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火之语

Recent News

Archives

3月 13, 2011 @ 7:38 pm

农业大跃进能怪钱学森吗?

新语丝关于钱学森责任的讨论,我认为大家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提出理论与该理论能否实现是两回事。比如,有理论说人类的寿命可达到150岁。就算这个理论是对的,但到目前为止可考证活得最久的人也就122岁而已,假如有人现在跑出来宣传他已经150岁了,正常人也不会傻到信他的话吧?退一步说,要确定他的年龄,去实验室做个检验不就行了?

钱学森提出“亩产万斤”的理论,由于钱的威望,人们也许相信有可能实现这个理论,但当时亩产最多才几百斤,正常人会傻到相信短时间内可以达到亩产万斤?从叶永烈的文章看出,钱学森根本没有说明如何在技术上实现“亩产万斤”。光有理论没有技术支持怎么能实现?如果真的有这样了不起的技术,不应该得个大奖进行全国推广的吗?(正如后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样)退一步说,是不是真的成功做到“亩产万斤”,做个验证不就行了?派个考察队实地验证,让宣称“亩产万斤”的人从头到尾重复一次他是怎么种出“亩产万斤”的,是真是假不就确定了?

何祚庥院士《我国是否已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 ...

发表于 杂谈 · No Comments »

7月 28, 2010 @ 9:02 pm

驳Eddie网友“中文弊病论”

不时在论坛看到一些网友(最近一个是Eddie)跑出来指责中文。比如说中文有歧义,主语模糊等等。

其实,绝大部分有歧义的中文,不是因为中文固有的原因,而是作者的写作水平问题。

就拿英文来说,考过GMAT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改错。同样的意思,可用来表达的单词句子有很多,但GMAT要求选择最准确,最有效,最精简,不会产生歧义的答案。注意GMAT是对读MBA的一个要求而不是对英文的基本要求,而且不只是针对外国考生而已,也包括以英语母语的考生。换句话说,就算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是有很多人在写作时会犯下错误导致句子有歧义(仔细留意的话就会发现这种情况不少见,比如我前天就在公司的内部文件里发现错误,而该文件是由几个老外写的),而GMAT的一个功能就是确保英语写作的规范化。

中文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所谓有歧义的句子,其实换一种句子表达就可以消除歧义了。作为作者,写作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采用有歧义的表达方式。反过来说,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就可以避免歧义,那么肯定不是中文的错,而是作者的能力问题:为什么他不使用更完美的句子呢?

总而言之,中文不存在有所谓“弊病&rdq ...

发表于 杂谈 · 1 Comment »

6月 10, 2010 @ 10:10 pm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多年前有一次乘车去广西一个颇为边远的地区。车从广东进入广西地区后,人迹开始稀落,天黑后,更显山路荒凉,十几里才看到一点灯火隐在山野之中。这是我第一次坐那么久的车,颠簸中一路上昏昏沉沉的,大概熬到半夜,终于抵受不了,让车停在路边,下车休息。

         然后,我看见了世上最美的一幕:在一望无边的旷野上,在澄净墨蓝的天空中,是满天的,无数的,无比璀璨的星星!他们有的如爱玩的孩童挤在一起,围成一团,却依然可以看到每一颗的光芒;有的围绕在月亮的身边,月大如盘却柔光似水,星如针芒却光彩迸射;更多的星光淡如薄云,如牛奶般融在一起化为飘逸的白纱。我看见那最有名的北斗,还有传闻的牛郎织女,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楚,更多不知名的星星,在我脑海里组合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幻化成一个个神奇的传说。

         这才是真正的星空!这样的星空,才能够让诗人为之咏叹,乐师为之轻弹,智者因其顿悟, ...

发表于 杂谈 · 2 Comments »

5月 30, 2010 @ 8:43 am

不应该用西餐的卫生标准来要求中餐?

昨天看了凤凰资讯台的《记者再报告-海外中餐馆生存报告》。有一段说的是纽约市卫生局加强对餐馆卫生的执法检查,华人餐饮业者面对着苛刻的检查标准。其中采访到的一个业者辩解抗议说中餐情况特殊,不应该用西餐的卫生标准来要求中餐(大意如此,具体每句话我没有记下来)。

我看了实在是无语。中医说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要求,我已经见惯不怪,没想到连中餐也来这套。华人吃的东西卫生标准就应该比西餐低才对?难道我们华人只配吃脏东西?除了西餐,还有日本餐,韩国餐,泰国餐等等,为什么他们没有声称自己情况特殊?为什么比如日本餐馆可以给人干净高雅的感觉,而想起中餐馆,就联想到脏乱?

由于烹饪手法不同,中餐馆也许比西餐馆更加不容易维持卫生,但我相信只有下功夫想方法,中餐馆的卫生是可以达到标准的。问题在于一些华人,总想着拿特殊性之类的东西来做借口,而不是改进自己来达到更高标准。对这些人,我只能怒其不争。

...

发表于 杂谈 · No Comments »

5月 1, 2010 @ 11:28 am

又见恶魔的反思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每次社会上发生惨绝人寰的恶性杀人公共事件,总有些人跑出来为凶手喊话。这些人有的以社会公义的名义,有的以宗教的名义,有的以人性的名义,但说的都是一样的话:凶手是值得同情的,凶手之所以成为凶手是社会的错,凶手也是受害者。比如马加爵案,比如杨佳案,比如赵承熙案。这些为凶手说话的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从凶手的动机和背景出发,然后扯到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的现象,扯到比杀人凶手更加罪大恶极的人比如希特勒之类的统治者和贪官奸商等等,结论就是我们应该反思社会同情凶手。

在那些恶性杀人公共事件中,凶手杀人的动机也许来自环境的影响,但终究是其个人变态心理所导致,其行为也必须由个人承担。而为凶手喊话的人却是把焦点转移到社会环境,淡化个人的责任,强调凶手的受害者身份,模糊凶手的施恶者身份。不管是打着什么名义,不管说得多么好听,实质上就是转移焦点美化杀人狂魔,默认滥杀无辜的合理性。因此这种所谓的反思,我称之为“恶魔的反思& ...

发表于 杂谈 · No Comments »

2月 1, 2010 @ 9:15 pm

回去明朝当王爷-读陶世龙《从摩罗到孔庆东的逻辑》有感

作者:未火

 

鲁迅读史,读出“吃人”二字。

吴思写《潜规则》《血酬定律》,刻画了官僚集团如何分食老百姓。

就连热爱古代大侠的金庸,写《鹿鼎记》开篇就说“皇帝和大官都很残忍,心里不喜欢谁,就说他犯了罪,把他放在鼎里活活煮熟。”“咱们做百姓的,总是死路一条”。

 

 

如今,孔庆东说,韩毓海的《五百年来谁著史》戳穿了很多精英对中国古代史的妖魔化描述。原来“中国人千百年间,一直按照正常的方式、正常的逻辑过日子”。

我没有看过韩毓海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不过我知道,向往古代美好日子的当代人实在不少。网络上有一类小说叫“穿越小说”,主要写的就是主角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建功立业享受美女成群写下一段传奇。如此看来,中国古代人的生活何止正常,简直是天堂。

在孔庆东之类的眼中,看的是万里长城紫禁城的辉煌,看不到的是无数埋在墙下的奴隶庶民,看的是秦皇唐宗宋祖建功立国,看不到的是连年战乱中士兵横尸遍野,看的是 ...

发表于 杂谈 · No Comments »

12月 28, 2009 @ 7:29 am

闲谈: ( 1)在中国比房价涨得更快的是什么?

大家都说现在中国房价涨得太厉害了。这不,一部连续剧《蜗居》因为描写房子问题而被炒得火红,网络上纸媒上房价都是最热的话题。

我却知道,有样东西比房价涨得快得多了:那就是当官的价码。对比中国的官价,中国的房价绝对是小巫见大巫。

中国卖官买官已经是普遍现象,从南方到北方都是。我老家那个地方,一个镇的局长原来叫价80万,镇长叫价150万。过了三个月,局长价升到120万,镇长价升到200万,涨幅50%。现在价码还在涨。

如果在大城市,官价更是吓人。请看一则公开的报道:深圳市9·20“舞王”大火烧出了一位贪官深圳龙岗公安分局副局长陈旭明,报道透露,陈旭明家藏现金千万余元,总资产过亿。陈旭明副局长的官位就是买来的。从其投资回报看来,官价肯定不低。假设按投资回报(总资产一亿)的20%来算,一个特区公安副局长的官价为2000万。虽然官价高,但回报率更高,所以官价以火箭的速度上涨。

再看另一则比较新的公开消息:涉黑的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光其拥有的别墅价值3000万,加上其他资产,据说总资产也过亿。两个局长级人物,一个在中国南方,一个在中国中 ...

发表于 杂谈 · No Comments »

11月 20, 2009 @ 1:32 pm

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好有什么根据?

网友金海在《再看钱学森论教育的问题》说道:“一般来讲,仅受过大学再加上研究生的培养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人才,或者仅能属于A类人才。在这方面,应该说中国大学教育还是很成功的,因为连老外都知道,中国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基础很扎实,许多著名研究机构或者导师都喜欢中国学生。”

我记得杨振宁也说过“中国的基础教育很好”之类的话。现实中多数人也是这么认为。我有个朋友,从中国来新加坡已经超过10年,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在新加坡读的,却坚信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较好,打算把孩子送回中国读书。

这些人说中国基础教育好,其根据无非是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好,许多著名研究机构或者导师都喜欢中国学生。我认为这样的说法不够科学。就算这两点都是事实,也不能充分证明中国基础教育比较好。

稍微有一点点统计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进行比较两个群体的时候,样本的选择非常关键。当我们拿中国学生做为例子的时候,别忘记了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在美国的导师看来,中国学生都是成绩很好基础扎实,原因很简单:能够出国留学(公费)的中国学生,一般而言在中国属于水平最好的一群,特别是早期的留学生, ...

发表于 杂谈 · No Comments »

8月 30, 2009 @ 1:53 am

流毒深广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在阅读陈志武教授的《金融的逻辑》时,最让我感到震撼的,不是书中的内容(大部分内容都是基本的金融常识),而是序言中关于商品价值观的几段话(见附文)。

    “效用决定价值”是现代财务金融的最基本概念之一,这就跟“一加一等于二”一样,是理所当然的事实。 “效用决定价值”包含引申出几个结论:

      1) 任何东西的价值都是相对于人而言

      2) 任何东西的价值都是相对的

      3) 任何东西的价值都是可变的

       这些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是非常容易观察到并且得以证实的。碍于篇幅,我不打算在此列举例子。

  &nbs ...

发表于 杂谈 · 22 Comments »

7月 27, 2009 @ 1:10 am

审计不可靠,统计还能信?

审计不可靠,统计还能信?

关注中国经济的人,无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统计数字比如众所周知的GDP。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99.99%都不能信。

中国的审计虽然是无牙的看门狗,但起码名义上还是个独立机构,还能起那么一点点监督其他利益部门的作用。中国的审计都那么不靠谱了,统计连看门狗都不是,凭什么证明统计数字的可靠性?那些原始的数据都是各单位自报自数,其真实可靠性根本不可考。原始的数据都不可靠,统计上来的结果还能信?

虽然不能信,但有时候必须要参考那些统计数字怎么办?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事倍功半“:属于“坏“事情的数字往上加,属于“功绩“的数字往下减。加减多少?看感觉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转贴:“被就业”与数字造假

韩咏红 《联合早报》(2009-07-27)     陕西应届大学毕业生“酱里合酱”(网名)最近发现自己一夕成名。他7月10日在网上发帖曝光大学的就业率灌水,他本人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学校安排与某某工业公司签署了就业协议,成了顺利就业的毕业生一员。然而,“酱里合 ...

发表于 杂谈 · 46 Comments »

Categories

Links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