卫方,称其20年不发表学术论文,单靠时评、演讲没有资格胜任北大法学教授一职。 也有支持贺卫方的网友举出例子,反驳方舟子的说法。

留美博士方舟子,90年代中期毕业后曾在美国工作一段时期,后来回到中国展开其打假事业。他最近的一个目标,是在中国法学界很有一些名气的北大教授贺卫方。

贺卫方主张中国的司法独立,致力于倡导司法改革,经常在文章和公众演讲中传播宪政及民主思想,被称作“中国启蒙文人”中的代表。

而方舟子认为,贺卫方是“法学界的水货”,他在回应某网友“自1993年来贺卫方没有在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文章”的话时说:“既然贺卫方20年不发论文,他是怎么当的北大法学教授?”

* 方舟子:随笔、演讲稿不能算论文*

方舟子对美国之音说,他几年前就曾质疑过贺卫方的某些学术不端行为。 他说:“比如说把一篇论文重复发表了三次,而且是一篇好几年前的论文。所以贺卫方这 10几年来,近20年来已经基本不做学术了。”

不过在网上力挺贺卫方的大有人在。一些网民很快在互联网上的期刊数据库中搜索出署名贺卫方的多篇文献。曾经师从贺卫方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哈佛法学硕士仝宗锦就在网上搜索出了贺卫方过去20多年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部分论文目录,其中收录了贺卫方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等刊物上发表的28篇文章。

对此。方舟子回应说:“其实那些基本上都不是论文,都是一些随笔、杂感、翻译、评论,甚至是一些演讲稿,跟论文没什么关系的。”

*仝宗锦:贺卫方学术影响无庸置疑*

不过,仝宗锦说,质疑贺卫方教授学术影响的可参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教授在其论文和著作中对贺卫方学术成果的引用。

仝宗锦随后又在微博中写道:“我从未否认贺老师论文不高产事实”。但是他说,不可否认,贺卫方教授发表过一些出色论文,并且他是“90年代以来译介国外作品最勤最力学者之一”。

方舟子对美国之音说,他并不否认贺卫方近些年来在普法工作和传播民主思想方面所具有的社会影响。他承认,这些工作很有意义,但是他认为,作为名牌研究型大学的一名教授,贺卫方的本职应该是做好教学和科研,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王利芬:方舟子应关注更有意义的事*

对于方舟子有关贺卫方学术成果一事在微博上引发的“口水战”,优米网创办人、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利芬8月11日就在微博上“建议方舟子把精力、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集中在一些更有意义的需要追根求源的事情上,比如说中国红十字会的帐目和723事情的真相。”

王利芬说:“同意我的人请转发一下。”这条微博两天内被转发了近四万次。

*方舟子:会继续扛学术打假的大旗*

方舟子对美国之音说,他并非不关注社会上的其它热点问题,比如就动车事故,他也发表了一些看法。但是他说,这些毕竟不是他的专长。调查红十字会和动车事故真相的责任应该留给记者和司法机关,他还是要把学术打假的大旗继续扛下去。



视频:北方今日谈:候选院士桃色案牵出了什么

5 08 2011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wODEzNjgw.html



视频: 北方今日谈:知名主持人学历涉嫌造假风波

5 08 2011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wODY2MTIw.html



视频: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诚信是金——假证背后

2 08 2011年

http://tv.people.com.cn/GB/166419/199293/15292207.html



视频:贵州卫视亮剑:他被按摩女点穴?

2 08 2011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wMjQ4MjY0.html



名人造假社会影响尤其恶劣

29 07 2011年

2011年07月28日精品购物指南

关于乐嘉学历真假的议论近日沸沸扬扬,这是“打假斗士”方舟子的又一力作。事情缘起7月17日晚,方舟子回复网友“伊力特2011”的一条微博。网友“伊力特2011”在发言中对乐嘉的“性格色彩学”提出了质疑,方舟子回应“性格色彩学是剽窃Taylor Hartman性格色彩密码”。这条微博迅速引爆了网友及媒体的关注。

第二天,方舟子继续开炮,称“四色人格分析在国外早有”,并贴出一张证实美国阿姆斯壮大学已停办的网络截图。因为有揭穿唐骏学历造假一事在先,方舟子关于“乐嘉学历造假”的言论让众网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议论炸开了锅,乐嘉对此一直保持沉默。水越搅越浑,众人皆避之不及。

其实,艺人本来就不靠学历吃饭,那么多大师,未必都有高学历。记者电话连线了“开炮人”方舟子,尽量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到底孰真孰假,还要靠各位自作判断。

“以前没听说过乐嘉”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怎么发现乐嘉学历有问题的?

方舟子(以下简称方):今年2月份,一个在美国学心理学的网友,写了一个帖子说乐嘉的色彩学是剽窃美国学者的,他还做了对比。另外,还有一个网友说乐嘉是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毕业的,我做了核实,就登了出来。我以前也不知道乐嘉,没有听说过这个人,我从来不看这种电视娱乐节目。几天前有网友在微博上问我对乐嘉怎么看,我就顺便说了一下。

记:关于网友谈论乐嘉的帖子,你亲自去证实过吗?

方:对啊,网友给出了乐嘉简介里学历的链接,我看了,也查了这个学校的情况,发现这个学校已经关门了。这所学校是1996年一个姓王的华人在美国加州注册的,我查到了1996年的注册记录。

记:你仅仅从网上而没有通过其他途径去核实吗?

方:还要证实什么,官方网站就可以。

记:网站的权威性能得到保证吗?

方:那是美国加州政府的网站,当然是最权威的,大学都在那儿登记。

记:那你有向乐嘉本人求证过吗?

方:没有,我不认识他,对这个事情也不感兴趣,只是在微博上顺便说了一下。

记:不是故意提他的?

方:对,只是有人问到他,我回答。

“我尽量找靠谱的网站核实真假”

记:你的微博上有很多打假的消息,你都做过核实吗?

方:对,即使是别人先发现的,我也会做核实。

记:你是通过什么手段核实的?找到信息原发者核实,还是亲自找到这个事件的源头去核实?

方:我基本上是找权威的官方网站进行核实。

记:可是网上的信息这么庞杂,你不会觉得不靠谱吗?

方:所以要找靠谱的网站,美国加州政府网站,所有公司、学校、机构的登记记录都有,不可能出错。美国的政府网站可不像我们的某些网站随便乱说话。

记:你是学生物化学出身的?

方:对。

记:可是你打假的领域也涉及到了其他方面,在你不熟悉的领域打假,很可能出问题吧?

方:不熟悉的领域我一般不会去。涉及到学历问题、论文问题、抄袭问题,这个跟什么领域没有关系,这是基本事实,跟专业没关系。

如果涉及到专业问题,我一般只针对我熟悉的生物、医学领域。超出这些领域,我没把握的,就找信得过的专家鉴定。我不能保证都正确,但是如果出错我会及时更正。

记:以前出现过错误吗?

方:很少,十几年来也就发生过几次。打假总共1000多起,所以准确率还是很高的。

记:那几起你亲自更正过吗?

方:对,我会在网上更正。

记:长期打假就不怕树敌过多,听说你还挺心平气和的?

方:主要是有心理准备,知道这是得罪人的,所以人家会来攻击我、报复我,都很正常。

“我有批评的自由”

记:你打假这么多年后悔过吗?

方:没有,我做事情一般不后悔。

记: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打假的?

方:2000年,那时候是业余的。

记:当时是什么样的事让你关注到这个领域?

方:那时我主要在美国,国内报刊开始上网,通过互联网我了解到国内的情况,主要是科学界的情况,我发现有的错误没有人出来更正、揭露,正好当时有一个我在主持的网站,我就去做了。

记:可是假的东西太多了,你怎么选择目标呢?你好像大都选择一些名人或者比较大的事情来打假?

方:当然有一定的选择性,每天收到的举报不少,没有核实的,不会登出去。

我会选择那些证据比较充分的,比较典型的,影响比较大的,包括这种所谓的名人造假,因为名人掌握的资源多,社会影响尤其恶劣。

记:你这样打假会不会把绝对的科学理性凌驾于社会的人情世故之上呢?

方:我涉及到的都是科学、学术的问题,不涉及其他方面。学术、科学的真假是有标准来衡量的。

记:可是你以前针对王菲信佛的言论貌似不属于科学领域啊?

方:那是迷信,迷信跟科学本来就是冲突的。

记: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的自由吧?

方:有信仰的自由,我也有批评她信仰的自由。其实那件事本来只是在微博上调侃,被媒体给放大了。

记:媒体会经常曲解你的意思吗?

方:经常曲解,我也会上当,包括乐嘉的事情,我就是在微博上随口一句话,媒体就开始炒作这件事。我在微博上说了那么多事,比如揭露国内医院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中药预防,媒体不去报,这件事是更重要的一件事。反而乐嘉的事大家都那么关心,我觉得挺头疼,挺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