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学术反腐言论集 (五)
Feb 28

2009年学术反腐言论集 (六)
  
  学界已然无耻,但舆论必须零容忍,舆论必须帮着学界去净化。(曹林:抄袭丑闻频曝表明学术界已丧失基本耻感 中国青年报 2009-8-5)
  
  一些教授专家有了学术成绩就想行政权力,等得到了行政权利却还不愿意放开学术,因为招的学生越多科研资金就越多,但是当行政工作忙的难以抽身时,他们根本就无暇照顾学生的课业和论文。
  
  我相信,有部分导师根本就没有看过学生写的论文和发表的文章就署上名字,导师们在这方面负有疏于管理的责任,所以也绝对不可以在抄袭被揭发后用一句‘我不知道’就能推脱责任。(韩启德 :基层科技人员待遇让我吓一跳人民网2009-9-1)
  
  为杜绝科技工作者学术造假,他建议应该让“犯了规”的人感到有压力,有风险。被人抓住日子不好过才行,而不能老是靠讲道理,做宣传。 (韩启德的讲话 华龙网 2009-9-4)
  
  当下学界的十三类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包括论文著作造假、抄袭、剽窃;靠拉关系、靠“忽悠”来争项目、争经费;在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以权威姿态发表评论,误导公众。
  
  这些不端行为还包括,评审学术成果搞“友情评审”;伪造学历,伪造所谓的SCI(科学引文索引);申报奖项搞包装,对于有关的评委、工作人员拉关系,甚至贿赂;以不实的评审材料申报课题项目;有的院士、知名学者兼职过多过滥;有的专家在评审项目和成果鉴定的时候,不能超脱本单位或者抛开相关单位的利益,不能坚守原则。
  
  有的学术单位为了评估集体作假,从“应试教育”到“应试科研”,扭曲了科教的价值观;有的科技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利化、利益化,偏离了管理的科学性,也使投机取巧者得利;还有的领导干部违反科学程序,干预评审、评奖,甚至干预院士评审;有的科技工作者以钻营代替钻研,以权术代替学术。(以上自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在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的发言2009-9-7)
  
  科学共同体要建立合理有效、公正透明的科学不端行为查处制度,公开受理对科学共同体成员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对调查属实的,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以适当方式公开处理结果。
  
  要加强科学不端行为防治,坚持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将已经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深刻进行剖析,警示广大科学研究者端正学术态度,采取有力惩治措施,使学术造假者为自己的不端行为付出高昂代价,让他们在科学研究的领域再无立锥之地。(韩启德在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得致辞 2009-9-7)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很多中国科学家已经在相关领域中取得了很高的声誉,但是其中一部分“科学大腕”的科学道德素质却并未随之“水涨船高”,反而频频发生一些学术不端的事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我们科技界积极推动相关体系的建设,实实在在地抓一些案例,让做出学术不端行为的人受到严格的行政惩罚甚至通过法律完成刑事处罚,也让其他想犯规的人感到压力和风险。”据悉,这是科技界高层首次公开提出以法律手段惩治学术不端,此前对于学术不端通常仅有单位处分和通报批评。(学术不端或受刑罚道德论坛打响科协年会第一炮2009-9-7 http://zt.cast.org.cn/n435777/n435799/n11381953/n11457703/11474849.html)
  
  学术道德的事实行为认定一定要交给学术共同体,而不是政府或法院。在中国最大的学术共同体现在就是中国科协。我作为科协主席勇气很大,如果社会认同这个机制就好办了,如果大家认为这个事情该科协认定,科协责无旁贷。(韩启德 中国青年报 2009-9-17)
  
  当前学校的学术打假主要针对硕士生,一旦发现他们抄袭马上可以取消他们的硕士学位甚至开除,“其实他们很弱势,最核心的应该是教授、领导。”
  
  在学术共同体的学术规则成熟的哈佛、耶鲁、剑桥如果出现这种学术不端,只要是有这种苗头,那么这个学者马上就道歉辞职了。
  
  “学校和社会之间还是应该有个防火墙。”不管社会有多少不诚信问题,都不是高校学术不端的理由。国外大学一直强调一种相对独立性,就是不希望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它的独立性来影响社会。(以上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中国青年报2009-09-23 高校集体功利主义成为剽窃庇护所)
  
  官场文化与市场文化在国内大学甚嚣尘上,学术文化反而退避三舍。人人都忙着争项目、发文章、拿奖励,大家都抢着做急功近利的事情和上下讨好的表面文章,再不济的干脆干起剽窃造假的勾当。还有多少学者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念学术经?我们的大学又能为潜心学术的学人留下多少不受污染的空间和土壤?(卢荻秋: 诺奖焦虑与武大丑闻 中国青年报2009-10-13)
  
  如果那些其他领域中的那些不法的行径也深入科学这个本应该是最干净的圣土之中,我们何以有脸面面对那些为我国科学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老一辈科学家们呢?
  
  我们要感谢方舟子,他让我们认清了科学界的害群之马的面目,让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无处遁形,净化了科研的环境。我们今后一定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让动任何的歪脑筋,同时也要警惕那些小人来危害我们。(以上自学术规范——感受方舟子 罐子 http://blog.sina.com.cn/sunicp1211)
  
  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钱江晚报》10月27日)
  
  经济的腐败与造假的联系更为密切。所揭露出来的许多造假是与经济腐败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果中国多点宣传方舟子,能大张旗鼓宣传方舟子,多树立正义的榜样,崇尚正气,诚实讲话,诚实做人,诚实做事,营造出宽松的自由的环境和气氛,我们的希望也许大增,那一定是中国伟大时代的一个良好的开始。(以上小草 中国的造假、腐败及其他 XYS20091028)
  
  大学生读博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对某些官员来说并非难事,他们不用像学子那样宵衣旰食,披星戴月,只消三天打鱼两日晒网,或者找人代读,最主要的是交上足够的钱,这个真博士学位便到手了。

  真正有真才实学的博士,他们是绝对不会去官场混的。(以上自王寿臣“官博士”有几个是渊博之士?(全羊网2009-10-30)

  博士应该是一种专心研究的学者称呼,是一种学术成就的表现,而不应该是一种衡量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

  中国的行政权力早已经过分异化,并且很深地介入和主导了学术圈,之所以许多高校、导师愿意接纳官员博士学生,众所周知多是由于背后的利益交换所致,即官员可以得到高文凭,而高校和导师可以透过官员权力达成自身利益所需,比如导师不仅可以顺利拿到很多科研项目,而且能借助官员的行政权力获得诸多社会资源。(以上自程同顺 南开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今晚报“官员为何热衷读博士”2009-10-30)

  高校教师往往是最了解学校黑幕的,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有什么苦衷,他们对大学腐败现象的监督和举报都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是,在大学领导及职能部门的眼里,被举报者往往是被呵护的对象,而举报者倒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美其名曰维护学校的正面形象,这样下去有多少个周济能撑得住呢?(广中医愤青 周济只是大学集体腐败的牺牲品XYS20091104)
  
  真正解决的办法,不在于教育部监督下的高校自查,而在于完善细化各类惩戒制度,必要时,寻求司法力量的支持;以及能否形成学术打假的独立力量,这种独立力量应该包括教育和司法体制内的上层执行力量以及体制外的民间力量,这才是决定学术打假成效的另一个关键。要扫黑,先打掉保护伞,一样的道理。(李 隼:整治学术不端,期待真刀真枪上场 2009年11月19日羊城晚报)
  
  学术不端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情况极其恶劣,大家也都注意到,最近也有媒体有相关报道,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的身上,但是它的影响却是非常恶劣的,应该说是败坏了学术风气,影响了学者的形象,所以下一步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遏制这种情况。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遵循一个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学风建设协调小组主要负责的是直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包括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学风问题的查处;省属高校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查处,省属的一些高校校领导班子如果有学术不端行为,由他们负责查处。责任主体还是在学校,学校只要有学术不端行为,由学校负责查处。(以上自教育部发言人续梅:查处学术不端遵循属地管理原则11月25日)
  
  中国目前执行的科研经费发放机制造成的局面是:科研经费过分集中于少数学术包工头手里,使得很多想做事的人望眼欲穿、等米下锅!而且,真正能拿到钱的人中不少还过了科学创造的高峰期。
  
  现实情况是,科研管理者差不多是在赌,将宝压在少数人身上,希望用大钱在少数会跑钱的人中砸出几个诺贝尔奖级别的绚烂成果来。殊不知,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不是用少数几个人就能“计划”出来的,这种做法恰恰违背了基础研究本身的规律。
  
  世界上最牛逼的科研教育重镇大多不是位于政治、经济中心,相反很多甚至是坐落在鸟不拉屎、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在中国,科研资源却源源不断地向文化、政治、经济中心汇聚。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科研资源分配像中国这样畸形…中国为什么不能像国外那样在更适合潜心做科研的非政治、非经济中心批量建立科研重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论文产出国…学术不端种类和数量绝对位居世界第一。一稿两(多)投、一稿两(多)发、剽窃、抄袭、伪造数据、篡改数据、选择性使用数据、图片重复使用或旋转180度或反色或PS后再使用、图表互换、自我抄袭、恶意漏引关键文献、未经授权的不同语种重复发表、搭便车署名、利用职务之便强行署名、剥夺研究生第一署名权、为了交帐一篇论文同时挂上多个无关项目资助、一篇论文挂上多个无关单位、稍好一点的杂志就多个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以求利益最大化…各种外国人不知道的招式数不胜数,这也成就了方舟子在华人圈的巨大名气。
  
  国内论文除少部分外多为垃圾中的垃圾,致使很多老板坚决不允许学生投国内期刊。
  
  少数功成名就的大佬本身就有未被揭露的造假原罪。
  
  国内的学术奖项、学术称号越来越多,但却越来越不值钱。国外科技奖励不多,但都货真价实。国内绝大部分助长学术腐败的奖励都应该取消。(以上自朱猛进:说说中国科研的那些事儿http://www.sciencenet.cn/u/zhumengjin/)
  
  要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自律机制和自我纠错机制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工作者 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韩启德在第二届中国科协会员报告会上的讲话 091216 健康报)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