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协和4+4博士”事件谈谈医学院教育问题
23 07 2025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肖医生被他的妻子举报跟在这家医院做培训的协和新科博士董医生有不正当的关系。这种事在现在的中国本是司空见惯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事件在网上被炒起来,酿成了所谓舆情,还惊动了国家卫健委要对此做调查。
这种事件按中国的惯例,人们往往痛恨的不是那个渣男,认为他只是“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痛恨的是第三者,所谓小三。所以在这个事件中,成为了舆论焦点的不是肖医生,而是董博士。人们把她的家庭背景、学历挖了个底朝天。
但是网上关于董博士的那些信息,大部分都是假的。比如说认为自己熟读了金庸、因此就能够包打天下的妄人“六神磊磊”,评论说董小姐“家庭背景深厚”。其实董博士的父亲是中冶集团下面一个研究院——建筑研究院的总经理。中冶集团只是一个副部级的国企,那么其隶属研究院的头,撑死了也就是司局级。董博士的母亲是北京科技大学一个研究院的副院长,连官都很难算得上。像这种连高官都算不上的家庭,在北京要找可能都有几万个了,怎么能够算是“家庭背景深厚”?
可能觉得这种背景在北京算是普通的,所以又有人号称挖出来了董博士的外公叫做米耀荣,是工程院院士。其实米耀荣是香港出生,一直就在澳大利亚生活、工作的澳大利亚籍的华人,只不过这十几年来跟中国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就成了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他跟董博士的交集,也就是碰巧跟她妈都姓米,然后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董博士的外公了,董博士就成了院士世家的人了。
在中国,医生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职业。如果是家庭背景深厚的人,一般是不会选择学医的。何况如果是家庭背景深厚的人,哪里用得着靠小三上位?家庭背景深厚的人真出了什么丑事,你也别指望会在网上炒起来。
由于这个事件,把美国一所名牌大学名声也搞臭了。董博士的本科是在美国巴纳德学院读的。现在巴纳德学院在中国网络上成了一所“野鸡大学”、“不入流的学校”、“相当于中国的三本学校”、“二级学院”。其实巴纳德学院是一所很著名的文理学院。美国有很多文理学院,只有本科,没有研究生教育,有的是非常好的学校,只不过中国人一般不熟悉,所以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就以为是野鸡大学。有一所文理学院很多中国人倒是知道,那就是宋美龄的母校韦尔斯利学院,巴纳德学院跟韦尔斯利学院一样,也是—所女子学院,是美国东北七所著名的女子学院之一,号称是七姐妹。巴纳德学院比韦尔斯利学院还要难进。
巴纳德学院跟哥伦比亚大学的关系比较复杂。它是一所独立的学校,但是又隶属哥伦比亚大学。这个学院的学生可以去哥伦比亚大学选课,发的文凭上也写着“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它的校门写的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所以,并不是这个学院的人在冒充哥伦比亚大学,而是历来它就被认为隶属哥伦比亚大学。
董博士的博士论文也被挖出来了。记者报道说这篇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妇科,但是她的导师是骨科院士,这不是很奇怪吗?其实那篇博士论文的主体研究的是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别看到乳腺癌就以为是妇科了,是骨转移,癌细胞转移到骨头,这就跟骨科有关系了。这篇论文在致谢里感谢了她的父母,媒体的报道就变成了她父母在董博士的医学论文挂名。这帮记者是不是半文盲,不知道“感谢”是什么意思?怎么被感谢就变成了论文的共同作者呢?
这个事件很多人觉得不公平的原因,是因为董博士的博士是从协和拿的,而且用的是所谓的“4+4”渠道。上四年的非医学的本科,再上四年的医学院,就获得了医学博士。而在中国其他的院校要获得医学博士,花的时间就长了,要上五年的医学本科,上三年的医学硕士,再上三年的医学博士,加起来是11年,而且一直是在医学院上。协和的“4+4”只用八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医学博士,而且前面四年还不是在医学院上的,真正的学医只有四年,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公平。
协和之所以会采取这种在中国很特殊的培养医学博士的方式,是因为协和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建的医学院,想要照搬美国的医学教育制度。这涉及到中美医学教育制度的不同。中国的医学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上五年的医学院,发给一个医学学士的学位,就可以去当医生了。不只是中国,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现在对医学的教育也是本科的教育。比如英国,从医学院毕业,获得的学位是MBBS,也就是医学学士学位。
但是美国(以及加拿大)的医学教育是很独特的,属于研究生教育。要先在非医学院上四年,本科毕业,再去上四年的医学院,毕业了之后发的文凭是医学博士——MD。有人误解MD是医生的意思,不是的,MD是拉丁语“医学博士”的缩写,就是一个博士学位。所以美国医学院出来的医生都是博士。他们如果不想当医生,要去做学术研究,也可以找一个生物医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有一些中国医学院毕业的医学学士,利用这个漏洞,在美国也自称是MD,是医学博士,因此也可以去做博士后的研究。
由于美国的医学教育是研究生教育,所以要上美国医学院,就必须首先要有一个本科的文凭。这个本科的文凭不限于是哪个专业,什么专业都可以去考医学院。只不过要上医学院的话,必须在本科已经修过了一系列的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学等等。这些所谓“医学预科”课程跟本科生物系的课程是最相符的。一个美国的学生如果志向是要学医,那么本科往往就选生物作为专业。这就是为什么考医学院的人当中,生物系毕业的是最多的。但是并不是其他专业、其他系的毕业生就不能考,文科生也可以考,只要在本科的阶段选过了那些必须的课程,都可以去考。董博士在巴纳德学院是经济学专业。对中国人来说觉得很奇怪,一个经济学毕业的学生怎么可以去学医呢?但是在美国一点都不奇怪,不要说是经济学毕业的,英文系、音乐系毕业也都有去学医的,只不过比较少。
美国的本科教育跟中国不太一样。中国文理分得非常开,如果是文科生,那么基本上就不学理科的课程,不会学一大堆的生物、化学、物理。美国的本科教育是通才教育。特别是像巴纳德学院这种所谓的文理学院,更是讲究通才教育,所以不管是什么课程,理科的、文科的,他们普遍都要学。即使是英语、经济专业的,也完全有可能选了一大堆的理科的课程,可以去报考医学院。
美国医学院的毕业生是医学博士,以临床的培训为主,不是做学术研究,所以他们毕业并不一定要做论文研究。有的要求或鼓励做论文研究,要求也很低。比如说美国最著名的医学院哈佛医学院,对医学博士的论文的要求只是至少要有四个月的时间是全职在做博士论文。四个月的时间能做什么样的深入的研究,写什么好的论文啊?我读博士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写成了一篇学位论文。所以完全不可比。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协和这个“4+4”号称获得的是医学博士学位,但是他们的医学博士的论文是很水的。就像大家在挖的董博士的论文,就那么几十页。不只是她,那个“4+4”的博士论文都是那么几十页的。就是因为它不培养做学术研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博士论文,而是以临床教育为主。
所以协和这个“4+4”培养医学博士的新模式,就是要向美国学习。协和传统的培养医学博士的模式号称是八年培养的,前面也是在非医学院读本科基础课,后面才是真正的医学教育。只不过“八年制”前面的本科教育是在特定学校的生物系读的,原先是在北大的生物系读,后来清华大学想吞并协和,两校合作,就改在清华的生物系读。所以“八年制”也是要向美国学习,只不过学得没那么彻底。因为本科阶段是在特定的学校、特定的生物系读的。美国医学院招生是面向所有的学校,也不限于生物学的专业。
协和“八年制”获得医学博士,跟其他的中国医学院要11年获得医学博士比,也是占了便宜。那么为什么人们不去抨击协和“八年制”,只是抨击“4+4”?因为协和的“八年制”是要通过高考进去的,高考要获得很高的分数才能够去,这样人们就没有异议了。而“4+4”后面的四年才去协和读,是没有统一的考试的。这就跟美国不一样了。美国虽然医学院面向所有的学校、所有的专业招生,但是要进医学院要参加统一的标准化的医学考试。那个考试可难了。有考试在把关,保证招生的质量。
协和的“4+4”没有统一招生考试,怎么保证招生质量?它号称只对世界排100名的学校的本科毕业生招生。但是所谓的世界排100名,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何况即使是名校毕业出来的,不一定就是好学生。协和的“4+4”也有招生考试,但是是协和自己搞的考试,是所谓的“自主招生”。这就没有保证了。中国的高校只要搞自主招生,必然就有腐败,必然就会有走后门的。
协和的“4+4”想要让人们信服,入学就应该有统一的考试。只不过在中国采取这种培养医学生模式的大学很少,没法搞全国的统一的考试。有一个办法:干脆就把美国的医学入学考试直接拿来用。如果有这样的考试的话,大家也就无话可说了。协和的“4+4”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就是因为它想学美国,又学得不伦不类。
2025.4.30.录制
2025.5.20整理
分类 : 文化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