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Recent News

Archives

10月 18, 2009 @ 8:27 pm

实证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论(四. 价值三要素)

价值三要素

 
      19世纪之前,古典经济学说在价值问题上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学家的思维定式是,价值来自于物品内部的某样东西。或者是其内在的性质比如有用性(使用价值),或者是其中包含的劳动和其他成本要素(交换价值)。边际学派兴起之后,经济学家又看到价值可以有一种全然不同的来源 - 消费者的主观经验。实际上,边际革命之前,经济学家早就发现了价值产生的三个要素。除了劳动、成本的客观要素和消费者感受的主观体验之外,还有产品本身的稀缺性这个要素。第一个强调商品稀缺性的经济学家是苏格兰的约翰.罗,被马歇尔称之为“鲁莽错乱,又极为令人着迷的天才“,一度作过法国财务大臣。马克思称他具有“既是骗子又是预言家”这种有趣的混合性质。罗的价值理论既不强调生产过程,也不强调需求的效用方面,而是强调稀缺性构成价值的基础。但是,欲望(或效用)、生产费用(或成本)和稀缺性(desirability,cost,scarcity) 这三个价值要素原先都分散于各个不同学派的价值学说中,直到马歇尔之后才将它们整合在一个体系之下。
 
      马歇尔是个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在他的手里,经济学从传统的道德哲学的阴影下彻底摆脱出来,在大学学科设置上获得独立学科的地位。在他的手里,数学堂而皇之系统地进入经济学。也正是在他的手里,价值论终于让位于价格论。在马歇尔体系下,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股力量的作用,从而整合了传统的主客观两种价值论。商品价值的边际效用方面通过需求曲线和价格相联系,价值的生产成本方面则通过供给曲线与价格相连,两者最终反映到市场价格上。马歇尔体系的出现导致经济学发展的两个重要结果。第一,经济学家认识到,商品价值不应该被看作由客观成本或主观效用某一个方面单独决定,而是由效用、稀缺性和生产费用三个要素共同决定。如果一个物品毫无用处,对消费者没有效用,没有使用价值,它就不具有任何经济价值。没有人愿意花钱购买它,或拿其他有经济价值的物品与之交换。因此这个物品也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或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物品有可取之处,有用,可以提供效用或使用价值,但是并不稀缺,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得到,不需要用它物与此交换,那么这个物品也不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比如空气,阳光。不仅如此,任何稀缺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要能够为人们提供效用和使用价值供人们享受,必然需要耗费经济资源将其生产、加工、运输出来。由于物品效用的实现取决于成本的发生,价值必然包含生产费用的支出于其中。商品价值由效用、稀缺性和成本三个要素共同决定的结果,是价格成为价值三要素的反映。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边际生产成本越高,边际效用越高,价格就越高。反之亦然。市场上交易实现的价格,必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用的那一点。
 
      马歇尔体系带来的第二个变化,是从新古典经济学开始,经济学家的兴趣从传统的古典价值论转移到价格理论。自从价值被效用取代,价值论的意义就逐渐在经济学家的视野中淡化,马歇尔以后几乎消声匿迹。占据其地位的,是价格如何决定的理论。希克斯和萨缪尔森对传统价值论的批判也促成了这一转化(如希克斯《价值与资本》,萨缪尔森“关于纯粹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一个解释”)。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新古典以及后来的各主流经济学派受到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潮影响。如果市场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可以很好地为供给需求的力量所解释,那么把价格作为关注焦点就足够了。原来的所谓交换价值问题,在相对价格的概念下继续着。但是商品价值来自何处的问题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描述商品的相对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没有必要进一步深究价格背后它代表了什么东西。价值实体属于形而上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在价格理论中是多余的。因此,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在主流经济学体系里,价格和价值是同义词,他们的价格理论也就是价值理论。传统的深究商品价值本质的价值论已经消失。

 

     

 

      最后,简单提一下马克思的价值论及其地位。
 
      在所有探讨价值的经济学说中,马克思的价值论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性。所有古典和现代经济学家的价值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说明价格。他们真正关心的,他们的着眼点其实是市场的那个价格。因此他们的价值论本质上是价格论。他们对研究价值理论感兴趣,是为了能借此说明和解释价格的决定。与所有其他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商品的价格,甚至不是商品价值本身,不管是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本身。马克思所感兴趣的,是包含在生产、交换的物质形态下,从而包含在商品价值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的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同为19世纪欧洲社会条件下资本和劳动的对立,资本对劳动剥削的残酷现实所震撼,他建立价值论是为了通过商品价值揭示这样一种生产关系。或者说,他相信这才是商品价值的真正本质。因此,他的劳动价值论一定要以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为基础,由此才能建立剩余价值学说,建立资本剥削劳动以及劳动者怎样才能摆脱困境的理论。因此,与所有经济学理论不同,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不是关于了解和具体指导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的学说,而是从事经济分析的社会理论。马克思的价值论不是关于价格,不是关于交换价值或使用价值的理论。马克思的价值论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价值理论。价格决定的问题是社会价值确定后的副产品或自然而然的结果。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马克思关注经济制度,而不是具体经济活动;注重经济现象的本质,而不是外表形式;着眼于发掘普遍规律,而不是纠缠于零星随机现象;借助批判性的分析论述,而不是数学公式和推理,这些方法更多地为新旧奥地利学派、新旧制度学派(哈耶克、凡勃伦、康芒斯、加尔布雷斯等)所继承和发扬。但是,由于其反资本社会的性质和规范性分析的角度,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很自然地为现代主流经济学拒斥和遗忘。

 

- (完) -

发表于 经济学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

Categories

Links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