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其实是一个老中医

15 02 2025年

上次我批了施一公,有人问:你怎么不批施一公的好朋友饶毅呢?这个人看来是新网友,不知道我以前已经多次批过饶毅,不过也的确有一段时间没有专门批他了。

 

饶毅这两天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上发了两篇文章,介绍他的减肥经验。从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一个老中医,有老中医的思维。

 

饶毅说他现在体重超重,有朋友建议他改掉一辈子都不运动的习惯,要靠运动减肥。饶毅对此不以为然,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运动减肥,他本人就不适合运动减肥。他说他体检发现红细胞数量超常,而红细胞太多的人不适合激烈运动。并举例说,北欧有一家子,天生红细胞过多,得过奥运会滑雪冠军,但后来都早死,恐怕就是因为激烈运动导致血管堵塞而猝死。

 

饶毅只是做了普通的体检,发现他的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并没有因此去做专科检查,确诊的确得了红细胞过多症,也没有因此去做治疗。可见他的红细胞过多并不很严重,只是比正常范围偏高而已,却由此联想到会导致运动猝死,吓得半死,不敢运动了。他举的北欧滑雪运动员的例子,不知道是谁、是真是假,即使真有此事,他自己都说“恐怕是”,并不能确定是红细胞过多导致运动猝死,居然拿出来作为证据。

 

而且,人家建议他运动减肥,又不是建议他去当职业运动员,做激烈的运动。运动减肥不需要做职业运动员一样的高强度运动,只要适当运动就可以。红细胞过多的确会增加血栓的风险,也就是饶毅所谓的引起血管堵塞。运动非常强烈的极端运动也的确会增加血栓的风险。但如果是适当的运动,不仅不会增加血栓的风险,反而会降低血栓的风险。有很多人得血栓就是因为长时间不运动、静坐或卧床才导致的。所以,如果饶毅真的是红细胞过多,那么为了降低血栓的风险,更应该运动才对。

 

为什么饶毅的朋友建议他运动减肥呢?就是因为饶毅的体重严重超重。他自己说他的体重达到了190斤。我不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如果身高没有达到1.8米,体重190斤就意味着他是肥胖症;如果达到了1.8米,也是严重超重。他因此得过一场重病,他没有说是什么病,但既然跟肥胖有关,他又一辈子不运动,那很可能就是心脏病发作,所以医生才建议他减肥。

 

饶毅说他发现了减肥的秘诀,说减肥很简单,不用打针、吃药,也不用运动,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控制饮食的量和食物的种类。他介绍减肥经验时晒出了他的减肥食谱,说秘诀就是不吃碳水化合物,能量以吃鱼、肉为主。他说这样的减肥效果非常好,只用2个月时间就减了20斤。前面的14斤很容易就减下来了,只花了6周的时间;后面的6斤比较难减,花了很长时间才减下来。但是,2个月有8周,前面减掉14斤用了6周时间,最后的6斤其实只用了2周减下来的,2周减掉6斤比6周减掉14斤快得多。大家可以算一下,6周减掉14斤相当于1周减掉2斤多,2周减掉6斤等于1周减掉3斤,速度更快,他反而说速度慢,说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减掉6斤,他这不是一点数字概念都没有吗?

 

饶毅的所谓减肥秘诀,是不吃碳水化合物,以吃鱼、肉为主,实际上就是现在很流行的所谓“生酮饮食”。我以前已经介绍、评论过生酮饮食。生酮饮食减肥有一个特点,一开始减肥的速度貌似非常快,前面几个月会快速减轻体重。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减肥,而是因为不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身体脱水。身体的水分丧失,体重当然就减下来了,所以前期的快速减肥实际上是身体脱水导致的。饶毅一开始说2个月减掉了20斤,其实大部分都是身体脱水导致的,不是真正的减肥。

 

接下来要继续把体重减下去就很难了。有研究表明,通过生酮饮食方式减肥,效果并不比用别的控制饮食的方式好。而且,通过饮食控制来减肥存在着一个问题:很难坚持下去,需要很强的毅力才能一直保持这种饮食。即使像饶毅自吹的毅力非常强,靠毅力能够长期保持这种饮食,也很难再继续减下去。为什么呢?因为身体会做出调节。人体发现摄入的能量少了,就会把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尤其是快速减肥,更会让身体误以为遇到了饥荒,大脑就会觉得要悠着点,能量要省着用,把新陈代谢速度调得更慢。这样的话,减肥的效果越来越差,而一旦放松就会很快反弹。饶毅现在才减肥2个月就觉得很有效果,就迫不及待地介绍减肥经验,还早着呢。一般的反弹都是过了一两年、两三年之后才会表现出来。到那个时候如果真的减肥成功,再来介绍减肥经验也不迟。更何况生酮饮食减肥即使有效,能够达到减肥的效果,也不值得提倡。我以前科普过,生酮饮食不是健康的减肥方式,会对身、心造成损害。

 

饶毅本科阶段上的是江西医学院,本来是要当医生的,应该受过现代医学教育,为什么没有体现出现代医学素养呢?这跟中国的医学教育有很大关系。即使是中国很正规的医学院,也不是纯粹的现代医学教育,而是掺杂了大量不科学的内容。比如都要学中医,就会受到老中医思维的影响。所以,即使是正规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中国医生,也不是一直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素养的,而是或多或少都有老中医的思维,除非自己很自觉地避免。我曾经因此说过,中国的医生本质上都是中医。

 

饶毅后来改行没有当医生,而是去做基础研究,去美国的名牌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读了博士,那是美国最好的医学院之一。但他在那里读的是PhD,是理学博士,不是学医,后来又到大学当生命科学的教授。然而,即使在美国名牌大学读了博士、当了名牌大学教授,也还是没有改掉老中医思维。一方面是因为饶毅智商不高,另一方面是本科教育的影响太大,改不过来了。

 

饶毅改行做基础研究,即使有老中医思维和跟现代医学格格不入的医学理念,也只是害了他自己;但他又回头去首都医科大学兼任校长,培养医生的学校由一个老中医当校长,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而且饶毅现在是中国著名的明星科学家,影响力很大,很多人把他做的所谓科普当回事。饶毅的微信公众号每一篇文章下面都有一大堆人吹捧他,就跟星宿门的弟子吹捧丁春秋一样。他号称在做科普,但实际上做的是反科学的伪科普,这不是在害人吗?要害很多人的。

 

2024.11.25录制

 

2024.12.18整理



施一公的脑子本质是空的

13 02 2025年

我看了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做所谓的科普演讲。施一公是结构生物学家,但他科普的并不是他的本行,而是跟他的专业距离十万八千里的天体物理。他在视频里说,“人的本质是空的,看不见的物质在身体飘荡。”“你知道吗,此刻有成吨成吨的暗物质正在穿过你的脑壳。”这些话既有事实错误,也有逻辑错误。

 

暗物质最早是物理学家通过计算推测出来的。天体物理学家通过天文观察可以知道,星系比如银河系在围绕着它的中心旋转,可以算出旋转的速度,也可以算出整个星系的质量。但把这两个数字对比,发现有问题:星系旋转的速度太快,或者说星系的质量太轻,如果按这个速度旋转,星系就会散架。星系没有散架就意味着有我们没有观察到的物质分布在星系里,也就意味着我们观察到的星系的质量比实际的星系质量轻得多,有多得多的物质还没有观察到,也就是有所谓的暗物质遍布在星系里。没有观察到的暗物质的质量,大约是我们观察到的星系质量的5倍。

 

为什么我们没能观察到暗物质呢?我们能够看到星系,不管是通过可见光,还是不可见的电磁波,都属于电磁相互作用。而暗物质之所以没能看到,就是因为它不起电磁相互作用。但是它既然是物质,就存在引力作用。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光线经过引力场会弯曲,所以暗物质通过光线的弯曲也可以观测到,只不过很难观测。现在,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光线的弯曲,已经可以绘制出宇宙中暗物质的分布图。所以,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相信并承认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可以说已经是物理学界的共识。也有个别物理学家不相信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他们认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出了问题。但这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成为共识。这让我联想到做所谓科普的土摩托曾经说过,他早就认为所谓的暗物质、暗能量是物理学家提出来骗人的东西,是一个大骗局。土摩托认为自己比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懂物理,是一个反科学的、伪科学的妄人。

 

太阳系围绕银河系的中心旋转的速度约每秒200千米,可以算出太阳系里弥漫着的暗物质的量,进而可以算出每秒钟穿过我们身体的暗物质的量为2.5乘以10的-16次方千克。这个量非常、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在一生中穿过我们身体的暗物质的量,累积起来只有大约一毫克。施一公却说,每时每刻都有成吨成吨的暗物质穿过我们的身体,这不就是一个事实错误吗?这个数字离谱得很。

 

如果真像施一公说的那样,每时每刻有这么多的暗物质穿过我们的脑壳,麻烦就大了。我刚才说了,暗物质只是不起电磁相互作用,但它是物质,有引力相互作用。如果每时每刻有成吨成吨的暗物质穿过我们的脑壳,我们的脑子早就被吸空了。我们的脑子没有空,而是施一公的脑子被吸空了,所以我说施一公的脑子本质是空的。这也说明,施一公虽然喜欢讲物理,但连物理最基本的引力的概念都没有。他喜欢讲暗物质,却根本不知道暗物质是怎么回事、性质如何,他当年在清华大学是怎么学的物理?

 

接下来我再讲讲施一公在那段视频里的逻辑错误。他的脑子是空的,没有基本的逻辑,智力很差。他说人的本质是空的,因为暗物质能够穿过我们的脑子,穿过我们的身体。一个东西能被另外一个东西穿过,不等于就是空的,比如阳光可以穿过玻璃,能说玻璃是空的吗?我几年前看过施一公的一段演讲视频,他在视频里也声称是做科普,但也是在做伪科普,而且是宣扬鬼神论。他说暗物质的存在表明这个世界存在着灵魂、鬼。暗物质跟鬼和灵魂有啥关系?没有任何的逻辑性。不能因为有暗物质存在,就认为鬼和灵魂就是由暗物质组成的。说明施一公这人的智力其实非常低下,连基本的逻辑都没有。施一公的好朋友饶毅却吹捧他是高智商的人,是他见过的最聪明的人,那是因为饶毅本人智商比施一公还要低,才会吹捧施一公是极端聪明的高智商的人。其实两个人都是一脑子浆糊,或者说脑子是空的。

 

施一公是结构生物学家,研究的是蛋白质的立体结构,但他的领域已经快完蛋了,因为现在已经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预测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准确性相当高。这就是今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谷歌的DeepMind公司做出来的工作,相当于把施一公的研究领域整个给端掉了。施一公无事可干,就去当大师讲什么暗物质和鬼神,讲人的本质是空的。世界上不存在大师,当大师就是在骗人,所以像施一公这样以大师自居的就是在行骗。

 

我在6年前就已经证明过施一公是骗子。当时他要创办西湖大学,到处做演讲拉人要钱,声称西湖大学要在五年后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十五年后成为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我当时就说过,没有哪一所大学创办5年就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15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学,敢说这种话的不是疯子就是骗子。施一公显然不是疯子,所以他就是骗子。当时我做了一个严密的证明,证明了他是一个骗子。西湖大学是2018年创办的,现在已经6年过去了,有谁公认西湖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了?事实也证明了施一公是一个骗子。现在我们知道了,施一公是一个很弱智的骗子,是一个脑子空空的骗子。

 

2024.11.23录制

 

2024.12.16整理



“中专数学天才”事件了犹未了

22 01 2025年

阿里巴巴所谓“全球数学竞赛”,以前最晚9月份就会公布决赛成绩,今年本来说是8月份公布,但一直拖到现在才公布。要拖这么长时间,当然不是决赛考卷改起来很麻烦,因为以前都很快,一两个月就能改完卷子、公布成绩。显然是因为出了“中专生数学天才”姜萍事件,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最后定下来处理办法,沟通好各方面,才公布了决赛成绩。

 

阿里巴巴达摩院在通告里顺便提了一下“中专数学天才”的事,说江苏涟水中专教师王某某及其指导的学生因为进入决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跟警情通报一样,都没有把名字点出来,用的是“王某某”,至于姜萍连姓都不提。如果不了解或没有关注这个事件,都不知道它在说什么。通告里说,这两个人都进入了决赛,阅卷的结果都没有获奖。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真的参加了决赛,而不是姜萍被质疑后就不敢参加了。

 

决赛虽然也是线上进行,但有摄像头监测,说明她本人的确参加了决赛、提交了考卷。这就奇怪了,如果她不是交白卷,那么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是别人代交的。姜萍不可能看得懂决赛的题目,更不要说做决赛题目。决赛是通过什么作弊方式交的答卷,通告里没说,好像是很正常地提交了考卷,只不过成绩不好而已,并没有说在决赛时也造假了。

 

预赛则肯定造假了,但通告里是这么说的:经过调查,王某某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了帮助,违反了禁止与他人讨论的预赛规定。这么说其实是轻描淡写。自己至少要懂一些与预赛有关的数学知识,别人才能提供帮助,也才能跟别人讨论。但我以前说过,姜萍虽然被称为“中专数学天才”,实际上是一个数学白痴。她连高中数学都学得不怎么样,不懂任何高等数学,更不可能看懂这次竞赛的预赛题目,怎么能接受别人的帮助,怎么能跟人讨论呢?那是不可能的事,完全就是由别人代考、代交考卷。把别人代考的、全然的造假作弊说成接受了别人提供的帮助、跟别人讨论,当然就是轻描淡写、文过饰非。

 

通告还说,这件事暴露出竞赛的赛制不完善、管理不严谨的问题,表示诚挚的歉意。阿里巴巴的竞赛的确是赛制很不完善、管理很不严谨,我之前已经分析过了;但这个事件最关键的部分不在于此,而是发现作弊后,应该认真调查究竟是哪一方面的制度、哪一方面的管理出了问题,进行处理。既然这个事件已经变成了全国性事件,甚至连国外也报道中国出了一个“中专生数学天才”,成了国际性事件,那么至少应该在真正做了调查之后详细报告一下问题出在哪,是怎么作弊、造假的,这样人们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而不只是羞羞答答地说“提供了帮助”“参与了讨论”。这不是问题的实质,实质是作弊、造假,应该说清楚是怎么作弊、怎么造假的。竞赛组委会内部也应该把这些问题查清楚,才有助于加强管理、完善赛事,而不是试图糊弄过去。

 

声称什么“诚挚的歉意”,其实一点都不诚挚。再完善的制度、再严谨的管理,总有可能出问题。高考那么完善的考试制度、那么严格的管理,同样会有作弊。关键是在发现作弊后,应该怎样调查、怎样追究。连作弊、造假这种词都不敢用,怎能算得上道歉很诚恳呢? 实际上还是根本不把这当回事。

 

我以前还说过, 这次比赛造假的可不只是姜萍、王闰秋两个人,还有那十几二十个进入了决赛的初中生、高中生。我可以肯定他们也都不是什么数学天才,而是造假。包括那些名校大学生,北大、清华的,也有造假的嫌疑,因为他们的分数高度相似,这些人还真的可能是违反了禁止相互讨论的规定。对于这些是不是也应该调查处理呢? 其中有些人说不定已经在决赛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并因此获奖。让这些违反规定的造假者、作弊者得奖,搞这样的比赛有什么意义呢?比赛的负责人印卧涛当初还出来反驳我,并为造假行为狡辩,是不是也应该出来表示一下歉意呢?

 

阿里巴巴达摩院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事件、不愿意为此真正道歉,原因很简单,它本身就参与了造假。如果没有他们参与造假,为拍摄宣传视频去采访姜萍,姜萍不会乱说话漏了底。如果没有他们推动这个事件,对视频进行编辑、篡改,就不会变成一个社会热点。这本来就是他们炒作起来的。当初那么拼命地炒作,现在被发现了问题就想这么糊弄、掩盖过去,说得过去吗?

 

在阿里巴巴达摩院发通告的同时,涟水中专也发了一个通告,显然是内部已经协调好了,所以配合得非常及时。这个通告说对王闰秋做了诫勉谈话,也就是批评了一下。真正的处理是取消了年度评优的资格。这算什么处理? 好像是工作很一般、很平庸,所以就不能评优了。难道自己的教师学风、师德有问题,作弊、造假,只是取消本年度评优就可以了吗? 这不就是没把这种事情当回事吗?

 

姜萍也参与了造假,也作弊了,她并不是一个受害者,因为她接受采访还在说假话、配合表演。对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连批评都没有,更没有任何处理,连取消评选三好学生资格这种处理都没有。有人说她是未成年人,应该宽容,把她放过。这不对。她不是不懂事的三岁小孩,已经十七岁,快成年了。如果她考试作弊也不应该处理吗?可见这个学校的风气也很成问题。

 

我看到有不少人在我的Youtube、推特留言说,你打假还真有一套,这次又打对了。在我所有揭露过的假当中,这个相对是很简单的。只要有常识、常理,看到在宣传什么“中专数学天才”,就应该怀疑其真实性。甚至不需要有数学知识,也应该知道这件事很不靠谱。要揭露、分析它为什么是假的,需要有一些数学知识。如果一开始对这个事件并不很了解,听信了阿里巴巴和央视等官媒的宣传,真以为出了一个中专数学天才,那么等到人们对她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她是假的,就应该恍然大悟,知道当初相信她是数学天才是被误导了。有的人却还坚持认为的确会有“中专数学天才”,智商就跟王志安和他的粉丝一样,不满70。

 

2024.11.03录制

 

2024.11.26整理



当你听说有人有4个博士6个硕士

14 01 2025年

最近有一个叫赵子健的“90后研究员”成了名人,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公布,招聘赵子健为兼职研究员,并列出了他的简历。他是1995年出生的,居然有4个博士学位、2个博士后、6个硕士学位。这个简历不知道为什么被人注意到,引起了轰动。然后,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宣布暂停与赵子健的聘任关系。该院院长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没有发现明显材料造假问题”,并对此事引起了这么大的风波,给赵子健带来了这么大的困扰,让他精神几乎崩溃,感到很抱歉。

 

不管怎样,那只是一个兼职而已,并不是正规的职务。他究竟做什么工作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搜了一下,他算得上正规的工作是亚洲人文与社会研究所所长。亚洲的名头听上去比中国还大,但我在网上没有搜出关于它的任何信息,这意味着或者是赵子健胡编的机构,或者是他在香港或国外注册的机构。在境外注册机构太容易了,名头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只要这个名称没有被用过就可以注册,然后自任所长。他还有20多项社会兼职,有的机构说跟他们没有关系,有的机构说他是所谓的学生会员,也就是只要交会费就能成为会员,中国心理学会就是这么说的。他的这些社会兼职本来就没有什么含金量。所以我们不知道他的正规工作究竟是什么,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来头能够让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招聘他当兼职研究员。一般来说,让一个人当什么兼职研究员,说明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赵子健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他有一大堆学位,其中有4个博士学位、6个硕士学位,还做了2个博士后。2个博士后都是韩国延世大学的,一个是技术管理,一个是心理学。所谓的博士后是得了博士学位后暂时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只表示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并不是一个学位。博士后在中国却被当成比博士还要高的学位,这是错的。真正的博士后研究通常会拿工资,但他的韩国延世大学博士后据介绍是在线上读的,不是做研究的,而且要自己交十几万元才能读。所以根据中国的国情,他的博士后变成了一个类似于学位的东西,而不是做真正的博士后研究。

 

做博士后研究首先要有博士学位,赵子健倒不缺,有4个博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是韩国的加图利大学的,这个大学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搜了一下,其实是韩国天主教大学。“天主教”英文叫“Catholic”,可能是天主教大学不好听,就把它音译成加图利大学。他的这个博士学位是线下读的,有文凭,还获得了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算是一个正规的学位。另一个博士学位是菲律宾的莱西姆大学,他不去申请认证,可能属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不承认的学位。他还有两个博士学位也是菲律宾莱西姆大学的,但是在线上读的,也没有获得认证。这4个博士学位跨了4个不同的领域:韩国加图利大学是艺术领域的博士,菲律宾莱西姆大学 3个博士学位分别是心理学、教育学、圣经研究。他的6个硕士学位也跨了不同的领域,有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还有两个是我没有听说过的西班牙的大学。

 

听说一个人有这么多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第一个念头就是:他哪来的时间?如果是正规的学位,读硕士一般要2年,读全职博士要4~5年,做一个博士后研究要2~3年。赵子健1995年出生,现在还不到30岁。他在2017年从四川传媒学院播音专业毕业,到现在也就7年时间,最多也就可以读一个硕士,再读一个博士,怎么可能读4个博士、6个硕士呢?说明他的这些硕士、博士,不管教育部认不认,都是没有含金量的,都是交了钱就发学位证书,或者最多要交一篇论文。

 

我查了一下,他还真发表过论文,有5篇英文论文、5篇中文论文。中文论文不用说,那些期刊都是收版面费的,交了钱就发。英文论文也都是档次非常低的期刊,也是交了钱就给发的所谓“开源期刊”。而且,我怀疑那些英文论文可能不是他写的,因为它们是关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区块链的英文论文,跟他本科的专业离得太远。一个播音专业本科的毕业生怎么可能去做什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区块链的研究呢?很可能是找中国的论文工厂买的论文。想要什么领域的论文,论文工厂都可以给你,交上去应付一下就发一个博士学位文凭。所以他的这些论文涉嫌造假。

 

他为什么要搞这么多博士、硕士学位?读正规大学的正规学位很花时间,一般读一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也就行了,个别人可能要改专业、改研究方向,再读一个就了不得了。弄4个博士学位、6个硕士学位干什么呢?这让我想起,以前经常要写字,所以有文化、接受过教育的人都要随身携带钢笔,插在上衣口袋里。知识分子写字太多,一只钢笔不够,还要插两只钢笔。有一个笑话说,如果为了显得自己文化水平特高,在口袋里插上三只、四只钢笔,那就会被当成是修钢笔的。一个人如果有很好的学历,有一两个高等学位也就够了,给自己弄一大堆博士、硕士学位,恰恰表明这些学位都没有含金量,都是买来的。

 

赵子健买来的这些学位全都是境外的,说明现在境外有些也不算是很差的大学,比如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都在中国卖文凭。为什么他们能在中国卖文凭?就是因为有市场。有很多人利用人们对洋文凭的崇拜和对境外大学的不了解,就去买一个洋文凭。但是像赵子健这样买一大堆洋文凭,还是很少见的。买一个文凭至少要几万、十几万元,他花这么多钱买这么一大堆文凭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是为了表示自己很有钱,还是把这作为行为艺术,有收集国外文凭的爱好呢?

 

2024.10.16录制

 

2024.11.18整理



中国诺贝尔奖梦又落空了

12 01 2025年

一般人说起诺贝尔奖,主要指的是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和生理学或医学这三个奖。诺贝尔奖之所以名气那么大、威望那么高,也是这些科学领域的奖给它挣来的。因为文学奖、和平奖的颁发是很主观的,没有客观标准,所以争议往往很大。特别是和平奖,基本上就是一个政治奖,争议更大。科学领域的奖虽然也有争议,但是比较小,毕竟属于科学方面,有比较客观的标准,所以被公认为那个领域最权威的奖。

 

中国人念兹在兹,盼望着能得诺贝尔奖,指的也主要是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中国人可能是全世界最看重诺贝尔奖的。中国现在号称经济发展是世界老二,科技发展也是世界老二,但还很缺诺贝尔奖,所以诺贝尔奖在中国最受重视,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也跟着在中国很受重视。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绝大部分在美国都不是公众人物,都没啥名气,因为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太多了。但这些人到了中国,就变成了科学明星。所以近年来,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去中国捞金很流行,到哪里都会受到万众追捧,还可以捞很多钱。甚至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中国骗钱、推销假保健品。但这些毕竟是国外来的,中国本土得诺贝尔奖成了中国人的一块心病,基本上每次颁发诺贝尔奖后,中国人再一次没有得奖,就会讨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诺贝尔奖。

 

2013年,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院士大胆预言:在10年后,中国本土获得诺贝尔奖(他指的是科学领域的奖)将成为常态,不是个案,而且毫无悬念。现在10年过去了,中国本土的诺贝尔奖在哪儿呢?出了一个屠呦呦,但那是改革开放之前做出来的工作,不在黄维院士的预言范围之内。更早一点,在2000年杨振宁也预言过,说在20年内,中国本土肯定会出现诺贝尔奖级的工作;如果经济发展得好,还不只一个,会有好些个。20年也早已过去,中国的诺贝尔奖在哪儿呢?有人可能会狡辩说,他指的是诺贝尔奖级的工作,不一定是获诺贝尔奖。但是看上下文的关系,杨振宁指的就是拿奖,是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中国人会拿到而且不止一个。但预言都落空了。

 

早在2013年黄维院士做出所谓大胆预测时,我就评论过他的预测会落空。原因很简单,从做出诺贝尔奖级的工作到获奖,有一个时间差。有时候获奖速度会非常快,像杨振宁、李政道的工作做出来后,第二年就获奖。今年获得化学奖的蛋白质结构预测,获奖速度也非常快,2022年做出来,2年后就得奖了。但这些是非常罕见的个例,通常情况下,做出一项诺贝尔奖级的工作到获奖,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比如今年获得物理学奖的工作是上世纪80年代做出来的,获得生理学奖的工作是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做出来的,获得化学奖的蛋白质设计是20年前做出来的。黄维预测10年之后就会得诺贝尔奖,而且不是个案而是常态,那么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级的工作应该早就在中国出现了,在哪里呢?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我当时就说他的预测会落空。我们不排除从2013年到2023年这10年内突然冒出一个重大的工作,然后很快被授予了诺贝尔奖,但这毕竟只是很罕见的个案。即使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也不是常态。既然他说的是常态,就应该已经有不少的诺贝尔奖级的工作等着发奖。

 

黄维做预测号称毫无悬念,但把时间范围设得很短,才10年,就很容易落空,然后被打脸。杨振宁鬼一点,把时间跨度放得很长,20年,他可能也没有预料到自己会那么长寿,过了20年还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预言落空。一般做预言,鬼一点的都会把时间跨度放得非常长,至少等自己死后看不到,才不会被打脸。

 

黄维和杨振宁之所以那么自信,认为中国在10年、20年内肯定能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大发展了,中国国家领导人对科技也很重视,在科技方面投入很大,科研经费多,所以肯定能有诺贝尔奖级的工作做出来,就能够拿诺贝尔奖。我们不否认,中国的确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比以前大得多,这十几二十年来在科技方面的确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为什么还是得不了诺贝尔奖呢?

 

钱砸进去,的确可以在科技方面有一些进步,甚至很大的进步,比如现在中国发表的科技论文已经是世界第一,早就超过美国了。但那些论文有很多是灌水的,更不要说重复发表、剽窃抄袭的。后来就说不能只看论文的数量,还要看论文的引用率。而要提高论文的引用率,中国人有的是办法,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这方面很有发挥的余地,所以中国论文的引用率马上就增加了,现在据说也已经超过了美国。后来又说,光是在普通、低档期刊上发论文不行,应该看期刊的档次,要在高档的科学期刊上发论文。当然很快的,中国就频繁地在高档科学期刊上面发论文了。《自然》杂志有一个自然指数,就是统计各个大学在所谓的高档科学期刊上发的论文数量,现在中国的大学、研究机构也都名列世界前茅了。

 

但是为什么就拿不了诺贝尔奖呢?因为诺贝尔奖并不是想拿就能拿的,也不是砸钱进去就可以的,不是靠急功近利就可以拿到的。拿诺贝尔奖要成为常态,像那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一样,首先基础研究要非常雄厚。诺贝尔奖主要颁发给基础研究,即使颁发给技术应用,也是建立在很雄厚的基础研究基础上的。如果基础研究没有搞好,没有非常扎实的底子,拿诺贝尔奖就很难。偶尔也许会冒出一个像屠呦呦那种碰运气做出来的成果,跟基础研究没啥关系,也没啥技术含量,那属于例外,不在我们探讨的范围内。拿诺贝尔奖要成为常态,没有基础研究作为底子是不行的。而要打好基础研究的底子,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杨振宁一贯反对中国把钱投到基础研究方面,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应该花那么多钱搞基础研究,应该搞技术应用。按他的投资思路,更不可能得诺贝尔奖。

 

除了基础研究,还涉及到研究环境的问题。研究环境分两方面,科研体制和学风,而这两方面恰恰都在中国很成问题。砸进去那么多钱,相当多都浪费掉了,就是因为科研体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包括科研资金的发放方式。科研资金虽然很多,但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相当多的科研资金现在还是掌握在那些不学无术、不懂科学的官员手里。学风的问题则是学术造假泛滥,发了无数造假的论文,把科研经费都糟蹋掉了。

 

可见,要频繁地得诺贝尔奖,让获得诺贝尔奖成为常态,不是短时间十几二十年内就能够做到的,没法急功近利。科研人员也没法急功近利,诺贝尔奖不是想得就能得的。其实,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说绝大多数做研究并不是以得诺贝尔奖为目标,而是出于好奇心去做科研,在无意中做出了能够得诺贝尔奖的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奖还觉得很意外。

 

所以,中国本土要出现诺贝尔奖级的工作,能够频繁地拿诺贝尔奖,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至少在未来的10年、20年内是看不出来的。原因很简单,想在10年、20年内就频繁地拿诺贝尔奖,现在就应该已经有可以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在排队等着了,它们在哪里呢?

 

2024.10.10录制

 

2024.11.16整理



“阴茎越短智商越高”吗?

6 01 2025年

这几天在网上流传着一张图片,说是中国国家社科基金的研究结果发现,阴茎越短,智商越高。我查了一下,的确有这么一篇论文,是中央财经大学一个姓王的教授发表的。他分析了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测量结果,发现阴茎自然状态下的疲软长度跟智商的高低负相关。也就是说,阴茎越短,智商越高。而且还发现存在种族差异。

 

其实这种所谓的研究以前已经有人做过了。加拿大安大略大学心理学家拉什顿领导着一个种族主义基金会,以前就发表过一篇论文,根据他研究的结果,智商亚洲人最高,白人其次,黑人最低;但阴茎长度反过来,黑人最长,白人其次,亚洲人最短。这种研究符合种族主义的偏见。很多人认为亚洲人学习好、会考试,是因为亚洲人天生聪明,智商比较高;而黑人比较野蛮,所以他们阴茎就比较大。

 

但是这种研究存在着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种族是一个社会概念,不是遗传学概念,也不是生物学概念。也就是说,种族没有生物学、遗传学意义,所以,研究不同种族之间某种遗传的性状存在什么差别没有意义,问题本身就不成立。

 

第二个问题,智商这个概念的提出虽然是为了反映一个人的天生智力,但实际上智商测验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一个人天生智力的高低。智商测验的结果跟教育水平、营养水平、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美国人智商平均10年增加3个点,因为美国人在那段时间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水平也提高了。所以,在不同的国家测出的智商有差别,反映的是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的差别,也就是发达跟落后的差别。同样,测不同种族的智商发现有差别,更可能反映的是社会地位的差别。比如美国有人测出黑人的智商平均比较低,即使结果可靠,也不能说明黑人的智力天生就低,因为黑人群体在美国属于社会地位偏低的群体,他们的教育水平、生活水平都偏低,就会反映出智商测量的结果偏低。

 

第三,有多项研究发现,阴茎的长短跟种族没有关系。2015年有人分析了世界各地对15000多人的测量结果,发现阴茎在疲软状态下的平均长度为9.16厘米,在勃起状态下的平均长度为13.12厘米。阴茎长度属于正态分布,也就是中间多、两头少,非常长和非常短的都很少。100个人中只有5个人勃起长度在16厘米以上,勃起长度在10厘米以下的,100个人中也只有5个人。这项研究发现,阴茎的长度跟种族不存在相关性,也跟身体部位的大小不存在相关性。很多人都在嘲笑川普手小,暗示他的阴茎小,但是阴茎大小跟手的大小不存在相关性,跟脚的大小也不存在相关性。唯一发现存在相关性的是身高,但相关系数只有0.2到0.6。对于精确测量来说,这个相关系数很小,身高即使跟阴茎长短有关,也是很弱的相关性。

 

为什么要测量这么多人的阴茎长短呢?不是研究者无聊,而是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约有一半的男人对自己的阴茎长度不满意,觉得偏短,所以需要做测量,看这些人究竟是不是真的偏短。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会去找医生,要求做手术把他的阴茎弄大一点。更多的人可能因此会相信那些“阴茎增大术”,网上有很多这类广告,但都是骗人的。而实际上,这些人觉得自己阴茎小的人绝大部分的阴茎长度都是正常的。

 

为什么会有一半男人都对自己的阴茎长度不满意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了淫秽视频的影响。跟淫秽视频上的那些男人比,为什么他们的阴茎那么大,自己那么小?这些人没有想到的是,淫秽片上的男主角是百里挑一,挑出阴茎比较大的人做表演。即使那些自拍淫秽视频上传的,也是因为对自己的阴茎大小比较满意,上网显摆,觉得小就不会上传了。所以很容易产生别人阴茎大、自己小的错误印象。

 

淫秽片的男主角,吃这碗饭的主要都是白人。有时候会有黑人男演员,也是出于种族主义的偏见,故意找阴茎特别大的黑人来当演员。所以中国人看到淫秽视频就容易产生一个印象:白人的阴茎很大,黑人的更大。不知道王教授是不是看多了淫秽视频,才产生了这样的印象,觉得阴茎的大小存在着种族差异,而中国人的阴茎偏小,所以做这项研究来证明阴茎小表明智商高。

 

2024.09.15录制

 

2024.11.08整理



半文盲董宇辉的伪科普会害人

18 12 2024年

我以前已经几次嘲笑董宇辉是一个半文盲,今天我看了他带货卖东西的一个视频片段,觉得有必要再揭露一下。

 

我不知道他当时在带货卖什么,那段视频只截了他发的一番感慨。他说:“你比如说小时候,你们吃过咸菜,冬天腌的咸菜、酸菜,用的粗粒儿盐,哼,亚硝酸钠。那你吃那么多年,别人不跟你说,你也不知道啊。小时候炸油条,好吃你就放明矾,对吧?别人不跟你说,你也吃那么多年了。啊。你看一下,小时候你喜欢吃那几个东西,现在看下配料表,哪个能吃?”

 

董宇辉把粗粒盐当成亚硝酸钠,显得很无知。那种粗粒盐是没有纯化过的食盐,也就是氯化钠,可不是亚硝酸钠。为什么他会把粗粒盐当成了亚硝酸钠呢?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他认识的错误。一方面的原因是,他听说过亚硝酸钠也被叫做工业盐,就以为可以代替食盐用。的确有些人误把所谓的工业盐亚硝酸钠当成食盐用,导致了急性食物中毒,甚至有因此死亡的。亚硝酸钠毒性比食盐大得多。在毒理学上,要知道某种东西的毒性大小,用了一个概念“半致死量”,也就是会让一半实验老鼠死亡的用量。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00毫克,而亚硝酸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80毫克。也就是说,亚硝酸钠的毒性是食盐的20倍,所以把它当食盐来用是有可能毒死人的。

 

董宇辉把粗粒盐当成亚硝酸钠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听说了酸菜、咸菜里含有亚硝酸盐,就以为是在制作时加进去的。其实,咸菜、酸菜里的亚硝酸盐是蔬菜本身就有的,在酸性条件下尤其容易产生。为什么咸菜里的亚硝酸盐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呢?因为亚硝酸盐可以跟氨基酸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为什么建议酸菜、咸菜应该少吃,就是因为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在食品加工业中,有时候的确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到食物里,主要用在肉制品加工,而不是酸菜、咸菜的加工。加工肉制品要加亚硝酸钠的一个原因是加了亚硝酸钠之后,肉的颜色显得比较红,好看,看上去比较新鲜。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用它做防腐剂,抑制肉毒杆菌的繁殖。肉类如果污染了肉毒杆菌,肉毒杆菌在肉类保存过程中会大量繁殖,产生肉毒素。肉毒素是一种极其毒的毒素,只要一点点的量就可以把人毒死,比亚硝酸钠的毒性强多了。所以,权衡利弊的结果,就适量地加一点亚硝酸钠,既不至于导致中毒,又可以抑制肉毒杆菌的繁殖,避免肉毒素中毒。但是,因为亚硝酸钠能跟肉里的氨基酸产生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所以为了降低致癌的风险,加工肉制品还是少吃为好。

 

以前炸油条加明矾是因为这样炸出来的油条更脆,更好吃。明矾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有人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死后的大脑做过解剖,发现他们的脑细胞里有铝,怀疑饮食中的铝会富集到脑细胞,跟阿尔兹海默症的产生与发展有关。不过后来也有研究认为,可能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饮食中的铝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危害、有多大的危害、会不会导致阿尔兹海默症,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不管怎样,既然可能存在这样的风险,而铝对人体又没有任何用处,所以能够避免就尽量少用、少吃。有些食品添加剂含有铝,在买加工食品时要看配料表,如果写着有铝,就尽量少吃。

 

董宇辉不仅无知,更主要的是他的理念很愚昧。他的意思是说,我们小时候吃的传统食品,不管它有什么样的成分,吃了那么多年也没事,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也无所谓,不要被配料表吓住了。但是,我们吃了东西,里面有什么有害成分,靠自己的感觉往往是感觉不出来的,这取决于有害成分的毒性有多大。比如把亚硝酸钠当食盐吃会引起急性中毒,有事没事马上就知道了。但如果是长期摄入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就没法靠自己的感觉知道。比如致癌物亚硝胺,吃很长时间后得了癌症,能知道是食物中的亚硝胺引起的吗?不知道的。如果明矾中的铝的确能导致阿尔兹海默症,那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等到得了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了,能知道是食物中的铝造成的吗?不知道的。这种慢性毒性要做科学研究,包括做动物实验、毒理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发现,才能确定。并不是传统食品吃了很多年,觉得没事就等于没事。如果相信了这种理念,就要被它害了。所以,他的这种伪科普是很害人的。

 

董宇辉是一个半文盲,以前经常在文学、科普方面闹笑话,我多次揭露过。他闹这些笑话只是让人觉得很可笑,但如果相信了他的伪科学、反科学的理念,就会害人。像他这种半文盲,变成了一个影响力很大的“大才子”,那就不仅是可笑,而且可怕。影响力越大,越害人。

 

2024.09.30录制

 

2024.10.22整理



半文盲董宇辉的伪科普会害人

18 12 2024年

我以前已经几次嘲笑董宇辉是一个半文盲,今天我看了他带货卖东西的一个视频片段,觉得有必要再揭露一下。

 

我不知道他当时在带货卖什么,那段视频只截了他发的一番感慨。他说:“你比如说小时候,你们吃过咸菜,冬天腌的咸菜、酸菜,用的粗粒儿盐,哼,亚硝酸钠。那你吃那么多年,别人不跟你说,你也不知道啊。小时候炸油条,好吃你就放明矾,对吧?别人不跟你说,你也吃那么多年了。啊。你看一下,小时候你喜欢吃那几个东西,现在看下配料表,哪个能吃?”

 

董宇辉把粗粒盐当成亚硝酸钠,显得很无知。那种粗粒盐是没有纯化过的食盐,也就是氯化钠,可不是亚硝酸钠。为什么他会把粗粒盐当成了亚硝酸钠呢?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他认识的错误。一方面的原因是,他听说过亚硝酸钠也被叫做工业盐,就以为可以代替食盐用。的确有些人误把所谓的工业盐亚硝酸钠当成食盐用,导致了急性食物中毒,甚至有因此死亡的。亚硝酸钠毒性比食盐大得多。在毒理学上,要知道某种东西的毒性大小,用了一个概念“半致死量”,也就是会让一半实验老鼠死亡的用量。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00毫克,而亚硝酸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80毫克。也就是说,亚硝酸钠的毒性是食盐的20倍,所以把它当食盐来用是有可能毒死人的。

 

董宇辉把粗粒盐当成亚硝酸钠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听说了酸菜、咸菜里含有亚硝酸盐,就以为是在制作时加进去的。其实,咸菜、酸菜里的亚硝酸盐是蔬菜本身就有的,在酸性条件下尤其容易产生。为什么咸菜里的亚硝酸盐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呢?因为亚硝酸盐可以跟氨基酸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为什么建议酸菜、咸菜应该少吃,就是因为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在食品加工业中,有时候的确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到食物里,主要用在肉制品加工,而不是酸菜、咸菜的加工。加工肉制品要加亚硝酸钠的一个原因是加了亚硝酸钠之后,肉的颜色显得比较红,好看,看上去比较新鲜。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用它做防腐剂,抑制肉毒杆菌的繁殖。肉类如果污染了肉毒杆菌,肉毒杆菌在肉类保存过程中会大量繁殖,产生肉毒素。肉毒素是一种极其毒的毒素,只要一点点的量就可以把人毒死,比亚硝酸钠的毒性强多了。所以,权衡利弊的结果,就适量地加一点亚硝酸钠,既不至于导致中毒,又可以抑制肉毒杆菌的繁殖,避免肉毒素中毒。但是,因为亚硝酸钠能跟肉里的氨基酸产生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所以为了降低致癌的风险,加工肉制品还是少吃为好。

 

以前炸油条加明矾是因为这样炸出来的油条更脆,更好吃。明矾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有人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死后的大脑做过解剖,发现他们的脑细胞里有铝,怀疑饮食中的铝会富集到脑细胞,跟阿尔兹海默症的产生与发展有关。不过后来也有研究认为,可能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饮食中的铝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危害、有多大的危害、会不会导致阿尔兹海默症,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不管怎样,既然可能存在这样的风险,而铝对人体又没有任何用处,所以能够避免就尽量少用、少吃。有些食品添加剂含有铝,在买加工食品时要看配料表,如果写着有铝,就尽量少吃。

 

董宇辉不仅无知,更主要的是他的理念很愚昧。他的意思是说,我们小时候吃的传统食品,不管它有什么样的成分,吃了那么多年也没事,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也无所谓,不要被配料表吓住了。但是,我们吃了东西,里面有什么有害成分,靠自己的感觉往往是感觉不出来的,这取决于有害成分的毒性有多大。比如把亚硝酸钠当食盐吃会引起急性中毒,有事没事马上就知道了。但如果是长期摄入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就没法靠自己的感觉知道。比如致癌物亚硝胺,吃很长时间后得了癌症,能知道是食物中的亚硝胺引起的吗?不知道的。如果明矾中的铝的确能导致阿尔兹海默症,那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等到得了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了,能知道是食物中的铝造成的吗?不知道的。这种慢性毒性要做科学研究,包括做动物实验、毒理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发现,才能确定。并不是传统食品吃了很多年,觉得没事就等于没事。如果相信了这种理念,就要被它害了。所以,他的这种伪科普是很害人的。

 

董宇辉是一个半文盲,以前经常在文学、科普方面闹笑话,我多次揭露过。他闹这些笑话只是让人觉得很可笑,但如果相信了他的伪科学、反科学的理念,就会害人。像他这种半文盲,变成了一个影响力很大的“大才子”,那就不仅是可笑,而且可怕。影响力越大,越害人。

 

2024.09.30录制

 

2024.10.22整理



王志安又满地打滚要起诉台湾移民署

14 12 2024年

大家可能还记得,在今年台湾总统选举期间,王志安跑台湾上了一档节目,在节目里发表了歧视残疾人的言论。舆论大哗,引起了台湾移民署的注意,将他驱逐出境,而且禁止他在5年内再去台湾。王志安不服,申诉到台湾的行政院,理由是台湾移民署禁止他入境,是因为他发表了言论,侵犯了他的言论自由。

 

最近,台湾行政院驳回了王志安的申诉,因为移民署禁止王志安入境,是由于王志安以观光客身份在台湾从事了与观光不符的活动,并不是因为他发表了什么言论。台湾有一条法律禁止大陆人士在台湾上电视节目。王志安当然还不服,说这是由于政治原因,他要去法院起诉台湾移民署。

 

王志安之所以会被禁止去台湾,的确是因为他发表歧视残疾人的言论引发了众怒,引起了移民署的注意,才发现他在从事跟观光客不符的活动,因此将他驱逐出境。这个理由很充分,的确跟言论没有关系。然而即使跟言论有关,也没有侵犯到王志安的言论自由。台湾政府没有义务保护王志安的言论自由,因为言论自由针对的是本国公民。王志安不是台湾人,在台湾是没有言论自由的,所以台湾政府不需要保护王志安的言论自由。王志安以言论自由为由要求台湾政府撤销对他的禁令,本来就很荒唐,起诉台湾移民署的案子肯定不成立,台湾的法院不会受理,即使受理也会简单地驳回,因为王志安没有资格起诉台湾移民署。原因很简单,王志安并没有去台湾的权利。台湾当时允许王志安入境,是给王志安一个特权,而这个特权是可以随时撤销的。台湾移民署可以以任何理由,甚至不需要理由就拒绝王志安入境。

 

很多中国人分不清权利和特权的区别,把特权当成了权利,或者把权利当成了特权。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比如你拥有一座房子,是房子的主人,那么你就有权利不允许别人进你的房子。如果你邀请某人进你的房子,或者有人敲门,你允许他进来,这是给客人一个能够进你房子的特权。如果客人捣乱,发表了什么言论让你不爽,或者没有干什么事,你就是看他不爽,改变主意不让他在你家呆着,那么你随时可以以任何理由或没有理由就撤销他到你家里来的特权,把他赶走。这是你作为房主人的权利,客人不能说我有权在你家里呆着,就赖着不走。如果他赖着不走,你可以叫警察把他赶走。这就是权利和特权的区别。

 

国家也是这样,某个国家颁发签证给外国公民,这是给了外国人一个特权,外国人并没有权利非要来这个国家不可,人家完全可以不让你来。比如你去美国大使馆申请去美国的签证,要不要颁发签证给你,完全取决于签证官。签证官也许今天过得不愉快,心里很不爽,就可以找个“有移民倾向”之类的理由拒绝给你签证。即使签证官颁发了签证,你坐飞机到了美国机场,能不能入海关取决于边防,即使你有签证,边防官员也完全可以拒绝你入境。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自从中美关系紧张之后,有不少拿到了留学签证的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机场被边防拦下来,在小屋子里被盘问半天,最后被遣返。

 

碰到签证官不给你签证、边防不让你入境,你有辙吗?没辙。如果签证官或者边防官员做事很不专业,可以向他的上司反映,希望能够再给你一个机会,如此而已,不可能去法院起诉美国大使馆、美国国务院、美国边防、美国国土安全部。你并没有权利一定要到美国,美国不是你的国家。你是作为客人到美国的,人家作为主人可以完全不让你进来。颁发签证给你,允许你进美国是给你特权,而不是你的权利,所以要告,是没得告的。

 

王志安当初找台湾的律师去申诉,现在又要起诉移民署,应该也找了台湾律师。台湾的律师能不知道这些简单的常识吗?应该知道。为什么还要替王志安干活,去申诉、起诉呢?因为王志安会给他钱,有律师费可赚,不赚白不赚。随便找一个理由,写一个申诉、起诉书,虽然明知道不可能成立,肯定会被驳回或不被受理。王志安其实也知道他的案子根本就不可能成立,台湾不可能因此就撤销禁止他入境的禁令,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满地打滚地申诉、起诉呢?当然是为了炒作自己。

 

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也很重要,就是趁机要打赏。在这个事件刚刚发生时,王志安就说遭到了台湾民进党的迫害,据说有不少国民党的选民给他打赏,让他赚到了一些钱。现在又满地打滚,要起诉台湾移民署,可能看中的就是又会有人因此给他打赏、要帮他出律师费,又可以再赚一笔钱。

 

这也不是王志安第一次干这种事。大约10年前,王志安扬言要赴美起诉方舟子搞基金诈骗,要把方舟子送进美国监狱。当时也是公然地要大家给他打赏,说是需要律师费、路费。还真有网民给他打赏了。有一个叫“北京张胖子”的网民给王志安打赏了2000块钱,被王志安亲切地叫做“张胖儿”,花2000块钱给自己买了一个爹。当时王志安声称,收来的打赏钱有多少、怎么花的,他会公布账目。10年过去了,账目在哪里?根本就没有。他不过就是找一个借口来骗打赏,如此而已。我一直说,王志安虽然很愚蠢,智商不满70,但比他更愚蠢的人多的是。他做的就是智商不满70赚智商不满60的人的生意。

 

2024.09.28录制

 

2024.10.18整理



以司马南为例说说识别阴谋论

4 12 2024年

中秋节期间,司马南到西安的大唐不夜城穿上唐装表演李白,很多人都在骂他其实是高力士。古代男人一般都留胡子,因为古代不像现在有好用的剃须刀,要把胡子刮干净很不容易而且危险。古代男人就两类没有胡子:一类是少年儿童,一类是太监。所以,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人穿上古装,最好粘上假胡子,免得引起误会。这也适用于中国某些大学现在流行的毕业典礼,老师们穿上汉服,但男老师没有留胡子也会被当成太监。既然是演戏,最好演得更像一点,还是粘上假胡子的好。

 

我今天不是要谈这个搞笑的话题,而是要谈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最近这段时间,司马南在密集地宣扬跟美国有关的各种各样的阴谋论:阿波罗登月是假的;肯尼迪遇刺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不久前纪念911,司马南说911是美国人自己干的、赖给了本·拉登。这些都是老掉牙的阴谋论。最近司马南推出了新的阴谋论。川普两次遇刺未遂,司马南说这不是个人行为,是有组织的,暗示是民主党政府搞的。

 

这种阴谋论,不管是老掉牙的还是新的,有两个特点:第一都很无知,但又非常自信;第二非常愚蠢,违反了常识、常理。

 

我们先说无知。司马南对美国非常无知,但很喜欢评论美国的事情,好像比谁都了解美国似的。比如关于川普遇刺未遂的阴谋论,司马南说,第一次的凶手克鲁克斯是在老人院帮厨的,哪来的枪?哪有钱去靶场练习射击?而且行刺之前还用无人机在现场巡查了一番,他哪来的资源?这就是以中国的思维看美国的问题,司马南一贯如此。

 

在中国要搞到枪很麻烦,几乎不可能,去靶场射击就更难。但美国枪支非常泛滥,搞枪太容易了。克鲁克斯用的枪是他爸给的,他爸自己有20多支枪。即使他爸没给他枪,那种半自动步枪在美国也很容易买到,一支也就几百美元。去射击俱乐部练习射击也不需要花多少钱,一个月的会员费也就几十美元。至于无人机,现在在美国也就几十美元一架。而克鲁克斯所谓帮厨,其实是当膳食助理,那是一个正式工作,年收入有几万美元,怎么会拿不出几百美元买枪、加入射击俱乐部、买无人机提前一天去现场做一番调查呢?

 

关于第二次行刺未遂的凶手劳斯,司马南说他用的武器AK47比克鲁克斯用的专业多了,这也很无知。克鲁克斯用的是AR15半自动步枪,可比AK47现代得多,射程更远、更轻便、更准确,是美国枪手最喜欢用的枪,比用AK47普遍得多。我不知道为什么司马南会以为AK47比AR15专业得多,是不是觉得数字大就更好?

 

司马南还说劳斯当时在川普的高尔夫俱乐部外面等了12小时,他怎么知道川普那天要去打高尔夫球?谁给他通风报信了?认为是内部有人告诉他的。这也是以中国人的思维来看美国的事情。以为美国的前国家领导人打高尔夫球,跟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前国家领导人打高尔夫球一样是国家机密,没人知道,需要内部透露才知道行踪。美国人谁不知道,川普只要在他的会所,几乎就是天天打高尔夫球,这并不是什么国家秘密。川普的行踪大家都知道,哪一天要到哪全都知道,并不像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前国家领导人那么神秘。

 

司马南还问,这两起行刺案件相差才70多天,美国历史上有这样的记录吗?他认为自己发现了背后的逻辑链,以为两次行刺事件靠得这么近,肯定是有组织的。其实美国历史上有比这靠得更近的行刺记录。福特总统1975年两次遇刺未遂,间隔才17天,司马南是不是认为那两次遇刺背后也有逻辑链,也是有组织的?

 

认为川普两次遇刺未遂是有组织的,是民主党政府在背后搞鬼,这非常愚蠢,因为根本就不符合常识、常理。如果民主党政府真的要把川普搞死,有的是专业人员。按司马南的说法FBI介入其中,又怎么可能让两个菜鸟去行刺,还未遂,反而让川普博得同情分?特别是第一次,川普还受了一点点伤,引起了很大的同情和轰动。这一次因为凶手根本就没有见到川普,还没来得及开枪,也就没有引起轰动,但也让川普挣到了一些同情分。民主党策划这样的行刺有啥好处?别说派两个菜鸟行刺,即使派专业人士把川普打死有啥好处?全美国都乱掉有什么用?

 

而且在美国又不像在中国,策划这种行刺很容易被捅出去。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一旦被捅出去,背后策划的人地位再高,也要受到处置,也会身败名裂。即使是拜登总统策划的,也会被弹劾下台。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有组织地策划这样的案件。连共和党、川普都不好意思说是拜登和哈里斯策划的,只说是民主党煽动的,是因为民主党一直在攻击川普,所以有一些人就想把川普干掉。因此川普和共和党要求哈里斯和民主党停止攻击川普,只允许川普和共和党攻击哈里斯和民主党。这当然很搞笑。

 

第一次行刺的克鲁克斯是一个共和党,他在刺杀川普之前也想过刺杀拜登,还搜过拜登的行踪,只不过要行刺现任总统难度大多了。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他行刺的动机,但目前看来不像有政治动机,更像是为了出名去刺杀总统或者前总统。至于第二个凶手劳斯,也不是民主党的人。他说自己曾在2016年投票给川普,今年的总统选举他支持共和党候选人黑利。他之所以要行刺,目前看来,可能的动机是因为他是乌克兰的狂热支持者,对川普不支持乌克兰、向普京献媚很不满。

 

这种阴谋论,只要有常识、常理,有知识,就知道都站不住脚,经不起推敲。我们驳斥了阴谋论,那些宣扬、相信阴谋论的人是不是就会因此放弃阴谋论呢?不会的。比如阿波罗登月造假的阴谋论,我十几年前就写过两篇文章很详细地一一驳斥过,这十几年来还驳斥过几次,我相信司马南肯定看过,但还是照样宣传阿波罗登月造假的阴谋论。司马南自己说过,他就是要宣扬阴谋论,因为自己科学素养比较差、智力偏下。不过,我觉得司马南太谦虚了。他以前被当作“反伪斗士”,怎么可能科学素养差?科学素养应该比一般人高才对。说自己智力偏低更是谦虚过头了,司马南无论如何也应该算是一个人精。这只是为自己宣扬阴谋论找一个借口而已,免得让人觉得很奇怪:怎么连那么弱智的阴谋论都要相信和宣扬?

 

那些相信阴谋论的人,很可能的确是科学素养比较差、智力比较低下,但那些宣扬阴谋论的人未必是这样。宣扬阴谋论的人未必没有脑子,只不过是别有用心。美国也有很多宣扬阴谋论的人,不只是中国才有。中国流传的阴谋论很多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宣扬阴谋论的人有他的动机,特别是有政治动机。为了反政府、抹黑民主党,所以要宣扬阴谋论。对司马南来说,这些都是反美的阴谋论。只要是讲美国坏话的阴谋论,只要能够抹黑美国,即使再弱智,他都要接受,都要宣扬,内心相不相信是另外一回事。即使他自己内心不相信,为了让别人相信,为了反美,也要宣扬。

 

2024.09.18录制

 

2024.10.08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