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履生对四川大学就魏于全问题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的声明

16 04 2006年
  我对四川大学就魏于全院士造假问题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的个人声明  司履生  据悉,昨日四川大学就魏于全院士造假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散发了一个新闻通告。而且魏院士也在会上接受了众多媒体的新闻采访。在读过上述的书面材料之后,我谨发表个人的如下声明:  1.我对魏于全院士的学术造假问题的质疑,是我根据他的论文中暴露的许多问题,对他个人的学术道德的怀疑,绝不是一般的学术观点之争。我的质疑既无个人恩怨 ...


【剽窃示众】范永红《繁简体汉字没有必要并存》

15 04 2006年
【方舟子按:该文除了开头和结尾几段,中间正文部分全部都是剽窃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照抄我在1994年左右写的有关汉字简化的系列文章《汉字简化常识》、《简体字引起混乱吗?》、《再谈简化字》、《漏网的繁体字?》,其实就是把我这四篇文章给合成了一篇,而只在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地方注明了出处。如此赤裸裸地剽窃我的作品,还是非常罕见的。】

  繁简体汉字没有必要 ...



【剽窃示众】孙学友《“美国排毒基”美国找不着》

15 04 2006年
【方舟子按:这是剽窃中央电视台“生活315”的节目文字稿,拿来当成自己的调查,许多文字都是照抄。记者窜改了做实验的化学教师的名字,总算没有把我的名字也改掉。】

“美国排毒基”美国找不着 玩化学游戏坑老年人

记者 孙学友时代商报2006-4-14 

  ■阅读提示

  “慢性病为何久治不愈?慢性病为何越治越多?是谁剥夺了我们50年的寿命?”“排除药毒,快速康复慢性病,减少并发 ...



美国《科学》杂志报道清华大学开除刘辉事件

15 04 2006年
【方舟子按:我在4月12日晚上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演讲时曾提到这一期美国《科学》可能会对刘辉事件有一个比较深度的报道,因为我曾接受过其记者采访并提供了相关图片。据说由于被一个突发事件占了版面,最终变成了一条简讯。】

  美国《科学》杂志报道清华大学开除刘辉事件

  《科学》2006年4月14日

  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由于在2年前用假履历申请到这份工作,已被开除。

  校 ...



引发争议的UFO研究报告

15 04 2006年
  北京电视台科技全方位探索论坛2005年10月28日播出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你们好,这里是科技全方位探索论坛,我是主持人仇志,欢迎您收看我们的节目。在上周五,我们和观众朋友们一起探讨了UFO的话题,当时的探讨非常的激烈,也没有一个结论。今天我们继续就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介绍:  本期嘉宾:王思潮: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小行星专家  本期嘉宾:朱进:北京天文馆馆长、国 ...



人体需要“排毒”吗?

13 04 2006年
    中央电视台“生活315”栏目近日揭穿了市场上正在热销的一种名叫“排毒基强离子排毒仪”的产品的奥秘。该产品号称是来自美国尖端科技产品,能把体内药毒排出去。该仪器像一个普通电动脚盆,使用时往注满水的盆中放入双脚,加一些精盐,启动仪器,过了一段时间,盆中开始出现绿色、棕色的絮状物质,据说就是从脚底排出的体内毒素。

    据称,其 ...



评《中科院出现“中国版黄禹锡”?》

13 04 2006年
【方舟子按:《东方早报》在报道中居然把新语丝网站称为“某学术监督网站”,违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原则,有鉴于此,我以后不再接受该报的任何采访或为其提供任何信息。以后对凡是利用新语丝的资源而不给新语丝应有的credit的媒体,一概照此处理。将心比心,如果有人在提到《东方早报》的报道时,称为“某报报道”,《东方早报》的编辑、记者做何感想?】

  中科院出现“中国版黄禹锡”?

  早报记者 徐德 ...



七问魏于全“论文迷局”

13 04 2006年
本报记者 赵亚辉 武卫政 杨 健 王乐文

《人民日报》 ( 2006-04-13 第14版 )

  编者按:3月底,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国科学院,称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涉嫌“论文造假”,在科技界内外激起波澜。

  近段时间以来,对于科技界学风道德建设滑坡的批评日渐增多,论文抄袭,成果造假,骗取经费,评审拉关系、走后门……种种来自科技界内部的揭露和抨击,引发人 ...



智商的傲慢与偏见

12 04 2006年
    近日一则“英国研究者声称中国人是智商最高的人种”的报道在国内媒体上流传,让一些国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似乎“中国人最聪明”的说法获得了国际承认。

    做出这项研究的是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退休教授理查德·林恩。他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发布类似的发现,陆续出版了几部专著。在统计了世界各国智商调查的结果之后,他得出结 ...



报道:清华教授学术造假案折射高校人才引进泡沫

12 04 2006年
2006年04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

  学校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还是要务实一些,不能将条件定得太高,那是不切实际的需求,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求职者有意无意造假。清华大学引进人才的审核机制是存在的,至于审核机制是不是被严格遵守,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本报记者季谭发自北京

  2005 年11 月23 日,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教授如此伪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