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前算账

秋前算账

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秋天,但及时算账肯定是必要的,否则哪天突然到了清算的时候,你的帐和人人心里的一本帐无法平衡,岂不是死有余辜?

我是从三十几岁的时候发现自己不会算账的。国外的孩子在中学都多多少少学一些财务知识,可俺们从中国出来的在这方面可以说未到科普水平,所以一旦踏入社会, 就时有理解问题。如果有人在你20岁的时候对你说说“暗恋类似于商誉,只有到了某一时刻才显出价值。”(这是一个比较阳光的看法,阴暗点的看法是“暗恋是收不回的呆账”),你明白人家在说什么吗?看看,不会算账是非常非常糟糕的,可能你一生的错误都源于此啊。

自从俺意识到自己不会算账的严重后果,就一直想补课,但意志薄弱借口多多一直也没做。这几年,俺的公 司换了老板后很注意洗脑,一会儿让俺学《打破一切常规》,一会儿让俺学《7 害必死》,俺就觉得不学算账不行了。你想啊,连《7 害必死》里讲感情,都要用银行账户的概念表达,不学怎么能有效工作呢? 09年俺开始自学,在图书馆里借了一本中文的财务书,看了四、五个周末。去年公司又把俺送去3天学习班,俺才入了一点点门。

---------

注解:

1。《打破一切常规》是指《First, Break All the Rules》,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大概7年前朋友介绍给我看的,后来俺发现宋江给戴宗们每人发了一本。

2。《7 害必死》是指《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里面讲到了emotional bank account的概念。 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是六种存款。关于勇于道歉,有句话叫 “弱者才会残忍,只有强者懂得温柔。”

3。商誉:抄笔记一段答将相和

老将和老赛有个公司,资本余额分别是$300,000及$100,000。此时,二人同意让梅子以现金$300,000入伙取得1/3合伙权益,并设立商誉

X = $300,000 * 3 = $900,000

梅子入伙后合伙人之权益为:

老将 $300,000

老赛 $100,000

梅子$300,000

合计 $700,000

差额 $200,000

这差额$200,000便是商誉,归功于旧合伙人,予老将3/4、老赛1/4。

---------

为啥这么多年想补课都没做,09年就做了呢?让戴宗给吓的。他说他要我去学一种Finance for Non-Finance Managers的课,有三期,学完了要考试。俺知道这不是一门容易的课,不准备一下三天学习班会考煳的。

自学的细节不表,但要表扬一下自己的认真,做了近50页笔记。

学习班在一个五星酒店里举办。和打麻将一样四个人一桌,我一看呼延灼也来了,赶紧在他边上抢个位子。另外两人是索超和洪教头。呼延灼被派海外后,索超是他的继任者,两人一起工作多年。索超很敦实,年青,幽默,更妙的是,他是学Finance的出身啊。洪教头年纪较大,刚来公司不久。

这三天很长很长啊。

第一天从基本概念谈起

A + E + D = L + C + R

什么?什么?我预习了也顶不住,被老师灌的头晕眼花的,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

第二天,各种比率分析报表轮番轰炸:如何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分析等等。最后老师拿出俺公司和俺们的最大竞争对手的年报让俺们分析。在老师的帮助下,俺们明白了俺公司比对手强的道理。但俺也读出了一点别的,俺公司在大唐的投资好像。。。俺不说了吧。

第三天,俺们学开公司

老师给了每组同样的投资,要我们开一间造船厂。老师先招标,大家竞标,这个有很多讲究,主要看你有多大胆。然后大家各显其能,可借贷,可向其他组买半成品或成品。因为船的大小和交货期不同,你也得决定建不建新的生产线或现有生产线改建等等。所有动作都有时间上的条件限制和金钱上的考量。我们吵啊闹啊,玩得开心死了。最后要算账了,俺们的Balance Sheet 怎么也算不平。这时就要索超显身手了,他三下两下把数字给改了!然后我们就算应收帐周转率,负债比率,资产报酬率等等。最后老师让我们去演示,我们组就让索超代表,最后老师给我们评了第一,呵呵。第一不是随便评的,给了理由,“有冒险精神”。第一名每个人考试有加分。

回到家,俺还惦记着那个Balance Sheet,吭哧吭哧算到半夜11点也没算对。

前几天戴宗说我该去第二期学习班了,一看时间就在下个月,而且是俺度假回来的第二天。怎么办呢,只好再花五个周末复习吧。

下面这个就是俺们玩游戏时用的板,不同颜色的片片代表不同数目的money。

board.JPG

谈真正怎么算账我肯定连资格的边都谈不上,但我想鼓励大家都找机会补一点课,这样至少可以帮助你了解和钱打交道的人在一些做法上的动机。另外,我看这个坛子有许多人在抄股票,看懂人家的年报总是有好处的吧(这个我还在学习中)?

财报其实是公司的自传体小说,每个公司会有三套年报分别给公众、老板和税务。这么做有问题吗?

其实这就好像我讲生活里发生的事情,讲给家人、讲给小孩、讲给你们听时肯定会有所侧重或保留,尽管都是实话一样。你们自己也一样,你在报税的时候,肯定想尽量减少应纳税的收入吧?找工作的时候你肯定又想告诉别人“我现在挣很多,挖我要花大价钱”,海归时,这又是毅然的本钱。所以年报也就是在规定范围内精心打造财务故事。

这里我推荐一本书吧,《The Secret language of Financial Report》,这是一个老头子(审计师,教授,顾问)为没上过商业学校的“聪明风趣的老奶奶”写的。听上去是为我写的。 别的不说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关于Big 8 变成 Big 4 的系谱图,感慨一下。以前俺们私下里把毕马威叫“坑骗蒙拐(KPMG)” 的,呵呵,其实他们还不错啦。

结束俺的感慨之前,想起一个搞笑短信,当时刚好是我做自学笔记时国内的朋友发给我的,不知是不是鼓励俺的意思。我当时就把它抄在我的笔记扉页,提醒自己算账和生活有多么近。贴出来,让大家也感觉一下。

新编会计科目

身体是固定资产,

年龄是累计折旧,

暗恋是收不回的呆帐,

思念是日记帐,

爱情是无形资产,

缘份是营业外收入,

结婚是合并报表,

爱人是应付帐款,

孩子是其它应付款,

生活是持续经营,

吵架是坏帐准备

打架是营业损失,

眼泪是冲减所有者权益。

看病是维修费,

买衣服是包装费,

回忆是财务分析

旧情难忘是递延资产,

情人是营业外支出,

错爱是高估利润,

找个老外是外币业务,

自己设小金库是稳健性原则,

离婚是破产清算,

反思是内部盘点,

再婚是资产重组,

解释是更正分录,

复合是回转分录,

误会是错误分录。

预付帐款是提前祝你生日快乐!

秋前算账
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秋天,但及时算账肯定是必要的,否则哪天突然到了清算的时候,你的帐和人人心里的一本帐无法平衡,岂不是死有余辜?
我是从三十几岁的时候发现自己不会算账的。国外的孩子在中学都多多少少学一些财务知识,可俺们从中国出来的在这方面可以说未到科普水平,所以一旦踏入社会, 就时有理解问题。如果有人在你20岁的时候对你说说“暗恋类似于商誉,只有到了某一时刻才显出价值。”(这是一个比较阳光的看法,阴暗点的看法是“暗恋是收不回的呆账”),你明白人家在说什么吗?看看,不会算账是非常非常糟糕的,可能你一生的错误都源于此啊。
自从俺意识到自己不会算账的严重后果,就一直想补课,但意志薄弱借口多多一直也没做。这几年,俺的公 司换了老板后很注意洗脑,一会儿让俺学《打破一切常规》,一会儿让俺学《7 害必死》,俺就觉得不学算账不行了。你想啊,连《7 害必死》里讲感情,都要用银行账户的概念表达,不学怎么能有效工作呢? 09年俺开始自学,在图书馆里借了一本中文的财务书,看了四、五个周末。去年公司又把俺送去3天学习班,俺才入了一点点门。
---------
注解:
1。《打破一切常规》是指《First, Break All the Rules》,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大概7年前朋友介绍给我看的,后来俺发现宋江给戴宗们每人发了一本。
2。《7 害必死》是指《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里面讲到了emotional bank account的概念。 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是六种存款。关于勇于道歉,有句话叫 “弱者才会残忍,只有强者懂得温柔。”
3。商誉:抄笔记一段答将相和
老将和老赛有个公司,资本余额分别是$300,000及$100,000。此时,二人同意让梅子以现金$300,000入伙取得1/3合伙权益,并设立商誉
X = $300,000 * 3 = $900,000
梅子入伙后合伙人之权益为:
老将 $300,000
老赛 $100,000
梅子$300,000
合计 $700,000
差额 $200,000
这差额$200,000便是商誉,归功于旧合伙人,予老将3/4、老赛1/4。
---------
为啥这么多年想补课都没做,09年就做了呢?让戴宗给吓的。他说他要我去学一种Finance for Non-Finance Managers的课,有三期,学完了要考试。俺知道这不是一门容易的课,不准备一下三天学习班会考煳的。
自学的细节不表,但要表扬一下自己的认真,做了近50页笔记。
学习班在一个五星酒店里举办。和打麻将一样四个人一桌,我一看呼延灼也来了,赶紧在他边上抢个位子。另外两人是索超和洪教头。呼延灼被派海外后,索超是他的继任者,两人一起工作多年。索超很敦实,年青,幽默,更妙的是,他是学Finance的出身啊。洪教头年纪较大,刚来公司不久。
这三天很长很长啊。
第一天从基本概念谈起
A + E + D = L + C + R
什么?什么?我预习了也顶不住,被老师灌的头晕眼花的,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
第二天,各种比率分析报表轮番轰炸:如何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分析等等。最后老师拿出俺公司和俺们的最大竞争对手的年报让俺们分析。在老师的帮助下,俺们明白了俺公司比对手强的道理。但俺也读出了一点别的,俺公司在大唐的投资好像。。。俺不说了吧。
第三天,俺们学开公司
老师给了每组同样的投资,要我们开一间造船厂。老师先招标,大家竞标,这个有很多讲究,主要看你有多大胆。然后大家各显其能,可借贷,可向其他组买半成品或成品。因为船的大小和交货期不同,你也得决定建不建新的生产线或现有生产线改建等等。所有动作都有时间上的条件限制和金钱上的考量。我们吵啊闹啊,玩得开心死了。最后要算账了,俺们的Balance Sheet 怎么也算不平。这时就要索超显身手了,他三下两下把数字给改了!然后我们就算应收帐周转率,负债比率,资产报酬率等等。最后老师让我们去演示,我们组就让索超代表,最后老师给我们评了第一,呵呵。第一不是随便评的,给了理由,“有冒险精神”。第一名每个人考试有加分。
回到家,俺还惦记着那个Balance Sheet,吭哧吭哧算到半夜11点也没算对。
前几天戴宗说我该去第二期学习班了,一看时间就在下个月,而且是俺度假回来的第二天。怎么办呢,只好再花五个周末复习吧。
下面这个就是俺们玩游戏时用的板,不同颜色的片片代表不同数目的money。

谈真正怎么算账我肯定连资格的边都谈不上,但我想鼓励大家都找机会补一点课,这样至少可以帮助你了解和钱打交道的人在一些做法上的动机。另外,我看这个坛子有许多人在抄股票,看懂人家的年报总是有好处的吧(这个我还在学习中)?
财报其实是公司的自传体小说,每个公司会有三套年报分别给公众、老板和税务。这么做有问题吗?
其实这就好像我讲生活里发生的事情,讲给家人、讲给小孩、讲给你们听时肯定会有所侧重或保留,尽管都是实话一样。你们自己也一样,你在报税的时候,肯定想尽量减少应纳税的收入吧?找工作的时候你肯定又想告诉别人“我现在挣很多,挖我要花大价钱”,海归时,这又是毅然的本钱。所以年报也就是在规定范围内精心打造财务故事。
这里我推荐一本书吧,《The Secret language of Financial Report》,这是一个老头子(审计师,教授,顾问)为没上过商业学校的“聪明风趣的老奶奶”写的。听上去是为我写的。 别的不说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关于Big […]

乡下故事(西北篇)

乡下故事(西北篇)

我几乎没有在乡下住的经历。除了旅游和学习以外,仅在乡下住过两次,一次是1970年在西北黄土高原的边上住了两个多月,另一次是80年代在江南老家。

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院子里的大人哪里来的都有,大家都讲普通话。在1970年那次下乡前,我对乡下生活一无所知,也没听过方言。

那次下乡的直接原因是林彪的一号战备命令。动员准备工作应该是1969年12 月开始的,院子里的人十有八九都要下去。父亲上街买了许多本来用不到的东西:每人一件蓝色绒领的大衣,五六十厘米直径的水缸,还有大锅什么的。元旦一过,大家就下去了。大卡车来拉我们那天,我很及时地生病了,所以父亲就带着一家先走而把我留下了,好在母亲单位不用下乡。

母亲上班的地方比较远,中午回不来,于是白天我被寄存在邻居家。邻居朱妈妈是一个寡妇,烈士家属,一儿一女在上中学/或下乡。她的公公曾是院领导,这时也已去世,埋在本市烈士陵园。大家都下乡了,院子里变得异常安静,我也没有任何玩伴可找,只好每天在朱家看看小人书,看看朱妈妈纳鞋底做衣服打发时间。

过了两个星期左右,父亲回来接我了。他先带着我去中药店买明矾,解释说乡下的水需要沉淀。回来的路上我们没做公交车,因为去乡下的车不能开到村里,要走六七里,父亲怕我走不动,要我预演一下。我对下乡很兴奋,当然表现特好,让他放心。

到了乡下那天,下了车果然走了很久。终于走到村口,村口第一家院子地势高,养着全村第一厉害的狗。再走进来,父亲指着远远的在门口有一颗“树中树”的院子说,我们就住那里。进了院子,我一看奶奶正在房东家里擀面条呢。很快我们就吃饭了,好奇怪,才下午4点多嘛。原来我们是入乡随俗每天改吃两顿了。第二天一早,大家刚刚在朦朦胧胧中起床,我就开始叫肚子痛,又说那痛法从未有过。父亲奶奶都很紧张,不知我得了什么怪病,最后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我饿了。从此我早餐就要吃两个馒头了。

当地人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7点不到就起床上工,九点多下工,回家吃早餐。大概10点多再上工至3点左右,约四点吃第二餐,六七点天就黑了,大家就洗洗睡了。冬天很冷,但我们因为有一次把蓆子烤煳的经历,没敢再烧炕,入睡比较难。通常睡前父亲会打开俺家那个有短波的东方红牌收音机听一会新闻。

我们院子里的格局是这样的:入了院门,左边是茅坑,秫秸秆堆等,右边是羊圈。再进来,左边的偏房就是我们的住所,再向里就是一左一右两家房东了。我们的房子是一个套间,外加一个厨房。厨房用风箱鼓风烧麦秸和玉米秸,我们还有一个带来的煤油炉。房东是兄弟俩。哥哥住左边这家,是个小学老师,我们叫他张老师。张师母是个小脚,会剪非常漂亮的窗花。他们有一女(容)一儿。张老师的弟弟弟媳一家没那么体面,弟媳为人粗鲁,三个女儿川草、霞,还有一个更小的忘了名字。两家关系紧张,两妯娌不串门。

当地吃水困难,几个窖的窖水轮流用。窖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地面水汇集的,所以比较脏。我们每天一般只取一铁桶水,我们几个孩子轮流抬回来,别人是用扁担一次担两桶。水是不能多取的,大家都自觉。这样的用水量,我们每天就只能用它做饭饮用。洗脸我和姐姐共用一盆底水,洗衣洗澡都谈不到了。我们每天用掸子使劲拍衣服,让它少点土,脏慢一点。中间母亲来过一次,给我们带来干净衣服,带走了脏的。头发自然是两个多月没洗。

我本来在城里刚开始上了不到4个月小学就停了课,这会儿和张老师说说就上了二年级。小学是一个旧庙改造的,只有三个班,一四年级一个班,二三年级一个班,五六年级一个班。桌子和板凳都是厚木板架在垒起来的土坯上。我和一个漂亮小姑娘同桌,她比我大两岁,但也不比我高,说话声音很轻,但我听得懂。张老师就教这个班。

容要出嫁了,她17岁,长得很漂亮。一天准新郎来串门,一路来全村都在门口看。小伙子穿了一件宝蓝色的对襟棉袄,脖子上还包了一条新的白毛巾,很精神。容在院子里不肯进屋,我就和她聊天。她告诉我初几不能动刀、初几不能扫地等等。

过年了,张师母做了很多花馍,有鱼(鱼鳍是分开做的)、老虎、小人(小人的裙子上用篦子压了花边),还染了色。馍是用高精面粉做的,雪白,据说可以放一两个月。到了初二,各家就拎着花馍等宝贝去串门了。张师母也教我和姐姐剪剪纸,我们以前所谓剪纸其实是用小刀刻纸,但张师母确实是用剪刀剪的。她家的炕非常暖和,铺着炕席摞着被子,大家围坐在炕上剪剪纸是一个很大的享受。

春节过后,容出嫁了。张老师请了村里人来吃了一顿流水席。其实算不得席,因为只摆了一张方桌,就在我家和他家之间的棚子下,大家站着吃了面条。俺爹代表俺们城里人吃了一碗。

这个村的二队住着俺们院的头牌英语老师陈老师和女儿圆圆。陈老师长得像《乡村女教师》里的谢尔盖,女儿也特好看。一天大人在他家学习,奶奶让我和姐姐为某事叫父亲回家。陈老师房东家的狗是俺村第二厉害的,我们去时可能就有些胆战,姐姐一推院门,发现狗没栓,她怪叫一声撒腿就跑。我在她身后啥也没看见,被她搞糊涂了,也跟着她瞎跑,就被狗追上来比较温柔地咬了一口,隔着棉裤,破了一点点皮。从此俺对狗的态度就有点像老虎对黔驴了。

有一次,院里派人给我们送了些药,是牛痘疫苗,谁也不会打,也没有针筒。陈老师可能是得了太太的熏陶,发明了以下接种法:用酒精消毒上手臂皮肤,用酒精消毒过的缝衣针在皮肤上划一个十字,有一点破渗出血就好了。一个细玻璃管(不知原来干啥的),吸出一点疫苗,吹在皮肤破口处,等干。这次接种似乎与任何正规的接种效果无异,反正俺胳膊上至今有个记号。

再再后来俺们就回城了。俺的馒头量也恢复一个。

陈老师回来的晚一些,在乡下待到五月左右。他们回来后,我看到圆圆的手臂上有许多抓痕,跳蚤咬得太厉害了。后来我就成了陈老师家的常客,好像他的另一个女儿似的。他从我初三起就常帮我补补英语,我也和陈师母学做菜,帮圆圆转学等等。现在我回国还会去看他。

乡下故事(西北篇)
我几乎没有在乡下住的经历。除了旅游和学习以外,仅在乡下住过两次,一次是1970年在西北黄土高原的边上住了两个多月,另一次是80年代在江南老家。
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院子里的大人哪里来的都有,大家都讲普通话。在1970年那次下乡前,我对乡下生活一无所知,也没听过方言。
那次下乡的直接原因是林彪的一号战备命令。动员准备工作应该是1969年12 月开始的,院子里的人十有八九都要下去。父亲上街买了许多本来用不到的东西:每人一件蓝色绒领的大衣,五六十厘米直径的水缸,还有大锅什么的。元旦一过,大家就下去了。大卡车来拉我们那天,我很及时地生病了,所以父亲就带着一家先走而把我留下了,好在母亲单位不用下乡。
母亲上班的地方比较远,中午回不来,于是白天我被寄存在邻居家。邻居朱妈妈是一个寡妇,烈士家属,一儿一女在上中学/或下乡。她的公公曾是院领导,这时也已去世,埋在本市烈士陵园。大家都下乡了,院子里变得异常安静,我也没有任何玩伴可找,只好每天在朱家看看小人书,看看朱妈妈纳鞋底做衣服打发时间。
过了两个星期左右,父亲回来接我了。他先带着我去中药店买明矾,解释说乡下的水需要沉淀。回来的路上我们没做公交车,因为去乡下的车不能开到村里,要走六七里,父亲怕我走不动,要我预演一下。我对下乡很兴奋,当然表现特好,让他放心。
到了乡下那天,下了车果然走了很久。终于走到村口,村口第一家院子地势高,养着全村第一厉害的狗。再走进来,父亲指着远远的在门口有一颗“树中树”的院子说,我们就住那里。进了院子,我一看奶奶正在房东家里擀面条呢。很快我们就吃饭了,好奇怪,才下午4点多嘛。原来我们是入乡随俗每天改吃两顿了。第二天一早,大家刚刚在朦朦胧胧中起床,我就开始叫肚子痛,又说那痛法从未有过。父亲奶奶都很紧张,不知我得了什么怪病,最后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我饿了。从此我早餐就要吃两个馒头了。
当地人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7点不到就起床上工,九点多下工,回家吃早餐。大概10点多再上工至3点左右,约四点吃第二餐,六七点天就黑了,大家就洗洗睡了。冬天很冷,但我们因为有一次把蓆子烤煳的经历,没敢再烧炕,入睡比较难。通常睡前父亲会打开俺家那个有短波的东方红牌收音机听一会新闻。
我们院子里的格局是这样的:入了院门,左边是茅坑,秫秸秆堆等,右边是羊圈。再进来,左边的偏房就是我们的住所,再向里就是一左一右两家房东了。我们的房子是一个套间,外加一个厨房。厨房用风箱鼓风烧麦秸和玉米秸,我们还有一个带来的煤油炉。房东是兄弟俩。哥哥住左边这家,是个小学老师,我们叫他张老师。张师母是个小脚,会剪非常漂亮的窗花。他们有一女(容)一儿。张老师的弟弟弟媳一家没那么体面,弟媳为人粗鲁,三个女儿川草、霞,还有一个更小的忘了名字。两家关系紧张,两妯娌不串门。
当地吃水困难,几个窖的窖水轮流用。窖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地面水汇集的,所以比较脏。我们每天一般只取一铁桶水,我们几个孩子轮流抬回来,别人是用扁担一次担两桶。水是不能多取的,大家都自觉。这样的用水量,我们每天就只能用它做饭饮用。洗脸我和姐姐共用一盆底水,洗衣洗澡都谈不到了。我们每天用掸子使劲拍衣服,让它少点土,脏慢一点。中间母亲来过一次,给我们带来干净衣服,带走了脏的。头发自然是两个多月没洗。
我本来在城里刚开始上了不到4个月小学就停了课,这会儿和张老师说说就上了二年级。小学是一个旧庙改造的,只有三个班,一四年级一个班,二三年级一个班,五六年级一个班。桌子和板凳都是厚木板架在垒起来的土坯上。我和一个漂亮小姑娘同桌,她比我大两岁,但也不比我高,说话声音很轻,但我听得懂。张老师就教这个班。
容要出嫁了,她17岁,长得很漂亮。一天准新郎来串门,一路来全村都在门口看。小伙子穿了一件宝蓝色的对襟棉袄,脖子上还包了一条新的白毛巾,很精神。容在院子里不肯进屋,我就和她聊天。她告诉我初几不能动刀、初几不能扫地等等。
过年了,张师母做了很多花馍,有鱼(鱼鳍是分开做的)、老虎、小人(小人的裙子上用篦子压了花边),还染了色。馍是用高精面粉做的,雪白,据说可以放一两个月。到了初二,各家就拎着花馍等宝贝去串门了。张师母也教我和姐姐剪剪纸,我们以前所谓剪纸其实是用小刀刻纸,但张师母确实是用剪刀剪的。她家的炕非常暖和,铺着炕席摞着被子,大家围坐在炕上剪剪纸是一个很大的享受。
春节过后,容出嫁了。张老师请了村里人来吃了一顿流水席。其实算不得席,因为只摆了一张方桌,就在我家和他家之间的棚子下,大家站着吃了面条。俺爹代表俺们城里人吃了一碗。
这个村的二队住着俺们院的头牌英语老师陈老师和女儿圆圆。陈老师长得像《乡村女教师》里的谢尔盖,女儿也特好看。一天大人在他家学习,奶奶让我和姐姐为某事叫父亲回家。陈老师房东家的狗是俺村第二厉害的,我们去时可能就有些胆战,姐姐一推院门,发现狗没栓,她怪叫一声撒腿就跑。我在她身后啥也没看见,被她搞糊涂了,也跟着她瞎跑,就被狗追上来比较温柔地咬了一口,隔着棉裤,破了一点点皮。从此俺对狗的态度就有点像老虎对黔驴了。
有一次,院里派人给我们送了些药,是牛痘疫苗,谁也不会打,也没有针筒。陈老师可能是得了太太的熏陶,发明了以下接种法:用酒精消毒上手臂皮肤,用酒精消毒过的缝衣针在皮肤上划一个十字,有一点破渗出血就好了。一个细玻璃管(不知原来干啥的),吸出一点疫苗,吹在皮肤破口处,等干。这次接种似乎与任何正规的接种效果无异,反正俺胳膊上至今有个记号。
再再后来俺们就回城了。俺的馒头量也恢复一个。
陈老师回来的晚一些,在乡下待到五月左右。他们回来后,我看到圆圆的手臂上有许多抓痕,跳蚤咬得太厉害了。后来我就成了陈老师家的常客,好像他的另一个女儿似的。他从我初三起就常帮我补补英语,我也和陈师母学做菜,帮圆圆转学等等。现在我回国还会去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