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Recent News

Archives

5月 26, 2009 @ 10:42 pm

行为经济学引介(九)

行为经济学理论的应用

      行为经济学家在提出新理论,新模型的同时,也在试图将这些理论模型推广应用到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用以说明和解释更多从传统理论看是“异常现象”的经济行为。从发表的文章来看,行为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已包括金融、劳动力市场、消费品市场、消费者选择、公共物品,以及一般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等领域,涉及的现象从股票价格的波动、赌博,到购买保险,彩券,房地产,以致出租汽车司机的行为等等。限于篇幅,我们只从消费/储蓄,劳动市场和金融领域选取三个实例,借以说明行为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模型是如何被应用于解释具体经济现象的。

“股权溢价之谜” (Equity Premium Puzzle)

      金融市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股票收益一般高于债券收益,例如20世纪大部分年份里,股票收益平均高于债券收益8%。标准解释是股票收益波动大,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直到80年代中叶,梅纳(Mehra)和普雷斯科特(Prescott)打破沙锅问到底,追问多高的收益是高风险带来的?他们发现,要用股票的高风险完全解释高收益,必须假定人们的风险厌恶系数大到离奇的程度。例如,相对于$51,209的确定收入,一个等值的风险收入,必须是50%的机会得$50,000,另外50%的机会得$100,000!如果不是来自传统意义上的高风险,那么股票上这些多余的高收益到底来自哪里?这就是所谓的“股权溢价之谜”。行为经济学认为用损失厌恶可以很好地解释股权溢价之谜。本纳茨(Benartzi)和塞勒认为,投资者不是厌恶收益的波动(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概念),而是厌恶收益的损失,即收益为负的情形。由于股票收益为负的年份比债券收益为负的年份更为频繁,厌恶损失的投资者因此要求股票收益更高,以补偿负收益带来的损失。这里假定投资者持短期损益观。根据凯尼曼和特沃斯基以前景理论模型为基础的投资者效用函数,假定损失厌恶系数2.25(小额损失的负效用是同等收益正效用的2.25倍),本纳茨和塞勒估计出股权溢价大约8%。与实际数据吻合很好。

      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大量反常现象,行为经济学家认为都可以用“损失厌恶”的心理偏好来解释。

发表于 经济学

1条评论 »

  1. Posted by 金仕并

    5月 28, 2009 @ 1:31 am

    非常好的普及性文章!

    行为经济学的重大意义是,它可以作为一种基于科学精神的新型伦理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 TrackBack URI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

Categories

Links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