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热闹近视?

2011年4月10日
  幼儿园体检,发现陈热闹的视力是0.6,班上视力最好的是1.0,难道这么小的娃娃还近视?
 
  看了网上说到此时,发现幼儿的视力竟然是在变化着的,我以前一直以为N岁的时候视力一定强于N+1岁呢。
 
  兴许陈热闹同学明年的视力要好于今年,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有点担心遗传的作用,并在未来陈热闹的用眼卫生方面还是要注意一下了。

山东人的缺点

2011年4月10日
  由山东人来说自家缺点比较好,争议要少很多,否则就要地域之争了。
 
  山东人孔孟之道影响得大家思维僵化,而齐国离孔老二稍微远点,就比鲁国要更开放点。
 
  山东人虽然心眼实,但是思路有时候过于单一。
 
  江青就是典型的山东人,她连使坏都使不好,一眼就能被人看出来,唉,真让人发愁。
 
  自省,才有机会。
  话说中国最能说实话的报纸《男方粥沫》其实就有这个软肋存在,老直接间接地表扬广东,批评其他地方。

我国现在有大学吗——写在很多大学百年之际

2011年4月10日
  王兄家的大学生娃娃在美国走了几个大学之后,发现原来那才是大学。
  当然,这似乎只是一个大学生的感觉,但我个人相信一定会是普遍感觉。
 
  非但娃娃们,教授们也感觉自己所在的大学似乎不是大学,有一些大学的基本要件根本还不具备,而多出来很多大学不应该有的东西。
 
  如此,我们其实只有中国的大学,没有大学。
 
  中国的大学不是大学,白马非马。
 
  得多让孩子们去国外大学里看看了,老话说“砸锅卖铁也得让娃出去见世面”,否则得憋屈死。
 
  信夫!

老婆和老娘先救谁的标准答案(女士慎入)

2011年4月10日
  在前年,我在科学网布道,说应急管理的诸多事宜。
  当然为了引起大家兴趣,特意给了一个是人就感兴趣的问题,那就是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老婆和老娘先救谁?
  我这里有科学的标准答案,至于你不选那是你不对,不要怪我研究不深。
 
  答案是:
  与人的标签(老婆,老娘)无关,只与哪个最容易救这个判定标准有关,理性的科学救援,一定是先救最容易救起的那一个。
  当你把两个人置换成两个陌生人的时候,答案就更明显了。当然,判断是救援者的事情,他有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单说。
 
  如果一个是老婆一个陌生人呢?当时我有非常精彩之讨论,这里就不再重述了。

如果雍正没有继位,中国就成基督教国家了吧?

2011年4月10日
  康熙喜欢科学,做事明显要阳光一点,当然也有点过于宽厚,尤其是晚年,我们可以对他一生的功过可以三七开一下。
  雍正相对阴鸷。他喜欢喇嘛教,到过雍和宫的人应该知道,那里一片喇嘛教气息。
  相传当时的耶稣教徒们都聚集在太子允礽的脚下,只是这个家伙后来被废了。
  如果不被废,耶稣教会大肆兴起吗?我们竟然会神舟处处是赞美上帝的声音?
  耶稣教有迷糊的地方,不过在当时来说,好像是最接近科学的一个,至少比喇嘛教接近得多。

【麻雀博文】如果我是女人

2011年4月10日
在科学网找男朋友,选谁?
  如果只允许选一个,则我只会选陈安
   
  如果允许选第二个或者陈安不理俺,俺就选曹大侠
 
  老曹如果也不理俺……那谁,你偷看什么呀,那样也不会选你!我宁肯剃光了头当姑子去。
在科学网嫁老公,选谁?

  如果只允许嫁一个,则我会选王德华,嫁给他心里特踏实
    
  如果允许嫁两个或者德华兄不娶俺,俺就再选马臻,这个比老王还年青,也踏实  
    
  如果允许一次嫁三个的话,各位老兄,请一定不吝赐教,这里谁最有钱?俺觉得他就是俺的老三…….

清初政府对知识分子的三阶段态度

2011年4月10日
  1,利用。多找汉奸,范文程这样的汉奸则最受欢迎,而那些原本就热衷富贵的人也容易笼络。
  2,高压。消灭特别不像话的,把住所有的路,让知识分子们无路可走。《鹿鼎记》里双双的主子就是这样被灭的,至于冤枉与否,越是冤枉的越有恐吓作用。连没啥事情的人都被整死了,真有啥事的人肯定格外小心。
  3,怀柔。经过给糖吃和给耳光的阶段,知识分子就被整的差不多没脾气了,此时,进入和谐时期。知识分子们会纷纷主动投靠。康熙是用修《明史》为诱饵来引诱的,毕竟,修历史的过程还能寄托点自己对过去的哀思。

梁启超先生对于清代学术的总结

2011年4月10日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的第一节,梁认为清代学术的趋势是不错的,因为这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
  此外还有一个支流是:排斥理论,提倡实践。

替清华大学拟致谢名单

2011年4月10日
  首先,感谢慈禧太后输给了列强,才出钱庚子赔款
  其次,感谢美国鬼子,给钱不要,还给中国,更感谢他们没有把钱还给贪官
  第三,感谢当年的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期间还惦记着这些没用的书生,把他们弄到昆明去
  第四,………

王修慧兄最重要的博文今天缓缓出炉

2011年4月10日
  我们喜欢改造人家,人家本来好好的东西,到了我们手里,一定得戴顶中国特色的绿帽子。
 
  大学更是如此,人家把大学培养独立人格的个体,知识的拥有者,到了我们这里,就得是为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国家栋梁,得听话出活。
 
  也所以,上了我国的大学和上中学的差别不太大,必修课里其实有些是完全可以凭兴趣自己学的,没兴趣就弃之如敝履也可以。
 
  这样,最终出现的情况就是大学校长不知道啥是大学,大学教授除了教书听话外,也不知道啥是大学,学生们呢,除了考完试多想想找工作的事情,再谈仨俩的恋爱啥的,就没了。
 
  今天看科学网上出现了2篇好文章,一篇说外国的大学生们咋更听话呢?不是都说我们国家的孩子们才是好孩子吗,人家的孩子都是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的那种。
 
  这个背后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不过是每个人安于本分就是了,当学生的时候就是学生样,不是痞子样,当老师的则是老师样,不是老板样。
 
  科学网今天第二篇更重要的文章是王修慧兄写的,这个山东倔人受了自己家闺女的一个巨大冲击,本来,老爹就是大学教授,怎么也得告诉闺女什么是大学吧。可是,闺女去美国看了人家的大学,回来说:终于见到大学了(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745&do=blog&id=431250)。而实际上,闺女已经在北京的某大学里读了几年了。
 
  失败啊失败,这是北京某大学的失败,同时也是中国所有大学的失败
  糟糕啊糟糕,这是修慧兄这个爹当的糟糕,同时也是中国所有大学教授的糟糕
 
  可是,大学未来依然不会惊醒,不知道路在何方。
  虽然我相信修慧兄和中国的大学教授们会知道反省,可是,个人的反省反射到大学这个群体,反射到国家这个整体,时间太久,也许,修慧兄还得在未来某一天接受自己外孙的感叹,到时候我期待着在这里再看到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