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已出著作勘误

20 03 2006年

  按:此处只纠正事实性错误,未纠正错别字。这些错误有的是作者笔误,有
的是编辑改动造成的。对《江山无限——方舟子历史随笔》一书中由于编辑擅改
导致的大量错误,已在《〈江山无限——方舟子历史随笔〉勘误》(XYS20040522)、
《〈江山无限——方舟子历史随笔〉勘误》(XYS20040610)二文中更正,不赘。
《溃疡》《餐桌上的基因》《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等书还未发现值得特
地纠正之处。

  一、《方舟在线》,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p.140

  曾经主宰大地两亿年的恐龙在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地质年代的白垩纪和【三
叠纪】交界之时灭绝了,对此历来存在各式各样的解释,但都难以证实或否证,
一直没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假说。这种情形在七十年代末发生了改变。在当时,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路易思·阿尔法雷兹率队在意大利发现白垩纪和【三叠纪】
边界(称为K-T边界)的岩层含有高浓度的【稀土元素】铱。

  按:两处“三叠纪”都应为“第三纪”。“稀土元素”应为“稀有元素”。

  p.329

  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

  按:应为“六”。

  p.359

  这支完全靠忠义之气纠结起来的家乡子弟兵,在一位毫无作战经验的文人率
领下,浩浩荡荡开出了【仙霞关】,永别了家乡,去跟凶残的征服者做最后的决
战。

  按:应为“分水关”。

  p.362

  门人蔡春【落】、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从后面赶上来告别:

  按:应为“溶”。

  二、《进化新篇章》,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p.44

  达尔文把自己的手稿压缩成一篇论文,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在【1859年】
林耐学会的学报上。这两篇论文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也是在赖尔和虎克的催
促下,达尔文在【同一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按:“1859年”应是“1858年”,“同一年”应是“第二年”。

  p.98

  这个谣言的始作俑者是一位叫赫普(Hope)的美国【修女】。……在他重病不
治时,或在他得其他病时,赫普【修女】都不在。

  按:此人不是修女,第一处“修女”应改为“传教士”,第二处应改为“夫
人”。

  p.129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物群体不成指数增长,而是【对数】增长,也就是 S
形增长

  按:应为“逻辑”,图7-3的说明也应相应改正。(这是和细菌的“对数增长”
搞混了)

  p.194

  在处于白垩纪和【三叠纪】边界(称为K-T边界)的岩层中找到了一个一、
二厘米厚的红土层,发现它含有高浓度的【稀土元素】

  按:“三叠纪”应为“第三纪”。“稀土元素”应为“稀有元素”。

  三、《叩问生命——基因时代的争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p.92

  曾经主宰大地两亿年的恐龙在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地质年代的白垩纪和【三
叠纪】交界之时灭绝了,对此历来存在各式各样的解释,但都难以证实或否证,
一直没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假说。这种情形在七十年代末发生了改变。在当时,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路易思·阿尔法雷兹率队在意大利发现白垩纪和【三叠纪】
边界(称为K-T边界)的岩层含有高浓度的【稀土元素】铱。

  按:两处“三叠纪”都应为“第三纪”。“稀土元素”应为“稀有元素”。

  p.173

  比如在记述基本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时,就没有提到【狄拉克】的实验,会使
读者误以为那只是未经实验验证的理论。

  按:应为“德布罗伊”。

  四、《长生的幻灭——衰老之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1月

  p.104,

  正常人一天需要从食物中吸收【8372-10565焦耳】的热量,其中
大约30%来自脂肪,30%来自蛋白质和40%来自碳水化合物。如果把热量供应减
低30%,则每天大约只吸收【6279焦耳】。

  按:这两处分别应为“2000-2500卡路里”(或“8000-10
000千焦”),“1500卡”(或“6000千焦”)。这是编辑的换算错
误,我在校对清样时已发现,三次指出都未被接受。该书还有几处无关紧要的文
字错误也都是编辑擅改造成,使这本精美的铜版纸彩印小册子留下瑕疵,遗憾。

  五、《寻找生命的逻辑——生物学观念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p.3

  最早的创世神话为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所创作,在流传至今的楔形文字泥板
《七表诗》中,描述在创世之前有一对神灵,男神为淡水海洋【阿斯普】

  按:应为“阿普苏”。

  p.89

  这三个人是: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柯伦斯(Carl Correns, 1864-1933)
和奥地利的丘歇马克(【Gustav】 Tschermak, 1871-1962)。

  按:应为Erich。

  p.109

  在蛋白质链上,两个相邻氨基酸之间的举例是3.3【】3.4埃,恰好等于DNA
分子上两个相邻碱基的距离,

  p.145

  当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布人类基因组只含有大约3【】4万个基因时,就是针对
编码序列而言的。

  按:由于排版错误,该书的连接号都消失了,一般不影响阅读,但是这两处
连接号的消失会引起误解,所以特地指出。

(XYS200603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警惕盗版“维基(wiki)”

5 03 2006年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部靠网民的力量编写的百科全书,人人都可以撰写、
修改,所以虽然内容未必可靠却非常丰富,已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百科全书,我经常
检索、参考它。今天在新浪网见到一个“Wiki网站CEO”的访谈链接,觉得很奇怪,因为
维基百科的网站(wikipedia.org)在国内是被屏蔽的,其CEO怎么会去国内做访谈呢?
点进去一看,原来做访谈的是两个想靠维基百科的资料做生意的商业网站“两大Wiki创业
公司——网络天书(cnic.org )创始人叶群峰、维库(Wikilib.com)创始人鲍鸣浩”。用
维基的资料赚钱是否侵权,这且不去说它,现在既然正宗维基在国内难以上去,国内有
网站传播它的资料,也算是聊胜于无吧。

于是我就第一次到这两个网站去看个究竟。先去网络天书,输入“方舟子”,没有条
目。输入“方是民”,倒是出来一个条目,介绍很简单,而且还有事实错误(如称我为
“美籍华人”)。我到维基百科查了一下“方舟子”条目的修改历史,原来这是2004年5
月10日由Xyb撰写的第一稿,此后维基百科还对这个条目补充、修改过二十多次,而网络
天书却未再更新,任其谬种流传。

然后我又去了维库,那里倒是有“方舟子”的题目,但是里面有两个部分的措辞
让人吃惊:

“方舟子利用用互联网来进行学术打假,一度被誉为‘科学斗士’。然而从2004年
后期开始,方逐步沦落为网络写手,为吸引眼球而写下大量不合科学原理的争议性文章。”

“方舟子科学精神的没落
从2004年底开始,方舟子的写作风格有了重大转变:专门挑起似是而非的话题,冒
用‘科学’旗号夸夸其谈。在这期间的文章中,方舟子在逻辑和论据上都称不上科学、
严谨,且东拉西扯决不引导讨论以达成共识。有观点认为方舟子已经沦为‘眼球经济’的
俘虏。
在方舟子的狂搅之下,网络上数度出现了混乱而热闹的争吵场面。然而这些争吵都以
无结论而告终,丝毫没有起到科学普及、分辨是非的作用。下面是方舟子近期挑起的话题:
* 2005年1月:《“敬畏大自然”就是反科学》
* 2005年3月: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药》、《评中药:就这样被你毒死 切断了所
有退路》”

这哪是什么追求“客观”、“中立”的百科条目释义,倒像是一张发泄个人仇恨的大
字报。难道维基百科的中文版会如此堕落?我查了维基百科中文版该条目的修改历史,得
知这些部分是一个网名“冷玉”的维基执行编辑在2005年3月30日增加的,后来由于其他
维基编辑的反对,这部分基本上被删去了。不过也没有被删得很干净,在现在的版本中,
仍然可以看到被“冷云”修改的痕迹,例如:

“方舟子早期学术打假特点:直接披露被揭露者姓名;不顾忌被揭露者的权势和地位;
署名发文,身份公开”

其中“早期”两字,即是冷云所加,暗示我后来“没落”了,不再如此。其实我到现
在也还如此。

而冷云那些直接谩骂、攻击我的那两个部分,现在被改成了:

“方舟子利用用互联网来进行学术打假,一度被誉为‘科学斗士’。从2004年后期开
始,方是民参与到一些列网络辩论之中,人们对此评价不一。”

“网络辩论
从2004年底开始,方舟子参与到一些列网络辩论之中,这些辩论都产生了比较大的社
会影响,如:
2005年1月:《“敬畏大自然”就是反科学》
2005年3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药》、《评中药:就这样被你毒死 切断了所有退路》
2005年4月:《直击伪环保反坝人士》

人们对此评价不一。”

这当然要比冷云的版本“客观”、“中立”多了,至少那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诛心之论
没有了。但是仍然经不起推敲。“一度被誉为‘科学斗士’”,“一度”的用法也和“早
期”一样,都是在暗示我后来“没落”了,没人再那么叫了,而其实这个我受之有愧的称
号是一直有人在用的,比如不久前新东方老罗就这么称呼我。“从2004年后期开始,方是
民参与到一些(系)列网络辩论之中,人们对此评价不一。”这也是同样的笔法。我并不
是在2004年后期才开始参与网络辩论的,而是从我1993年上网发文起就一直参与网络辩论
的,而人们对我参与的每一次辩论,也都是“评价不一”,如果“评价一致”,那还叫辩
论吗?就连维基百科的编辑似乎还比较赞同的“学术打假”,也同样是“人们评价不一”,
那些反对我“学术打假”的人贴的大字报,哪一天没有过?因为维基百科的编辑对我批伪
环保、中医有不同意见,就可以如此无视事实,搞这种春秋笔法?我之批中医,并不是去
年才开始的,也是从我上网之日起就开始了,在新语丝的批中医专辑中就收录有我多年来
批中医的评论。有的人把我批中医当成是我“出名”后“乱发言”、“丧失科学精神”
的表现,那既是孤陋寡闻又是小人之心。另外,我并没有写过一篇题目叫《评中药:就这
样被你毒死 切断了所有退路》的文章,我文章的题目叫《就这样被慢慢毒死》,维基百
科采用的那个耸人听闻、半通不通的题目,是新浪网文化频道的编辑在转载我的文章时擅
改的,跟我的文章内容并没有什么关系(我文章中并无“切断了所有退路”的说法)。

幸而我平时只用维基百科的英文版,并无使用其中文版的必要和打算。维基百科的声
誉是靠其英文版打出来的。两种版本的撰写者、编者的素质差异摆在那里。英文版的内容
都显得相当专业,而中文版的内容仅从“方舟子”这个条目就可以看出其草率和偏颇了。
至于那些盗版维基,当然更不足为凭。

最后顺便呼吁国内将维基百科英文版的网站解禁,不要因为认为其中个别条目的内容
有“问题”就格杀勿论,让国内网民失去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知识工具,却让盗版、赝品
流行。

2006.3.5.

(XYS200603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方舟子已出著作一览和网上邮购路线

28 02 2006年

1. 《进化新解说》,跨世纪科学丛书,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7年,ISBN 962-950-245-3

2. 《法/轮/功解剖——一位海外学子的立场》,德先生茶馆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ISBN 7-5438-2065-X

3. 《网路新语丝》(主编),网络文化丛书,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ISBN 7-202-02682-1

4. 《方舟在线》,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ISBN 7-81045-702-0

5. 《进化新篇章》,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ISBN 7-5355-3354-X

6.《叩问生命——基因时代的争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ISBN 7-5309-3278-0

7. 《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海南出版社,2001年6月,ISBN 7-5443-0048-X

8. 《长生的幻灭——衰老之谜》,看世界丛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1月,ISBN 7-5323-6718-5

9. 《江山无限——方舟子历史随笔》,春秋文丛,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ISBN 7-211-04722-4

10. 《餐桌上的基因》,科学的眼睛丛书,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4月,ISBN 7-5324-6503-9

11. 《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ISBN 7-5633-5436-0

12. 《寻找生命的逻辑——生物学观念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ISBN 7-313-04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