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chull

Recent News

Archives

科普 存档

3月 28, 2009 @ 12:19 am

生活中常见的的不科学的认识 ( 三 )—–水晶眼镜

            生活中常见的的不科学的认识  ( 三 )—–水晶眼镜    
           
                   Hull

    新语丝网友关于由坐月子里的不科学习惯和眼保健操等问题的讨论,使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里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但是并不科学的认识问题。读后感到收获很多。我在这里也想提出一些有类似性质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也许有一点科普意义。所有提出的问题都不在我的专业知识范围内,因此我期待得到评论或批评。

    三 , 水晶眼镜

     水晶眼镜,养眼。是古人告诉我们的,和中医理论一样,很多人都深信不疑。
     记得上世纪60年代,作者在一个化工研究院工作,院里有做玻璃仪器的技工,他们在煤气灯前工作,须要戴眼镜以保护眼睛,当时普通的眼镜约20元一副,但是,他们要求水晶的,时价600元。
    
      今天,虽然网上对水晶眼镜的正确评价很多,用”水晶眼镜”百度一下,可以看到多数条目是否定养眼说的,但是,人们对水晶眼镜的崇拜仍是十分强烈。
       从网上的讨论可以看到,不但:水晶眼镜养眼,连水晶饰物都有神奇功效。
       有人问:“天然水晶对人体的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好处,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美容养颜、提高记忆力等,可是,天然水晶不可能是100%纯净,多多少少有些杂质或气泡,但合成水晶经过人工加工,弥补了天然水晶的不足之处,那么合成水晶的功效还和天然水晶的功效一样吗?还能美容养颜、使人健康吗?还是“中看不中用”?”
       有人答: 科学家们经对天然水晶的化学成分研究分析后发现,天然水晶除具有药用价值外,还传送能量及接收和储存的功效,而这些功效恰恰是上述现代生活病的“克星”。
       白晶:镇宅、避邪、去除病气、供佛灵修、百福千详。可使心灵平静,和谐纯洁,具集中精神、提高注意力、开启心智、开发潜在能力、健体治病,减少气浮、聚气的功用。白水晶族能净化四周负性功能,能改变风水。
       茶晶:…… 
       紫晶:……  
         (略)
      
 外出旅游,常被拉到珠宝商店,在水晶眼镜的柜台前总是有很多人驻足、购买。视力正常的买副平光的,这是为了“养眼”。

       水晶眼镜到底能否“养眼”,我们把水晶镜片和玻璃镜片的特性作一比较就可知道:

     1,众所周知,紫外线可以杀菌,对眼睛有刺激作用,人们戴太阳镜,不看电焊火花,就是要避开紫外线对眼的伤害。 水晶镜片对紫外线透过能力强,而玻璃对紫外线几乎不透。(这一性质可以从紫外线杀菌灯都是用石英玻璃做的来证明。)所以,水晶眼镜养眼一说就可以推翻了。
      2,水晶镜片,特别是天然的,由于于生成时的条件远没有玻璃光学镜片条件好,它杂质多,会有云雾、气泡和密度不均匀,因此,光的折射性能也不均匀。这当然不利于做眼镜。
      3,水晶镜片是晶体,有双折射现象,玻璃光学镜片是非晶体,没有双折射现象。此点对镜片 的使用虽影响不大,也是原理上水晶镜片不如玻璃光学镜片的地方。

     现在塑料的光学镜片,虽然在耐磨性能方面较差,但是在防紫外线方反面比玻璃光学镜片性能更好,要“养眼”的还是选它好。同时它还有折射率大,比重小,同样度数的眼镜它的重量轻,戴起来更舒适。     

(XYS20090324)

 


     

发表于 科普 · 1 Comment »

3月 27, 2009 @ 5:52 pm

生活中常见的的不科学的认识 (二)—–关于鞋号

            生活中常见的的不科学的认识  (二)—–关于鞋号    
           
                   Hull

    新语丝网友关于由坐月子里的不科学习惯和眼保健操等问题的讨论,使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里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但是并不科学的认识问题。读后感到收获很多。我在这里也想提出一些有类似性质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也许有一点科普意义。所有提出的问题都不在我的专业知识范围内,因此我期待得到评论或批评。

    二 , 鞋号

    1. 中国鞋号的标准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制定,但是经过 40 年的推广,目前还是一片混乱,大多数人仍是只知道自己的鞋号是36(女)或40 (男),最近我去“鞋城”买鞋,有如下对话:
    店员: 你要几号鞋?
      我: 25号。
    店员: 这是40号,请试一下。
      我: (我看鞋上标有250字样)有 255号的吗?
    店员: 有,这就是 41号的。
      我: ……
我知道, 她是一心一意要把我的比较规范的鞋号概念拖到一种不伦不类的鞋号概念里去。

     2.  上世纪60年代,经过国家组织的65,67两次中国人脚型的大调查,制定了中国的鞋号标准。记得当时宣传,这个标准主要特点是:
    
      1)以鞋所适合的脚的长度并以厘米为单位 为 “号” ,以 鞋所适合的脚的宽度为“型”(分5型)
      2)以鞋所适合的脚的尺寸定鞋号,不是以鞋的某部位尺寸定鞋号,因此,无论皮鞋,胶鞋,拖鞋,布鞋只要号相同就适合同样大小的脚来穿。改变了过去同一个人穿不同种鞋要不同的号的现象。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穿几号鞋,只要量一下脚的长度即可,且适用任何种类的鞋。
      为推广新标准,记得当时商店有新旧鞋号对照表,而对照表是区分不同鞋种的,甚至地区不同对照表也有不同。
      多好的标准,他给鞋业生产带来的方便我知道不多,但是给买鞋穿鞋的人带来的方便是明显的,因为鞋号很容易理解(谁能说清40号的含义?英制?公制?),很容易自测,很容易记住。
 
     3,时间过去了40年,现在统一的鞋号标准的使用几乎又回到起点,在人们心中,自己的鞋号仍然是“36,40”。而且有很多错误认识。
 
   例如:
        1) 2005年09月01日因皮鞋实行新标准,改用毫米标记,有些报刊为此发文。今晚报刊登《鞋号“大变脸”要用毫米标》(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901/1329293067.shtml ),和后续的讨《论各界热谈“改鞋号”》,三峡晚报刊登《多年习惯被改变 商家顾客一时难适应》(http://news.sxxw.net/html/20059/6/118591.shtml)等文章。讨论很热烈,但是所有报道和讨论参加者都认为改鞋号是把40号改为250毫米,都不知道我国早已废止了什么“40号鞋”此次改鞋号是厘米改毫米,是去一个小数点或多加一个零而已。可叹连国家轻工业鞋类皮革毛皮制品质量监督检测天津站站长刘玉奎,也认为是37改235问题,完全不知道30多年前我国早已规定用公制(厘米)来定鞋号。

        2) 检查一下我家的鞋的标记,用公制的(毫米或厘米)多,但也有很多不规范的。也有只标37,40的。最可气的是一双“李宁牌”的鞋,标有  JAP ,USA ,ERU  的鞋号,唯独没有中国的鞋号!
  
        3)为写此文,我想了解一下 37 或 40 到底是什么鞋号。有人说:是法国或欧洲的通用鞋号,也有人给出通用的换算方法:   中国鞋号(厘米) = (欧洲鞋号 + 10)/ 2  (现在商店用的就是它)。但是,法国或欧洲通用鞋号的号差是  6.67 mm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2658594.html
而中国鞋号的号差是 5 mm 。用上面的公式算出的法国或欧洲通用鞋号的号差是 5 mm 。说明算出来的根本不是法国或欧洲通用鞋号。于是有人说,这是 “中国通用的欧洲鞋号”! 奇怪吗?

       
    小小的鞋号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改革方案,没有各方利害冲突,历经40年,回到了原点。 新语丝网友对各项时弊的抨击,要想奏效,其难可想而知了。

(XYS20090322)

      

发表于 科普 · 1 Comment »

3月 26, 2009 @ 1:39 am

生活中常见的的不科学认识 (一)—–关于农历

          
                

    新语丝网友关于由坐月子里的不科学习惯和眼保健操等问题的讨论,使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里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但是并不科学的认识问题。读后感到收获很多。我在这里也想提出一些有类似性质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也许有一点科普意义。所有提出的问题都不在我的专业知识范围内,因此我期待得到评论或批评。

    一 ,  对农历历法的一点认识
    
     1. 常听有人说: “秋后必有一伏” ,“春打六九头”,很多人往往用这些话语来赞赏农历历法之深奥。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定义“伏”,只知道“伏天”的定义是这样的∶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都是十天,中伏则可能是十天,也可能是二十天。什么是庚日?,这是中国人记日的方法之一,用天干和地支配合计日,如同西方人的星期,只不过不是七天一循环,而是六十天一循环。60天里,用同一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命名的日子的出现周期为10天。
 
     这就是说∶因为秋后设一伏,所以,“秋后必有一伏”。“秋后必有一伏”,此语不比“秋后设一伏”增加任何新意义。 

       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每九天一段,1 九到 5 九,用了45天。一年约365.24天,一年分24 节气,从冬至到立春中间是3个节气,所以平均为 :
        365.24 * (3/24) = 45.655 天
       冬至数起的第46天,正是立春应出现的时候,所以“春打六九头”并无神奇之处,只是一年里24节气平均分配,每节气相距15天略多一点的结果。

      2.常有人问,今年何时入伏?何时出伏?以为只有伏天和天气热密切相关。其实这里有误解。

     节气,是为了补足农历和天气关联不足而设定的,节气是和太阳对地面的照射角度有固定关系,因此节气可以反映地面某处的多年平均温度,节气和天气的关联已经很好,现在进一步和庚日关联,实在是画蛇添足。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入伏,比说“每年夏至以后第四个星期日天要热了”还要可笑。因为实际的入伏时间离开夏至会在21天到31天范围随机变化,无规律可言。二伏起始日,和节气大暑的距离,或前或后会有十天的差别。    
   
      设伏是多余的。因为,节气可以反映地面某处的多年平均温度,而“伏”和节气的关系有十天的不确定性。三伏共有30天还是40天几乎是随机的,并不是对天气的预测结果,并不是伏天长,热的时间就长。因此,“数伏”看天气不如从节气看天气。
 
      同样,入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出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也是节气之外的画蛇添足。
“数九”固定由冬至日开始,所以能比“数伏”较为准确地反映天气。不能说是节气之外的画蛇添足,但是是信息冗余。
     
      3. 有人老要查历书确认今年某节气在那一天,不知道对气候的估计只要用公历,无需关心节气。

     说明这一点,话较长。

     农历以月亮绕地球的公转一周为一月。12个农历月少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年)的时间。农历用两个办法使得自己和公转(气候)关联。一是设置闰月,使农历的年的平均长度和地球公转一致,于是农历的年有时12个月,有时13个月,农历里的同一天,(例如春节)气温变化大。按农历安排农业生产,问题较大,于是另设一套节气系统来反映地球公转,指导农业生产。节气在农历的位置没有固定关系,前后会有29~30天的移动。不查历书,就不知道今年某节气在哪一天。
      在阳历里以地球公转一周为年,年和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不是整数倍的关系。使得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两种长度,两种长度只差一天,所以反映地球公转的节气在阳历里有基本固定的日子。前后差别不会超过一天。例如:立春都在2月4日或3日,春分3月21日或22日,清明4月4日或5日,(大家都能记得当年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群众运动正是清明节那一天,后被称为四五运动。)夏至6月21日或22日、秋分9月23日或22日,冬至12月21日或22日(以上数据在2008年到2020年是无误的)。因此用了阳历可以把节气谈忘了。
 
 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早已这样做了。例如∶辽宁地区,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规律号召大家“不插六月秧”(六月前完成插秧任务),这个六月是阳历的。又如每年冬季采暖期开始和结束的日期也都用阳历来规定,不必用节气来规定。 如果要规定夏季防暑降温措施的起始和终止时间,不会用农历,节气,更不会用“伏”,只要规定阳历的日期就可以。伏,节气都可以而且应该被淡忘了。

 农历的优点在能反映月亮的圆缺,反映潮汐,对路灯不多的地方如山区,海洋的生活、生产有帮助。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多数人对月相已不关心,内陆地区也不关心潮汐,农历就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很多人不知道阳历和节气的几乎固定的关系,因此老要查历书确认今年某节气在那一天。其实是不必要的。
       
        农历的使用也有对生活和生产不便的地方,例如,由于节气和春节没有固定关系,春节可以在立春前后半个月出现,农民在春节到元宵的休息后,要进入春耕大忙时期,但是元宵来得早,备耕时间长,来得晚,备耕时间短,匆忙(来得早,晚可以相差近29天)。这就是有“春脖子短”的问题。而从阳历来看,根本没有春脖子长短的问题。春节在阳历里的无序出现,也给工作、生产的安排带来困难,二月本来只有28~29天(这是公历的毛病),因春节还要扣去几天,工作日更少了,计划更难安排。

       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农历值得中国人引以为骄傲,但也不可过分,因为,目前我们使用的版本是由德國籍传教士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2-1666)在清初制定的。

 

发表于 科普 · 2 Comments »

Categories

Links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