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Recent News

Archives

10月 6, 2009 @ 11:27 pm

实证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论(二.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古希腊人在思考人类经济生活中物品的价值时注意到一个悖谬现象:一些对生活很有用,因此似乎应该很有“价值”的物品如水等,在市场上的价格很低;而一些对生活用处很少,应该没有什么”价值”的物品如钻石等却很昂贵。为了解释这个“价值悖论”,亚当.斯密以及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柰区别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指物品的内在性质,它的有用性、施惠性,它的满足人们需要和欲望的能力。交换价值则指物品在市场上的相对价值,它的市场价格。因此,物品价值表面上的悖论,是由于它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只是从现象上说明了“价值悖论”,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一些使用价值低的物品会具有高的交换价值,为什么一些使用价值较高的物品却会具有较低的交换价值。主流经济学家认为,这个问题直到后来边际效用理论出现以后才获得满意的解释。


      亚当.斯密之后,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沿两条线路发展。一条线从关注交换价值入手,注重生产过程的作用,进而形成自己的价格理论,在方法论上可以称作客观价值论;另一条线则被使用价值吸引,关注物品在需求方面对人们产生的好处,满足需要的效益,在方法论上属于主观价值论。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明了之后,除了少数几个例外,几乎所有的古典经济学家立刻把使用价值撇在一边,全神贯注于交换价值及其与价格的关系。在他们的脑子里,交换价值与市场价格还不是一回事,交换价值是市场价格围绕其波动的某种东西。他们用“真实价格”,“自然价格”,“绝对价格”等五花八门的名字称呼交换价值,使之区别于市场价格。马克思干脆用“价值”一词,直接区别于价格。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一个物品的交换价值呢?是什么东西决定一个物品可以换取多少另一个物品?市场上的交换比例后面到底隐藏着作为价值基础的什么实体没有?从重农学派开始,经过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一直到十九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的前夕,经济学中的主导方法是注重生产过程决定价值的作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物品中包含的劳动是那个潜在的价值实体。物品的交换价值是由生产该物品所付出的劳动量来决定的。“因此,劳动是所有商品可交换价值的真正尺度”(斯密)。劳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一般认为是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但是严格说来,斯密的学说应该属于生产费用决定的价值论。在他的简化模型中,抽象了资本和土地的作用之后,假设只有劳动投入的变化,商品的价值当然只由劳动量决定。但是,斯密也说的很清楚,在现实世界,商品价值是由全部生产费用决定的-包括支付给劳动的工资,土地所有者的地租以及资本拥有者的利润。因此,斯密代表了古典经济学中价值理论的生产费用决定论。生产费用决定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区别,是它把其他生产投入,资本、土地等看作是和劳动地位等价的,独立的价值决定因素,而不是把这些因素全部归约为劳动。也正因为此,价值的生产费用决定论有一个逻辑困难: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要素的成本决定,而生产要素的成本由其价值(斯密的“自然价格”)决定。那么,成本要素的价值或“自然价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结果成了“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 无论如何,生产成本决定论和劳动价值论都是试图从商品生产的客观方面寻找价值存在的基础。

发表于 经济学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

Categories

Links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