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访谈:聊世界末日

8 12 2012年
(2012年12月7日14:00~15:00)

stone : #方舟子、司马南聊世界末日# 方老师认为人类最可能在什么时间由于什么原因而灭绝呢?

方舟子 : 人类最可能在100多亿年以后由于宇宙的死寂而灭绝。但也许宇宙不会死寂,或者人类能找到阻止宇宙死寂的方法……

一脸美人痣 : #方舟子、司马南聊世界末日# 方舟子(@fangzhouzi) 你好! ...



托马斯·杰斐逊的婚外情

5 12 2012年
有一个“著名经济学家”发微博称美国第三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是“第一个死于贫困的美国总统”,听了让人以为杰斐逊死前饥寒交迫。事实上杰斐逊至死都是个富裕的庄园主,有大量的财产、土地和黑奴,只不过同时也负了很多债。所以他死时留下遗嘱,卖掉部分土地和黑奴还债。

杰斐逊的债务相当一部分是从他的丈人约翰·威尔斯那里继承来的,不 ...



做人不要太吴法天——再看证据法学博士吴法天的系列谎言

3 12 2012年
昨天(12月1日)上午11点13分,有人给我的手机打电话,来电显示是广东佛山的中国移动号码(后来确认是网络电话),我没有接。下午3点40分,又来一电话,显示是广东广州的中国移动神州行号码,我以为是媒体采访,接了,电话那头说“我是吴法天”,我没反应过来,吴法天不是在北京吗,怎么用广州的号码?就追问了一句“谁?”他又重复说是吴法天,很紧张地说他以前很尊重 ...


追思郭正谊先生

2 12 2012年
(根据2012年11月30日在甄朔南、郭正谊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整理)

我不认识甄先生。刚刚看了他的简介,发现他的科普著作的书名有几本我有印象,应该是我小时候读过的,不由感到亲切。我和郭先生就很熟了。郭先生追悼会那天,我已定下要做电台直播节目,没法去给他送行,现在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缅怀他,算是弥补。

郭先生的科普著作,像《打开原子的大门》,也是我小时候读过的,当时也没有记住作者的名 ...



方舟子做客NIH,回顾人生历程

28 11 2012年
《美华商报》2012年11月16日

(本报讯)2012 年11 月9 日(周五)下午,著名科普作家、打假斗士做客NI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与会场50多名NIH博士后、学者畅谈其人生历程。 方舟子来NIH 座谈本不在其计划之中,是NIH学者联谊会得知方舟子来到马州,与其联系后做的临时安排,尽管通知比较仓促,但还是吸引了许多在NIH求学工作的中国学者。方舟子与NIH的博士后、学者们有许多共 ...



韩寒博客文章的真实作者是谁?

28 11 2012年
最近“韩三篇”之一《谈革命》被发现在韩寒博客登出之前已先在韩寒之父韩仁均的博客登出,被一些人视为证明韩文代笔的“终极铁证”,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人宣布韩寒代笔事件即将落幕,甚至连大五毛都要来抢夺“胜利果实”。

其实单凭这一证据并不能证明韩文被代笔,如果没有此前已发现的众多证据和分析已证明韩文被代笔,它几乎不能证明 ...



“韩三篇”为韩仁均所写的铁证

18 11 2012年
新浪韩寒博客在去年12月23、24、26日连续发表三篇系统谈论自己的政治观点的文章《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被新浪管理层吹捧为“历史文献”,在新浪博客、新浪微博重点推出,每篇点击率都超过100万,影响巨大,也引起广泛争议,被称为“韩三篇”,算得上是韩寒代笔事发之前韩家最辉煌的壮举。一贯为韩寒代笔狡辩并攻击“倒韩派”的 ...


英国《新科学家》专访:打假斗士:“科研造假在中国泛滥”

15 11 2012年
英国《新科学家》专访:打假斗士:“科研造假在中国泛滥” 方舟子告诉我们他如何在中国冒着生命危险和诽谤诉讼揭露科研不端行为刚刚让他获得首届马多克斯奖

《新科学家》2012年11月17日 Jon White采访

问:你刚刚获得首届马多克斯奖表彰你冒着威胁持续不断地揭露中国科研不端行为。感觉如何?

答:我很激动并深感荣幸。有很多人支持我、和我并肩作战,因此 ...



英国《自然》社论:约翰·马多克斯奖

11 11 2012年
英国《自然》社论:约翰·马多克斯奖两名意志坚定的人是一个捍卫科学奖的首届获奖者

《自然》2012年11月6日

英国精神病医生西蒙·威斯利和中国科学作家方是民(方舟子)是约翰·马多克斯奖的首届获奖者。该奖由《自然》和科恩基金会赞助,由英国慈善机构“理解科学”推动和组织,纪念《自然》前主编约翰·马多克斯。约翰 ...



约翰·马多克斯捍卫科学奖获奖感言

9 11 2012年
(英国《自然》杂志和英国科普组织“理解科学”(Sense about Science)联合评选,为纪念《自然》已故总编John Maddox新设的约翰·马多克斯捍卫科学奖,于今年11月6日首次颁发,我和英国精神病科医生Simon Wessely为获奖者。)

得约翰·马多克斯奖我深感荣幸。在中国科学面临着来自迷信、伪科学、反科学和科学不端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