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经济危机
abada
我当然不是预言家,而是我相信奥地利学派的分析方法, 将被更多的人逐渐接受. 下面是我2006年的文章, 在”万科经济人俱乐部”等不少论坛贴过.
我强调利率的作用,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应当加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 而许多经济学家当时却唱着与我所说的相反的论调。时至今日, 他们终于回到了我所说的观点。
利息是借钱的代价,利率是借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的代价。这个代价的真实数据,即自然利率,同样是由借钱的供应和需求关系所决定的。当投资热、借钱多的时候,自然利率会自然上浮,阻止经济过热。但当央行用行政命令规定利率的时候,那么就可能出大问题。
abada (2006-05-19 03:22:14)
http://www.bh2000.net/bbs/all/track.php?cdb=reader&id=2086
金本位、银行储备金率、利率与泡沫经济
abada
银行要发放贷款即向客户借钱的时候,必须自己有那么多钱(即真实信用)才行。但是,因为贷款是以支票的形式,所以,客户就很难知道银行是不是超出了自己的信用而放贷。
银行超出自己的存款信用而放贷,开出多余的贷款支票,等于就是自己印发钞票。如果超过一定的比例,就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引发金融信用大危机和经济危机。
通货膨胀就是:印发的纸币(包括贷款支票)增长超过了社会实际财富的增长。于是钞票贬值。
怎么保证银行的信用?
在过去这不是问题。那时是那黄金、白银换货的交易。黄金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有多少就是有多少,能借出多少就借出多少,不是想滥造就能滥造的。
但当纸币、银票和期票等开始使用以后,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客户就很难知道商业银行是否在超额发行钞票。
为了防止商业银行滥发钞票、过度放贷,各国普遍采用储备金制度。就是商业银行必须法定地在中央银行储备现钞。而银行发放贷款的数额,不能超出自己储备金一个比例(例如通常是6~7%左右)。
但是,即使发行现钞的央行,也不能保证没有滥发现钞。
只有金本位才相对更可靠。但是黄金的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地去对应现代社会的巨大增长的财富。
当真实市场利率被政府央行人为地压低,商业银行超出自己的信用而过量滥发贷款的时候,资本的本性就会驱使自己去寻找过量的投资(投机)渠道,这就是泡沫经济的根本成因。
abada (2006-05-18 15:04:57)
泡沫就是投机造成的,但不是一般的正常投机造成的,正常投机是有益无害的,这个再不需要论证了。所以关键是什么造成了非正常的投机?背后的原因才是重要的。投机没有错,背后的不正常因素才有错,找出那些不正常因素才是问题的根本。
例如,你不能把强奸犯归罪于人类的生殖器,为了世界上不再出现强奸犯,去建议把人生殖器生下来就割除。同样,你不能为了制止泡沫而限制投机。
日本产生泡沫的背后不正常因素,政府人为打压和控制利率,维持低利率是真正的罪魁。
abada (2006-06-06 21:52:32)
担心金融危机的调控方法就是提高利率,其他的根本是 无用功。
abada (2006-06-06 23:59:17)
提高人民币汇率,也必然使外资进入大陆炒房的大减。
提高利率和汇率,不是人为制造扭曲,而是要恢复其自然的市场水平。是因为政府先前人为低估了汇率和利率,才导致泡沫。当然,要实现软着陆,必须逐渐平稳地调整利率和汇率,而不能突然大幅度调整。
abada (2006-06-07 10:04:09)
日本的泡沫也同样是先前的人为的低利率、低汇率造成的。
泡沫就是政府错误先前的金融政策的报应。
用人为控制的低利率造就的虚假繁荣,必然随着早晚向自然的回归,而破灭。
abada (2006-05-18 10:53:05)
日本的泡沫经济,主要原因是日本中央银行的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政府长期人为地压低利率,使利率没有反映真实的市场信号。贷款资本的成本极低,于是大量闲散资金无处释放。—–所以,实质是政府人为压低利率,导致银行滥发贷款(相当于滥印钞票),造成通货膨胀。
其实要彻底避免通货膨胀、泡沫经济,只有实行利率市场化,或金本位。
利率市场化,就是政府决不打击什么高利贷、低利贷什么的,一切利率由市场借贷双方随行就市自行决定,双方自愿协商,任何利率都可协商,货比三家,形成市场自发的利率浮动,汇率浮动也一样,随时变化,自由定价。
如果担心信任危机、通货膨胀、泡沫经济,只要2招:金本位+自由利率。
金本位防止了政府和银行滥发或变相滥发货币、贷款,自由利率使得利率价格水平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信号。
——————————–
当2006年我这样写的时候, 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教授 钟伟 的观点, 与我完全不同(当然他是一位对我很不错的朋友), 他当时的文章<提高住房按揭利率 银行这是高度非理性自暴自弃>
http://home.soufun.com/news/2006-06-13/730756_1.htm
然后,北大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又发文《控制通胀不一定提高利率》,说“通货膨胀在正常范围内”,“控制通货膨胀,不一定要靠利率手段”http://www.gsm.pku.edu.cn/article/3/4514.html
今天,张维迎又怎么说呢?
他完全回到了我2006年的观点,最近他说:http://zhangweiyingblog.blog.163.com/
“1929—1933年那场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有人预测到了吗?
有,有两个人,而且只有两个人,尽管他们没有指出准确时间。这两个人一个叫米塞斯,另一个叫哈耶克,他们都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领军人物,哈耶克曾获得过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们之所以能预测到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因为有一整套更为科学的商业周期理论。根据他们的理论,20年代美联储实行持续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定得非常低,信贷规模膨胀,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大危机、大萧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利率过低会扭曲资源配置信号,企业家就开始投资一些原本不该投资的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工业、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产业,它们对利率的反应非常敏感。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股票市场泡沫会进一步助长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导致投资过度扩张。越来越大的投资需求导致原材料价格和工资的相应上涨,投资成本上升,最后证明原来的投资是无利可图的。当政府没有办法如之前那样继续实行扩张性政策时,股票和地产泡沫破灭,原来的资金沉淀在不可变现的固定资产 (如厂房和地产)中,资金突然不足,投资项目纷纷下马,大萧条由此发生。在米塞斯和哈耶克他们看来,任何一个经济中,人为造成的繁荣一定会伴随一场大衰退。大繁荣和大衰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判断经济是否过热,不能只看价格水平是否上涨,而主要应该看利率水平和信贷扩张。因为从信贷扩张到价格水平的上涨有一个时差,当等到通货膨胀发生时,萧条就已经到来!
与米塞斯和哈耶克不同,凯恩斯认为,大萧条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居民储蓄太多,而企业对未来太悲观,不愿意投资。
1929—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在大危机之后的30年代,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主义都有可能成为经济学的主流,但奥地利学派被边缘化了,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统治了经济世界几十年,一直到19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能够成为主流?简单的说就是,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而奥地利学派认为,萧条是市场自身调整的必然过程,有助于释放经济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政府干预只能使问题更糟。事实上,如果不是胡佛政府的干预(包括扩大公共投资、限制工资下调、贸易保护主义法律等),那次危机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所以,政府特别喜欢凯恩斯主义。当然,很多经济学家也喜欢凯恩斯主义,因为,如果凯恩斯主义是对的,政府就会为经济学家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如果说奥地利学派是对的,经济学家在政府就没事干了。因为他们主张不干预,市场会自身调整。经济学家也是利益中人,凯恩斯主义能够大行其道,我想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有了这个背景,我们看一下格林斯潘在1966年写的 《黄金与经济自由》一书中对1930年代那次经济危机的解释。他说:当商业活动发生轻度震荡时,美联储印制更多的票据储备,以防任何可能出现的银行储备短缺问题。美联储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在此过程中,它几乎摧毁了整个世界经济,美联储在经济体制中所创造的过量信用被股票市场吸收,从而刺激了投资行为,并产生了一场荒谬的繁荣。美联储曾试图吸收那些多余的储备,希望最终成功地压制投资所带来的繁荣,但太迟了,投机所带来的不平衡极大地抑制了美联储的紧缩尝试,并最终导致商业信心的丧失。结果,美国经济崩溃了。
格林斯潘四十多年前对大萧条的上述解释与哈耶克八十年前的解释如出一辙。遗憾的是,几十年之后,格林斯潘的行为可能跟他批评的当年美联储的行为并没有多大区别。当政者与在野者,其行为方式和立场观点会是多么的不同啊”
==================
既然提到了米塞斯,看看我的朋友彭定鼎最近翻译的
<经济危机的起因>
米塞斯 著
彭定鼎 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ee0d20100culn.html
“周期性发生的经济危机的出现是不断的用银行政策降低市场上的“自然”利率的必然结果。只要人们没有学会避免这样的人为刺激经济的举措,危机就永远不会消除,因为人为刺激的繁荣必然导致危机和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