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Recent News

Archives

10月 16, 2009 @ 5:25 pm

实证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论(三. 边际效用价值观)

边际效用价值观

 
      古典经济学家中有一些人意识到,商品如果没有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益处,花多大的代价生产出来也是毫无价值。因此这些经济学家关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或对消费者产生的主观效用。在“边际革命”把经济学价值理论从以生产、供给为重心转为以需求为重心之前,至少有三位经济学家分别主张过主观价值论。他们是法国的杜尔哥、孔迪拉克,意大利的加利亚尼。这几位都想从商品对人的效用入手发展出一套价值理论。孔迪拉克相信,价值不是物品的属性,而是代表我们对它的有用性的感觉,代表相对于我们需求的效用。因此物品的价值随着我们对它的需求的大小而增加或减少。加利亚尼甚至试图整合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实体,可以作为交换价值的来源,商品价格一定是其内在价值或价值实体的反映。但是,这些从使用价值建立价值理论的努力并不成功。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裔瑞士人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地发展出系统的边际分析的理论和边际效用概念。“边际效用”中的“边际”和“效用”概念并不新,加利亚尼、贝努里、边沁,特别是德国经济学家戈森都有类似论述。作为其主要思想的边际效用递减律 - 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随单位物品的增加而递减,也基本为戈森定律所描述。但是,戈森的著作发表后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直到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几乎完成边际效用理论之后才被重新发现。经过他们三个人的严密和系统的论述,边际分析理论在经济学家中深入人心,不仅对价值论而且对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总体影响深远,因此被称作“边际革命”。“边际革命”之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几乎被经济学家完全抛弃。尽管边际效用主义者也关心使用价值,但他们是从消费者主观需求的角度去理解价值,用“效用”一词取代了“使用价值”,用“边际效用”取代了“交换价值”。“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也得到新的解释:水的数量大,总效用高,但边际效用低;而钻石比较稀缺,总效用低,但边际效用高。物品的市场价格是由其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决定的。因此出现似乎比较有用的物品价格较低,用处较少的物品价格却较高的悖谬现象。
 
      对于边际效用主义者而言,效用(使用价值)不再像他们之前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物品的一种客观、内在的属性,而是一种主观经验,心灵的感受,是使用物品引起的愉悦和所避免的痛苦的总和。交换价值,即物品在交易过程中对他人的价值,被边际效用概念取代之后,即由最后一个单位消费物品对买者产生的附加利益和满足程度所决定,与物品的客观属性无关。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通常是关于交换价值的理论,现在也建立在边际效用分析的基础之上。价格也因此成为对边际效用的衡量和反映。经济学从以生产供给方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或成本价值论,转化为主要以需求方为基础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发表于 经济学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

Categories

Links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