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07

2009年学术反腐言论集 ()

如果学术界是没有诚信的,学者是没有道德的,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某一篇论文比如说是出现了剽窃或者是他的实验数据不真实,那么这种现象如果泛滥下去的话,一是有可能有些学者道德沦丧之后,他从事的研究有可能是危害人类的。另一种就是说,如果大家都不是潜心去研究了,学术的原创性我们国家真正的自由创新可能也就无从谈起了。(胡海岩 中科院院士 央视 《新闻调查》2009.3.21

这个迄今最大的学术丑闻(即浙大论文事件)肯定会唤醒人们注意到,中国大学正面临着诚信危机,官办的《中国日报》社论说。

大学领导“根本就无视造假指控,或试图将其掩盖……为了保护学校的名声和利益。” (方舟子)

不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中国科研的国际声誉的影响非常严重。例如,有些美国科学家拒绝为中国研究者提交的论文审稿,因为他们不知道能否相信其数据。(方舟子)

中国大学教师承受着发表论文的压力,最坏的情形是,这意味着匆忙复制并粘贴他人的工作。在教授当中有很多装没看见的和事老,因此很多人抄近路,并且逃脱处罚。(Jeremiah Jenne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候选人)

腐败和造假在中国非常常见,学术腐败和造假只是反映了社会状况。(胡星斗)

众所周知,如果付给编辑们足够的钱,许多中国学术期刊将不经同行评议发表任何东西。(胡星斗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剽窃和赤裸裸的捏造在中国学术界泛滥,因为至少直到最近,造假的回报很大,而对其处罚微不足道。它有利可图。(Stephen

中国大学的剽窃现象有悠久的传统,有些中国教授实际上教他们的学生如何剽窃。(Stephen

不相信来自中国教授的推荐信,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中有许多是学生自己写的,他们的老师不过是签个名。(Stephen Stearns 耶鲁大学教授)(以上自《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9323日)

有必要建立院士退出机制,惩戒那些亵渎学术道德、造成极其恶劣影响、损坏院士群体公共形象的院士,并构建一套可供现实考量的学术腐败整肃机制。(赵林中 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自《和平论坛》网)

不管李院士有沒有造假的动机,身为文章的第一作者,为文章的內容負責,這是学术界的常识,如果中国学术界缺少对這一基本常识的尊重,学术造假恐怕還會愈演愈烈。(王志安 学术受利益集团圈养更可怕” 自南方网090317

近20年来,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过度宽容,导致更多的人铤而走险,不劳而获。(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 朱清时)

学术造假与造假币、假货没有什么两样,不打击假币、假货,经济秩序就会混乱,不打击学术造假,就打击了老老实实工作的人,创新能力自然会萎缩。(朱清时)

对学术道德不端的行为也要严打。首先要加大舆论压力,让造假的人惶惶不安;其次是进行普查,以自我认识为主;然后对少数越轨者严打。对一些案例要交叉调查,乃至进行司法调查。在法律方面,则需完善司法解释。。(朱清时)

学术腐败像癌症一样,如果听任不管就会恶性蔓延。(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

不少大学校长和研究机构领导不愿谈这些问题,往往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认为自曝家丑不会影响自己的声誉,相反会提高自己的声誉。(葛剑雄)

学生发论文很难,就把自己导师的名字署上去,有些杂志,交钱就可以发文章。(葛剑雄)

在惩治学术腐败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够有任何的屈从。我校对学术造假的态度是一经发现就肯定处理。具体处理要视情况和情节轻重而定,我校的研究生,如果发现论文造假,拿了学位的要追回,或者宣布无效。对教师来说,严重的要开除。(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李培根)

对有意造假者一定要处理,让他们付出终生代价。国家立法机构应尽早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中补充关于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胡海岩) (以上自《人民网》090312

我国至今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学术打假机构,对政府资助项目的质量和真伪也缺乏有效检验。对造假事件多是学校单独处理,有的院校、科研机构态度暧昧模糊,甚至姑息迁就——近年来,造假事件不少,得到严肃处理的不多。(何勇 宁波晚报 090322

宽容学术造假势必让道德底线不断后退。(工人日报 自中新网 090205

那些造假的人自己的脸都不要了,你还给他留一张脸干什么?(方舟子 中华儿女2009年第4期)

学术腐败的根子在于当权者的纵容,在于对敢于揭露学术腐败行为的人所施行的打压使得腐败者更加肆无忌惮。(财经网 网友cetacean 20090322

急功近利者不惜在弄虚作假上做文章;自抬身价者在文章加上有名望的专家联合署名,以便于文章发表。我身上也发生过类似情况,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利用我的名义以求登上学术杂志。(钟南山院士 中新网38日)

大学的行政权与学术权应该分离,成立学部制。院长拥有行政管理权;学术权交由专门的学部管理。(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中新网38日)

如果学术腐败了,这个大学就腐败了。(中山大学校长 黄达人)

像查处致命假药一样铲除学术腐败,是职能监管机构、学术界及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独立监管机构的建设、法制体系的建设、激活民间举报、舆论监督等社会资源,都应当在这个共同命题下逐一破解,方能让学术腐败在体制改革中被割除。( 济南时报 090204)

现实中很不幸的是,坚决打击学术腐败的口号背后却是事实上的对剽窃、造假的纵容,是对异己不择手段的打压。([新浪杂谈] 反对学术腐败应当言行一致2009-03-26

对于学术腐败者如果抓住了只是取消资格,解除合同,追缴相关经费,把腐败所得进行扣回和罚处,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处罚不应该是补偿性的,而应该体现惩罚性,这样才有威慑力。只有做到有腐必究,严惩不贷,才是真正遏制学术腐败现象的得力措施。(根治学术腐败就该下猛药《青岛早报》090316

现在的科技评奖,有很多是大领导领衔,小领导加塞儿,真正干活儿的人在中间,后面是一大堆搭车沾光的人……这已经是科技界公开的秘密了,是一种隐性的学术腐败。(冯成建 昆明冶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隐性学术腐败:领导挂名科技评奖成惯例》人民日报 090205

从我在高校调查的情况看,每一项学术腐败都离不开两样,一个是权,一个是钱,而根本上,出现腐败的原因是权力。(权力集中导致学术腐败

http://huitian.spaces.live.com/blog/cns!F619A4E6B2F09CE8!157.entry

整治学术失范还应该真正开放社会监督,比如网络监督。只有这样的开放门户,才能跳出利益共同体的睁一眼闭一眼式的监督,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等腐败行为才可能无所遁形,而学术规范的公共领域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如果仅仅依赖诸如学术道德委员会之类的内部监督,注定不乐观。

在学术即利益的今天,正像北师大教授卫志民所描述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者往往会被看作是不懂事者、找事捣乱者、被人指使者和别有用心者,学界同仁或学界主事者对举报者动机的关心常常大大地超过对事实真相的关心。学术道德课并不能根治学术腐败http://www.readfree.net/htm/200903/4716052.html

Nov 07

2009年学术反腐言论集 ()

                                                            

清华大学教授赵南元说:我们要做的是,真正处罚造假者,把他们踢出去。问题在于,很多违犯者即使被揭露了也还在那里待着。

上海学者曹树基指出,有关方面对学术造假事件往往采取一种不回应的暧昧态度,不仅直接导致学术反腐落实不力,也动摇了公众对学术诚信的信心。

美国卫生部的科研诚信办公室,每年接收到的举报达数千起,而最终进入正式调查、可能属实的只有几十起。一旦查实,都指名道姓、有根有据地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罚决定。

面对泛滥的学术造假现象,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2008年举行的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发出警告:院士群体科学道德面临挑战,学术腐败现象令人震惊。(以上自新华社记者 柴骥程 余靖静 “中国的学术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20090303

院士既然署名,并且是通讯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就必须承担相关责任。不出事的时候,就将参与署名论文作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但一旦出事,就一推了之,这说不过去的。中国科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对《北京科技报》表示。

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也表示,在中国的学术界,有一些导师,带了很多学生,自己又有很多工作,所以疏于对自己学生的管理。我认为,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不能因为忙而不管,教而不严。浙江大学的论文造假事件也是对全国的老师一个教训。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国外学术期刊在收到论文以后,都要和论文所涉及的作者直接联系,在确认并取得签名的情况下才会发表。因此,就此事件而言,李连达说对贺海波之前的行为一无所知,显然无法说通。(以上自《北京科技报》2009-02-23

 学术造假对造假人而言是很危险的。因为造假是白纸黑字在期刊上,这些期刊是要不断被别人学习的,无论事隔多少年一旦被发现都会遭投诉,而一旦调查,就跑不掉了。这样你就一辈子都生活在达摩克利斯剑之下,这剑随时都可能掉下来。(浙大校长  杨卫 新京报2009-2-5

我们是绝不宽容学术腐败的,在学术上一旦出现腐败,那么这个大学探求真理的空间就已经丧失了。我想,作为大学校长,任何人都不会宽容这个学校中的学术腐败蔓延下去。现在中国高校正在制定相应的规则,教育部有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大学中也正在根据这个委员会的相关职能建立自己的学术评判机制,所以我的态度是,发现学术腐败就应该严惩。(山东大学校长 徐显明20090307

大学就是一个学术的共同体。维系一个大学生命的就是学术。作为科研也好,教学也好,一切都是以学术作为它的维系点。如果学术腐败了,这个大学就腐败了。所以我们对学术腐败是深恶痛绝的。

去年也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学校有教师就说某某的学术著作有抄袭行为,我们发现了怎么办?是署名举报,我们请了几个学校里面一致认为比较公正的人,请这几个人组成一个专家组进行对照,给出一份报告。然后我们就拿着这份报告与那位老师说,最后这个人离开了学校。我们对这类事情是非常严肃的进行处理。(中山大学校长 黄达人20090307

我们继续欢迎媒体来监督我们学校关于学术方面的,特别是学术腐败的发生,这是对学校很好的监督和促进。当然了,处理起来很复杂,究竟什么样子才是学术腐败?学校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依靠专家,但是媒体的监督也很重要,所以希望媒体继续监督我们。

但是有一点请大家放心,我们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也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坚决反对学术腐败。(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 20090307

坦率地讲,当今可能有很多大学为了获取某些资源,会对权势、权威有一定的屈从,但是大学不应该对权势、权威屈服。不论什么,在惩治学术腐败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够有任何的屈从。(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李培根 20090307)(以上自新华社“大学校长谈学术腐败:大学对此不能有任何屈从”)

我反感国内这些一切和为贵、说话不能太白太难堪、给人留面子的方式。学术上的争论,有几分事实就说几分话,不夸大,也不要留面子。造假的人都不要脸,干嘛给他留面子。留余地反而显得我底气不足、证据不充分、遮遮掩掩不敢揭露他。(方舟子我反感一切都以和为贵  潇湘晨报《晨报周刊》2009.2.25.

老师造假,院士造假不解决,我们还怎么要求学生不作弊。(何祚庥做客腾讯网 2009.3.9

学术造假不除,中国的学术就没有希望了。(全国政协委员 朱清时090312)

“学风不正是科学的大敌,学术不端行为更是对科学的亵渎,危害十分巨大,必须坚决予以制止。”“一旦发现,要及时果断、严肃处理,敢于下猛药,不得推诿和隐瞒。”“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要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教育部部长 周济 新华社《中国决心对学术失范“下猛药”》 090315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其道德标准应该高于社会平均值。但是,实际情况呢?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学术娼妓的行列。(新语丝潜水人XYS20090317)

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及时妥善处理。

要“在舆论氛围上对学术不端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使违规者身败名裂、得不偿失,使更多的人引以为戒、自尊自律。”

高校党委和行政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学风建设的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学风监督专门机构。没有学风建设专门机构的高校,要尽快成立;已经建有专门的学风监督机构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制度,加大工作力度。

各高校要定期对本单位的学风建设进行自查自纠,一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要及时果断、严肃处理,敢于下猛药,不得推诿和隐瞒。

要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以上教育部部长 周济 转自教育部网站 090316

要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打假不能假打,要真打,绝不姑息,绝不手软,让造假者付出代价,起到教育警示作用。(教育部社科委 吴树青 转自教育部网站090315

教育部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明确高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应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

这是我国教育部门首次就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发出通知。通知指出,高校对下列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以上自教育部首次就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发出通知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贺海波只能是霉运当头。事实上,每一个学术造假者的马失前蹄都可以适用这四个字。因为现在的学术造假实在太多了,而揪出来的又实在是太少了。(网友评论  央视《新闻周刊》 20090321

学术研究需要耐心,需要静心。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不仅危害在当代,而且贻误的是子子孙孙。(《晚间新闻报道》主持人 聂一箐 2009320日)

Nov 03

 莫名其妙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有雷同,绝非巧合。
  
  宇宙有个太阳系,太阳系中有个大地球。地球上有个大城市,城市里有个大学校,学校里有个大医院,医院里有个大科室。
  
  这个科室很有名气,为不少病人解决了病痛。可是医不治己。该科室有一位主任,经常腹部不适与疼痛,日渐消瘦,总觉着自己得了大病。经各项检查也无法确诊,病情却不见好转。于是请来全市顶级专家会诊。何谓顶级?最牛校长、院士、国医大师是也。最牛医院博导、教授、主任是也。专家们会诊后认为这位主任病情严重,有患癌症之可能。
  
  专家们对这位主任还是很上心的。为慎重起见,他们请临近更大城市的专家们会诊。病情介绍,各项检查,所有病历资料全都呈上。结果,更大城市的专家们认为目前并没有患癌症的证据。此事暂告一段落。
  
  可是,病没在你身上。你知道这位主任有多痛苦吗?他日不思饮食,夜不能入眠,一疼痛就想到腹部的那个瘤子。主任也是人。不能再拖了,要赶快确诊,尽早治疗啊。这个城市的顶级专家们再一次会诊,根据病历资料和病人症状,还是不能排除癌症之可能。于是决定手术探查。
  
  手术当然是由最牛权威来主刀。第一、第二助手则是这个大城市最牛医院的外科主任担当。阵容不可谓不强大。手术室外还有著名的病理专家手拿冰盒在等候着呢。术中可采取标本速冻做切片,从而快速作出初步病理诊断,为台上的术者手术范围提供参考。
  
  隔壁的手术间,手术正在紧张地进行。最牛主刀切下一块组织,看了看,又用手捏了捏,说:“就是癌症,我看不用做冰冻切片了。”拉钩的高级助手无语。于是以根治手术切除胃和其他部分内脏组织。
  
  可是术后最终的病理结果出人意料。所切组织标本一切正常。而术后患者,我们的这位主任面临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而原先的症状总算缓解。但怎么也胖不起来了。
  
  这事已过了多年,直到现在还让我感到莫名其妙。那天看到电视节目中说,地球在整个宇宙中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尘埃。那地球上最牛的又能有多大呢?这世界的大与小,疾病的简单与复杂…变幻莫测。而这个故事,至今让我困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