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的存档

这是一个清晨

2012年7月2日星期一

这是一个清晨
鸣雀唤响了黎明
天空乍醒还迷蒙
鱼肚白渐染上了红晕

这是一个清晨
我在高速上驰骋
昨天的结果令所有人振奋
今天我着急探个究竟

这是一个清晨
我希望能帮助有所需求的人
失败从未消泯热情
即使我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这是一个清晨
枝叶抖索作簌簌风声
红日已然高照
照着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我在暗夜里静坐

2012年7月2日星期一

我在暗夜里静坐
夜的黑如浓雾弥漫笼络
远山顶上几颗星子闪烁
光芒微弱,惠及不了我

我并不需要这光亮
我甚至没有开灯
所有电的 — 电视电话电脑音响 –
都已关机,哑然无声

我在暗夜里静静地坐着
热茶一杯,白色水汽蒸腾袅娜
白日的喧哗如潮水消退
蟋蟀不鸣,蝇与蛾亦沉默

所有的责任与义务暂束高阁
所有有关无关的人都在别所
所有的悲欢喜乐已凝结,
也勿有任何嗔怨与吟哦

我在暗夜里静坐
悠悠地啜饮这空寞
这样的奢侈浮生不多
此时此刻,我完全属于我

廖末喜之“舞出安平”观后汇报

2009年5月27日星期三

还保留着四年前的一张节目单,很简单的淡桔色纸上,标题写着:廖末喜舞蹈剧场表演“舞出安平”。那个初夏的夜晚,一个半小时的表演,我被牢牢吸引,全神贯注,从开始到结束。廖末喜老师和舞蹈演员们谢完幕,观众散了场,我仍然心情激动,然后才慢慢起身离场。至今,那些舞蹈在我记忆中仍然鲜活,我想来总是赞叹不已。还记得小虾米从舞台侧面跳出来,与打渔女嘻戏,在鱼网里欢快地跳出跳进;蓝山下,蓝衫姑娘弯腰采茶,配乐中有仿佛有“咚哒咚哒”的梆子声,蓝山姑娘的手腕翻动,轻盈婉约,好象在将刚采撷下的新茶放进又大又圆的簸箕中;一个女子轻轻旋转手中油纸伞的木柄,纤纤袅袅地转过身,舞台后,徐景淳用台语唱着“通嫌台湾”,还有一首是不是“母亲名字叫台湾”?

台 湾并不是我的母亲,我生在长在大陆。两岸有几十年的隔绝,更有几千年的根脉相通。这些舞蹈中有很多传统的元素,蕴藏在服装、音乐、舞蹈主题乃至舞蹈动作设 计中。“蓝山蓝衫”中客家女的靛蓝衣衫,“花季”中的红丝带,“荷叶红莲”中的肚兜和莲花摆的裙裤,还有屡次出现的油纸伞都很“中国”。在“荷叶红莲”中 将一把油纸伞改成了绿色的荷叶伞,轻轻振摇,边缘的绿绸抖动起伏,真是象极了骤雨中摇摆的荷叶。冰心不是有一首小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这 舞蹈不正是对这首诗最生动的三维诠释?舞蹈配乐或是客家民谣或是台湾民谣,再或是台湾音乐人的创作乐曲,也很“中国”。原定有一出“三圆”,用“梁祝”来 配乐,据说采用立圆、平圆、八字圆的肢体结构,展现中国武功之“刚”与太极之“柔”的圆融并济,因为某些原因这次没能出演,真是遗憾。

这些舞蹈又很“台湾”。配乐是“台湾”的,内容“台湾”,人家都明明白白唱了“咱若爱故乡,请通嫌台湾”嘛。风格也“台湾”。几出舞蹈大多描绘的是台湾不同族群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 舞出安平”是压轴作。节目单简介中说“舞作以安平港出海人、引导的鹭鸶、等待‘讨海人’的渔娘为主题,描绘了一个温暖的安平港湾”。”小虾米那一段真是点 睛之笔,活泼生动,灵气十足。我看她与渔娘躲闪嬉戏,最后还是被美丽勤劳的渔娘一网打住,也许她最后是“心甘情愿”落入网中呢。看到这儿,都忍不住笑了出 来。

采茶或者打渔,有写实的动作,更多是抽象的动作表现。舞蹈主要走民族风,然而很多舞蹈动作又从现代芭蕾中取来。廖女士自己曾在国外学习芭蕾,后 又师从台湾民族舞大师蔡瑞月若干年。舞蹈团员们也都是芭蕾、现代舞和民族舞兼学并蓄。舞蹈中,她们都那么专注。谢幕时,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那么灿烂美丽。 灯光下,姑娘们鼻翼上渗出的细密汗珠闪着微光。

我 看的舞蹈不多,圣诞节间看“胡桃夹子”,如果不是因为其音乐,我也许会睡着了。看过一点“云门舞集”,现代还是超现代主义的表现吗?因为在人家聚会上,热 闹寒暄盖过了静坐欣赏才是主题。我们家看电视,每到舞蹈节目就换台,要么起身喝水吃东西要么上厕所。可是这一场“舞出安平”,里头的几段舞,我觉得就象是 音乐与舞蹈配合讲的几首叙事诗,几个抒情的故事,我全看懂了。而那种美与活力,渗透熨贴我的心,让我觉得温暖,觉得欢喜。

回家的路上,仍犹感叹。随着驾车离剧场越来越远,离家越来越近,激动的心慢慢平复下来。洗洗睡了,明天又是日常一天。后来做了一夜的梦,仍然是那些舞蹈忽隐忽现,忽现又忽隐。

毫端蕴秀临霜写 (3)

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毫端蕴秀临霜写 (3)

—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赛蒂诗选与拙译


第四首

Remember


Remember me when I am gone away,

Gone far away into the silent land;

When you can no more hold me by the hand,

Nor I half turn to go yet turning stay.

Remember me when no more day by day

You tell me of our future that you planned:

Only remember me; you understand

It will be late to counsel then or pray.

Yet if you should forget me for a while

And afterwards remember, do not grieve

For if the darkness and corruption leave

A vestige of the thoughts that once I had.

Better by far you should forget and smile

Than that you should remember and be sad.

记得


当我远行时请记得我,

当我去到那遥远又遥远的寂静之地;

当你不能再拥抱我,

我也不能转身停留。

请记得我,当你告诉我,你筹划的我们的未来

已经一天一天时日不再:

只是请记得我;你明白

无论忠告还是祈祷都已为时太晚。

然而如果你忘了我一会儿

之后又想起,别忧伤

因为如果黑暗和沉沦遗留下

一痕我曾有的思绪

最好现在你就遗忘并展露欢颜

好于你记得和伤感。

这首诗的思想和“歌”里写得如出一脉。记得也好,相忘于江湖也罢,都是希望对方快乐。

第五首

Up Hill

Does the road wind up-hill all the way?

Yes, to the very end.

Will the day’s journey take the whole long day?

From morning to night, my friend.


But is there for the night a resting-place?

A roof for when the slow dark hours begin.

May not the darkness hide it from my face?

You cannot miss that inn.


Shall I meet other wayfarers at night?

Those who have gone before.

Then must I knock, or call when just in sight?

They will not keep you standing at that door.


Shall I find comfort, travel-sore and weak?

Of labor you shall find the sum.

Will there be beds for me and all who seek?

Yea, beds for all who come.


上山行

这条路一直蜿蜒通向山上吗?

是的,直到最底。

今日旅程会要一整天吗?

从清晨到深夜,我的朋友。


但是晚上能有个栖息之所吗?

当暮霭沉坠时会有个屋檐出现。

黑暗会不会将它挡住我看不见?

你不会错过那家小旅店。

晚上我会遇见其它的旅行者吗?

那些以前已经去到的人。

那么我一看见就必须敲门或打招呼吗?

他们不会让你在门外久候。

我会发现安慰,旅途疲惫还是虚弱?

劳累后你会遇到所有一切。

那儿会有床给我和其它所有追索者吗?

是的,休息之床给所有来者准备。


这首诗创作于1858年6月,是克里斯蒂娜发表于1861年2月号的“麦克米伦杂志”上的三首诗之一。诗甫一发表,即引起公众广泛注意和喜爱,也是她最好的 作品之一。这首诗是一个关于拯救的寓言,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又仿佛攀登者和引导者在一唱一和。韵律节奏为abab式,读来摇曳 生姿。结尾用小酒馆里的休息之床来寓示旅行者经过艰苦的攀登最终会获得舒适与安慰。这首诗里也没有什么特别难的词汇,语言虽然平易,含义却很深远。我本人不信教,也绝对无意传教,但是这样的诗还毕竟是好诗。


第六首

Goblin Market

(Excerpt)


Golden head by golden head,

Like two pigeons in one nest

Folded in each other’s wings,

They lay down in their curtained bed:

Like two blossoms on one stem,

Like two flakes of new-fall’n snow,

Like two wands of ivory

Tipped with gold for awful kings.

Moon and stars gazed in at them,

Wind sang to them lullaby,

Lumbering owls forebore to fly,

Not a bat flapped to and fro

Round their rest:

Cheek to cheek and breast to breast

Locked together in one rest.

小妖精集市

(节录)


金发的头伴着金发的头,

好像一个巢里的两只鸽子

折叠合拢在彼此的翅膀,

她们平躺在遮帘的床:

好像一只梗上两朵花儿盛放,

好像新雪里两片雪花飘扬,

好像两支给威严王者的象牙权杖

顶上有金子包装。

月亮和星星将她们凝望

风儿对她们把摇篮曲轻轻唱,

笨拙迟缓的夜枭不敢飞翔,

蝙蝠们也不再鼓翼复来去往

围在她们的憩所旁:

脸颊对脸颊,面庞对面庞

一样憩息,两人成双。


这首童话寓言诗写的是两姐妹受小妖精诱惑迷失了回家路途,后来两姐妹互相扶持终于安全返家。这一段写两姐妹迷途中相拥而憩的场景。


第七首

“After Death” 1862

The curtains were half drawn; the floor was swept

And strewn with rushes; rosemary and may

Lay thick upon the bed on which I lay,

Where, through the lattice, ivy-shadows crept.

He leaned above me thinking that I slept

And could not ear him; but I heard him say:

“Poor child, poor child” and as he turned away

Came a deep silence, and I knew he wept…..

He did not love me living; but once dead

He pitied me; and very sweet it is

To know he is still warm though I am cold.

死后

(1862)

帘幕半降;地板已拭

灯芯草;迷迭香和山楂花散落

厚厚地铺满我躺歇的床具,

此处,穿过窗格,常春藤爬满成荫。

他俯瞰我,认为我睡着了

我无法侧耳倾听,但是我听到他说:

“可怜的孩子,可怜的孩子” 当他转身

接之以深沉的沉默,我知道他在抽泣…

我活着时他没有爱过我;但是一旦死去

他对我心生怜惜;我觉得甜蜜涌起

当知道,我僵冷时他仍有融融暖意。


每次读这首诗都让我有哽咽的感觉,后面几行又忘不掉。


毫端蕴秀临霜写(2)

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毫端蕴秀临霜写

—克里斯蒂娜•罗赛蒂诗选与拙译



第一首
Wind

-From Sing-Song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I nor you:

But when the leaves hang trembling

The wind is passing through.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you nor I:

But when the trees bow down their heads

The wind is passing by.
-选自“歌谣集”
有谁见过风呢?
我没有你也没有:
但是当树叶儿沙沙响
那是风儿吹过。

有谁见过风呢?

你没有我也没有:
但是当树儿弯下它们的头
那是风儿吹过。

这首诗为儿童所作,充满童稚情趣。看了这首诗,是不是觉得写诗很简单,或者说,诗可以写得很简单呢?


第二首

Winter: My Secret

I tell my secret? No indeed, not I:

Perhaps some day, who knows?

But not today; it froze, and blows, and snows.

And you’re too curious: fie!

You want to hear it? Well:

Only, my secret’s mine, and I won’tell.


Or, after all, perhaps there’s none:

Suppose there is no secret after all,

But only just my fun.

Today’s a nipping day, a biting day;

In which one wants a shawl,

A veil, a cloak, and other wraps:

I cannot ope to every one who taps,

And let the draughts come whistling through my hall;

Come bounding and surrounding me,

Come buffeting, astounding me,

Nippng and clipping through my wraps and all.

I wear my mask for warmth: who ever shows

His nose to Russian snows

To be pecked at by every wind that blows?

You would not peck? I thank you for good will,

Believe, but leave that truth untested still.


Spring’s an expansive time: yet I don’t trust

March with its peck of dust,

Nor April with its rainbow-crowned brief showers,

Nor even May, whose flowers

One frost may wither through the sunless hours.

Perhaps some languid summer day,

When drowsy birds sing less and less,

And golden fruit is ripening to excess,

If there’s not too much sun nor too much cloud,

And the warm wind is neither still nor loud,

Perhaps my secret I may say,

Or you may guess.


冬天:我的秘密

我道出了我的秘密?不会,定然不是我:

也许某天吧,谁知道呢?

但不会在今天;今天冻死了,风又大,雪又飘。

你也太好奇啦:呸!

你想打听?噢:

只是,我的秘密是我的啦,我不会泄露。

或者,其实,也许,没有什么秘密:

假定根本没有什么秘密,

而仅仅只是我逗你玩而已。

今日真是刺骨寒冷,

这种天,人想要个披肩,

面纱、斗篷和其它外套包裹:

我不能让随便哪个叩门的人自由出入,

就让气流从我的厅堂呼啸而过吧;

跳跃而来,将我围绕,

匍匐振动,让我惊骇,

如针如芒,刺透我的外套及全身。

我戴上面罩保暖:谁会将鼻子暴露

于厚重大雪

让所有吹过的风有如小刀割?

你不会打岔找毛病?我多谢你好心,

信啦,但是仍然请您不要探听。

春天让人心情舒畅,然而我不相信

尘土飞扬的三月,

也不信阵雨后彩虹冠顶的四月

即使是五月,鲜花盛开,

没有阳光的时刻即被霜打凋谢。

也许会在某个懒洋洋的夏日,

当昏昏欲睡的鸟儿慢慢停止歌唱,

当金色果实肥熟饱满,

如果阳光不多不少,云层恰到好处,

而且暖风非静非闹,

也许我会说出我的秘密,

要不您就猜去吧。

这首诗很调皮,很好玩。翻译过来象白话口语,原诗可是押韵的。诗中虚构出一个诗人与读者(或诗人隐含未点明的听者)之间的关系,谜一样的秘密驱使着读者的好奇心,让我们一读到底,而最后,秘密虽未泄露,语言、形式和比喻营造出的谜一样的一件艺术作品已经跃然纸上了。

第三首

A Birthday

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

Whose nest is in a watered shoot;

My heart is like an apple-tree

Whose boughs are bent with thickset fruit;

My heart is like a rainbow shell

That paddles in a halcyon sea;

My heart is gladder than all these

Because my love is come to me.

Raise me a dais of silk and down;

Hang it with vair and purple dyes;

Carve it in doves and pomeganates;

And peacock with a hundred eyes;

Work it in gold and silver grapes,

In leaves and silver fleurs-de-lys;

Because the birthday of my life

Is come, my love is come to me.

生日

我的心象歌唱的鸟儿

它筑巢在水灵灵的新叶上,

我的心象苹果树

它果实累累枝条弯弯垂地上;

我的心象彩虹轻舟

在平静海面荡漾;

我的心比这一切都要欢乐

因为我的爱来到我的身旁。


放我在丝绸羽绒妆裹的高台;

悬饰以松鼠皮和紫色彩染;

刻上飞鸽和石榴果,

孔雀羽毛上有很多眼睛闪烁;

饰之以金色银色的葡萄,

配上青葱绿叶和银的鸢尾花;

因为我的生日来临,

我的爱要来陪伴我。

轻快、活泼、喜悦,是这首诗传播出的情绪;abcb的韵律使这首诗富于歌唱性(注意:与“歌”(Song) 的韵律一样)。克里斯蒂娜的哥哥威廉姆注解说不知道妹妹是为什么写了这首诗,也不觉得她的生活中有过让她这样欢乐的时刻。真是遗憾。不过不管女诗人诗中的“爱”是否有所指,我很高兴女诗人并不总是忧郁的。

(待续)

毫端蕴秀临霜写(1)

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毫端蕴秀临霜写

—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赛蒂小传

罗大佑的歌曲中有一首“歌”,张艾嘉唱过的,很好听。词作者署的是徐志摩,实际上这是徐志摩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赛蒂(Christina Rossetti)的名作“歌”(“Song”)翻译而来。

Song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 remember
And if thou wilt, forget.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
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
Sing on 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


词:徐志摩 曲:罗大佑

当我死去的时候亲爱
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须浓荫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我再见不到地面的青荫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我再听不到夜莺的歌喉
在黑夜里倾诉悲啼
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许也许我还记得你
我也许把你忘记

这首诗的韵律节奏为abcb。诗中,蔷薇、柏树、雨露、青草、夜莺、黄昏和歌唱本可以构成唯美的意象,它们的缺失则温柔地传达出忧郁之思。从诗中可看到女诗人对死亡的态度。寻寻觅觅而不得其所的爱情,踌躇彳亍徘徊在渴望与放弃之间的压力和对这一切的理解,据说是她写这首诗的最深层的原因,而最终,“也许我记得,也许我忘记”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或者有如另一首港台流行歌曲所唱的:“也许已没有也许”。“歌”创作于1848年12月,收录于1862年出版的诗集“小妖精集市及其它诗歌”(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s)中。克里斯蒂娜的哥哥威廉姆评价“这首有名的韵诗也许是她所有作品中最常被引用的,肯定是最常被配上音乐来吟唱的”。

克里斯蒂娜1830年12月5日生于伦敦,1894年12月29日去世,一生贯穿几乎整个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她是这个时期英国最重要的女诗人之一,被誉为“英国女诗人中名列第一”。她的一生和作品也深受这个时代宗教与艺术思想的影响。她的父亲加百雷列(Gabriele Rossetti)来自意大利,是研究但丁(Dante)的学者, 1931年曾担任伦敦国王学院的意大利文教授。克里斯蒂娜的母亲佛兰西思(Frances)有一半意大利血统,所以这一家的四个孩子都会流利的英文和意大利文。克里斯蒂娜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里虽然说不上富裕,在40年代父亲加百雷列的视力和健康垮掉之前,父亲的收入也足以让他们舒适地生活。1853年父亲退休之后,克里斯蒂娜和母亲曾试图办校来养家,不到一年就放弃了。这个家庭没有人迷恋金钱,然而文学和艺术氛围浓厚:哥哥但丁是声名赫赫的诗人和画家、英国文艺史上“前拉斐尔派”(Pre-Raphaelite) 的创始人之一;哥哥威廉姆和姐姐玛利亚在文学创作与艺术批评方面也颇有造诣。这一家对英国文艺界的贡献与勃朗特姐妹堪称伯仲吧。虽然克里斯蒂娜象绝大多数维多利亚时代的女孩子一样,没有上过一天的公立学校,但她并不缺少教育和文化氛围的熏陶,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天分也一直受到这个文艺之家的扶持与鼓励。

克里斯蒂娜12岁开始写诗,18岁开始发表诗作。诗集“小妖精集市及其它诗歌”1862年的出版,标志了前拉斐尔学派的第一个文学成功。其中童谣体裁的“小妖精集市”(Goblin Market)是她的巅峰之作。由屠岸编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的“英美儿童诗一百首”中收有这首诗及其中文译本。屠岸在书中赞美“女诗人的抒情诗优美纤巧、哀婉动人。‘小妖精集市’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克里斯蒂娜1866年出版了“王子的漫游和其它诗歌”(The Prince’s Progress and Other Poems)。1870年出版“老生常谈及其它故事”(Commonplace and other stories) 。1872年出版含儿童故事和宗教体裁的诗歌合集“歌谣:育婴曲集”(Sing-song: A Nursery Rhyme Book) ;因为受欢迎,很快再版。1881年出版“一次露天集会及其它诗集”(A Pageant and Other Poems),其中“无名的莫娜”(Monna Innominata)这首十四行诗,是她最好的作品之一,创作历时几15年。1896年在她死后,“新诗”(New Poems)出版。她的大部分诗作创作于1871年前。以后的二十年,她热衷于推广基督教知识的社会活动和其它慈济活动,除了写有七本祈祷文和宗教评论的书,这期间她的诗歌体裁也有所扩展,对下层社会的儿童境遇、饥饿、不平等和贫穷等问题都有所涉及。她还写过两首关于普法战争的诗,但是她对政治并没有很强烈的兴趣。

关于诗人的评传有不少。简•玛什(Jan Marsh) 在“克里斯蒂娜•罗赛蒂:一个作家的一生” (Christian Rossetti: A Writer’s Life) 中,倚赖详尽的资料,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剖析女诗人的一生,并试图将女诗人的每一作品与她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简是研究维多利亚史的专家,还写过克里斯蒂娜的哥哥但丁的传记。在这本克里斯蒂娜的传记中,她描述了一个沉郁而敏感的女诗人,“憔悴一生与她女性未完满的渴望纠缠斗争,与宗教、报负、家庭职责和那个时代女性形像定位冲突,却又试图放弃妥协”。女性未完满的渴望是什么呢?克里斯蒂娜本人是英国国教教徒(Anglican),她1848年秋曾与“前拉斐尔派”兄弟会的成员詹姆斯•柯林生(James Collinson)订婚,1850年因为詹姆斯皈依罗马天主教,克里斯蒂娜与他解除了婚约。1866年她又拒绝了查尔斯•凯雷(Çharles Cayley)的求婚,因为他不是一名基督教徒。有好事者传说克里斯蒂娜曾暗恋诗人威廉姆•司各特(William Scott),无奈名草已有主,只好只能在诗里行间留下或是讥诮或是哀怨的蛛丝马迹,反对者则根据各种日期事实否认这一说法。她终生未婚,40岁后更是离群索居。哀叹逝去的青春、错过的良机,是她诗歌中一个常现的主题。对宗教的狂热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婚姻、她的生活,也从始到终贯穿她的创作。一个经典的关于她隐忍克制的故事是她放弃了下棋的爱好只因为她觉得自己太乐于求胜。克里斯蒂娜一生又饱受病痛折磨。15岁那年患了心绞痛,35岁时得了肺结核。1871年起格雷夫病症让她的容颜和体质大受影响。神经痛也时常烦扰她。哥哥但丁1872年精神崩溃,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1894年她因癌症去世。

后来出版的克里斯蒂娜诗选集,曾经最好的是由其兄威廉姆编辑,麦克米伦1904年出版的“克里斯蒂娜•罗赛蒂诗作品以及传略和注解”(The Poetical Works of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With Memoir and Notes)。后来被由丽贝卡•克拉普(Rebecca W. Crump)编选,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两卷本“克里斯蒂娜•罗赛蒂诗全集:集注本”(Çomplete Poems of Christina Rossetti: A Variorum Edition)所超越。

毫端蕴秀的女诗人已随风而逝,她留下的诗篇百十年来仍然被吟咏流传,风华不减,璀璨依然。我粗浅地翻译了几首她的比较容易然而又有代表性的诗,主要是翻给YR看的。有人说过诗是没法翻译的。克里斯蒂娜的这些诗都押韵,比如“世界说,一逝永不回”(Passing away, Saith the World)这首诗,甚至一韵到底。我一般也觉得“无韵不成诗”。译诗要忠实于原意,就难以顾及押韵了。还有诗句的节奏感,也不好翻出来。若原诗使用了一些双关语或暗喻,又是一个翻译的难点。至于原诗整体的结构,烘托出的意象,带给读者的美感,若能描摹出其半到七八成,就算很好了吧。

(待续)

关于二胡的几句闲聊

2009年3月14日星期六

说起二胡来,很多朋友马上就说了,二胡音乐,太悲啦。这种印象主要得自几首流传广泛的二胡名曲,比如说江河水这个有着凄惨哀婉故事背景的曲子,二胡的弓与弦的摩擦模拟出的女人的哭诉让人心碎,而苏武牧羊的曲子若在苍茫空旷的大漠里传过来,那种悲壮足以使英雄泪。二胡能表现出如泣如诉的乐声,物理本质上在於它的构造使然。木制的琴筒,蟒皮蒙的琴膜,形成的构造使二胡能演奏的音段大致与人声的音段接近,它的音色也近似于人声,所以二胡音乐容易让人接受和产生共鸣,使听者动容。LW热情洋溢地给我讲解这些时,总是能用很通俗的例子让我明白。他说:拉二胡可以模拟人声,甚至可以拉出骂人的话来。” “什么话?” “不是人。” 他真的就拿起二胡,把这句话拉出来了。当然有点变调,不过人们在吵架时提高了嗓门骂人时,终归是有点变调的。LW就是这么一个聪明的人,我说道因了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诗和词如何可以歌可以咏,他马上就举出一个例子来:“凄凄惨惨戚戚,332233(咪咪来来咪咪) 。”

二胡的构造虽然简单,只有两根弦,可是在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手中,它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其韵味独特,绝不可以简单以一字贯之。我刚学拉二胡的时候,秀了一曲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摇头:好象杀鸡。杀鸡是我们乡下那疙瘩待客最亲切纯朴的礼节,杀鸡的时候是逢年过节时最喜庆的时刻呀。妈妈说的是有些道理的,我拉的是金蛇狂舞,是想表现欢乐和喜庆的场面的。妈妈说的有道理,因为我是新手,拉弓和按弦的配合不熟练,不灵活,跑出狼音来了。如果是游刃有余的高手,带给听众和观众的就会是庖丁解牛似的美感,而不是杀鸡一样的闹腾。高手拉金蛇狂舞,起承转合,衔接天衣无缝,配上锣和鼓,哒嘀哒嘀哒,哒嘀哒嘀哒,哒哒嘀哒嘀哒咚哒哒叭叭哒哒嘀叭咚哒哒。咚咚哒!激扬听者的血脉,让听者也会想随金蛇而起舞的!

除了聂耳这首‘“金蛇狂舞,刘天华的十大二胡名曲中,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从名字就提示听者这些曲子的基调是欢快的,令人愉悦的。而花好月圆赛马拉骆驼等曲也是如此。用二胡拉阳关三叠,缠绵得紧。现代二胡拉协奏曲,交响乐已经不稀奇。

说道二胡,不能不提“二泉映月” 。曾经有一次,大约是某个秋天的夜晚九点,我从学校自习教室出来,走过校河上的小桥,学校广播台的广播里正在播放这首乐曲。那天晚上月色澄澈,路上断绝人行,那乐曲穿林度水而来,一下子攫住了我整个的身心。我驻足凝神听完,才慢慢踱回宿舍。那时的我,未经世事,对那曲子深沉醇厚之处,如何领悟得到?只是觉得好听而已。后来知道了作曲者瞎子阿炳的故事,也不觉得这是一首悲歌,可能有些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吧。窃以为以苏轼的词加注这首乐曲比较相洽:“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阿炳更是拉二胡的绝顶高手。他一生穷困潦倒,在无锡穿街走巷靠卖艺为生。后来杨荫浏听说了这位民间艺人的传奇,寻访到他,要把他的作品写成谱录成音。久卧病床的阿炳靠吸鸦片暂提起了精神,拿起他的一把久未操练的破破烂烂的老二胡拉了起来,且不说没有一点点狼音,一把破二胡据说也拉得那个出神入化,凌宵停云!除了二泉映月,当时录传下来的还有一首歌咏岳飞的乐曲“听松” 和一首“寒春风曲” 。因为阿炳的体力没法支持太久,加之杨荫浏这次带的录音器材有限,所以他们没有记录阿炳更多的作品。等到一个月后杨荫浏再来探望这位伟大的民间艺术家时,饱经沧桑的老人却已经溘然长逝了。

非正规影评:十面埋伏

2009年3月14日星期六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看了电影“十面埋伏”。每个画面都美轮美奂,可以独立出来做为风景明信片。最钟爱后面在竹林中的景色,修竹万竿纤纤,章子怡着浅绿的长衫,戴着斗笠,低着头埋着脸站在其中……其他,如黄的白的花海、白桦林、浓墨重彩似的红叶黄叶覆盖的密密丛林,都是我爱的景色。

整个故事呢,算是不断有悬念推出来推进整个故事,够得上十面埋伏的名称。因为是武侠片,便有好坏正邪的明显分界。以我的观点,小妹是好的。她先以美丽盲女的身份出场,歌声与舞技超群,让人既爱且怜,而后在与金捕头的逃亡中又现出了她的聪明、艺高胆大和女孩子的可爱。在与金捕头和刘捕头的爱情纠葛中她也最终终於了爱情。

以小妹为座标,刘捕头和金捕头的角色在故事的演进中则被颠覆了好几次。

刘捕头:将被金调戏的小妹救出(好?)->逮捕小妹(坏?)->追杀小妹(坏?)-> 飞刀门的卧底&小妹的旧情人(好?)-> 逼迫小妹重归于好,爱情的loser行为(坏?)-> 伤小妹(坏?)-> 对金和小妹放手(好?)

金捕头:调戏小妹(坏?)-> 和刘捕头一伙(坏?)-> 从官牢中救出小妹(好?)- 逃亡中照顾小妹(好?)->

宋大妈这个角色后面也被颠覆了:牡丹坊坊主->飞刀门教主->飞刀门教主。

做为娱乐片嘛,还不错的。父母看了,也觉得还行。

歌曲满天涯,斯人独寂寞

2009年3月8日星期日

歌曲满天涯,斯人独寂寞

―纪念美国歌曲作家史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

以前我问起爱音乐的AS关于史蒂芬•福斯特,她茫然不晓斯人何许人。可是,当我哼起诙谐活泼的“哦,苏珊娜!(Oh,Susanna!) ”作为提示时,她就颌首微笑了:即使对这调调说不上耳熟能详,可也是似曾相识啊!是的,这首“哦,苏珊娜!”是美国歌曲作家史蒂芬•福斯特流传最广的作品,因为它如此的“俚俗”,如此的容易被人接受而又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人包括一些美国人都把它当成了民歌,而不知道这是一首十九世纪中的美国原创歌曲,而且它的词曲作者一生中总共创作了包括其它另外很多有名作品的二百多首歌曲。“哦,苏珊娜!”的曲式很简单,整个曲调节奏分明,情绪欢快。至於歌词,有点无厘头(nonsense) 似的幽默,没有深刻的微言大义,也不是激烈的爱恨情愁,讲的是与爱人分离和要相聚的故事,写得诙谐好玩快乐有趣。

哦,苏珊娜!

(1848年)

我来自阿拉巴马,班卓琴在我膝上;

我要去到路易斯安那,把我的真爱探望。

我离开的那天整夜雨淋淋,

天气却干干;

太阳热烘烘我却冻得要死,

苏珊娜你不要哭泣。

哦,苏珊娜!你不要为我哭泣;

我来自阿拉巴马,

班卓琴在我膝上。

某一夜我做了个梦,

一切静悄悄;

我以为我看见苏珊娜亲爱的,

正走下山岗。

她嘴里嚼着荞麦饼,

眼里闪着泪光,

我说,我自南方来,

苏珊娜你不要哭泣。

哦,苏珊娜!你不要为我哭泣;

我来自阿拉巴马,

班卓琴在我膝上。

我很快就会到达新奥尔良,

然后我会四周寻望,

当我找到苏珊娜,

我会倾倒地上。

但要是我找不到她,

我这小子定会把命丧。

当我死了正下葬,

苏珊娜你不要哭泣。

哦,苏珊娜!你不要为我哭泣;

我来自阿拉巴马,

班卓琴在我膝上。

(拙译)

某年年底,我在一个迎新年的晚会上,用口琴吹起了这首“哦,苏珊娜!”,旁边的一个美国朋友弹起了他的班卓琴(Banjo),很快伴上了我的节奏。很多中外影视作品也曾引用这首旋律作为背景音乐或插曲。很多玩具甚或手机的铃声也使用这旋律。所以,你,即使不是耳熟能详,可也觉得似曾相识?

福斯特的很多作品都流传广泛。小夜曲风格的“美丽的梦中人(Beautiful Dreamer)(1864) ”优美抒情,婉转动人,是这首歌让当时上大学一年级的我第一次知道了福斯特的名字并开始留意和收集他的作品。“故乡的亲人(Old Folks at Home) (1851) 在甜美中蕴藉着淡淡的思念故朋与旧亲的哀伤;它又名为“斯维尼河(Swanee River) ”,现在是佛罗里达州的州歌。“我的肯塔基老家(My Old Kentucky Home)(1853) ” 则是肯塔基州的州歌。

福斯特创作的大部分歌曲由他自己填词,动人的旋律加上简单的和弦,与诗一样的歌词完美结合。曲调综合吸收了当时的游吟曲、教堂祈祷曲、黑人船歌以及意大利歌剧,爱尔兰民歌的元素,歌词主题往往是关于美国内战(1861-1865)前南方种植园和农场的生活,所以他的歌曲生动表现了那个时代那个地区芸芸众生的喜乐哀愁,也折射出彼时彼地的风云变幻。从他创作的歌曲中即可见一斑:“开普镇的赛马会(Çamptown Races(1850))”,“冷地上的玛莎(Massa’s in de Cold Ground(1852))”,“棕色头发的姬尼(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1854)”,“艰难时日勿再来(Hard Times Come Again No More)”等等等。

他的创作中去掉了当时流行的游吟曲中的常见的粗俗和小丑般的搞笑,而赋之以精细的情感表达和优雅的诙谐。尤其可贵的是,当时解放黑奴的运动还处于酝酿期,他作为一个白人歌曲作家,创作了许多关于黑人的生活与情感的歌曲,在那些歌曲中,他去掉了当时流行的游吟曲中常有的对黑人的侮辱和嘲弄,以平等关爱之心尊重同情黑人。创作于1860年的“老黑奴(Old Black Joe) 一歌,沉郁顿挫,近似于黑人灵歌的风格,歌曲赞美了一个老黑奴临终前高贵的精神。这首歌曲20世纪80年代初时在中国大陆歌曲界曾风靡一时。

福斯特是美国第一个职业歌曲作家,也是那个时代乃至如今最伟大的歌曲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内容如是丰富而又自成一格,十分美国化,是美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和宝贵财富;而歌曲中表达的思想与感触又是如此本质,比如哀婉的乡愁,对家与朋友的思念,所以他的很多作品能在世界各地流传,引起各种不同文化、不同时代背景的人们的共鸣和激赏。他后来的作曲家把他的歌曲称作“钩子(hooks) ” ,因为他的歌曲象钩子一样能抓住听者的耳,迷住听者的心。

福斯特1826年7月4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劳伦斯维尔(Lawrenceville, Pennsylvania)(现匹兹堡的东部),1864年元月13日卒于他正当37岁的华年。他的出生日是美国独立50周年纪念日,他出生时举国正准备庆祝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而同一天,两位鼎力推进了美国独立的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和汤姆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相继去世。

福斯特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中,在11个孩子中排行第10,小弟的夭折使他成了这个家中最小的孩子。他从他的母亲方面继承了诗人气质,而且天性热爱音乐,幼时即显露天分与才华。他九岁时和邻居小朋友组成社团来表演戏剧,因为年龄小没法担纲重要角色,於是他演唱了一些流行的民歌和时歌,居然颇受人们青睐。后来名声外传,还有人付钱给他听他演唱。他挣的钱让他和剧团的小朋友们可以去匹兹堡剧院参加周六晚上的演出。七岁时,他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吹奏直笛(Flageolet)和长笛。后来又学会了演奏小提琴和钢琴。十三岁时开始写歌作曲。当时他曾师从于匹兹堡著名的音乐老师亨利•克雷博(Henry Kleber)。但是家里没人鼓励他做一个职业的音乐家,职业的音乐家在当时看来即使现在看来也最好只做为一种娱乐消遣而不足以谋生立业。十九世纪中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期,铁路、运输等各种工程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福斯特的父亲和哥哥们在工程技术、经商和政治方面都做得很成功,有名又有钱。福斯特不一样,他天性忧郁爱梦想,而且就是深爱音乐。现在流传下来的他的一张年轻时的照片中,他相貌英俊略显严肃,嘴角微微下垂,一双眼睛深沉而抑郁地看着前方。

1846年二十岁时,福斯特坐船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给哥哥丹宁(Dunning)的蒸汽船公司做记帐员。他认真工作,做了三年他并不真正喜爱的工作。值得慰藉的是,俄亥俄河上熙来攘往的商船和黑人水手们的船歌与生活,给了他很多的灵感,他在这段时间积累了很多的歌曲创作素材。工作外的业余时间他给当时的“克瑞斯蒂游吟乐团(Çhristy Minstrel Show Troupes)”写歌,歌曲很受欢迎,被广泛传唱。“哦,苏珊娜!” 在这时被传唱开,甚至随着淘金热被游吟乐团唱到了当时蛮荒的西部加利福利亚。他的成功也吸引了出版商的注意。陆续出版了他的十二首歌曲。在二十三岁时,福斯特决定了膺从在他心底蜇伏良久的渴望,同纽约的一家音乐出版商签了合约,开始了他歌曲作家的全职生涯。

1850年7月,福斯特与简•麦克道尔结婚。婚后十年是福斯特创作的高峰期,许多优秀的作品都诞生在这十年间。虽然福斯特是一个有才华又勤奋多产的音乐家,因为当时的专利保护法不健全,他从他的作品中挣到的钱相比他歌曲的流行程度简直微乎其微,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过着入不敷出的穷困生活,要依靠他的哥哥威廉姆(William) 和莫里斯(Morrison)接济。“哦,苏珊娜!”,他的第一首全国性的备受欢迎的歌曲,一百美元卖给了辛辛那提的一家公司,歌曲被二十多家出版公司盗版,盗版商靠卖这首歌的乐谱挣的钱数以万计。另外,他创作的歌曲总是由别人演唱,虽然歌曲受人欢迎,四处传唱,幕后的他却藉藉无闻。当时的人们对他的生活了解很少,现在也无从考据。很多人把那些歌曲当成民歌或者干脆认为是无名氏创作。只有他的歌曲记录了他短暂寂寞的一生,也反映出他个人的性情。从1861年起福斯特独自居住在纽约城,留下简和他们唯一的女儿在匹兹堡。1864年,由於持续的高烧,他孤独地死在了纽约的福利医院,钱包中只有38个美分。钱包中还有一张写着几个铅笔字的小纸片—“亲爱的朋友和温柔的心(Dear Friends and Gentle Hearts)”,大约是一首未完成歌曲的标题。

他生前的寂寞潦倒没有阻断他身后持续的盛名和歌曲遍布天涯。在他的故乡匹兹堡,后来修建了福斯特纪念堂;在他死后的七十周年,纽约的卡耐基音乐厅为他举办了盛大的纪念音乐会,以后每年在他的忌日举办各种纪念活动。而这些身后的盛名是否可以慰安他生前的潦倒寂寞?有时候,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假如灵魂存在,他的灵魂一定寄托在这些生动的乐符和歌词中;而我,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旅行者,跨越了千山万水,站在他歌过哭过的土地上,声声断断中仍然可以感应他,那一段时期,那一些地方,那一些人们,那一些生活存在过。

原歌词:

Oh,Susanna!

I come from Alabama with my banjo on my knee;
I’m goin’ to Lou’siana my true love for to see.
It rained all night the day I left,
the weather it was dry;
The sun so hot I froze to death,
Susanna don’t you cry.

Oh! Susanna, don’t you cry for me;
I come from
Alabama,
with my banjo on my knee.

I had a dream the other night,
When everything was still;
I thought I saw Susanna dear,
A-coming down the hill.
The buckwheat cake was in her mouth,
The tear was in her eye,
Said I, I’m coming from the south,
Susanna don’t you cry.

Oh! Susanna, don’t you cry for me;
I come from
Alabama,
with my banjo on my knee.

I soon will be in New Orleans,
And then I’ll look all ’round,
And when I find Susanna,
I’ll fall upon the ground.
But if I do not find her,
This darkey’ll surely die,
And when I’m dead and buried,
Susanna don’t you cry.

Oh! Susanna, don’t you cry for me;
I come from
Alabama,
with my banjo on my kne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ijQX5S1A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