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属于央视还是柯学尧? 医学无绝技
May 04

当医生要和病人面对面交流以获取病人的详细病史,在这个交流过程中要仔细解读病人的语言含义。患者的任何表述都不应该忽视,但并不是患者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比如在消化门诊,遇到患者说的第一句话最多的就是“我胃疼”。如果对面的医生真的就在病历本上写上“胃痛**天”的话,那么建议病人再找个其他医生看一下,因为显然这位医生的基本功太差。病人所说的“胃”疼只是他的主观感觉,大约是上腹部正中深部的疼痛,有些患者的胃痛描述可能还和进食加重,食欲不振有关。然而这个部位的疼痛未必和胃有关,很可能是一些和胃病没有关系的疾病的表现。

首先“胃疼”未必是胃病。我所经历过的以及他人的经验中,初始症状自诉是胃痛,结果最后诊断和胃病风马牛不相及的太多,如心肌梗死、糖尿病酮症、尿毒症、甲亢、肺心病、胸膜炎、妊娠反应等等;与胃病无关但同属消化系统疾病的有肝病、胆囊疾病、胰腺疾病、食道疾病、阑尾炎等等。可以不夸张地说:你能想到的任何疾病都可以表现为“胃病”。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胃属于内脏,支配内脏的感觉神经不同于体表的神经,后者可以精确的感觉到疼痛的部位和程度,而前者则是模糊的,定位不精确。举例说,病人如果说体表那个地方疼痛,可以精确到一根手指,如果结合仔细的感觉功能检查,有经验的神经科医生可以精确到厘米范围。但是如果病人是内脏的疼痛,则很难用一根手指定位,往往是整个手掌,或者用力压迫才能感觉出来。当然也有内脏痛可以在体表精确定位的,往往是在病变比较严重,累及到躯体感觉神经的时候。第二、消化功能受全身其他系统功能的影响很大。比如发热可以影响消化酶的分泌,从而导致食欲下降。糖尿病可以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病变,使消化道动力失调,急性并发症引起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可以严重的影响内环境的稳定,可以表现为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有些甚至误诊为急腹症。心衰可以影响消化道血液的回流,导致消化道粘膜淤血,从而影响消化功能。所有这些改变,在患者的意识中就可以是“胃痛”。

其次,真正的胃病未必表现为“胃痛”。既然其他疾病可以在胃的位置痛,那么真正的胃痛也可以在其它的位置痛。原因既有前面所述的内脏痛定位模糊,还因为胃本身的特点。胃是一个变化非常大的器官,不仅人和人之间相差大,即便是一个个体,胃也是经常处于变化当中。吃饱了的胃比空腹时大好几倍,胃蠕动的时候,它的最下缘可以达到肚脐以下。以前碰到过一个主诉下腹痛的老年人,甚至查体的时候可以在肚脐下方摸到一个固定触痛的肿块,于是初始的大量检查都是围绕下腹部的器官展开的,包括结肠、前列腺、输尿管等,最后发现病人其实是胃癌,因为病人体型属于瘦长型,癌灶又位于胃窦部,原先摸到的肿块居然是癌灶已经侵犯到了腹壁。这是我行医经历中记忆最深刻的几次误诊之一。

所以,如果自我感觉胃痛,尤其是吃了OTC的胃药效果不好的时候,一定要找医生鉴别。医生也不能因为一句“胃痛”就不再做进一步的思考。

“你真的是胃痛吗?”有2篇评论

  1. 疯和尚 Says:

    给杞国医生加分,呵呵,多谢指导。

  2. 寻正 Says:

    对身心问题,中国医生误判率更高。中国心理医生与心理专家太少,医生缺乏跟心理问题专家的合作经验,对身心问题有着广泛的误解,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中医显得比西医有效的原因,本身是一个心理问题,医生不注意就误诊了,当然治不好。一个普遍的现象,疼痛会因焦虑而加重甚至产生,但医生们普遍对心理问题关注不够。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