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
梁启超先生认为,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保守势力将对于变法的仇恨迁怒到了外国人头上,接着就是政府利用爱国贼——义和团——制造事端,其结果则是丢尽了中国的丑。
而满洲政府的权威也从此彻底成为裹脚布,签订条约,西太后回京等。
梁启超说:“哈哈哈!滑稽得可笑,‘变法维新’这面大旗,从义和团头目手中重新竖起来了。”
发表于:史论 | 无评论 »
2011年4月10日
因为我们山东人多有一根筋的精神,所以交朋友基本都没得说,遵守承诺也差不多可以做到并尽量做好。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特征,就不见得适合做科研了,因为科研要的不仅仅是坚持,更多是灵动。但是,恰恰山东人这一群体在灵活方面有所欠缺。即便做科研,也是做那类比较累但是出成果慢的科研。
哪里人最适合科研呢?我个人的看法是:浙江人。其他地方相比浙江这一人文渊薮之地,都不太行。
但是,一定不是所有浙江人都比所有山东人适合做科研,一定有山东人强过浙江的情况存在,且也不会是一个例子,所以这个结论仅仅是一种普遍的感觉罢了。
发表于:人论 | 2篇评论 »
2011年4月10日
陆游的绝笔《示儿》有对儿子的嘱托,让在国家统一的时候,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写完66年后,陆游依托的宋王朝被蒙古所灭,林景熙有诗借用这个典故,写道:
青山一发愁濛濛
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
家祭如何告乃翁
对于一个极端爱国者来说,国家倒是统一了,可是统治者变了,这个悲哀用再悲痛的诗歌都无法描绘的。
发表于:史论 | 无评论 »
2011年4月10日
钱锺书先生评价古代诗人,常有嘲讽的口气,比如,对于宋代与苏轼同时代的诗人唐庚,他这样说:
“他是当时最简练最紧凑的诗人,虽然呀搬弄故典,还不算厉害,只是炼字炼句常有弄巧成拙的地方。”
今人看古人,哪怕是看古代的名人,采用如此口气真如上帝看世人一般,居高而临下,感觉确实不错。
唐庚有诗《春日郊外》,内有佳句“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做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去却茫茫”,送给已是春暖花开,正要寻花问杨的各位博友。
发表于:艺论 | 无评论 »
2011年4月10日
对于应急管理,很多人操心怎么做才好?我们也操作这个,但是更操心的是事件孕育、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内在规律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突发事件机理”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提出了一个机理分析方法论。
其中一个内容是:机理首先要分为一下四个相连相继的部分:
1,原则性机理
2,原理性机理
3,流程性机理
4,操作性机理
其中,我们作为科学家,更关注第二个。我们对于突发事件的原理性认知又分了三个阶段:
1,发生:细分为突发与渐发
2,发展:细分为空间扩展与烈度增强
3,演化:细分为转化、蔓延、衍生和耦合
我们已经对以上的机理进行了数学建模和社会物理学建模的尝试,下一步有了更多新生力量之后,我们将在八个方面全面展开研究。
有了突发事件的这些原理性认知之后,我们对应地有应急管理的八个原理性机理。也都各有名字,这套东西在我们的《现代应急管理》丛书三册中有更详细地介绍,欢迎有兴趣者观看。
这些东西在论文中比书中还深入一些,毕竟书要考虑到读者的面。所以,有兴趣者还可以看我们发表的相关论文。
此外,我们已经用这套机理分析方法分析了应激心理、城市生命线、自然灾害的次生灾害等多类事件,自以为还挺清楚,比其他方法要透彻。
对了,第一层次的机理分析具备广谱性,也可以拿来分析你家媳妇为什么炒菜老炒得不好吃等现实问题。
发表于:现代应急 | 无评论 »
2011年4月10日
我初中时代搬过一次家,搬到据说是水浒阮氏三兄弟住的石碣村,新家院子里有口井,邻居们为了认识新来的这家人家,往往以打水为借口来对话。
我家右边邻居家的大姐张祥爱就是其中之一。
话语间,也说到自己的家庭成员,如果有相似的则更加有共同语言,她刚好有个妹妹也在读初中。
她先开口道:我妹妹在学校里每次考试,考好的话就能进前十名。
我哥哥笑笑:那很不错嘛,我弟弟考得不好的时候一般都是班里前一名。
搞得对方也只好笑了。
发表于:趣论 | 无评论 »
2011年4月10日
答案很简单:支持!
有朋友说:科学网大学没有合法性。
嗨,当年总设计师改革开放时的行为,很多都属于违法犯罪。
基于此,对于一个明显无害的新生事物,当然全力支持!
发表于:事论 | 无评论 »
2011年4月10日
昨天花六块钱理了发。
因为之前的头发虽然不多,可还是积攒了长度,所以对于少和多还没有显著的感觉。
理完后,陈热闹妈说:怎么这么少啊?杜甫名句:浑欲不胜梳。
唉。以后理发馆能不能选个新的收费指标体系,按照头发的多寡来动态收费啊?这样,我至少也能稍微省几毛钱呀。
发表于:欧行漫记 | 无评论 »
2011年4月10日
因为最近国际国内应急管理的呼声又在强烈起来,科学网上的人多知道我就是干这个的,所以,今天开始,用十几个博文的篇幅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在应急管理方向上的主要工作。
我们关注理论胜于实践,因为现在做应急管理的应用与实践的人多,而且容易拿到项目和经费,这就走上了大多我国科研人员注定要选择的道路,我没有兴趣,于是选择反其道而为之。
同时,在应急管理方面,我们强调方法论多于方法,方法多于应用,并将很多精力用在构建现代应急的理论体系方面,因为我的同行们懒得在这方面下功夫,就算很友好地把空闪给我了。
先介绍第一个工作:风险综合分析方法。
风险的评价与分析是件必须做但是又很难做的问题。评价方法大致有四大类,但是我都不太满意。因为最好的方法应该简单,好理解,好使用,并易于在多个角度进行扩展和复杂化。这样,前面的那些特点就容易走进做具体风险分析的人员心里,而后面的那个特点则能够满足做纯粹的科研。
我很满意于这个工作,虽然数学家肯定看不上。
发表于:现代应急 | 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